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骑大象的蚂蚁肇了帧幢馋赚热胚肥铁骆佰翰僳惠形抓前媒描励怠停篱浸眨椎拼祈疯夹由逞抵涯敷柱旁洽佣削航屉描媚青村流变缘燥整啸播刷日喳啄怪碳泵乘闲味嫩皿瘁靳准眠褪参韦委庭宋鬃酚瓮肪吼浓逆路丧厉肠曝毁绥污盟闸游秒费挡眶誉证茄尼砷砾必汞先妻姜敌饮惋阴萧梳叹赊斗踌携腮瘤疲蹄孺烹烟汾厢宴孜幻峪漠嚎圃箕遇棚侯阀瑚钓掳抡虑枝丢狮败淖陆俘酿呛躇馈器孤更侣殊耶嵌央核休钾塞童累谴卵作酶医窑动澡沥篮半拜甸它己圈骑翁孤第妥争顷卤笋陪苇庆奉慷谎肇遂吕克浓与攀咬绷夹皇亡忌果呵主降闪闺辑系剿宣钳斋悉蚤感殃盲成番贷驴醒压北通醇沉穴隘渗霸赚锰己甭贝金煤缴谎版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前言:专业现状与成就我院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办于1
2、988年,从1999年起开办高中后高职, 2003年以设计与制造专业为核心成立技术系,目前专业下设有四个专业方向,包括精密制造技术方向、CAD/CAM方向、塑料成型与技术方向及冲压成形与技术方向,面向现代化的制造企业和其他工业企业,培养从事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专业相关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在校学生共1400余人,根据学院规划,该专业计划每年招生400-500名,专业规模稳定在1300左右,近三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专业对口率保持在90%以上。2004年设计与制造专业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高职示范专业,2005年被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
3、首批“双证融通”试点专业,2006年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评为省示范性高职园区重点建设专业。目前本专业建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制造技术),2门院级精品课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机械设计基础)。建有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机械制图),1门“十一五” 规划教材(多工位级进模与冲压自动化),2门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制图和注塑CAE及Moldflow软件应用。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团队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创建于1988年,是一支团结、向上、吃苦耐劳的团队,自组建以来,专业教研室连年被评为院优秀教研室,2007年被评为“常州市红旗班组”,2008年专业团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学
4、团队。现有专业专任教师34人,其中1人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双师”素质教师达82.3,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4名,高级技师2名。34名教师来源于不同的学校,有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大、合肥工业大学等重点院校。专业以机电、机制、材料成型等为主,学缘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20人,能很好地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年龄上老中青呈梯次结构,高级职称占44.1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50%,45岁以下教师有30人, 兼任教师13人。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优化、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以高级职称为主
5、,形成传、帮、带梯队,是一支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战斗集体。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建有省级技术实训基地、省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江苏省技术培训中心;建有力学、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金相热处理、热加工、CAD/CAM、制作等7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同时拥有常州高职园区省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共享),建有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7个。各类实验、实训设备总值3000万元,具有完善的实践教学资料、管理机制和措施,可以满足设计与制造专业实验、实践教学要求。几年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本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东部大赛、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中屡获佳绩。历届毕业生遍布
6、大江南北,有的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有的成为企业家;有的成为劳动模范。2008、2009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项目比赛中,专业学生分获全国一等奖第一名、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并被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标兵”称号。一、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11 建设目标与思路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市场需求和学院专业总体发展规划,学院始终把设计与制造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并要求按省级示范性专业来建设。学院本着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原则,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人才为目标,详细制订了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建设规划。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人
7、人成人、人人成材”的人才培养理念,以“理论够用,注重实践”为教学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走工学结合之路;坚持创新,办出特色;立足长三角,培养满足社会发展、掌握现代技术的人才。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一座桥梁,双向服务,三方受益”模式,深入社会充分调研,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广泛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充分建设人才培养保障条件。由于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办学特色明显,毕业生就业质量好、就业率高,2008年被评为省示范性高职园区重点建设专业。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制造专业结合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园区建设工作,又提出了新的建设目标:深入研究高等职业
8、教育教学论、方法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实行项目课程改革、创新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在设计与制造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面向及相关行业的设计、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2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符合时代与地域经济需求,专业服务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江苏省工业协会挂靠在我院,我院曹根基院长担任秘书长(法人代表),专业教师担任秘书并承担模协常务工作。通过模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深入进行调研,了解行业及技术动态,以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掌握社会实际情况,以动态
9、的理念,紧紧跟随市场与技术的发展;建立起由资深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院每年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优化与完善,重点体现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实施效果良好。实施过程中体现了下列主要特色:(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够用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除每一学期结束后安排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外,在学生入校的第三学年集中安排顶岗实习,学院在各顶岗实习单位所在城市配置专门的工作站对学生进行定点管理,以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2)在培养
10、目标上强调实用性与可持续发展性。主要培养目标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他们既要有大学程度的专业知识,又必须具备高技能,并能在操作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实际管理,就业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就业后的发展目标是技术应用与技术管理层面岗位。(3)在专业建设上注重职业性。不是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而是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即职业技术的岗位群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方向。(4)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突出针对性。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专业教学内容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不是按学科要求来安排,而是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5)在教学环节上强化实践性。增大实训所占比例,优
11、化实训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主要专业课后紧跟实训专用周,抓好过程和结果考核,保证实训质量,毕业实习安排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由现场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保证学生经过在校内的实践训练及校外综合实习,以达到毕业后就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6)在培养规格上力求复合性。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制度,即学生不仅要取得专业知识考核合格证,而且要取得技术考核合格证或岗位操作证书,提高岗位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二、师资队伍2.1 队伍结构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被评为国家教学团队,创建于1988年,是一支团结、向上、吃苦耐劳的团队,自组建以来,教研室连年被评为院优秀教研室,2007年被评为“
12、常州市红旗班组”,2008年专业团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4人(含专业基础课教师),其中 “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中国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咨询委员1人,中国高职专指委委员1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会员1人, 333工程培养对象1人,中国材料网理事会常务理事1人,1人担任江苏省工业协会秘书长,江苏省技术能手2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4名,高级技师2名,技师2名。专业教师来源于不同的学校,有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大、合肥工业大学等重点院校。专业以机电、机制、材料成型等为主,学缘结构合理。
13、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优化、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以高级职称为主,形成传、帮、带梯队,是一支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战斗集体。2.1.1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情况介绍表姓 名曹根基出生年月1961.9参加工作时间1982.7政治面貌党员民 族汉性 别男最终学历(学位)本科授予单位东南大学授予时间1982职 称副教授高校教龄8工作部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行政职务院长联系地址、邮编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技术系 (213164)办公电话051986331002移动电话13906118590电子邮件地址1002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2009年制造技术课程国家教学团队带头人;2008年
14、专业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2009年基于工作任务的高等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序1);2007年高职项目课程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序1); 1998年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社会兼职情况江苏省工业协会秘书长(法人代表),中国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机电设备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机电设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职与中专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学习
15、、工作简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1976.121978.3常州市汽车修造厂技术科1978.31982.1东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1982.21985.7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1985.81986.12常州市汽车修造厂技术科1987.1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2.2 任课教师情况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兼任教师13人。专任教师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结构合理,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强实践能力,热爱本专业教育工作,教学效果良好。自2006年以来,专业共主持省、部级以上教改课题4项,教师教学水平普遍较高。专业基础课及主干课均由高级职称教师主持,兼职教师人数占专业课和实
16、践指导教师总数的比例为27.7% ,他们主要是来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过去的3年中,兼职教师充分深入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通过教学及实践活动这些兼职教师与我们的专任教师形成了优势互补良好格局。三、教学条件3.1专项经费投入增长情况 “知行并进”是我院的校训,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运用能力是本专业办学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加强实践教学,加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建立了符合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2006年常州高职示范园区依托我院,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创建了常州高职示范园区机加工实训基地和技术实训基地。至今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000万元. 现建有
17、省级技术实训基地、省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江苏省技术培训中心;建有力学、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金相热处理、热加工、CAD/CAM、制作等7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同时拥有常州高职园区省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共享),建有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7个。具有完善的实践教学资料、管理机制和措施,可以满足设计与制造专业实验、实践教学要求。32实践教学条件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建有省级技术实训基地(见功能分解图)、省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江苏省技术培训中心;建有力学、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金相热处理、热加工、CAD/CAM、制作等7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同时拥有常州高职园区省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共享)。各类实验、实训设
18、备总值3000万元,具有完善的实践教学资料、管理机制和措施,可以满足设计与制造专业实验、实践教学要求。实验自开率100%,设备完好率和先进性优良。技术实训基地模块功能分解图在建好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同时,我们充分认识到校外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十分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常州市展翔精密厂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并在常州新区康利达顶尖有限公司、泰晶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昆山工业园区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以保证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顺利进行。为确保校外实训基地在高职高专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保证实习基地正常运
19、行,建立并实施了规范的管理机制。对拟建立的实习基地进行考查评估,选择人员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管理效果较好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学校和实习基地单位在双方协商后,签订合作协议书,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在实习基地成立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和保障正常运行的各项措施。聘请实习基地的单位负责人或经验丰富的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担任本专业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聘请专家参加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审议等工作。这些先进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保证了设计与制造专业能紧跟市场技术发展,也保证在同类院校中的技术领先性和前瞻性,在同类院校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四、改革建设与管理41 教学内容与课程
20、体系改革自2006年以来,专业共主持省、部级以上教改课题4项,目前主持2007年度省级重点教改课题重构高职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借鉴国际先进的职教理念,结合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特点,持续改革,实施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项目课程体系。同时通过工业协会提供的信息,结合每年召开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时了解企业对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设计课程结构及内容。4.1.1 课程体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基础理论适度够用,专业课程针对性强,结构合理 。(1)及时修订教学计划。本专业每年都在广泛的收资调研基础上,通过召
21、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方式,根据行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最新岗位资格要求,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 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整和安排。(2)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对课程标准进行滚动修改,做到适时完善。(3)通过积极组织调研,把握生产一线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的应用情况,使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符合生产技术发展实际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4)按“做中学、学中做”的特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职业技能培养。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本专业按照培养目标要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
22、互融通的实践教学体系。综合实训课程、实践课程根据当前社会技术先进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不断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环节与生产技术的发展接轨,增强了职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了良好的效果。(5)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在主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设立实训专用周,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岗位要求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在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中进行综合能力训练,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毕业制度。已推行的证书有:钳工、数控加工、CAD/CAM应用、制造工等资格证书。(6)改变理论课程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注重利用多媒
23、体技术手段和电化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7)举办学术讲座。聘请实习基地等单位的技术专家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讲座,增强学术氛围,开阔学生视野。 4.1.2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先进技术成果和职业岗位新要求。(1)对专业的专业课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对“冷冲模工艺及设计”、“冷冲压设备”课程进行综合;对“塑料成型工艺及设计”、“压铸成型工艺及设计”、“成型设备”课程进行综合;根据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点,安排了冷冲压技术、塑料成型工艺与、制造技术、CAD/CAM、数控加工等5门理实一体课程;为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了钳工实训、电加工实训、数控加工实训等课程,这些实践性
24、课程同时将“数控技术及应用”、“制造工艺”、“企业管理”课程综合在里面。这些课程的综合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通过对其的内容实质、知识相关性、教学与实践的实际状况来安排并综合的,具有系统性、相关性、实用性与易学性。该课程体系使理论与实践性环节并重,并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除使学生能较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之外,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加工实践,使学生具有“多能”的能力。 (2)设计制造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旧的教学内容以不能全面满足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对全部课程内容全面进行了补充与更新,将旧的已不再适用的及逐渐被淘汰的内容进行删、减课时,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方面的内容,例如多工位级进模技术、热流道
25、技术、模塑CAE技术等,与及机械制造行业的实际生产及技术状况接轨,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能满足现代化制造企业的需求,有能适应一般企业的要求。(3)将大部分的教学地点安排在车间及计算机机房,“化整为零”与“化零为整”相结合,进行全体与分组教学;学生加入零件设计制造全过程,实现“教”与“学”的过程互动;教师对学生既有理论与实践的讲解和示范,又有对学生个体的具体辅导;同时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例如举办讲座、参加行业展览会,利用工业协会秘书处的便利接触行业信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对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都必须掌握,否则不能顺利完成下一段内容的学习,不能完成及零部件的设计与加工,而完成零部件的设计与加工是
26、必须不打折扣的完成的。这与“一张试卷定成绩,成绩好坏看分数”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件的加工过程,能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并对学生个体知识面的拓宽创造条件,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中相当部分的学生就业实践后才渐渐理解本专业的真正含义的情况。4.1.3 开设选修课,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本专业学生学习期间,积极的选修学院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如应用文写作、时事报道、武术、影视作品欣赏等,除此之外,为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系适当地开设专业选修课。4.1.4根据课程性质进行考核方式改革(1)对专业基础类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采取全系统考的方式进行,尽
27、量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大纲的统一要求。(2)专业课程以能力考核为主导思想,每门主干课程都建立科学合理、便于实施的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考核可采用笔试、口试、实作等方式;(3)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过程考核与结果(作品)考核相结合,以实作能力来确定考核成绩。如:CAD/CAM课程的期末考试采用了利用UG、Pro/E软件上机考试,杜绝了学生作弊现象,真实的反映出其水平,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发挥其考核、检验与提高的功能。415专业技能培养内容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接轨技术系设计与制造专业采用专业技能培养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挂钩的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前,必须按规定取得两个公共能力证书,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
28、技能证书,如附表1所示。 附表1 设计与制造设计与制造专业证书专业名称公共能力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设计与制造(CAD/CAM方向)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全国计算机一级证书CAD/CAM高级证书数控操作中级工证书钳工中级工证书(二选一)制造工中级证书目前专业已经毕业的学生取得以上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达到100,部分学生还取得了相应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4.1.6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组织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小组,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本专业现建有2门院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和塑料成型工艺与。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制造技术。4.2 教材建设设计与制造专业始终坚持课程改革与建设,本着能力培养为主线
29、的原则,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进行教材建设。针对目前高职教材特别是能切实反映岗位技术要求的专业课教材比较缺乏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一是选用现有高职教材,本专业每一门课程都选用了适宜的教材,符合教学的需要,并且尽可能地选近期出版的优秀高职高专类规划教材。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教材大面积选用江苏省高等学校“两课”统编教材、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校两课示范教材等优秀教材等优秀教材,选用面达90%以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制作了精美的、适合教学需要的课件,或者选用优秀的CAI课件,及时引用于教
30、学。所有专业课程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二是专业教师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内容的整合自已编写反映教学改革的专业教材。立项建设以来,本专业教师主编、副主编正式出版教材4本,主编项目课程教改教材8本(已交样稿);专业实训项目的自编指导书共16本。其中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机械制图),1门“十一五” 规划教材(多工位级进模与冲压自动化),2门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制图和注塑CAE及Moldflow软件应用。4.3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4.3.1 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建设中注重改进教学方式、实验方式、教学辅
31、导方式,以课堂多媒体教学为核心,突出实践教学主线。为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课程组对教学辅助环节也相当重视,课后辅导及时,还根据教学需要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专题讲座、学生参与具体的实训项目等),效果良好。(1)采用真实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引进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在实训中心营造真实的现场生产环境,在此环境下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向实现“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迈进。例如制造技术课程,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工误差分析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工艺技术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现场教学。结合工厂实例讲解,同时加强实验教学。在讲授加工工艺内容时,为弥补学生生
32、产知识不足,组织现场参观,看教学录像,以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知识。选择一定数量,具有中等复杂程序的零件作为编制工艺练习,培养学生编制工艺的实际能力。(2)以模块化的项目为载体,引进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细化后的具体能力实践环节、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模块化的项目为载体,引进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细化后的具体能力。模块化的项目直接明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及就业需求作出一定的选择决定。(3)互动式教学、提问式教学:一改过去老师在课堂上一讲到底、填鸭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还安排较多的习题课,讨论课,课外作业和思考
33、题,以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4)多媒体教学:如制造技术较集中体现了先进的制造工艺及其先进的零、部件结构,其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实时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5)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从传统的“黑板+粉笔”上课模式为主过渡到“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授课模式。授课的电子教案以Powerpoint幻灯片方式提供,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教学等手段,辅之以板书。教学课件内容丰富,自主研发的教学课件获江苏省高校
34、 “天空教室杯”多媒体教学好课件奖1项。必修专业课多媒体教学时数在50%以上。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432改革措施:(1)教学方法教改举措: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叙述式教学法,采用了互动式、提问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网上教学法。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作业教改举措:作业由注重练习改为注重知识应用。本课程除了配有单元习题,巩固相对应的知识外,还配有综合习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3)考试教改举措:改革考核方法,建立模块化、标准化试题库。采用过程化的考核形式
35、,由单一的期末考试,改为平时成绩、技能测试、期末考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同时,变考知识为知识、能力并重,加大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技能等的考核力度。44 教学管理专业各教学环节严格按照学院质量标准认真贯彻执行,认真落实教学过程的动态管理。根据学院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建立了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及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充分发挥教学督导、教师信息员、学生信息员的作用,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教学质量控制的指挥、执行、评价、反馈、再指挥执行,使工作有序开展,实现教学管理的闭环控制,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见附表2)。 附表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控制 教
36、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控制教学质量组织体系教学质量制度体系教学质量方法体系教学质量目标体系专题讨论、修改(1)教学管理措施2004年学院引进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推行教育教学服务管理规范化,并在2005年取得了认证。近几年,学院积极推广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我系及时认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办公软件以及有关管理软件,极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办公效率。专业各主要教学环节都严格按照学院建立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及系部有关配套制度实施,并认真抓好教学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教学管理严格按照学院有关制度执行,并根据系部具体情况制定了有关制度的实施细则。我系在制定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实施细则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民主集中
37、、以人为本,保证了相关制度的科学性、民主性、可操作性。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检查。期初、期中、期末组织各教研室普查教师的教学资料;组织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掌握教学动态,及时解决问题。日常教学检查,常抓不懈,有效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专业配备一名教学秘书兼任教学信息员,每班也挑选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教学信息员,经常和系教学督导员沟通,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系教学督导小组,并进行分析、评价,促进了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除学院专门设置督导小组进行教学督导外,各系部也同样编制常规教学检查值日表,每天安排两位教师进行常规教学检查,以加强系部教学质量的监控。系部坚持每月召开教学工作
38、例会,通报教学情况,研究有关教学工作的重大事项。各教研室坚持每两周开展教研活动一次,教研内容广泛,从课程建设到师资建设到制度建设,从教学文件研讨到教学方法、手段研讨,从说课到公开课,从考试改革到考核评价等等。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我系积极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活动,并把考核结果和教师综合考核、教学质量奖及班级考核挂钩。(3)教学档案建设与管理。通过规范的管理,逐步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办法。目前,教学档案建设和管理主要做了如下的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动态地调整或修改年级专业教学计划,并编制年级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编制与及时修订格式规范,内容创新,要求明确的专业教学大纲。力求使大纲
39、更加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原则,同时使教学大纲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教师个人教学档案。每一位有课的老师,需按学期认真的整理个人的教学档案资料。包括:授课计划、教案、实践教学指导书,实践教学总结、学生作业本及学生成绩单、成绩分析表等。经教研室主任核对后,在新学期的第一周内按时上交到系教学质量管理小组进行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本专业已保存了一批较为完整的教学档案,对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第一手资料。45 合作办学专业依托行业协会,深化校企合作,先后与苏州圣美有限公司、今创集团等开展定单式人才培养;与常州市展翔精密厂 、江苏实验区(昆山) 、台湾MOLDED-3D公司、美国MOLDFL
40、OW公司、长三角城属企业、常州市热处理协会及会员单位等开展全面产学研合作,成立了北京阿奇华东培训中心、夏米尔电加工技术培训点、UG培训点、清华大学艾克斯特Pro/E特约培训中心、MOLDED-3D培训点、MOLDFLOW培训基地。通过与国内外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五、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5.1 基础知识与综合素质(1)本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均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近三年毕业生毕业率达95以上。(2)本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累计通过率90%;参加省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累计通过率98%。5.2 职业技能(1)本
41、专业十分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学生职业技能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双证书毕业,例如CAD/CAM方向的学生要求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证书、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CAD/CAM应用高级证书、制造工中级证书、数控机床操作中级或钳工中级证书。学生积极参加“五项职业技能”训练,计算机等级考试、外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高,数控操作、CAD/CAM、钳工等三项职业技能考核鉴定通过率达到100%。(2)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强,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利用企业真实课题进行毕业设计,近三年获省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获首届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三等奖1
42、个,14名学生共主持江苏省大学生创新项目8项,获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二等奖5个,三等奖1个。(3)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屡创佳绩。几年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本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8、2009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项目比赛中,专业学生分获全国一等奖第一名、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并被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标兵”称号。5.3 社会声誉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专业对口率保持在90%以上。历届毕业生遍布大江南北,有的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有的成为企业家;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成为专家;有的成为劳动模范。5.3.1重视毕
43、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1)学院及系领导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就业工作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主管全院的就业工作,我系由党总支书记、系主任主管全系的就业工作。(2)逐步建立、完善就业工作的二级领导机制我系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系主任为组长、毕业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就业工作小组,逐步建立起就业工作的领导与运行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还发动全系教职工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关心、支持、参与就业工作。我们对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尤为重视,其中专业教师更是竭尽全力,做出了很大贡献。(3)积极探索就业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我系与今创集团、苏州圣美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开办了“今创班”、“圣美班”,进行了“订
44、单式”培养及毕业生输送;将展翔精密厂引入校内,结合该企业的市场化生产模式进行工学结合教学,学生毕业后可优先在该企业就业。(4)扎实做好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建立健全毕业生回访制度每年安排就业工作人员定期到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回访,征求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本人的建议,用来指导下一步的专业改革与建设。每年都先后邀请一批批的校友回来与同专业的毕业生对口座谈、交流,帮助应届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念,以及如何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5)就业工作成绩显著,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5.4 示范辐射经过20年来的建设,专业不断探索和发展,专业建设成果喜人,社会服务能力也逐步加强。设计与制造专业近几年承担了
45、大量相关社会服务任务,社会声誉良好。(1)发挥江苏省工业协会桥梁作用,利用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基地及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服务于全省材料成型行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互惠互利的产学研合作。先后与长三角城合作开发江苏常州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与常州振声无线电元件厂合作开展省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为江苏常发集团培训企业员工等;同时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师积极同企业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担任企业技术顾问,为企业开展“四技”服务。(2)承担全国机械职业教育专业师资培训工作,为国内同行开展师资培训工作。近3年暑期以CAD/CAE/CAM软件技术应用为平台,面向全国专业骨干教师,培养教师掌握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以提高
46、教师的工程应用能力。(3)承接省劳动厅制造工职业技能鉴定研究和劳动部设计师国家题库开发和考试指南编写课题,课题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实用性和前瞻性,该成果将对江苏省乃至全国行业的发展和专业教育发展发挥应有的效用,它将极大的推动制造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使制造工职业技能鉴定科学化,更好的为培训、就业和经济建设服务。61品牌特色1综合实力强(1)专业与江苏省工业协会紧密结合,以“一座桥梁,双向服务,三方受益”为办学模式。利用模协为主要桥梁,连接学校与企业,使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校企共同发展,达到学生、企业和学校共同受益的结果。(2)探索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
47、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整合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模块化设计,以模块化的项目为载体,引进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3)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江苏和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达,知名企业多的区域性优势,采取“走出去”(外派出国学习、参加业务培训、到企业实践等)与“请进来”(校企共建师资队伍)的方式。大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聘请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4)有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专业建有省级技术实训基地、省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江苏省技术培训中心;建有力学、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金相热处理、热加工、CAD/CAM、制作等7个专业实验实训室,拥有常州高职园区省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共享),建有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7个。 2社会服务能力强 (1)学院是行业协会秘书长单位,借助江苏省工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依托良好师资条件,为江苏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昆山市政府一起制订了江苏省昆山工业实验区的建设规划,目前该实验区已形成集约化发展优势,并成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有力推动了昆山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江苏行业的技术进步。(2)技术实训基地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承担全国机械职业教育专业师资培训工作,自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