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赏析论文影视赏析论文影视作品赏析论文[精品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21402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赏析论文影视赏析论文影视作品赏析论文[精品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电影赏析论文影视赏析论文影视作品赏析论文[精品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电影赏析论文影视赏析论文影视作品赏析论文[精品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影赏析论文影视赏析论文影视作品赏析论文[精品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赏析论文影视赏析论文影视作品赏析论文[精品论文].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影赏析论文影视赏析论文影视作品赏析论文-影片韩塞尔与葛雷特的客体关系心理解读韩国影片韩塞尔与葛雷特,又译鬼怪密林,片头童话书页的展开,带观众进入阴森又浪漫的情境。故事离奇诡异,画面绚丽揪心,孩子们的表演很真,更重要的是从客体关系视角有很典型的心理表现可圈可点。 一、密林里的鬼怪 影片开始于主人公恩洙出车祸翻落密林,天黑后在一十几岁的美丽女孩引导下来到一座神奇的房子欢乐儿童之家,爸爸妈妈和三个孩子乃至房子里的一切都弥漫着童话气息,从服饰到食物到陈设 之后他渐渐发现了许多秘密:阁楼上半疯颠的女人竟是消失的妈妈,向他讲述了遭遇他们夫妇偶然跌落密林,被迫做三个孩子的爸爸妈妈,而且被后者的超能力控制,

2、不可违逆,无法离开。当恩洙再一次按照万福给的地图试图走出密林时,却遇到万福领着一男一女。二人不听他的劝阻一定要去房子那儿,他也最终又转回了房子。女人妖冶贪婪欺侮贞顺,受到万福力量的恐吓;男人阴险虚伪龌龊,妄图独占房子里的一切。有一天女人莫名消失了,男人却继续心怀不轨 被孩子们称作叔叔和哥哥的恩洙慢慢接近了真相:他发现电视不接电源地重复播演着老旧的节目;冰箱里那位爸爸的身体;阁楼上那位妈妈瓷化的样子;被树枝吞噬的贪婪女人;他跟随万福来到一扇门,独自进入,发现一个布满灰尘蛛网的空间,那里有一本笔记本,上面一幅幅彩笔图画出自三个孩子之手,突然英姬游荡至他面前,竟是一副中年人的面孔!通过英姬的话和图画

3、内容他恍悟,画即对应着现实画面已经并且将在某种超能力主宰下一个个实现,他自己也在图画之中,过去和现在的一幕幕交织着迅速地浮现;恐惧中他竟看到一份老档案三个孩子分别出生于59、60和65年。他激动地冲了出去,却奔至悬崖边。此时,邪恶的男人正胁迫孩子,要他们说出房子的秘密。恩洙及时赶回房子,在与男人的争斗中,他劝万福不要使用极端手段。万福还是用力量杀死了男人。 英姬于是道出了他们的故事:三个1960年前后出生的人万福、英姬、贞顺,在名为欢乐儿童之家的孤儿院受尽院长爸爸的非人虐待,圣诞节的公益活动中,圣诞老人送糖果给他们,并附上一本童话书韩塞尔与葛雷特,同时承诺只要心怀虔诚他们的愿望就一定会实现。此

4、后,大哥万福竟真的显示出意志超能力,情绪激动时可以用意念操纵现实。当爸爸对他们施行残酷惩罚时,忍无可忍的三个孩子借助大哥的能力,将他塞入燃烧的壁炉,就像韩塞尔与葛雷特中的一幅图片所描绘的那样。 最后的画面是恩洙和女友,还有他们新生的孩子在一起,出门看到那本熟悉的笔记本,里面却是空空的,只在最后一页画着三个小孩子。城市的雪地里,三个孩子的背影渐渐远去 二、几点普遍性的心理解读 关于童话房子的一切可以看作一个心理世界的象征。 三个孩子童年留下深深的创伤,神奇的漂亮房子象征着孩子心目中向往的美好生活,那里有亲爱的爸爸妈妈爱和照顾他们,不离不弃,那里很安全,有好吃和好玩的,有任何他们想要在现实中却得不

5、到的东西。难怪一片幽谧密林中,孤零零的一座房子竟那么温馨,总让观众觉得富足得不协调,温馨得牵强,因为它其实那么阴暗那么破败那么一无所有,靠想象撑起的房子,骗得了眼睛,躲不过心灵。 现实是面镜子,照出一个人内心的模样:三人心中的渴望画出了笔记本中的图画并让它成真;孩子们活在想象的美好中,他们的生命竟真的停在了那个时刻,永远是那样一副年幼的模样;恩洙烧掉画册,也就挣脱了三个孩子记忆的纠缠,终于得以回到自己的生活现场,也可以说这象征着当内心迈出对某种模式的执著时,生活的轨迹也就真的脱离了旧有模式的控制;同样,影片结尾时笔记本被清为空白,只有三个孩子手拉手的一幅画,似乎代表着三个人的心终于转出了那个让

6、他们停滞不前的情结,尝到了真挚的爱与呵护,仇恨之火被熄灭,未完成得以完成,因此他们不再拿残酷的追逐和占有来兑换生命,而是更加自由安然地生活下去 那扇幽幽的门后的黑暗房间,就是当年的禁闭室。它是孩子心中阴暗的一角,是不愿被晾晒的潜意识,存储着被压抑的痛苦记忆,所以它阴暗,无人问津。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当万福和英姬来到那里的时候,他们的面容会呈现出实际年龄。因为他们暂时回到被压抑的现实,此时他们已经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了。 三、客体关系视角下的心理解读 (一)客体关系理论的投射性认同:依赖、权力和迎合 在客体关系理论里,投射性认同是一个关键概念,它是指一个人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进行反应的人际行为

7、模式,涉及到对他人行为和情感的操纵。投射性认同的投射源自一个人的内在世界,并将之置于人际关系的领域中,其接受者被迫对投射者的投射性幻想做出反应,并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投射者感受和内在表象的储存室。其结果便是一种关系的形成,其中接收者被迫以一种与投射者放出来的感受一致,且与投射性幻想中的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一致的方式来思考、感受和行为。 在依赖、权力、情欲和迎合这四种投射性认同中,影片韩塞尔与葛雷特的故事中得到突出表现的有迎合、依赖和权力的三种。基于迎合的投射性认同建构的关系中,主要的情绪成分是自我牺牲,接受者会持续地感到进行投射的个体正在放弃一些事情,或者是把接收者的利益放在他自己的利益之上,而

8、投射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诱导他人感激自己所做的事情和牺牲。依赖的投射性认同的显著特征是表达持续的无助感,投射者在做决定或采取一些独立行动时,不管何时都会求助于他人,其背后的基础信念是,要被接受、被拥有、被爱,自己就要是虚弱的和无助的。权力的投射性认同的基础在于必须处理控制和统治的内在挣扎,通过他人身上诱导出软若感和无能感,接收者被迫扮演服从的角色。 后来出现的邪恶男人其实是个连环杀人犯,他的角色与孤儿院院长爸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人似乎由同一演员扮演,至少外形相似;他是个摧残生命的罪犯,貌似有恋童癖,甚至杀死自己的父亲,爸爸曾残忍虐待孤儿院的孩子们,对女儿们施以猥亵;爸爸死于三个孩子之手,男

9、人同样死于他们之手;爸爸的邪恶恐怖气息,男人同样具备。与其平行地比较两人,毋宁说两人其实是一人,因为不论是谁,遇到这三个孩子,都会被他们变成该死的坏人,然后得到应有的下场,这就是投射性认同发挥的作用:孤儿院的爸爸是孩子们最早的关系对象,在与爸爸的互动中,他们建立了这样一种自体-客体关系爸爸是他们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人,他们一无所有,连体能也是弱小的,唯有依赖爸爸才能维持基本生存,他们察言观色,顺从爸爸的安排和满足他的需要,才可能免遭折磨和换来吃食。爸爸死了,但是他教给孩子们的信念已经牢牢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了。于是对遇到的每个大人,他们都把爸爸的角色投射给对方,对方在与他们的关系中不知不觉地被诱导

10、着从事一种认同,扮演起爸爸和妈妈。最初引诱大人们住进房子里时,孩子们显得殷勤而可爱,让他们享用房子里的华丽和富足,对他们乖巧温柔,款待有加,迎合大人的情感和物质需要,大人们从迷路的惊恐中平复下来之后,就开始享受这种殷勤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开始享用这种迎合了。 成为投射性认同的接收者的人有时允许自己成为那样一个投射目标,因为那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的健康互动,而在不健康的互动中,通常只有投射者得到满足,而接收者感到自己被利用和胁迫了。于是,当对方在投射性认同中无法继续认同和扮演接受迎合、让孩子依赖、听从摆布的角色而最终崩溃时(从断续的镜头中观众看到,之前的夫妇在孩子们面前失去理智大打出手,看到贞

11、顺受伤也无动于衷,一心想要逃离),三个人就抛弃他们,让他们以各种形式死掉或消失,转而寻找新的投射对象。因为他们终究不是三个人真正的父母,承担做其父母的角色时或早或晚必然会失败。这个规律放在现实的关系中便表现在,建立在投射性认同基础上的关系往往最终会破裂。 (二)客体关系心理治疗过程与主人公经历的类比 主人公恩洙仿佛一个不错的治疗师,对于三个苦命人的遭遇,他没有罪错,但内心柔软的他还是真诚地为孩子们的遭遇感到难过,并向他们说对不起。被纠缠而不暴戾,惊恐中仍不忘他们是孩子,也传达给观众冰冷中的温暖。也正因此,英姬最终被他打动,不顾哥哥反对帮他逃离。 他也像其他人一样被迫进入密林中的房子,走进三个孩

12、子的内心,走近明媚外表下的寒冷密室,走近他们糖果般甜美和绚丽的纯真背后无比的辛酸与苦涩,投入他们为了跟人建立健康关系的挣扎,见证他们的内心冲突和自己心中的跌宕起伏。总之,若拿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的实践过程来类比,那就是恩洙无心插柳柳成荫,通过情绪联结建立了三个人的允诺参与,耐心地参与他们的投射性认同,做那个被依赖的代理父母,虽然越来越觉得诡异不安和试图逃跑,但却在剥茧抽丝的过程中真心体谅和同情三人的不幸,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够一直保持跟他的交流而不至于过早抛弃他的原因。 随着禁闭密室里发现英姬的苍老面孔和三人的真实年龄,挑战三人投射性认同的契机渐渐来到了:他们把自己留在小时候,把自己打扮得干净可人,

13、全力表现得纯洁和乖巧,以此博得大人的关注和爱,像个小婴孩一样让大人寸步不离地为自己做这做那;爸爸之后,他们要求生命中遇到的每个大人都做他们的父母,让他们依靠,给他们温暖,永远不抛弃他们。现在真相已经大白,无可再掩饰:三个人已经长大,一意孤行操纵别人做自己的父母,必将让对方害怕而退缩,想要逃离关系。对于面质,个案的反应往往让治疗师倍感压力,对应影片的情节,就是恩洙要烧掉画册的危机关头。对此,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的建议是治疗师将精力继续花费在拒绝个案的要求上,要比花费在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解释上,对推进治疗更有价值。 另外,万福、英姬和贞顺三人各自有典型的表现,可以将它们看作一个个案身上的各种典型冲突和

14、情结,其中英姬代表的建设性力量比较突出,在烧画册的危急时刻,大哥万福步步紧逼,是英姬做出了至关重要的决定,帮助恩洙最终烧毁了画册。画册得以销毁,就意味着解放的实现,也就意味着个案对过去关系中不接纳部分的宽恕。最后,恩洙从密林中的房子回到了事故现场,也可寓意治疗师跟个案的分离得以完成。 参与投射性认同的情感陪伴是有挑战性的,恩洙发现电视自动播放、播放的动画册其实是破坏性的、消失的女人被缠在树枝里,消失的男人成了盘中餐等等,这些可看作咨询师承担投射性认同时的负性情绪体验。而客体关系心理治疗对此的建议则是,坚持。 参考文献: 1(美)谢尔登 卡什丹,鲁小华译.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实务与案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瑞士)荣格.成穷,王作虹译.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1. 3朱建军.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