关于老舍文学语言艺术的一切解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1068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老舍文学语言艺术的一切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于老舍文学语言艺术的一切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于老舍文学语言艺术的一切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于老舍文学语言艺术的一切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于老舍文学语言艺术的一切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老舍文学语言艺术的一切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老舍文学语言艺术的一切解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老舍文学语言艺术的一切解释论老舍的语言艺术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在语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他对语言和文学的重要贡献。本文对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口语化特点。老舍语言的口语化特点主要体现在用词和句式选用两个方面;二、遣词特色。老舍在遣词上具有准确精当、质朴自然、形象生动等特点;三、修辞特色。老舍在修辞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四、幽默风格。老舍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技巧形成幽默风格。 语言艺术 口语化 遣词 修辞 幽默 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优秀作家宛如烂漫云汉,群星璀灿,交相辉映。老舍,便是其中最灿烂、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在文学语言艺

2、术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是必须特别提出的。他的语言是充满独特魅力的,极富价值的。对于老舍语言艺术的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正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着从几个方面探讨老舍的语言艺术。 一、口语化特点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任何一位文学家都是通过语言这个工具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表达思想的。不同的生活阅历和兴趣爱好,形成了作家各自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的文化熏陶和时代环境也影响着作家的语言风格。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他非常熟悉并喜爱活生生的北京口语,并毕生追求那既俗又白,既朴实又活泼的口语“大白话”来艺术地再现生活。因此,老舍语言风格的第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口语化。 老舍

3、语言的口语化特点充分体现在用词和句式选用两个方面。对此,我们在这里进行比较具体的描写和分析。 用词的口语化 阅读老舍的作品很少遇到那种艰深晦涩的词语,他尽量追求用词的口语化。例如: 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 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说不定关不关 一般来说,这些词语大都有相应的书面语词,例如:精气神/精神,今儿个/今天。作家根据口语的习惯,如实地记载下来,明显增强了口语色彩。 老舍大量运用口语,不仅准确表达了情感,还给作品带上了浓浓的北京味,读来亲切自然。 句式的口语化 与用词的口语化相配,老舍的作品也很重视句式的口语化,主要表现在大量使用追加句式及插入句式等。

4、 是地狱的阴火,沙沙的,烧着活鬼,有皮有肉的活鬼,有的还很胖,方墩,举个例说。 酒可是不能有限制,喜酒! 人家给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 例、例为追加句式,这种句式又可分为补充性和注释性两种。例的“举个例说”补充“方墩”,要如果不用追加句式,就该说成“举个例说,像方墩那样的”,但这种表达,既增加了句子的长度,也与文中所描写的梦境跳跃、朦胧的感觉不相适应。例属于注释性的追加。“喜酒!”是补充说明原因的,可加上连词“因为”。例的“你看”是插入句,它与前面的追加句式不同,是插在两个整句之间,其作用是转换话题,加强语气。 老舍的口语句式给人的整体感觉是:

5、简短、活泼、生动且变化有致。 二 遣词特色 老舍具有很深的文学功底,熟谙遣词艺术的奥秘,因而对遣词炼字的原则、目标都有很正确的认识。他也十分重视遣词的具体实践,为寻常词语的艺术化探索出有效的方法。 准确精当 文学语言要塑造人物形象、描绘故事情节、表达思想感情,因而要追求形象性、生动性和情感性等等。但这一切是建立在准确性的基础上的。老舍说过:“语言的成功,在一本文艺作品里,是要看在什么情节,时机之下,用了什么词汇与什么言语,而且都正确合适。”准确精当,是老舍遣词炼字的一个重要标准。 老张鼓一鼓勇气,把腿搬起来往里挪。 绕到丹桂商场,老李把自己种在书摊子面前。李太太脚有点吃力了,看了几次大夫,他却

6、是种在那里了。 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痛快。 例的情境是老张第一次近距离同洋人打交道,他紧张得“倒吸凉气”“整团地咽唾液”。作家用“搬”腿往里“挪”来描写其外部动作,与当时情境密合,十分准确。例的“种”字也锤炼得精当。李太太脚已经吃力,而且看了几次丈夫,可见时间之长;而老李一动不动,似乎生了根。“种”这个词正是刚从农村进城的李太太的感觉,又切合当时的情境,的确精彩。例描写祥子在冬天清晨的劳作。“飕”这个词与情境相应,读者似乎听到了凉风飕进袖口的声响,比用“吹、灌、钻”等词都要准确精当。 质朴自然 质朴自然是老舍遣词炼字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方面与

7、其作品所描写的内容相关,另一方面也与他的语言观念有关。从内容上看,老舍的作品多是反映中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的,通俗朴实的语言正适宜于表现这种内容。从语言观念来看,正如上面所分析的那样,老舍一向很重视朴实口语的表现力:“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 二狗不耐烦的把自己扔在一个椅子上。 “牺牲太大了!”他说,把身子放在把椅子上,脚伸出很远去。 描写“坐”的动作,作家不用人们熟知的动词,而分别使用了“扔、放”这两个词,既朴实普通,又出奇制胜。对描写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有很强的表现力。 形象生动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艺术性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形象和生动。栩栩如生的人物、优美如画的景色

8、、引人入胜的故事,充盈律动的情感等等,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而这一切都是用语言材料来表现的。杰出的文学家都努力追求语言的形象生动,文艺学理论和文艺修辞学也都把语言的形象生动与否,作为作品艺术高下的主要标准之一,老舍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大师,自然同样重视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他说:“在小说中,我们可以这样说,用字与其俏皮,不如正确,与其正确,不如生动。小说是要绘声绘色的写出来,故必须生动。”在创作实践中,他也积极调动各种手法,使用词生动、形象。例如: 老张又吃了个“无雨栗,鬼夜哭”手捧圆肚,一步三叹的挤出安定门。 “谁是华盛顿?”伊太太的脑袋在空气中画了个圈。 见钱先生出来,他一手轻轻拉了蓝纱大衫的底

9、襟一下,一手伸出来,满面春风的想和钱先生拉手。 例描写老张在别人家里“吃白食”,撑圆了肚子,要用手“捧”着,出安定门的城门也得“挤”出去多么形象,也多么生动!例写伊太太脑袋“画”圈,也形象生动,有感染力。例的“轻轻拉了”底襟一下有形象性,而就这么一下,便把冠晓荷的嘴脸,连同满肚子的狗“下水”都给抖搂出来了,何其生动。 总之,老舍在遣词炼字上是十分讲究的。“片言聩聋”,郭沫若的赞誉不是溢美之词。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老舍对遣词艺术的追求和贡献很值得人们学习和发扬的。 三、修辞格的运用 文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可感,在很大程度上与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段分不开。同任何杰出的文学家一样,老舍的作品中也

10、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段,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修辞艺术。 比喻 比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格,也是文学作品中运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段。对于比喻,老舍的认识是辩证的:一方面,他反对滥用比喻,另一方面,又认为“没有比一个精到的比喻更能给予深刻的印象的”,这种全面辩证的认识,使得他实际创作中的比喻独具特色。 1、传神 他善于通过比喻描写人的神情,善于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神髓的特征表现人物逼真的情态,读者由此不但看到了人物的外形,而且看透了人物的内心。例如: 他想不起哭,想不起笑,他的大手大脚在这小而暖的屋中活动着,像小木笼里一只大兔子,眼睛红红的看着外边,看着里边,空有飞跑的腿,跑不出去! 在她陷进很深的眼

11、珠里,有那么一点光。这点光像最温柔的女猫怕淘气的小孩动她未睁开眼的小猫那么厉害,像带着鸡雏的母鸡感觉到天上来了老鹰那么勇敢,像一个被捉住的麻雀要用它的小嘴咬断了笼子棍儿那么坚决。 例是对新婚的祥子的比喻、,这个比喻写出了祥子的感受。祥子渴望劳动,渴望拉车,希冀靠自己的双手双脚奔前程,却被虎妞紧紧拴在家中,失去自由,无法逃脱,祥子因此而焦躁、急切、懊恼、沮丧,这种复杂的神情和心态,通过比喻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里的比喻既形似又神似。例写出了钱太太在丈夫被捕,两个儿子被日本鬼子逼迫而亡时,极度愤怒、悲痛的神情和以死相拼的坚定信心。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对人物的眼神进行了维妙维肖的描写,以一目尽传精神

12、,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了神情毕肖的艺术效果。 2、感情色彩鲜明 老舍先生在运用比喻手法表达具体事物时,不停止于形象生动上,他还善于把自己的感情融合进去,表现自己鲜明的态度、爱憎的感情,使是、非、好、恶清楚明白地溢于言表。如: 他自己的心眼儿是一团臭粪。 例用“一团臭粪”来比喻蓝紫阳的心眼儿,使蓝紫阳的心的臭,世界的臭都凝缩在“臭粪”两个字之中。一个灵魂肮脏龌龊、令人讨厌令、人憎恶的无耻之徒便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在书中看到了这个人物,就仿佛闻到了熏天的臭气,立即要掩鼻而去。比喻的运用是何等形象,何等鲜明!例用“一棵树”来比喻祥子,既写出了祥子的“挺脱”、“结实”、“硬棒”,又写出了祥子的性

13、格和为人。这里的比喻,正是对善良、纯朴、要强、奋进的样子的赞美。 3、富有哲理意味 我们必须像一座山,既满生着芳草香花,又有极坚硬的石头。 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叫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净!谁也没法儿治它们! 例是诗人钱默吟对瑞宣所说的话。这个比喻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了。它寓意深刻,十分辩证地说明了一个人既要有“爱好和平”的意识,又要有“英勇刚毅”,“肯为和平与真理去牺牲”的精神。真可谓片言明百意,言尽而意无穷,给读者很大的启迪。例是一位饱经

14、风霜的年老车夫所说的话。作者选取的比喻既生动又富有哲理性,说明了个人奋斗的软弱无力。 夸张 夸张是艺术表现的本质之一。古人说:“壮辞可得喻其真。”是有道理的。因而,语言的夸张是艺术化的一种常用手法。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夸张具有扩大、强化、渲染等作用,能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这在老舍的作品中有很好的例子。例如: 大锣大鼓的敲打三天三夜,吵得连死人都睡不安。 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骆驼祥子 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 例写金光镇的办丧事,以死人都怕的夸张,来描写“大锣大鼓的敲打”,让人对这种难忍的噪音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例、例两处夸张,就把当时酷热一下子呈现在读者面前,渲染强化,有

15、很好的表现力。 老舍的夸张还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总起来说,是适应内容,情境的需要,更好地表达作家的意图,以达到强调、渲染、生动、传神的效果。 对比 对比是文学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老舍深谙对比的妙用,在人物形象、事件安排等方面,常采用对比的方法。如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形象的对比,四世同堂中日寇“欢庆胜利”时叫来花子和出丧的鼓手“祝贺”等,都有很强的艺术效果。 另外,老舍在使用对比这种修辞格时,还常含有深意。例如: 他只能在雪白的地上去找那黑塔似的虎妞。 还有人羡慕我,我真要笑了!我有自由,笑话!她有饭吃,我有自由;她没自由,我没饭吃,我俩都是女子。 例不仅是色彩上的对比,切情切境;内容上也是有深

16、意的,可以启人联想:“雪白的地上”说明祥子一无所有,“黑塔似的虎妞”,则暗示她在祥子生命中的地位像塔似的压牢他,但祥子别无他法,又只能去找她。这不正写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吗?例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青年女性的心声。“她”指另一个结过婚但丈夫走了,公婆管住的青年女性。作家以“吃饭”和“自由”这是怎样的“自由”啊!两件事进行双比,二者居其一,就深刻揭示了黑暗社会里善良弱小女子的两难境地。在对比的基础上,“我俩都是女子”的申说,就显得更有力度。 四、幽默语言风格 幽默是老舍语言风格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他本人也成为享誉世界的幽默大师。他曾说过:“幽默的作家必是极会掌握语言文字的作家,他必须写得俏皮、泼

17、辣、警辟。”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位“极会掌握语言文字”的语言大师。他的幽默风格是与他高超的语言艺术密切相关的。凭借着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老舍得心应手的运用多种语言技巧来表现幽默。 语言要素的变易技巧 语音、语义以及词汇、句子、标点等都有它们应遵循的语法规则,以维持语言系统的平衡。但老舍常通过打破语言表达常规,自造一个“非凡”的言语体系,从而幽他一默。 1、错位、幽默俏皮 张大嫂一边刷洗家伙,一边落泪,还不敢叫丈夫看见,收拾完了站在炉前烤干两只湿眼睛。 他一哭,六只小脚全往这儿跑。经妈先到,太太居中,刘妈殿军。 例句中“烤干两只湿眼睛”是事理错位,眼睛如何去烤干?但张大嫂那害怕而又无可掩饰的举措让人

18、感觉生动无比,产生一种致笑的伤戚。例问用“殿军”带到平平凡凡的“先到”和“居中”,使它们的意义滑向威猛雄壮的一面,却被用来修辞“六只小脚”两相对照,让人忍俊不禁。 2、易境易色,幽默活泼 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把眼睛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照常办公。 大哥知道的,大嫂也知道。大哥是媒人,她便是副媒人。 例句里讲右眼在履 行坐班制,例句里媒人也要经由大选决出正副,本来每一个词都有它约定好的语境,有它比较稳定的语体特征。但在老舍笔下既改变了它们最经常出现的语境,也改变了它们本身的语体色彩,从而显得活泼诙谐,引人发笑。 3、逻辑离奇、幽默滑稽 有人说妇女好说话,所以嘴上不长胡

19、子,证之赵姑母,我想这句话有几分可信。 没有充分的知识而作事,危险!有学问而找不到事做,甚至于饿死,死也光明,没学问而只求一碗饭吃,我说的是你和人,不管旁人,那和偷东西吃的老鼠一样,不但犯了偷盗的罪过,或者还播散一些传染病! 例句以人物有违逻辑的推理,体现了人物的滑稽。例句表现李景纯不伦不类的说教,体现老舍语言的风趣、幽默。 修辞技巧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先天的语言优势成就了他。老舍常不拘一格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来实现他的艺术目的,在创造幽默艺术这一层次上,老舍堪为大家。 1、奇比怪喻 鼻子不十分高,可是眼睛特别的深,两个小眼珠深深埋伏着,好像专等着帮助脸上发笑。 夫妇是树,儿女是

20、花,有了花的树才能显出根儿深。 老舍的比喻非常奇特。其喻体通常为接受者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跃入其视野。其本体却又常常是那些严肃而不可亵读的人和事物。再从喻体和本体的关系看,“喻体往往是本体的某个特征的放大,对本体形成一种解构力。” 2、诡诞的夸张 夸张是老舍另一犀利的幽默武器。老舍的夸张不同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美,而是一种“让乞丐炫耀自己”的诙谐。例如: 自从伤风好了以后,鼻子上老皱着那么几个笑纹,好像是给鼻子一些运动;因为伤风的时候,喷嚏连天,鼻子运动惯了。 在洋人家里剪草皮的时候,洋人要是跟他说过一句半句的话,他能把尾巴摆动三天三夜。柳家大院 老舍所用的夸张从事

21、理上看,往往到了近乎荒诞的地步,在一片喜剧气氛中使夸张对象得到极度变形的表现。而这样又往往有违常理,有一种隐性的“自贬”意味,从而产生幽默。 总之,作为人民艺术家,作为语言艺术大师,老舍的语言恰似一坛老酒,历久弥醇,芳香四溢,其独特艺术魅力持久不衰,所以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珍视他,学习他,研究他。 参考文献: 马尔华论老舍作品语言的形象性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12. 陆秀艳老舍作品的幽默语言艺术.衡阳师范学院学院,2000,1. 郭仁昭辞格内蒙古: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 王建华老舍的语言艺术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老 舍老舍论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

22、0. 老舍还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在文学语言的艺术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是必须特别提出的。与其他作家相比老舍有着较好的语言先天优势:自小生活在北京,熟悉并掌握北京话乃至北方方言,具有良好的语言根基和语言天才。更重要的是,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语言的艺术加工,重视从北京土语中提炼生动活泼的文学语言,追求文学语言的规范化和艺术化,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正因为此,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就比一般作家多了一份创造性的贡献。他的作品是充满独特魅力的、极富价值的语言艺术世界。 对老舍的语言艺术世界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实践和理论两个角度来认识。 从纵向的历史线索来看,老舍的文学语言经历了一个由实录

23、到加工,由铺张到凝炼的艺术化过程。他初次登上文坛是二十年代的中后期,此时白话文运动虽然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文学语言还处于试验阶段,很不统一。老舍以“充分的信赖大白话”的自信,用活生生的口语大白话写成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长篇小说,立即给文坛带来轰动,也为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追求奠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此后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他不仅一如既往地用大白话进行创作,还不断地加工、提炼,使大白话进一步规范化、艺术化。“晚节渐于诗律细”,早期作品中间或出现的文白夹杂、土语实录、铺排夸饰等的痕迹,逐渐为自然清新、生动活泼、简洁凝炼等艺术魅力所取代。三十年代的离婚、骆驼祥子,五十年代的龙须沟、茶馆及六十年代

24、的正红旗下等作品,在语言上己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可以不夸张地说,老舍文学语言的加工过程,从一定意义上也正体现了现代汉语规范化、文学语言艺术化的发展轨迹。 从横向的方面来看老舍的语言艺术,内容十分丰富,首先,他追求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艺术传统,把民族性放在首要的位置。老舍学贯中西,兼通古今,但在语言的运用中,很少出现欧化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而是多以短小精悍的句子、简洁明快的词语,“一语说到根儿上”,类似古典诗词中的“诗眼”、“句眼”,民间说唱中的“上口”、“悦耳”等的锤炼,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这是对口语的艺术化加工。其次,他很汪重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雪白、傻白、嫩绿、焦黄、烂滑、蜜甜

25、”等词的形象化,“几间小屋在一株老槐树旁藏着”。“明儿蹬进钱来再还我”之类的形象化句子,“太监取消了,可把太监的家眷交到这儿来了。”“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的生动表达等,都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再次,他的语言艺术充满了独创性。词语的转类运用、独特的“亮相式”句子、简洁凝炼的遣词、有声有色的描写、多姿多彩的修辞、“想得深说得俏”的幽默等等,大都打上老舍个人的印记,具有独特而隽永的艺术魅力。 以上纵横两个方面都是从作家创作实践的角度来认识的。还值得一提的是,老舍本人不仅在实践上追求语言的艺术化,而且,他还写过不少谈创作经验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收集在老牛破车

26、、小花朵集、出口成章、老舍论创作等专集之中,其中,语言的艺术化问题是其中主要的论题。作家这种从理论的角度对语言的艺术化进行的阐述,也是我们认识老舍语言艺术世界的一个极好视角。 老舍的语言艺术已经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位语言艺术家的笔下,无论写什么文体,都能以高度凝炼、准确传神的语言,刻划出独特的内容,传达出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可以说,他的许多作品,在语言艺术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语言艺术大师”的光荣称号是对老舍崇高而恰当的评价。在国外,老舍也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是中国现代作家中仅次于鲁迅先生的一位大师。仅骆驼祥子在全世界就有二十几种语种外文译本。在当今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老舍

27、的作品一直是最常用的、最标准的汉语教材。许多外国人正是通过阅读老舍的作品,才了解北京,了解中国的。老舍的语言艺术世界不仅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向全人类展现出她那迷人的风采。 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对于老舍语言艺术的研究虽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至今为止,还未见到系统的专门著作问世。这与对“语言艺术大师”的研究需要、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需要都是不相称的,时代在呼唤我们,现实在要求我们,尽快进行系统的老舍语言艺术研究,早日走进大师的语言艺术世界。 走进老舍的语言艺术世界就像进入了艺术的大观园。各色人等的音容笑貌、古都北京的民俗风情、民族文化的心理折射、丰富多采的表达手段乃至现代汉语的历史演变、作

28、家本人的语言追求等等,尽收眼底。又像在阅读一部内容厚实的生活百科全书,能给我们以深刻的教益。 走进老舍的语言艺术世界,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我们会闻到那泥土的芳香,听到那小溪的欢唱,看到那鲜艳的花朵,感受到那温暖的阳光,那自然的美、那艺术的美,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流连不已。 让我们一同走进老舍的语言艺术世界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这是骆驼祥子的开头,炼的正是地地道道的京腔京调, 简炼有味, 散发着浓郁的北京乡土气息。统观整部小说, 都是以这种俗白浅明的语言写成, 没有生僻的字

29、眼, 没有深奥的词汇, 读起来琅琅上口, 像听故事一样。恰知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 老舍硬是用不多的字, 朴素的口语, “ 烧”出了北京话的“ 真正香味” 。老舍先生坚守俗白语言的阵地, 驱使起来却能使之气象万千。 在驾驭北京语言的技巧上,老舍所达到的那种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众所公认的。他写的北京话,既保持了民间口语的朴素、生动,又筛选掉那些粗陋的杂质,确实烧出了京韵的香气,精妙传神。这使他的京味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语言的地方色彩。老舍在戏剧中运用的是京腔京韵的北京话,北京人独特的方言俚语、习惯句式、说话语气、特殊词汇、称谓和语言表达方式等,都赋予剧作以鲜明的北京地方特色。还

30、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这也是北京文化的特征。北京话也是一种方言,而方言可以看作语言共同体的文化组成部分,反映着其所产生的特定人群的生活 老舍的话剧,比如,茶馆开幕时,茶客松二爷正和常四爷议论着打架的事,打手二德子恰好进来听见: 二德子:(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松二爷称他头次相识的二德子也用“您”。这是讲究礼仪的北京人一般对人的尊称。常四爷和二德子虽是初次见面,却不客气地互称“你”,这表明

31、,他们正处在剑拔弩张的斗争局面之中,互称“你”,以示对于对方的轻蔑不敬;这里也有北京的方言土语,如“当差的”(做小官吏或仆人)、“外场人”(旧指善于交际,好面子的人)等,这些语言有助于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二德子仗势欺人,无理挑衅,常四爷刚直强硬不服软,松二爷则软弱胆小,息事宁人。在许多场合,老舍常用俗语表现各个人物的思想感情。如要体面的松二爷则爱说“外场人不做老娘们的事!”王利发精明圆滑,八面玲珑,牢记着“街面儿上混饭吃,人缘顶要紧”的处世哲学。 老舍认为优秀的剧作家创作时,必须使戏剧语言既便于演员表演,又利于观众了解,即做到雅俗共赏。在茶馆中便有这样的例子,在此仅举一例,即可体会一二。常四爷

32、面对流氓打手二德子的无理挑衅,甩出了一句话: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圆,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这段地道的北京话,话里埋刺,锋利无比,很有份量。在对二德子的讥讽中,表现了常四爷刚烈爱国的性格和思想,有着浓厚的感情色彩。从语言形式上看,一共两句话,每句都分成三个短句说,“气口”多,短促有力,节奏感强。字的平仄,抑扬有致,富于变化。虽然两句的句尾都是仄声字,但每句中三个短句的句尾,却都有仄有平,相互呼应,并且,两句的尾字(害、仗)都是开口音,所以演员念起来起伏动荡,响亮有力,铿锵悦耳,落地有声,更增添了人物的豪气风采。观众听着这种“情文并茂,音义兼美”台词

33、,实在是一种艺术享受。 老舍的作品,以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赢得很高的声誉。为表彰他在文学艺术上的卓越贡献,北京市人民*与XX年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他的代表作品茶馆描写了三个时代旧北平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个人像展览式的“浮世绘”。老舍选取“茶馆”作为剧本的场景颇具匠心。作者避开了对重大历史时间的直接描绘,只是描述些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反响,将之化入日常生活之中,从而避开了时代共名的简单、僵化和专断,发挥了作家熟悉旧北平社会生活与形形色色人物的优势。 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精炼、生动性格化的语言是老舍话剧语言风格的基本特色。他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尤其对他所熟悉的北京话,

34、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他的戏剧语言是来自于生活,经过他下功夫提炼和润色,成为精当、简洁而又生动、性格化的语言。同时,他的戏剧语言也是朴素的,没有什么浓烈的色彩,以“白描”见长。老舍的语言风格对于他的戏剧创作艺术特色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本人就以茶馆为例,谈谈老舍的戏剧语言特色。茶馆中的话剧语言,具有北京口语的地方色彩,同他的小说语言一样,既生动形象,又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剧中人物的对话常常十分简短,却在浓缩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内容,三言两语便能写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勾画出一副生动的人物肖像,充分显示出老舍精深的语言功力。 “将!你完了!”是茶馆第一幕的最后一句台词。“你完了”表面看是说

35、棋局上的胜负,其实何尝不是双关语?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势力日渐扩大、维新运动镇压下去、穷人卖儿鬻女、特务肆无忌惮这样的社会焉能不完?读着这种简洁而丰富的话语,我们由衷地感到了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艺术功力 2 骆驼祥子解析 “俗白”就是通俗明白,一看就懂,易于接受。老舍小说语言的“俗”可以用京味来解释;“白”则以浅显平易口语来说明。但老舍没有一般地停留在“俗与白”,而是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 运用了口头语言,而且是精粹的京味十足的口头语言。老舍说他追求的是明快、简洁、自然之美,他不求文字雅,而求其有力量,活泼、响亮,他不多推敲一句里的字眼,而是注意一段一节的气势和声音和这一段这一节所要表现的意思是否由句子的排列而正确显明 总而言之, 老舍先生运用语言取源生活, 故所得乃“ 活的语言” 百炼功夫, 使语言俗白而蕴意富蟾, 而洗练而机智, 而韵味深长。先生真不愧为我国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 老舍用地道的北京口语来写北京人和北京事,他的小说常常被称为北京乡土小说,“ 在运用鲜活的、纯净的北京语进行文学创作和话剧创作方面,老舍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老舍作品中十足的北京韵味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与熟悉。 参考资料: 洪忠煌,克莹. 老舍话剧的艺术世界M .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