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22327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主讲教师 刘振娅教授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使本科学员系统而有重点地学习并掌握唐诗宋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唐诗宋词的发展历史、主要作家群体及主要流派的艺术成就;2、通过重要作家作品的学习,培养学员具有阅读、鉴赏、分析、评论唐诗宋词的能力,为从事大中小学语文教学或其他文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3、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自学与治学能力,用先进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二、教材和参考书教材: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三卷第四、五编;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二册。并参考以下书目:1、中国文学史(二)(

2、三)游国恩等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7月北京第1版2、中国文学史(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7月北京第1版3、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赵义山、李修生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4、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8月第1版5、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第1版6、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主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1版7、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第1版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四卷 郁贤皓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9、中国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3、 1979年10月北京第1版10、中国词学批评史方智范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7月第1版三、课程内容上 编 唐 诗 第一章 唐诗的发展状况第一节 绪 论 一、唐诗繁荣的原因 (一)客观环境(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士人心态)对文学的影响: 、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士人的人生信仰对唐诗的繁荣产生积极的影响; 、唐代文化繁荣的环境对诗歌的积极影响(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对唐诗繁荣的积极影响); (二)唐代士人生活对文学的影响。举如: 、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影响到唐诗的内容与风格; 、幕府生活; 、读书山林的风气; 、贬滴生活对唐诗内容的丰富。

4、 (三)从哲学思想上,佛、道二家对唐诗的影响、佛教的影响:在诗中直接讲佛理;表现一种禅趣,一点禅机,它给唐诗带来一种新品质;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拓广了文学的体裁。 、道家道教的影响:主要是使诗人返归自然,产生一份自然的亲和力。诗人的神仙信仰和神仙思想还极大地丰富了唐诗的想象力,使其更富浪漫色彩。 (四)从文学发展自身说,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唐诗的分期 三、唐诗繁荣的盛况及当代对唐诗研究的成果思考题:、论述唐诗发展的原因。 、比较本、专科教材,指出本科教材在论述唐诗发展的原因时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拓宽和加深。 、举例说明唐代士人的人生信仰对唐诗繁荣产生的积极影响。4、举例说明唐代

5、士人生活对唐诗创作的影响。 5、为什么说:“从文学发展自身说,没有魏晋南北朝文学,就没有唐文学的繁荣”? 6、综述唐诗发展的轨迹。 第二节 初 唐 诗 坛 初唐诗歌包括高祖武德元年至玄宗先天二年(618713),96年。是我国文学思想史上一个重要转变时期的开始,是唐诗发展的一个思想奠定期,是盛唐诗歌到来前夕的思想理论准备时期。 一、初唐前期:又称“初唐之始制”,高祖武德元年到高宗拥德二年(618一665)。 l、贞观诗坛 从高祖立国之初到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三十年间,一般简称“贞观诗坛”,该时期本掌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如魏征、虞世南 上官仪等等)。

6、该时期的文学思想是基于对南、北文学不同艺术特色的清醒认识,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详见史219页所引魏征隋书文学传序)。 这种文学主张在当时对安定作者,活跃创作是有效的,也为唐诗的发展奠定广一个很好的基础。贞观诗坛的诗人们,一方面,从政权的得失着眼,坚决反对绮靡文风,重政教之用,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特有的真挚朴厚的情感力量和气势);但同时,又重视文学的艺术特征,没有否定魏晋南北文学的艺术成就,提出一种文质并用,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理想文学主张,既没有让南朝的绮靡文风流荡忘返,又容许了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对文学的艺术特征、文学的艺术技艺的自觉探索得以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在南、北朝文学由对

7、立走向融合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2、上官仪(608?644)和“上官体” 上官仪在贞观年间所作的应制诗,就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显得很突出。这种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一种新诗体。上官仪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他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的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配置。其创作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范,在唐诗发展史上,上承扬师道、李百药和虞世南下开“文章四友”和沈佺期、宋之问。3、王绩(589644)在初唐的一般土人中,王

8、绩是诗风较为独特的一位。总的来说,王绩诗歌思想内容是贫弱的,反映社会现实的面较窄。他的一些代表作品主要表现他隐居期间的思想倾向和生活态度,时时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苦闷,表现既愤世又混世的人生哲学,有不少消极的东西。但和上官仪那些宫廷诗人相比,他在野,又比较接近生活。因此,也能写出一些颇具生活气息的诗篇。在艺术上,他的诗不事雕琢,遣词造句较浅显通俗,风格质朴,在初唐诗坛是可贵的。他的诗影响了唐诗通俗的一派,如王梵志、寒山及后来的元、白,甚至李、杜也有所借鉴。从这方面看王绩在初唐诗坛上有重要地位。但把他当作唯一作家是不恰当的。王绩的代表作是野望,从这首诗可见自然质朴的风格。这首诗写山野的秋天傍晚景

9、色,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苦闷。过去有人说它是“感隋之将亡”,有些穿凿,但诗中流露的那种狐独无倚,时无相识的感慨,正反映了他郁结于内心的苦闷。二、初唐后期高宗、武后及中宗、睿宗朝的宫廷诗(680710)。如果到宋之问死,下延到712或713。这个阶段前三十年(永微初调露年间),从创作倾向和理论主张上,开始出现追求壮大气势与浓郁感情的趋向,把前一个三十年的文质并重,含南北文学之两长的主张具体化了,从文学自身的特点中,初步找到一条清除绮靡文风之弊的途径,透露出行将到来的盛唐文学风貌的一点讯息。后三十年(从调露年间到景云中),从创作理论上更加明确地追求风骨、兴寄和表现真实感情,在理论上把追求了几

10、十年的理想文学(也就是行将到来的盛唐文学)的风貌明确地表述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创作上和理论上为盛唐文学的到来所作的准备已完全成熟。这个时期的诗坛是三股力量:(一)杜审言、沈、宋;(二)四杰;(三)陈子昂。(一)社审言、“沈宋”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l、杜审言的贡献“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中的杜审言(杜甫之祖父)成就最高,他虽然也写了一些应制诗,但身居宫廷的时间较短,这些奉和应制诗只占现存作品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不能给他戴上宫廷诗人或御用文人的帽子。他长期做地方官,官小,并两次被贬,也写出一些少雕饰、真切自然,颇具生活实感的作品。比“四友”中其他三人高一筹;他致力于

11、使诗歌写得自然、朴素、优美,保留了宫廷诗句法复杂、词语精练的优点,去掉了作为宫廷诗基础的过分矫饰和曲折;他的主要贡献还是促进了律诗的定型。唐初“四杰”的五言诗对五律的日趋成熟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四杰”的多数作品,在平仄对仗上还不严格,没有达到律诗应有的要求,而杜审言大力创作五律、讲究对仗工稳、音韵协调,并注意到整体结构和练字设色,完成了五律的规范化, 艺术造诣已达盛唐境界。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明代胡应麟称誉为“初唐五律第一”;七律形成较五律晚(一般认为到杜甫成熟)。“四杰”发展了歌行体,于七律

12、却无甚创作,而杜审言写有七律三首。虽个别诗篇平仄未谐,然对七律的首创之功,和沈佺期相提并论;此外他还写有三首七绝,也精致自然(例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具有开启诗坛新诗风的作用;他还写了五言排律七篇,有长达二十韵和长达四十八韵的,典丽精工、气势雄伟,对杜甫、白居易都有影响,有开创作用。2、沈佺期(656?713)、宋之问(656?712)的贡献沈、宋的贡献主要在唐律的形成。五言律的形成到沈、宋手里确立。他们讲究平仄,在声律上,完成了从四声到平民的过渡。七律成熟较晚,一般认为到杜甫,但沈、宋都写七律,在创作实践中对七律的形成贡献较大。在创作上

13、,他们虽然都未能形成真正的个人风格,但他们的作品共同显示了宫廷诗个性因素的发展。我们从他们的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出“通往盛唐风格的变化”。以上,我们讲了初唐诗坛前、后期(即唐太宗玄宗即位之前)所谓宫廷诗人的创作状况。不难看出,它虽然不象盛唐诗,但也不是如此过去文学史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充满梁陈绮靡之风。这种将初唐诗与盛唐诗割裂开来的观点,不符合初唐诗的实际。正确的评价应该是:初唐诗是过渡到盛唐诗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准备时期,正如美欧文初唐诗导言里指出的那样:“初唐诗本身并没有呈现出统一的风格,而是结束了漫长的宫廷诗时代,缓慢地转变了新的盛唐风格。初唐诗人的贡献,除了“对技巧的密切关注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

14、了值得重视的贡献”即唐律(今体、近体)的形成(尤其是五言律绝)外,在风格上也体现着“通往盛唐风格”的变化。这方面,在前人的诗论中就经常指出初唐诗人对盛唐诗人的影响(如:宋之问南谪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杜甫晚年漂流湖湘的诗。杜甫有诗云:“宋公放逐曾题壁,物色分明待老夫。”杜审言、沈佺期的影响亦如此。)代表作:沈佺期:独不见(一作古意呈补阙乔知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宋之问:度大庾岭渡汉江3、五言律诗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的意义(二)“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四杰”指初唐的王勃(650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4?689)、骆宾王(619684?)四位诗人。他们大都生

15、于贞观年间,活跃在高宗至武后初年。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闻一多语),“以文章齐名大下”。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l、理论上他们的文学思想的核心是:站在儒家立场反对齐梁绮靡文风,强调政治内容,附合儒家诗教说,强调诗歌的“经邦治用”的功利目的,这继承了孔子的诗教说,亦是唐太宗的主张,在当时来说,有进步意义。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这是针对争构纤微的上官体而言的,这是当时诗风变革的关键,也是以“四杰”为代表的一般士人的诗风与宫廷诗风的不同所在。四杰一登上文坛,就遭遇到了“上官体”,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从理论方向上和文学创作上解决齐梁宫体及

16、“上官体”的消极影响,并能从艺术上创造新诗风,这关系到唐诗的发展方向。对此,他们是自觉的。2、创作实践上第一,在题材上有重大突破,思想内容有所开拓,无论抒情、咏物、咏史、写景,四杰都达到了新的思想高度,表现为:(1)在“四杰”作品中占主要部分的抒情诗,已突破了宫廷诗以抒发帝王贵族闲情逸志为主的限制,也不仅限于赞美诗,而是更多地表现诗人们在不幸生活遭遇的真实情感,其中以写别离、怀乡感情的最有名,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创造新奇,词语清丽;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风。”把深沉的离情与当前景物结合。)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也是一首抒情名篇。“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此诗作于患难

17、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在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2)四杰边塞诗也突破了宫廷生活的限制。写出征将士的尚武爱国精神和离家远戍的痛苦。杨炯从军行凝炼跳跃,雄浑刚健,慷慨激昂。战城南:“冰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3)四杰诗对当时某些社会现象有所揭露。或写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靡烂生活,或写贤才不被重用,或同情弃妇和被幽禁宫女。尤其是妇女题材,不同于过去宫廷诗人那种轻靡浮艳甚至色情的情调,而是更多地对她们的不幸寄于同情。在揭露统治者穷奢极欲到内部矛盾的诗篇中,最突出的是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此二篇是卢、骆代表作,无论是思想内

18、容和艺术方面,都代表了四杰的成就。所谓“王杨卢骆当时体”,主要的就是指的这些代表作里反映的特色。艺术方面下面专讲。在思想内容上,卢骆的代表作体现了四杰对封建官僚地主阶级生活作广泛描写与揭露这一独特成就。他们以七言歌行的文学样式,通过自身的感受,在表现繁华的景象中,大胆地暴露了封建门阀士族的荒淫腐朽、封建爪牙的横行不法以及他们相互倾轧以至败亡的真实情况。表现出对封建制度的永恒性的极大怀疑。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现实矛盾的尖锐化与政治危机的深刻化。这些诗虽然都是描写帝都,沿用宫廷的题材,但却不同于过去宫廷诗人的写法,不是粉饰,不是歌功颂德,而是赋予了现实内容,提高了这一类诗歌的社会价值。这是一大进步

19、。(4)四杰在咏史、写景咏物方面的内容也都有突破。咏史名篇如卢照邻咏史四首继承左思咏史的优点,把叙事、议论、咏怀结合起来。(5)四杰也把晋宋的山水诗提高到新阶段。其成就在于写景中注入了强烈的喜悦和悲伤的感情,例:王勃藤王阁诗,就表现了诗人的极端惆怅。第二,艺术上的创新。四杰登上文坛就遭遇到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上官体局限在人臣的狭小圈子里,单纯描写殿苑风光,用空虚的词藻来歌颂皇帝和皇族。即卢照邻指出的“以繁词为贵”,这就必然在形式主义的死胡同里越陷越深,而四杰针对上官体的“约错婉媚”进行革新,向刚健清新的诗风转变,这不仅给沈、宋、陈子昂,而且给李、杜、白以有益的影响,使他们在四杰的开创上

20、进一步发展,把唐诗的发展推向高峰。就形式来说,王、杨多写五律,他们的贡献主要在五律的定型(到沈、宋确立);卢、骆的贡献主要在七言歌行,二人都有长篇巨制。他们的创作直接影响到刘希夷、张若虚。出现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样的名篇,闻一多称它是“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 四杰刚健清新的风格,结合以上作品较易理解。王、杨五言律也较易理解。以下重点讲讲卢、骆七言歌行的体式特征(即艺术成就)和在唐诗发展史的上影响。卢、骆歌行的体式特征。()破奇为偶,属对律切。七言歌行即七言古诗。本是单行奇句之体式。梁以前,自曹丕至鲍照的七古,概未出现排偶律句。如曹丕燕歌行二首,一为十五句,一为十三句。至梁元帝、瘐信的燕歌行

21、,始打破单行奇句的体式,出现偶句,如梁元帝燕歌行句,其中有四句对偶。实为卢骆之滥觞。卢骆七言歌行不但对偶的比例大,而且属对颇工,特别用当句对较多,其它如:双声对、迭韵对亦时见之。如长安古意全诗句,有句相对偶。(2)圆美流转,音节可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句式上,采用了上下蝉联,辗转相续的形式,这是卢骆歌行体体式的主要特征之一。沉德潜说诗晬语明白指出:“四句一转,蝉联而下,特初唐人一法,所谓王杨卢骆当时体也。”例:长安古意“借问吹萧向紫烟娼妇盘龙金屈膝。”此段四句为一转,可分为四节,各节间均蝉联相续。其形式一般是由后四句的首句头二字,蝉联前四句的末句尾二字。如,第二、三节由“双燕”蝉联,第三、四

22、节由“鸦黄”蝉联。此为正格。但第一、二节的蝉联有所不同,乃由第二节首句的前四字“比目鸳鸯”,分别蝉联第一节第三句中的“比目”与第四句中的鸳鸯”二字而成。这种修辞手法又称连珠格式。形成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读起来意如“锁连环”一般。它出于南朝民歌西洲曲,到“四杰”又有所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张若虚、刘希夷的七古。张、刘七古与卢、骆实为一体,可等而视之。沈德潜评西洲曲曰:“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似绝句数首,攒簇而成,乐府中又生一体。初唐张若虚、刘希夷七言古,发源于此。”B、用韵,采用八句或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的用韵方法。如长安古意开头八句用平韵:斜、东、家、霞、花,接着的八句

23、用仄韵:侧、色、翼、直、识,再改用四句一换韵,前四句各韵脚俱又协平声,而后四句各韵均换协仄声韵。如此往复,连类而上,形成了有规律的“隔八间四而平仄互换”的韵律,自然曲尽抑扬顿挫、婉转流丽之妙,形成生龙活虎般腾踔的节奏。更为巧妙的是长安古意如以下八句的换韵方法:“专权意气本豪雄即今唯见青松在。”前四句协“雄”字韵,而第三句尾不入韵的“载”字,换韵时即选取用与“载”同韵部的“待”、“改”、“在”押。这又是一种四句为一转、平仄韵脚上下蝉联互换的方式。C、选词用字注重声韵效果。突出的就是善于使用双声、迭韵、迭字、连绵字。如长安古意结尾部分:“别有豪华袭人裾。”以上三种因素构成了卢、骆歌行的声韵节奏美,

24、具有鲜明可感的音乐性。(3)铺张扬厉,以赋为诗长安古意尽铺张扬厉之能事,通过铺陈渲染、夸张,描绘了长安的山河关塞、街巷、宫阀府第、亭台楼阁、花鸟树木、车马游盛、歌吹舞筵,表现了帝都的繁体;同时铺叙了长安社会各阶层人物,如王侯、贵戚、将相、御史、廷尉、执金吾、游侠、歌儿舞女、失意文士的生活活动,勾勒了一幅长安社会生活风俗画。卢、骆用赋的方法写诗多长篇巨制,帝京篇98句,长安古意68句,赠李荣则多达200句。但又没有汉大赋那种平板堆砌、晦涩艰深的毛病。卢、骆采用六朝后期小赋的叙写方法,这种小赋采用五七言相杂的形式,文字通俗流畅,更接近于诗。卢、骆歌行又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创制了初唐七言歌行。

25、如长安古意虽用赋法,但又不平均使用力量,铺陈始终,在叙写中又详略得宜,回环照应。在第三部分末尾寄托世事无常,富贵难久的讽谕,虽然是受汉赋的影响,而全诗的结尾又颇具兴义,耐人寻味。总之,四杰诗在内容的开拓和艺术上的创新,对唐诗发展有重要贡献,他们继承齐梁诗加以革新,体现出初唐诗“从台阁走到市井”“从宫苑移向江山塞漠” 的过渡。在当时,四杰“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焉。”应读作品:王勃送社少府之任蜀州、山中、藤王阁杨炯从军行骆宾于在狱咏蝉卢照邻长安古意(三)陈子昂(659700)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陈子昂提倡风骨与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诗歌主张集中表现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26、里,简称修竹篇序(引文详见史230页)。陈子昂文学主张的意义。应读作品:1、感遇诗38首的第二十九首、第三十五首;2、登幽州台歌(四)还有一个初、盛唐之间的过渡期,大约八、 九年。这期间应注意:“吴中四士”: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包融(不要和明代“吴中四杰”高启等混淆);张若虚和刘希夷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得的进展,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人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应读作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思考题:1、贞观诗坛的文学思想及评价。2、“上官体”;上官仪对唐诗发展的主要贡献。3、“文章四友”;杜审言对唐诗发展的贡献。4、沈宋”;“沈宋”对唐诗发展的贡献。5、五

27、言律诗的定型在唐诗演变过程中的意义。6、“四杰”;“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7、以长安古意为例,说明卢、骆七言歌行的体式特征。8、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什么?对唐诗的变革具有什么意义?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9、结合春江花月夜和代悲白头翁领会张若虚和刘希夷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得的进展。 第三节 盛唐诗坛 指玄宗开、天至代宗大历初(公元714766,53年),唐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期。一、盛唐山水田园诗(王维与创作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群体)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是王维、孟浩然,还有以王、孟为中心的其他诗人:裴迪、储光羲、刘慎虚、张子容、常建等。(一)孟浩然(689740)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点

28、是自然平淡,有一种单纯明净之美。其一,他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如过故人庄,写普普通通的作客,普普通通的农家,不过是一片场圃,遍地桑麻,却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和平宁静的天地,表现诗人对友情和自然的赞美,“语淡而味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一)。“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出现在他诗中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饰的特点,如春晓,诗语自然纯净,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更接近陶渊明诗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其二,与王维的山居歌咏,长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不同的是,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例宿建德江、耶溪泛舟),则给人以洗削凡尽之感,情思的净化,语言的清淡和诗境的明秀融

29、为一体,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有一种单纯明净之美。再,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也有冲淡中有壮逸之气的一面,例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写出西南风至,洞庭湖水声气东行时所具有的威力和影响,写出了一种力度,一种震撼,切合时代的脉搏,即盛唐气象。代表作:过故人庄、春晓、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王维(701761)山水田园诗的特点1、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中,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并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例山居秋瞑、终南山。这是由于诗人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用空明的心境去观察事物,细致、敏

30、感。2、深契禅机。由于王维受禅佛思想的影响,他的山水诗不仅能再现出山水之美,令人心旷神怡,而县能启发人去参悟人生的奥秘,形象地展示作者面对自然,由静入定,由定生慧的悟道过程,从而深契禅机,达到物我一如的境界和独特的宁静之美和空灵境界。例:终南别业、鸟鸣涧、辛夷坞、山中。王维的这种艺术思想方式同样被盛唐诗人广泛使用,它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已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并反映到他们的创作中,使他们的诗具有独特的空灵、宁静之美。王维诗独具特色的宁静之美和空灵境界受佛禅的影响,奠定了他在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其他诗人难以企及的正宗地位。应读作品:山居秋瞑、终南山、渭川田家、终南别业、鸟鸣涧、辛夷坞、鹿柴(三)其他山水出

31、园诗人应读作品: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裴迪华子冈(四)王、孟对山水田园诗发展的贡献 从艺术表现方法上来看,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综合了晋宋时期陶、谢的长处,而又有所发展。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观感情比较强烈,作者往往直接站出来抒发情怀。他对景物的描绘则求神似而不求形似,重意象而不重表象,尚浑成而不尚工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归园田居),景物淡淡写来,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些直抒胸臆的句子紧密结合,情景和谐统一,意境浑成自然。 谢灵运的山水诗多为客观地模山范水,重表象,求形似,工笔刻划精心雕琢,在

32、写景状物上虽有较多的艺术技巧,但人丁斧凿气重,往往多佳句而少佳篇,情景不能交融,意境不浑成,而且他在摹写山水之后往往抒发一通关于荣枯、穷通无常的感慨,表现没落阶层对人生的感慨,带一个玄言尾巴。(例登地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幽歌,萋萋感楚吟。”) 而以王、孟为代表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则不但完成了山水诗、田园诗的合流,在内容题材卜,既写山水又写田园。在写景艺术上,他们十分注意情景交融,融情人景,形神兼备,意(象)表(象)合一,融陶的自然浑成与谢的工巧细致为一炉,这就为山水田园诗开拓了新的艺术境界。(如前所举,孟:咏洞庭,过故人庄;王:渭川田家、山居秋瞑、终南山等) 二、盛唐的边塞诗(

33、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该派重要诗人还有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王之涣、陶翰等。 (一)高适(700765)的边塞诗 其边塞诗,多数写于蓟北之行和人河西幕府期间,是根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而写成的,其代表作是燕歌行。除七言歌行外,在表现形式上还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揉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基调慷慨昂扬,例送李传御赴安西、塞下曲。他写的一些与从军边塞相关的绝句,亦有气质沉雄、境界壮阔的特点,如别董大其二、塞上听笛。 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是“

34、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就是指他的诗语言多出自肺腑,流露真情实意,气质沉雄,诗意骏爽、境界壮阔、浑厚有骨力,读后如见其人。 应读作品:燕歌行、别董大其二、塞上听笛。 (二)岑参(约715770)的边塞诗在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的盛唐诗人里,岑参是留存作品最多的,他前后两次出塞创作的边塞诗多达七十余首。尤其是后一次出塞,他写出了同类题材中最优秀的作品,其艺术成就在某些方面已超过了高适,无愧高、岑并称的荣誉。l、归纳起来,岑参边塞诗有以下内容: 对唐代西域地区战争情景的描写。表现了唐朝四镇边兵的壮盛军容和大军出师的雄伟场面,表现了边塞官兵的旺盛士气和英雄气概。主要举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35、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反映边地各族人民的生活习俗。 赵将军歌、胡歌描写了“番王”以及和汉将的融洽关系。 “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善工能汉语。”(与独孤渐送别长句兼呈严八待御),表明当时西域与内地文化交流。岑诗中不少篇目反映少数民族音乐歌舞: 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铤歌中对这支西域民族歌舞作了十分生动细腻的描述。此诗全唐诗未收。所有这些都为我们了解唐人西北边疆史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描写西域的奇异风光。 天山雪歌送肖冶归京碛西头送李判官人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碛中作过碛,这些均为写西域自然景色的优秀诗篇。在这些诗篇中,诗人抓住了西北边疆的特点,以飞雪、寒风、黄沙、白草为背景,以苍劲的笔触和写实的手法

36、,勾勒出一副副具有四域特色的优美图画。更为可贵的是,岑诗中对个别地区景色的描绘,在诗笔下都得到如实生动的反映。经火山:写吐鲁番盆地的火焰山。至今仍炎热无比,千多年来无太多化。银山碛西馆写疾风:“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银山即今库木什大山,玄奘行经此,记:“山甚高,皆是银矿,西国钱所出也。”今路经此地大沙碛,确有碛风似箭之意。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写热海:“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丘肥。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云遥旋火。”这是对伊塞克湖(今热海)最早记述之一。 总之,岑对边塞风光和民俗的描写,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不但文学史重视岑参,而且历史学家也很重视其边塞诗。宋许觊彦周诗话:“

37、岑参诗亦自成一家盖尝从封常清军,其记西域异事甚多,如优钵罗花歌热海行,古今传记所不载者也。” 表现怀士思亲的情感。 逢人京使感情真挚深厚,为第一次出征之作。 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总之,岑参再次出塞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在诗人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异域风情,全部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戎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

38、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2、岑参边塞诗的风格特色 殷璠河岳英灵集论岑参诗说:“参诗语奇体俊,意亦奇造。”指他的这些作品不仅意奇、语奇,还兼有调奇之美。在艺术表现上,他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用韵十分灵活,视所写内容而定,声韵或轻快平稳或急促劲折,音节宏亮而意调高远(例白雪歌、走马川行)。3、岑、高比较 历来岑、高齐名,并称“高、岑”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说岑“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 豪壮是二人共同风格。但他们又有差别:高适是现实主义的,他的诗多夹事夹议

39、,直抒胸臆;而岑则多一些浪漫主义手法,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高适的诗浑厚朴实,岑则瑰丽峭拔。高诗豪迈中给人以深沉之感,岑诗雄壮里有俊逸的一面。在接受前人的影响方面,高诗直追汉魏的特点比较明显,岑诗则较多地融汇了六朝以来近体诗的成就。 总的来说,从艺术上看,岑的创造性比高突出得多。主要表现他想象丰实,充满了奇情异采,更富有艺术个性。因此在当时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也较大。如宋代陆游,不仅推崇岑,而且在创作上也明显地受其影响。应读作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人京使。 (三)“七绝圣手”王昌龄及其他边塞诗人 1、王昌龄(698757)长于七绝,无论什么题材,表达

40、什么感情,格调或高昂开朗,或清刚苍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刚健之美在。他的七绝留存下来七十余首,几乎首首皆好,被誉为“七绝圣手”,其诗境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又被称为“诗天子”(宋刘克庄后村诗话新集卷三),其内容为: 边塞诗 a、早年曾北游河陇边地。写有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思致缜密,清刚婉健,有气骨,为七绝连章中的神品。 b、出塞二首,讲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 送别诗和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要求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一(“寒雨连江夜人吴”)、采莲曲二首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领会其晚年诗

41、风:清逸明丽,但仍有一种清刚爽朗的基调。这是由于他被贬后心境有所变化,与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交往密切,相互影响;加之受南方自然风物的熏陶。 王昌龄是盛唐豪侠型诗人,他所创造的清刚劲健之美,是南北诗风交融的产物,基于北方士人的阳刚气质,但又带有南国的清虚情韵。这在崔颢、李颀、祖咏等同类诗人的创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2、其他边塞诗人,应读作品: 王翰凉洲词二首其一 崔颢黄鹤楼 、雁门胡人歌、长干曲四首其一 李颀古从军行 祖咏望蓟门 王之涣登鹤雀楼、凉州词二首其一 三、盛唐诗的极诣,“诗仙”李白 (一)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自学史 ,掌握每个时期的主要作品。) (二)李白的诗歌创作成就 1、李

42、白古题乐府的创作成就。 李白把继承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作为他振起诗道的革新手段,主要体现在他大力拟作古题乐府。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是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例上之回、丁都护歌、出自蓟北门行侠客行等均属缘事而发之作,与他的古风诗一样,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 是用人题写己怀,往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如蜀道难的古辞寓有功业胜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人长安追求功业未成的悲愤,他用这一古题

43、抒发自己的感叹,于诗中再三嗟叹“蜀道之难难于卜青天”。诗中对于蜀道高峰绝壁、万壑转石的险难的渲染,也是诗人对于世道艰险的渲染。行路难,乐府旧题有“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意”(乐府古题要解),所以李白在他的诗里沿川古乐府题意又独出机抒地以行路的艰难,比喻世路的险阻,抒发他抑郁不平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他追求光明的愿望和冲破艰难实现理想的信心。 李白用古题乐府抒写己怀的个性特色及其对乐府诗发展的贡献:强烈的主观抒情性。李白这一类乐府诗,虽说是拟古,用乐府古题,却处处有“我”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摹拟的个性特色,发兴无端,气势壮大,从语调到气势,都是李白式的。他往往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

44、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诗人在选择乐府旧题抒写己怀时,常根据这个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情感倾向,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联想,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从而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府诗创作推向了无以伦比的高峰。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主要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在杂言体的乐府诗中尤为明显,如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这类杂言体乐府,在体制格调方面,与唐代盛行的歌行体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李白的乐府诗的创作,实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 2、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价值)

45、 关于李白歌行的界定。 李白的歌行创作成就比乐府高,主要是: 抒情意味更浓。诗人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飞跃,有时似暴风急雨,骤起骤落;有时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有时抑郁悲愤之情如火山爆发,慷慨激昂,把李白式的抒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笔法多变,空无依傍,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总之,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部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3、李白绝句的创作成就 李白五言绝句的特色 李白的五言绝句往往有一种明快格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现出无尽的情思韵味,做到了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含丰富,达到了绝句的最高境界。 例:独坐敬亭山 劳劳亭 静夜思 秋浦歌第十五首 李白七言绝句的特色: 、清新飘逸、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大然去雕饰”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