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制造2025.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2015年03月15日 08:11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根本路径。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却大而不强。我国制造业还处在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模式中,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利润率明显偏低,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随着人口红利优势的减弱,我国制造业传统的低成本优势不再。与此同时,国外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制造业不断升级,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放眼全球,智能制造是未来的主要发展
2、趋势,是未来竞争的焦点和高地。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迫在眉睫。发展智能制造,我们具备一定基础优势。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已推行多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设计、生产等全流程,数字化工具、数控装备等市场普及率迅速扩大,有效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我国还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正是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发展智能制造,要以试点示范引领,逐步推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智能制造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高端传感器、重要操作系统和数字化基础的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工
3、业机器人的普及应用还远远不够,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发展还有很大空间。我们尚不具备全面推广智能制造的基础与条件,因此,要以试点示范为引领,逐步解决智能制造装备及其关键部件受制于人、高端工业软件缺乏等问题,搭建起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迅速提升制造业整体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从而逐步推广智能制造应用。工业机器人应成为智能制造的有效抓手。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能提升工业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上升和人口红利减少的影响,提高效率质量、降低成本消耗,是智能制造的突破口。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已从汽车行业为主走向电子、纺织等多个行业,但总体普及指标还很低。发展工业机器人,既要重视产品技术突破和重
4、要配套组织,也要抓好应用,双管齐下,加速市场普及和行业应用,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只是第一个10年规划。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我国将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重塑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优势。(经济日报 洪观平)概述 折叠 编辑本段 中国制造2025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
5、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1背景 中国制造2025之三大转变世界范围来看,工业4.0概念引领了全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其强调的工业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道路,已被中国一些制造业发达的地区率先借鉴。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当然不能在这一波全球性的产业革命中落后。而从中国自身来看,随着劳动力价格要素的上升,人口结构的变化,过去那种低质低价的“中国制造”形态必须要向中高端转型。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国民消费能力的上升,中国国内市场对于高端消费品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不久前,“赴日抢购马桶盖”成为热点话题,有些人从这一现象中看到了从“中国制
6、造”到“中国智造”还有很多短板需要补强,但这一现象背后国人消费需求层次的提升和消费意愿的增强则很容易被人忽视。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生产往往是滞后于需求的,当下国人消费需求的提升,更应看作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有利东风。只有市场需要高端产品,企业家才有动力将其千方百计生产出来。以此观之,当下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内外部条件,都已成熟。历史 中国制造2025完成初稿将在泉州试点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工信部将弱化以往规划中“五年”的时间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因此,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将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
7、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此次规划的关键词与“向工业强国转型”相关,并将形成注重顶层设计的中国制造2025,再加上重点行业、领域和区域规划的“1+x”模式。此外,规划将借鉴德国版工业4.0计划,围绕在中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力争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措施 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四大转
8、变“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体现为四大转变、一条主线和八大对策。四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一条主线一条主线,是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八大对策中国制造2025八项战略对策,即: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2025年前,大力支持对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
9、活休戚相关的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必争产业优先发展;选择与国际先进水平已较为接近的航天装备、通信网络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进行重点突破。主要方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根本路径。2发展10大领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3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
10、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会议还决定,推出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方向绿皮书目录指引,动态调整、滚动推进。对此,多数业内人士表示,提出10大重点发展领域,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了具体的实施路线图。3评论 首先,制造业的提升不会是一个短期工程,将年限定在了十年之后的2025年,提醒地方政府和企业家要对制造业转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思想准备。要实现这一罕见的“十年计划”,打一场“持久战”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强调“中国制造”,意味着不能用完完全全的“拿来主义”对待工业4.0,将外国的具体做法原封不动地复制在中国制造业上。德国是一个制造业积淀深厚、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老牌工业国家,而中国的制造业发展速度虽然冠绝全球,但论技术含量、人才数量、企业类型,都有非常大的区别。囫囵吞枣,只会落得“消化不良”。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制造2025”是一部“接地气”的规划,立足于中国制造业的具体实际,研究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