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太湖 智慧水利.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76989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知太湖 智慧水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感知太湖 智慧水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感知太湖 智慧水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感知太湖 智慧水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感知太湖 智慧水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知太湖 智慧水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知太湖 智慧水利.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智慧水利,感知太湖,Jason,目录,太湖,它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全部水域在江苏省境内,湖水南部与浙江省湖州市相连。它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太湖横跨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湖州市。太湖分别由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管辖。湖面形态如向西突出的新月。以湖岸计算的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太湖中现有51个岛屿,总面积89.7平方公里。湖岸线总线405公里。平均水深1.89米,从湖底地形可见湖盆的地势是由东向西倾斜,湖盆形态呈浅碟形。,“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一曲歌谣,唱出了太湖碧波荡漾、山清水秀的景象。然而令人尴尬的是,曾经背负盛

2、名的太湖,近几年却频频因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见诸媒体。无锡市民一定不会忘记2007年夏季的那一天,他们如往常一样打开水龙头,迎来的却是刺鼻的气味。蓝藻,这一原始而古老的原核生物,一夜间成为各大搜索引擎的热点词汇。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让“太湖明珠”无锡市因此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用水危机。太湖到底怎么了?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和议论的话题。,太湖污染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初,太湖水质良好,以类、中营养一中富营养水体为主,符合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据1981年调查,太湖水域属类水的面积 占6 9,类水的30,类水的占1;中营养状态的面积占83,中富营养状态的占16.9。,近20年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

3、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来的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2个等级,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富营养为主。,2008年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状况 单位:mg/L,物理手段:主要是通过使用光谱、色谱、放射等分析法来对热、声、光、电磁辐射等的强度和能量进行物理判断,化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化学检测的方法来对监测对象进行电离、溶出、电位差等来判断监测对象中所含的各种污染物的溶度,生物手段:主要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表现出的各种身体状况、健康程度等进行汇总测试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生态手段:是对整个或局部范围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的手段,通过观

4、察、测定生态系统的生物和非生物的数据,分析生态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等,以了解生态的环境的现状的变化.,缺陷,早期错误做法 加高太湖的湖堤,建造闸门,分割湖面,修建人工的入海通道,把自然的太湖改造成一个由几千个闸门控制的人工平原水库改造成一个既无自然入口又无自然出口的、水基本不流动的人工水库系统。,强烈反差,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通过无线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俗的解释为: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装置与技

5、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数据传输通路,存储功能,操作系统、专门的应用程序,CPU,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物联网的技术分层,感知层:是用于识别物体和采集信息的,不仅包括传感网络,还包含各种物品到物品(Thing to Thing-T2T),人到物品(Human to Thing-H2T),人到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互连的终端设备,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

6、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及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化的管理与应用。,“感知太湖 智慧水利”项目概况,“感知太湖,智慧水利”主要是针对太湖水域保护建立的一套集蓝藻湖泛智能感知、打捞车船智能调度和信息综合管理于一体的智慧水利物联网系统。系统由基于智能模式识别的自适应蓝藻湖泛传感器、实

7、时蓝藻湖泛感知传输无线网络节点设备、蓝藻打捞和运输船载以及车载智能终端等新型设备支撑,在智能传感设备、计算算法和网络通信等方面,拥有多项创新性核心技术。无锡市水利局是“感知太湖”的服务终端,系统的运用大大节约了以往人力、物力,实现了对蓝藻治理的智能感知、调度和管理,随时随地让太湖水、河道水“跟着”水利监管人员走。,“感知太湖 智慧水利”项目系统整体架构,“感知太湖 智慧水利”项目系统设备图,浮漂式水质自动检测站(1),自动检测站身上搭载水质监测仪,可迅速测出湖水的温度、电导、PH值、溶解氧、浊度、叶绿素、蓝绿藻等7项水质数据,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测;浮标上装有气象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风向、风速、

8、气压、温度等气象指标,两者结合,实现了对湖体水质、水文和气象等要素的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式监测。浮标带有航标灯、GPS定位、雷达放射器和锚系等安全措施,可将仪器实测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及时传送到控制中心。,浮漂式水质自动检测站(2),无锡的环太湖区域已密布了8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总投资1.8亿元。其中,浮动水质监测站15个,覆盖了主要出入湖河流断面、行政交界断面、重点监视河流断面和主要饮用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监测站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一旦出现水质突发污染,相关人员的手机会立即收到信息。,“感知太湖 智慧水利”项目系统设备图,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项目分三期实施,其中第一期、第二期工程已

9、建设20个蓝藻监测点(湖中心3个点,湖岸边17个点),湖中心的监测点中含有监测蓝藻及水质的传感器与高清晰摄像机,可将蓝藻水华发生信息传给信息中心记录,同时自动调动最近的蓝藻打捞船打捞蓝藻;信息中心通知打捞船到藻水分离公司;藻水分离公司自动通知调动最近的处理厂的车辆运输蓝藻。一期工程还在两个资源化再利用基地设立监控装置,对蓝藻再去向进行跟踪,同时在杨湾藻水分离站内对蓝藻的打捞全过程,进行实施监控及智能化指挥。,“水上哨兵”对蓝藻的防范监控及时有效,取代了每天依靠人工取水、实验室化验的老办法。之前,早上6点取到的水样到晚上6点才能拿到水质报告,而蓝藻暴发速度非常快,指标到达临界点时如果不及时处置,

10、两个小时就会演变成大规模的暴发。,“水上哨兵”还让打捞蓝藻的船与太湖水质监控情况连成一个网络,一旦监测指标显示某处水域出现蓝藻聚集,系统会第一时间自动通知附近打捞点的船只。如果检测出藻情严重,超出附近打捞船只的作业能力,系统还会向周边船只发布命令,这样整个太湖上的打捞船只便可以根据藻情合理配置,实现了对蓝藻治理的智能感知、调度和管理。,优势,“感知太湖 智慧水利”项目目前污染物处理能力与成效,机械打捞完,可通过系统指示将蓝藻送去最近的藻水分离处,进行循环资源利用。目前无锡在沿湖各地规划建设 8个藻水分离站点,日处理能力达 7000 吨藻浆。同时,还成功研制开发了移动式蓝藻打捞处理设备,提升了蓝藻后续处理水平,并建设了南洋和唯琼两个大型蓝藻沼气发电示范项目,形成了日处理能力达 200 吨藻泥的蓝藻沼气发电工程,实现了蓝藻由堆场堆放为主向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转变。,据统计,2008 年-2011年,无锡全市共计打捞蓝藻 310吨,相当于从水体中清除了822.5吨的氮和205.5吨的磷,保证了太湖水质安全,也使得太湖水越来越美。,谢谢观赏!,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