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浅谈巴金笔下现代知识青生存的困境.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967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当代文学论文浅谈巴金笔下现代知识青生存的困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浅谈巴金笔下现代知识青生存的困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浅谈巴金笔下现代知识青生存的困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浅谈巴金笔下现代知识青生存的困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浅谈巴金笔下现代知识青生存的困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当代文学论文浅谈巴金笔下现代知识青生存的困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文学论文浅谈巴金笔下现代知识青生存的困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巴金笔下现代知识青年生存的困境 张 宁浅谈巴金笔下现代知识青年生存的困境内容摘要:本文以巴金长篇小说中同样罹患肺病的各色主人公为切入点,运用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对其不同的死亡催化剂进行分析。从而认为巴金出色地运用现实主义手法,真诚地再现了当时知识青年所面临的三大生存困境,使作品中处处洋溢着现实主义光芒与人道主义关怀。 关键词:巴金长篇小说 肺病主人公 现实主义 现代知识青年 生存困境 契诃夫评论俄国文坛时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伟大的作家都是现实主义的。”毋庸置疑,巴金正是这样一位作家。虽然之前也有人批评巴金的作品缺乏批判的力度,但是“现实主义文学并不就等同于批判的文学”,“人类现实生活的本身是丰

2、富、复杂和多义的,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也具有多义性,作家所给出的往往并不是一个明晰的意义和答案,而是面对悖论性的生存现实和网结丝连的人生困境时的迷惘和苦闷。它给人的是感动,是心灵的敲击和震撼”。 巴金的作品堪当此谓,这点从他描写知识青年在同样面对肺病威胁下的不同表现即可见一斑,他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怀使他的笔端深入到知识青年的生存状态中去,直击他们的生存困境。 巴金始终主张艺术和人民群 众相结合。这个“人类的战士”坚守在他“灵魂的一隅”为芸芸众生摇旗呐喊,振臂高呼。正如冰心所说:“他心里有一团愤怒的火,不写不行,他不是要做作家才写作的”,“他是在暗夜里呼号的人”。 3 他本着不说假话的原则去描写他所

3、熟悉的人和事物,“为同时代的年轻人控诉、伸冤”。 4 这也就是他常常拿他的朋友做模特的原因。他自己也承认:“书中人物都是我爱过和我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亲身经历的。”5巴金的老友范兄,好友彦兄,作家朋友缪崇群,表弟,香表哥濮季云,三哥,大妹淑蓉,以及给他母亲般关爱的二姐都是罹患肺病先后去世的,就连他自己也曾身患此病。因肺病而死亡的惨痛场面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小的阴影,所以他在安排小说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时便往往不由自主地将肺病作为其主要生理病源。就像他在创作寒夜之前,“并没有具体的计划,也不曾花费时间去想怎样往下写,但肺病患者悲惨死亡的结局却是很明确的”。 6在他看来,“这样的结局我见得不少

4、,我自己在一九二五年也患过肺病”。 7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他笔下的一些主人公被贴上了同样的病理标签,但是他们在同样面对肺病时却展现出风格迥异的处病方式,从而不同程度地加速了其灭亡进度。而正是这些肺病死亡催化剂也为我们揭开了当时的知识青年由表及里、由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隐秘面纱,典型再现了现代知识青年的三种生存困境。 一.爱情困境之钱梅芬、陈剑 云钱梅芬和陈剑云都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塑造的人物。两人的共同点是都有深爱的人,却未能与之共结连理,因之便在肺病的纠缠和相思的煎熬中无果而终。 剑云相对于梅芬较为幸运的一点在于他是带着极大地自我满足感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的,而梅芬则是孤身而殁,煞是凄凉。

5、梅芬喜欢高觉新,高公馆的人都很清楚这层关系。二人是青梅竹马,感情甚笃,可仅仅因为双方长辈在牌桌上闹的一点不愉快便被活活拆散。高觉新后来由家里人安排娶了瑞珏,梅芬却在嫁给赵家一年后即夫死守寡不得已回了娘家。梅芬的初次登场便是在高家,她因为整日忧伤,很少注意身体,不幸染上肺病,琴便时常劝慰她放宽心胸,她回说,“你们都有明天,我哪儿还有明天呢?我只有昨天,昨天的事固然很使人伤痛,但是只有它可以安慰我。”8她默默地活在回忆里,不愿意走出过去的美好回归现实的残酷,即使知道觉新已为人夫人父,她还是执着地坚守着自己最初的真爱,并用这爱折磨自己的身体,求得心理上的短暂平和。她曾对觉慧说过这样一段经典的话,来表

6、明她再见觉新时既喜且忧既渴望又畏惧的矛盾复杂心理,“真的,我们已经遇见了,我一见就认得他。他比从前老了一点。他也许会怨我,我不理他,却避开了。我很想看见他,我又怕看见他,一则怕给他唤起往事,二则怕引起我自己伤心,三则我母亲又在那儿。 刚才他还到这儿来过。我听见他说话的声音,我不敢在门缝里张他一眼,只有等他走的时候,我才偷偷地看了看他的背影”。 9 言语之间透着无尽的悲苦与无奈。因着这份不能表露人前的 爱,梅芬感到生之绝望。在她看来,自己“在人世多活一天,只是多活一天的光阴”,“活着只是拖累别人”。 10 俗语有:“哀莫大于心死。”梅芬的肺病于她已是无足轻重了,她精神上的弃甲投兵给了肺病可乘之机

7、,她很快便被肺病吞噬了。 剑云不曾有过爱情,却从未 停止过期望爱情,可是命运的捉弄让他这正常人都会有的期望变成了奢望。他从小父母早死,在伯父家过着寄人篱下的艰难日子,中学毕业后因无力升学只得谋取一份家庭教师的小事维持生计,这多少造成了他性格里的自卑和忧郁。“他永远以为自己太渺小,太无能了,跟任何人都比不上。他过着极其谦逊的生活,他永远拿一颗诚实的心待人,然而他在各处都得到轻视和冷淡。虽然他偶尔也曾得到一点同情,但也只是表面上的,不过他已经觉得受之非分了。他,在践踏中成长起来的他,却实不曾抱怨过生活,而且甚至对轻视和冷漠也是平静地,或者更可以说是胆怯地忍受的。”11剑云这个人物形象的原型是巴金喜

8、爱和尊敬的香表哥,可以说巴金为之倾注了很多真情实感。这样一个从出生即意味着不幸开始的悲剧人物却偏偏又被肺病垂青,可谓是雪上加霜,他的性情有很大一部分便是由他的肺病造成的,而他性格里的软弱又使他不敢直视自己的爱情。他深爱着朝气蓬勃的琴,他的情绪乃至肺病都与琴对他的态度密切相关,单单听到她的名字,他便觉得“心跳得厉害”,“觉得我的病体马上就好多了”。 12 他曾小心翼翼地对觉民吐露心声:“我常常生病,有时候就是为了她的缘故。在病中我还想念她,而且想念得更切。我天天祷告,盼望她到我的病房来看我一次,我暗暗地低声唤她的名字,我希望她总有一天会听见”。 13 这卑微的愿望足以见得琴的爱情对他的重要性。最

9、后他不顾自己带病之身主动请缨护送淑英去上海,途中跋涉,病情加剧,到上海不久便去世了,可是他走得很安详。淑英后来在给琴的信中提到:“他临死时似乎没有痛苦。他也没有遗言,脸上仿佛还带着笑容,他是平静地死去的。”“他说这次能够把我平安送到上海,他能够为我的事情尽一点力,他很高兴。他说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他以为你会因此看得起他。”14可以说,剑云为了他这个小小的爱的愿望倾注了自己的一生。同样地,也正是这份爱情加速了他的死亡。 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青年知 识分子,本该是怀抱积极的人生态度去为这“美丽的青春”奋斗的,爱情只是生活的调剂品,而绝不应被当作生活的全部和唯一。可是梅芬和剑云却被禁锢在自己编织的爱

10、情之网中,白白耗费了宝贵的青春和鲜活的生命,实在是可叹可气。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状况也正是当时一大部分青年所共同面对并为之感到困惑的。雨果曾说“:诗人只应该有一个模范,那就是自然,只应该有一个领导,那就是真理。他不应该用已经写过的东西来写作,而应该用他的灵魂和心灵。”15巴金正是这样用一颗诚实的灵魂向我们展示他眼中的知识青年所陷入的爱情困境。 二.物质困境之汪文宣 巴金晚期现实主义创作的又一巅峰力作寒夜成功刻画了汪文宣这样一个忠厚善良,正直怯懦的公司小职员形象。通过对其心理矛盾与痛苦的刻画,使之成为一个形象丰满的人物。汪文宣这个人物形象也是巴金根据自己的几个朋友糅合而成的,而汪文宣所生活的地方

11、以及他所从事的工作,接触的人事也是作者非常熟悉的,因为他自己就曾生活在故事发生和发展的那个地区。 卢卡契说过:“真正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就这样把人和社会当作完整的实体来加以描写,而不仅仅是表现他们的某一方面。”16巴金从未把人物隔离开过这个世界,他作品中无处不在的现实主义质素往往耐人寻味,寒夜便是典型一例。它采用小中见大的手法,通过汪文宣一家的遭遇从作 家 研究0772010.11学教育整体上反映出国民党统治下陪都重庆的社会状态。有鉴于此,汪文宣之死便颇具代表性和丰富的内涵。 汪文宣原本是任职于大学的 高级知识分子,南京沦陷后他们一家四口迁到重庆,自此过上了低级小职员艰难讨生活的日子。 较之低级职

12、员家庭的生活苦楚, 难以维生,主任科长类的却单凭年终分红就净得二三十万,反差之大,难以想象。汪文宣拼死工作一个月也只有几千元的工资可拿,还时不时地要贡献出宴请主任科长的份子钱,儿子小宣一学期的学费也得两三万,这于他实在是无力承受。小职员工资不见涨,通货膨胀却愈演愈烈。投机商人也从中作梗,物价飞涨,商品质量却暴跌。汪文宣的老母亲有一次就向儿子抱怨道:“唉,蜡烛越来越坏了,三十块钱一支还是这样的,一点也不亮,又伤眼睛。”17而正是贫困引起的物质条件的极度缺乏直接导致了汪文宣家庭的破裂,让汪文宣的病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评论说曾树生的离开是因为婆媳关系不合,果真这样单纯的话,她就不会在到兰州没几个月后就

13、给汪文宣寄信要求脱离夫妻关系了。毕竟汪母不可能陪伴儿子一辈子,她完全可以将眼下暂时的离开作为日后长久相守的权宜之计。可是她没有,因为她渴望火一般热烈的激情生活,而这种生活必须有雄厚的物质条件作保证,这恰恰是汪文宣所不能给,也给不起的。他甚至在她生日的时候连一个四磅重的奶油大蛋糕都买不起,更别提陪她去咖啡馆喝咖啡了。唯一的一次和树生一起去咖啡馆也是树生掏的钱,她不无讽刺地抛了一句:“拿你那一点薪水,哪里能常到咖啡店啊!”18一句话驳得汪文宣无话可说。诚然,这句话很伤人,却是对的,它道出了汪文宣贫穷的事实。 因为贫穷,他一直隐瞒自己 的病情,待实在隐瞒不下去时才狠心请大夫。为了省钱,他听从母亲的安

14、排找了据传医术还不错的老中医,只因这个老中医是母亲的远房表亲,请他看病可以只出车费,省去了昂贵的诊费,他考虑的是“西药多贵!只要少花钱就好!我哪里来那些钱呢?”19由此拖延了治疗时机,加重了病情,最终不治身亡。 其实汪文宣因贫穷落魄而死 在小说的十三章已有暗示。汪文宣的大学同学唐柏青在妻子难产死后颓废潦倒,和之前判若两人。 汪文宣在酒馆偶遇到他时,他不无愤懑地对汪文宣说:“我把人看透了,我那些老朋友,一年前我结婚,他们还来吃过喜酒的,现在街上碰见,都不理我了。哼!钱,钱!没有人不爱钱,不崇拜钱!我这个穷光蛋!你死罢,最好早点死,我活着有什么意思!好!”20这些话对正陷入肺病和家庭双重折磨下的同

15、样困窘之人汪文宣来讲无疑是当头棒喝,他内心深处渴望苟且偷生得过且过的可能也被褫夺了。他跌跌撞撞地撑回家,见了母亲和妻子,嘴中不停叨念道:“我完了,我完了!”随后便晕倒了。他似乎预见了自己因贫困而遭惨死的命运。 巴金说过:“我的创作方法只 有一样:让人物自己生活,作者也通过人物生活。”21而也正是这种不刻意追求技巧的无技巧反倒成就了他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小人物汪文宣及其家庭的悲剧就有力地控诉了为金钱地位所控制的旧社会、旧制度,真实地反映出国统区民不聊生的社会图景。 三.政治困境之杜大心灭亡是巴金早期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里面着重刻画了杜大心这个人物形象。他是一个满怀革命激情与救世热情的革命家,同时

16、也是一个罹患肺病的政治失意者。 在小说的第一章无边的黑暗中一个灵魂底呻吟中,作者便毫不留情地痛斥了官吏腐败的政治现状:戒严司令部秘书长开车撞了人后可以大摇大摆地离开,全然不把所谓的警察放在眼里,视普通百姓的生命如草芥,而警察竟也对其毕恭毕敬,势利小人嘴脸暴露无遗。也正是由于亲眼目睹了这个场景,杜大心清楚地认识到:“在这人掠夺人,人压迫人,人吃人,人骑人,人打人,人杀人的时候,我是不能爱谁的。我也不能叫人们彼此相爱的。”22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叫那些正被吃,快被吃的人不要象羔羊一般地送到敌人底口里,就是死,也要象狼一般奋斗而死,总得把敌人咬几口才行!”23为着这个政治理想,他日以夜继地拼命工作,

17、毫不顾惜自己患肺病的身体,甚至拒绝了李静淑主动送来的爱情。他希冀通过自己和其他革命者的努力来毁灭万恶的旧社会,建立一个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新社会。可是,他这个崇高的梦很快便因革命党人张为群的惨死而惊醒。 张为群有着和杜大心同样的政治理想,二人志同道合,很是投缘,不料张为群却在一次由工会晚归家中时被巡警捕获。斩首示众那天,群众像看把戏似的争先恐后跑去看,把行刑场挤得水泄不通。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却无人投去同情的一瞥,似乎这不是在杀人,而仅仅是在杀一头不服管束的牲畜。女人们清脆地尖声叫嚷:“呵呀!杀千刀的!短命鬼!”男人们听到便哄起一阵响亮的笑声。一个老年人纷纷地骂道:“惨?呸!杀革命党越惨越好

18、!这班无父无君的禽兽,都应该死得象这作 家 研究0782010.11学教育样!”在这些冷漠刺耳的声音下,杜大心内心一阵阵惊悚。他想不通自己甘愿为之付出短促一生的人民大众竟然把他们当作旧时的“长毛”,并且对他们加以这样恶毒的言语。他的心不仅有失望,更有恨。他想放下拯救民众于水火的政治理想,可是他做不到,因为那是他毕生的信仰;他想继续前进,可周遭漆黑一片,他找不到胜利的道路,于是他陷入巨大的矛盾痛苦中无法自拔。 许是因为杜大心不切实际的 政治抱负,他被人批作“浪漫的革命家”,也因此巴金被扣上描写脱离现实的帽子。但是巴金对他笔下的杜大心却自有一番认识:“杜大心并非一般人所说的浪漫的革命家。他只是一个

19、患着第二期肺病的革命者。倘使杜大心不患肺病,倘使他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例如说找到了共产党,他就不会感到他是一个最孤独的人。他是单独地进行绝望的斗争;他就不会憎恨一切的人,甚至憎恨他自己。因为孤独,因为绝望,他的肺病就不断地加重。”24因为政治上的不得志,他便更不顾惜他孱弱的身体了,甚至想毁灭它来给自己带来“心境的和平”以及“安静的幸福”。 杜大心终究没能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在他这个革命家的眼中,与其被肺病拖死,倒不如轰轰烈烈地为革命献身,所以他在矛盾的涡旋中很自然地选择了暴力毁灭生命的一条路:报仇泄愤,杀人后被杀。可以说,杜大心的选择正是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下,一些有志青年投身革命无果后自身命

20、运的真实写照。他的革命加重了他的肺病,而他最终却死于他的革命而非肺病,足以见他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与向往,也侧面反映出当时青年所面临的巨大政治困境。 “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自己行为的裁判官。”25巴金这样说过,他也一直以此要求自己。最后我想说的是,通过对巴金笔下这些患肺病主人公的分析,我对那个动乱年代青年的生存状态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进一步体会到巴金在写这些现实主义力作时的良苦用心。而这,或许正是他的呼号。 注释: 1 契诃夫著,汝龙译:契诃夫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17页。 孔范今:重识现实主义,小

21、说评论2008(3)版,第86页。 3 冯志伟,孙可中:巴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页。 4 巴金:创作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92页。 5 巴金:巴金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212页。 6 巴金:创作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06页。 7 巴金:创作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06页。 8巴金全集(第1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5页。 9巴金全集(第1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5页。 1 0巴金全集(第1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27页。 1 1 巴金全集(第1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2、1986年版,第271页。 1 2巴金全集(第1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74页。 1 3巴金全集(第1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74页。 1 4巴金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09510页。 1 5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编辑委员会:古典文艺理论译丛(二),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年版,第120页。 1 6 卢卡契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卢卡契文学论文集(二)之<欧洲现实主义研究>英文版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1年版,第48页。 1 7巴金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

23、53页。 1 8巴金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44页。 1 9巴金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14页。 20巴金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11页。 21 巴金:创作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97页。 22巴金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687页。 23巴金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687页。 24巴金选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80年版,第596597页。 25 徐开垒:巴金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年版,第181页。 参考文献: 1 .巴金全集(第1 卷)M.北京:人民文学

24、出版社1986。 2.巴金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3.巴金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4.巴金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5.巴金选集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6. 冯志伟,孙可中:巴金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7.徐开垒:巴金传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8.陈琼之:巴金自叙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 9.巴金:创作回忆录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1 0. 巴金:巴金论创作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1 1 . 孔范今:重识现实主义 J . 小说评论2008(3)。 1 2. 契诃夫著,汝龙译:契诃夫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编辑委员会:古典文艺理论译丛(二)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61 。 1 3.卢卡契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卢卡契文学论文集(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1。 张宁,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