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战国稷下道法家.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77843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讲战国稷下道法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六讲战国稷下道法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六讲战国稷下道法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六讲战国稷下道法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六讲战国稷下道法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讲战国稷下道法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战国稷下道法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家与玄学,1,第六讲、战国稷下道法家,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二、主要道家学派 三、历史影响,道家与玄学,2,1、稷下学宫,性质,稷下,指稷门之下。所谓稷门,是齐国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的西城门。战国时期,齐国在稷门外修建了一所颇具规模的“学宫”,作为学术研究和交流的中心,招徕各国学者到这里来著书立说,自由发表学术观点,展开思想交锋。既是一所思想库,也是一所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1、稷下学宫,道家与玄学,3,管理,学者们可以议论时政,甚至批评国君,政府绝不干涉学宫的学术活动。除特殊情况下,个别人偶尔以使节身份出使外国,一般不让学者们担

2、任官职。却为学者们提供了很高的政治地位,分为“上大夫”“大夫”,有丰厚的俸禄,宽大舒适的府第;并根据其学术资历授予不同职称,分为博士、学士二种,统称“稷下先生”,可招收弟子,讲学授业,政府则为学生提供粮款。,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1、稷下学宫,道家与玄学,4,规模,宣王喜文学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1、稷下学宫,道家与玄学,5,兴衰过程,兴起: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在位)鼎盛:齐宣王(公元前319前301)由盛转衰:齐闵王(公元前300前284在

3、位)恢复:齐襄王(公元前283前265)苟延:齐建王(公元前265前221)。,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1、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前后经历了大约有一百三、四十年时间,道家与玄学,6,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论衡效力,兴起原因,人才竞争,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1、稷下学宫,道家与玄学,7,临淄之涂,车毂(g)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mi)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经济实力雄厚,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1、稷下学宫,齐国首都临淄有7万户居民,可出21万男子当兵,生活富裕。,道家与玄学,8,齐国是个滨海国家,可能与海洋文化有关,有发达的工

4、商业、开放性的民风:“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姜太公吕尚顺应民意,没有机械推行西周的宗法礼仪制度,“简其礼,从其俗,”使齐国保持了自己的文化特点。,文化传统开放,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1、稷下学宫,道家与玄学,9,2、百家争鸣,稷下学宫中,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各派学者互相诘难,短兵相接,成为战国“百家争鸣”的主战场。,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道家与玄学,10,齐国学者,道家:田骈(pin)、尹文、接子、季真 阳阳家:邹衍 名家:田巴 儒家:鲁仲连,学派与人物,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道家与玄学,11,其它国家学者,邹国的儒家孟珂 赵国的道家慎到和儒

5、家荀况 宋国的道家宋钘和名家儿说 楚国道家环渊,诗人屈原,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道家与玄学,12,稷下先生能言善辩。从他们的绰号可见一斑:田骈为“天口骈”,邹衍为“谈天衍”,邹奭为“雕龙奭(shi)”。,学术辩论,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齐辨士田巴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论衡效力,儿说,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故籍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道家与玄学,13,淳于髡:“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礼也。”淳于髡:“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孟子:“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

6、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离娄上,孟子与淳于髠辩论,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道家与玄学,14,1、宋钘、尹文学派,不累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zhi)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钘、尹文闻其风而说之。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guo)而不舍者也。庄子天下篇,二、主要道家学派,二、主要道家学派 1、宋钘、尹文学派,道家与玄学,15,其哲学思想属于道家与墨家思想融合的形态,突出特点是反对人类争斗,尤其是反对国家之间

7、的战争,倡导世界和平。认为斗争起源于人类的虚幻的耻辱感,如果消除了这种错误的情感,不为世间的功名利禄和荣辱毁誉等身外之物所左右,则天下太平。他认为人类本性中并无太多的欲望,但是人们误认为本性多欲,故盲目追求外物,这是天下大乱的原因。曾著宋子十八篇,汉书艺文志列在小说家,久佚。,宋钘思想,二、主要道家学派 1、宋钘、尹文学派,道家与玄学,16,宋牼(jing)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

8、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告子下,宋钘与孟子,二、主要道家学派 1、宋钘、尹文学派,道家与玄学,17,尹文又称尹文子,战国中期齐国人。现存尹文子以黄老形名学为主要内容,强调在道家哲学指导下,以名法为核心,融合百家。该书认为:无为而治是政治的最高境界,故道家无为与法、术、权、势之间,是治国方法递降关系。认为“正名”是法制、权术得以实施的基础。对形名学的基本概念及其逻辑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是该书鲜

9、明的特色。,尹文,二、主要道家学派 1、宋钘、尹文学派,道家与玄学,18,2、彭蒙、田骈、慎到学派,公而不当,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豪桀相与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庄子 天下,二、主要

10、道家学派 2、彭蒙、田骈、慎到学派,道家与玄学,19,彭蒙重“名分”,彭蒙曰:“雉兔在野,众人逐之,分未定也。鸡豕满市,莫有志者,分定故也。物奢则仁智相屈,分定则贪鄙不争。”尹文子 大道上,二、主要道家学派 2、彭蒙、田骈、慎到学派,彭蒙,彭蒙,战国时期齐国人,文子的学生。彭蒙兼有道家与法家的思想,强调正名定分,对稷下黄老道家产生了深远影响。,道家与玄学,20,田子读书,曰:“尧时太平。”宋子曰:“圣人之治以致此乎?”彭蒙在侧,越次答曰:“圣法之治以至此,非圣人之治也。”宋子曰:“圣人与圣法何以异?”彭蒙曰:“子之乱名甚矣!圣人者自己出也;圣法者,自理出也。理出于己,己非理也;己能出理,理非己

11、也。故圣人之治,独治者也;圣法之治,无不治也。此万物之利,唯圣人能该之。”尹文子大道下,彭蒙重法理,二、主要道家学派 2、彭蒙、田骈、慎到学派,道家与玄学,21,齐人见田骈曰:闻先生髙议,设为不宦,而愿为役。田骈曰:“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田骈曰:“何谓也?”对曰:“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今先生设为不宦,赀养千钟,徒百人,不宦则然矣,而富过毕矣。”战国策齐策,田骈,二、主要道家学派 2、彭蒙、田骈、慎到学派,田骈,又称陈骈、田子,战国时期齐国人,活动年代大致在公元前320前282年左右。彭蒙的得意门生,著田子二十五篇,久佚。,道家与玄学,

12、22,田骈曰“天下之士,莫肯处其门庭,臣其妻子,必游宦诸侯之朝者,利引之也。游宦于诸侯之朝,皆志为卿、大夫,而不拟于诸侯者,名限之也”尹文子,田骈重名分,二、主要道家学派 2、彭蒙、田骈、慎到学派,道家与玄学,23,田子曰:“人皆自为而不能为人。故君人者之使人,使其自为用,而不使为我用”稷下先生曰:“善哉,田子之言。古者君之使臣,求不私爱于己,求显忠于己;而居官者必能,临阵者必勇语日:禄薄者,不可与经乱;赏轻者,不可与入难。此处上者所宜慎者也。”尹文子,田骈的用人哲学,二、主要道家学派 2、彭蒙、田骈、慎到学派,道家与玄学,24,慎到其人,慎到(约公元前395前315),又称慎子,战国中期赵国

13、人。齐宣王时与田骈同为稷下先生,齐闵王后期离开齐国,去向不明。慎到在彭蒙、田骈的基础上,将道家与法家思想全面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稷下黄老派思想发展史上,道、法融合的关键性人物,被后人称之为“道德之为刑名,此其转关”。,二、主要道家学派 3、慎子的道法思想,道家与玄学,25,文献中的两个“慎到”,文献中两个不同思想性格的慎到:其一,庄子天下中描述的慎到,是一个老庄型消极应世的人物,他主张无知忘我、不辨是非,消极地顺应外部世界的变化,犹如飘乎不定的风、风中打旋羽毛、无生命的石块。被时人笑为死人的哲学。其二,在慎子残篇佚文中的慎到,则是一个极其冷峻严厉的法家,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强调执法必严、违

14、法必究。,二、主要道家学派 3、慎子的道法思想,道家与玄学,26,慎子其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慎子42篇,佚于宋末。现存明人慎懋赏编定的慎子内外篇本,学界一般认为属伪书;研究慎到思想,多依据清人钱熙祚的慎子七篇辑本由这七篇残文和数十条佚文构成。它是目前稷下黄老派学者中拥有著作文字最多而著作权争议最少的书籍。,二、主要道家学派 3、慎子的道法思想,3、慎子的道法思想,道家与玄学,27,慎子认为宇宙大道通过事物的具体规律“理”表现出来,人类之“理”是自私的人性,君主因循人性自私之“理”建立法律制度。这一法理学说,构成了慎到法律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其崇尚“名法”、反对“德治”的理论依据;展现了早期黄老学派

15、“道生法”命题的基本思路,是“道”与“法”结合的逻辑枢纽,为该派进一步融合诸子百家,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骨架。,慎子的理论体系,二、主要道家学派 3、慎子的道法思想,道家与玄学,28,“道”即“理”,具体事物之“道”,在慎子中被称之为“理”,有时连用为“道理”,指自然与社会某类事物的性质和运动规律。,二、主要道家学派 3、慎子的道法思想,鸟飞于空,鱼游于渊,非术也。故为鸟为鱼者,苟知之,立心以为之,则必堕必溺。犹人之足驰手捉、耳听目视,当其驰捉听视之际,应机自至,又不待思而施之也。苟须思之而后可施之,则疲矣。是以任自然者久,得其常者济。慎子逸文,道家与玄学,29,慎到认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形形色

16、色的可道之“道”,有一个共同的性质,那就是利己而不利他,以自我为中心活动,这就是天、地、人的公理。慎子威德中说:天上日月星宿不是担心人类陷入黑暗而发光,人类却可开凿门窗“辟户牖”采光;大地不是担心人类贫困而物产丰富,人类却可通过收割“伐木刈草”获取物质资料;圣人不是为了拯救人类危难而有德行,人类却可通过效法圣人的德行“准上”而获得平安。总之,人类可以因循利用“理”为自己谋福利,利用“理”是人类的成功之路,二、主要道家学派 3、慎子的道法思想,道家与玄学,30,生命之“理”,被称之为“性”。自私是人性的本质,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规律。对统治者来说,无法改变人类的这种天性,只能利用它。正确因循(利用

17、)人情之理达到天下大治的途径,是建立公正合理的法律制度。,人理即人性,自私是其本质,二、主要道家学派 3、慎子的道法思想,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用矣。是故先王见不受禄者不臣,禄不厚者不与入难。人不得其所以自为也,则上不取用焉。故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则莫不可得而用矣,此之谓因。慎子 因循,道家与玄学,31,法律的本质是对人性的因循。从表面上看,立法过程属于帝王的个人行为,其实是代表社会利益进行“通理”工作,使隐蔽的规律显现出来,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这个由天子来“通理”的过程,是君主立法的过程。,道生法帝王因循人性(理)而立法,二、主要道家学派 3、慎子的道法思想,法非从天下

18、,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慎子逸文,古者立天子而贵之者,非以利一人也,曰:天下无一贵,理无由通,通理以为天下也。慎子威德,道家与玄学,32,慎到指出,由于社会情况在不断变化,法律也非一成不变,顺应社会规律积极变法,则是君主“通理”立法活动的继续和发展。显然,慎到关于君主依照人性之“理”立法和变法的学说,即是黄老道家所谓“道生法”的过程。法理源于人(性)理,人理为物理之一,物理即宇宙大道的具体表现。这是原始道家与法家思想结合的逻辑枢纽,是黄老道家的起点。,帝王因循人性(理)而变法,二、主要道家学派 3、慎子的道法思想,道家与玄学,33,名与法,所谓名分,指社会等级体系中的各种职位(名)

19、所具有的不同权利义务(分)。这些名称和权利义务,体现在法律的条文中,作为检验人们行为的标准。,二、主要道家学派 3、慎子的道法思想,蓍龟,所以立公识也;权衡,所以立公正也;书契,所以立公信也;度量,所以立公审也;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凡立公,所以弃私也。慎子威德,道家与玄学,34,然则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故明主使其臣也,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是以过修于身,而下不敢以善骄矜守职之吏。人务其治而莫敢淫偷其事。官正以敬其业,和顺以事其上。如此,则至治已。慎子知忠,崇尚法制、反对德治,二、主要道家学派 3、慎子的道法思想,道家与玄学,35,腾蛇游雾,飞龙乘云,云罢雾霁,与蚯蚓同,

20、失其所乘也。故贤而屈于不肖,权轻也;不肖而服于贤者,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使其邻家;至南面而王,则令行禁止。由此观之,贤不足以服不肖,而势位足以屈贤矣。故无名而断者,权重也;弩弱而矰高,乘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慎子威德,重“势”,二、主要道家学派 3、慎子的道法思想,道家与玄学,36,所谓“势”,指国家权力,其本质是社会力众人的合力。这种社会力不是自发形成、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组织的的政治暴力,表现为国家机器运作发出的巨大能量。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君主,个人的力量是极其有限的,其智力也未必是最优秀的;即使最优秀,也无法管理天下所有事务。如何有效运作这部庞大的国家机器呢?关键在于通过法律

21、制度建立严格的等级名分制度,使社会各阶层各安其分,各尽其能,形成巨大的可利用的合力“势”。可见,慎到关于“势”的理论,与其法理学说一脉相承。,二、主要道家学派 3、慎子的道法思想,“势”的本质,道家与玄学,37,1、诸家合流,三、稷下黄老的影响,稷下学术论战中,其先秦诸子各学派的理论优势和弱点都得到了充分显现:儒家擅长人伦而宇宙知识欠缺,道家思想深刻而不能兴邦治国,法家治国有术而哲学贫乏。因此,学术思想上互相渗透、取长补短的趋势不可避免了。稷下学宫是一所学术融合的蓄水池,先秦各学术流派经过此处的汇合后,已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如果以春秋战国之际的儒、道、法家为标准,将无法对后期各稷下学派归

22、属准确定性。在这一历史性学术大融合中诞生的儒、道两大学派总结性的代表作荀子和吕氏春秋,都源于稷下学。,三、稷下黄老的影响 1、诸家合流,道家与玄学,38,2、管子的形成,管子其书,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作,是诸多文章的汇编。学术界一般认为,该书形成于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其中主要收集了“稷下先生”的作品。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余10篇仅存目录。其中除心术上下、内业、白心四篇属公认的黄老派著作外,还有形势、枢言、法法宙合九守等二十 多篇文章有明显的稷下黄老特征。这些文献资料可视为战国中期稷下黄老学的代表作,从中可以看到这一学派在融合百家学说中的新进展。,三、稷下黄老的影响 2、管子,道家与玄学,39,3、吕氏春秋的形成,稷下学宫的衰败,学术中心的西移,一些稷下学子西行秦国,投到吕不韦的门下,对吕氏春秋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三、稷下黄老的影响 3、吕氏春秋,道家与玄学,40,为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慎到的理论为“道德之为刑名,此其转关”?,思考题,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