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9732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简论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简论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简论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简论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论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简论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四号;宋体加粗;居中;专业层次:汉语言文学本科级 别: 开放本科 学 号: 106110125611姓 名: 分校(工作站):西安电大直属二分校指导教师: 2012 年 10 月 07 日简论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曹俊静楷体,小4号;加粗,居中(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直属二分校10级汉语本科,陕西省西安市710100)内容摘要:小说人生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品,曾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作品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高加林这个农村知识青年的艺术典型,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我国当代文学

2、一个新的领域的突破。关键词路遥 小说人生 高加林形象 艺术刻画 社会意义小说人生是路遥的优秀中篇小说,发表于一九八二年上半年,是一部历久不衰的作品。它真实地再现了我国社会大变革前夜,“城乡交叉地带”一些青年人的生活遭遇和命运,成功地塑造了高加林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品读完小说人生之后,我很同情高加林这个悲剧似的人物。他的坎坷人生令我痛心;他的最终失败令我流泪;他的积极进取令我佩服;他的理想生活令我向往。当现代文学老师上课讲到高加林拉粪时所受到的委屈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为之痛哭流泪。这些足以说明,高加林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复杂的、充满矛盾性格的农村知识青年的典型形象。

3、那么,高加林的性格具体表现在哪里?路遥是如何刻画这个典型形象的,以及高加林形象具有哪些社会意义呢?本文试从这些方面入手,对高加林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做一点粗浅地分析。一 高加林形象分析小说人生讲述了几个青年人追求生活理想的故事,他们生活在社会急剧变革的八十年代,“城乡与农村的交叉地带,可以说是立体交叉桥上的立体交叉桥。”【1】作为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他们满怀着冲出农村,奔向新生的希望与壮志,演绎了一曲城乡之间的悲歌。尤其是高加林这个有缺点的优秀青年,在他身上既有优秀青年人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也有一般青年人的自卑、自私、虚伪、热爱土地但又不敢面对当农民的现实的性格。所以说,高加林是一个

4、有血有肉的、复杂的艺术形象,它值得我们去分析、去研究。以下几个方面便是我对高加林这个复杂的、充满矛盾性格的人物所做的分析。第一,高加林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他身上既有农民的共性,同时也有自己的个性。他生长在一个纯朴的农民家庭里,从小就接受了农民的传统教育,继承了农民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但他不像父辈农民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他十几年拼命读书,就是为了不像他父辈一样一辈子当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的另一种说法是奴隶)。”虽然身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但是高加林通过了自己的努力奋斗,摆脱了当农民的命运,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这就是他不同于父辈之处,也是他个性之所在。第二,高加林是一个有

5、知识、有才能、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不屈不挠的农村青年。在他身上,包含着青春的活力,充满着蓬勃的朝气。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的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在地区报上已经发表过两三篇诗歌和散文”、“文科方面专长”、“文笔很优美”、“读书涉猎的范围很广”、“眼界也宽阔”、“吹拉弹唱,样样在行;会按电灯,会开拖拉机”、“一身才能”、“年轻人那种热烈的血液”、“我非要到这里(城市)来不可!”等都体现了高加林是一个有知识的农村青年,并且是一个优秀的青年。高加林去图书馆看书看报,在阅读中找寻他的理想,然而理想再高,抱负再大,馒头还是要卖的,但他没有做到,理想和现实严重错位

6、了,其实质就是缺乏实实在在的生存能力。因此说,高加林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农村知识青年。 第三,高加林是一个工作出色,认真负责,忘我的教师通讯干事,是生活的强者。在当老师时,高加林尽心竭力地工作,努力地为此做贡献,成为了教师中的佼佼者。因此,他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他也想通过考试,转为正式的国家教师,离开土地,跳出“农门”。“他在那里曾是一个很受尊敬的角色”,足以证明他干得很不错。在做通讯工作时,他确实是得心应手一帆风顺的,又因为他才华横溢,所以很快成了轰动全城的“明星”。高加林冒雨连夜赶到马河公社抗洪救灾第一线,舍命报道第一手救灾资料,是他“忘我”精神以及英雄主义的体

7、现。因此,他的各种才能也“很快在这个天地施展开了”,成了“县城一个注目的人物”。第四,高加林身上既有反抗、挑战的一面,也有虚伪、妥协的一面。当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职务被高明楼下掉时,他愤愤不平,决心豁出命来和他“拼”个高低。然而,忠厚善良的父母说服了他。因此,身受暗算之苦的高加林虽然不是“忍为高,仁为贵”的孔门贤士,却要像他们那样“忍气吞声”地去承受那不幸的打击。这便是他的一次反抗,虽然苍白无力,但是足以见证他并不是像父辈那样甘心当一个顺民。同时,高加林还敢于向传统观念、习惯势力、不正之风挑战。他与巧珍门不当户不对,然而面对这,高加林并没有惧怕,反而向这种传统发起了挑战;他与巧珍一起骑车逛县城,也

8、是以一种挑战的姿态向古老农村依然残留着的陈旧的传统习俗和传统道德进行的坚决冲击;他与巧珍所进行的“卫生革命”,也是一种挑战。高加林就这样狂热地搅动着古老而平静的农村,一往无前的,追求更加文明的生活,这无疑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当然,在高加林身上也有虚伪、妥协的一面。当高加林的叔父复员回到本地区当上劳动局长时,马占胜为了巴结他的叔父,主动帮高加林找工作。对于这种“走后门”的做法,高加林有过“惴惴不安”的一闪,但是,追求个人施展抱负的强烈欲望,压倒了一切。于是,马占胜一句“哪个猫都沾腥哩”,就抚平了高加林脆弱的不安。高加林就这样依靠了那种“官本位”为官场惯例的不良风气而再次发迹,当上了县委通讯干事,

9、这便是他虚伪、妥协的表现。第五,高加林是一个失意、沮丧、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青年,同时也是一个自尊心强、有孝心、心性极高的青年。高加林本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但从上学以后到当教师,他与土地和劳动,已经相当疏远了,要他重新适应艰苦沉重的农民生活,是不轻易的,再加上他整天无事可做,所以他变得十分失望、落魄。“高加林一条胳膊撑着,慢慢爬起来,身体沉重的像受了重伤一般。”足以见证。但是当他看到劳动中的母亲的满头白发,想到庄稼人的吃苦精神时,“一种难受和羞愧使他的胸部一阵绞痛”、“让全村人笑话”、“叫任何人瞧不起”。因此,他的孝心便“迫使”他上街买馍,然而由于自尊心太强,他生怕碰见熟人,躲躲闪闪,成了这个世

10、界上“最无能”的人,并且感到自己突然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乡巴佬了。不久,他为了证明自己也不缺乏庄稼人的吃苦品质,便开始顽强地使自己来适应劳动生活,这确实是不轻易的,但是萌动于他心中的这种新的感情却是可贵的。在劳动中,他时时刻刻想的也是出人头地,血染镢把而不顾的“变态疯狂”,足以证明他的心性极高及进取精神。第六,高加林是一个乐观、倔强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悲观、懦弱、自私的人。高加林上学和当民办教师期间,他对自己的未来很乐观,然而在回农村后,他不敢面对当农民的现实,因此显得很悲观。劳动时,他很倔强,有着“犟脾气”,然而在卖馍时,他却很懦弱。对待巧珍、亚萍的爱情时,他又很自私。由于权衡个人事业的得失,他咬

11、牙葬送了与巧珍的爱情,又由于可以“飞”到更大的城市,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情。只要是可以更高的飞翔,即使是必要放弃真挚的爱情,他也可以在所不惜!因此,高加林心灵深处强烈的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地暴露了出来,这足以证明高加林是一个自私的人。总之,高加林的性格十分复杂、矛盾。在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尊、自信、自强,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自负、自私的一面;既有乐观、倔强、追求的一面,又有悲观、懦弱、虚荣的一面;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他的性格中于连索黑尔的个人奋斗思想把他导向了歧途,倘把他的保尔柯察金的钢铁意志和睿智才华用于哺育他的土地上,他将变成农村大变革中的风流人物。二

12、高加林形象的刻画高加林的性格如此复杂、如此矛盾,他的形象如此生动真实、有血有肉,那么,小说人生是如何刻画高加林形象的?我认为小说是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写那个年代“城乡交叉地带”的青年人高加林在“人生”探索中的苦闷,通过对高加林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他的形象的。具体论述如下:第一,小说人生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恩格斯说:“现实主义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所谓现实主义就是,逼真地描写现实生活的图画。它是文艺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柳青就曾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13、,他的著名小说创业史正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而路遥最崇拜的老师便是柳青,因此,他在刻画高加林的形象时便因循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首先,路遥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他生活在黄土地上,可以说主人公高加林的经历正是路遥亲身体验的写照,他善于将自己的生活体验直接转化成艺术表现的形象,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同时,路遥也注重典型化方法的使用。别林斯基曾说:“典型化是创作的一条基本法则,没有典型化,就没有创作。”因此,路遥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了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从而达到人物的典型化。高加林正是路遥笔下所塑造的典型化人物。其次,路遥注重人物的社会环境和自

14、然环境的描写,力求细致地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变化,从而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路遥对高加林进行刻画时是将他“放在”了新旧交替时期的“城乡交叉地带”中种种矛盾冲突“交叉”的典型社会环境中的。这种冲突表现在:革新与守旧的冲突;文明与愚昧的冲突;现代生活方式与古朴生活方式的冲突等。也正是由于如此特殊的典型环境的衬托,才使得高加林具有了复杂的、矛盾的典型性格,进而使他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正如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柳青所说:“我们马克思主义者所要求的典型性格,必须要在典型的冲突中表现出来,而不能在一些非典型的冲突中或静止的冲突中表现出来。”【3】当然,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对高加林形象的刻画起了烘托作用,一定的自然环

15、境的描写体现着高加林一定时期的不同心情。第二,小说人生注重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对高加林这个典型的形象做了全面而深入地刻画,使其更加鲜明、有生命。其中,这些描写没有直抒感情,作家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对于这些描写,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此作一点粗浅的分析。首先,高加林的肖像、动作描写十分生动、形象。“修长的身材”、“健美”、“眼睛清澈而明亮”、“很壮实”、“瘦削坚毅的脸庞”、“脸上的皮肤稍有点黑”、“高鼻梁”、“大花眼”、“两道剑眉特别耐看”、“头发是乱蓬蓬的”、“英俊的”等都是对高加林肖像的描写。如此优美逼真的描写使我们每个人眼前都浮现出了高加林的影子,一个很

16、有魅力、很有男性美的英俊少年。“扑进家门”、“一条胳膊撑着,慢慢爬起来”、“猛地躺在了铺盖上”、“苦笑”、“牙齿咬着嘴唇”、“头迈向一边”、“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等都是高加林的动作描写。如此生动的描写使得高加林的形象十分鲜活,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其次,高加林的语言也独具一格,体现着它的与众不同的性格。例如:“你们真笨”可以看出高加林当时的心里很痛苦。“谁?谁!再有个谁!三星!”可见高加林当时的愤怒与无奈。“非告他不行!”体现了高加林的反抗精神。“不敢高攀”表明了高加林的自尊心太强。“手烂叫它烂吧!”说明了高加林倔强。“专门叫他们看!”见证了高加林挑战精神。“我联合国都想去!”证明了高

17、加林有追求的一面。“我的亲人哪”展示了高加林已经反省了等。再次,高加林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例如:卖馍时的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描写:“如果我不叫卖”、“我既然来了,就要硬着头皮也要到集上去!”等;以及卖完馍后和巧珍一起回家时的心理描写:“心里感到很亲切”、“感到恐慌、新奇”、“懊悔的情绪突然涌上他的心头”等;还有面对是选择巧珍还是选择亚萍时的矛盾心理的描写:“为之激动,又为之战栗!”、“内心激烈的争斗”等。总之,高加林的内心斗争十分激烈,路遥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因此,才将这个形象刻画得如此成功、如此逼真、如此感人、如此有血有肉。总之,路遥在刻画高加林这个人物上深谙以上三点,并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高

18、加林的性格特征特别突出,高加林的形象刻画也相当完美、逼真、生动。因此,高加林这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真实动人,耐人寻味,丰富饱满,感染性很强。于是,品读完人生后,高加林的形象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三 高加林形象的社会意义小说人生成功的塑造了高加林这个有血有肉、复杂的、充满矛盾性格的艺术形象,其目的在于表达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因此,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更好地去指导我们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让高加林的人生悲剧不再重新上演。那么,高加林形象到底具有哪些方面的社会意义呢?我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对此进行分析:第一,高加林的形象是当时社会农村知识青年的写照及缩影。他反映

19、了我国“城乡交叉地带”的高加林式的青年在“人生”探索中的苦闷。高加林选择了一条光明理想的人生道路,而残酷的现实使他偏离了道路,走到了岔路。可以说,高加林的人生道路是一个圆圈:由农村到县城再到农村,徒然无力,只赚得了人生的美好体验而无真正美好的结局。高加林的人生探索给了世人一个警醒:人生的道路是坎坷曲折的。因此,在他的“人生”探索中充满了艰辛、困苦,也富有欢乐;充满了矛盾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和强大生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加林的“人生”求索之路也是社会建设新时期探索解决的路。第二,高加林的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等精神都对我们当代青年起到了

20、“镜子”的作用。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滋生了一个高大的“高加林”,他将成为我们以后努力奋进的榜样,他也将不时地鼓励我们前进,永远不停止我们向前的脚步。这就是高加林形象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与价值。第三,高加林的形象启示我们应该采取有力的步骤,在农村尽快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改变农村的闭塞、贫穷、愚昧的状况。胡锦涛说:“我们的体力劳动大军,还缺乏文化、缺乏文明。”【4】因此,我们在尽快建设两个文明的同时,还必须尽快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尤其是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分十以上的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并对农村中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年给予正确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为农村的改革

21、事业贡献力量。第四,高加林的形象告诉我们,当代青年人必须正确地待理想职业、爱情等人的严肃课题。高加林的理想是到大城市去,同时他甚至也有“联合国都想去”的理想,他是一个敢于设想自己未来的青年。然而也正是这样一个“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上”的青年,为了拥有更加理想的职业,便“不择手段”,甚至牺牲了他最真挚的爱情,抛弃了有金子般心的农村姑娘巧珍,“喜欢”上了城市姑娘亚萍。然而,黄亚萍只是高加林实现自己目标的再一次“跳板”,因为这样他就可以摆脱再次当农民的命运,“飞”到更大的城市去。因此,高加林的人生便是一个悲剧。为了避免这个悲剧的再次发生,我们必须严肃地对待我们的理想职业、爱情以及它们的关系,不要为了一

22、方而舍弃了另一方。第五,高加林的形象告诉我们,必须纠正在新的形势下的“不正之风”。高加林这样一个明明有才能,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知识分子,然而由于当时的“不正之风”,他就这样被高明楼这帮邪恶势力暗算了,他们通过“合法手续”从教师中除去了高加林的名,使高加林突然间被迫离开了学校。也正是“不正之风”又使高加林再一次回到城市,当上了通讯干事,也由于县委纠正“走后门”的“不正之风”, 高加林被遣回村,再一次回到了农村,他的人生在这儿开始跌落:使他由于天马行空般的幻想跌落到了现实;由城市跌落到了农村;由“天上”跌落到了“人间”。由此看来,高加林人生的起起浮浮正是一个社会的悲剧。我们党必须彻底纠正走后门、以

23、权谋私、任人唯亲、社会关系等等不正之风。人事制度、经济体制必须改革,此任务刻不容缓。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第六,高加林的形象也说明,“高加林式”的青年一旦觉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还是有希望、有前途的。高加林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在接受了村里人的安慰尤其是巧珍的宽容和德顺爷爷教导之后,他终于觉醒了,认识到了土地的重要性以及当一个农民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并且鼓起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最后,他一下子扑倒在了德顺爷爷脚下,两只手紧紧地抓着两把黄土,喊出了“我的亲人哪”这便是高加林新生活的开端,也说明了只要高加林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一切还是来得及的,一切还是有希望的,“高加林式”的青年也是这样。最后,

24、高加林的形象还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在高加林身上虽然有缺点,但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优点。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因此,我们不能过分地去要求高加林成为一个没有缺点的人。也正是因为高加林身上具有优点和缺点,才使得他们的形象具有了多面性、矛盾性和复杂性,然而,这不仅不影响他的审美价值,反而丰富了高加林形象的内涵和审美韵味。因此说,高加林的形象是作家审美认识的结晶。总之,高加林的形象具有十分巨大的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对这个形象不能进行简单的是非善恶美丑判断,因为他原本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审美创造。作家让他的性格在与“一个交织着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具体的生活环境”【5】的碰撞与消长中显示出来。

25、用他照出了高明楼、马占胜等的卑微与丑恶;用他照出了刘巧珍的善良与纯朴;用他还照出了当时社会不正风气的丑恶与悲凉。他的“人生”探索影响并鼓励着一代代人。综上所述,高加林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复杂的、充满矛盾性格的当代农村知识青年,路遥对高加林的刻画十分成功,使他具有了巨大的社会意义。高加林的问世可以说是对我国当代文学一个新的领域的突破。正是由于高加林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才使得小说人生具有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力,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的确,小说人生是一部十分难得的优秀中篇小说,它引领着一代代青年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而自信地前进。参考文献:【1】路遥关于人生,路遥精品集,作家出版社,二零零九年三月第一版,第

26、481页。【2】朱光潜全集,第七卷,安徽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第205页。【3】刘建军:论柳青的艺术观,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第111页。【4】胡耀邦:在剧本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文化艺术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第218页。【5】巴尔扎克:致阿柏朗台斯公爵夫人(1829年7月),文艺理论译丛第2册,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第119页。参考文献: 【1】路遥关于人生,路遥精品集,作家出版社,二零零九年三月第一版。【2】朱光潜全集,第七卷,安徽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3】刘建军:论柳青的艺术观,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4】胡耀邦:在剧本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文化艺术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5】巴尔扎克:致阿柏朗台斯公爵夫人(1829年7月),文艺理论译丛第2册,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致谢词本文得到了付弋轩老师的大力支持,王英和田争艳同学为我提供了资料,在此一并感谢!2012年10月4日第三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