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略论张爱玲的语言创造.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951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论文略论张爱玲的语言创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学论文略论张爱玲的语言创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学论文略论张爱玲的语言创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学论文略论张爱玲的语言创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学论文略论张爱玲的语言创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略论张爱玲的语言创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略论张爱玲的语言创造.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略论张爱玲的语言创造 略论张爱玲的语言创造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略论张爱玲的语言创造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略论张爱玲的语言创造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张爱玲在语言技巧方面有极深的功力,本文将视点聚焦于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旨在纵览张爱玲语言世界的独特创造。(一)传统意象的现代营构“意象”这个概念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文论中。中国先贤对于“表意之象”的思辨过程源远流

2、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系辞),从而逐步奠定了中国人“具象的抽象化思维”程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美出现的文学流派意象派从东方汲取灵感,糅合当时西方在心理学、哲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展开了一段有声有色的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实践。文学史史实证明,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东方与西方之间根本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人类的智慧超越时空,唯有兼容并包才可能有崭新的创造。在张爱玲的小说语言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经常出现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意象,比如月,比如镜,比如钟。就这些意象而言,它们的所指并无新意,且它们的象征意义也已基本固定。但是在张爱玲的小说里,它们和小说提供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后就呈现出了只有在“

3、这一个”具体文本中才能品味出的独特韵味。张爱玲化用经典意象的高妙处就在于她熟练地运用了营构意象的技巧,而不是照搬某一个被用过无数次的意象本身。最能代表张爱玲小说创作成就的金锁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它富有深意地出现在这篇小说的开头“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这段话的第一句似在叙述,交待故事展开的时间和地点,尽管出现了“月亮”一词,但看不出更多深意。

4、一个省略号将叙述打断,接下来的是针对月亮的描写。在描写中读者可以找到与月亮这个意象相对应的两组物象,一是“铜钱大的湿晕”,一是“朵云轩信笺上的泪珠”。从月亮联想到“湿晕”和“泪珠”,固然别致,但还不足以令人拍案叫绝。微妙的是“湿晕”是“铜钱”般的大小,“泪珠”是落在“朵云轩信笺”上的。金锁记是围绕着人与金钱的古老主题展开故事的,它讲述了一个人被金钱异化的现代悲剧。“铜钱”这个词隐含着一个金钱统治的物化世界,与小说的主题关系密切。“朵云轩信笺”提示读者在即将展开的故事中除了涉及金钱,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谁把泪滴落在信笺上呢?有经验的读者会即刻想到一个情爱故事的主人公。金锁记讲述的恰是这样一个复杂

5、的故事,一个涉及到情爱又超越了情爱的人与金钱的故事。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为什么是“欢愉”的?为什么更大,更圆,更白呢?因为他们经历了“三十年的辛苦路”,年轻时的生活再不中意也一定要比现在的好,贯穿三十年的不免是“凄凉”。“年轻人”与“老年人”,“三十年前”与“三十年后”这两组代表时间的对立的概念经由亘古不变的“月亮”发生了统一,“月亮”在此处贯穿于时空,贯穿于人生。这是一颗象征着人生荒凉的月亮,它不仅属于金锁记,也属于张爱玲的其它作品。张爱玲请炎樱女士为传奇画的封面中,那个从窗外探头窥视的女人头像是作者的化身。张爱玲说:“如果说画面有使人感到不安的地方,那也正是我希望造成的气氛。” 张

6、爱玲笔下的月亮与她希望造成的不安的气氛是相吻合的,它是一个令人感到同样不安的月亮,张爱玲在这样一个月亮的照耀下讲述了一个又一个荒诞而凄凉的故事。 (二)古典神韵的个性传承张爱玲曾坦言自己每三四年就要读一遍红楼梦。晚年,她的学术著作红楼梦魇再一次证实了张爱玲对红楼梦的热爱和她对红楼梦研究的深入。张爱玲深得古典文学,特别是小说这种体裁的精要,在写人状物、摹景蕴情、设计情节与安排结构等诸多方面都继承了民族的和传统的某些技巧。张爱玲的艺术成就不在于她单纯地使用传统文学中已经千锤百炼过,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如果对传统只尽因袭之力,她的小说魅力将大打折扣。张爱玲小说中的“传统”都是经过她消化过的,

7、她对“传统”的选择是自觉的。张爱玲坚持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表现在她的出身、她的学识、她的人生观、她的世界观等诸多方面,她站在这样一个立场上继承传统文学的写作技巧。她也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她在西方文学中获得的养料。张爱玲的小说题材既不是古代的,也不是西方的,她写的基本上是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故事。张爱玲写作小说所用的手法却既有传统的,也有西方的。她掌握这些手法,使之帮助自己叙述故事。因此,她的小说语言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共存的特色。许多评论家都注意到了金锁记中女主人公曹七巧的出场极似红楼梦中著名的场景王熙凤的出场,其描写的神形毕肖,活灵活现,虽有模仿之嫌,却也显示出张爱玲用语言造型的功力。”众人低声说笑

8、着,榴喜打起帘子,报道:二奶奶来了。兰仙云泽起身让座,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香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四下里一看,笑道:人都齐了。今儿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迟到摸着黑梳的头!谁教我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眼看是活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妇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和王熙凤的出场一样,这里也有对曹七巧衣着的描写、形貌的描写以及她的语言。这一段文字秉承现实主义方法,不厌其详却又特征突出,对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语言颇具古典小说的韵味

9、。(三)深沉感悟的微妙表达有人说读张爱玲的小说,一句一句地读比整篇读还要好。这个说法不是没来由的。张爱玲时常在小说的叙述过程中插入简单的一两句评论,好像她的小说集传奇封面中那个慧心灵舌,将头探进窗子的旁观者的喃喃低语。这个人有那么点玩世不恭,讲话也常带揶揄的口气,话说得虽不顺耳,但却真实得令人胆颤。张爱玲将自己对生活的深沉感悟以轻松的笔调安插在小说里,并借助这种落差微妙地传达给读者。这些语言属于作品,更属于张爱玲。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

10、,跟不上生命的胡琴。”“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这是标准的张氏语言。岂止是白公馆里的人歌唱得走了板,整个沦陷的香港,整个的上海孤岛,又有谁跟上了生命的胡琴呢?将生命的无奈比作唱歌与伴唱的胡琴在节奏上的差距,这种隐喻来自张爱玲独特的人生凄怆感。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是偶然的,可遇而不可求,对生活的选择却往往具有必然性,逃不脱历史的宿命,二者很难合上拍。想过的生活和能过的生活永远存在着差距。张爱玲将这种深沉的人生感悟,带着嘲弄的神情和故作轻松的语气像讲笑话似的娓娓道来。沉重和轻松融于一处,形成了语言张力的最大化。花凋中女主人公川嫦,自从生了骨痨病,生活也跟着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故。在她万念

11、俱灰之际,作者写道:“硕大无朋的自身和这腐烂而美丽的世界,两个尸首背对背拴在一起,你坠着我,我坠着你,往下沉。”这句话的语言特色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硕大无朋”显然是作为绝症病人的 略论张爱玲的语言创造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略论张爱玲的语言创造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略论张爱玲的语言创造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川嫦幻化的感觉,用这个词形容一个垂死的身躯充满了绝望的

12、情绪体验。“腐烂而美丽的世界”也是川嫦对包围她的世界的体悟。现实生活中利害的冲突纠集着稀薄的亲情使生活彻底地腐烂;年轻的生命以及由此而生发的憧憬又是美丽的,这是生活中的二律背反。将自我与世界比作两个尸首,彼此纠缠不清,互相埋葬。从总体上看,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是成功的。她的语言所呈现出的意象之美和音响之美,别人很难重复;她的巧嘴薄舌与灵感慧心更非他人所能企及。张爱玲的小说艺术成就应该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在她的许多作品里,她的语言技巧都能使用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技巧没有变成脱离于作品主题的摆设。但应该承认,从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的确可以感觉到这位作家对技巧的过度热衷。早在金锁记时期(1943年),迅雨

13、(傅雷)就警觉地看到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趣味化倾向。傅雷的眼光是犀利的。张爱玲失败的作品中,最大的毛病就是空洞无物,浅薄矫情。在她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作品里也有一些词句使用得过于生硬。我认为,这些问题主要出自傅雷先生所批评的“趣味化倾向”。正所谓过犹不及,张爱玲在艺术感觉上的天分实在有放纵之嫌。综上所述,我认为就发挥中国现代小说语言潜能而言,就在深度和广度上增强语言表现力而言,张爱玲的创造取得了极高成就。从张爱玲的小说中可以看到传统文学、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西方现代派文学等多方面的滋养。张爱玲以铺张扬厉的创作个性将这些养料加以整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个作家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本身就可以作为这个作

14、家创作成熟的标志,而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是构成她独特风格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参考书目:1张爱玲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2张爱玲评说六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3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宋家宏著,花城出版社。4海派文学论,许道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5描写美学,白岩著,金城出版社。6文学概论,童庆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

15、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16、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

17、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