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 电子装置标准(译文)1.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79796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 电子装置标准(译文)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最新版 电子装置标准(译文)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最新版 电子装置标准(译文)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最新版 电子装置标准(译文)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最新版 电子装置标准(译文)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 电子装置标准(译文)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 电子装置标准(译文)1.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英国标准 BS EN 50155:2007用于铁道车辆的电子产品作为欧洲标准EN50155:2007序 言本标准是英国执行的EN50155:2007标准,取代已经作废的BS EN 50155:2001标准。英国受委托加入铁路电子技术装置技术委员会GEL/9。代表本委员会的机构可以获得部级的邀请。本版本申明不包含所有必要的协议。用户应对其设备的正确性负责。本标准不赋有法律职责。本英国标准是经标准委员会的授权, 出版后修改记录于2007年8月31日出版。 欧洲标准 EN50155 2007年8月 ICS 45.060.10 取代EN50155:2001+1:2002 英语版 用于铁道车辆的电子产品

2、本欧洲标准于2007年3月1日由CENELEC机构认可。CENELEC议员必须遵守CEN/CENELEC内部规则,以保证本标准作为国家标准不随意更改。可以向中央秘书处或任何CENELEC议员申请获得最新的著书目录参考列表。本欧洲标准有三种语言的官方版本(英语、法语、德语)。经CENELEC议员的认可并通知中央秘书处后,翻译成其它任一种语言的版本,其效用将与官方版本相同。CENELEC议员由以下国家的电子技术委员会组成: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塞埔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拉托维亚、立陶瓦、卢森堡公国、马耳他、荷兰、挪威、波兰、斯洛伐克、

3、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CENELEC电子技术标准欧洲委员会前 言本欧洲标准是技术委员会CENELEC TC9X,为铁路电气和电子装置而编制。原文草稿提交到唯一的审核程序并且于2007年3月1日由CENELEC认可作为EN10155标准。本欧洲标准取代了EN50155:2001+A1:2002。本EN50155:2007与最新的EN50121系列一直并作了一些葡萄牙语的标识。以下日期的确定:- EN执行相同国家标准或背书的最新日期 2008-03-01- 与EN相冲突的国家标准将撤消的最新日期 2010-03-01本欧洲标准委托CENELEC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编制,覆盖了EC指南

4、96/48/EC和2001/16/EC的基本要求。见附件ZZ。目 录1 范围2 引用标准3 定义3.1 印制板3.2 印制板组件3.3 插件3.4 插件箱3.5 机箱3.6 机柜3.7 在线可替换装置3.8 性能检查3.9 控制系统电源3.10 车内布线3.11电源过电压3.12 浪涌3.13 脉冲3.14 故障3.15 损坏3.16 使用寿命 4 环境条件4.1 正常使用条件4.2 特殊使用条件5 电气要求5.1 电源5.2 电源过电压5.3 安装5.4 浪涌、静电放电和瞬时脉冲感应测试5.5 电磁兼容性6、 可靠性、可维修性和预期的使用寿命6.1 装置可靠性6.2 使用寿命6.3 可维修性

5、6.4 维修等级6.5 内置诊断6.6 自动测试装置6.7 故障诊断的替代方法6.8 专用测试装置和专用工具7 设计7.1 总则7.2 硬件要求7.3 软件要求7.4 装置特征8 元器件8.1 采购8.2 应用9 结构9.1 装置的结构9.2 元器件插装 9.3 电连接 9.4 内部(光、电)柔性连接9.5 挠性印制导线 9.6 挠性和刚性印制板 9.7 印制板组件的涂覆 9.8 标识9.9 组装9.10 冷却和通风9.11 材料和上漆10 安全10.1 总则10.2 功能性安全要求10.3 人身安全要求11 文件11.1 文件的提供和保存11.2 软件和硬件的文件11.3 文件要求12 测试

6、12.1 测试分类12.2.试验项目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铁道机车车辆上安装的所有控制、调节、保护、供电的电子装置。可由车上蓄电池,也可以由直接或间接连接到接触系统的低压供电电源供电(变压器、分压器和辅助电源)。 除电子电源电路以外,都要遵照EN50207。本标准覆盖了电子设备的运转、设计、结构和测试的条件,也考虑了必要的可靠性高的设备的软、硬件要求。其它标准的其它要求或单独的技术规范只要正确,都可以作为本标准的补充。遵照EN50126中4.6.3.1和4.6.3.2和附件A,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特殊要求以保证性能安全等级。当显示保持剩余安全风险或由软件驱动可编程电子系统运载时,可以考虑软件安全

7、完善度等级为1或更高。在这样的情况(如软件安全完善度等级为1或更高),就适用EN50128。在本标准内,电子装置是指以半导体装置和认可的相关元器件为主要组成的装置。这些元器件主要安装在印制板上。 注释:本标准也适用于传感器(电流、电压、速度等)和电力电子装置触发板,但成套的触发装置适用于EN50207。 2 引用标准本标准所引用的下列参考文件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标注了日期的文件,只有效期之内的版本有效,对未标注日期的文件,最新的版本(包括任何补充文件)有效。 EN50121-3-2 2000 铁路装置-电磁兼容性 3-2部分,铁道车辆-设备EN50125-1 1999 铁路装置-环境条件 部分1

8、:铁路车辆上的设备EN50126 系列 铁路装置-可靠性、实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的规范和实证。 EN50128 2001 铁路装置-通讯、信号、处理系统-铁路控制和保护系统的软件。EN50163 1995 铁路装置-牵引系统的供电电压EN50207 2000 铁路装置-铁道车辆的电子电力转换器 (IEC61287-1:1995,相关的)EN60068 系列 环境测试-(60068系列)EN60068-2-1 1993 环境测试-部分2:测试-测试A:冷(IEC60068-2-1:1990)EN60068-2-2 1993 环境测试-部分2:测试-测试B:干热(IEC60068-2-2:197

9、4+IEC60068-2-2A:1976)EN60068-2-30 2005 环境测试-部分2:测试-测试Db和指南:湿热循环(12+12小时循环)(IEC600687-2-30-2005)EN60077 系列 铁路装置-铁道车辆的电子技术装置(IEC60077系列,修改过)EN60249-2-15 1994 印制电路板的基本材料-部分2:规范-规范第15:绕性覆铜箔聚酯薄膜.EN60297 系列 电子装置的机械结构-482,6MM(19英寸)系列的机械结构尺寸(IEC60297系列)EN60352 系列 无焊连接(IEC60352系列)EN60352-1 1997 无焊连接-部分1:绕线连接

10、-一般要求、测试方法和应用指南(EN60352-1:1997)EN60352-2 2006 无焊连接-部分2:压接连接-一般要求、测试方法和应用指南(EN60352-2:2006)EN60529 1991 外壳防护等级(IP编码) (IEC60529:1989)EN61000-4-4 2004 电磁兼容性(EMC)-部分4-4:测试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抗扰度测试 (IEC61000-4-4:2004)EN61082 系列 用于电子技术文件的准备(IEC61082系列)EN61249 系列 印制电路板和其它连接结构的材料(IEC61249系列)EN61249-2-7 2002 印制电路板和

11、其它连接结构的材料-部分2-7:加强材料,镀覆,不镀覆-规定可燃性的环氧化织物E等级层压薄片(可燃性测试),覆铜(IEC EN61249-2-7 2002)EN61249-2-10 2003 印制电路板和其它连接结构的材料-部分2-10:氰酸盐脂,溴化环氧物,修改和未修改的,织物加强材料,镀覆,不镀覆-规定可燃性的环氧化物E等级层压薄片(可燃性测试),覆铜(IEC EN61249-2-10 2003)EN61373 1999 铁路装置-铁道机车装置-冲击和振动试验(IEC61373:1999)EN62326 系列 印制板EN123000 1991 一般规定-印制板EN123200 1992 部

12、分规定-带穿孔的单面和双面印制板EN123300 1992 部分规定-多层印制板EN123400 1992 部分规定-不带穿孔连接的绕性印制板EN123500 1992 部分规定-带穿孔连接的绕性印制板EN ISO9000-3 1997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第3部分:软件开发、供应和维护中的使用指南 (ISO9000-3 1991)EN ISO 9001 质量管理系统-要求(ISO9001)EN ISO 9002 质量系统-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IEC60605 系列 装置可靠性测试IEC60617 数据库 图表示意3 定义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3.1 印制板

13、可分割成各种尺寸的基板材料,包括所有的孔和轴承,至少具有一种导电类型。印制板根据如下情况划分:-结构(如单面,双面,多层)-基板材料的性质(如刚性,挠性)3.2 印制板组件装有电气和机械元器件、和/或附属印制板且已完成焊接、涂覆等生产工序的印制板。3.3 插件插入插件箱,由导轨支持的各种元件。这些元件可以有多种类型,如安装在一种盒子或框架内的印制板组件。3.4 插件箱安装印制板组件、插件的结构装置。3.5 机箱 可拆换或固定的构架,用于支持电气或电子装置(如插件箱)。3.6 机柜用于安装电气和/或电子装置的任一壳体。3.7 在线可替换装置车上故障诊断后用作替换的装置,如(插件箱、插件)。3.8

14、 性能检查环境测试期间或之后的简单实验,用于验证装置在经受了环境测试后能正常工作。3.9 控制系统电源给机车车辆控制装置供电的电源。该电源可以是车上的蓄电池,可以由电子调节的蓄电池充电器,辅助逆变器和交流电动发电机组或直流电动发电机组来充电。当控制系统由蓄电池来供电时,控制系统的标称和额定电压按5.1规定。未装蓄电池时,则控制系统的标称电压为该电压的正常值。3.10 车内布线能与控制系统电源连接的所有布线,以及所考虑的电子装置的所有外部连线。3.11 电源过电压 由电源控制装置引起的、对控制系统电源的电气干扰。控制系统电源等级增加的情况下将会发生电源过电压。3.12 浪涌两个稳态之间非周期的且

15、较短暂的正或负(或两者)的变化(电压或电流)。它可能由车上装置的正常操作而产生,一般是在感性电路的切换时由于电能释放而引起。浪涌可能出现在控制系统电源上或与切换的感性电路直接相连的电路中,或从这些电路通过静电或电磁方式耦合到其它电路中。瞬态的电源阻抗有效值取决于其产生和耦合的方式。3.13 脉冲 在一定间隙时间内发生的重复脉冲。 它可能发生在机车车辆正常的运行期间,一般是由不稳定的电弧引起。3.14 故障对装置进行检测以保证工作正常。 暂时性的误动作不作为故障,如1)误动作后装置自动恢复正常工作,2)对机车乘务人员而言,误动作不明显,如故障指示灯不亮。注:装置某一处暂时性的故障可能导致与之相连

16、的另一处产生故障。3.15 损坏有明显视觉外观的变化或机械完善度的改变。3.16 使用寿命 在规定的条件下,从规定的时间开始,保持允许的故障率或到故障导致不能修复为止的时间。 注:可修复部件的使用寿命可能因故障不可修复而终止。 4 环境条件4.1 正常使用条件4.1.1海拔高度装置正常工作的海拔高度应该不超过EN50125-1,4.2条规定。当超过此规定时,应该以生产厂家和用户之间的协议规定为准。4.1.2环境温度电子装置的设计和生产应完全符合表1所述温度类型的执行规范要求。设计时应考虑温度在机柜内上升以确保确保元件不超过规定的温度范围。另外,装置应符合下表第三列所述的特殊短期热的情况。在这个

17、间隙,应放松整个执行范围,但是印制板组件周围的最大空气温度不能超过第4列规定。表1-环境温度等级第1列第1列第1列第1列环境温度机车外部(EN50125-1,表2,第1列) 内部机柜温度10分钟期间,内部机柜过温度印制板组件周围的空气温度T1-25 +40-25 +55+15-25 +70T2-40 +35-40 +55+15-40 +70T3-25 +45-25 +70+15-25 +85TX-40 +50-40 +70+15-40 +85注:EN50155 表1(第2列)与EN50125-1 表2(第3列)之间的主要差别是由于下列原因:EN50125-1指的是通用装置,提供机柜,而无任何特

18、别的加热设计。在电子装置中,通常需要加热设计,以保证电子元器件的最小和最大环境温度。元器件的可靠性对环境温度很敏感。所规定的机柜内最高温度值严格限制二选一,以允许生产厂家有两个等级。 对于外围装置(如正在测量的传感器等),或者如果装置是分散的结构,那么如果超过了上述环境温度范围,在设计时就要采用装置处实际的温度。应考虑通过隧道时外部环温的迅速变化。此时外界温度的变化率应为3/S,最大变化值为40。4.1.3 冲击和振动装置在使用时应能承受冲击和振动而无损坏或故障。为提供合理的防护等级,装置应能通过12.2.11所述的振动、冲击和撞击测试,以证明在使用条件下具有规定的使用寿命。为此,装置应指定方

19、式固定并采取防震措施。在实际使用时,冲击和振动的典型值,参考EN61373。4.1.4 相对湿度超过4.1.2规定的外部环境温度的相关范围,在设计时应按下列湿度规定(限定值):-年均75%相对湿度,-一年之内连续30天:95%相对湿度。另外,任何的湿度浓缩将不会导致误动作或故障。对于外围装置(如正在测量的传感器等),或者如果装置是分散的结构,那么如果超过了上述环境温度范围,在设计时就要采用装置处实际的温度。4.2 特殊使用条件当使用条件与2.1有差别时,生产厂家和用户双方应协商采用特殊措施(如安装在转向架或组合在电源逆变器内的电子装置等)。检查该措施的有效性,如需要,可以按照双方协商的途径,在

20、机车车辆上进行实验。4.2.1 大气污染 当装置暴露地穿过多种污染物质时(如油雾、盐沫、灰尘、二氧化硫等),就要想到装置可能会受到污染。在机车文件中就要规定污染物质的类型和其浓度。 5 电气要求5.1 电源5.1.1蓄电池供电对于由蓄电池供电的装置,其标称电压(Un)为24V、48V、72V、96V、110V。 注1:以上标称值仅作为设计装置的标准值。不能将这些值作为无载电池电压,因为它们是由电池的类型、数量和操作情况而确定。 注2:按照EN6007采用不同的电压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厂家和用户可以协商确定要求。5.1.1.1 电源电压的变化 对不带稳压装置的蓄电池供电的电子装置应满足下列规

21、定范围内的所有电源电压值(在装置的输出端测量)。 电子装置的供应商应规定其功耗以便计算电池电缆配线。 最小电压: 0,7 Un 标称电压: Un 额定电压:1,15 Un 最大电压: 1,25 Un 电压波动(如辅助装置的启动或电池充电器的电压波动)在0,6 Un和1,4Un之间不超过0,1S将不导致功能异常。电压波动在1,25Un和1,4Un之间不超过1S将不导致装置损坏:装置在这些过程中可能不能完全正常工作。热机的情况也见5.1.1.3。5.1.1.2 电源断电输入电压间断10MS以下时定义如下:-S1级:不间断-S2级:10MS间断 这些将不导致装置出现故障。 规定的时间是针对标称电压而

22、言的,级别应由系统设计者选择。5.1.1.3 热力机车车辆上的电源变化 应设计电源系统以保证热机启动过程中对基本的电子装置供电。5.1.1.4 直流波纹因数 所有电池在充电时都有一个脉动电压,直流波纹因数均按下列方程计算,另有规定的除外,一般不大于15%: U最大-U最小直流波纹因数=X100 U最大+U最小 在这里,U最大和U最小分别为脉动电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最低、最高电压不得超过5.1.1.1规定。5.1.2 由静止变流器或旋转装置供电 对于由稳压电源供电的装置(如稳压器或带调整器的旋转电动发动机组),电子装置电源电压应在0,9-1,1 Un之间,其中Un是标称电压,可以是直流,也可以

23、是交流。 另外,装置运行时,允许有0,7-1,25,不超过1S;0,6-1,4不超过0,1S的电压波动。5.1.3 电源转换对于由蓄电池和稳压电源(直流)交替供电的装置,在5.1.1,5.1.1.1,5.1.1.4和5.1.2规定的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C1级:0,6Un,100MS(无间断)-C2级: 供电间断30MS。5.1.4 由架空线或第三轨供电对于由架空线或第三轨直接供电的装置(如自启动静止变流器的电子装置),在EN50163规定的接触电线电压下能正常工作。5.2 电源过电压与控制系统电源相连的所有连接都必须承受:1)5.1.1.1和/或5.1.2规定的过电压(适当地);2)按12

24、.2.6规定施加的电源过电压。关于控制系统电源反馈电压,可以在施加过电压的前后假设过电压,以此来增加控制系统电压等级。不需考虑控制系统电源负极的过电压。 大于1,25Un、超过0,1S的过电压可认为只有控制系统电源发生故障时才产生。5.3 安装尽量使用单独的导体使电子装置与供电电源相连,该导体只用于对电子电路供电。电子装置的安装应尽量减小外部电气干扰的影响。应抑制电气干扰源。如果车上电池的一极连至车体,这就需要加以说明。由多个供应商的电子装置,有公共线连接时,应相互约定一个等电位的参考点。5.4 浪涌、静电放电和瞬时脉冲感应测试所有电子装置都必须能承受EN50121-3-2规定的浪涌、静电放电

25、和瞬时脉冲感应测试。测试方法如12.2.7所述。5.5 电磁兼容性应该按EN50121-3-2保护好装置,不受传导或辐射干扰的不利影响,并且装置产生的射频干扰不应超过EN50121-3-2规定的等级。 测试如12.2.8规定。6 可靠性、可维修性和预期的使用寿命6.1 装置可靠性6.1.1 预期的可靠性 用户可要求生产厂家提供可靠性指标或符合用户的可靠性目标。计算的方式可以按照生产厂家和用户之间所约定的时间,也可以参考相关标准。6.1.2 可靠性的验证当用户规定了可靠性等级时,有必要作如下操作:仔细监测装置的性能。装置的生产厂家和用户应协商记录所有在装置上执行的操作。为论证装置的可靠性等级,在

26、共同认可的期限(公里数或使用小时)结束后,应提交一份缺陷分析报告,指明更换的元器件(电路参考号、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批号、公里数和/或操作时间等)、故障的定义和原因(设计上的弱点、软件、元器件问题等)。为表明装置是否符合其规定的可靠性要求,应对装置进行可靠性评估。可将IEC60605作为指南。合同内应规定详细的可靠性评估程序。6.2 使用寿命 电子装置的使用寿命应为20年,生产厂家和用户之间在投标时另行商定的除外。 当生产厂家打算采用的元器件使用寿命短于电子装置的使用寿命时,那就要商定它们的使用和定期更换程序。6.3 可维修性 除非另有规定,否则装置的设计应不必定期维修。 如需特殊的维修要求,

27、用户在招标时应提出来。 应能对印制板和/或插件箱能单独测试。 此外,生产厂家应告知必要的或禁止的维修工艺。 注:维修处理如超声波清洗、故障测试装置的连接、电绝缘测试和运输包装安排可能通过额外增加组件和元件的应力,降低装置的可靠性等级。6.4 维修等级6.4.1 车上诊断和维修 用户和生产厂家应协商车上故障诊断互换元件(如插件箱或插件)的性质。 作为更换的元件,设计时应考虑更换简易。 用户和生产厂家应协商维修程序里规定的任何特殊工具的使用。 在设计装置时,应考虑能够按测试说明用便携式测试装置和、或内置诊断装置,根据测试指南查出有故障的在线可替换元件。 这个等级的维修或诊断程序不需要对任何在线可替

28、换元件进行取消或更换。6.4.2 地面诊断和维修 在装置设计时,应考虑由检修中心的专业人员按测试指南使用测试装置对各种装车装置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校验。 装置结构应保证诊断和维修时易于接近,且对元件和布线不损坏或过度干扰。另外,印制板组件应有测试工具(如测试接头、测试垫等)以便于诊断和维修。6.5 内置诊断为显示输入数据、输出数据 、主要控制功能和电源等的状态,必要时使用指示器协助诊断维修。自检程序应能清晰地显示装置的工作状态。用于测试而不是监控的内置诊断装置应有联锁以防装置在非测试条件下的正常工作受到干扰。应考虑内置诊断装置所使用的额外的元件不要对装置的可靠性影响太大,还要在可靠性的计算中考虑。

29、6.6 自动测试装置用户可以要求使用一种特殊的自动测试装置以查找车上或地面的故障点。需要的话,用户应该在招标时提出测试装置的详细要求和与车上装置的接口,如(地面维修时用的)针孔或探头,或(车上诊断用的)连接器。允许拔除不影响装置功能的连接装置,以便于自动测试装置的连接。6.7 故障诊断的替代方法用户可以向检修中心提供开发或测试车载电子装置时所用的测试装置,作为替代的故障诊断方法。如果这样的装置实用的话,用户将需要提供所有的支持细节。6.8 专用测试装置和专用工具使用专用工具而不是通用的工业用工具时,应提前征得用户的同意。用户正规维修程序需要专用测试装置和/或专用工具时,应向用户提供此装置或详细

30、的装置采购程序。测试装置不需要遵照本标准。7 设计7.1 总则7.1.1 质量管理所有的设计程序应遵照EN ISO9001。应能够对整个设计程序进行跟踪和审核。如果用户在招标评估时要求详细的程序文件,应在招标文件里规定。特别要注意的是,在EN ISO9001隐含的要求,对所有的系统、硬件、软件设计程序均应按照明确规定的功能和接口技术规范。7.1.2 寿命周期整个设计应按照质量计划中列明的寿命周期模式。7.2 硬件要求7.2.1 接口所有接口都应该使装置在电磁兼容性、电位差和人身安全等方面满足要求,并控制因外部问题而引起故障扩散。 用户可以要求电路绝缘来满足上述要求。这种情况下,在招标时应说明装

31、置的要求和范围。 图1给出多种电磁兼容性区域系统接口的示例。7.2.2 故障保护引出电缆的额定至少要达到该电路保护装置的电流限定值。装置要进行保护以防止外来故障的影响(如短路或开路)。向电子装置供电的可调电源装置应该有限流措施以减少使用熔线元件。如果用户希望禁止使用熔线装置,在招标时应说明。在输出电路中接有跳闸式保护装置时,短路时的有效电流应足以使之工作。另外,手动复位的装置应能易于接触。任何保护装置应使装置内部的火险减至最小。7.2.3 电源接地电路隔离的电源装置,其输出值不允许浮动。 当该输出不是以某一电源(蓄电池或电源)为基准时,可将电源的一根母线接到车体架上或规定的接地点。双方应对接地

32、点和接地方式作出规定。 7.2.4 互换性系统中每个印制板组件功能都必须完整,并且能与同一功能的其它元件互换,在印制板插入系统后,硬件无需任何重新校验。7.2.5 降低供电电压供电电压在处于或低于规定的电源电压下限时,无论电压变化率如何,都不得损坏装置。此外,装置不得产生错误的输出从而导致其它装置的故障发生。7.2.6 极性反向 为防止损坏装置,应采取电气或机械措施以保护电源极性反向7.2.7 瞬态起动电流装置设计时,应考虑通电时可能引起的使保护装置不动作或损坏瞬态起动电流。7.2.8 备用容量 在装置寿命周期内,如果用户要求留有备用容量(如备用输入、备用输出和CPU负荷等),以便于系统的扩张

33、或修改,应在招标时提出。设计程序应包括这些技术要求。7.3 软件要求7.3.1总则按照EN ISO9001对软件的要求,应符合EN 29000-3要求。EN29000-3的要求和意见是强制性的。结构管理贯穿于整个寿命周期,包括全部软件和开发、维修工具。应包括寿命周期内的事项和软件开发文件编制。软件开发应按内容分阶段进行。应记录与软件开发有关的所有信息。最少阶段极其要求的文件如下:1)软件要求阶段在这个阶段,应收集软件的所有技术要求并编写在软件要求规范中,包括系统与其它系统环境的接口和与其它软件的接口。2)软件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应该确定软件结构、划分模块、编写代码,以确保各部分符合软件要求规范

34、。3)软件测试阶段这个阶段包括软件每个设计等级的测试,以确保其正确性且符合规范。记录测试结果。4)软件、硬件联调阶段这个阶段,对软件和硬件综合并且进行测试以确保其符合系统的要求(如软件要求规范)。记录测试结果。5)软件维护阶段软件在校正、升级或改版时不降低其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应确定方法并形成文件。7.3.2软件设计方法一般应采用下列方法 。注:这些方法的解释或其它的方法都可以在EN50128中找到。(附件B)7.3.2.1模块法 可将复杂软件分解成独立的小段,其中包括限定模块的大小和确定接口等。7.3.2.2成熟的编译程序 应采用经过实践应用的编译程序,以免在软件包开发、校验和维护过程中因编译

35、程序的问题而导致麻烦。7.3.2.3记录 所有软件的数据、决定和原理都应该记录好,以便验证、确定、评估和维护。7.3.2.4结构法 结构法着眼于在产品寿命初期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该方法按逻辑数据和结构,通过准确直观的(计算机辅助)步骤和符号里说明必要的要求和特征。7.3.2.5设计和编码方法 在设计和编码时,应确保设计文件和生成代码格式一致,并采取整体程序设计和标准设计方法。7.3.2.6结构程序的编制和分析 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应便于程序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应该可以全面测试程序的性能。7.3.2.7编程语言所选择的编程语言应便于代码的检验和程序的开发、验证和维护。7.3.2.8有效的技巧应采用

36、行之有效的技巧,包括 1) 概略的方法,如:-逻辑/功能框图-程序流程图-数据流程图-判定/真值表;2) 测试方法,如:-边界值分析-等效级别和输入分区测试-过程模拟7.4 装置特征装置应具备以下特点,以便适应各种条件:7.4.1存储器检验通电和初始化的过程中,装置应进行检测,以确认:1) 所需存储器齐全且正常;2) 分布在单个集成电路或印制板组件的所有程序存储器,其功能应该是兼容的。存储器与相应的印制板组件、组件与相应插件箱的对应关系,应采用内部编码或在装置壳体上表明。所有的方法应向用户说明。7.4.2 自检装置的自检功能应该尽可能在每次初始化时验证系统是正常的。如果自检失败,应该尽可能提供

37、诊断信息,有效地指示故障范围。可能的话,系统应进入恢复状态。7.4.3 看门狗装置应具备看门狗功能,在软件运行故障时(如因异常瞬态干扰而使软件进入死循环时)进入恢复状态。7.4.4 出错指示检测到出错时,处理器应对故障进行记录或指示。然后进入恢复系统。7.4.5 恢复装置应尽可能从故障或出错状态中恢复而最小影响装置的功能。此时,处理器可能要重新初始化。如果某些状态不能恢复或不能安全恢复时,生产厂家应说明这时恢复对装置的影响。8 元器件8.1 采购8.1.1 所有元器件都必须符合有关元器件功能和物理参数规定的详细规范。8.1.2 采用的元器件都必须按照EN ISO9001和 EN ISO9002

38、的相关技术要求来生产。8.1.3 上述元器件的技术规范应与以下的一项标准或文件一致:1)EN 或 IEC标准2)其它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或规范3)元器件生产厂家的技术规范4)装置生产厂家的技术规范。如果是3)或4)项,文件应规定参考EN或IEC通用规范。8.1.4 除8.1.5规定以外,应采用能由多个供应商供货的元器件。“多个供应商供货”是指按照8.1.1的规范在安装尺寸和功能方面能够完全互换。8.1.5 必须采用独家供应商供货的元器件时生产厂家应在招标时提请用户注意。8.1.6 选择元器件及其系列时,应尽可能使装置投入使用后至少按6.2规定的使用寿命的一半时间内能供货。采取这些预防措施后,如果

39、仍有某些装置在合同规定期限内采购不到,电子装置的生产厂家应提供替代的方法。8.1.7 对于专用元器件,如定做的混合电路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提供准确详尽的规范以便能按此再设计或从其它制造商获得可以安全互换的器件。8.2 应用8.2.1 所有元器件都应该适用于实际应用并满足本标准的各项要求(如环境、质量、寿命期限等)。8.2.2 对于从未在铁路上应用过的元器件或工艺,用户可以要求证实这些元器件或工艺符合本标准要求。8.2.3 所有使用的元器件都必须:1)符合元器件生产厂家基本的技术规范;2)不减短装置的使用寿命或性能。8.2.4 生产厂家应负责选择元器件的温度范围、降低定额、包装和屏蔽等

40、。如用户要求,生产厂家将在招标时说明装置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尤其如第四条所述的可靠性和寿命要求。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将不能短于一般装置的使用寿命,4.2条所规定的元器件除外。9 结构9.1 装置的结构装置应符合下列结构性要求。9.1.1 机械保护无论在线可替换元件的哪一面放在平整面上,都不导致装置的机械损坏。必要时,应安装机械保护装置。9.1.2 定位或防插错用户要求时,所有在线可替换元件(LRU)应装有机械式防插错或定位装置以防错误的插入。9.1.3 尺寸要求机箱、插件箱和插件都应符合EN60279、HD493规定的尺寸要求。注:EN60279、HD493使用的大部分尺寸都是3U和6U,深

41、度为160或220MM的印制板。9.1.4插座和连接器招标时,用户可以禁止使用集成电路插座和、或边缘连接器。9.2 元器件插装 装置应符合IEC 60321及以下结构要求。9.2.1 布局 元器件的布置、固定和处置应考虑其结构和相互影响,使得在检查、去除和更换器件时不致损坏或影响其他部件及布线。安装后,元器件的标记应尽可能明显可见。 设计时,装置上元器件不应直接与接线端子相连,除非能可靠固定或有辅助印制板组件而且保留了元器件标识。安装的散热元件不应损害印制板或其他元器件。 9.2.2 固定 如果元器件没有机械固定,由于装置使用时产生的振动,其重量将在焊点处造成应力或损坏时,则应加固在印制板上。加固后更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