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创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1018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爱玲小说创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张爱玲小说创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张爱玲小说创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张爱玲小说创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张爱玲小说创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爱玲小说创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爱玲小说创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张爱玲小说创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张爱玲小说创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 社会环境 1中西两种文化对张爱玲的影响和她作品中的文化背景。 中西两种文化对张爱玲的影响,首先来自她的父母。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遗少式的人物,风雅能文,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张爱玲在少年习作天才梦中曾说:我三岁时能背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他的泪珠滚下来。而张爱玲的母亲则是一个果敢的新式女性,敢于出洋留学,敢于离婚,她的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更为西方化的。她母亲第一次从海外回来时,就在张爱玲幼小的心灵中撒下了西方文化的种子。据张爱玲后来在私语一文中

2、说,母亲的回来使她十分兴奋,家里的一切我都认为是美的顶巅。蓝椅套配着旧的玫瑰红地毯,其实是不甚谐和的,然而我喜欢它,连带的也喜欢英国了,因为英格兰三个字使我想起了蓝天下的小红房子,而法兰西是微雨的青色,像浴室的瓷砖,沾着生发油的香,母亲告诉我英国是常常下雨的,法国是睛朗的,可是我没法矫正我最初的印象。她一直喜欢老舍的小说二马,除了因为她母亲当时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外,还在于这部小说写的是北京人在伦敦的故事。 其次来自她自己的经历。受父母的影响,张爱玲从小会背唐诗,也从小就学英文,在教会中学读书时就曾在校刊发表过英文文章,虽然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争没能前往,但仍然到中西文化杂交的香港接受了大学教

3、育,这段经历对她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最初的几篇小说沉香屑 第一炉香、沉香屑 第二炉香等都是以她在香港的生活为题材的。而她从小卷不离手有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文学名著的营养,更是深入到了她的骨髓之中,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 张爱玲作品中的文化背景可以归纳为:衰落中的文化,乱世中的文明。 2张爱玲传奇中的香港的传奇和上海系列等作品的主要内容、独特风格和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荒原意识。 对于张爱玲传奇中的香港的传奇和上海系列主要内容的了解,可以沉香屑 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和金锁记为主,辅以教材中介绍的其他作品。其独特风格的基调是苍凉。在教材中,特别分析了金锁记如何将人生的荒诞与荒凉诠释到了极致。大家也可

4、以参考前面对这三部作品的介绍加以论述。 张爱玲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荒原意识,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中较少表现的,也正是她作品的独特之处。我们说,张爱玲的小说是关于文明与人性的哀歌,而张爱玲哀歌的主旨,并不是对社会的批判,更谈不上对社会的改造,而只是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现代都市的背景中,展示人的精神的堕落与不安,展示人性的脆弱与悲哀。在这一点上,她笔下的女性形象表现得最为鲜明,与同时代甚至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有着较大的区别。首先,我们注意到,张爱玲写的女性,与二三十年代作家塑造的时代新女性不同,她实际上写的是新女性表象下的旧女性。这些女性或有着旧式的文雅修养,或受过新式的

5、大学教育,甚至于还留过洋,但她们都面临着娜拉走后怎样的共同窘况,既无法在现代都市社会中自立,也远离革命运动,只能把当一个女结婚员作为自己的惟一职业和出路,而她们所受到的教育,也只能是她们待嫁而沽的筹码。其次,我们还注意到,她笔下的女性形象与通常的新文学作家笔下旧式女性也不同,张爱玲没有农业文化的背景,她的文学素养是在代表着工商文化的城市背景中形成的,她笔下女性形象几乎都是日益没落的淑女或竭力向上爬的小市民,这些女性在人生中受到的苦难,不是衣不敝体、食不果腹的经济上的穷困,而是无家可归、无夫可嫁的精神上的恐慌。 3张爱玲作品既大雅又大俗,既传统又现代的特点,以及极为鲜明的艺术独创性和本身的缺陷。

6、 张爱玲作品既大雅又大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古典小说的根底和市井小说的色彩。 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小说的根底最为鲜明的表现又在于她作品中的红楼梦风,教材中以金锁记为例,说明作品中随处可见红楼梦的影子,而她的花凋则被看作是现代葬花词,不仅作品的名字花凋直接来源于红楼梦中的葬花词,而且作品的主人公郑川嫦也被她直言不讳地称作现代林黛玉。我们还知道,她14岁时,就曾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写过小说摩登红楼梦。在她的第一篇小说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就有许多人物和细节都有着明显的红楼梦的影响:她穿着一件雪青紧身袄子,翠蓝窄脚裤,两手抄在白地平金马甲里面,还是红楼梦时代的丫环的打扮。惟有那一张扁扁的脸儿,却是粉黛不施,单抹

7、了一层清油,紫铜皮色,自有妩媚处。一见了薇龙,便抢步上前,接过皮箱,说道:少奶成日惦念着呢,说您怎么还不来。今儿不巧有一大群客,又附耳道 张爱玲小说中的市井小说的色彩,则主要指她作品中的通俗倾向。在对张爱玲有影响的现代作家中,既有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张恨水,又有新文学作家中的实力派代表老舍,而这些作家的创作都是以通俗化为主要特征的。市俗化或通俗化既是张爱玲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创作特点,也是作者自己的创作理想,在她的散文中,这种倾向和理想也许表现得更为鲜明。因此,也有人说:张爱玲的散文要和她的小说在一起读,方才有味。反之亦然,她的小说也要和她的散文对照着读,才能有更多的趣味。张爱玲作品中的通俗化特点

8、,也与她生活的环境和她自己生活习惯有较大的关系,她不仅像所有的上海小女人一样爱逛街爱吃零食,而且还酷爱看社会上流行的小报。对她一生影响最多的两个城市一是上海二是香港,而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商业化最市民化的城市,当时的香港则是跟在上海后面亦步亦趋的上海的翻版。在生活中,张爱玲始终没有成为她母亲所希望的淑女,但却按照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个大都市里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张爱玲作品中既传统又现代的特点,与她作品中既大雅又大俗的特点,既有重叠又不完全等同。她的传统的特点当然与古典小说的根底有关,与她从红楼梦等旧小说中那里得到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品味有关,但又不仅仅如此。前面我们曾说到,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实际上或者说在

9、本质上都是些旧女性,而最为典型的还在于她的女人观和她小说中创造的意象,都有许多传统的因素。她笔下的女性,几乎没有一个走出了婚姻的城堡,而她创造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意象,则全都是以传统为基础的。她的现代的特点,则主要在通俗的情调中加入了西方的文化因素。在教材中谈到了她作为职业作家的写作是从英文起步的情况,也谈到了她最初的写作生涯开始于为上海的西文报纸撰写剧评影评,后来自己也曾编写电影剧本等情况,这里还可以补充的是,她在现代都市与都市人的问题上与当时其他作家的不同看法。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化为背景的,当时的作家也大多是以传统的审美思想为艺术追求的,因此,现代都市的出现不但没有引起他们的欢呼,反而遭

10、到了他们的抵御和批判,无论是以乡下人的眼光看城市的京派作家,还是以现代人的身份看城市的海派作家,以及以革命者的角色看城市的左翼作家,现代都市在他们的眼里都是一头怪兽,然而,在张爱玲眼里却截然不同。前面我们曾说到,张爱玲是没有农业文化的背景的,她生城市长在城市,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城市人,而且又把当一个城市人作为自己的理想,因此,在她的作品中,不仅写的是城市和城市人,而且到处都流露着她对城市文明的喜爱和赞美。虽然,作品中的人物大多以悲剧收场,但这并不是城市的过错,相反,正是传统的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的罪恶。 张爱玲小说极为鲜明的艺术独创性,主要表现为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在教材中我们说,张爱玲小说中的许多主题、意象和象征都是古典小说和通俗小说所无法拘限的,因为她的创作中增加了外来的小说技巧或现代派的手法,在中国现代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这对似乎相克的艺术形式中找到了最适合于自己的调子。但是,也可以说,张爱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她的创新与袭旧,而她自身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她的创新与袭旧。在创新方面,主要表现为创新成果的堆积,造成文胜质,在袭旧方面,则主要表现为被红楼梦等传统小说的光环和阴影所笼罩,使作品的真实性和结构平衡受到了影响。除此之外,限制张爱玲艺术上更大发展主要因素还有题材的狭窄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