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论文)冷轧压下规程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42177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论文)冷轧压下规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课程设计(论文)冷轧压下规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课程设计(论文)冷轧压下规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课程设计(论文)冷轧压下规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课程设计(论文)冷轧压下规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论文)冷轧压下规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论文)冷轧压下规程设计.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辽 宁 科 技 大 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 冷轧压下规程设计 学院、系: 材料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 绩: 2012 年 1 月 7 日目录1冷轧带钢轧制规程设计21.1.冷轧薄板生产工艺流程概述21.2. 综述42 轧制工艺制度42.1 压下规程52.2 工艺制度的确定52.2.1 压下制度52.2.2 张力制度62.2.3 速度制度62.2.4 轧制力计算63 设备强度及能力校核93.1 咬入能力校核93.2 轧辊强度校核93.3 生产能力校核143.3.1 电机能力校核144 后记155 参考文献161冷轧带钢轧制规程设计1.1.冷轧薄板生产工艺流程概述冷轧是指

2、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轧制过程,也即室温轧制,冷轧不会发生再结晶过程,但产生加工硬化。与热轧相比,冷轧带材具有尺寸精度高,表面好,组织性能好,有利于组织性能的产品,如硅钢板,汽车板等。冷轧板带钢品种繁多,工艺复杂,最基本不可缺少的工序为热轧板卷的酸洗和碱洗,冷轧,热处理,平整,剪切,检验,包装,入库等。基本工艺流程图如下:。下图是鞍钢冷轧成产典型产品工艺流程图:1.2.鞍钢冷轧厂冷轧产品简介钢铁作为基础的生产资料,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钢材加工过程中,除了少部分采用锻造或铸造等方法直接成材外,其余约80%以上都是经过轧制成材。而冷轧板带钢的生产工艺,避免了热轧中存在的温降和温度分部不均

3、的弊病,可以生产出厚度更薄、尺寸更精确、表面更光洁、板形更平直的板卷。在国民经济中,冷轧板带钢的生产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冷轧带钢轧制规程课程设计参考鞍钢冷轧厂2#线而进行。预设计生产规格为0.81250mm的1Cr18Ni9冷轧不锈钢薄板。本设计对冷轧的生产特点以及主要工序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制定了轧制制度,计算了轧制力,对轧辊强度、电机功率进行了校核。力求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能对冷轧带钢有更深层次的了解。2 轧制工艺制度产品规格:0.61350mm原料规格:2.001400mm2.1 压下规程本设计采用五机架连轧,参考经验数据,制定压下规程如表4-1所示:表2-1 压下规程道次H/mmh/mm

4、h/mm/%/mm轧速/m/s前张力/Mpa后张力/Mpa/Mpa总压力P/MN12.001.3420.65832.91.6718.940903540.281378.1021.3420.9220.42031.31.13213.021009057.161523.7630.9220.7540.16818.220.83815.9210410077.351425.2040.7540.6420.11214.850.69818.6910810491.531521.4550.6420.600.0426.5400.62120.004510893.701347.442.2 工艺制度的确定2.2.1 压下制度根据

5、经验采用分配压下系数表2-2,令轧制中的总压下量为h,则各道的压下量hi为17: (2.1)式中 bi压下分配系数。表2-2 各种冷连轧机压下分配系数举例机架数压下分配系数 bi道次(机架)号1234550.470.300.120.080.03在确定各架压下分配系数,亦机确定各架压下量或轧后厚度的同时,还需根据经验分析选定各机架之间的单位张力。2.2.2 张力制度式中:带材上a、b两点间的原始距离;带材原始张应力;b点速度与a点速度之差,;带材的弹性模量。但本设计根据经验分析选定各机架之间的单位张力。2.2.3 速度制度连轧时,保持正常轧制的条件是轧件在轧制线上每一架的秒流量相等,即满足公式:

6、B1h1v1=B2h2v2=Bnhnvn (2.2)式中:B轧件的宽度; h轧件的厚度;v轧件的水平速度根据经验值选取最后一架轧机出口轧速为26.0m/s,然后按秒流量相等原则计算各架轧机轧速,见表4-1。2.2.4 轧制力计算各机架摩擦系数的选取:第一道次考虑咬入,不喷油,故取0.06,以后喷乳化液,取值0.04,最后一道次取值0.03。本设计采用M.D.Stone公式计算平均单位压力: (2.3)式中:;考虑轧辊弹性压扁的变形区长度;平面变形抗力,;前后张力平均值,()计算步骤如下:1, 确定变形抗力由于在变形区内各断面处变形程度不等,因此,通常根据加工硬化曲线取本道次平均总压下率所对应的

7、变形抗力值。平均总压下率按下式计算: = (2.4)式中:本道次轧前的预变形量; 本道次轧后的总变形量;冷轧前轧件的厚度;本道次轧前轧件的厚度;本道次轧后轧件的厚度。根据Q215典型产品的含碳量,由加工硬化曲线查出对应于的值,然后计算平面变形抗力:。由求出平均单位张力,则可得到的值。低碳加工硬化曲线2,求的值的值根据轧辊压扁时平均单位压力图解(斯通图解法)得到。先根据具体轧制条件计算出参数和的值: (2.5)式中:摩擦系数; 接触弧长,工作辊半径。 (2.6)式中:泊松比,取0.28;E弹性模量,取E=200GPa,代入计算得:然后在斯通图解中尺和尺上分别找出对应其值的两点,连成一条直线,此直

8、线与S形曲线的交点即为的值。根据值查表便可得的值。斯通图解:3, 求平均单位压力及总压力将的值和的值代入公式4.3即可算出平均单位压力。总压力为: (2.7)式中:由 计算得到; 轧件宽度,对各道次依次按上述步骤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2-3所示。表2-3 各道次计算结果道次/%/%/%/MPa/MPa/MPa/mm/mm1032.919.7443562.550013.331.671232.953.945.5061095.0701.510.651.132353.962.358.947001028056.740.838462.367.965.66745106856.755.500.698567.9

9、7069.1675576.5866.253.370.621道次/mm/MPa/MN10.6380.4070.13550.751.48915.67651.441378.1020.4700.2200.17400.601.37013.584830.911523.7630.4020.1620.27300.641.40010.726984.201425.2040.3940.1550.94940.731.47310.19011105.861521.4550.2700.07290.41420.701.4508.69401148.001347.443 设备强度及能力校核3.1 咬入能力校核轧机要能够顺利进行轧

10、制,必须保证咬入符合轧制规律,所以要对咬入条件进行校核。 (3.1) (3.2)式中: 工作辊直径轧件的压下量; 咬入角 摩擦角原料在第一架轧机咬入比较困难,所以对第一架进行咬入能力的校核。校核如下:由公式(3.1),得到: 已知,所以:而,得到: 由于,因此,第一架轧机可以实现带钢顺利咬入。3.2 轧辊强度校核轧辊直接承受轧制力和转动轧辊的传动力矩,属于消耗性零件,就轧机整体而言,轧辊安全系数最小,轧辊强度往往决定整个轧机负荷能力,因此,要对轧辊进行校核。轧辊材质为复合铸钢,许用应力=240MPa,许用接触应力=2400MPa;许用剪切应力=73MPa;许用接触剪应力=730MPa。轧辊各部

11、分尺寸分别为:工作辊:辊身直径=540mm,辊身长度=1700mm,压下螺丝中心距=1980mm;辊颈直径=280mm,辊径长度=180mm。支撑辊:辊身直径=1450mm,辊颈d=750mm,辊身长度=1700mm,压下螺丝中心距=2430mm;辊头均采用扁头万向接轴辊头。电机功率N=5500kW,最大总压力P=1523.76MN根据五机架冷连轧机轧制力和轧辊直径的考虑,现在对第二架轧机的轧辊进行校核:利用前滑计算轧辊的转速:咬入角 中性角 前滑值 则: 四辊轧机支撑辊与工作辊承受弯矩之比等于直径比的四次方,其弯曲力的分配也和弯矩一样18,即52而=15240MN,得到 (1) 工作辊 a)

12、辊身 Mg1 94.4KN.MNm15KN.M Mg2 Nm 98.6KN.M Mg Nm 图3-1 工作辊弯矩图 辊身中部产生最大弯曲力矩:前后总张力差:水平张力作用产生的最大弯曲力距:辊身中部的合成力矩:工作辊在最大重车后的直径D=540mm,因此辊身中部的最大弯曲应力为:所以,工作辊辊身符合要求。b)辊头 图3-2 工作辊辊头图所以,辊头符合轧制要求。(2)支撑辊 5906KN.MKNm图3-3 支撑辊弯矩图a)辊身辊身中部产生最大弯曲力矩支撑辊在最大重车后的直径为D=1450mm,则辊身中部的最大弯曲应力为:所以,支撑辊符合要求。 b)辊颈所以,辊颈轧制符合要求。(3)接触应力工作辊与

13、支撑辊表面接触产生接触应力,它将影响轧辊的轧制寿命,应加以校核。计算接触应力使用赫兹公式:式中: 接触表面单位长度上的负荷;相互接触两个轧辊的半径;与轧辊材料有关的系数, 轧辊材料相同,=0.28,得到:已知mm,mm ,E =200GPa,则:所以,轧机符合轧制带钢时的轧制要求。3.3 生产能力校核3.3.1 电机能力校核传动力矩计算: (3.3)(1) 轧制力矩式中:轧辊与金属轧件的接触弧长,即; 力臂系数,冷轧时取:0.3; 工作辊轧制力;(2) 摩擦力矩轧辊轴承中的附加摩擦力矩:式中:轧辊辊颈直径;轧辊轴承摩擦系数,取0.05;传动机构中的摩擦力矩:式中:轧辊与电机间的传动比,取1.7

14、856; 传动机构粘性系数0.97;换算到主电机轴上的附加摩擦力矩为:(2) 空转力矩 式中:电机额定转矩,因此传动力矩为: 所以,电机符合轧制要求。4 后记经过三周的时间,在候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本次工艺课课程设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能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设计工作相结合,使得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翻阅和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的简单应用,而是综合了多门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轧制工程学、轧钢机械设备、金属塑性加工学、塑性成型与轧制理论等。书本必不可少,相关论文也是设计的重要参考。特别是有一篇介绍EXCEL在压下规程设计过程中的使用技巧,使得在设计过程中节省了不少时间,而且便于调整和更改。虽然这是一次简单的冷轧轧制规程设计,却很好的锻炼了我们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如坯料如何选择,压下率如何分配,轧制力计算是否合理等。总之,在遇到实际工程问题时,只有通过多翻阅资料收集信息,不断地锻炼学习,不断的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轧制工程师。5 参考文献轧钢机械设备刘宝珩 主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金属塑性变形与轧制理论赵志业 主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轧制工程学康永林 主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轧钢工艺学王廷溥 主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图纸 > 事务文书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