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东村说明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48874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8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士东村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士东村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士东村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士东村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士东村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士东村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士东村说明书.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目 录- 1 -第一部分 规划总论- 3 -一、规划背景- 3 -二、规划依据- 5 -三、规划期限和范围- 5 -四、规划指导思想- 6 -五、规划原则- 6 -六、规划目标- 7 -七、规划重点- 8 -八、规划过程- 8 -九、本次规划遵循的技术路线如框图所示:- 9 -第二部分 村庄概况- 11 -一、村庄概况- 11 -二、经济现状- 12 -第三部分 村庄整合规划- 12 -一、村庄整合的作用- 12 -二、村庄整合经济条件分析- 13 -三、村庄整合中心村选址原则- 13 -四、村庄整合的目标和方法- 14 -第四部分 村域及产业发展规划- 15 -一、规划思路- 15 -

2、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16 -三、农业机械化规划- 16 -第五部分 村庄规划- 17 -一、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7 -二、建筑质量评价- 18 -三、村庄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19 -四、道路系统、竖向规划- 23 -五、绿化景观规划- 25 -六、市政设施规划- 26 -七、环境保护- 35 -八、防震减灾规划- 37 -九、村庄近期建设规划- 39 -表5 近期造价估算表- 43 -第六部分 规划实施措施- 44 -附图:区位图村域现状图 村域规划图村庄用地现状图 村庄用地规划图 建筑质量评价图村庄规划总平面图 道路系统规划图给排水工程规划图 电力电信规划图景观环卫规划图

3、村庄近期规划图第一部分 规划总论一、规划背景1、宏观背景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背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正是从这一国情实际出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继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又明确提出了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2)构建和谐社会时代背景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五个统筹”的必然要求。以

4、城乡协调发展为基础,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顺势之举,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3)解决三农问题政策导向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连续多次重申的“三农问题重中之重”,都反映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农村村庄规划整治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之一。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5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

5、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2、微观背景在国家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之后,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平顶山市2008年第21号文件中共平顶山市委办公室文件指出: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要达到60%以上,全县(市、区)要按照这个指标,确定中心镇、中心村数量。确定中心村规

6、模:平原区达到5000人左右,丘陵区达到3000人左右,边远山区达到2000人左右。全面推进中心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平顶山市政府已经把村庄规划列入到了平顶山市跨越式发展工程之一,全面启动了中心村建设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郏县人民政府为了更好的实施中心村建设工作,组织并委托我公司对郏县的部分村庄优先进行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3、镇规划标准;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6、堂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中共平顶山市委办公室文件第21号

7、;8、堂街镇士东村规划区地形图;9、有关士东村发展的基础资料和相关文件。三、规划期限和范围1、期限本次规划年限为2009年至2025年,规划期限17年,其中,近期:20092015,规划期7年;远期:20162025,规划期10年。2、范围本次规划的规划范围包括士东村、士西村、士中村三个行政村的用地范围。四、规划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富民强村为目标,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根本目标,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努力提高农民素质、生活质量。五、规划原则1. 公众参与原则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都是农民。因此在村

8、庄建设规划的过程当中,必须尊重民意,大量征求公众意见,使规划更合理、更可靠。2. 统一协调原则统一协调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第一,本次规划要与上一层次规划统一协调;第二,本次规划内部各种用地、各种空间之间要统一协调;第三,本规划区要与外部用地、空间统一协调;第四,规划要与村庄规划的其它各项活动统一协调。3. 安全、完善原则村庄规划首先要体现各种安全规划,防止各种灾害;同时,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规划,使农村的人居环境尽快得到改善。4. 因地制宜原则首先,规划要分析地方特色,尽量制造和壮大特有的农村风格,发展特色人居环境;其次,规划要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千篇一律,搞城市化。5.

9、 注重生态原则在村庄建设规划过程之中,必须注重生态保护,加强地方生态培育,使村庄的绿地景观系统与大生态系统和谐共生。6. 尊重文明原则农村作为一种生活形态,有其独有的农村文明,这种文明反映在布局、空间、建筑形态、景观等各个方面,承载着广大农民的记忆和爱恨。规划不能武断、粗暴的加以否决,应该是借鉴中发展,保护中壮大。六、规划目标1、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把村庄建设成:住房实用美观、设施配套完备、环境整洁优美、道路全部硬化、饮用水质达到标准、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排水沟渠顺畅清洁、垃圾及粪便作无害化处理、农民医疗文化教育等基本得到保障、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风尚得到有效改善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

10、村。2)具体目标(1) 村镇等级道路铺装率100%;(2) 自来水普及率100%;(3) 有线网络入户率100%;(4) 垃圾集中收集率100%;七、规划重点1、通过对产业现状的分析和对未来的预测,研究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策略,以更好地指导士东村产业发展。2、优化村域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为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提供有效的空间结构支撑。3、协调产业发展与村庄的相互衔接关系,妥善处理两者的联系,做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4、在广泛调研论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大力推行村庄整合,不断整合农村资源,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聚集,向城市转移,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八、规划过程本次规划通过对新农

11、村建设的宏观背景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入手,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内涵,明确村庄规划的规划原则和目标。同时,规划从现状条件分析入手,通过现场调查和基础数据的分析,了解现状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和产业发展概况,找出村在村庄分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目标为指引,以问题为突破,提出具体的村庄布点原则,合理预测村庄人口容量,对各基层村进行整合,形成合理村庄布点体系;同时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空间布局方案。统筹安排主要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并提出村庄规划建设实施对策,确定保护村庄生态环境原则和措施;中心村建设规划中提出总体构思和空间布局,同时制

12、定详细的工程管线规划,来引导村庄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九、本次规划遵循的技术路线如框图所示:现状调查总规实施检讨“十一五”规划国家与区域政策目标现状问题及成因规划实施有效性及原因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目标空间战略和发展目标多方案比较和优化近期发展策略近期行动计划政策保障措施部门意见征民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咨询地方发展战略可利用的资源发展需求发展与资源的平衡规划实施引导和控制公共和私人投资进入村镇建设远景分析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第二部分 村庄概况一、村庄概况1、位置与现状士东中心村隶属堂街镇,位于镇域最西端,距堂街镇政府约6公里。西与士中村和士西村相连;东临石桥店村;北依汝河;南与宝丰县接壤。该中心村包括士

13、东村、士西村、士中村三个行政村,总共3054人,总建设用地49.6公顷,耕地3172.8亩,人均耕地约为1.04亩,因此根据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规定,属于二类用地。其中士东村970人,263户,耕地999.8亩;士中村847人,230户,耕地1066亩;士西村1237人,303户,耕地1107亩。士东行政村2008年人均纯收入6850元,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韭菜、西瓜,耕地面积是999.8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03亩。2、地形地貌士东中心村自然条件优越,全村域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属于较稳定的工程地质区,3、气候条件堂街镇东高西低,水源充足,气

14、候宜人,自然条件优越,北汝河沿镇蜿蜒直下,汛期最大流量4000立方米每秒,常年流量为3的立方米/秒。另有芝河、运粮河、杨柳河、石河交织全境,年最冷(一月)平均气温零度左右;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8度左右,平均降水量为678. mm,平均蒸发量为1983. 6mm,最大的日降水量为13. 6mm (1979年1月11日),历年最厚积雪1500mm,平均风速3m/秒,最高风速2 3. 7m/秒,主导风向为NE, ENE, WNW, NW8级。二、经济现状1、企业现状士东中心村目前暂无工业企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进一步发展壮大,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农业现状士东中心村的农业特色不十

15、分明显。第三部分 村庄整合规划一、村庄整合的作用1、整理土地使用功能,节约耕地、集约土地、美化环境士东村中心村现状村庄建设用地约49.6公顷,由于缺乏规划,村庄布局比较分散,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2、完善配套设施,方便群众生活现状士东中心村分布相对集中,基础设施和公建设施较为缺乏,主要表现在道路系统不够完善,文化、教育、商业设施较为缺乏。村庄整合后,方便了基础设施和公建设施的配套建设,节约了大量资金。二、村庄整合经济条件分析1、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优越的区位优势:士东中心村位于郑石高速和平郏公路的交叉处,交通便利。相对的经济投资优势:士东村的人均收入(6850元),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

16、255元)要高出很多,经济基础较好。 2、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1)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整体效益处于较低层次,产业结构有待调整。(2)工业企业缺乏,村庄发展动力不足。(3)第三产服务、公共服务体系档次较低,服务不到位。(4)村庄道路狭窄,供水供电通讯设施缺少等因素影响对外招商引资。三、村庄整合中心村选址原则(1)侧重考虑区位优越(及交通方便、供水、用地、环境等条件良好)的原则。(2)联系合理(包括经济流向、交通联系、社会联系、历史联系、服务范围)的原则。(3)节约用地(即尽量利用坡地、劣地、少占或不占良田,与基本农田保护区不相矛盾)的原则。(4)坚持村庄集约化原则。(5)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17、(6)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的原则。(7)坚持“四看”原则 看民意,尊重百姓意愿; 看风水,注重居住环境和传统风俗; 看条件,充分考虑好道路、供水、供线的方便和可行性; 看产业,即村庄的经济基础和农业耕作情况、产业依托。四、村庄整合的目标和方法(一)村庄整合目标 规划将士中村、士西村整合至士东村,依靠土地置换推动中心村建设,推动中心村规模化发展,环境向生态发展管理向社区发展,设施配套向城市看齐,计划用1015年时间连片建设新村,将村庄整合节约的土地进行复垦,把有限的资源和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综合实力发展强力的村庄,改善其生活质量;确定规划土地的功能,使村域土地充分发挥其在各

18、方面的功能;在区域协调方面,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二)村庄整合的方法村庄整合主要采取以下模式。1、农村社区整合型。选择乡镇驻地或交通便利、区位优越、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建立农村社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增强服务功能等措施,吸引周边村庄逐渐向中心村聚集。2、城中村改造聚合型。对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范围的城中村,集中规划改造,充分利用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资源,合并建成新社区。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县城、市区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3、强村带动型。以经济实力强、领导班子强的行政村为依托,将其与周边经济实力弱、班子能力弱的行政村进行合并,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4、产业联结型。以特色

19、产业为纽带,将产业关联性强或发展趋势相近的村庄进行整合,通过产业带动组建中心村或建设农村社区。5、自然村恢复型。历史上原本属一个自然村,后来被划分为若干个行政村的,依照历史情况重新合并成为一个行政村。6、邻近村合并型。对地域相邻的村庄,将若干个村整合成一个行政村。结合堂街镇的实际情况本次规划主要采用后两种模式。第四部分 村域及产业发展规划一、规划思路坚持从士东中心村实际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制宜形成自身产业特色,面向市场选择产业项目,优化产业布局,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托平顶山市、堂街镇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特色产业链。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多渠道

20、、多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提高务工农民工资收入,壮大劳务经济;加快改善生产条件,推广优良品种和现代高效绿色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壮大农村新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按照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要求,大力开展中低田改造和坡瘠地改造,强化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耕地产出水平;抓好耕地灌溉体系配套建设,提高排涝抗旱能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旱涝保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开展生态林和农田林网建设,搞好“三边”绿

21、化。至规划期末,完成改造中低产农田和耕地,提高村域内基本农田的整体排涝抗旱能力。三、农业机械化规划在规划期内,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围绕耕种收三大主要环节,抓好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农业机械化,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加大购机补贴力度,加快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推动服务产业化进程,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三弯腰”问题,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至规划期末,本村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作业面力争达90%以上。第五部分 村庄规划一、村庄建设

22、存在的问题分析现状村民住宅部分建筑较为破旧,以传统一层砖混民居为主,较为密集,通风、采光、消防等难以保障。住房功能落后,浪费严重,村民住宅沿用上世纪的房屋格局,功能明显与渐富裕起来的村民的需求不适应,不符合现代农民的实际需求。村容村貌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村内有部分房屋质量较差。现有村庄道路网系统尚未完善,道路较窄,对村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住宅区内巷道狭窄,消防车无法进入。虽然本村主要街道得到治理,但仍有部分街道仍存在乱堆乱放、排水不畅的现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文体活动设施不健全,绿化率较低,庭院环境卫生较差,普遍采用传统旱厕,清洁能源使用户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目前村内没有文化大院、老年人活

23、动中心、文化体育设施,商业设施规模小,村庄内缺少游憩活动场所。二、建筑质量评价 现状士东村整体建筑质量一般,因各家的经济状况有所区别,体现在院子及大门的形式上较为多样,颜色和修建质量参差不齐,风格也不尽相同,影响了村庄整体的建筑风貌。建筑结构均为砖混(除中部部分老宅基地外),但建筑立面形式各异,外墙有涂料,有面砖;屋顶有全坡、半坡、平顶。整体布局较整齐,朝向也较为一致。对现状建筑进行评价,建筑分为三类:一类建筑、二类建筑、三类建筑。一类建筑:系指建筑质量较好,能够长期继续使用,在农村建设治理须少量整修的建筑,且不影响规划实施。二类建筑:指建筑布局混乱,建筑质量有待改善以及准备翻新重建的建筑。三

24、类建筑:包括破旧房屋,规划需要拆除重新建造的建筑。一类建筑村庄规划原则上保留,质量中等的建筑,集中者,近期整修保留,远期原则上纳入村庄规划建设;质量差的,原则上拆迁到村庄规划处建设。三、村庄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一)规划人口规模预测由于城镇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规律,随着户籍和就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在今后的发展时期内乡村人口规模上存在着相当大的缩小可能。然而,考虑到乡村工作的实际,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以及成年分户等情况都对建设用地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规划村建设用地容纳的人口,应包括现状村域范围内常住人口(当地户籍)及其在规划期限内的自然增长的总和。规划期内村域常住人口总数的计算可按下列公式:Q=Q1

25、(1+K)n + Q2 其中:Q预测人口总数(人); Q1现状农业人口数; Q2现状非农人口数; K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 n规划年限 截至2008年,士东中心村有3054人。根据中共平顶山市委办公室文件第21号,随着中心乡(镇)、中心村建设的推进,一般乡镇和基层村将逐渐消失,大量人口将向中心乡(镇)、中心村集中,由于士东村地处堂街镇经济集聚区内,因此,士东村远期人口机械增长1663人,根据2000年至2008年人口变化推算自然增长率千分之五,预测到2025年,总人口为5000人。 规划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基本国策,通过逐步整合现状较为分散的村庄空间布局,逐步解决现状存在的

26、各种不合理占用土地的现象。规划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形成布局合理、产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生态村。(二)用地布局1.布局形态规划士东中心村以三条主干道为轴,布置两个居住区。形成“一心、两区、三轴”的结构模式。一心:以休闲广场为中心的娱乐中心;两区:一个居民区和一个养殖区。三轴:以三条主干道为主要景观轴;(三)用地规模与建筑布局规划1、居住建筑用地(1)规划原则居住建筑规划要注重节约用地,户均占地面积当符合国家或河南省相关规范标准,并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合适大小的宅基地。住宅建设应少占或不占耕地,新增住宅需优先选用村内空地和荒地进行建设。住宅建设应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突出地方特色,

27、选择适合的户型。规划住宅以二层为主,采用并联、双拼的方式紧凑排列,住宅前或后有宅前路与村庄干道相连,方便居民出行。低层宅基地规模仍执行现行标准,即两分半,合166.7。住宅建设采用新建、规划更新和保留四种形式相结合。(2)住宅建设住宅建设的标准与要求住宅设计应注重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落实农民生活、生产的综合需要。作为农村住宅,平面功能必须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结合,比如农民需要在院子中种菜、饲养家畜、晾晒谷物、堆放柴草,户内多需要储存农具、粮油、生活物品等空间,即使已脱离农业生产的家庭,也仍然保留着一定的原有生活习惯。因此,在住宅设计时,需非常重视农民的实际需求,同时,尽可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住

28、宅建筑设计与选型村民住宅的建筑设计,绝不能照搬城市的别墅和多层住宅,而是应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农村的生活习惯,反映农民家庭生产的需求,考虑农民对新住宅的购买能力和使用时所能承受的生活支出水平。综合上述分析,我们挖掘出农宅不同于城市住宅的典型特点,加以借鉴提炼,进行新村住宅设计。农宅的典型特征分析:院子:院子是农村住宅的典型空间,可以说是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核心场所。其功能包括家庭种植、手工生产、农机具存放、邻里交往等。同时,院子还通常担当着联系各房间的交通功能。生产用房:多数农户家中会有可独立对外的生产用房,用于家庭生产,或农具存放,或粮食存放等。是家庭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低建筑面积、高使用

29、面积:农宅建筑面积一般不大,但有效使用面积往往远大于城市同等面积的住宅,经过仔细分析,发现农宅一般厕所独立设于院中,其他房间均对堂屋开门,或直接经过院子进入,基本没有内部的交通面积,大大降低建房的经济投资。生活节俭,生活成本较低。农民很注意节约,注意省水、省电、省燃料。反映在住宅上,主要表现在:主要房间朝阳布置利于保暖,省燃料;旱厕远离住宅利于排气,省水节电;厨房外墙面较大利于排烟,节省设备投资;安装太阳能,利于节省燃料。因此,住宅设计不仅应提供给农民完善的居住功能,同时,把上述典型特征也融入其中,从物质空间和居住的经济性两个层面满足农民的生活生产需求。 2、公共建筑设施公建设施包括行政办公、

30、文体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等,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设施。本次规划结合主要道路布置,以便于组织村民生活。1、村委在原址保留,加设文化宣传栏。2、在原有的敬老院内设老年活动室一个。3、规划在靠近郏平公路的原有空地上结合绿地布置幼儿园和文化室。4、规划在村委以南直至郏平公路设休闲广场一个,并布置健身器材。5、规划在南大街南侧分别布置5处便民超市,在幼儿园处设置1处便民店,以满足不同需求。四、道路系统、竖向规划(一)道路系统规划村庄道路系统分为26m、12m、6m、4m三个等级。各级道路断面形式如下:过境道路:红线宽度26m,道路断面3.0m20m3.0m主要道路:红线宽度18m,道路断面3.0

31、m12m3.0m次要道路:红线宽度12m,道路断面3.0m6m3.0m宅前路:路面宽度4m。(二) 道路竖向设计在现状道路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填挖的土方量,合理的设置竖向标高。道路竖向规划控制标高的确定 :对于已硬化道路进行拓宽处理的,尽量以已有道路的标高为控制标高,充分利用原有路面和路基,减少道路建设的费用。对于新修道路,基本以部分现状路面及两侧地面标高为控制标高,结合建筑布置、工程管沟敷设要求,同时充分利用现状地形等环境条件进行竖向规划。本次道路竖向控制标高依据2009年实测地形图,标高为独立高程系。因局部缺少准确的高程,实施时,如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应再根据实测结果参考周边高程点进行调整。调

32、整时应在较大范围内综合考虑,确保相关管线符合规划要求。综合控制与弹性考虑:竖向规划中只表明了主要道路交叉口的相对高程指标,对于其他内部道路暂不标注,也不表达相关坡度。各种场地的适宜坡度如下:场地名称适宜坡度(%)广 场0.33.0停车场0.20.5室 外场 地儿童游戏场0.32.5运动场地0.20.5杂用场地0.32.9绿 地0.51.0沿村庄主要道路进行道路亮化工程建设,路灯间距为30米左右为宜。路灯参考图: 五、绿化景观规划 (一)绿地系统规划 1、绿地布局村庄绿地系统包括公共绿地和附属绿地。规划绿地面积2.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6.95%,人均6.8m2。公共绿地:可分为小游园、广场绿地

33、等。规划设置广场绿地和小游园多处,均布于村庄各个方位。小游园和广场的布局力求均衡,以最大限度的方便居民使用,规模较大的两处公共绿地位于村北部和南部,与村庄新增用地扩展同步建设。附属绿地:包括道路绿化、庭院绿化等,是呈面状的绿地形式,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其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全村的绿化覆盖率,增加村庄绿量,改善村庄人居环境。至规划期末,全村的绿化覆盖率可达到在30%左右。绿化参考图: 2、树种选择绿化树种的选择,宜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及现状绿化特点,采用抗污染和净化空气,易繁殖、移植、抗病虫害强,耐旱、寒及养护管理简单的本地乡土树种,并要力争灌木、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以达到良

34、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二)景观规划景观建设是体现村庄特色的重要方面,也是本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观建设以主干道为主,着重予以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六、市政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目前士东村没有集中供水设施,村民供水主要来靠自家打井,饮用浅层地下水。本规划采用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96),并结合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中村民用水量标准以及士东村的用水情况,结合士东村的现状及地形地貌特征,居民点的规模以及地下水位的情况,确定士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为120升/人日,则远期日生活需水量为:1205000=600000升=600立方米。消防用水量:消防用水按同时发生火灾一

35、次,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为20L/S。火灾持续两小时,消防用水量为144吨时。生产用水量:包括乡村工业用水量、畜禽饲养用水量、主要农业机械用水量。村内规划有工业用地,规划用水量用工业用地指标估算,按100立方米/公顷.日。市政用水量:浇洒道路、绿化用水、漏失及未预见水量,按上述生活用水量的3%5%估算。水源及管网布置:士东中心村规划临近镇区,规划采用镇区供水系统,采用管径为DN200mm主管与镇区给水管网连接,次管管径为DN150mm。 2、排水工程规划(1)现状及存在问题村内没有污水设施,生活污水及雨水沿路边随意排放,环境卫生相对较差。(2)规划依据与原则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

36、-2000)。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6-1999)。3 、主要遵循近、远期结合,便于分期实施的原则。(3)排水体制规划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合流制。雨、污水可直接经过排水沟渠排入镇区排水系统以及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4)污水量预测污水量根据用水量折算,根据给水的用水性质,按平均日给水量的85%计算,污水量约为510立方米/日。(5)污水设施布置根据士东村地势南高北低的特点以及分两个居民点的实际情况,在士东村东北角布置一化粪池,士东村生活污水通过排水沟区排至化粪池,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河流。(6)雨水量计算暴雨强度公式:q = 883.8(1+0.837lgP)/t0.57(平顶山市

37、暴雨强度公式),其中: 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P 为重现期,取1 年; t=降雨历时(分)雨水设计流量计算Q=q*F其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径流系数,综合径流系数取0.6 F汇水面积(ha)(7)排水管网排水沟渠沿道路单侧布置,上面用盖板铺设,截面400mmx500mm。3、供电工程规划规划原则:为了满足村民的用电需求,共布置4台变压器。(1) 用电负荷预测用电负荷指标如下:住宅4.0KW/户公共建筑35W/平方米道路广场照明8KW/公顷绿化用地5KW/公顷(2) 低压配电网实行分区供电的原则,采用树枝放射式结构向各建筑供电。低压线路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相邻变电所低压干线之间可装

38、设联络开关和熔断器,正常情况下各变电所独立运行,事故时经倒闸操作后继续向用户供电。(3) 为满足线路与建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要求,减少外力破坏事故,要求低压架空线路使用绝缘线。 4、电信工程规划目前村庄程控电话普及率为75%。规划继续推进士东村中心村信息化进程,电话线路从集镇区电信所引出,到村后沿主要道路敷设,尽量保证村内各户电话装机的需求。电信线路原则上应布置在东西向道路的北侧,南北向道路的西侧。 5、广播电视规划规划扩大有线电视覆盖率,远期争取达到100%。广电线路由堂街镇集镇区引入,沿主要道路铺设,然后接入各户。广电线路应尽量与电信线路、远程教育网路同杆并架。6、管线综合规划(1)在给水、

39、排水、电力、电讯等单项工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协调、安排各种管线的建设,以利于今后的施工和管理。(2)尽可能将管线布置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下。(3)应根据各类管线的不同物性和设计要求综合布置各类管线,管线相互间水平距离与垂直净距应符合表1、表2中的规定。(4)应考虑不影响建筑物安全和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震动及重压,各种管线与构筑物或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表3中的规定。(5)地下管线与绿化树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宜符合表4中的规定。表1 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m)管线名称给水管排水管电力电缆电讯电缆排水管1.51.5电力电缆11电讯电缆110.5注:表中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净距适用

40、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0mm。大于或等于10KV的电力电缆与其它任何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25m。如加套管,净距可减至0.1m,小于10KV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1m。表2 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垂直净距(m)管线名称给水管排水管电力电缆电讯电缆给水管0.15排水管0.40.15电力电缆0.20.50.5电讯电缆0.20.50.20.1明沟沟底0.50.50.50.5 表3 各种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间距(m)管线名称建筑物基础地下杆柱(中心)公路边缘围墙或篱笆给水管3111.5排水管31.511.5电力电缆0.60.510.5电讯电缆0.60.510.5注:表中给水管与道路

41、侧石边缘的水平间距1.0m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0mm,当管径大于 20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1.5m。表中给水管与围墙或篱笆的水平间距1.5m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0mm。排水管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间距,当埋深浅于建筑物基础时应大于或等于2.5m。各种管线离建筑物的水平顺序由近及远分别为:电力管线或电讯管线、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电缆与电讯管缆应远离,并按照电力电缆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电讯管缆在道路的西侧或北侧的原则布置。当管线之间发生矛盾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A、小管线避让大管线;B、压力管避让重力自流管线;C、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表4 管线与绿化树种间最小水平间距(m)

42、管线名称管线名称乔木灌木或绿篱给水管、闸井1.5不限污水管、雨水管、探井1不限电力电缆、电讯电缆1.51地下杆柱2不限消防栓21.2道路侧石边缘10.5 注:乔木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指乔木基部的中心与管线外缘的净距。7、沼气规划沼气是一种在我国农村地区被广泛推广的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它主要取材于人畜粪便、庄稼秸秆及日常生活中的废水、残羹等,既可以有效利用农村各种垃圾废物,净化环境,而且又有污染极小的优点,对于节能、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不可多得、值得推广的能源形式。规划在士东中心村推广沼气利用,依托较为发达的畜禽养殖业普及沼气。根据士东中心村的实际情况,其沼气的普及近期以各家各户建设小型沼气池为

43、主,远期可依托养殖场设置大型集中型沼气池,通过管道,送至各家各户。随着我国沼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村家用沼气的推广,根据当地使用要求和气温、地质等条件,家用沼气池有固定拱盖的水池、大揭盖水压式池、吊管式水压式池、曲流布料水压式池、顶返水水压式池、分离浮罩式池、半塑式池、全塑式池和罐式池。一般农村常用固定拱盖水压式沼气池。规定拱盖水压式沼气池中以圆筒形的应用较多,以8m3的沼气池为例,其构造如下图:8立方米圆筒形水压式沼气池型(单位:毫米)8立方米户用沼气池费用预算表项目价格备注脉冲单灶及配套134.00农业部招标合同价格双灶196.00元PE管路、管件63.10农业部招标合同价格抽肥器、出料管、

44、底阀、密封材料83.30招标合同价格沼气灯、点火器、纱罩27.80农业部招标合同价格技术员工资340.00能源办与施工队签订合同价格钢筋25.80市场价涵管30.00市场价水泥18包234.00市场价砂子3.5吨100.00市场价石子2吨80.00市场价红砖300块78.00市场价合计1196参考价格8、环卫设施规划 环卫设施对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疾病的防御具有重要作用。(1)现状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厕所多为旱厕,没有公共厕所。(2)规划原则1、从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环卫系统的合理布置。2、完善各类环卫配套设施,妥善收集处理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3)垃圾处理设施布置。1、垃圾量预测规划生

45、活垃圾生产量按0.5公斤/日人计,日生活垃圾量约为2500公斤。2、垃圾收集规划设置垃圾收集点,在村内共设置18个垃圾收集点,一个垃圾中转站,满足村民日常生活的需要。3、垃圾处理方式垃圾收集逐步实行分类收集,对垃圾进行无害化综合处理。垃圾收集逐步实行分类收集,做到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4)公厕布置根据村的性质和定位,按服务半径不大于300m的相关规范,村内规划设置公共厕所6座。公厕占地面积40平方米,建筑面积25平方米,均采用水冲式,导入污水沟渠。七、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村内大气环境质量较好,但采暖期居民生活和和采暖排放的污染物较多,主要成份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属煤烟型污染。一些车辆没有密封引起二次扬尘。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多,汽车的尾气造成的污染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