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哈姆雷特的思想性格与其理性世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谈哈姆雷特的思想性格与其理性世界.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谈哈姆雷特的思想性格与其理性世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形象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作品的本身。那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是一段历史的思想结晶。我们如果要准确地把握哈姆雷特形象,就必须对文艺复兴这段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有些评论家所说的“哈姆雷特是一个优柔寡断而忧郁和悲壮的人。天生犹豫不决,总感到迷焖痛苦,耽于思想而慌于行动。”而笔者认为哈姆雷特是一个思想成熟、坚强有毅力、感情丰富的人文主义完美的者。哈姆雷特的死,不是他本身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本身烙印的历史悲剧,是当时整个封建社会的悲剧。许多人为他的死感到惋惜,而笔者认为他的死只不过是当时社会环境中必然,他的死使他的人文主义形象更加
2、完美。因为没有什么能比死更加具有说服力。哈姆雷特的死,丹麦的国民才真正地了解到克劳狄斯的虚伪阴险、老奸巨滑丑恶的一面;哈姆雷特的死,才让人文主义深深地震撼读者的心,才让人对这段历史的追究和解读。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最完美的人文主义者,他不仅把思想、性格和爱情体验等各方面完美地展现给读者,而且把人文主义的精髓也透过他的语言行动感染了读者,同时把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所存在的弊端和历史的狭隘性也表现不遗。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这段历史的产物,他在这段历史中起着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他的悲剧带有更多的历史的韵味。哈姆雷特是一个优秀的、年轻英俊、善于思考,珍视贞洁的爱情的人文主义者。他在威登堡大学求学多年,也就是
3、在人文主义的理想中成长起来。用奥菲利亚的话形容他,那就是,他具有“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辨舌”,拥有“军人的利剑”,“是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是“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哈姆雷特有如此过人之处,正迎合当时人文主义对“人”的强调。他是理想化的“完整的人”、“完全的人”、“完美的人”的化身。像布鲁尼对人文学的定义一样:“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手段”。哈姆雷特就是当时最为完美的人文主义者形象。当哈姆雷特得知他的父亲是被其兄弟克劳狄斯用水银灌耳而死时,他愤怒、悲哀、仇恨,同时心灵的深处也是充满了迷茫和无助。“忍着吧,忍着吧,我的心!我的全身的筋骨,不要一下子就变成衰老,支持着我的身体呀
4、!”从哈姆雷特的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哈姆雷特思维敏捷,具有政治的大局观。充分体现出他独具智慧的“朝臣的眼睛”。他并不像雷欧提斯那样的草莽和冲动。他知道,事情需要弄个水落石出,他清楚地了解到这件事是涉及到整个国家的安危,在报仇的任何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同时他也非常清楚他所处的境地,他的势力和他叔叔的势力相去太远,所以他需要等待时机。并且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他还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所以他的内心也充满了迷茫和无主。生活一下被打乱,他只能企求自己的身体不能衰老,同时不能急于求成。因为他负担着家仇国恨。这表现出他有坚毅的控制力和深远的政治视野。这些敏捷的思维是来自他对他的位置和处境深切的了解。也像雷欧
5、提斯对奥菲利亚所说得那样:“地位太高,一想到就不能有自己做的了主意,他的受身份的拘束,他到不可能就像普通人一样的,自己挑选,因为他选对了没有,都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危隆替”。虽然那是出自雷欧提斯之口,但哈姆雷特又何曾不知道其中的重要呢?这都给哈姆雷特当时做思想抉择的伏笔。所以哈姆雷特背着家仇国恨,在寻找着克劳狄斯罪恶的证据,同时等待着复仇的时机。所以哈姆雷特装疯卖傻。在一开始他就和他的朋友霍拉旭说:“不管我举动怎样的离奇古怪,(因为我以后也许要认为应改装成一幅疯疯癫癫的样子,)”这是哈姆雷特听闻到父王惨遭王叔毒手时,迅速做出来的决定,这样是他复仇的第一步,那是他在衡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之后,最为明智
6、的选择,那充分体现出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哈姆雷特敏捷的思维,并敢于面对一切的困难,敢于面对一切的挑战,有着非常豪迈的英雄气概。可见哈姆雷特并不像有些评论家所说的“天生犹豫不决”。哈姆雷特在克劳狄斯祈祷的时候,内心矛盾是否要杀死克劳狄斯,那是他遇到复仇了的最好时机,经过思想剧烈的斗争后,他放弃了。“现在就干,他就一命归天,我也就报了仇。”但是哈姆雷特并不这样做,他觉得如果他的复仇也象克劳狄斯那样的卑鄙、那样的无耻。那复仇的意义又何在呢?在他复仇的过程中不也就变成了另一种的罪恶了吗?并且他也深刻的知道,他的生存不能用卑劣的手段去得到的,如果这样得的也同时变成了第二个克劳狄斯。所以哈姆雷特的思想在激烈的
7、斗争中,理性取代了感性的冲动,并借宗教的理念来为自己解脱,渐时压下心中的仇恨。他要不断地寻找揭穿克劳狄斯罪状的证据,和寻找一个光明正大的方式来复仇。并且他深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对人要求追求完美也在他身上扎了根,他要求得并不仅仅是杀死克劳狄斯,而是要把其的罪行揭露给人民大众。哈姆雷特这样做也合乎他作为一个王室出身的政治身份,同时也合乎他作为一个人文主义智者的身份。至于他杀死波乐纽斯的原因很少有人提及。哈姆雷特虽然有很强的意志力和忍受力,但是当面对的是自己最亲的亲人时,他对父王被害那份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感情是最容易被激发出来的,而且他的母亲却还和杀父仇人在一起,一无所知。所以他把所有的情感都迁怒于母
8、亲,“叫你看一看你自己内心的面貌”。那时已经是他的感情要爆发之时,当他闻到帏后有人时,第一反应就是上前一剑,因为他认为躲在后面的是克劳狄斯。如果是克劳狄斯,哈姆雷特将和他在戏剧之后的第一次正面的冲突,并且两个人都彼此知道了对方所想。而哈姆雷特也正拿着剑有杀母之嫌,如果是克劳狄斯势必置哈姆雷特于死地。所以那也是哈姆雷特处于弱势的反击。那充分体现出哈姆雷特具有“军人的利剑”的军事嗅觉。所以波乐纽斯的死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深深地感受到这个仇恨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问题,那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他身上的责任也正是人文主义的重任
9、。人文主义者往往通过对人的分析,扩展到整个社会的生存形态。哈姆雷特也是从自己的身世看到了“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里面有很多监房,囚室,地牢;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这也是人文主义者最为常用的逻辑思维。可见他的心已经变得越来越苍凉,一切的价值也变得面目全非,社会也变成了丑恶的园地。在他的内心象热火一样的言语:“社会像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 就把这丑恶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封建社会的伦理虚伪和政治的丑恶极为痛恨:“亲爱的人相互疏远,朋友变为陌路,兄弟化成仇敌,城里有暴动,国家发生内乱,宫廷之间潜藏着逆谋;父不父,子不子,纲常伦纪完全破坏”。“谁甘心忍受人世的鞭挞和嘲弄,忍受失恋的痛
10、苦,法庭的拖延,官吏的横暴”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哈姆雷特带着许多的无奈。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对人民的疾苦也是深深的了解。那也是人文主义对社会,对人的尊重的具体表现。从上面看出奥菲利亚如此形容哈姆雷特:“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辨舌;军人的利剑;是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也不并不为过。哈姆雷特如此完美的人放在如此虚伪,黑暗的社会里,是极为显目的,同时他的完美和那破旧的社会体制格格不入。那也充分体现了哈姆雷特的理性生活已经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参考文献】(1).启良.西方文化概论.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367.(2). 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 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3).许鸿起,试论哈姆雷特“延宕”的根源.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1(4).董淑铭.哈姆雷特形象新析.四川三峡学院学报.1999增刊(5).高笑梅.理性与疯狂浅析哈姆雷特之疯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6). 邹丹,文艺复兴:人性的张扬与反思.红河学院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