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论文从《医生的宗教》和《利维坦》看英国人的中庸观念.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7384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美文学论文从《医生的宗教》和《利维坦》看英国人的中庸观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英美文学论文从《医生的宗教》和《利维坦》看英国人的中庸观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英美文学论文从《医生的宗教》和《利维坦》看英国人的中庸观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英美文学论文从《医生的宗教》和《利维坦》看英国人的中庸观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英美文学论文从《医生的宗教》和《利维坦》看英国人的中庸观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美文学论文从《医生的宗教》和《利维坦》看英国人的中庸观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美文学论文从《医生的宗教》和《利维坦》看英国人的中庸观念.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医生的宗教和利维坦看英国人的中庸观念 摘要:中庸观念在西方文化史可谓源远流长,思想巨人亚理士多德早已把中庸观念贯穿于自 己的著作与主张之中,可以说是其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十分重视古代文化遗产的英国学人当然也 不会置之如敝履,他们眼中的亚理士多德犹如中国文人眼中的孔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 水。勃朗秉持1种超越宗派斗争之上的宽容博大的情怀,调和1切教派分歧和斗争。霍布斯的理 性主义精神则是建立在对社会稳定的极度关注之上,不遗余力地追求和平以及如何有效地实现和 平是他考虑1切问题的出发点。另外英国国民的典范伊丽莎白女王,也是1位深谙中庸之道的 治国理念的领导人。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英国人

2、善于折衷妥协的民族精神,从而开启了 长达数个世纪的太平盛世。 关键词:中庸; 和解; 利维坦; 医生的宗教; 伊丽莎白女王 1、医生的宗教之中庸观 托马斯勃朗( Thomas Browne, 1605 1682 ) ,是医 生、国教徒、忠实的保王派。作为医生,他相信科学和实 验,尊重理性和事实。作为国教徒,他反对清教,相信上 帝,但又不反对天主教,可以说是国教的温和派。他忠实 于斯图亚特王朝,但又不介入政治。 时代的动荡在英国国内,清教徒与王权的斗争正 在急剧导向内战, 大陆上也在新旧教义下进行激烈斗 争使勃朗转向内心世界的探索。医生的宗教正是 此时他内心活动的记录。他自己虽信奉国教,但对其他

3、教 派却采取容忍的态度。他说他既不全信路德,也不全否定 加尔文,既不全反对对天主教特连特会议,也不全赞成多 尔特宗教会议。他的这种折衷主义立场使他的书在朋友 中传抄开来,他不得不自己刊印。仅在他生前,在英国就 印了十2版,又被译成拉丁文、荷兰文、法文、德文。 “关于我的宗教,固然有各种情况使世人认为我不信 宗教(例如我的职业在1般人当中口碑甚劣,我所学的专 业,我在宗教问题上言行模棱两可,既不激烈捍卫1方,也 不像常人那样热情地争辩去反对另1方) 。但是,尽管如 此,我敢于把基督徒这个光荣的称号加给我自己而不感到 是什么僭越。我之所以敢承担这个称号,并不仅仅因为我 在洗礼台边受过洗,也并非因为

4、我所受的教育,或因为我 出生的国度(换言之,我不是因为我同意我父母在我还不 懂事的时候灌输给我的种种道理,也不是因为随波逐流地 信奉我的国家的宗教) ,而是因为在我成熟的年代,经过坚 定的判断,观看和观察了1切,我发现神恩的原则和我个 人的理性的法则迫使我只能用这个称号而不是用其他称 号称呼我自己。但是,我作为1个基督徒的热忱并没有大 到使我忘记我对人类应有的仁爱,与其要我去憎恨土耳其 人,不信宗教的人或犹太人,我更要怜悯他们。” 1 152 (医 生的宗教,第1部,第1节) “学者是爱和平的人,他们不 携带武器,但他们的舌头却比阿克提乌斯的剃刀还锋利, 他们的笔更厉害,比雷声还响;我宁肯忍受

5、大炮的震撼,也 不愿忍受1支无情的笔的怒袭。聪明的君主奖掖文学,不 仅仅是因为他们热衷学术或敬重诗神,才以宽容的脸色对 待学者,而是因为想借学者们的著作垂名千古,并防后人 的直笔,因为当他们演完了他们的戏,下台去了,就轮到学 者出来,讲述1下从这出戏人们应得到什么教训,给后人 开1张清单,哪些是善,哪些是恶。” 1 158 (医生的宗教, 第2部,第3节) 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略窥勃朗整部作品形象思维的 行文风格,而且可以窥见他作品中反映的怀疑论、犬儒学 派哲学。勃朗身上汇聚了文艺复兴以来多种新旧思想的 痕迹,主要是1种和解精神,即莎士比亚晚期剧作中所体 现的那种呼唤和平,要求人人以良善、宽容的

6、姿态对待世 事的胸襟。勃朗秉持着1种超越宗派斗争之上的宽容博 大的情怀,这种情怀使他对所有的人都怀有仁慈、悲悯之 心。他从抽象的基督徒立场出发,不干预,相反,要调和1 切教派分歧和斗争。他说:“宗教的基础已经建成,得救的 原则人人接受,没有几个问题值得动肝火去争论”,“争论 是永远得不到结论的。” 1 152 与勃朗1样对宗教论争深恶痛绝的英国作家还有多 位,其中约翰塞尔登( John Selden, 15841654)尤以谈 话见长,他曾有过这样的言论:“我告诉你,没有1个标准 可以结束这场争论。就像两个人滚木球,都用自己的眼睛 去裁判,1个说他击中了,1个说我击中了,没有标准,争 论就永无

7、休止。假定经文里有蛋这个词,我说这蛋指 的是鸡蛋,你说是鹅蛋,经文并没有说明,所以你我都是以 意为之。” 1 268塞尔登还这样调侃道:“詹姆斯1世王对苍 蝇说,我不是有3个王国么,你为什么非往我眼睛上飞 不可呢?除了宗教,戏院里、爱情里、筵席上,不是还有许 多可以胡搅蛮缠的事吗?” 1 269由此可见,这样无休无止 地争来争去,只会把世界搞得1团糟,丝毫无助于人类文 明的进步,不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不论是戏谑 调侃的塞尔登,还是温和的国教徒勃朗, 他们这些温文尔 雅的英国绅士都试图从正面或者反面为我们描绘出1幅 婉约的、中国式的“中和之美”的社会图景。“中”的观念 在中庸里得到了充分

8、发展。“中”很像亚里士多德的 “黄金中道”的观念。有人可能把它理解为做事不要彻 底,这就完全错了。“中”的真正涵义是既不太过,又无不 及。公元前3世纪宋玉描写1位美女说:“增之1分则太 长,减之1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登徒 子好色赋,文选卷十9)这番描写是说她的身体、容颜 恰到好处。“恰到好处”即儒家所谓的“中”。中庸的思想 也同样体现在极其老于世故的旧约传道书中,它的 作者传说是所罗门,其中包含了圣经中某些最重要、最 有力的语录。传道书的作者是位无神论者和唯物论 者。在他看来,人类历史不过是代代相沿的过程。万物都 是周期循环的,任何成就都不是持久的,因为“日头出来, 日头落下

9、,急归所出之地⋯⋯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处在 这种无意义重复之顶端,在人间事务的领域中,居支配地 位的是隐蔽的命运而不是功过,因为“快跑的未必能赢,力 战的未必得胜⋯⋯明哲的未必得赀财,灵巧的未必得喜 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鉴于这些情况, 作者提出要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待生活,行事要有节制, “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送智慧⋯⋯不要行恶过分, 也不要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就其消极的观点 看,出人意料的是,他也“赞颂行乐”,理由是“人在日光之 下莫强如吃、喝、快乐” 2 133。凡事都应顺应自然,既不

10、能 操之过急,也不能听之任之,既不能投机取巧,也不能顽冥 不化,1切都应该处变不惊,顺遂自然,从而达到自然天成 的妙境。 勃朗在医生的宗教中还强调用每个人自己的理智 来解答宗教问题:“在哲学领域,真理有两张面孔,在这里 谁也比不上我那样反对成见,但在神学领域,我喜欢走大 道;我以谦卑的、虽然不能说是盲目的信仰,追随着教会的 巨轮,随着它转动;我对自己头脑运转的轨道,它的正确的 两极或正确的运行,不予保留。” 所谓哲学就是科学,在科学领域,他可以运用理性怀 疑1切,而在宗教问题上他甘做正统派。这就是他作为1 个医生的宗教或信条。但他也很矛盾,1方面说不盲目信 奉国教,1方面又说放弃理性。医生的宗

11、教正反映了 他自己对宗教信仰上各种问题的矛盾看法,而贯穿全书的 则是折衷容忍的精神,也就是中庸的精神,如果要追溯这 种思想的渊源,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亚理士多德这位思想 巨匠的主要思想特点,因为亚理士多德对西方人的影响巨 大,丝毫不亚于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第1,亚里士多德 坚持科学的态度,使他首先将神想像为第1推动力。亚里 士多德的神不过是原始推动力,是包容在形式之内的有目 的运动的最初来源。他绝不是人格神,因为他的本质是理 智的,没有1切感情、意志或愿望。第2,在亚里士多德的 中庸伦理看来,他并不将躯体视为灵魂的囚牢,也不相信 物质欲望本身就是邪恶。他教导说,最高的善在于自我实 现,即运用最真

12、实的使其成为人的那部分人性。因此,自 我实现便与理性生活相1致。但理性生活依赖于物质条 件和精神条件之适当结合。躯体1定要保持健康,情绪要 适当地加以控制。解决的办法可以从中庸之道中找到,在 于使极度放纵的1面与禁欲克制的另1面保持1种平衡。 这不过是重申了典型的希腊思想Sophrosyne,即“不要过 分”。第3,从亚里士多德应用于政治的中庸之道来看,他 认为最好的国家既不是君主制、贵族制,也不是民主制,而 是1种Polity (政体) 他界定为1种介于寡头制和民 主制之间的中间国家形态。1种中等阶级控制下的国家, 但亚里士多德有意确保这个阶级成员保持相当的多数,因 为他倡导防止财富集中的方

13、案。他维护财产私有制,但他 反对积累超过理智生活所必需的财富。他建议,政府要为 穷人供应钱财,让他们购置小块田地或“开创商业和农 业”,从而促进他们兴旺和自尊。这和我们常说的“仓廪 实而知礼节”十分相近。 在这里,我们再具体介绍1下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概 念中的中庸观念:什么是唯理(性)的态度? 亚历士多德 说,是居中于两个极端之间。例如,勇敢是蛮横和怯懦的 中庸,豪爽是浪费和贪婪的中庸,谦虚是羞怯和无耻的中 庸。这种中庸并不是对每1个人和在1切情况下都1样, 它以我们自己为准,是由理性所确定或者像1个正直的人 会予以确定的那样。什么是道德行为,要由正直的人来决 定,有德性的人是万物的标准和尺度

14、; 他判断事物正确, 能在每1种情况下看清真理。 3 93这1中庸观念在跨越了 近千年的时间隧道之后,又重新在英国学者那里生根、发 芽,并在那里结出的丰硕的果实,产生了利维坦这样1 部思辨严谨、说服力很强的伟大著作。 2、利维坦之中庸观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人类社会的新 时代,把社会推向了近代史的阶段。那个风起云涌、革旧 创新的大时代,在欧洲,特别是在英国,造就了1批向旧制 度冲击、为新制度呐喊的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 (Thomas Hobbes, 15881679年)就是其中最早、最重要的 1个。霍布斯在他的1本自传中说,他是他母亲的1 对孪生子之1,另1个叫做“恐惧”。他生性

15、胆小怕事,在 他1生的许多行动中,确有1些事实可资印证。1640 年 短期国会解散,长期国会尚未召开之前,王权与国会的冲 突日趋激化,武装冲突的阴云密布。霍布斯害怕纷争和内 战,写了1篇维护王权以求得和平的文章,引起国会派极 大不满。霍布斯见势不妙,惧而出亡巴黎。1651 年他在 巴黎写成利维坦1书。 所谓“利维坦”,是圣经中述及的1种力大无穷的 巨兽名字的音译。霍布斯借用以命名本书,意在用以比喻 1个强大的国家,这正说明利维坦主要是霍布斯的1 本关于国家论的专著。1个人,1切欲望和情感都满足和 表达到恰当的限度,他的内部就达到和谐,在精神上很健 康。1个社会也同样,其中各式各样的人的1切欲望

16、和情 感,都满足和表现到恰当的限度,这个社会的内部就达到 和谐,安定而有秩序。利维坦就是霍布斯试图用以说 明,我们该如何达到和谐、中庸的社会理想状态的1幅社 会肌体解剖图。简而言之,每个具有不同意志与愿望的个 体的人,必须放弃1部分权力(利) ,以达成国家主权有效 地行使国家的各项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安全, 人民的安居,民生的康健和社会的稳定。 利维坦全书分为4部分。第2部分是全书的主 体,主要描述自然状态中人们在幸或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 “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共 同要求,于是人们出于理性,相互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各 人的自然权利,把它托付给某1个人或1个由

17、多人组成的 集体(如议会) 。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1个 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统1为1个人格;大家则服从他的 意志,服从他的判断,他就是国家。 这1观点与中庸是极为契合的。中庸说:“喜怒 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 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不就是处于自然状 态中的人类的真实表情吗?“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在中国 语境中强调的是个人的情感、欲望表达不要太过分,在霍 布斯的利维坦中则被具体化为人们从理性出发,相互 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各人的自然权利,以求得和平生活。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换成霍

18、布斯式的语言,就是指 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各自放弃自己的1部分权力,并把这 1权力交给被称作“国家”的这个最高人格。霍布斯说: “这就是伟大的利维坦的诞生用更尊敬的方式来说, 这就是活的上帝的诞生”。 4 128“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换句话说,国家这个伟大的上帝不是负有对外抵御敌人侵 略,保障国家安全,对内维护社会的和平与安宁,并能保障 人民通过合法的劳动生产致富的庄严使命吗? 同样地,孔 子也有过类似的看法,由于封建竞争的灾难给了他深刻的 印象,孔子鼓吹恢复王国的中央权力,不过要与合理的权 力分配相结合。他设想理想的国家是1种仁慈的家长式 统治,统治者不仅治理百姓,而且要树立行为的榜样,

19、让百 姓效仿。他不赞成平等,更不赞成民主,他想使统治者在 执政中选择高标准的官员来建立天才的贵族统治。整个国家的兴旺应该依靠每1个村庄的康乐,而普通百姓与上层的官员们共同努力就能国泰民安。霍布斯这种冷静客观的理性主义反映在他的散文风格上直率无华、坚实、甚至枯干,可以说做到了内容与形式完全1致的地步。下定决心抛弃1切夸大、枝蔓、臃肿的文风,回到原始的纯洁与简短,有几件事,说几句话, 学会要求每个成员发言要紧凑、朴素、自然;说话要正面直接,思想要明朗,自然流畅,尽量做到把1切都说得接近于数学的明确性,宁用工匠、农民、商贩的语言,不用才子、学者的语言。这样的文风是符合时代的需要的,符合民族利益的,可

20、以把英国变成“实验知识的国土”,而且,这样的文风恰恰完美地体现了中庸的精神内核,它的简洁、晓畅, 明白,直截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中庸的意味,不过激,不浮夸,也不软弱。这1点与中国先秦时期的墨子的看法十分接近。墨子主张“非攻”,反对各国之间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他的思想,就其对整个社会文化的看法来说,是提倡质朴和实用,所以对1切语言文字的表达,强调有切实的内容,以道理说服人,反对无益于实用的修饰与文采。墨子1书的风格,也正是如此。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霍布斯的理性主义精神是建立在对社会稳定极度关注的经验主义之上的,饱经战乱和流亡之苦的霍布斯极其冷静而敏锐地思考着这样1个问题:既然

21、人类如此易于陷入盲从和狂热,那么,不遗余力地追求和平以及如何有效地实现和平的社会制度与立场就成了他考虑1切问题的出发点。只有用强有力的国家主权的力量才能制服可能导致互相争斗、恐惧不安的自然状态和无政府状态,他的思考对18世纪产生巨大影响的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大有启发。3、英国国民的典范伊丽莎白女王之中庸观在英国历史上,还有1位卓越的女政治家,以其灵活、机敏的应对策略、平和中庸的治国手段避免了使国家再次发生宗教纷争、流血冲突,使得历代史学家对她的政绩大书特书。她就是著名的伊丽莎白女王。伊丽莎白本人和她的父亲、祖父1样,不为某种宗教信仰所干扰,而且她特别富有政治远见。都铎王朝那种能为人们所接受

22、的专制主义,正是靠着这种政治见识建立起来的。她在解决教会问题时,注意到尽量少得罪人。教义的规定故意弄得模棱两可,有关教堂礼拜仪式部分的行文措辞谨慎,以便使几种不同的解释都似乎同样能讲得通。她还促使新教同君主政体和都铎王朝建立起来的地方政府完全和谐1致,乡村里的牧师成了乡绅的亲密盟友,而且几乎像治安官1样,成了国家机器的1个组成部分。这样,伊丽莎白就成了1个处境绝佳的君主,无论在气质上, 还是在理智上,她都与时代的情趣与需要和谐协调。她着意依靠平民的广泛支持,对贵族的任何强大派别的崛起严加防范。在16世纪最后3分之1的时间内,她是万众瞩目的中心人物,英明的君主。在这个时期中,国家最进步阶级的真正

23、利益,也就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并且表现为民族本身的利益。自古以来,女人当政已是少见,当政而又治理得当尤其罕见,治理得当而又经久不衰更是前无古人。然而这位女王统治了44年,朝政依然靖明从另1角度来说,伊丽莎白造就并维持的和平也是值得钦佩的。这就是说,这1和平的获得,不是来自她那个时代的和平倾向,而是来自伊丽莎白处事谨慎和治理得法。她的这种和平愿望,以及这种愿望的实现,是她最伟大的功绩之1,是时代的幸事,是与女性相称,并于她的良心有益的。综上所述,英国的确是1个在政治上具有务实、练达, 富于妥协与协作精神的民族,由于他们的务实、高效,英国1跃从原本只占据着欧陆边缘的蕞尔小国成了被誉为日不落大英帝国的

24、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足见英国国民性中可资借鉴的某些优良因子的确存在。4、几点结论不论是折中主义者托马斯勃朗,还是严谨的理性主义者托马斯霍布斯,他们生逢战乱,都对各种宗教论争极为反感,也都极力谋求使国家向着和平、稳定、秩序的方向发展的良策,他们的社会观察不但对当时的英国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对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设想提供了正面的参照与启示,他们的著作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极为宝贵的财富。再加上堪称英国国民典范的伊丽莎白女王以及众多英国中上阶层人士坚持走中间路线,所以才开创了英国长达数个世纪的太平盛世。我们可以 从中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1,1个组织得很好的社会,是1个和谐的统1,在其中,各种

25、才能、各种职业的人都有适当的位置,发挥适当的作用,人人都同样地感到满意,彼此没有冲突。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用这种理念来看近现代英国社会,我们就会发现,并没有读过中庸的英国民众,他们的处事哲学与中庸思想的精髓是多么地不谋而合。第2,中庸观念在西方文化史可谓源远流长,思想巨人亚理士多德早已把中庸观念贯穿于他的著作与主张之中,可以说是他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十分视古代文化遗产的英国学人绝不会置之如敝履,他们眼中的亚理士多德犹如中国文人眼中的孔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勃朗秉持1种超越宗派斗争之上的宽容博大的情怀, 调和1

26、切教派分歧和斗争。霍布斯的理性主义精神则是建立在对社会稳定极度关注之上。不遗余力地追求和平以及如何有效地实现和平是他考虑1切问题的出发点。另外英国国民的典范伊丽莎白女王,也是1位深谙中庸之道的治国理念的高明的领导人,所有这1切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英国人善于折衷妥协的民族精神,从而开启了长达数个世纪的太平盛世。第3,英国社会善于运用中庸观念,化干戈为玉帛的高超政治艺术与手腕也表现在19世纪的政治风波,这1点,我们可以从两部小说中看到。从哈代小说卡斯特桥市长的事件背景我们得知,当时的政治领导人1反往日对1切新事物的顽固敌视态度,竟在短得让人吃惊的时间内表现出1种空前的妥协能力,避免了国内革命运动的爆

27、发。究其原因,此态度的转变当归于英国内部从贵族到资产阶级所奉行的中庸之道。 2 310同样,在盖斯凯尔夫人的小说玛丽巴顿中也有类似的描述,英国统治者表现出极高的协调与妥协能力,富有策略地化解了1场1触即发的流血冲突: 1848年,在欧洲大陆各地爆发革命的鼓舞下,宪章派领导人计划在伦敦举行1次大规模游行示威以显示自己的力量。面对着再次发生公开的阶级冲突的危险,特别警察部队和正规军特遣队在威灵顿公爵指挥下决心平息事端。由于下雨、组织不善以及许多游行者不愿与全副武装的警察发生冲突等原因,宪章运动者掀起的这次运动结束了。统治阶级以此为鉴,做出了适当的让步。19 世纪中叶以后熟练工人境况的日益改善致使宪

28、章运动土崩瓦解。 2 325从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英国民众至上而下都不愿意看到流血冲突,大家都有意或无意地避免流血事件的发生。由此可见,采纳中庸观念治国的英国社会有效地保证与维持了长久稳定、秩序、繁荣的局面。【参考文献】 1 杨周翰。 十7世纪英国文学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2 菲利普李拉尔夫。 世界文明史M 。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3 梯利。 西方哲学史M 。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4 霍布斯。 利维坦M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On The Golden2Mean2Attitude of the Englishman Exemplif

29、ied by the Wr itings ofWr iters Brown and Hobbes ZHAO Nannan ( School of L iteratur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W uhan University, W 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The2Golden2Mean2Attitude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west and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great thinker Aristotle who had put it throughout

30、 all of his works and arguments。 It was the core of Aristotleps thinking。 For British scholars, who alway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ancient cultural heritage, Aristotle is regarded as an endless source for thought, just like Confucian is for Chinese scholars。 The2Golden2Mean2Attitude is also embodie

31、d in other scholarps thoughts such as B rownps tolerant attitudes, Hobbsps rational attitudes and Queen Elizabethps governance concep t。 B rown held the belief that tolerant attitude surpassing all sect struggles could mediate the dispute among all schools。 。 Hobbes claimed that his rational attitud

32、e was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peace and that he spared no pains to pursue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peace through the direction of all his actions。 。 Queen Elisa2 beth incorporated the The2Golden2Mean2Attitude in her governance concep t。 These, to some extent, have shaped the English national sp irit of comp romise and several centuries ofMillenarian。 Key words: the Golden2Mean2Attitude; reconciliation; Leviathan; ReligioMedici; Queen Elizab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