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牡丹之乡 图.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789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四大牡丹之乡 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四大牡丹之乡 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四大牡丹之乡 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四大牡丹之乡 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四大牡丹之乡 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四大牡丹之乡 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四大牡丹之乡 图.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四大牡丹之乡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 山东菏泽牡丹甲天下 菏泽古称曹州,素有“雄峙烈郡”,“一大都会”之誉。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史不

2、绝书,曹州牡丹种植有数百年历史。宋时牡丹以洛阳为多,自明开始,种植中心已移至曹州。发展至今,菏泽以有上百个品种,数千亩牡丹田,每年谷雨前后,曹州牡丹连阡接陌,艳若蒸霞,蔚为壮观,堪称中华之最。 牡丹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代以药用植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隋代,北方已大量种植;唐代,盛植于长安;北宋,洛阳牡丹为天下冠;南宋,牡丹种植中心开始南移,四川的天彭牡丹继起,有“小洛阳”之称。天彭牡丹之后的亳州牡丹也曾经盛极一时。再后来“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县志)“至明,曹州牡丹甲于海内”(清朝苏毓眉的曹南牡丹谱)。“曹南”即指今菏泽一带。菏泽市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已负盛名。蒲松龄在

3、其聊斋志异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后又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历史传统的曹州牡丹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目前,菏泽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现有栽培面积12万亩,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237个品种,行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10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日本、法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菏泽牡丹雍容华贵,色艳香浓,在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独得81个奖项。历史上形成的包括药物学、植物学、园艺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戏剧曲艺、民俗学等多科在内的牡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4、。菏泽现为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以水名称县,始于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曹州升州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菏泽”原系天然古泽,为“菏山”和“雷泽”简称,遗址在菏泽市定陶县东北,古代济水流经时汇聚而成,向东流出成菏水,与济水相接。菏泽市(县级)因广种牡丹2000年被更名为“牡丹区”,因此具有“花乡水邑”之美称。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司马迁笔下的“天下之中”,是我国著名的牡丹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民间艺术之乡。 菏泽,乃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后建曹州之区域。古为济水所汇,菏水所出,连通古济、泗两大水系的天然湖泊。唐代更名为龙池,又名九卿

5、波,清称夏月湖,今湮,遗址在菏泽市牡丹区东南15公里处。菏泽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世界牡丹城”之美誉。据史书记载,早在四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渔猎耕种,创造着古代人类文明。至今,菏泽大地仍保留着许多原始社会的历史遗迹,比较著名的有牡丹区安邱堌堆、曹县安陵堌堆、郓城县肖堌堆、东明县窦堌堆、定陶县官堌堆、鄄城县历山堌堆等等。菏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这里是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沃野千顷,是培植优质农副产品的理想区域。目前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棉、油、林、畜生产基地。地下矿藏丰富,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地热和矿泉水等,如巨

6、野县、郓城县、单县和曹县都发现大储量优质煤矿,且均已建矿开采。开发条件优越,利用前景广阔。菏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 菏泽曲艺号称“书山曲海”;鼓吹乐遍布城乡;曹州古筝享誉全国;市内流传民间舞蹈70余种,曹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舞蹈之乡”;木版年画、剪纸、面塑、纸扎被誉为鲁西南民间艺术“四绝”。现有20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数量居全省各市之首。 曹州绳结艺术、曹州土陶、曹州面人、 曹州剪纸等也都闻名全国。河南洛阳牡丹天下奇 洛阳牡丹雍容华贵、花枝俏丽、色彩斑斓,是百花园中最引人入胜的奇葩。历来被称为花中之王。洛阳是久负盛名的牡丹产地。一千多年来就盛传“洛阳牡丹甲天下”。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7、称颂“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这是一座在世界上唯一能号称国色天香的古都。5000年文明史,4000余年建城史,1529年建都史,是我国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使其成为兼具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思想之美、城市之美的全能冠军,是人类最早的“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美国城市规划学家西蒙兹教授称:这里是人类 “古代最佳人居环境城市”。洛阳,这座承载过十三朝文明的古都,曾经是光耀万丈的世界焦点,现在正驰骋于王者归来的征途。 说明古人很早就发现洛阳是最宜种植牡丹的地方。洛阳因而有“牡丹之乡之称。牡丹,原产于丹州、延州、青州、越州等地,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大概在南北朝以前它还是杂生在山坡路旁的一种野花

8、。后来经人工培植,才以瑰丽的花朵为人们所钟爱。洛阳牡丹的繁殖,据史书记载,始于隋代,盛于唐代武则天以后,而“甲天下”则在北宋时期历代众多的诗人、骚客,从多方面记述了洛阳牡丹“国色夭香”的芳史,赞颂了洛阳牡丹端丽高洁的品格。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诗中写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集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真实地记载了洛阳牡丹花事的盛况。关于洛阳牡丹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唐代女皇武则天,有一年冬天,忽然心血来潮,要去花园赏花。下诏“百花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果然,百花慑于淫威,不敢违旨,一夜间花开满园。唯独牡丹抗旨不发,连一根叶也没有。则夭盛怒之下,把牡丹逐出长安京城,贬到东都洛邑。

9、牡丹仙子不慕宫廷荣华富贵,来到洛阳,生长得更加枝繁叶茂,花开得更加美丽。从此,“洛阳牡丹冠甲夭下”。自古,洛阳就有“春城”、“花城”之称。洛阳人植花、爱花,特别喜欢牡丹花。牡丹与这座古城,结下了不解之缘。洛阳地处中原地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自然环境良好,是农作物和花草树木生长的好地方,更是栽培牡丹的好环境。加之洛阳花师们善种牡丹,一经种植,就叶茂花荣。变易千种,千姿百态,品名日异。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容颜端丽,艳冠群芳,品种繁多。红、黄、白、紫、粉、蓝、绿、黑,彩色缤纷。牡丹品种的命名,或以姓氏,或以产地,或以花色,或以花型。以姓氏得名的如:姚黄、魏紫、欧家碧;以产地得名的如:洛阳

10、春、蓝田玉、潜溪维、青州红、细叶寿安;以颜色形象比喻得名的如:鹤翎红、夜光白、甘黄花、露珠粉、胭脂红;别具一格的花,则冠以俊美的名字。如:醉杨妃、玉天仙、二乔等;还有端庄典雅的称呼如:缨路宝珠、飞燕红妆、雪夫人、粉香奴、蓬莱相公等。每个品种,差异分明,各有特色。“洛阳三月花似锦,多少工夫织得成”。洛阳牡丹凡数百种,朵朵绚丽的牡丹花,都凝结着历代花师们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在长期的实践中,花师们总结出了“种花法”、“浇花法”、“养花法”、“剪花法”、“接花法”、“医花法”等丰富的经验。洛阳人民爱花成癖,家家栽培,户户传授,所积累的栽培经验,大大丰富了我国园艺学的宝库。牡丹不仅是珍贵的观赏植物,而且经

11、济价值很高。它的花、皮、根都是中药材。中药里的丹皮,就是牡丹的根,有清热凉血,活血行疲、镇痛、降血压的功效。1982年洛阳市人民选定了自己的市花一牛上丹,并在每年四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牡丹盛开的时候,举办“牡丹花会”,迎接四海宾客前来观赏牡丹花,并且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开展经贸活动,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如今,古都洛阳,牡丹开得更加旺盛,它以绚丽的英姿装点着祖国明媚的春天。洛阳共经历二十二个建都朝代,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影响力最大的都城,累计建都史达1500年以上。同时,洛阳也有“九朝古都“九朝”之说,因乾隆帝御封嵩阳书院大门对联中的“九朝都会”而得名,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12、,“九”也有虚指“多”、“最多”之意,洛阳在历史上曾长期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存在,历代帝王贵胄、文人骚客等均对洛阳的都城地位有着极高评价。周公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焉”;汉高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洛阳”;汉班固曰“光汉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北魏孝文帝曰“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唐太宗曰“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唐玄宗曰“三秦九洛,咸曰帝京”;韦应物说“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宋太祖曰“吾欲迁洛,以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司马光曰“欲知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近年来,洛阳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相继实施了以“建设7路5桥1园

13、、整治3个景点、搞好3项公益设施”为主要内容的“75133”工程,兴建了东西长达14公里、绿地147万平方米、水面148万平方米的洛河风景游览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形象品位明显提升。周山森林公园、龙门山森林公园、小浪底森林公园、上清宫森林公园四大森林公园“天然氧吧”为人们回归大自然提供了去处;28公里长的洛浦公园宛如一条五彩飘逸的丝带在河洛大地上飘扬,在洛阳市政府门前还坐落全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开阳湖音乐喷泉。洛阳城市建成面积已达205平方公里,市区道路总长近300公里。洛阳正以突出名城特色、实现洛河南北对应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不断提高城市环

14、境质量和文化品位,努力实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统一。2009年4月30日,省委常委正式批复洛阳新区,新区规划规划面积达438.7平方公里,洛阳新区与郑汴新区一起纳入省级发展新区。洛阳市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牡丹花会是全国四大名会之一,至2012年洛阳牡丹花会成功举办30届。洛阳牡丹花会已经成为全市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已经成为洛阳人民不可或缺的盛大节日,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同时,业已成为企业展示实力、树立形象、宣传扬名的极佳平台和舞台。自201

15、1年起,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国家级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届时全国将有2个分会场(北京、上海)同时进行牡丹花会。洛阳目前共有景区162家,其中AAAAA景区4家,A级以上景区22家。现有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花果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神灵寨国家森林公园、郁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牡丹园7家国家森林公园以及8家省级森林公园。洛阳八景有龙门石窟、马寺钟声、金谷园、郏山等。四川彭州牡丹蜀第一自隋唐以来,城都或乡间的赏花活动,逐渐形成了一种集中观赏形式牡丹花会。如唐代的长安;北宋时的洛阳;南宋的天彭、余杭、成都;明代的亳州、曹州;清朝的北京等地,相续是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一年一

16、度的“牡丹花会”或“花展”驰名天下。现如今,国内规模较大的牡丹花会举办地有三处:一是洛阳牡丹花会;二是菏泽牡丹花会;三是彭州牡丹花会。彭州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百余公里。古时称“天彭”,自南宋以来,牡丹渐有名气,是四川的牡丹培育基地。历史上它曾与河南洛阳、山东曹州、安徽亳县一起并称为我国四大牡丹生产基地。诗人陆游曾说:“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说明彭州种植牡丹在唐宋时期已颇负盛名。唐宋以来,当地人都有在牡丹花盛开时节聚会赏花的习俗,并把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日定为勘花节。建国后,彭州的牡丹又得到的恢复和发展。为发扬这一地方民众文化传统,彭州市定于每年清明节前后举办一年一度的牡丹盛会。

17、1985年3月18日,彭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将牡丹确定为彭县县花,并在每年花开时节举办牡丹花会(阴历3月3日)。牡丹会期间,除展销名贵牡丹花卉、游丹景山外,还举办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经济技术交流洽谈、土特产品展销等。彭州的牡丹展区分两处,一处在城里“天彭牡丹园”,该园十余亩地,有四十余个当地的古老品种,另有从洛阳、菏泽引回的品种少许。另一处是在距城32华里的丹景山“牡丹坪”。这里的牡丹较城里的牡丹迟开些。 丹景山因盛产牡丹而得名。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地之一,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牡丹中心。种植牡丹面积30多亩,品种150多,花期四月中下旬,花开时节,正值春末夏初,山道上每日游人络绎不绝。

18、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天彭牡丹谱中有“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的赞誉。天彭牡丹以其株高叶茂、花大颈长、滋润丰腴、艳丽多姿著称天下,尤以悬崖断壁皆生之野趣享誉中外。花开时节,满山遍野的牡丹令人陶醉,犹如进入了花的海洋。每年四月举办天彭牡丹花会,游人如潮,现彭州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牡丹观赏中心。彭州市(以前叫彭县)自古就有“ 天府金盆”、“蜀中膏腴”的美誉,是古蜀文化发源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彭州人在此劳作生息,并开创了湔江文化。唐朝,彭州牡丹扬名天下,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赞曰:“牡丹在中州,洛丹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现在,彭州已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牡丹观赏基地,牡丹花也被确定

19、为彭州市“市花”。 彭州历史悠久,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即有彭人在此生息繁衍,之后立业兴国,建都瞿上(今彭州新兴镇)。唐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彭州。彭州称谓元和郡县志释为“彭州以岷山导江,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因取以名”。此为今彭州名称的由来。 彭州历史悠久,相传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即有彭人在此劳动生息繁衍。之后立业兴国,建都程上,成为古巴蜀族立国的原始核心部分。华阳国志说:“蜀工鱼凫于湔山 ,后有王日杜字,教民务农,移治郫邑”。今考“程上”即为新兴镇,“湔山”即起于新兴镇附近之阳平山,“郭邑”即桂花镇、隆丰镇、丽春镇、庆兴乡相毗连的“九陇”黄土丘陵。 彭州市现有城区面积9

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2万人。新鲜的空气、甘甜的水、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完善的医疗条件,使彭州人得到了健康保障。境内有医院44所,技术人员1987人,中医院属全国示范医院。2000年,全市有百岁以上老人19名,最高寿者达126岁。 彭州有良好的教育优势和传统,境内有师范大学1所,中小学332所,每年为大专院校输送新生2200多人。彭州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前四川省省长张中伟,成都市政协主席骆隆森,成都市委副书记李登菊来自彭州。三位中科院院士也来自彭州,他们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文宣,兰州大学地质系教授李吉均,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来自彭州的还有: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罗京、中国最大的

21、民营企业希望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永行等等。 彭州城市电信、输电、输气、自来水、排污等设施齐备,自来水供水能力可满足50万城市人口的需要。彭州与成都的车距仅30分钟,彭州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通,即将建成的成灌高铁彭州支线将增加成彭客运能力,轨道交通使得彭州与成都夫人交通用时真正达到30分钟,建成通车于2004年10月1日成彭高速公路和2012年5月1日的成绵高速复线两条高速公路极大便利彭州的南北交通运输。 唐宋以来,当地人都有在牡丹花盛开时节聚会赏花的习俗,并把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日定为勘花节。建国后,彭州的牡丹又得到的恢复和发展。为发扬这一地方民众文化传统,彭州市定于每年清明节前后举办一年一度的牡丹盛

22、会。1985年3月18日,彭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将牡丹确定为彭县县花,并在每年花开时节举办牡丹花会(阴历3月3日)。牡丹会期间,除展销名贵牡丹花卉、游丹景山外,还举办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经济技术交流洽谈、土特产品展销等。 彭州的牡丹展区分两处,一处在城里“天彭牡丹园”,该园十余亩地,有四十余个当地的古老品种,另有从洛阳、菏泽引回的品种少许。另一处是在距城32华里的丹景山“牡丹坪”。这里的牡丹较城里的牡丹迟开些。 丹景山因盛产牡丹而得名。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地之一,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牡丹中心。种植牡丹面积30多亩,品种150多,花期四月中下旬,花开时节,正值春末夏初,山道上每日游人络绎

23、不绝。 重庆垫江牡丹华夏牡丹源“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垫江牡丹系华夏牡丹之源,从西汉武帝年间种植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种植历史,在辽阔的神州大地有“华夏牡丹源”之说。据传,东晋画家顾恺之游垫江,第一次看到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后,惊叹不已,回到京都创作了洛神赋图卷,开创了我国牡丹花入画的历史先河,被皇室列入珍品加以收藏。 垫江,地处重庆市中部,“上接巴渝之雄,下引蘷巫之胜”,占据渝北咽喉,区位优势突出。幅员面积1518平方公里,总人口94万人。历史悠久,文化昌达。自西魏恭帝2年(公元555年)置县至今1400多年历史。教育事

24、业发达,人名受教育程度较高,是有名的“书画之乡”。 垫江牡丹花型大,花姿美,花期长,其花色有大红、玫瑰红、粉红、白色等等,品种有太平红、千层香、悠山艳、龙华春、鼠姑仙、罗坚红、梦神娇、醉鹿韭、长康乐等60多种,种植面积逾万亩,呈自然立体分布。与山、水、石、树、林等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他符合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审美情趣和强调生态自然的时尚精神,牡丹花开时节群花簇拥,雍容华贵,气势磅礴,无与伦比。垫江牡丹优于洛阳、荷泽牡丹,性野、花香、根实,丹皮质量居全国之冠,极具开发价值。垫江牡丹开花早,花期长(比洛阳早10天,比荷泽早20天)垫江牡丹生态旅游区主要景点有:太平湖、牡丹精

25、品园、牡丹阁、牡丹陈列室、牡丹文化广场、百灵山牡丹艺术园、恺之峰牡丹文化园、双乳峰、公主岭、松花寨、太平寺、金山谷。看牡丹香源、茫茫竹海、大小天池;住牡丹农家、桂竹公寓、桃源山庄、竹韵吊楼;食农家风味、山野烧烤、特色排档。春赏国花、夏听竹涛、秋泛林海、冬观雪景,令人流连忘返!垫江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有记载的抗日战争中阵亡官兵257名,各时期烈士486人,历代名人79人,高级科技人员50人,唐朝至民国时期行政长官 216人。其中,明代有抗倭英雄胡帛,清代有被誉为八大才子之一的文学家、教育家李惺,民国有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中作出贡献的林少芬、李英,著名化学家任鸿隽。现代著名人物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

26、员、化学家陈荣悌,数学家董泽清,地球物理学家郭自强,材料科学与应用化学家谭自烈,侨居美国著作宏富的农业经济学家董时进等。 规划建设30平方公里、30万人口的渝川东部宜居宜业中等城市,打造山水之城、园林之城、牡丹之城、人文之城,彰显“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城市特质。建成南阳公园、体育文化中心、牡丹大道景观带、十里银杏大道、十里滨河长廊,正在建设牡丹湖湿地公园。县城建设进入“二环时代”,正在创建市级文明县城、环境保护模范县和全国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 垫江旅游资源最富特色的是太平牡丹,是华夏牡丹之源。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已经成功举办十一届中国重庆垫江牡丹节,太平牡丹景区荣膺全国AA级旅游景区和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五洞盐水浴也是国内第一家,世界第二家,特色非常鲜明;宝鼎山主峰周围,诸峰绕环、林木苍翠,以前为县境内朝觐圣地;水资源主要有县境南部的长寿湖、县境中部的双河水库以及县东北部的迎风湖等,川东平行岭谷地区水景资源不多,这几处水域为垫江旅游资源增色不少;生态农业初见规模,“渝黄I号,油菜基地堪称一绝,还有有名的黄沙白柚基地,也是一大特色,县内洞穴较多,有一定观赏价值。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有宝鼎寺、大通寺、报恩寺等。有正在开发的市级森林公园“明月山森林公园”及已经开发的楠竹山风景旅游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