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65729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指导教师:何明礼,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班级:安全工程学生:周少银学号:200840330114,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论文,日期:2012年5月13日,背景:实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产力水平有了巨大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特种设备不仅在工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已经迅速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意义:通过规范当前特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提出更加合理的措施,从而防止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论文的结构,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概述第

2、三章:八类特种设备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第四章: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1 绪论,1.1特种设备定义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为承压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为机电类特种设备。,1 绪论,1.2特种设备分类,1 绪论,1.3特种设备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3.1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各国政府根据各自的行政体制,结合各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特性,确立了基本相同但又有各自特点的行政管理制度,有效地遏制了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国外通过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加

3、强监察工作,大多数国家都分层次制定安全监察规范,形成多层次、较完善的法规体系。如德国的设备安全法,该法规定了10种需要监督的设备,包括蒸汽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等特种设备。在设备安全法中对这些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等环节提出监管要求,并授权有关政府部门的安全管理权限,同时授权一些权威技术机构从事法定检验。相应地,对每一种需要监督的设备制定条例,在条例中授权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行使有关安全管理职能,同时授权行使职能的部门组织制定技术规章。,1 绪论,1.3.2国内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研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安全监察机构的创建时间划分,我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1、

4、1955-1965年,锅炉安全监察机构的初创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1955年,我国一直没有设立锅炉安全监察机构。1955年4月25日。天津国棉一厂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锅炉爆炸事故,这次爆炸共造成8人死亡,69人受伤。1955年6月,在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国家劳动部设立了国家锅炉检查总局,负责对全国的锅炉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省以下各部门也相应的建立了锅炉安全监督机构。此后几年,通过加强安全监管,如对监察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在用锅炉进行登记、开展在用设备的检测检验,在法规方面制定了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我国的锅炉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安全事故明显减少。1958年大跃

5、进开始,由于全民大办工业、大炼钢铁,锅炉的需求大增,数量迅速增加,而恰在此时锅炉检查总局被撤销,大量使用的锅炉无人监管,锅炉事故明显上升。196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劳动部恢复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再次设立了锅炉安全监察局,各地锅炉安全监察机构得到了恢复,锅炉压力容器事故又开始逐年下降。,1 绪论,2、1966-1976年,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机构削弱阶段。1966-1976年十年动乱期间,我国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再度被撤销,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工作再次陷入瘫痪状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3、1977-2000年,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重建和调整阶段。1978年8月,经国务院批

6、复,国家劳动总局重建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1982年,我国第一个特种设备的法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条例的颁布,为建立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1988年,按照国务院批准了劳动部的“三定”方案,由新组建的劳动部综合管理全国职业卫生、矿山安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工作,实行国家监察。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局承担了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等危险性较大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承担了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工作。,1 绪论,4、2001年至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发展阶段。2001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总局合并成立,内设锅炉压力

7、容器安全监察局。2003年6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法规正式实施。2003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更名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在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特种设备的概念,建立完善了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两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机构把关、社会广泛参与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新格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出台,标志着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制度建设走向正轨。,1 绪论,1.4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1.4.1主要研究内容 特种设备国内外研究现状、特种设备的管理概述、特种设备法

8、律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的介绍。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这一问题加以解决。1.4.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当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改进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具体方法主要有查阅资料法、经验总结法、对比研究法。,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概述,2.1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式,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概述,2.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2.2.1监察机构的设置情况 我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实行的是由上至下的分级管理体制。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四条规定全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县以上地方负责(即省、市、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地方质监部门省以下实施垂直管理,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机构由所在的省级人民政府主管,国家质检总局对地方质监部部门实施业务上的领导。,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概述,2.2.2现行的法规标准体系,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概述,1、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关于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质量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的条款。安全生产法第三十条、第八十三条关于特种设备生产、检测、使

10、用等环节的规定条款。2、行政法规: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3、部门和地方规章:部门规章有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小型和常压热水锅炉安全监察规定、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等;4、地方性法规:如上海市禁止非法制造销售使用简陋锅炉的若干规定等;,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概述,5、安全技术规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所规定的、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的安全技术规范,如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引用标准包括强制标准和推荐标准:强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150-9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等;推荐性标准: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11、GB/T7024-1997)、电梯试验方法(GB/T10059-1997)等。,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概述,2.3特种设备事故情况及原因分析 目前用事故率来衡量安全监察效果,要减少事故,必须重视对已发生事故的调查。通过事故分析,查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10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96起,起中,较大事故87起,死亡310人,受伤247人,直接经济损失6681万元,未发生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与2009年同期相比,事故总起数减少22%,死亡人数较少1.6%,受伤人数减少39%,直接经济损失减少8%。2010年特种设备万台事故起数为0.64起,万台死亡人

12、数为0.67人,与2009年同期相比,万台设备死亡人数下降11.8%,死亡人数控制在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之内,事故状况保持平稳态势。,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概述,2.3.1特种设备安全状况,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概述,2.3.2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1、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味强调低成本投入,违反特种设备法律法规,非法使用“土制设备”。2、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未按规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一些法人代表觉得安全管理机构不是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部门,可有可无,安全管理人员也是随

13、意指定,特别是相当一部分新创办3、部分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和改造不向质监部门告知,未经检验检测机构安全检验合格即投入使用。4、部分招商引资和民营企业非法移装使用旧特种设备,随着招商引资和民营企业的不断增加,一些小纸厂、小食品、小酒厂、小胶合板厂、小家具厂、小成衣加工厂所使用的移装旧特种设备种类增多,分布广泛,由于法人代表或企主缺乏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一味追求低投入,使得有的非法移装的旧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不向质监部门告知,有的非法移装的旧特种设备资料、手续不全,安全状况不明,无法实施注册登记和检验检测,安全使用存在死角和盲区。,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概述,2.3.2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14、5、部分重点工程和行业单位违规使用特种设备问题比较突出,不能正确接收当地的安全监察。6、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上岗,违规操作特种设备。目前,司炉工持证上岗率比较高,而压力容器和起重机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不容乐观,一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认为压力容器和起重机械操作比较直观,简单易学,操作人员无须培训即可上岗,因此无证上岗和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的特种设备事故苗头经常发生。7、少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和检验检测工作不到位,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安全监察机构,有的没有严格监管;有的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不力;有的由于安全检查经费没有来源,存在以罚代管。检验检测机构,有的没有按照区域覆盖的原则落实设备定期检验,“

15、抓大放小”,定检率达不到要求;有的发现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未及时向安全监察机构报告;还有的没有按检规、质保体系要求严格检验,检验检测质量不够高。,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概述,2.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2.4.1责权不清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处于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当中,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政府的干预难以做到在合适的时间出台合适的政策,往往会慢于实际,与实际情况不和接节拍,政府的干预往往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有些虽然达到了目标,但是成本高昂、代价太大,效率低下。另外还存在过度干预的问题,比如在特种设备管理中不问实际情况,对八大类特种设备采取相同的管理方法,而且大包大揽,采取全过程的

16、监察模式,限制性的规章过细,行政许可的项目过多。2.4.2效率低下 据统计,2010年我国现有特种设备综合性的检验机构518个,其中质检部门所属检验机构有329个,企业自检机构及行业检验机构189个。另外还有型式试验机构18个,气瓶检验机构1728个,无损检测机构221个。检验机构从业人员共56372人,其中质检部门所属检验机构有23478人。,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概述,2000年,我国共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2395个,监察人员5248人。截至2010年底全国质检系统共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3049个,其中国家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1个、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32个、市级460

17、个、县级2556个。根据统计数据,从宏观方面来看我姑从2000年到2009年间,监察机构增加了26.8%,监察人员增加了83.4%,说明了我国特种设备监察机构在不断膨大。虽然9年来我国的特种设备数量增长很快,行政管理的事务不断增多,但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发展绝不是仅仅依靠过多增加的机构和人员,这既不符合机构改革的要求,也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另外,从微观方面来看各地的人员配置也不科学、不平衡。,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概述,2.4.3短期治理 在我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任然普遍存在。在安全生产比较稳定的时期,容易产生松懈麻痹思想,安全规程和监管措施往往不能完全落实到

18、位;一旦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又会引起高度重视,采用紧急措施,强力整治。在安全监管乏力、安全事故频繁的领域,往往受到重视,安全投入较多。而在安全工作到位、安全事故较少的领域,反而容易受到忽视,安全投入也少,搞好安全监管,必须走出这一“怪圈”。2001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针对特种设备的专项整治,八大类特种设备都搞过一次专项整治。07年4月辽宁铁岭市发生冶金起重机起吊铁水包时发生倾覆,造成32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后,质检总局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重机械专项治理攻坚战,提出了查生产源头、查使用管理、查检验把关、查监督管理工作“四查”要求,对所有的起重机械,无

19、论型号、起重量大小、使用场所,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但由于涉及面广、需要整治的设备数量大、要求高,各地都难以达到“专项整治”要求,最后整治被迫于形式,这种运动式的整治短期可能收到成效,往往脱离客观实际的情况下难以为继,整治过后一切如常。,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概述,2.4.4安全科技水平相对落后 1、信息管理技术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监察机构,如美国的NBBI、加拿大TSSA就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化技术建立了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规范数据、资源共享。在我国,尽管利用“中国特种设备公众信息网”作为管理平台,远未达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统一管理、规范数据、资源共享、协同办公、快速反应的预期

20、目标要求,更未实现通过互联网络,将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修理改造、报废及行政监察管理的各种静态、动态信息连接起来,有效地规范市场,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以利于社会监督及事故的预警和处理。2、检测监测技术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在线检测监测技术和手段,及时发现问题,消除事故隐患。此外长输管道和城市公用管道均埋于地下,其安全隐患问题更为复杂,对检测监测技术的需求更为紧迫。在此方面,国外特别是欧美己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逐渐发展起了以软件为主、软硬件相结合的管道泄漏在线检测监测技术。这些设备价格非常昂贵,国内无法承受。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晚,投入低,目前尚无有效办法。,2

2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概述,2.4.4安全科技水平相对落后3、寿命预测与评估技术 由于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及安全法规健全,世界发达国家对于特种设备基本上采用严格其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环节的监督及“优生优育”、定期报废的原则。在我国,由于历史、技术和管理上的原因,相当数量的特种设备“先天不足”,带“病”运行。“八五”以来,在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评估技术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安全评估技术研究,具有了一定技术基础。但与我国安全监察管理和企业安全生产需要相比,在埋地压力管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评估方面研究较少、基础薄弱,在寿命预测技术研究方面起步更晚,研究工作更少。4、风险评估技术 随着特种设备

22、的普遍使用,早期投入设备己处于事故高发期。对这些设备的安全评估和寿命预测研究,目前还未完全开展,对一些承压安全部件的可靠性、一些不可拆卸部件的在用检测均未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逐步确定了管道风险评价的基本模型,并以油气长输管道的工程条件为研究对象,研究出了管道风险评估技术的评分系统。我国自1995年了解国外管道风险评估分析技术后,已引起有关管理,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概述,2.4.4安全科技水平相对落后 部门对这一技术的关注,先后在油气集输管道和天然气长输管道的风险评价技术研究方面做了部分前期科研工作,但不能根据危害性将承压装置和管道运行状况划分等级,无

23、法根据不同等级采用不同维护、保养和修复方法。5、监控预警系统和应急技术 目前,在国外针对一些危险性大的设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其安全状态实施远程监控,及时发现不安全问题并控制处理。而我国尚未建立起对各类特种设备的监测、预测以及防范恶性事故发生的监控预警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预案和有效的应急抢险装备,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无法预料和有效防止灾难性突发事故,避免和减少人员与财产的巨大损失。如1998年3月5日,西安液化石油气400m3球罐泄漏事故,因没有应急抢险措施和装备,无法进行处理,在泄漏2h后最终导致接连3次爆炸,致使12名抢险人员牺牲、3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477万元。因

24、此,事故发生时的抢险装备、措施技术是一项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攻关课题。,3 八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3.1各类特种设备存在的问题3.1.1锅炉压力容器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制造方面存在的问题:制造厂家多且生产能力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工业锅炉技术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二、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锅炉的能源仍以煤为主。我国的煤炭年消耗量工业锅炉、发电锅炉基 本上各占1/3。2004年我国煤炭开采量为19.6亿吨。燃煤工业锅炉存在两大问题:低效率和高污染。,3 八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3.1各类特种设备存在的问题3.1.2压力管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业管道维护与检验规程存在几个方

25、面缺陷:一是所有规则均是1020年前所颁布,已不符合当今的生产实际,如,一些检验、分类方法已经过时;二是随着国家机构的改革与调整,执法主体发生了变化,所制订规则的实施效果难以保证;三是由于当时评价技术水平所限,对工业管道检验发现问题的处理,并没有进行明确规定。2、公用管道安全检测的标准较为缺乏且技术标准较少。如安全检测标准只有3个,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CJJ95-2003)、城镇燃气管网抢修和维护技术规程(CJJ51-9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颁发的(CECS 121-2001)城镇供热管网维修技术规程。,3 八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3.1各类特种设备存在的问

26、题3.1.3电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使用环节的安全责任落实上仍存在差距。现实中,不少企业在电梯使用管理中不重视安全,或多或少存在着未落实管理机构,未落实责任人员,未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设备未登记注册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未按要求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紧急救援措施,不按时申报年检等问题。有不少企业还认为,电梯的安全运行是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事情。2、电梯维护保养市场仍需进一步规范。3、电梯乘客的使用安全知识相对缺乏。,3 八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3.1各类特种设备存在的问题3.1.4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管理问题综述 与前面的几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一样,关于起

27、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管理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总之对于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该将具体措施应用到每一类特种设备中,如果只是笼统地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那么最后取得的效果不会令人满意。,4 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4.1增强安全责任意识4.2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法规体系4.3加大安全投入4.4加强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管理4.5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使用4.6加强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4.7建立安全评定、寿命预测与风险评估体系,5 结论,我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无论是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还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任然存在很多

28、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式。目前尚无一套完整且符合我国国情的特种设备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特种设备安全评价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长期以来,我国在特种设备的管理方面缺乏研究,主要是人们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行政机关主导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形式,人们注重的是如何更好的去执行现有的法规、政策,一旦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大多考虑如何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多搞几次安全检查,排除隐患。应该针对各个企业自己的情况建立符合实际的安全管理模式,从本质上将特种设备事故降到最低的层次。,参考文献,1余良旺.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林业劳动安全,2005.022 梁广炽

29、.特种设备设备安全管理目标模式的探讨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局,2002.3 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材(第二版).上海:上海工业出版社,20056张万岭.特种设备安全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7设备安全监察条例8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9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10王幼群.建筑施工用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7.0311范玲.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12刘红.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200813梁广炽.李家冀.胡军编译.美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致谢,这篇毕业论文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其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何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每次遇到难题,我最先做的就是向何老师寻求帮助,而何老师不管忙或闲,总会抽时间指导我,然后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何老师平常里工作繁多,但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了我悉心的指导。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谢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和我密切合作以及给过我帮助的同学。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同学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