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剑峰现代企业职位分析——理念、技术与案例.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37571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PPT 页数:324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彭剑峰现代企业职位分析——理念、技术与案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4页
彭剑峰现代企业职位分析——理念、技术与案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4页
彭剑峰现代企业职位分析——理念、技术与案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4页
彭剑峰现代企业职位分析——理念、技术与案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4页
彭剑峰现代企业职位分析——理念、技术与案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彭剑峰现代企业职位分析——理念、技术与案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彭剑峰现代企业职位分析——理念、技术与案例.ppt(3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企业职位分析理念、技术与案例,彭剑锋 张望军朱兴东 罗 军,著,引言 职位分析的四大误区十大问题第一章 职位分析概述 1.为什么要做职位分析 2.什么是职位分析 3.职位分析的原则 4.职位分析的系统模型 5.职位分析的信息来源 6.职位分析需要收集的信息类型 7.与职位分析相关的概念第二章 职位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职位分析在战略与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2.职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3.职位分析应用的实证数据第三章 职位分析的历史与趋势 1.职位分析发展的历史脉络 2.1知识经济时代对职位分析的挑战,总序 前言,2.2如何认识知识经济时代对职位分析的挑战 3.3如何应对知识

2、经济时代对职位分析的挑战第四章 构建目标导向的职位分析体系 1.建立职位分析的不同导向 2.职位分析的不同导向的信息收集的侧重点 3.职位分析的导向与职位分析工具的选择 4.职位分析的导向与职位说明书内容的安排第五章 职位分析的方法与工具 1.职位分析方法分类 2.访谈法 3.观察法 4.工作日志法 5.文献分析法 6.主题专家会议法 7.问卷调查法 8.职位分析问卷法(PAQ)9.管理职位分析问卷法 10.功能性职位分析方法 11.职位分析方法比较,第六章 如何构建职位描述 1.职位描述的内容 2.建立对职位的系统理解 3.工作标识与工作概要 4.工作范围 5.工作职责 6.工作权限 7.业

3、绩标准 8.工作关系 9.工作压力因素与工作环境 第七章 如何构建任职资格 1.关于任职资格的基本概念 2.建立任职资格基本方法 3.显性任职资格 4.隐性任职资格工作能力要求,第八章 职位分析的组织与实施 1.通用职位分析流程概述 2.立项阶段 3.准备阶段 4.信息收集阶段 5.信息处理验证阶段 6.结果运用修订阶段第九章 职位分析的应用 1.职位分析在职位评价与薪酬中的应用 2.职位分析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3.职位分析在人员招聘中的应用 4.职位分析在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案例篇 1.A公司职位分析案例分析 2.职位说明书范例,总 序,1993年底,当我主持编撰完近千万字的现代管理制度 程序

4、 方法范例全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套书时,曾暗暗发誓,10年之内不再写书。之所以会如此厌倦写书,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书写得越厚,越缺少激情,越缺少底气。10年前,中国经济管理学界的状况是:老一代的学者专注于演绎马克思的原著,并试图与中国经济管理实践相结合;而中青年一代则擅长于编译或综述西方学者的东西,但属于原创的研究成果很少。久而久之,自然连自己都觉得索然无趣,更谈不上做学问的成就感,往往是高级职称评到之日,便是身心疲惫之时。二是由于当时编写现代管理制度 程序 方法范例全集的缘故,我结识了不少中国本土企业家,在与这些创业型企业家接触与交流的过程中,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国企业的管理需求,以及

5、管理咨询对中国企业的潜在价值之所在,因而从1994年起,我与包政等几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便一头扎进企业,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从华为基本法到新奥企业纲领,从TCL以速度抗击规模到天音通讯ARS战略推进,从山东六和集团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到白沙集团人力资源三大机制六大体系的建立,这一扎就是将近10年时间。回首10年的咨询实践,我深感企业是一个知识的炼狱,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在于将知识奉献给社会,而管理学者的价值,则需要在企业中得以体现。这10年我们给予企业的很少,但从企业获得的很多。在与企业同步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得到了发展。同时,企业界的许多朋友也希望我们将这些年来的管理实践及研究成果总结提炼出来

6、,以期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有所贡献,加上10年不写书的期限将近,我们便有了再次写书的激情和冲动。,总 序,总 序,这套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丛书是和君创业管理丛书的一个子系列,作为国内第一套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丛书,我们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有一定的原创性。国内以往出版的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书籍,基本上是国内学者对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成果和文献的综述,而创造性地将现代人力资源理念、技能与方法运用于中国本土企业的实践,并进行系统整合的图书则很少。这套丛书中的大部分观点和技术,都是我们在长期管理咨询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并经过了许多企业实践的考验。在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中,他们对我们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7、也很感惊异。第二,以问题为导向。这套丛书主要从中国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所面临的问题入手,每本书的开篇都是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前面临的困惑与技术难点为主要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第三,系统提供基于战略的渐进式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整套丛书的研究基点都是从企业战略出发,从制度、机制、程序和技术等方面来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而以往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书籍,偏重于单一人力资源职能模块的研究,忽视了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各运行系统的整合性与协同性。本丛书的特色之一在于,第一次从战略的角度论述人力资源各专业模块系统在企业管理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内在关系与衔接点。第四,图表化与形象化。

8、现代职业经理人工作繁忙,节奏快,难以有时间去细嚼文字,本丛书力图通过图表的方式来表达管理思想和实用技术,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深感要将管理思想和技术图表化,形象化,其本身就是一种再创作和提升的过程。,总 序,总 序,第五,团队创造的成果。本书观点新颖实用,技术和方法富有创新性,许多观点和技术是在群体智力激荡和团队协作过程中完成的,因而这是一个集体创作的成果。我们这套丛书的作者是和君创业咨询公司中一个很好的团队,虽然每本书的表达方式因内容的不同而有差异,但其思想脉络和理念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当然,这套丛书的价值如何,最终还有待于读者的评判。作为一种尝试和探索,本丛书自然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和

9、有待改进的地方,但我想,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探索精神,就一定能研究并开发出根植于中国本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与方法。我们一直在努力去做,也一定会持续地努力去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彭剑锋 2002年11月,总 序,总 序,前 言,前 言,本书前言 早在三年前,笔者曾指出:中国企业改革的长期方案是产权与治理结构的变革,中期方案是战略与组织(流程)的再造,短期方案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重构。从管理实践来看,由于产权和治理结构变革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特点,许多企业往往选择了中期方案和短期方案的结合。尤其是近两年来,以“战略组织(流程)人力资源管理”为主线带动

10、中国企业管理升级换代的思路逐渐获得了产、学、研各方的认可。而在中期和短期方案的衔接之中,现代企业职位分析既是中期方案的落脚点,又是短期方案的基础,有效地整合了人力资源管理各板块的功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备受企业界的关注与重视。同时,许多中国企业在大规模引入职位分析的过程中,在职位分析理念、技术和运用方面,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一系列的管理误区与陷阱,如“只见树木,不见树林”;“重结果,轻过程”;“重描述、轻分析”;“重拿来、轻创新”等等,这些误区与陷阱也使得中国企业对职位分析的界定、技术、作用都产生了争议,限制了职位分析的有效应用。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职位分析在联通中期方案与短期方案之间的作用

11、?如何构建符合自身要求的职位分析系统呢?如何选择和采纳企业所需要的职位分析工具和方法?如何建立职位说明书?如何理解职位分析的结果在人力资源管理各板块中的应用?在本书中,笔者不仅要回答上述问题,而且将结合多年来管理理论研究与咨询实践的经验,就中国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与职位分析提出以下观点:1、建立中国企业开展职位分析的假设系统,强调目标导向式的职位分析框架与技术;2、职位分析是以战略为导向,但同时也强调战略、组织、职位之间传导与互动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前 言,前 言,3、职位分析是中国企业走向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也是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的基础。作为一个系统性的管理过程,职位分析要解决目

12、标、信息、方法、技术、导出机制和结果应用之间的贯通和匹配问题,这就决定了中国企业的职位分析必须以沟通、参与、管理优化作为其主要特征;4、职位分析的直接结果是职位说明书,但是其形式和内容又超越职位说明书本身,系统化的职位分析法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国企业的管理职业化水平,尤其是职业规范、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最终促进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的升级换代;5、要在动态过程中把握职位分析的作用和意义,理解职位分析在管理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误区与挑战,从职位分析起源、角色内行为与角色外行为、知识经济背景下明确职位分析在企业管理基础构建中所应当发挥的正确作用。本书的结构安排分为四个部分。引言从中国企业在职位分析

13、中所面临的四大误区与十大问题入手,统领全书的框架结构;理论篇主要介绍职位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模型,职位分析的历史沿革与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技术篇则详细介绍职位分析目标系统的构建、职位分析的技术和方法、职位说明书的撰写、职位分析的组织实施与应用;案例篇主要通过某企业职位分析的实施案例和不同职位说明书范本使读者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在各篇阐述中,还穿插着“笔者观点”与“经验分享”,供读者思考与启迪。总体上来说,本土化、操作化和明晰化是本书的主要特色。本书由彭剑锋教授主持编著,具体分工如下:彭剑锋:负责全书框架设计,撰写第一部分,指导和修改全书其它各章节,审定全书;,张望军:负责第一、二、三、

14、四、六章编著;朱兴东:负责第七、九章和案例编著;罗军:负责第五章和第八章编著。参与本书资料搜集和翻译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曾波平、张成露、叶华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梁硕女士为本书的出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的吴 女士为本书制图和排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对职位分析的系统性阐述和理念、技术探索必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深化和完善,欢迎读者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指正,我们的电子邮件是Z。作者2002年12月于中国人民大学,引 言,职位分析的四大误区十大问题误区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指中国企业的职位分析缺

15、乏系统思考与整体思维,缺乏对战略、组织、流程的整体适应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职位分析缺乏战略导向 任何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因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绝不能脱离企业的战略、文化、组织与流程等而独立存在和运行。职位分析也不例外。但是,根据我们的咨询经验来看,许多中国企业却将其本末倒置,不是遵循先调整战略、组织与流程,再开展职位分析的逻辑次序,而往往是将职位分析作为战略、组织与流程变革之前的先导步骤。因此,我们常常看到的现象则是,企业在耗费大量的资源完成了职位分析之后,才发现需要进行战略调整、组织重构与流程再造,既而伴随着大规模的职位变迁,原来煞费苦心形成的职位说明书却成了

16、形同虚设的文档。那么,要以战略为导向进行职位分析,是否意味着,企业在没有进行战略设计和组织调整的情况下就不能开展职位分析呢?其实,这也未必尽然。因为,职位分析一方面要以战略为导向,强调在职位分析中明确地体现职位对战略的价值和贡献,但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目前的组织管理模式和职位的历史与现状。纯粹以战略为导向的、推倒重来的变革方案往往容易走向失败。因此,以战略为导向的职位分析在实际操作中也应该是一个现状与未来、战略要求和职位实际紧密互动的过程。,引 言,引 言,引 言,问题二:职位分析不能适应组织的变革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到来,现代企业的组织设计越来越强调对外部环境的反响能力与灵活性,因而渐进

17、性的组织优化就逐步成为了企业日常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必要求职位分析必须在稳定中保持灵活,在严密中保持弹性,势必要求企业根据不同职位所受到的组织变化的冲击与影响,来展开分层分类的职位分析。而大多中国企业的职位分析却无视这一点,不顾职位本身的特点,一律强调职位说明书的严密性与稳定性,忽视职位说明书的分层分类与动态管理,从而难以满足持续性的组织优化的内在需要和要求,造成组织与职位分析的脱节。问题三:职位分析缺乏对流程的衔接与磨合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通过面向市场的流程再造,来提高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在这样的条件,职位分析必须与流程相呼应。任何职位必须在流程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理

18、由,必须根据流程来确定其工作内容与角色要求。而中国企业在开展职位分析时,大多缺乏对流程的系统分析,没有把握流程中职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片面强调对职位内在要素的详尽描述,结果将完整的流程分割得支离破碎,大大削弱了流程的速度与效率。这样,就形成了职位分析与流程的脱节。误区二:重结果,轻过程问题四:忽视职位分析过程本身的价值与贡献 职位分析项目对于企业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果价值,即通过职位分析所获得的信息为组织与人力资源体系的设计提供基础性的信息;二是过程价值,即通过职位分析,帮助企业对组织的内在各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帮助企业提高对自身状况的把握,帮助任职者,引 言,引 言,形成对职位

19、的系统理解。而国内大多企业在开展职位分析时,常常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单纯用职位说明书本身的形式质量来评价整个项目的价值与意义,结果往往是期望过高,失望过多。同时,也造成片面追求文本形式的美观与漂亮,职位说明书最终成为了“中看不重用的花瓶”。问题五:忽视对职位分析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整个职位分析项目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项目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而国内的大多企业,一是片面追求成果表现形式上的美观,忽视过程本身的价值;二是过分强调对外部专家的依赖,三是由于缺乏过程控制的意识与经验,从而造成企业的内部人员对整个项目的参与不足,进一步造成信息失真、分析肤浅,整个项目流于形式,整个项目的效果大打折扣

20、。误区三:重描述,轻分析 职位分析的一大基本原则是对职位要素的分析,而不是对其进行简单的罗列与描述,而这一点恰恰又是国内企业目前在职位分析中的通病。具体包括:问题六:忽视对工作职责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的系统把握 任何职位的工作职责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非简单的拼凑与组合。对职责之间内在逻辑的把握,一是有利于形成对职责的系统理解,使任职者能够按照职责的逻辑来安排工作,而非无头苍蝇似的找不到头绪;二是有利于把握不同职责对整体目标的贡献,找到努力的方向,优化资源的配置;三是有利于找到职责履行中的难点,为绩效的改进找到突破口和切入点。而目前国内企业在进行职位分析时,一方面由于任职者本身的参与不够,另一方

21、面由于职位分析人员缺乏系统性的训练,因而往往难以形成对职责逻辑的把握,而仅仅进行简单的罗列与描述。,引 言,引 言,问题七:忽视对职责与业绩标准、任职资格之间关系的把握 职位可以看作一个投入产出系统,而任职资格就是投入,职责就是过程,业绩标准就是产出。只有在对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实现任职资格与业绩标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但国内企业在进行职位分析时,往往割裂了它们的内在联系,仅仅依据感觉与经验来建立业绩标准与任职资格,使得职位说明书本身的系统性、准确性和可信度受到影响,并进而使职位说明书在招聘、录用、考核等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受到限制。误区四:重拿来,轻创新 在

22、整个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职位分析是最为基础的管理工具,但同时也是技术含量最高,操作最难的板块之一。因此,职位分析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会取决于是否能够采用科学、实用的职位分析技术与方法。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基础较为薄弱,职位分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尚缺乏丰厚的实践土壤,对职位分析的研究大都还停留于对国外理论与技术的引入,缺乏基于本土实践的系统性的职位分析理念、技术与方法的创新,致使中国企业的职位分析在假设系统、框架体系、技术方法上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企业职位分析项目的有效开展。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八:职位分析框架与技术缺乏假设系统 假设系统是经济与管

23、理科学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区别于经验的关键要素。职位分析技术的假设系统,是指在构建职位分析技术体系之前,技术的构建者和使用者对于职位内在各要素以及职位与其外部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抽象理解。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职位分析方法,其背后都有一套独特而完整的关于职位的理解和诠释,从而保证了职位分析方法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与此相反,国内的管理学者和企业管理,引 言,引 言,引 言,实践者在对国外的职位分析方法加以引进、消化、改进和创新,以及开发本土化的职位分析技术时,却往往忽视了隐藏在技术背后的假设系统,形成对技术的孤立而片面的理解,使职位分析技术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问题九:职位分析的操作缺乏明确的目标

24、导向,成果缺乏显著的应用 职位分析在企业的战略、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另一方面,由于任何一种职位分析方法都有其优势与不足,都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针对一定的目的而展开,都无法满足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要求。因此,必须建立目标导向的职位分析技术,即明确规定职位分析在本企业运用所要针对的具体目标,如:是要以考核为导向,还是要以薪酬为导向,或者二者兼顾。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职位分析信息收集的重点,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方法以及职位说明书的内容与版式。但大多数中国企业对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将职位分析视为包治百病的良方,不顾企业的病症而胡乱服用,导致职位分析方法失当,信息收集

25、分散,职位说明书缺乏目标针对性。正是由于职位分析缺乏目标导向,职位说明书缺乏目标针对性,导致其在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不够显著,耗费大量资源形成的职位说明书与职位分析报告最终却往往束之高阁,不能为实际的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职位分析项目也成为了毫无意义的“造文件运动”。问题十:缺乏成熟的职位信息收集与处理技术 信息收集与处理技术是职位分析技术的核心。但在国内企业所采用的职位分析技术中,职位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技术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一方面缺乏定量化的技术与方法;另一方面,传统的、定性的信息收集与处理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缺乏系统性的总结,职位分析专家在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性认识还

26、仅仅停留于自身的脑海中,,尚未能进行系统总结,以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这就导致了职位分析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职位分析员的个人能力及其对工作的感性认识,这是目前国内企业中的职位说明书形式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上述四大误区十大问题,并非某一企业的特殊案例,而是笔者在为国内外数十家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的经验总结,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说服力。而本书则正是在这四大误区的基础之上加以展开,从理念、技术与案例三个方面,全方位对职位分析进行解剖,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对上述误区的应对之策。,引 言,引 言,第1章 职位分析概述,1,概 述,第 一 章,一、为什么要做职位分析?现代企业的人

27、力资源管理体系,从整体上来看主要表现出两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导向,另一方面是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内部整合(如图1-1所示)。而职位分析在上述两个趋势中都扮演者关键性的角色。对于前者,职位分析是从战略、组织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的桥梁;对于后者,职位分析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在各板块进行整合的基础与前提。正是由于职位分析在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中这种关键的角色,使其得以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至今仍然能够获得关注与重视;正是由于其对于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础地位,使得中国企业必须将职位分析作为探寻现代化管理之路的重要环节。,图1-1:职位分析在战略、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28、目标与战略,组织设计,职位序列与素质模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招聘录用体系,培训开发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员工激励体系,组织文化,职位分析,概 述,第 一 章,二、什么是职位分析?职位分析,又称为工作分析、岗位分析或者职务分析。不同的学者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定义。和君创业对职位分析的界定见图1-2。,三、职位分析的原则 笔者在管理咨询的实践中,总结出了适用于中国企业的职位分析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战略为导向,强调职位与组织和流程的有机衔接 职位分析必须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与组织的变革相适应、与提高流程的速度与效率相配合,以此来推动职位描述与任职资格要求的合理化与适应性。以现状为基础,强调

29、职位对未来的适应 职位分析必须以职位的现实状况为基础,反对职位分析中的面壁虚构,但另一方面,也必须强调职位分析对外部市场环境、战略转型、技术变革、组织与流程再造、工作方式转变等一系列变化的影响,强调职位分析的适应性。,图1-2:和君创业对职位分析的界定,概 述,第 一 章,四、职位分析的系统模型 职位分析是对职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与综合的一个系统性的过程。笔者在对这一系统性过程的各种参与要素、中间变量与最终成果,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剖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概括职位分析的系统性模型(见图1-3)。,以工作为基础,强调人与工作的有机融合 职位分析必须以工作为基础,以此来推动职位设计的科学

30、化,强化任职者的职业意识与职业规范;同时,职位分析又必须充分照顾到任职者的个人能力与工作风格,在强调工作内在客观要求的基础之上,适当的体现职位对人的适应,处理好职位与人的之间矛盾。以分析为基础,强调对职位的系统把握 职位分析决不是对职责、任务、业绩标准、任职资格等要素的简单罗列,而是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加以系统的把握。所谓系统把握,包括系统把握该职位对组织的贡献,把握其与其他职位之间的内在关系,把握其在流程中的位置与角色,以及把握其内在各要素的互动与制约关系,从而完成对该职位的全方位的、富有逻辑的系统思考。以稳定为前提,但重视对职位说明书的动态管理 为了保持组织与管理的连续性,企业内部的职位设

31、置以及与此相对应的职位说明书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但另一方面,职位说明书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企业的战略、组织、业务与管理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因此需要在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对职位说明书的动态管理。,图1-3:职位分析的系统模型,概 述,第 一 章,五、职位分析需要收集的信息类型,笔者将职位分析需要收集的信息概括为三个方面:工作的外部环境信息、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和与任职者相关的信息(具体请参见表1-1)。在职位分析实践中,企业的职位分析人员常常会犯“信息收集的近视症”,即常常只看到工作与任职者信息,而看不到职位存在的广义的环境,因此,所收集的信息往往忽略了组织的特征,相关的产品、技术与服务等。而事

32、实上,这类信息对于帮助职位分析人员从根本上理解职位,对职位的目的、职责与任务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概 述,第 一 章,表1-1 职位分析需要收集的信息,六、职位分析的信息来源 笔者认为,职位分析的信息来源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企业所在的行业与产业的职位标杆或职位标准;二是企业内在的组织层面的信息与期望;三是来源组织内部与职位相关的各类人员。四、来源于外部的组织或客户。(具体参见图1-4),概 述,第 一 章,图1-4:职位分析的信息来源,七、职位分析的成果 职位分析通过对职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综合,其成果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职位说明书,另一种为职位分析报告。(一

33、)职位说明书,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职位描述,主要对职位的工作内容进行概括,包括职位设置的目的、基本职责、组织图(职位在组织中的位置)、业绩标准、工作权限、职责履行程序等内容;二是职位的任职资格要求,主要对任职人员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概括,,概 述,第 一 章,包括该职位的行为标准,胜任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个性特征以及对人员的培训需求等内容。职位说明书的这两个部分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通过客观的内在逻辑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二)职位分析报告,其内容较为自由宽泛,主要用来阐述在职位分析的过程中所发现的组织与管理上的问题、矛盾,以及对这些问题和矛盾的解决方案。具体包括:组织结构与职位设置中

34、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流程设计与流程运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组织权责体系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工作方式和方法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等。,八、与职位分析相关的概念 在本书中,与职位分析相关的概念将包括:工作要素(Job Elements):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工作要素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于职位说明书之中。例如,接听电话。任务(Task):是指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要素,是职位分析的基本单位,并且它常常是对工作职责的进一步分解。例如:回答客户的电话咨询。职责细分(Duty):职责细分既可以作为职位分析中完成职责的主要步骤

35、而成为职责描述的基础,也可以以履行程序或“小职责”的身份出现在职位说明书当中。例如,处理客户的电话咨询与投诉。职责(Responsibility):是指为了在某个关键成果领域取得成果而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集合,它常常用任职者的行动加上行动的目标来加以表达。例如:维护客户关系,以保持和提升公司在客户中的形象。,概 述,第 一 章,权限(Authority):是指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任职者必须具备的,对某事项进行决策的范围和程度。它常常用“具有批准事项的权限”来进行表达。例如:具有批准预算外5000元以内的礼品费支出的权限。任职资格(Qualification):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任职

36、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要求。它常常胜任职位所需要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工作技能、能力(素质)等来加以表达。业绩标准(Performance Standard):是指与职位的工作职责相对应的对职责完成的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价的客观标准。例如:人力资源经理的业绩标准常包括:员工满意度、空岗率、培训计划的完成率等。职位(Position):是指承担一系列工作职责的某一任职者所对应的组织位置,它是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职位与任职者是一一对应的。如果存在职位空缺,那么职位数量将多于任职者人数。例如:销售部副经理周平。职务(Job):是指组织中承担相同或相似职责或工作内容的若干职位的总和。例如:销售部副

37、经理。职级(Class):是指工作责任大小,工作复杂性与难度,以及对任职者的能力水平要求近似的一组职位的总和,它常常与管理层级相联系。比如:部门副经理就是一个职级。职位簇(Family):根据工作内容、任职资格或者对组织的贡献的相似性而划分为同一组的职位。职位簇的划分常常建立在职位分类的基础上。例如:管理职位簇、研发职位簇、生产职位簇、营销职位簇。,第2章 职位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2,在前面的一章中我们已经谈到,职位分析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两大发展趋势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而这种关键性的角色可以进一步概括为:职位分析在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一、职位分析

38、在战略与组织管理中的作用,职位分析对于企业的战略的落地与组织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实现战略传递:通过职位分析,可以明确职位设置的目的,从而找到该职位如何来为组织整体创造价值,如何来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与部门目标,从而使组织的战略在直线指挥系统上能够得以落实。(二)明确职位边界:通过职位分析,可以明确界定职位的职责与权限,消除职位之间在职责上的相互重叠,从而尽可能地避免由于职位边界,图2-1:职位分析在战略与组织管理中的作用,不清导致的扯皮推诿,并且防止职位之间的职责真空,使组织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够得以落实。(三)提高流程效率:通过职位分析,可以理顺职位与其流程上下

39、游环节的关系,明确职位在流程中的角色与权限,消除由于职位设置或者职位界定的原因所导致的流程不畅,效率低下等现象。(四)实现权责对等:通过职位分析,可以根据职位的职责来确定或者调整组织的分权体系,从而在职位层面上使权责一致找到落脚点。(五)强化职业化管理:通过职位分析,在明确职位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等的基础上,形成该职位的工作的基本规范,从而为员工职业化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职位分析用于组织调整的案例:,地 位 与 作 用,第 二 章,案例一:一家小型通信技术公司,邀请外部专家对其28名在职人员的职位进行“职位分析”。在对由员工及其上级提供的工作信息进行研究后,外部专家发现与维护客户服务

40、信息系统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被分到了3个不同员工的职位上,这导致了他们在更新客户付款信息、安排技术服务方面的延迟。经过组织调整,公司将所有与客户服务相关的工作分到其中两名员工的职位上,由他们分别承担独立的两部分任务,而另一名员工则全面负责客户记录更新、沟通客户信息的工作。案例二:某企业销售部,客户经理(销售代表)将相当一部分的时间花在处理文字事务上,没能及时主动的与客户进行沟通。职位分析揭示了这种现状,并且通过设立专门的文员岗位处理销售部门所有的文字事务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享受高薪的销售代表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实际的销售工作,为企业创造高价值。,二、职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一)职位分析

41、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本用途 职位分析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其基本用途如图22所示:,图2-2:职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用途,职位分析,工作设计 工作再设计 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职业安全与卫生项目,人力资源规划 预测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 制订人力资源存量清单 确定满足人力需求的方案,人员招聘与配置 制作申请表格 向就职者进行工作介绍 人事匹配 提高甑选的效度,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指标及标准 绩效考核申诉及指导,薪酬管理 职位评价与职位分类 人员流动性、稀缺性 内在公平性,培训开发与职业生涯 培训需求分析 职业生涯咨询与指导职业通道设计,工职位描述对工作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做以及何时

42、何地做进行描述任职资格职位对任职者在知识、技能、能力及其他特质方面的要求绩效标准员工工作绩效的评价标准报酬要素作为薪酬决策基础的工作和人的相关特征工作族根据工作、员工以及环境的相似性划分的工作类别,工作分析,成果,在HRM中的应用,(二)职位分析成果运用的两种方式:1、间接运用:是用来推导出其他的成果,然后再将其他成果应用于人力资源各模块。即在职位分析的不同成果之间也存在着推导的先后顺序(见图2-3)。,2、直接运用:(1)工作设计:工作设计的有效开展需要对职位的现有工作流程、工作设备、工作方式、工作环境等方面获得准确、充分的信息。而职位分析恰恰可以为此提供前提和基础,从而有利于工作分析的顺利

43、展开。(2)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一个核心环节是对现有职位的审核。这是一个内部评价过程,需要由职位描述及任职资格所提供的工作基本信息,包括组织中有哪些工作任务,多少个职位和岗位,这些职位的权力传递链条及汇报关系如何,每一职位目前是否产生了理想的结果如果没有,是职位本身的设置原因还是任职者的原因,如何改进。(3)人员招聘与配置:职位分析可以提供职位的任职资格要求(工作规范),从而为人员招募、甄选决策提供了依据,大幅度提高人员甄选技术的效度和信度,降低组织的用人风险,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工作适应性。另一方面,通过职位分析提供的任职资格,可以提高组织内部人力资源配置的效果,提高员工的适岗率,使

44、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得以正确、有效的利用。,图2-3:职位分析的间接运用,(4)绩效考核:职位分析为绩效考核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绩效标准,从而使绩效评价有据可依,大大减少了绩效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其能用于员工的报酬决策和人员晋升、调派、奖惩。并且,绩效标准的明确还为任职者设立了一个标杆,使其能够有目标的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绩效。(5)薪酬管理:职位分析是进行职位评价的前提,有效的职位评价又是建立以职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的基础。因此,通过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价,可以优化企业内部的工资结构,提高报酬的内部公平性。报酬通常都是同工作的复杂性、职责大小、工作本身的难度,以及工作要求的任职资格等联系在一起的

45、,而所有这些因素都必须通过职位分析才能得到确定。(5)培训与开发:职位分析可以提供关于做好该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信息,从而为分析任职者的培训需求提供了前提,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培训活动的效果和效率。(6)职业生涯管理:职位分析可以摸清楚职位之间在工作内容以及任职资格上的逻辑关系与内在差异,形成以职位为基础的职业生涯通道,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规范与标准,提高员工升迁异动的合理性。,职位分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案例:,A公司是一家成长型企业。由于经营有方,该公司在短短的五年中从40多人的小企业,飞速成长为拥有400多名员工的公司。但企业随着企业的做大,公司在管理上的问题也逐步浮现出来:职责混乱、

46、用人缺乏标准,考核依靠主管评价,员工相互之间的薪酬攀比,人才流失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该公司在外部咨询专家的建议下,开展了职位分析项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考核与薪酬体系设计。通过这样的变革,公司的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员工抱怨、人才流失等现象及时得到了遏制。职位分析为这一变革提供了良好的起点与基础。,三、关于职位分析应用的实证数据:前面从理论层面上阐述了职位分析的应用范围,那么,在实践领域,职位分析到底有哪些用途呢?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什么样的用途才是职位分析真正的目标呢?下面给出了美国管理协会(AMA)对职位分析的用途进行的调查数据。,说明:(1)该数据来自于美国管理协会于20世纪80

47、年代,对当时的财富500强中的244家企业的调查。该调查要求回答者列举在公司中职位分析的三项最主要的用途。(2)从该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排在最前面的三项用途是:明确工作职责(可以帮助实现战略传递与组织优化)、职位评价与薪酬决策、建立绩效标准。,表2-1 AMA对美国公司职位分析用途的调查结果,第3章 职位分析的历史与趋势,3,第一节 职位分析的起源与历史,历 史 与 趋 势,第 三 章,1、职位分析的起源:以泰罗的“时间动作研究”为代表。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在其重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发表了著名的“时间动作研究”的方法。所谓“时间动作研究”,就是将工作分解成若干组成部分,并对每一部

48、分进行计时。通过分析,对各种工作活动的时间及其顺序重新进行规划,从而制订出标准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在从事该工作的所有工人中进行推广,以达到提供生产效率,科学确定劳动定额与工资报酬的目标。同时,泰罗的还认为,要对组织进行科学的管理,就必须对组织中的每一份工作进行系统研究,从而科学的选拔、培训工人,达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泰罗的理论对于管理的科学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认为是现代职位分析的发端。在泰罗之后,明斯特伯格与吉尔布雷思夫妇又遵循泰罗的研究轨迹,在传统工业领域的职位分析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职位分析的发展:公平管理 公平管理包括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前者是指个体之间实际获得的报酬数量是否

49、与其投入对等,而后者则是指用来进行利益分配的程序、手段和方法是否被认为具有公平性的特点。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公平管理越来越受到员工的认同与重视,并对员工满意度、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建立在职位分析基础之上的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制度能够在观念上带来程序公平的感受,同时又能够在技术上保证分配与工作投入与贡献相关联。因而,公平管理也成为,职位分析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因。例如斯科特在20世纪20年代,通过对军队工作的系统研究,成功地将职位分析运用于军人的测评与选拔,而后又将其移植到工业部门。巴鲁什通过对工作中影响报酬的要素进行研究后,提出了工作等级划分的方法,并

50、将其用于1923年美国工薪划分法案。3、职位分析的兴盛:反歧视运动 职位分析的发展源自于20世纪后半叶美国反歧视运动的巨大成功。从1964年的民权法案开始,美国政府陆续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针对雇佣中的歧视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具体包括:禁止在招募广告中出现歧视性的词汇和描述;禁止在人员甑选中出现对少数民族可能构成歧视或与工作无关的甑选标准与测试手段;禁止在报酬、晋升、调动中出现与工作无关的区别性对待;企业为了避免遭受反歧视诉讼,必须在招聘、考核、薪酬、升迁调动等一系列活动中证明,其所采用的标准、程序、方法与工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而职位分析恰恰是达成这一要求的必经之路。职位分析由此而得以普及。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