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螺纹轴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仿真加工.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43646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螺纹轴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仿真加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开题报告——螺纹轴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仿真加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开题报告——螺纹轴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仿真加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开题报告——螺纹轴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仿真加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开题报告——螺纹轴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仿真加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螺纹轴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仿真加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螺纹轴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仿真加工.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 学 号: 0909010217 专 业: 机电一体化 系 (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系 毕业设计题目: 螺纹轴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仿真加工 指导教师: 职称: 2012年 3 月 15 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2、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3月15日”或“2004-03-15”。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1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比重明显增加。同时,随着航空工业、汽车

3、工业和轻工业消费品生产的高速增长,复杂形状的零件越来越多,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此外,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产品研制、生产周期越来越短,传统的加工设备和制造方法已难以适应这种多样化、柔性化与复杂形状零件的高效、高质量加工要求。因此,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发展能有效解决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变零件加工的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大量采用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数控技术,并将机械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其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目前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正不断更新换代,向高速度、多功能、智能化、开放型以及高可靠性等方面迅速发发展。数控

4、技术的应用和数控机床的生产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得要标志。 1949年,美国帕森斯公司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始共同研究,并于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三坐标数控铣床,当时的数控装置采用电子管元件。 1959年,数控装置采用了晶体管元件和印刷电路板,出现带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称为加工中心( MC Machining Center),使数控装置进入了第二代。, 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的集成电路数控装置,不仅体积小,功率消耗少,且可靠性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促进了数控机床品种和产量的发展。 60年代末,先后出现了由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机床的直接数控系统(简称 DNC

5、),又称群控系统;采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简称 CNC),使数控装置进入了以小型计算机化为特征的第四代。 1974年,研制成功使用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贮器的微型计算机数控装置(简称 MNC),这是第五代数控系统。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能进行人机对话式自动编制程序的数控装置;数控装置愈趋小型化,可以直接安装在机床上;数控机床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具有自动监控刀具破损和自动检测工件等功能。 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PC+CNC智能数控系统,即以PC机为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在PC机上安装NC软件系统,此种方式系统维护方便,易于实现网络化制造。数控加

6、工过程仿真主要包括几何仿真和物理仿真,几何仿真不考虑切削参数、切削力及其他物理因素的影响,只仿真刀具-工件几何体的运动。通过翻译数控代码以模拟车削加工能够完成的各种工作如加工外圆、端面、倒角、螺纹、曲线等来验证NC代码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并检查是否有碰撞、干涉,从而减少或者消除因程序错误而导致的机床损伤、夹具破坏及刀具损坏等现象。目前的仿真系统大多只进行几何仿真, 即对刀位轨迹、工件与刀具的干涉进行校验等,将几何仿真与物理仿真相结合的仿真还比较少。切削过程的力学仿真属于物理仿真的一种。切削力是计算切削功率、选择刀具、设计夹具和制定工艺等环节中不可少的数据,对确定合理的金属切削用量,优化刀具的几何参

7、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影响着切削热的产生,并进一步影响着刀具磨损、刀具耐用度和已加工表面质量。将工件的受力分析实时应用在虚拟加工过程当中,不仅能模拟演示由于工件、刀具等的参数改变所带来的受力改变,还能进行及时调整,帮助选择最合适的加工参数。参考文献1董玉红.数控技术,高级教育出版社,2009.22文朴.机械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73王爱玲.现代数控编程技术及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4养伟群.数控工艺培训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蒋增福: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指导教师意见: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专业负责人: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小学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