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股市现状和问题.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39565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9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国股市现状和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浅析中国股市现状和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浅析中国股市现状和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浅析中国股市现状和问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浅析中国股市现状和问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股市现状和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国股市现状和问题.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中国股市现状和问题,营销学院,衔接培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中国 股市在短短的十几年内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大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深沪股票市场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取得重要的成就,上市公司已超过两千家,资本市场规模已排亚洲第一。毫无疑问,这么 巨大的资本盛宴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权利享用,每个人都有理由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中分得一杯羹。,然而,事实上真的如此么?股民们真的尝到了股市的甜 头了么?我们的股市真的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分享给股民了么?我 们对此表示怀疑。,3,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

2、应的特色道路,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高,制度性建设日趋完善。但股票市场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较为明显。2007 年股票市场看似迎来了发展契机,股权分置改革初具效力,但 2008 年随后进入蛰伏期,股市发展陷入困境。,4,5,.从时间上看,是年轻市 中国股市发展仅有22年的历史。从时间上看,比起先进或成熟的资本市场是非常年轻的。,.从操作上看,是投机市 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都具有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特征;有投资和投机的特征。而中国股市长期投资者少,短期投资者多,操作上投机成分大。,6,我国的股市有如下的特征:1、股市波动幅度大。在美国股市历史上波动最剧烈的是1

3、933年和1932年,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波动幅度只有50.7和45.7,近几十年很少超过20,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更是经常保持在10以下,而过去8年中,我国股市的波动幅度为51.1,成倍地高于世界主要股市。,2、股市换手率过高,参与资金多以短炒为主,年换手率500,主要发达国家股市中,股票的持有期限平均是2年左右。3、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基本上以炒作概念为主,绩优股长期受冷落,绩差股鸡犬升天,庄家操纵严重。我国股市只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原因在于大部门股民是在投机而不是投资。,.从治理上看,是政策市 从中国股市诞生之日起,股市的发展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其解决希望在于政府干扰。至目前为止,

4、股市的问题仍需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出手解决,仍不能靠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来解决。,中国股市的特点,目前股市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股市的发展目标需要随政府的发展思路而不断变化。这种反复波动的状况不仅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还会打击股市参与者的积极性,往往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股市发展出现过度繁荣,进而产生大量的股市泡沫,一旦这种泡沫被挤压,股市便会迅速萎缩;二是股市发展持续低迷时,股市价值被低估,对投资者吸引力降低,股市将在很长的时期内难以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股市有其自身发展的规规律,政府不应该过多地干预股市。我国“政策市”的存在,加剧了证券市场的波动。在证券交易市场上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托市或抑市,试图将

5、证券交易价格控制在一定的幅度之内。比如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者的政策就是一个极不公平的政策,它给机构投资者申购新股大量优惠的政策,机构投资者因此获得了巨大收益,与此同时,广大散户股民利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害。这种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证券交易市场的做法扼杀了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使得证券交易价格不能真正反映有价证券的供求关系,导致市场效率的下降。,促成的时机(主观因素发生变化),12,.从融资方面看,是圈钱市 作为一个资本市场,其资本功能就是企业能在市场上进行融资,达到发展企业的目的。客观地看,从建市起,国家央企的发展和解困、民营企业的发展,解决了所有上市公司的发展中需要的资金,降低了银行体系中的风险,许

6、多大中小企业得到了发展。也正是这一功能,促使许多公司盲目融资,恶意融资,如平安巨额融资之例,把股市成了公司发展的提款机。,私利行为妨害了股市的公正性。上市公司通过包装、公关实现上市,是目前股市结构中存在的最大痼疾。由于地方政府的利益,上市公司成为一方政府获得税收利益的主要保证。以这种标准上市的公司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等问题,上市不以盈利多少为准绳,而是以利益为出发点,企业圈钱行为严重,各种虚假行为、不诚信行为成为股票市场的主要公害,而且我国没有对这些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近年来,企业圈钱行为被屡屡曝光,企业利用上市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从健康上看,是问题市 中国股市发展至今,存在

7、的诸多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仍是我国股市里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如:证券法规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上市公司信息不透明,不及时的问题;上市公司内部管理不规范(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新股发行再融资的问题;一股独大和大小非流通之间矛盾的问题等等,都是困扰股市健康发展的问题。,14,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92 年到1998 年,上市公司净资产利益率从14.28%下降到7.97%。在1998 年以前上市的公司中亏损的有76 家,亏损面为9.33%,亏损额在1 亿元以上有30 家。主管企业上市审核的是证监会,但上市过程中存在各种行政干预,又使证监会不能独立承担上市公司质量差的责任。而且,由证监会进行企

8、业上市的审批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不可能对即将上市公司进行全面了解。况且,证监会是一个行政单位,出现问题也不可能对其进行处罚,使股票市场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损害了股民的利益。,16,企业造假上市、股票“三高”发行只是我国股市监管问题的冰山一角,操纵股价、内幕交易、上市公司隐瞒重要信息这些现象的频繁出现都凸显了我国监管 力度的不足。中国股市有个有趣的现象:每当有股票重组或者有利好,在发布利 好消息之前,总有大量资金迅速买进,而当利好兑现的时候,一张张大单就会把 涨幅已经很高的股票甩给股民。股民们对此早已是见怪不怪了,这种本该是发现 一例严查一例的案件却在中国股市接连不断地上演。,上市公司

9、的退市制度一直未能真正建立。我国现阶段仍然以强制退市为主,并且仅有连续三年亏损上市公司的退市实践。但是,在受到行政处罚、追究刑事责任后仍未有一家上市公司因此退市。违法公司退市始终不能执行,导致违法违规现象愈演愈烈。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只注重发股上市、配股和增发新股,上市成功后就把股市当做“圈钱”的场所,忽视上市公司的实业发展和基本面的改善,大股东频繁地使出各种伎俩损害和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退市是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是在规范中发展证券市场的重要机制,也是证券市场引导资源流向、优化配置资源的重要机制,是保证上市公司质量从而真正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必要途径。,.从

10、管理上看,是部门市 中国股市的主管部门是证监会。从近几年股市的上下波动来看,能影响股市运行的部门有央行、财政部、税务总局、国资委等。央行决定加息、减息提高银行储备金,能影响股市波动;财政部、税务局加税、减税,增减印花税,都能影响股市波动。,而我国由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机构投资者常常利用资金优势对股市进行操纵。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迅速培育和壮大,股市投资资金已转变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机构的投资动向直接引导着市场走势。由于我国目前价值欠缺的基本模式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机构投资者奉行的以价值来定盈利的思想难以行得通。因此,机构投资者往往会采取操纵信息、操纵交易等手段来获取高额回报,更有

11、甚者,还会与企业相互串通,通过获得内幕消息共同汲取散户的经济利益。,8.外部环境治理效率低下,股市持续健康发展难以得到保障 我国股市外部环境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滞后,执行力度有待提高。即使我国一直以来大力改革了很多的法律制度来保护股票市场发展,但总体来看,实施的时机仍较为滞后,而且没有实施配套措施,效果并不明显。,二是信用制度尚未健全,参与者利益受侵害现象严重。近两年中小股东的利益一再被提及,主要是中小股东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大股东总是利用自身的资金和信息优势来谋取暴利。由于我国没有建立真正有效的企业信用等级和监管实施办法,因此,为大股东利用自身优势来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可

12、乘之机。三是行政干预过多,股市难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机制。股市建立以来,我国政府反复救市、不停托市,都为股票市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调节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政府这种行为一方面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使市场丧失了优胜劣汰的自我发展、自我调节功能。,中国资本市场只要进入一个法律法规健全完善的时期;只要进入上市公司优质管理和发展的时期;只要实现了全流通;只要股民都知道投资有风险;只要所有参与资本市场的管理者、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都能有秩序的、按游戏规则办事行事,中国资本市场和股市就能稳定健康地发展。不会出现暴跌暴涨的非理性的现象。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股市存在的综合问题。,希望中国资本市场是世界,最优秀的市场,最具活力的市场,最市场化的市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