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论文浅析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论文浅析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浅析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郑州大学外语学院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罗菲 摘要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从这两个术语的来源和概念入手,分析两者的对立矛盾及其辩证统一的关系。然后用实例阐述了它们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相辅相成、并用互补。从而得出译者应根据文学翻译的目的,在归化和异化策略中寻求最佳的结合点。 关键词文学翻译;归化;异化;辩证关系在人类文明史上,翻译一直是传播外来知识的重要渠道。翻译,不但能促进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还能给这种文化输入新的血液。诚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倘若拿河流来作比,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
2、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的次数大大小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英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因此,从文化交流的高度来认识翻译活动,无疑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次来把握翻译活动的本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处理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这一问题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提倡异化,即以源语为导向;另一种观点提倡归化,即以目的语为导向。归化和异化是文学翻译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一、归化、异化的提出 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
3、ce Venuti)的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HistoryofTransla-tion)问世,里面使用了一对关键术语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for-eignizing translation,中文译作归化和异化。该术语的使用是基于德国哲学家及神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Schleiermacher)1813年6月24日在柏林皇家科学院作的一个学术演讲,题为论翻译的方法(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ng)。他认为“,要帮助译作的读者在不脱离译入
4、语的情况下正确而完全地看懂原作,可以采取两种途径。一种是尽可能地不打扰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Eitherthe translatorleaves the author in peace,as much as possible,and moves the reader towardshim.()Venuti 2004:19)这就是Venuti所指的异化foreignizing strategies; “另一种是尽可能地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Orheleaves the reader in peace,as much as possible,and moves th
5、e author towardshim.()Venuti 2004:19-20)这是指归化domesticating strategies。 二、归化、异化的概念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Atransparent,fluentstyle is adopted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strangeness of the foreign text for target languagereaders.”)(Shuttleworth&Cowie,1997:43-44)。它应尽可能的使
6、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所以,又被后来研究者称为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Venuti,2001:240);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A target text is produced which deliberatelybreaks target conventions by retaining something of the foreignness
7、of the o-riginal”)(Shuttleworth&Cowie,1997:59)。它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又被称为译者的彰显/显身(the translators visibility)。 用通俗的语言概括,即归化法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法则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三、归化和异化的对立矛盾关系 就文学翻译的目的而言,一方面,译者试图忠实地介绍原文,尽量给普通读者呈现异域文化;另一方面,译者希望普通读者能够完全或更好地理解原
8、文并从译文中获得美的享受。这两方面是互相对立的。如果译者想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普通读者就会发现译文难懂;如果译者想向普通读者展示流畅和优雅,译文就会不忠实。不同的翻译目的解释了不同的翻译策略的选择。 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依托,而异化是以源语文化为依托。在中国翻译理论界,确实存在着归化和异化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翻译家们各抒己见,一些人赞成归化,如赵景深认为的“宁顺而不信”、“宁愿要语言的流畅也不要思想的忠实”;梁实秋认为,异国情调会使语言晦涩难懂; 朱小安认为,适当的归化是为了避免“影响或损害翻译的交流作用,造成某种理解的困难。” 四、归化和异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有些学者认为归化和异化,无论采取哪一
9、种都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将二者混淆使用。然而我们在实际的翻译中,是无法做到这么纯粹的。 翻译要求我们忠实地再现原文作者的思想和风格,而这些都是带有浓厚的异国情调的,因此采用异化法是必然;同时译文又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及原文的流畅,因此采用归化法也是必然。选取一个策略而完全排除另一种策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因此顾此失彼不能达到最终翻译的目的。 我们在翻译中,始终面临着异化与归化的选择,通过选择使译文在接近读者和接近作者之间找一个“融会点”。这个“融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居中点”,它有时距离作者近些,有时距离读者近些,但无论接近哪一方,都要遵循一条原则:接近作者时
10、,不能距离读者太远;接近读者时,不能距离作者太远。即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失去原文的味道,同时,我们应坚持对语言形式采取归化的策略,而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这样,译文作品可兼两策略之长而避其短,使两者有共同发展的空间。由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应该是相辅相成,并有互补的辩证统一关系。 五、在具体的文学翻译实践中选择归化或异化策略 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无论是采用归化的还是异化的原则和方法,都应根据在翻译中涉及的多种因素,应根据具体的语境、翻译的目的、目的语的包容度、文学作品、作家、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效果、民族的思维习惯和不同文化的趋同程度的具体情况进行取舍。那么,怎样决定翻译一
11、篇文学作品时归化法和异化法的取舍呢?文学翻译不同与一般的翻译,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与特殊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做到“文化传真”与“艺术审美”的完美结合。这样读者既能从好的文学作品中获取一些知识,又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在翻译过程中,不管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是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是形似还是神似,是紧扣原文还是进行再创作,都是可取的。但采用这两种翻译方法要把握好“度”。过分强调某一方面而牺牲另一方面都会走极端,翻译界中存在着一些过度的归化现象,例如滥用四字格成语。而异化过度会出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译文带有翻译腔,即对源语保持绝对字面上的忠实,不考虑源语结构、表达方式是否也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我们可
12、以通过下面的六个例子进行说明:例1.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红楼梦第六回)。 “Truly,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and bad luck befallsmen overnight,”(杨宪益)“I knowthe weather and human life are both unpredictable.”(Hawkes)例2.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红楼梦第二十七回)Baochai Chases a Butterfly to Dripping Emerald Pavilion;Daiyu Weepsover Fal
13、len Blossom by the Tomb of Flowers.(杨宪益)Beauty Perspiring sports with butterflies by the Raindrop Pavilion;AndBeauty Suspiring weeps for fallen blossoms by the FlowersGrave.(Hawkes)例3.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冷郎君惧祸走他乡。(红楼梦第四十七回)A Stupid Bully Is Beaten Up for His Amorous Advances.A Cool YoungGentleman Leaves Home fo
14、r Fear of Reprisals.(杨宪益)In pursuit of love the Oaf King takes a fearful beating;And from fear ofreprisal the Reluctant Playboy makes a hasty getaway.(Hawkes)例4.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红楼梦第五十七回)Ten thousand tales of gold are easier come by than an understandingheart.(杨宪益)Easier a golden hoard to win than f
15、ind one understanding heart.(Hawkes)作为译者,杨宪益的目的是想尽可能多地把中国文化介绍给英美读者,是以想多了解中国文化的英美读者为对象的,因而基本上遵循了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即采用了异化的方法;霍克斯的翻译目的非常明显,是为了取悦译文读者,是为一般的英美读者翻译的,因此他遵循了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即采用了归化的方法。对学习汉语的英美读者,他们阅读杨宪益的译本将大有裨益。一般英美读者阅读中国文学作品只是为了猎奇,为了消遣,他们阅读霍克斯的译本就能达到目的。 例5.胡太太叹了口气,看见胡国光还是一肚子心事似的踱方步。 “张铁嘴怎么说的?”胡太太惴惴地问
16、。 “很好,不用瞎担心了,我还有委员的福分呢!”“么事的桂圆?”妻子没听清楚他的话。(茅盾动摇)译文:“He gave me a very good news.We need not worry about ajob.I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a member of Committee!”“Whats common tea?”asked the wife,who only vaguely caught thesound(.钱歌川译)译者用目的语的语言表达形式清晰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属于归化译法。在处理带有源语文化特点的“委员”与“桂圆”的谐音时用异化的方
17、法将其译为“Committee”与“commontea”的谐音。两种译法的结合使译文通顺流畅,自然贴切,毫无斧凿之痕,达到了“情与貌,略相似”。 例6.Scarlet Ohara was not beautiful,but men seldomrealized it whencaught by her charm as the Tarleton twins were.Gone with the Wind那郝斯佳小姐长得并不美,但是极富魅力,男人见她,往往要着迷,就像汤家那一对双胞胎似的。(傅东华)斯佳丽奥哈拉长得并不美,但是男人们一旦像塔尔顿家孪生兄弟那样给她的魅力所迷住往往就不理会这点。(陈
18、良廷)从整部小说的语言结构来看,陈良廷用异化法的翻译似乎更忠实于原作的写作风格,在传达意思方面要更好一些。但是傅东华用归化法翻译的名字如“郝斯佳”、“汤家”要比“斯佳丽奥哈拉”和“塔尔顿家”更容易让中国读者们所接受,因为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和语言习惯。 六、小结 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是一对矛盾体,异化要求忠实于原文,保存异域情趣,更多地保留语言文化的民族特性,它是世界文化融合的一种趋势。归化是在异化的译文不能被理解或是不能准确传达原意的情况下,从而使之本土化的一种翻译策略,是一种迎合普通读者的变通转换。 好的文学翻译是在异化和归化策略之间找一个适当的折中点,将其辩证统一的关系充分体现,既再现了原
19、作的风格,又结合了读者的文化及语言习惯,就是成功的翻译。 参考文献 1Schuttleworth&Cowie.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STJERome Publisher,U.K,1997. 2Venuti,L.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M.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Translation Studies.Baker,M.&.Mlmkjaer(ed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 3Venuti,L.The TranslatorsInvisibility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朱健平.归化与异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5孙致礼.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探索C.译林出版社,1999. 6陈丽莉.翻译的异化和归化J.中国科技翻译,1999(2). 7曹雪芹,高鄂.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8茅盾.动摇(茅盾中篇小说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9Margaret Mitchell.Gone with the WindM.WarnerBooks,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