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中的女性命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2256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中的女性命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浅析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中的女性命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浅析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中的女性命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浅析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中的女性命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浅析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中的女性命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中的女性命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中的女性命运.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浅析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中的女性命运 外文题目Womens fate in xiaohongworks:sheng si chang and hu lan he biography 学号0704012040 姓名熊伟鹏 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刘碧珍讲师 完成时间2011-5-18 江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制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其中除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以及法律规定允许的之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完成并以某种方式公开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2、作的材料。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本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是本人在江西师范大学读书期间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归江西师范大学所有。特此声明。声明人(毕业设计(论文)作者)学号:0704012040声明人(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熊伟鹏签名日期:2011年5月18日摘 要内容摘要:萧红的小说生死场与呼兰河传,以其对女性悲剧命运的独特关照而在现代文坛上被人们所关注。各自不同的女性悲剧命运的注定,是萧红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中的不幸遭遇,而表现在了她的文学世界中。这些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全文共分三个部分,首先分析生死

3、场呼兰河传中各自不同的女性命运,分别从向命运主动作抗争和甘于受命运摆布两个方面进行解读,分析悲剧命运的表现及其不可逃避。其次,分析产生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也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文本中解读出来的原因,其二是结合作者生命遭遇解读的原因。通过对萧红的作品不同层次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及无论这些女性如何的挣扎,最终也难逃悲剧的结局。关 键 词:萧红;女性悲剧;宿命ABSTRACTCONTENT: Xiao Hongs novels 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 for she cares more of womens tragic fate. In her literature,

4、 she mainly describes womens different tragic fates combining with her own unfortunate experience. The reasons for their tragic fates were various; some reasons were external while some were internal. It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 in the analysis of sheng si chang and hulan he, she describ

5、ed the different fates of the women in her novel from two different aspects. One is to struggle against the fate; the other is to give up their lives. By the analysis, she told us that tragic fate is unavoidable. She also showed us the reasons of tragic fate from two aspects. One is the reason in he

6、r novel while the other is combined with her own experience. We can make a conclusion that women would not escape from their tragic fate no matter how they struggled by reading Xiao Hongs novels. KEY WORDS: Xiao Hong Womens tragedy Fate目 录引言一、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中各自不同的女性悲剧命运5(一)向命运主动抗争过的女性的悲剧命运51王婆的悲剧命运52王大姐的悲

7、剧命运6(二)甘于受生活摆布的女性的悲剧命运71金枝的悲剧命运72月英的悲剧命运83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命运8二、生死场呼兰河传中女性宿命悲剧的原因9(一)从文本中解读出来的原因:91留存在东北劳动人民头脑中的那几千年的落后、愚昧、顽固的封建道德思想是导致这些女性生命悲剧的一大原因。92落后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也是导致这些女性不幸命运的重要原因。103这些女性身边的男人也是导致这群女性悲剧的一股力量。104这些女性相互之间的隔膜与不可理解也是她们不幸命运的原因之一。115对虚无世界的盲目迷信也是导致这些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11(二)从作者创作背景及自身人生体验中解构出来的原因121作者的叙述视角与

8、题材选择。122作者的婚姻观与爱情观133作者对封建家庭的反抗13三、结论14参考文献15引 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女性作家之中,反应劳苦大众“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最深刻,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女性悲惨命运反应最真实、最强烈的,要数 “东北作家群”成员的萧红了。她的生死场与呼兰河传,用原始性的张力和粗狂的强力的笔锋,对生活在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的普通民众进行描写,笔触直接关注这些人们的日常生活,尽管是日常生活但也描写的触目惊心,这其中尤其是女性命运的描写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撼。东北农村落后的封建思想,以及地主阶级与帝国主义的压迫与摧残,直接导致他们的生活就像动物一样。萧红是熟悉这些人的生活状况的,对

9、农村生存环境的深刻描写,建立在萧红真实的生活经历的基础之上。童年和祖父的庭院生活养成了萧红感受生活的细腻内心,为她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而童年农村生活又为萧红的创作积累了生活素材,让她可以在后来的创作中信手拈来。成年后的萧红带着简单的思想,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追求着梦想和真爱,这让她到处碰壁而身心疲惫。接受现代教育养成独立的人格追求和人文主义的民主思想,在萧红的脑海中深深扎根下来,影响着萧红的一生,也带来不幸的一生。作为女人的性别特性,在这个以男人为主导的世界中,注定女人要带着与生俱来的被压迫与顺从,这与萧红性格产生剧烈的冲突,也给萧红一生带来无限痛苦。在萧红的生死场与呼兰河传中,人物大多是

10、农村底层劳动者,而尤其是底层劳动妇女是萧红描写的重点,对女性劳苦大众悲惨命运的真实描写,以及带着深深地沉痛的心情的叙述,表现女性生活的宿命悲剧,成为萧红文学主题,也让萧红走上了文学事业的巅峰。 一、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中各自不同的女性悲剧命运在萧红的生死场与呼兰河传的人物中,女性人物是主要表现对象,这些女性在各自的世界里品尝着作为女人的酸甜苦辣,分析这些女性人物生命历程,会发现这些苦难的女性头上都带着逃之不去的悲惨命运的结局。“在萧红的作品中,不论是向命运作抗争的还是甘于受生活摆布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相同之处是悲剧的命运,不同的是走向悲剧命运的过程和方式。确切的说,萧红的小说中女性形象以各自不同的

11、方式展示了其悲惨命运”刘慧珍.萧红小说中四类女性的悲剧意识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5):P21-23.(一)向命运主动抗争过的女性的悲剧命运1王婆的悲剧命运老王婆在生死场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是最生动、鲜活,个性最鲜明的一位女性,也是性格中最具有反抗意识、人格独立的女性,她敢于向命运作抗争,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她比男人更加的强大、勇敢与坚定。例如当她的男人准备团结村里的爷们一起抵抗涨地租,计划把地主的狗腿子刘二爷给杀了时,她主动帮忙找来一把枪,并帮着教他男人练习。当她的男人因为错伤一小偷而被公安抓走,后被地主救出,放弃了计划时,她又深深地感到失望了,这表明在王婆的身上有着革命的反抗性,比

12、村里的那帮爷们有着更高的觉悟。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女性,却仍然逃脱不了命运的摆布。在生死场的第三节“老马走进屠场”中,王婆牵着她心爱的老马走在进城的大道上。迫于生活的压力,这时候不得不又要交地租了,王婆含着眼泪的要将老马卖掉了,这匹老马是王婆对这个世界留存着感情的东西的不多的一件,现在不得不杀了老马,卖这张马皮。王婆牵着马一路走来,“经过一些荒凉的家屋,经过几座秃败的小庙”走到了城门口,走进了屠场,这时候的王婆心情就像站在了刑场上,她努力镇定自己,一个凶神恶煞的屠夫走出来看了看老马,王婆没等她看完,收着几个钱就跑了出来。当她站在外面想着去买点酒回去时,那可怜的老马却不久也跟着跑了出来,安静的站在

13、了她的后面。这时的王婆不得不又一次将老马送进屠场,她安抚着老马躺下来能后突然的奔出大门,而后面的大门随即关闭上了。这时,她快速的跑在回家的路上,也忘记了买酒,王婆就像是送葬回来一般。当王婆回到家中,这匹老马,“也就是一张马匹的价值,地主又从王婆的手里夺去。”这时候“王婆半日的痛苦没有代价了!王婆一生的痛苦也都没有代价”了。还只是小说中王婆悲惨命运的开始。当五月的风吹起来的时候,王婆的唯一的儿子参加抵抗活动被官兵抓去枪毙了,她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一个人偷偷的喝下毒药自杀了。她是想逃避现实的痛苦,通过自杀来得到解脱,然而却没有如愿,她被她男人一棍子打下去竟奇迹般的活过来了,她自己都不知道怎么

14、会这样。从鬼门关走一趟来的王婆对生命的苦难显得更加的淡定了,死都不怕的人对这世界是不会再有怕的东西的。当她的唯一的女儿要为哥哥报仇时,她鼓励她去参加革命,她给来到村里的革命者放哨,把“黑胡子”藏在自己家里。虽然她对革命不是很了解,但她义无反顾的行动却更加的体现了她的胆量与勇气。当她从“黑胡子”哪里得知她的女儿也已经死去了时,她是平静的,她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她唯一想知道的是她的女儿是不是被枪打死的,好像被枪打死就死的光荣了。最后的王婆内心带着说不出的痛苦继续的生存在这片黑土地上,她是无力做什么的,也不想去做什么的,唯一的选择就是继续的这样活下去。2王大姐的悲剧命运王大姐是呼兰河传中第二个重要

15、的女性人物,也是敢于向生命作抗争的女性形象,具体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上。萧红在描写这个女性的生命悲剧时,指向了更加深层次的原因。她本来是一个健壮、能干的好姑娘,是一个可以帮助丈夫兴家业的好把式,呼兰河的许多人都想谋她作儿媳妇。或许,正是由于她的能干,让她有了更多追求自己爱情的勇气。她看上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义无反顾的嫁给了她,甚至不顾她母亲的反对而跟他住在一起来了。这样的举动无疑会在呼兰河里引起不小的轰动,并让那些人感到可惜与感慨。没有人会想到这么好的姑娘会嫁给磨房的穷磨官。这样的不理解之后就转变成不怀好意的中伤,说早看出她不是个好东西,“说王大姑娘的眼睛长得不好,说王大姑娘的力气太大,说王大

16、姑娘的辫子长得也太长”。等到她给冯歪嘴子生下一个男孩后,这群残酷的人们又开始诅咒这刚刚出生的无辜的孩子的早死,好实现他们的预言。王大姑娘的从一个人人夸奖的好姑娘变成人人唾弃、鄙视的坏女人,仅仅是因为她嫁了一个穷磨豆腐的汉子,这样就违反了呼兰河人们几千年习惯了的常理,从而变成大逆不道。而这恰恰给呼兰河人们枯燥无聊的生活带来了一点可以供每天消遣娱乐的对象,于是乎他们就以集体的舆论对她进行了围攻。萧红说过,生死场的人们都忙着生,忙着死,呼兰河传中的也一样,王大姐与冯歪嘴子结合之后忍受着饥寒的折磨,忍受着周围人群的白眼与歧视,而每天不敢出去。他们天天待在那间黑暗的房间里面,当她怀上第二胎的时候,由于缺

17、少必要的营养补助而导致难产而死,并留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这样的结果正是合乎了呼兰河人们的“预料”了,王大姐的死是逃之不去的宿命,她的不幸又因为婴儿的降生而得到了延续,悲惨的阴影以生育的方式从她身上转移到了她孩子的身上罢了!(二)甘于受生活摆布的女性的悲剧命运1金枝的悲剧命运金枝是生死场中最年轻的女性,她原本是一位天真活泼、勤劳美丽并且思想简单的女孩子,每天在家中帮助母亲种种菜、做做家务过着简单的生活,就等着以后母亲帮她找个婆家嫁过去继续着这样的生活的,但是却因为忍受不住青春的悸动,和成业偷吃了“禁果”,并被人看见而成了村里人的笑话。这深深刺痛了她母亲的神经,而让她丢尽了脸,因此母亲恨透了她。开

18、始在家里想方设法的打她、骂她、折磨她,在明知金枝已经怀孕了的情况下,故意的刁难她,为的就是解一口恶气。当成业家的人叫二里半来说媒时,也被她给顶了回去。金枝怀着身孕而不敢说出来的痛苦忍受着母亲的折磨,以至于最后忍不住呕吐的痛苦哭着求她的母亲让她嫁过去,在极不情愿而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她母亲才把金枝嫁给了过去。在母亲的心中,金枝的失身无异于自我毁灭,而成了一个“破鞋”,以至于对之后的金枝来说人生根本没有了尊严可言。金枝就像是被家里驱逐出来的罪人一样,没有地位,她也带着这样的身份从这只“虎穴”走进了另一只“虎穴”。结婚后成业的无情折磨,导致了金枝更深一步的坠落。成业娶回金枝之前他婶婶对他的谈话,就给

19、后来金枝的不幸埋下了伏笔。“这时节你看,我怕男人,男人和石头一般硬,叫我不敢触一触他”“等你娶过来,她会变样,她不和原来一样,她的脸是青白色;你也再不把她放在心上,你会打骂她呀!男人们心上放着女人,也就是你这样的年级吧!”以过来人的身份道出女人的悲哀,后来的金枝的遭遇正应验了这句话。在金枝快要生了的那几天里,成业无礼的强迫金枝做爱的举动,直接导致金枝的早产,差点害死金枝和那可怜的孩子。在农村的生活深深地伤害着这个女人,迫于无奈的金枝后来走向了城市谋生,而城市的罪恶更胜于农村。在城市的第一天,城市的生存状况让金枝感到惊讶和害怕,她要在肮脏的大街上休息,在满地是邋遢的女人的房子里过夜,她乐天的忍受

20、着这些,最后总算靠着给男人补袜子、被子的生存下来,由于她的年轻美貌,她赚的钱总比别人的要多,但一个月积攒下来的五角钱却被地痞流氓一下给收去了,这时的她还坚持着,慢慢不幸又降在了她身上。她被骗进贼窝,对她图谋不轨的男人借着补被子的名义把她骗到房间强暴了她,就这样金枝由一个下层的劳动者沦落为一个下层的妓女,被最肮脏的男人伤害。之后,金枝带着极大的侮辱逃出城市回到农村,当她带着用身体赚回来的一块钱回到母亲身边,以期能得到安慰的时候,母亲的不理解让她深深地失望了。她母亲贪婪的数着那一块钱的同时说着要求她回到城里再赚更多的钱。在母亲的心目中金枝是无足轻重的,至此,金枝在这个世界上已没有爱的人,也没有可以

21、依靠的人了,她彻彻底底的变成了这个世界上的“孤魂野鬼”,最后,她想到出家当尼姑,或许,对这时候的她来说不见得不是一条好的出路。偏偏命运又捉弄了她一下,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她要去的尼姑庵变成了空的庙而满布灰尘,庙里的尼姑早跟着男人跑了。她走出庙门站立在呼啸的风中,这时的她不知道还可以去哪里!?最后她哼出了“从前恨男人,现在恨小日本人。”“我恨中国人呢?除外我什么也不恨。”刘绍棠编.萧红乡土小说选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7.10.2月英的悲剧命运月英是打渔村最美丽的女人,然而她的死却是最触目惊心的。她患着瘫病,在床上坐了一年,身体瘦成了骨架子,下体腐烂生蛆,牙齿变成了绿色,当王婆和五姑

22、娘来看她的时候,她的眼珠完全变绿,头发烧焦了似的紧贴在头上,她像一头患病的猫,孤独而绝望。她的丈夫起初还为她请神、烧香拜佛,到后来根本不管她,而是打她、恨她,把她的被子抽走而给她几块砖头垫着背,当她最后照镜子时,她彻底变成了一只鬼,她喊叫着“我是个鬼啊,快些死了吧!活埋了我吧!”她被自己吓死了,三天之后的乱坟岗上又多了一座新坟。然而,死是月英最好的解脱,这是她的命,她不应该生病,更不应该生瘫病。3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命运在呼兰河传的女性形象中,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命运同样让我们深思着。这个黑乎乎、笑呵呵的老胡家的童养媳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是一个发育的好,活泼健康的正常人,却在“照着几千年传下

23、来的习惯思想而生活”的呼兰河人和她的婆婆看来,她却太出格。“见人一点也不害羞”“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没见过,大模大样的,两个眼睛骨碌骨碌地转”“十二岁的姑娘就长这麽高了,不像个团圆媳妇”。于是乎,她的婆婆开始拷打她,为的是以便“规”出一个真正的团圆媳妇出来。从此院子里天天就有了哭声,一个冬天过后,就把一个活泼的小生命打成了眼神呆滞,躺在床上起不来的病秧子了。既然生病了,她的婆婆是要给她治的,然而不是去看医生,而是去给她挑大神,春去秋来院子里的哭声又变成了跳大神的鼓声,而病却是始终治不好的。这时旁边的邻居婶婶婆婆们也开始你一句我一句的给出主意了,最让人感到震惊与无奈的是,这群善良却无

24、知的人们竟能相信用滚烫的热水在缸里给她洗澡能治病,她们往小团圆媳妇的头上浇那滚烫的热水,并且一连洗了三次,之后又是将小团圆媳妇吊在屋梁上涌皮鞭抽打,用烙铁烫脚心,直到将小团圆媳妇的命断送,小团圆媳妇是被活活折磨死的。最后老胡家的人没有一点愧疚的向东家要了一块空地将这可怜的生命埋葬了。小团圆媳妇的死是没有“凶手”的,我们不可以把责任放在某一个人的身上,这条小生命的死是那么的无辜,她的死是一群无知又愚昧的好心人共同合力给谋杀了。纵观生死场与呼兰河传中这些女性人物的生命历程,让我们深深地悲痛,这样的情绪并且挥之不去,因为它太沉重。无论如何的选择与逃避,这群女性都没有走出那命运的摆布。生,原本是痛苦的

25、,对于女性这样的痛苦要加倍的重,就像生命出生就是大哭着来到人间一样。而不出生才能避免着所有的痛苦。二、生死场呼兰河传中女性宿命悲剧的原因我们无从找寻造成金枝、王婆、月英、小团圆媳妇、王大姐的悲剧命运的直接实施“凶手”,但某些东西的存在,使得笼罩在这些女性头上的不幸命运挥之不去。那“某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分析有以下几大方面原因:(一)从文本中解读出来的原因:1留存在东北劳动人民头脑中的那几千年的落后、愚昧、顽固的封建道德思想是导致这些女性生命悲剧的一大原因。封建道德思想中的“三从四德”将女性牢牢的栓在了枷锁中而不得逃离。所谓的“贞洁观”让金枝不得不嫁给成业,虽然她母亲是一个极其厉害的人,原本死

26、也不会答应她的女儿嫁过去的,到最后却也没有办法了。在金枝思想中也是认定这辈子是成业的人。后来成业摔死小金枝时,她是那么的无可奈何,却只能怪自己的命不好。生死场中的女性都是这样,当嫁给了一个男人之后,不管这个男人后来是怎样的伤害她,她也不会去想到逃避,以期改变痛苦的现状。在她们的观念中唯一可以想到的安慰就是认为“自己的命不好”,却不主动去改变这样的错误。王婆在这些女性形象中是比较特别的一个,她是敢于逃离不幸婚姻的,并带着两个孩子嫁给另外一个男人,可以说王婆的婚姻选择,体现了作者的理想状态,萧红在王婆身上倾注了更多的肯定。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在故事的发展中却继续的不幸下去。她嫁的第二个男人不幸早

27、死,当她无力在嫁的时候,她选择了另外的一种生活方法,跟一个男人搭伙生活。王婆的两次婚姻追求让她对婚姻彻底的失望,但是却逃离不了它。2落后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也是导致这些女性不幸命运的重要原因。当王婆牵着老马去屠场卖马皮的时候,她那极度的痛苦是不可逃离的,地租是一定要交的,原本贫穷的生活由于阶级的压迫而更加的重。金枝的母亲是痛爱女儿的,可是当女儿败坏了一颗菜的时候,母亲便会去爱护那颗菜了,“农家无论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当王婆三岁的儿子不幸摔死在铁犁上之后,王婆的心理是“孩子死,不算一回事,你们以为我会暴跳着哭呢?我会嚎叫呢?起先我心也觉得发颤,可是我一看见麦田在我眼前时,我一

28、点都不后悔,我一滴眼泪都没淌下。”人性之中最深沉的母性,在这个时候也被可怕的物质贫乏所压倒,这就是农村落后的生产力导致物质极度缺乏下导致的由人变成了兽,变成没有感想的冷血动物。也就加剧了她们的不幸。3这些女性身边的男人也是导致这群女性悲剧的一股力量。原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男女应该要互相安慰彼此的灵魂,精神上的支持可以抵抗物质上的困难。而在萧红的世界里,当面对困难,面对压力时男人变得渺小,而他们在女人面前却要表现的“无比强大”,对女人的蛮横无礼以显示他们的气盖,而施加暴力与性的伤害是男人的两种手段。在生死场中王婆就是不堪被第一任丈夫的每天毒打而逃跑了出来。而当五姑娘的姐姐正在忍受着痛苦的难产的境

29、况时,她的男人却像一个疯子一样拿着长长的烟袋砸向她,然后又是可怕的举起一大盆凉水泼向她,这个女人“带着满身的冷水无言的坐在哪里。她几乎一动不敢动,她仿佛是在父权下的孩子一般怕着她的男人。”金枝在怀孕即将要临产的时候受到丈夫的无理性要求而不敢拒绝,导致的后果就是女人忍受着早产的痛苦,而男人却离的远远的。逃到城市里的金枝同样受到欺骗而遭到男人的强奸而无法逃避。正如:“过去的世界和现在的世界,对女人而言,没有本质的不同,一样的承受与被欺悔,她的身体一样是欲望不舍的追求对象”段榕.拒绝媚俗生死场中的女性意识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4):P53-54.而对男人的依靠将导致女性更加深的不幸。4这

30、些女性相互之间的隔膜与不可理解也是她们不幸命运的原因之一。金枝、月英、王婆她们会因为身体上的不可逆转的伤害与痛苦而有了一些人生灾难和苦难的意识,但她们的体验到的恐惧与绝望的不同又是无法沟通的。因此,只能封闭在各自的身体里,让其任意肆虐而无法释放。当王婆在工作之余诉说她那无尽的命运时,天空中飘过一些忙走的云,“王婆领着两个邻妇,坐在一条喂猪的槽子上,她们的故事便流水一般地在夜空里延展开。”王婆讲述着她那可怜的三岁孩子是如何的摔死在了铁犁上,血在冒着气从鼻孔里流出来,以及她如何的看重眼前的麦场,之后是“闪光相连起来,能言的幽灵默默坐在闪光中。邻妇互望着,感到有些寒冷。”除此之外,她们不会有更多的感

31、情交流。女人们之间是有一道鸿沟的,并且不能达到彼此的岸上。这样的不可理解,在金枝身上就更加的显著,在金枝含着极大的耻辱感回到母亲的身边时,作为金枝生命中最亲密的一个女人母亲,却没有一点的理解与同情,反而是是以极大的冷酷伤害着金枝。母亲数着金枝带回来的钱时那满足的表情,以及带着不能自制的快乐要求金枝“来家住一晚明日就走吧!”的无情,让困境中的金枝感到绝望,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人会真正懂得她、关心她,她是孤独的一个人。所以她要去当尼姑,远离这个冰冷的世界,到宗教中去找寻安慰。5对虚无世界的盲目迷信也是导致这些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前面讲到的金枝最后选择去当尼姑找寻解脱,神佛就是这些可怜的女性认为的生

32、命最后的保障。不管是在这个世界上受尽了怎样的苦难都能忍受,因为现世的痛苦在来世将会得到加倍的补偿。同时她们也认为现世的苦难也是因为前世的罪恶在现世的报应,用这些痛苦来偿还前世的孽债,她们不会去找寻自身以外的原因,所以心甘情愿忍受着一切。对前生后世的盲目迷信加剧了人们的痛苦。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就是个彻彻底底的教徒,当小团圆媳妇被她“管教”的不省人事卧床不起之后,她用自己一家人省吃俭用的钱请来无数次地跳大神为小团圆媳妇治病。她是一个极度节省的人,连买一块豆腐的钱都是舍不得花,自己病了也从不去抓药的,为的是省几个钱,而病自己扛几天慢慢也就好了。在田间地头为了捡那别人掉下来的谷子而给人碰的死去活来。就是

33、这样的一个人却毫不吝啬地花钱请跳大神,请云游真人给小团圆媳妇治病,把家里的全部积蓄五千吊钱全部花掉了,闹到最后人才两空。盲目而又愚昧的迷信不仅害了小团圆媳妇,也害了团圆媳妇婆婆和老胡家,让老胡家从富裕的小康生活走向贫穷,最后是家被四分五裂。分析到这里的时候,或许还有人会疑问这些女性的不幸之中有些是否可以避免呢?如果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不那么迷信,那她也不会死去。这样的情况是不会有的,因为直到小团圆媳妇死后,她的婆婆还没有意识到小团圆媳妇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她的归结原因就是命中注定。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意识,在被封建思想包裹的那个年代,悲剧的原因是不被人理解的。在作为上层建筑中的政治与宗教的对比下,宗教对

34、人们的影响力与持久性远胜于人们对于政治的信仰。有那么多种力量对这群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一辈子生存与同一片黑土地上的女性的围攻夹击,不管她们如何的挣扎,也始终逃脱不了痛苦的悲剧命运。(二)从作者创作背景及自身人生体验中解构出来的原因萧红的眼光是独到的。“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作品,往往都是写的作者最熟悉的因而也就最有感情的生活”段宝林.乡土文学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刘绍棠编.萧红乡土小说选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7.10.不管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家族史,还是吴敬琏儒林外史中知识分子的辛酸生活,或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讽刺封建科举制度,无不包含着作家个人的体验与往昔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都会或影或现的找

35、到作者的影子,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也是她个人生活体验的浓缩。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她的人生。1作者的叙述视角与题材选择。从萧红的写作角度上看,她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呼兰河传直接以“我”为叙事主体,“我”本身就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是故事的亲身经历者。而生死场中作者隐于故事叙述的背后,作者作为上帝一样对整个故事进行俯视着,但同样也是第一人称的叙述。从文章的题材内容的选择上,生死场呼兰河传都将视角投向了东北广袤的农村,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就是故事的叙述背景,而这和萧红童年生活的家乡非常相似,可以说她的描述就是对童年家乡的记忆。另外,萧红所描写的这些女性,或多或少体现了萧红的某一方面的性格特质,这些女

36、性的命运走向也饱含着萧红真实人生体验的痛苦,萧红是想在她的文学世界里创造一个理想的女性而不可得的,作品中人物自身命运的发展随着故事的推进而不被作家所控制。萧红在自己创造的这些女性人物中看到了自己的不幸。她一生都在努力的避开这些不幸,从她的生命挣扎中可以看到。2作者的婚姻观与爱情观萧红一生都在努力的挣脱对男人的依靠。不管是生死场还是呼兰河传,里面的女性是缺乏独立的生存能力的。她们都不能离开了男人而单独的活着,因此,对她们来说,嫁一个好男人是决定一辈子命运的事,将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的女人,她的命运将是不幸的。萧红的人格是要保持绝对的独立的,当她与萧军结婚之初的那些日子里,她被要求在家里当着标准的家

37、庭主妇,每天就是管理着三顿饭,而这样的生活让她深深地感到无聊与寂寞,她反感这样的生活,并感到无比的痛苦。她是要追求自己别样的生活的,追求自己的精彩,而这样的内心导致了她必定与具有大男子主义性格的萧军不能长久在一起。三年半之后她就与萧军分手了,她是受不了萧军那过分的保护的,萧军把她当成孩子一样照顾着。要知道,二萧之间的爱是相当深的,而这样深的爱依然挡不住萧红对于独立人格尊严的追求。萧军之后的她与端木蕻良的结合又分手,同样也是她强烈的自我意识、独立人格与这个世界以男性为主体的冲撞,而她,在人生中必定要与男人保持距离,而得不到美满的婚姻。体现在她的作品中的女性在婚姻中的不幸也就找到了创作的根源。在呼

38、兰河传女性人物中,在婚姻上比较幸运的是王大姐,这个敢于追求自由爱情的女人在个人婚姻上是相对幸运的,但就是这个女人,在社会上却得不到认可,反而受到别人的鄙视而过早的死去。因此,萧红对婚姻是抱着悲观的态度的,女性永远在婚姻中得不到所要的幸福。3作者对封建家庭的反抗当初萧红从家里逃出来,逃离父亲给她的包办婚姻是那样的果敢与决裂,义无反顾的勇气体现了她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反抗,同样也是对男性权利的控制的反抗。逃离父亲是萧红第一次追求独立人格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也为她之后的不幸埋下了伏笔。萧红的离家出走是她后来一生命运的转折点,这样的选择是当时社会上敢于追求自由与独立的众多女性中普遍的

39、现象。逃避战乱的萧红与萧军来到上海得到当时的文坛巨人鲁迅先生的全力帮助,在文学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鲁迅先生的出现,给了萧红父亲般的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萧红那缺失的父爱,同时鲁迅先生在生活上的帮助,也让萧红感受到了真正家的温暖。这是不同于她那个封建家长制家庭的生活的,这是现代家庭的文明与礼貌让萧红感到生命得到的尊重。当她与萧军的矛盾越来越深的那段日子了,萧红几乎每天都去到鲁迅先生的家里倾述自己的苦闷,在这个男人身上找到的这种父亲般的关怀,这是她所缺少的。鲁迅先生是理解她的,但是却帮不了她找到解决的方法,这点鲁迅先生也知道。后来鲁迅先生鼓励她去到日本学习一段时间,远离自己生存的环境去到一个陌生

40、的地方,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但到日本的萧红感到更加深的孤独,并且在这种孤独状态下越陷越深。因此在这期间她写下了孤独的生活,并且不到半年的时间她就又回到了国内。这期间鲁迅先生的不幸逝世让她极度痛苦。“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对上海步步逼近,这期间她辗转与武汉、西安、重庆之间,由于矛盾的进一步加深在武汉与萧军正式分手,后她与端木蕻良结合在一起,又经重庆来到香港。在香港的那段日子她写下呼兰河传,不幸的是她也一步步走向了生命的尽头。1942年1月在忍受了肺结核一年的折磨之后于1月22号死于红十字会在圣提士反设立的临时医院。就在弥留之际她用笔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

41、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三、结论萧红的一生是不幸女性命运的典型代表,她的挣扎与痛苦,表现在她的文学世界女性人物形象中,就是悲剧的不可逃避。这些女性在生死的面前也在努力的摆脱痛苦,但是生存环境的压迫、人际关系的隔膜、思想的愚昧都让他们无从选择,而只有被禁锢在自己的土地上、圈子里。萧红是做了深刻的思考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的独立自主所要面对的阻碍,是现在的人们无从想象的,从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枷锁中刚刚走出来仅仅第一步的中国人,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从思想上去改变人们,从观念上去创作新的社会舆论环境,当时的许多作家都在做着努力,而萧红,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朴实的叙述方式,给了当时文

42、坛一个不小是震动,让人耳目一新。独特的人生经历与生存环境,培养了萧红的独特视角,我们无处去找寻在萧红的文学作品里女性的美满幸福,她们的不幸是逃之不去的宿命,也是萧红不可选择的宿命。 参考文献:1刘绍棠编.萧红乡土小说选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7.10.2萧红.萧红作品集(四)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3亦祺选编.萧红小说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12.4张宏主编.中国现代名人文库萧红小说经典全集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6.5肖凤.萧红传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12.6张丽军,姜现甲.何处是归程生死场金枝的女性命运救赎意识解读J.德州学院学报,

43、2009,25(1):P1-4.7孙雪娇.王婆:生死场中女性形象的异类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22(9):P128-129.8费水蓉.回荡在城市与乡村的悲剧交响萧红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命运比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31(7):P10-12.9 段宝林.乡土文学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刘绍棠编.萧红乡土小说选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7.10.10李丹琦.不安分的“他者”一条女性主义的自我救赎之路J.理论界,2007.1011余娟.解读萧红小说的女性立场D.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3.5致 谢本设计的完成是在我们的导师刘碧珍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设计顺利的进行。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设计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刘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学生:熊 伟 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