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简析克罗齐的艺术观.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874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简析克罗齐的艺术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毕业设计(论文)简析克罗齐的艺术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毕业设计(论文)简析克罗齐的艺术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毕业设计(论文)简析克罗齐的艺术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毕业设计(论文)简析克罗齐的艺术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简析克罗齐的艺术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简析克罗齐的艺术观.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简析克罗齐的艺术观引言1866年克罗齐出生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的一个富裕家庭,良好的家庭背景为克罗齐早期的启蒙教育提供了条件。1883年,克罗齐在地震中失去了家人,克罗齐转而全心投入学术研究以摆脱其多带来的覆巢的苦痛。克罗齐倾心于历史的研究,以此为起点,开启他的理论生涯。1913年克罗齐创办了杂志批评,其学术也进而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克罗齐通过杂志发表了众多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美学、文学等等,几乎涵盖他全部著作。克罗齐不仅仅在知识界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在政界有所成就,他坚决反对法西斯,成为当时反法西斯知识分子的精神领袖,并为其起草宣言。克罗齐一生都致力于为国家工作,1952年

2、11月20日,克罗齐逝世于他挚爱的故土那不勒斯,享年86岁。克罗齐一生博览群书,投身于理论研究。从哲学到美学,从美学到艺术史,从艺术到语言学,从历史到经济,从经济到政治,从政治到伦理克罗齐集各家之学,从众多前辈先哲身上汲取滋养。广泛的阅读和涉猎为其理论的完备系统奠定了基础。克罗齐的艺术观正是建立于理论体系之上。克罗齐治学严谨,对于其理论的完善贯穿他的一生。从1901年的美学原理到1912年的美学纲要,克罗齐一步步丰富和修正其美学理论,进而丰富其艺术理念。克罗齐的艺术理念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地位,正如美国学者吉尔伯特和德国学者库恩所说:“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交替时期及以后至少二十五年间,贝奈德托克

3、罗齐关于艺术是抒情的直觉的理论,在美学界居统治地位。”韦勒克称他为“西方四大批评家”的第一人。在我国,我们通过朱光潜先生的引译从而接触克罗齐。而后朱立元、周来祥、曾繁仁等著名美学家都曾阐述过其思想。目前,研究克罗齐的文论多是关于其历史观方面的,对于艺术理论研究的有:马海良和张敏的克罗齐艺术批评本体论、夏中义的重读克罗齐、张敏的克罗齐与西方美学现代转型、郁敏从克罗齐到苏珊朗格对情感表现说的新认识等等。更多的研究多是偏向于克罗齐与朱光潜的比较,或是克罗齐对于朱光潜的影响,又或是朱光潜对于克罗齐的接受与批判方面。刘向信的直觉、距离与审美创造克罗齐于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薛雯的影响与选择的内在统一论朱光

4、潜对克罗齐的接受、钱念孙的朱光潜的“形象直觉说”及其与克罗齐的关系等等。再则,张敏博士的克罗齐美学论稿、曾利文硕士的克罗齐美学思想探索等都对克罗齐的艺术观有了较为完整具体的阐释。本文正是立足于上述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从新的整理和自我的观点论述,归纳出对于克罗齐的艺术观的理解。一、关于克罗齐的艺术观的阐释20世纪初,欧洲开始大机器生产。面对现代科技的发展,强大的机械力量,人显得越加渺小,人的个性和精神长期受到压抑。社会的冷漠和人情的浅薄逐渐衍生出人的精神困惑什么是真正的自我?对完整人性的呼唤成为当时人的迫切渴望。而克罗齐的艺术观恰恰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一) 、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理论 在克罗齐

5、的美学体系中,其核心观点是“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这也是克罗齐对于艺术本质的理解,即其对于“艺术是什么”的回答。在克罗齐的表述里,“直觉”即其核心概念与基点。克罗齐说,“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想象得来的,就是从理智得来的,不是关于个体的,就是关于共相的;不是关于诸个别事物的,就是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总之,知识产生的不是意象,就是概念。”简而言之,直觉是认识的起点,从想象而来,它所产生的是具体的、个别的形象。直觉是心灵赋予物质以形式,使得它形象化,进而表现人的主观感情。这种赋形过程就是艺术创造。克罗齐将直觉与艺术等同,即“艺术即直觉”。又将直觉与表现等同,进而形成其表现说。本

6、文从四个方面,论述克罗齐对于艺术本质的理解。1、 克罗齐关于艺术本质探讨的五个否定论证在克罗齐的美学纲要中,克罗齐最先以连续的五个否定,即从“艺术不是什么”来汲取力量和含义,以此来论证其艺术即直觉的本质观。第一,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克罗齐认为这些物理的客观存在并不是真实的,而“许多人为之献出毕生精力并从中得到崇高乐趣的艺术则是高度真实的。”物理事实,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某些特定的颜色,颜色关系,特定的形体,声音或声音关系等一切被我们称之为“物理的”东西。这些东西是自然的,尚未为我们所掌握,是被动的,所以它不拥有现实。艺术是心灵活动,为我们所有,对我们而言是真实的。当然这里他并不否定我们通常可以

7、运用物理的事实来构成艺术。就构成而言,物理的事实也只是一部分,而这并不是艺术。第二;艺术不是功利的活动功利的活动总是追求快感和避免痛感,本身追求一定的效应和目的。对事物取功利性态度,这是属于与认识活动有别的实践活动的范畴。而艺术活动是人的心灵的一种认识活动,是直觉,它对事物取纯粹的态度。艺术从本质上是与功利活动分属不同的领域的。克罗齐认为,无论是哪一种快感,就其快感本身而言,它并不是艺术。就好比,喝水解渴的快感,伸展四肢的快感都不是艺术;再比如高级的感官快感,游戏的快感、意识到我们自身力量的快感、性快感等等也不是艺术。他无意否认艺术可以引起快感,但他认为这不是艺术的本质。第三,艺术不是道德的活

8、动。艺术作为直觉是与任何实践活动相对立的认识活动。艺术并不起于意志,善良的意志能够造就一个诚实的人,但不见得就能造就一个艺术家。艺术表现在道德上无可褒贬。持艺术的道德学说的理论家,往往是强加道德或者教育于艺术。而他们有时却难免也让艺术搞一些与道德无关的享乐,那么它本身就存在矛盾。道德针对的不是艺术,而是艺术家。克罗齐指出,艺术家生活在道德的王国,他就不能逃避作为人的责任,这是现实要求。艺术家必须将艺术本身“看作是一项要执行的使命,一个教士的职责”。第四,艺术不具有概念知识的特性。这是克罗齐艺术定义中“最重要的一个否定”。克罗齐认为直觉先于概念而产生,它从想象得到,是关于个体的,诸个别事物的,所

9、以它产生的是意象。而概念是以直觉为基础,产生判断,是从理智得来,是共性的,是诸事物之间的关系。克罗齐认为艺术作品中可以含有概念、思想或者哲理,但这种概念在艺术作品中已经表现为意象,已经成为意象,那么它不再是概念,不具有概念的功能了。这里强调直觉的意象性,克罗齐认为这是艺术活动区别于概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征。他明确指出:“意象性这个特征把直觉与概念区别开来,把艺术和哲学、历史区别开来,也把艺术同对一般的肯定及对所发生的事情的直觉或叙述区别出来。意象性是艺术固有的优点:意象性中刚以产生思考和判断,艺术就消散,就死去”概念总是现实的,而意象是难以区分现实和非现实的。意象使得直觉和概念的知识相对立。第五

10、、 艺术不同于自然科学和数学。自然科学和数学都存在着概念的形式,或是采取概括的方式,或是采取抽象的方式,都是属于实践活动的。这种实践活动同艺术世界无关,反而是有害的。克罗齐明确指出:“数学的精神与科学的精神是诗歌精神的最公开的敌人。”而这里克罗齐将艺术同诗歌等同。克罗齐从这五个否定来论证其艺术即直觉的定义,然后又进一步具体阐释“艺术是什么”。2、克罗齐关于“艺术是什么”的阐述克罗齐对于“艺术是什么?”直接作过正面的回答:“我愿意立即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说,艺术是幻象或直觉。艺术家创造一个意象或幻影;而喜欢艺术的人则把他的目光凝聚在艺术家所指示的那一点上,从他打开的裂口朝里看,并在他自己身上再现这个

11、意象。”在这句话里,克罗齐明确的指出,艺术即直觉。意象即事物对象化了的表现。依据克罗齐的理论,我们将心灵所得到所抓住的东西,表达出来才能称得上是直觉。只有以表现的形式出现时,它才是真实的直觉,完整的直觉。否则只是感受或是自然的事实。就好比我们常听到某人说他有如何伟大的想法,然而却表达不出来。不被表达出来,往往缺乏真实性。而在艺术是真实的,直觉是真实的。在这个认识过程里,直觉和表现是不可分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正如米开朗基罗所说“作画不是用手而是用脑。”这证明艺术在于心而不在于物。艺术家创造是一种凝神静观心灵的创造,是一种对于内心的瞬间捕捉。克罗齐自信的说道“画家之所以成为画家,是由于他见到旁人

12、只能隐约感觉或依稀瞥望而不能见到的东西。”(美学原理,17)艺术在这里回归于人的本质,凸显其纯粹本质。克罗齐将艺术的本质聚焦于人类精神、心灵活动,是对于人类精神自由的追求。 在这样的回答里,克罗齐除了强调艺术即直觉,同时还为我们揭示了艺术的创作与艺术观赏的统一性。艺术家创造一个意象,观众在自己身上再现这个意象。这种再现同样也是一种创造。无论创造或者再现创造都是人的直觉活动。那么人的直觉活动是凭什么而来的呢?克罗齐回答为情感。他说“是情感给了直觉以连贯性和完满性,直觉之所以真是连贯的和完整的,就因为他表达了情感,而且直觉只能来自情感,基于情感。”(186,美学纲要)直觉是充满个性,洋溢情感的。那

13、么表现也必然和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他又进一步限定“直觉是抒情的表现”。克罗齐以艺术是抒情的直觉,进一步丰富他的艺术定义。艺术即直觉,即对于情感的外射。艺术成为人们情感的释放抒发。从这个定义里,克罗齐推出艺术是人解放自己的能力。人的直觉活动是人在他的印象上面加工,使得自己从印象中解放了出来,把他们外射为对象,从而使自己成为他们的主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具有解放和净化的作用。体现的正是艺术作为心灵活动的功能特征,艺术是人的自觉活动,是人的心灵发展。而这恰恰是克罗齐整个心灵完善发展理论的根源。综上所述,从克罗齐的艺术本质来看,艺术是直觉,是表现,是感情的抒发,是感情的表现。克罗齐在他的艺

14、术观中主要强调了人的主观感情的重要性。他将人作为艺术的主体,艺术创造即等同于人的内在感情,内在精神的表现。在这里克罗齐将人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为艺术家的创作自由找到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艺术的表现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克罗齐将我们的关注点从客观转向了主体人,是人的主体的复归。可以说是人的觉醒。在艺术观上,克罗齐将这种主体性表现为直觉,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这是直觉的复归。3、 对克罗齐艺术本质观的深化:直觉的复归在克罗齐的艺术理念里,“直觉”无疑是其主角。克罗齐的艺术观以“直觉”为核心。克罗齐对于直觉的理解有别于我们所认为的直觉。在克罗齐的美学原理中,朱光潜先生将直觉译为“见到一个事物,心中只领

15、会到那事物的形相或意象,不假思索,不生分别,不审意义,不立名言,这是知的最初阶段的活动。”直觉没有经过心灵的分析和处理,而是作为最初的认识,不参杂任何物质,我们可以说这种直觉是纯粹的。这种纯粹性,给予我们更多的空间来表现。纯粹是起点,而我们可以赋予无限的丰富于其中。这种纯粹作为一切发展的源头,为人们自由精神所渴盼。克罗齐这种归纳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寻求一种纯粹的艺术,即真正的艺术。从克罗齐艺术即直觉角度出发,这种艺术的追求就是对于纯粹直觉的追求。在而后的研究中,克罗齐以直觉为起点逐步深化。而克罗齐的直觉也随着他的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了更为成熟的理解和诠释。1912年克罗齐在美学纲要里,就其对于

16、直觉的论述做了修正与补充,不同与1902年美学原理中,将直觉归于瞬间领会的人类精神资源,而是具体归为在经历了五个否定等后的精神存在。对直觉的进一步阐述使克罗齐实现了其在艺术理解上的一次飞跃。克罗齐的直觉植根于历史文化土壤,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直觉”作为一切理论的源头,我们又应如何来理解呢?一般来说,人们将人体被动承称为“受”,将人体主动领略,称之为“觉”。这里的直觉也是如此,直觉是人们心灵的主动活动。所以直觉首先具有人的心智,只有当心灵主动才能成为直觉,否则就只是感受和自然被动的事实。其次,直觉具有整一性。直觉以感性生活为对象,其材料来源于整个生活。直觉是对于情感印象的整合,一个艺术作品包含

17、整个宇宙。这整个宇宙即人当时的精神的完整性,是完全的直觉。克罗齐说“每一个表现品都是一个整一的表现品,心灵的活动就是融合杂多印象与一个有机整体的那种作用。”再而,直觉作为人的直觉,一定伴随着人的独特性和时代性。换句话说,直觉具有人的文化性。这种文化性存在于心灵,而这种特质,为每一个整一的直觉又注入新的能量和动力。克罗齐对于直觉的阐释,将艺术聚焦于人及人的内心,使得艺术回归为人的艺术。我们通常将人的内心活动归于人的精神活动。直觉论引起人们对于人类内心世界的关注,即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注,对于人类心灵回归的呼唤。而这正是克罗齐直觉观的价值所在。克罗齐的直觉观将人作为主体,肯定了艺术的人本目的。(克

18、罗齐与西方美学现代转型)。这逐渐形成了艺术的终极关怀即对于人的关注,对于人的发展的关注。这是人类精神自觉的清醒。克罗齐的艺术观这是以这为起点建立起来。纵观克罗齐的艺术理论无不带有这种人文气息。克罗齐的“直觉”从其特点来将都聚焦在人这个主体上。无论是人的心智还是人的生活,还是人处在时代所显示的种种特性,又或者是对于人这个族群本身个体所存在的特性。这些都无不反应克罗齐对于人的注重。对于克罗齐“直觉”的阐述将我们又重新引回到人的主体性关注上,又重新关注人本身。艺术以人为主体,而人个体的独立性使得艺术显现其独立品性。艺术的独立性可以说是人的独立性的延伸。4、 艺术的独立性克罗齐种种的诠释和论证最终归于

19、其艺术的独立性。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说把艺术归结为直觉或者抒情的直觉,把艺术同理性认识、道德、功利性、实践活动完全割裂,对立,其目的就在于确立艺术的独立性。他说“艺术就其为艺术而言,是离效用、道德以及一切实践的价值而独立的。”,这种独立性打破了理性、神学、生理需要等等外部对我们的限制和约束。使得心灵的自由追求成为现实,为长期压抑的灵魂找到了释放的开口。自此,创作的主体的个性得到了发挥,精神自由成为了新时代的主题。人们从客观关注,到人文关注,使人的精神价值得到了肯定和发挥,真正意义上实现人的解放。在艺术的创作上,出现了自由迸发的非理性主义潮流。值得注意的是,克罗齐的艺术独立,还包括一定条件的依存。

20、即艺术不能脱离心灵活动。艺术与心灵活动的其它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克罗齐认为人类精神,即心灵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循环往复的螺旋式发展,心灵的各个阶段即是互相独立的,又是互相联系影响的。人类通过心灵活动认知,而后有通过心灵活动投入实践。新的材料、情感等等因素下,又诱发了新的发现和艺术。而后周而复始,不断发展变化。可以说克罗齐的艺术独立是独立性与依存性的统一。二、关于克罗齐艺术史观的理解(一) 对于克罗齐艺术史观的简析克罗齐在美学纲要中,直接将艺术史等同于艺术批评。克罗齐认为,批评作为对艺术的思考,随着时间的伸延得到不断累积,形成了艺术的历史。当下的批评是艺术批评,而过去的批评就是艺术史。他进一步

21、论述艺术批评的本质和使命以形成其独特的艺术史观。在克罗齐那里,所谓艺术批评,就是“艺术重现”,即通过重现直觉来创造心理条件,进而重现艺术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直觉。(246张)艺术的重现同样赖以艺术直觉,同创造一般。它通过当下的直觉进入到前人的直觉而后把握。当然这首先需要提供前人直觉表现所拥有的心理条件,即艺术做历史的注释,我们通常称之为历史资料。在克罗齐的艺术观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克罗齐将这种历史资料扩展到历史生活的方面。不当从艺术作品出发,而是概括为整个生活的历史思考。最后,通过对于历史史料的理解又进而推动艺术重现,艺术批评。总而言之,克罗齐的艺术史就是艺术批评的不断循环积累。 克罗齐的艺术史观

22、以直觉为基点,通过直觉来进行艺术重现,进行艺术批评。这同样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体现。这种主体性使得艺术史显现出其特性。(二) 、对于克罗齐艺术史的特性的解析克罗齐的艺术史观仍然强调直觉,强调人的主体性。首先,从人发展的纵向而言,人具有时代性,人是当代的人。克罗齐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艺术史也具有其当代性。人从自身进行艺术思考,从自己的精神对艺术进行重现再造。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显然在当代人那里获得了新的生命里,从而具有当代人的特性。正是因为这种当代性,艺术作为人类的心灵活动永远不会消亡。康定斯基说道“任何时代的艺术品都是自己时代的孩子”正是这种当代性的延伸。其次,从人发展的横向出发,人具

23、有个性。在克罗齐看来。艺术是个性的直接洞见,作为情感直觉,其本性就是对于人性的“个性化”的把握。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艺术史是彻底地展现个性化的历史。最后,人的个体存在于群体,人具有普遍性。艺术的个人形式也具有普遍性。克罗齐说“在真正的艺术中,在特定的历史瞬间的特征消逝之际,留下来的是普遍人性。”这种普遍性的存在,使得我们进行艺术批评时,必须从其个别中寻找其全体,从个别中思考全部历史。除此之外,克罗齐还强调,艺术史思考或艺术批评必须发挥人的想象力,只有人的主动想象才能是人的直觉进入到前人的直觉,才能顺利进行艺术重现。综上所述,在艺术史中,始终贯穿着“人”这一主体。这使得艺术史具有生命性,它在

24、不断的发展中渐渐展示其价值,一步步推动艺术的发展。三、克罗齐艺术观的影响在西方20世纪,克罗齐首先提出直觉即表现说,开创了表现主义美学流派。使艺术向现代转化,其主要影响主要表现有:首先,在现代西方美学史上,克罗齐首先提倡表现说,而后经由柯林伍德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表现主义理论,而后同表现主义流派共同推进西方表现主义运动。再而又经过贝尔:艺术作品即有意味的形式;弗莱的审美情感只是关于形式的感情等发展形成形式说。直到苏珊朗格,演变成符号说,即其艺术是情感的符号。(浅谈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美学,石明洁)“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美学,使得贝尔和弗莱开创了以“表现”为特征的新形式主义,从而影响到苏珊朗格,形成了在

25、现代西方美学界影响很大的表现主义形式主义流派。”这是克罗齐艺术观在理论领域的影响。其次,克罗齐的艺术观在艺术创作领域也具有重要影响。这主要体现在表现主义画派。20世纪,克罗齐的艺术思想被发源于德国的表现主义所继承,而且成为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追求的主张。表现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它所显示的非理性主义和非再现的意义。他们认为,客观存在转瞬即逝,变化无常,是不可信的,不能反应事物的本质,只有心灵感受到的东西才是真实可信的。(表现主义和现代派绘画,秦菊英)这与克罗齐的直觉观不谋而合。只是克罗齐更具体地提出了这种心灵感受为直觉。新一代人开始聆听心灵和灵魂,开始去探索人和人生。最先走上这条探索之路的是“表现

26、主义的先驱”爱德华蒙克。提到他,人们的第一反应,大概都是他那幅举世闻名之作呐喊。这里的呐喊不仅仅是画中人的呐喊,更是蒙克的呐喊,是他对于生命不安、恐惧和绝望所产生的呐喊。呐喊如同浩瀚长空的一声惊雷,迸发其精神力量,将内心世界作为画面的表现内容。表现主义而后通过德国“桥社”,“青骑士”等发展至高潮。他们把丰富,跌宕起伏的内心世界作为内容源泉,他们为事物赋予他们的内心情感。他们摒弃了传统再现的表现方法,以新的表现方式取而代之。在表现主义的世界里,色彩被重新赋予了意义,线条有了新的生命。于是绘画似乎尝试以其自身的精神,安抚不安的灵魂。于是我们看到梵高向日葵,如同金黄的光线将我们环绕,以其光亮,唤醒灵

27、魂,刺痛生命。“色彩亮起来了,甚至有了影响和旋律的效果。”(表现主义和现代派绘画,秦菊英)从表现主义画派到现在,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所强调的“抒情的表现”都在绘画的作品中得到了诠释。对照克罗齐的艺术观念,就会发现,他的理论和现代绘画的面貌保持着高度的一致。艺术等同于精神的表现,自我的表现。而现代绘画艺术正是以精神性、观念性为主要特点而发展的。克罗齐的直觉表现,为现代绘画中的自我表现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现代绘画中对于自我的变现为克罗齐的理论提供了践履。两者互相影响,直至今日我们仍是可以看到克罗齐对于现代绘画的影响。四、结论文章从克罗齐的艺术本质,艺术史观及艺术批评方面对克罗齐的艺术观进行阐释。从艺术

28、观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克罗齐将人这一主体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进而论述。对于克罗齐的艺术观的研究,是对于艺术追求中人的关注的复归。以克罗齐的观点来说,则是对于“直觉”的复归。克罗齐直觉开启了人们对于自由精神的追求,开启了人们对于自身的关注。现代社会里,人情更为冷漠,人个体对于社会更显得不安和寂寞。我们常常找不到自我,找不到情感的抒发的口;又或者常常流于形式,而忘了真正该被释放的。对于自我意识的流失使得重识克罗齐艺术观成为必然。纵观现代艺术,我们都了然于其充斥着太多的仿摹和复制。在思想更为开放的今天,我们又是因何而困惑,因何而束缚的。显然克罗齐直觉的意义在现代多被忽略。就好比我们创作时常常为“画什么”所困。我们往往为外界所困,而看不到自身。克罗齐的艺术观,是人本主义艺术观的开端。对于克罗齐的艺术观的重读,无异于对于人主体关注的认识的开始。当我们回顾克罗齐的艺术观的同时,转而反思我们自身。我们的艺术创作,我们的艺术观赏,逐渐被外界所带而缺乏我们自身的思考。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真正的内心又是如何?克罗齐的艺术观不仅仅作为现代艺术的开端,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艺术。同时重新作为关注自我,关注主体的一个起点,使我们更为凸显自我,表现自我,以个体而独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