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搜神记》梦境描述之文化内蕴与文学价值.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2036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论文《搜神记》梦境描述之文化内蕴与文学价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代文学论文《搜神记》梦境描述之文化内蕴与文学价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代文学论文《搜神记》梦境描述之文化内蕴与文学价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代文学论文《搜神记》梦境描述之文化内蕴与文学价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论文《搜神记》梦境描述之文化内蕴与文学价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论文《搜神记》梦境描述之文化内蕴与文学价值.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搜神记梦境描述之文化内蕴与文学价值 搜神记梦境描述之文化内蕴与文学价值 张辟辟(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关键词:搜神记;梦;文化内蕴;文学价值 摘要:搜神记通过形象地记梦及其与现实相合或相悖的叙述过程所彰显出的“奇”、“怪”之美,不仅隐含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生死观、崇善劝恶的儒家伦理道德、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君权神授的政治意图等丰富的文化内蕴,而且形成了多样化的人物设置、缜密的故事结构、悬念与伏笔相互照应的叙述技巧、虚实相生的梦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等艺术技巧,其文学价值对其他志怪小说、唐代传奇以及宋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 2文献标识码

2、A文章编号1003-7535(2010)03-043-4 梦境描写古已有之,先秦至汉代史书如左传国语史记汉书之类,诸子如墨子庄子淮南子之属,均有不少片段。魏晋小说尤其是志怪小说则多完整篇章。本文仅以搜神记为例略加钩稽探讨,以揭示梦境之丰富文化意蕴与独特文学价值。 一、搜神记梦境描写的文化内蕴 一提到梦,论者往往会联想到弗洛伊德有关释梦的心理学理论。搜神记作者以史家的“实录”态度来记怪异之事,来证明“神道之不诬”,所记之梦主要为小说中人物之梦,又往往以具有神秘色彩的梦占形式出现,反映了某些经长期积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与伦理政治观念。它或通过神谕表达对生死不可移易的无奈,或通过梦境来表达惩恶劝善之理

3、念,或通过人鬼沟通宣扬人间至美之情,或通过梦境表达君权神授的政治意念,昭示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 1、梦境所隐含的生死不可移易的无奈 在搜神记中,干宝常把对生死不可移易的无奈寄寓于梦境之中。人之生死本属自然规律,对死亡之无可奈何,是任何时代任何人群都无法开解的心结。将生死看作冥冥之中已有的不可改变的设定,不仅意味着人们对生死这一自然规律无法改变的深刻认知,也暗示着当时人们生存状况的险恶和在灾患与死亡面前的脆弱无力。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饱受天灾、饥馑与疾疫之苦,加上战乱频仍,政局变化莫测,人祸不断,险象环生,人们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更容易对死亡之事疑神疑鬼,并将之同各种神秘梦境联系起来。

4、搜神记第258条1记武威太守张奂之妻梦见自己带着张奂的官印登楼唱歌,张奂请人占梦,占者预测其即将出生之子张猛未来之命运说:“夫人方生男,后临此郡,命终此楼。”后果如占梦者所言,张猛长大后继承了张奂的武威太守之职,因杀死州刺史邯郸商,“州兵围急,猛耻见擒,乃登楼自焚而死”。这个故事看似张猛之命运、结局冥冥之中早有定数,实际上反映了汉献帝时代边将作乱的史实。张猛杀州刺史来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导致兵败自杀,乃情势之必然。第93“蒋山祠(一)”条记刘赤父梦见自己被招为神蒋侯的主簿,他以“母老,子弱,情事过切。 乞蒙放恕”,对庙祝叩头至流血,最终也没有改变即将死亡的命运,反映了在权势面前普通人无法支

5、配自己命运的艰危处境。 历史上不少人面对死亡都采取过道家的“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2(P103)和“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2(P150)的达观态度,道教徒尤其如此。第260条记道教徒吕石同弟子戴本、王思为徐伯安神座,吕石昼卧,梦到上天于北斗门下见外鞍马三匹,于是告诉弟子大家都死期将至,还没有替徐伯安好神座就要弟子赶紧回家同亲人诀别。第二天三人果然同日而死。面对死亡,吕石知道无力抗争,就从容面对,并抓住时机让弟子们同家人告别,所持的就是道家的安时处顺态度。 2、梦境所隐含的惩恶劝善理念 借梦境来惩恶劝善,是搜神记记梦的一大特点,也是这部小说

6、最富于史官精神、伦理意蕴之处。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有谴责前代失德之君者,有谴责失节之臣者,有表彰良臣孝子劝人行善行孝者,种种梦境所涉之伦理,基本上没有脱离儒家伦理的范围。 第259条所记汉灵帝是汉末臭名昭著的失德之主,他在位期间虚听谗妒之说,处置了宋皇后,对无辜之罪曾不证审,导致王悝之死等等,引起了群臣的不满。作者安排他死前梦见桓帝怒斥他,说“上帝震怒,罪在难救”,结果献帝“既觉而恐,寻亦崩”。从表面上看,灵帝之死是上帝的旨意,然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献帝梦见桓帝谴责,可以理解为他平时在道德舆论的压力下对自己平生所作所为深感恐惧,以致死前恶梦缠身;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有意借此警告现实中的昏君乱主:

7、如果失性乱德,至死也会不得安宁。 第248条记贾充伐吴时,一日忽失所在,帐下都督周勤大白天梦见贾氏被百余人引入一径。醒后周勤去找贾充,竟然见到所梦之道。沿此道再寻,则见贾充被引至一府舍,被府公声色俱厉地训斥,并预言其家人不得善终。 后果如府公所言,“谧死于钟下,服金酒而死,贾午考竟用大杖终”。贾谧乃贾充外甥,贾后即晋惠帝之皇后贾南风,贾午乃贾充小女儿,他们都曾权倾一时,在政局变乱中都不得好死。贾充本人为人阴险,曾经参与司马氏代魏之密谋,后又指使部下成济杀死魏帝曹髦,臣节有亏。府公斥责贾充本身就隐示着人们对他的不满,而梦中预示更具有警示意义:失节之臣必然没有好下场,灾祸不及于其身,则及于子孙。这

8、种因果报应分明彰显着人们对贾氏一门的不满和对其终遭灾祸的庆幸与快意。 相反,对良臣孝子,搜神记则极力借梦境予以表彰。如第241条记何比干为汉武帝时之廷尉正。据后汉书何敞传李贤注引何氏家传,何比干为何敞之六世祖,曾以仁恕之道抵制酷吏张汤。执法公平,全活数千人。 何比干白天梦见贵客车骑满门,醒后有一老妪来他家避雨,送给他符策990枚,说:“公有阴德,今天锡君策,以广公之子孙。”后来他的子孙果然屡膺荣位。知晓何氏家史的人都清楚,并非上天偏爱他们,而是因为何氏有着良好的家风:何敞之父何宠东汉初曾为千乘都尉,后借病隐居不仕;何敞是一位儒者,正道直行,关心民病民瘼,官至汝南太守,这才是何氏子孙享受荣禄的原

9、因。梦境之说,既出于何氏家传,则可以理解为何氏以此说激励子孙行善。 第98“赵公明参佐”、第262“徐泰梦”等都是勉励世人行孝的故事。王祐当死而得免,是因为他对年岁已高的老母行孝感动了赵公明;徐泰的叔父当死而竟得全活,是因为徐泰平时对叔父的孝行感动了司命官,这些故事的劝勉之意昭然若揭。3 搜神记中还有一些寓有崇诚实、诫轻浮理念的梦境故事。第78条记张璞曾戏言以己女赠水神庐君,其妻以亡兄之孤女取代己女,张则坚持履行诺言,复投己女。 庐君有感于他的诚笃,便派主薄将已投沉的二女送还,以为笃诚守信之报。第94条记韩伯子等四人同游蒋山庙时,乘醉而戏指庙中数尊容貌端正的女神像妄相配匹。当晚四人都梦见蒋侯遣

10、人来“奉迎”他们(实则向他们索命)。即使他们“备三牲,诣庙谢罪”,蒋侯也不饶恕。同是因为戏言婚配,张璞二女生还、韩伯子等四人却被“迎走”,显然隐含着作者的道德劝诫,体现把梦视为“一种内在的对美和善的追求”。3(P80)3、梦境所宣扬的人间至美之情搜神记中还有不少故事通过鬼魂“托梦”的形式,真切地表达了夫妻之情、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朋友间的诚信之谊以及思乡之情。这类故事虽然仍未脱离传统道德伦理,但却因其情感深至、情节动人而超出了传统伦理范围,带有某些普遍人性的意味。 第387条记仲务按当时的民俗以墨点亡女之面,其妻与女婿光宗都没在场。可是光宗上任后梦见妻子却是被点墨了的形貌。光宗未见其妻点墨而

11、梦中之妻点墨,如此颇有心灵感应味道的奇事,显然表现了这对夫妻灵魂相守、不离不弃的深厚感情。 第380条“蒋济亡儿”表现了父母对亡儿的魂牵梦绕。 蒋济之妻两次梦见亡儿请求帮忙,要太庙西讴士孙阿为他“转得乐处”。她真的要蒋济去见孙阿,孙阿答应帮忙,亡儿的愿望最终得以实现。父母在阳间求人为儿子改变在阴司的处境,这做法粗看起来颇有些世俗,细想起来,却可视为父母对儿子生时关爱之情的“延续”,表达了父母对亡儿的深切怀念。 搜神记中借梦境表达朋友之间灵犀相通情感的名篇较多,如第261“谢郭同梦”条、第299“范巨卿张元伯”条等,而以后者最为典型。范张事见后汉书范式传。 张劭生时与范式约定两年后相见。不料两年

12、未到,张劭得病将死,以没见到范式为憾,因而托梦给范式报告自己的死期。范式醒后马上整理行装奔丧。此时张劭的灵柩已到墓地,却不肯进墓穴,直到范式到来亲扶灵柩才入土为安。作者把范、张二人生死不渝的真挚友情描写得刻骨铭心。在社会政治失常,人际关系冷漠的时代,这种朋友灵犀相通的可贵情感特别值得珍视。元代作家宫天挺将其演绎为杂剧生死交范张鸡黍,后世甚至把“范张鸡黍,约期不忘”作为教诲童蒙的成语,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表达思乡之情的作品古已有之,搜神记以梦境的形式来表达,显得颇有特色。如第382“温序”条记护军校尉温序为隗嚣将所劫,伏剑而死,被安葬在洛阳城旁。温序的长子温寿其时已位至印平侯,梦见父亲说“久客思

13、乡”,就立即弃官,上书乞骸骨,归葬父亲。“温序思归”这一故事不仅宣扬了孝道,还因其表达了对故国家园的深切眷恋而成为文学史上常用的典故。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4(P931),梦里的鬼神形象是人根据现实生活幻想出来的,是现实世界的反映。人鬼在梦里交流往来固然虚幻,然而它所表达出来的人间之爱、人情之美却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4、梦境所表达的君权神授政治理念 搜神记虽是志怪小说,但作者以史家之理念叙写怪异之事,必然要在故事中渗入浓厚的政治理念。圣主贤臣之间的相知遇合,往往要借助梦境的启示;世道的盛衰兴坏,往往要借梦境来暗示;奸雄的谋权篡位,也往往借梦境来加

14、以粉饰。 第73条记周文王拜太公望为大司马,是受泰山之女梦中的指示。太公初为灌壇令,为政清肃,连神女都不敢轻易经过其地。周文王梦见神女向他哭诉此事,于是起用太公。这种以梦充当选贤举能媒介的叙事方法,在古代明君贤臣故事中极为常见。 第231条说赤刘为主、陈项为辅的依据是孔子“夜梦三槐之间,丰、沛之邦,有赤氤气起”,显然是借孔子之梦来神化刘邦。以梦为谶虽然是汉代谶纬学家为新政权制造舆论的普遍方式,但也能反映当时人们倾向归属刘邦的普遍意向。 王莽时谶纬尤盛。第101条记王莽居摄,刘京上言:“齐郡临淄县亭长辛当,数梦人谓曰:吾天使也。摄皇帝当为真。即不信我,此亭中当有新井出。”亭长起视,亭中果有新井,

15、入地百尺。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作皇帝的先河。造谶者显然是利用当时整个社会人心思变的形势,把梦作为粉饰权臣篡位的工具。 二、搜神记梦境描写的文学价值 干宝虽承袭古代史学家“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坚持“事不二迹,言无异途”(搜神记序)的信史理念,不随意删改材料,但为了彰显故事的“奇”“怪”之美,在艺术上颇具匠心:他注重梦者与梦兆所涉人事之关系,采取多种方式来设置人物,突出人物与梦的奇特关联;在故事结构上,他注重梦境与现实的对应关系,使作品结构缜密;他善于利用梦境来制造悬念、埋设伏笔,善于运用悬念

16、与伏笔相互照应的叙事技巧;在梦境的描绘和梦者心理刻画上,他常以一两个字来表现梦者的心理情感状态,呈现出虚实相生的特点。这些都体现了搜神记梦境描写的文学价值。 1、多样化的人物设置 搜神记所叙梦境都以彰显故事的“奇”“怪”为能事,而不是以故事中人物性格的展示为重点,梦者(有时梦者不只一人)、梦兆所示之人、见梦者(见证梦的人)是这类故事中常有的人物角色,看上去并不复杂。但将众多作品加以比对,就可看出作者在人物设置上力求多样。故事中有时梦者和见梦者为同一人,梦兆所示又不牵涉到其他人,使得三者同一;有时梦者和见梦者为同一人,梦兆所示涉及到其他人;有时三者分明,各有功用。属于前两种情况的如第31、第24

17、1、第259、第262、第299、第73、第101、第383诸条,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比较简单,梦兆所示即是梦者或被梦者的命运。属于后一种情况的如第78“张璞”、第380“蒋济亡儿”、第368“颜畿附弟含”诸条,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关系相对复杂化,故事因见梦者适时出现促使梦兆所示人物命运发生根本性改变或促成梦境变成现实而更显奇怪。 这里以第78条为例。梦者是张璞的妻子;梦见的事情是庐君来致聘礼,预示着女儿的命运;见梦者是张璞。 故事在情节发展到梦兆快要在现实中变成悲剧时,见梦者张璞的诚实守信却使梦兆由悲剧变成了喜剧。第368条梦者不止一人,在故事中各有各的功能。颜畿久病服药死于张家,颜父与家人前去

18、迎丧,灵幡每绕树而不可解。引丧者忽然仆地,告诉其父颜畿请求开棺复生,父亲祝祷之后灵幡乃解。引丧者显然是大白天作梦,以引起故事。灵柩回家后颜畿之妻又梦见颜畿说要复生,告诉家人。这是通过颜妻之梦来证明颜畿复生确有其事。当晚颜母同家人都做起了同样的梦,这又说明颜畿送梦绝非偶然。大家要求开棺,颜畿之父不肯,其弟颜含劝解,才开了棺。但颜畿复活后却不能自理,只能用送梦的方式来向家人索要所需,梦又充当了颜畿复生后苟延残喘的形象写照。 2、缜密的故事结构 在搜神记中,梦在故事中不管出现一次或出现多次,梦境都与现实相互对应,形成缜密的结构。 有些篇目写梦境就那么简短一两句,置于故事的开头,但是它是情节发展的契机

19、,后面写实的情景与梦境对应丝丝入扣,形成非常紧密的逻辑对应。第231“孔子梦”条、第253“禾三穗”条、第73“灌壇令”条、第241“何比干”条、第248“贾充”条、第31“玄超附智瓊”条都属这种情况。例如第231条一开头即说“孔子夜梦三槐之间,丰、沛之邦,有赤氤气起”。所谓赤氤气是一种吉祥的征兆,预示丰、沛之邦有统领天下形势的大人物降世。后面的情节写孔子与弟子同观、遇见刍儿打麟、麟向孔子献谶言昭示刘邦将得天下,都是围绕开头的梦境展开,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制造神秘气氛,与刘邦的最终得了天下构成照应。第253中蔡茂梦见大殿上的嘉禾抽出三穗,他取得中穗,后面情节中主簿郭贺占梦以及故事的最终结果“旬月,而茂征”都是围绕梦象展开的。蔡茂梦中所见与主簿郭贺占梦以及占梦的现实结果形成了紧密的对应关系。第31、第73、第248、第241也是这样,现实情节的推进都没有脱离梦兆所示。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