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银高科:报告摘要.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39481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荃银高科:报告摘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荃银高科:报告摘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荃银高科:报告摘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荃银高科:报告摘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荃银高科:报告摘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荃银高科:报告摘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荃银高科:报告摘要.ppt(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证券代码:300087,证券简称:荃银高科,公告编号:2012-016,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1 重要提示1.1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个别及连带责任。1.2 除下列董事外,其他董事亲自出席了审议本次年报的董事会会议,未亲自出席董事 未亲自出席董事姓名 职务,未亲自出席会议原因,被委托人姓名,林维,独立董事,因公务原因,王芸,1.3 公司 2011 年年度财务报告已经国富浩华会计师事

2、务所有限公司审计并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1.4 公司董事长张琴女士、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兼会计机构负责人王瑾女士、会计主管人员赵素珍女士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2 公司基本情况2.1 基本情况简介,股票简称股票代码上市交易所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荃银高科300087深圳证券交易所,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姓名联系地址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叶红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 3 号0551-53551750551-,苏向妮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 3 号0551-53551750551-,3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3.1 主要会计数据单位:元,2011 年,2010 年,

3、本年比上年增减(),2009 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后,调整前,调整后,1,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营业总收入(元)营业利润(元)利润总额(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279,089,342.6725,778,912.1329,061,598.2121,536,402.92,180,248,973.0228,973,015.4035,576,416.5932,774,726.85,180,305,245.8428,906,873.7435,510,274.9332,732,885.19,54.79%-10.82%-18.16%-34.21%,163,

4、623,622.7931,098,218.2034,896,499.4433,834,151.58,163,623,622.7931,098,218.2034,896,499.4433,834,151.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18,747,669.69,31,107,459.43,31,669,117.77,-40.80%,32,288,255.27,32,288,255.27,的净利润(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75,883,141.96,-24,504,553.75,-24,504,553.75,209.67%,10,272,553.66,10,272

5、,553.66,2011 年末,2010 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09 年末,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后,调整前,调整后,资产总额(元)负债总额(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元)总股本(股),887,847,433.62243,640,149.22558,157,665.12105,600,000.00,619,033,012.6355,337,037.16552,279,708.5652,800,000.00,619,225,557.0355,335,723.22552,497,866.9052,800,000.00,43.38%340.29%1.02%100.00%,194,

6、258,715.88106,001,630.3787,493,375.4139,600,000.00,194,258,715.88106,001,630.3787,493,375.4139,600,000.00,3.2 主要财务指标,2011 年,2010 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09 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后,调整前,调整后,基本每股收益(元/股)稀释每股收益(元/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200.200.183.89%,0.350.350.339.21%,0.350.350.339.20%,-42.86%-42.86%-45.45%-

7、5.31%,0.880.880.8448.32%,0.880.880.8448.3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38%,8.74%,8.90%,-5.52%,46.11%,46.11%,(),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股),-0.72,-0.46,-0.46,56.52%,0.26,0.26,2011 年末,2010 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09 年末,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后,调整前,调整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元/股)资产负债率(),5.2927.44%,10.468.94%,10.468.94%,-49.43%18.50%,2.215

8、4.57%,2.2154.57%,3.3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适用 不适用2,-,0,0,0,0,0,0,0,0,0,0,0,0,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单位:元,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011 年金额486,528.35,附注(如适用),2010 年金额-1,839.41,2009 年金额-231,282.82,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2,751,335.80,6,419,359.88,4,161,000.00,外,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

9、资产减值准备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所得税影响额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合计,0.0044,821.930.00-492,402.91-1,549.942,788,733.23,0.00185,880.72-5,882,193.30341,818.82740.711,063,767.42,-1,979,579.70-131,435.940.00-272,805.230.001,545,896.31,4 股东持股情况和控制框图4.1 前 10 名股东、前 10 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表单位:股,2011 年末股东总数

10、,10,441,本年度报告公布日前一个月末股东总数,12,713,前 10 名股东持股情况,股东名称张琴贾桂兰陈金节高健张筠张从合李成荃中国工商银行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中国建设银行银华富裕主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唐传道,股东性质境内自然人境内自然人境内自然人境内自然人境内自然人境内自然人境内自然人境内非国有法人境内非国有法人境内自然人,持股比例(%)8.77%6.41%5.95%4.82%3.85%3.32%3.26%3.04%2.65%2.37%,持股总数9,265,6006,764,0006,278,4005,094,4004,068,0003,509,6003,441,6003

11、,206,8812,799,7882,505,600,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 质押或冻结的股份数数量 量9,265,6006,764,0006,278,4005,094,4004,068,0003,509,6003,441,6002,505,600,前 10 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股东名称中国工商银行申万菱信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中国建设银行银华富裕主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中国银行嘉实主题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夏澍,持有无限售条件股份数量3,206,881 人民币普通股279,978 人民币普通股1,729,532 人民币普通股1,562,400 人民币普通股3,股份种类,动的说明,安徽荃银高

12、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吕圆李传国交通银行华夏蓝筹核心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中国银行华宝兴业动力组合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许梅芳中国建设银行华夏红利混合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1,239,650 人民币普通股847,200 人民币普通股730,799 人民币普通股653,765 人民币普通股650,114 人民币普通股637,667 人民币普通股,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 公司前 10 名股东中不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的一致行动人。其他股东之间,未知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也未知是否属于一致行动人。4.2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

13、框图5 董事会报告5.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概要一、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回顾2011 年是荃银高科上市后第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面对国家大力发展农作物种业的历史性机遇和公司上市后继续做大做强的发展任务,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以做强杂交水稻种业为主,同时发展玉米、小麦等相关多元化种子产业”战略目标,实施积极的投资政策,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整合有效资源,实现了公司战略结构调整后的基本布局。种业大发展的行业形势以及公司上市后资本扩张能力的迅速提升,加快了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并购了华安种业、皖农种业、铁研种业,控股子公司增加至 8 家,公司业务发展为涵盖水稻、玉米和小

14、麦等多种农作物种子领域;经营实体跨越华东、东北、华中、西南、西北等主要粮食种植区域。公司从一个区域性水稻种业公司开始步入集水稻、玉米、小麦种子业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种业集团。报告期内,新增控股子公司 3 家,随着公司业务拓展和子公司的增加,公司经营规模增长幅度较大,但由于公司经营规模基数较小,短时间内消化快速发展成本的能力较弱,导致公司 2011 年上半年度和前三季度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直到报告期末才开始回升。2011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908.93 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54.79%;实现营业利润为 2,577.89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 10.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15、利润为 2,153.64 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 34.21%。一年来,公司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坚持自主创新、加强科企合作,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1)加强对客户需求变化的研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确定和调整育种方向。报告期内,水稻育种在抗病、抗倒、直播、机械化制种等方面做了大量且富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2)筹建荃银农科院,全面升级研发体系,增强公司发展后劲。为适应公司多元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突破性新品种的选育,进一步提高新品种研发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打造更高水准的育种研发平台。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了研发投入,4,。,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筹建荃银农科院,以建立公

16、司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为目标,以引进优秀育种人才和汇集高端学术交流为实现方式,对公司科研体系进行全面升级,为公司发展提供可靠的科研保障,目前荃银农科院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3)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探索“产学研联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科企合作新模式。为丰富公司科研资源、提高研发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在继续增进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中国水稻所、浙江大学、合工大、安农大等科研合作的基础上,与安徽省农科院、铁岭农科院、安徽宣城农科所等科研实力较强的研究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安徽省农科院共同组建了“分子育种联合实验室”,现已开始

17、运作。报告期内,公司新品种研发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母、子公司共有 1 个棉花品种、1 个水稻品种通过国家级审定,1 个水稻品种、1 个小麦品种、4 个玉米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另有 5 个品种通过国家生产试验,进入报审程序,11 个品种通过省级试验,30 多个品种参加国家和省级区域试验和联合鉴定。公司褐色种壳标记两系核不育系新安 S 及其系列品种的选育与应用获 2011 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水稻抗性育种创新团队被列为安徽省 2011 年“115”产业创新团队。杂交水稻品种新两优 6 号获第十届全国稻米博览会“金奖稻品”和“安徽省自主创新产品”称号。新两优 343、新两优 106 被安徽省科技

18、厅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积极探索制种新模式,机械化制种试验顺利推进为减少制种生产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制种大户的依赖,有效控制产品成本和质量,报告期内,公司在安徽和县、南陵等地开展母本机械栽插、机械直播等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试验,积极探索机械化制种新模式。3、优化营销网络、强化营销服务、创新营销模式(1)优化营销网络,强化市场管控,稳定主打品种市场销量公司新两优 6 号品种不仅产量高、米质优,而且种植效益好。但随着市场新品种的不断推出,加之新两优 6 号入市时间较长,营销创新未及时跟进,该品种在部分地区出现销量下滑现象。为稳住主打品种销量,报告期内,公司在该品种适宜推广区域尤其是空白区域加大

19、了营销力度,对营销网络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淘汰原经销商中部分忠诚度不高、综合实力不强的客户;改一县一代理为一品一代理制,使营销网络覆盖面更大。另外,为进一步加强市场管控,公司完善了安徽荃银高科种业市场管控办法,成立了市场管控小组,与客户签订市场管控承诺责任状,查处窜货乱价事件,有效维护和增强了经销商的利益和信心,提高了经销商整体活力。(2)强化服务意识,改进营销细节,提高产品关注度为提高终端客户对公司产品的关注度和满意度,拉动终端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对终端市场广告的投放,同时注意对终端客户需求的跟踪与研究。如根据客户对用种量需求的差异,及时推出多种规格和品牌的差异化包装等,满足客户需求。

20、(3)创新营销模式,联手共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促进产品销售为进一步加大市场推广,充分发挥主打品种的优质米特性,公司提出“与稻米加工企业、农资公司和农技推广部门携手共建安全、健康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促进商品种子销售的营销思路。在合肥、六安等主要水稻种植地行政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寻找和落实相关合作企业,联手共建“新两优 6 号”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即由荃银高科提供良种,农资公司提供配套农资,农技站提供技术服务,稻米加工企业负责收购优质稻米,建立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服务体系。目前这项工作还在推进之中。4、推进并购重组,整合资源,继续提高公司主营业务实力报告期内,公司先

21、后并购重组了以安徽农科院水稻所水稻品种研发为强大后盾的华安种业、以经营小麦种子业务省内排名前列的皖农种业、以铁岭农科院玉米研发为依托的铁研种业,并对以全面开发湖北水稻市场的全资子公司湖北荃银实施了增资扩股,对拓展国贸业务并拟进行海外投资的荃银科技进行了增资。使公司增加了市场热销的水稻品种、玉米育种资源和玉米小麦的经营,增强了水稻主营产业,拓展了玉米、小麦新兴产业,增强了公司主营业务实力。5、加快发展玉米、小麦产业,继续培育棉油、瓜菜产业玉米和小麦是公司上市后确立发展的新兴产业,公司通过购并重组和自建体系并举发展玉米小麦产业。报告期内,公司并购的铁研种业拥有较丰富的玉米品种资源,阶段性的弥补了公

22、司在玉米研发方面的资源空白。另外,公司设立的玉米/小麦事业部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运作,小麦业务已经产生效益,购买的玉米品种将于 2012 年在安徽市场销售。棉油、瓜菜产业主要以自主研发新产品为主,报告期内,棉油事业部自主研发的杂交棉荃银 2 号通过国审;荃银棉 3 号和荃银棉 6 号分别进入国家长江流域棉区区试第二年和第一年;荃银棉 6 号、8 号分别进入安徽省区试;油菜品种荃油 8203进入国家区试。瓜菜专业公司自主选育的特色西瓜、甜瓜、南瓜等新品种研发工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 5 个品种通过审定,4 个品种通过认定。报告期内棉油、瓜菜均实现盈利。6、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建设,综合实力显现报告期内

23、,公司进一步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建设进度。募投项目四个子项目中的三个子项目海南育种繁殖基地、湖北荆州营销中心、合肥育种展示中心均已投入使用;合肥种子精加工及仓储中心项目因开发区土地规划调整导致开工时间延期,现经各方努力,新的建设用地已基本落实,公司将在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履行相关募投项目变更程序后尽快开工建设。募投项目的顺利建成,明显提升了公司的综合实力,大大改善了公司在海南、合肥两处科研条件,对提高公司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实力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公司开拓湖北、湖南等水稻主要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7、深入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公司规范运作、健康发展随着控股子公司的增加及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

24、为有效防范公司管理风险,确保公司健康发展,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内控体系建设,报告期内,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各类业务、各部门现行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风险评估,查找管5,”,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理缺陷,确定关键控制点,并制定优化流程和完善制度的整改方案。为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报告期内,公司设立了子公司管理部,在系统了解和掌握子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规范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促进各子公司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实现既定目标。8、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心构筑公司发展之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

2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包括召开管理工作会议、业务培训、节日联欢、总结表彰等,不断回顾和总结公司的发展历程和企业文化。荃银创业者们“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委屈,大局为重”的创业精神不断激励着荃银人继续奋发图强;荃银人“坚持股东回报最大化;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坚持财务管理;坚持不断发展;坚持创新与合作共赢;坚持以人为本。这六大朴素的创业理念引导公司每一位员工建立正面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把职业当事业,把企业当家业”。朴实的企业文化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构筑公司发展之灵魂

26、。二、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一)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趋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决定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种子行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1 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并组织召开了建国以来最高规格的全国种子工作会议,提出快速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将“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作为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一项重要任务,鼓励大型优势种子企业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打造一批实力强大的“

27、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为落实国家种业发展规划,2011 年 9 月 4 日,农业部种子管理局正式成立,将进一步加强对农作物种子的监督管理,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全面提升种业整体素质,种子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农业部关于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出台,大幅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必将促进种业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关于落实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种业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家还将继续通过各种政策利好,重点扶持一批在“育繁推一体化”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做大做强,从而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农作物种业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取得

28、更大发展。(二)公司未来发展的风险因素分析1、制种风险由于种子生产对自然条件的敏感度较高,若在制种关键时期出现异常天气,将直接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而近年来受地球气候变化异常的影响,种子生产基地异常高(低)温、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也频繁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制种风险。2、创新营销模式风险为充分发挥公司新两优 6 号米质好、产量高的优势,进一步稳定主导产品的市场推广面积,2011 年,公司积极寻求与水稻种子产业链下端的稻米加工企业合作,通过建立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采取统防统治、规模化种植的订单农业模式,拉动公司良种的推广。但由于这一模式涉及稻米加工企业、政府部门、经销商以及农民种植户等多方参与

29、主体,实施过程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运作是否顺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3、存货风险由于受上一年度制种产量丰收且制种面积扩大的影响,2011 年度公司种子存货量较大,除去子公司存货合并因素,比去年同期增长七成左右。虽然种子存货能有效保障不良气候年份公司种子的市场供给,但如果未来市场需求形势发生反向变化,公司现有的库存不能快速销售,随着时间的推移,库存种子将可能出现积压风险。4、新品种开发风险公司新两优 343 等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下一年度起即进入重点开发期,可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新品种开发过程中受技术、不良气候等因素制约,其开发成效能否达到预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5、子公司管理风险

30、(1)企业文化融合风险为保持子公司运行的稳定性,公司对收购企业的管理基本保持原企业管理层和员工队伍结构,因此控股子公司基本保持原企业的文化形态,如何使母子公司之间尽快形成文化融合,既保持母子公司各自文化特色,又相互适应彼此接受对方,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顺利实现共同发展,是对公司管理能力的挑战。(2)管理风险公司控股子公司虽然各有特色,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治理结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管理问题。根据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相关规定,控股子公司应纳入母公司主体进行一体化管理,但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管理不到位,或子公司执行力不够,均可能出现因子公司违规导致母公司受罚。(三)公司面临的

31、发展机遇和挑战1、面临的发展机遇(1)种业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用种大国,常年用种量在 125 亿公斤以上,市场空间巨大。自 2000 年中国的种子市场进入扩张期以6,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来,中国种子市场价值已从 2001 年的 200 亿元增长到 500 多亿元,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种业市场。据行业专家分析,中国种业市场潜在市场容量为 900 亿元。而种业市场中,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市场份额最大,合计约占 51%。随着种子商品化率以及价格的进一步提高,预计到 2015 年,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容量将达到 230 亿元,杂交玉米市场容量将达 370

32、 亿元左右。(2)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1 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中,对农作物种业进行了全新的定位,明确提出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同时还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这为种业公司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连续九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以发展农业为主题,财政部为支持种业发展设立了现代种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部均出台专项政策,支持种业发展;各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诸多支持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预期 2012 年国家会

33、出台更多政策,支持种业发展。2、面临的挑战一是公司新品种研发能否用最短时间培育出更多的在高产、稳产、优质基础上增强适应性、抗逆性,特别是抗倒性、适应机械化收割的突破性品种,迅速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保持公司可持续发展。二是在行业大变革、公司经营规模扩张以及公司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能否尽快形成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适合的管理模式,适应新的经营环境,保持公司健康稳定发展。(四)公司发展战略及 2012 年度经营目标1、战略目标公司将继续坚持“培育优良品种,服务粮食安全,壮大民族种业”的企业宗旨,实施“科技、品牌、整合、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以科研为源头,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保证,以不断提升良种推广服务水

34、平为手段,同时加强种业资源整合,加大走出去步伐。在增强公司杂交水稻种子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开拓公司玉米、小麦种子产业,发展棉油、瓜菜种子产业,使公司尽快成为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开创具有国际化竞争实力的民族种业品牌。2、2012 年度经营目标及措施根据公司包括子公司经营目标责任书以及 2012 年度预算,公司 2012 年度经营目标计划为实现销售收入 4.5 亿元、净利润2,700 万元。上述经营目标并不代表公司对 2012 年度的盈利预测,能否实现取决于市场状况变化、经营团队的努力程度等多种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

35、性,请投资者特别注意。围绕上述经营目标,公司将采取以下举措:(1)加速荃银农科院各项建设,早日实现科研育种体系升级换代在当前种业竞争特别是新品种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公司仍然必须将提高自主研发实力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2012 年,公司将采取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改造科研育种体系、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加大科研激励、加强科企合作、吸纳高端人才、引进育种资源等各项措施,鼓励科研人员以更大的精力和热情投入科研育种工作,把荃银农科院早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在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具有相当商业化育种价值的科研育种机构,加快推出具有突破性开发价值的、适应公司多元化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品种,增强公司发展后劲

36、。(2)继续探索制种新模式,不断完善种子质量控制规程公司将继续推进制种模式的创新,选择在制种基础条件好的区域,积极推进公司“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制种基地建设。同时,通过严格基地控制、强化基地管理、激励与淘汰相结合等方式,完善公司种子质量控制规程,加快机械化制种项目的研发进度,实现制种质量和制种技术的有效突破,提高公司制种产量和降低成本。(3)增强服务理念,推进营销模式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在加大公司传统营销模式创新的基础上,依托“新两优 6 号”高产、优质的特性,通过与农资公司、农技推广部门和稻米加工企业的合作,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共建健康、安全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37、。在服务粮食安全、农户增收的同时,将公司的优质品种更好的推向市场,稳住公司主打品种的市场销量、加大新产品市场开发力度,降低公司存货风险。(4)加快走出去步伐,拓展海外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与相关国际公司合作,开展海外杂交水稻试种及示范工作,研究适宜海外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进一步扩大海外业务规模。(5)继续加快购买新品种进度,推进玉米小麦产业的发展玉米小麦产业经过一年时间的运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开局良好。2012 年,公司计划在山东、河南等地加紧寻找适合黄淮海地区市场开发的玉米和小麦品种,快速进入玉米种植的主战场,不断壮大自身团队,建立玉米经营体系,加快市场开发,到 2015 年,

38、争取实现玉米小麦规模化经营,销售收入达到 1 亿元。(6)加快募投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投产因合肥开发区土地规划调整导致开工时间延期的合肥种子精加工及仓储中心项目,目前已基本落实建设用地,公司力争上半年开工建设,年内投产使用。(7)完善内控体系,提升管理水平7,、,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结合会计师事务所 2011 年度对公司业务流程的梳理和风险评估所提出的整改方案,公司将进一步对公司包括子公司的内控体系进行完善;建立集团化管理模式,经营实体以事业部制运作。集团公司形成利润中心和管理服务中心两大功能体系,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等措施加强对事业部和子公司

39、的管理,促进公司整体健康、稳定发展。(8)继续做好资源整合,壮大公司实力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公司将综合考虑品种优势、产业优势、区域优势、业绩优势等因素,继续做好并购重组及对外投资工作,以丰富公司品种、科研等各项资源,合理战略布局,增强发展潜力,提高综合实力,争取早日跻身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行列。(9)开展团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谁来种田”“如何种田”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难题。为积极探索我国农业发展新模式,并以此为契机,争取资源、收获先机,公司在 2012 年将全面启动与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现代青年

40、农场主”的创新合作模式,搭建鼓励和资助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创业的业务平台,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同办好“现代青年农场主荃银创新创业试验班”,为公司发展培养后备人才。5.2 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表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 适用 不适用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单位:万元,分产品,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营业成本比上 毛利率比上年增年增减(%)减(%),水稻,19,659.93,12,135.12,38.27%,17.41%,21.73%,-0.02%,小麦,5,256.16,4,328.01,17.66%,瓜菜,1,221.07,889.61,27.15%,52.89%,81.

41、49%,-0.11%,玉米,728.99,547.77,24.86%,农机、化肥等棉花油菜,456.56261.3483.83,311.18143.8283.31,31.84%44.97%0.62%,27.72%216.75%216.63%,38.20%261.61%604.12%,-0.05%-0.07%-0.55%,合,计,27,667.88,18,438.82,33.36%,53.63%,71.75%,-0.07%,5.3 报告期内利润构成、主营业务及其结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前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报告期内公司利润构成、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前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

42、因主要是本报告期合并的子公司增加,主营业务及其结构发生变化主要是公司实施限制性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开始进军玉米、小麦种子产业。6 财务报告6.1 与最近一期年度报告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具体说明 适用 不适用6.2 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更正金额、原因及其影响 适用 不适用2011 年 8 月 9 日至 10 月 8 日,财政部驻安徽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本公司 2010 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出具了财政部驻安徽专员办关于对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0 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财驻皖监2011130 号),本公司编制 201

43、0 年度财务报表及其附注时存在以下情况:8,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年度报告摘要,(1)存在处理废旧物资收入冲减费用而少计其他收入的情况;(2)存在归集上市费用不准确的情况;(3)存在子公司安徽荃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结转营业成本计算差错的情况;(4)存在专家顾问费、品种示范费、薰仓费等费用以白条入账的情况。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本公司本期采用追溯重述法对上述差错进行了更正。上述事项影响的 2010 年报表项目金额列示如下:,科目名称其他应收款库存商品应交税费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东权益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少数股东损益归属于母

44、公司的损益,更正前金额1,597,738.17109,543,099.03-444,433.01421,841,606.2968,762,878.7811,416,266.91148,870.00107,295,499.490.0022,951,447.8723,444,466.742,135,956.4932,774,726.85,更正金额253,294.40-60,750.00-1,313.94710,000.00-491,841.66-24,300.0056,272.8260,750.00185.7023,966.1537,512.63-24,300.00-41,841.66,更正后金额

45、1,851,032.57109,482,349.03-445,746.95422,551,606.2968,271,037.1211,391,966.91205,142.82107,356,249.49185.7022,975,414.0223,481,979.372,111,656.4932,732,885.19,6.3 与最近一期年度报告相比,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具体说明 适用 不适用报告期内,有四家子公司新纳入合并范围,系因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 54%股权、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52%股权以及辽宁铁研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54.05%股权,故将其纳入合并范围;此外,公司于 2010 年 12月 20 日增资杨凌登峰种业有限公司,取得其 56%股权,杨凌登峰种业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陕西荃银登峰种业有限公司,因相关手续于 2011 年办理完毕,故在 2011 年将其纳入合并范围。此外,安徽省新加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系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 2011 年 7 月纳入合并范围;赤峰铁研种业有限公司系辽宁铁研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于 2011 年 10 月纳入合并范围。6.4 董事会、监事会对会计师事务所“非标准审计报告”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