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卒中防治.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慢病预防宣教(脑血管病防治),2014-04-24,个人简介,高素红 脑病科主任 主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曾在省二院进修神经内科,多次参加神经内科学术交流会,擅长脑血管病、眩晕、头痛及糖尿病的诊治。健康咨询电话:13102560268 办公电话:6867650,概述,慢性病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疾病状态,表现为逐渐的或进行性的器官功能降低。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名称叫非传染性疾病,中国卫生部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以起病缓、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显著为特点,有些慢性病几乎不能治愈。主要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肺部疾患、肝肾疾病等,据2005年10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
2、(WHO)发表的题为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全球性报告中指出:慢性病是世界上最首要的死亡原因,由慢性病造成的死亡约占所有死亡的60,所有慢性病死亡的80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慢性病死亡率基本相同。中国卫生部长陈竺2012年1月称,中国人慢性病正处于井喷状。,2012年7月9日,中国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截至2012年,中国有2.6亿慢性病患者,慢性病导致死亡已经占到中国总死亡的85%。未来2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主要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一到两倍,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将增长80%以上。,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脑血管病
3、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目前,全国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2008:中国第三次死因调查,因此,卒中预防意义重大,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卒中预防意义重大,什么是急性脑血管病或脑卒中?,是指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瘫痪、言语不利、口角歪斜、头晕、呕吐、剧烈头痛,甚至发生昏迷等症状
4、。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上升和低龄化趋势,农村地区也日益突出。,脑血管病的基本病因,血管壁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最常见,年老或长期高血压发生动脉硬化引起血管狭窄,在有诱因的情况下:气温骤变、情绪波动、感染等。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如高粘血症、低血压或血压急骤波动、心功能障碍、传导阻滞、风湿性或非风湿性心脏病等。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可导致血粘度增加和血栓前状态。,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也就是有卒中倾向而无卒中病史的个体预防。即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脑血管病二级
5、预防,是已发生卒中或有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个体预防脑卒中复发。,预防,主要是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综合防治,危险因素,不可干预因素:年龄、性别、地域与种族、家族遗传性可干预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与高血粘度、吸烟酗酒及肥胖等。,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国内有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一项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随访4年后,降压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脑卒中的死亡率降低58%.由于血压水平与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呈线
6、性关系,因此应该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140/90mmHg,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变者,应使血压降至130/85mmHg以下。,建 议:,1)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居民预防脑卒中的意识,主动关心自己的血压;建议35岁者每年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经常测量血压(至少每23个月测量1次),以调整服药剂量。(2)对于早期或轻症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心脏病,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倍以上。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为3%5%,大约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50%。,建议,1)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
7、早期发现心脏病;(2)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3)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但必须监测国际标准化比(INR),范围控制在2.03.0;对年龄75岁者,INR应在1.62.5之间为宜;或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4)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糖尿病,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与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变、高血脂症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患者发生卒中可能性较一般人群成倍增加,是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糖可进一步加重卒中后脑损害。,建议,
8、(1)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浆白蛋白。(2)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3)糖尿病患者更应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和降低胆固醇水平。,血脂异常,高脂血症 可增加血粘度,加速脑动脉硬化进程。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心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与缺血性卒中有关,血胆固醇降低可增加脑出血风险,高甘油三酯血症也与卒中发病有关。,建议,(1)血脂异常,尤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
9、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首先应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血脂。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2)对既往有TIA、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史,且TCH高于5mmol/L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TG增高者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甘油三酯正常值0.41-2.30mmol/L 总胆固醇正常值3.6-5.2mmol/L)。,吸烟和酗酒,吸烟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粘度及血管壁损伤;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经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卒中风险与吸烟量及持续时间相关,戒烟2年后卒中风险才会降低。酗酒者卒中发病率是一般人群4-5倍,更易引起脑出血;但少量饮酒可能对预防卒中有益。,建议,(1)劝吸烟者戒烟,动员全
10、社会参与,在社区人群中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2)促进各地政府部门尽快制定吸烟法规,如在办公室、会议室、飞机、火车等公共场所设立无烟区,仅在指定地点可供吸烟,以减少被动吸烟的危害。(3)对不饮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来预防心脑血管病;孕妇更应忌酒。(4)饮酒者一定要适度,不要酗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030g,女性不应超过1520g.,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卒中和TIA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因不明的青年或老年缺血性卒中要考虑本病可能。可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其他,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综上所述,预防脑血
11、管病首先应评价有无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吸烟与酗酒等。诱发因素如:天气变化、情绪波动、各种感染(肠炎、感冒)、劳累等。,二级预防-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两方面,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又分为生理学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高半胱氨酸血症等和行为学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肥胖、抑郁等,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一、首次卒中发病机制的正确评估 建 议:以对已发生脑卒中者选择必要的影像或其他实验室检查,尽可能明确患者的卒中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便针对病因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二、卒中后的血压管理 患者血压水平高
12、于160/100mmHg可使卒中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建 议:(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2)降压治疗应于卒中急性期过后患者病情稳定时(一般为卒中后4周)开始。三、抗血小板聚集 缺血性卒中初次发作后早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mg/d)能够显著降低卒中再发的风险。四、抗凝治疗 使用抗凝剂有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只有在诊断为房颤(特别是非瓣膜病变性房颤)诱发心源性栓塞的患者才适宜应用抗凝剂。,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策略,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五大支柱,应该何时启动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应该从急性期就开始实施-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TIA指南,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推荐意见,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的抗栓治疗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除少数情况需要抗凝治疗,大多数情况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TIA复发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50325 mg/d)都可以做为首选药物有证据表明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尤其对于高危患者获益更显著不推荐常规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但对于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或近期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