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技术工作情况介绍(会议汇报).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86758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5.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技术工作情况介绍(会议汇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技术工作情况介绍(会议汇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技术工作情况介绍(会议汇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技术工作情况介绍(会议汇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技术工作情况介绍(会议汇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技术工作情况介绍(会议汇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技术工作情况介绍(会议汇报).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技术工作总体情况介绍,二一一年六月江西南昌,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一、背景情况 二、目的意义三、主要技术任务四、技术路线五、保障措施,1工作性质与内容一是开展监测试点工作,列入2011部工作重点,由耕地司牵头负责,是贯彻“守红线,坚持数质并重”、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的重要举措。二是执行公益科技专项,开展工作的技术依托,由科技司主管,项目3年(2010-2012)。三是加强基础业务工作,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及其更新调查评定,由利用司组织全国技术团队实施完成的。,一、背景情况,2.监测试点工作 2011年5号厅发函时,写给部长签报:通过试点,一是,动态掌握基本农田建

2、设、占用补划、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等涉及到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为丰富和完善耕地保护监管内容提供支撑。二是,结合最新土地调查成果,摸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为制定基本农田规划提供依据,引导以新增费为主的各类资金投入到永久基本农田的建设上来。,三是,研究制定耕地质量建设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提出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运用和动态调整路径。同时,可作为我部回应社会,答复相关部门及专家质疑耕地保护工作的依据之一。,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耕地质量等级变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15号)要求,试点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基本农田整理(建)引起的耕地等级变化进行监测评价;二是对土地复垦开发新增的

3、耕地进行等级评定;三是因各种因素造成耕地减少对区域耕地生产能力影响进行监测评价。,耕地等级变化野外监测先导基地分布图,3.公益科研专项,名称:耕地等级变化野外监测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来源:科技部立项,财政部拨款,部科技司组织实施。经费:总经费1996万,其中870万(43%)支撑15个 应用示范共建单位进行技术性研究工作。年限:预算年度是2010-2012;执行年度2011-2013。,公益项目牵头单位:部整理中心,六个课题构成 课题一:基地建设标准研究,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5省参加。课题二:监测指标诊断技术,吉林、黑龙江、湖北、江西、河南5省参加。课题三:监测网络布设技术,新疆、陕西、

4、重庆、云南、内蒙古5省参加。课题四:信息快速识别技术。课题五:等级监测系统研发。课题六:技术集成和信息服务系统。,促进监管定量、定位、快速等级变化监测网络,回答问题:(1)耕地等级:提升/降低(2)结构和布局:优化/恶化(3)变化强度:正常/加速(4)连片性与效率?(5)服务:管理 科学研究,4.工作进展 1月7-8日,广东清远“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协调会”。2月13-14日,哈尔滨“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第一次技术研讨会”,重点研讨了“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技术操作手册”。今天,完成工作部署、签订了15个省耕地等级监测示范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初步形成操作手册进行技术培训。,5.工作要求

5、 年初,“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试点工作”(2011年部重点工作布局安排)。一季度末,“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国土资源部专报)。625,“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确保耕地面积有增长、质量有提高、产能有增加、生态有改善”。“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部领导讲话、署名文章)。,1.搞好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对技术支撑工作 2.构建耕地质量等级监测体系 运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等成果;结合土地整治工作3.应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掌握各种因素造成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4.通过学术宣传使全社会关心耕地质量问题,实现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二、目的意义,1.1 提升管理水平的技术需求(国务院)国务院

6、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中:(九)大力推进以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整治。要依据耕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和标准,严格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评定和验收,稳步提升新增耕地产能,经整治的耕地要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要切实防止投入分散、项目小、新增耕地质量偏低,以及重建设轻管护等问题。,地力培肥的作用是有限,有条件的;土地整治是地力培肥的基础和前提;地力培肥是土地整治的有益补充。,参考文献:许皞中国土地科学,技术解读,专家观点,农业部门:生产服务型。围绕土壤(培肥)、种子、农药、化肥、耕(购机补贴)、播(深耕补贴)、收。国土部

7、门:资源保障型。土地条件评价摸清资源家底,通过土地整治实现耕地生产能力保护与建设(规模改变土地条件,坡改梯、旱改水、平整)。土地整治应该遵循低等到中等,中等到高等,高等到现代农田;但低等与低产田是两个概念。开发增地是一个过程,后期培肥又是另一个过程。参考文献:中国农用土地等级评价研究进展,农业工程学报,2002/01,1.1 提升管理水平技术需求(部长)2010年第48次部党组会议,徐绍史部长指示要求耕地保护和管理一定是数量、质量两手并举,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不能扔在那,要动态调整,要应用起来,要作为新增费分配的一个权重,等级低的地方必须要干去。我们会不会干?6月24日人民日报,全国“土地日”专

8、刊:健全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做好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估和土壤微量元素测评分析成果应用,探索成果动态更新机制,促进耕地质量保护。,1.1 提升管理水平技术需求 部耕地司在向部党组汇报2011年工作重点时提出:“运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等成果,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年底前形成加强耕地质量监管的政策建议。研究耕地质量考核办法,明确耕地增产、增效任务下达和统计上报的有关要求”。政策建议不能凭空产生,需要技术工作支撑。,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调整划定后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不得低于原有质量等级。加大耕地管护力度。依据耕地等级实施差别化管护,对水田等优质耕地实行特殊保

9、护。建立耕地保护台账管理制度,明确保护耕地的责任人、面积、耕地等级等基本情况。,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1.1 提升管理水平技术支撑(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加强对占用和补充耕地的评价,从数量和产能两方面严格考核。全面完成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加强土地适宜性评价。,1.2 结合土地整治中的造地增粮 09年5.31亿吨,00-08年平均4.76亿吨,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20年5.5亿吨。连续7年增产,生产能力没有本质提高。,围绕粮食安全,增产千亿斤规划,“万顷良田”、“高产良田”、“标准良田”、土地整

10、治重大工程,涉及上千亿资金,每年支农资金有6000亿。土地整治搞的好不好,需要我们自己证明。土地整治系统应该建立在耕地资源安全的角度来保证粮食安全。产量不等产能,地力不等质量。,1.2 结合土地整治中的新农村建设 准确掌握土地利用格局快速变化对等级影响的需要(1)占优质耕地(4500万亩)(2)中小城镇优先战略两种前途“劣质、细碎、分散”(3)边际双向选择(4)生态环境建设日益迫切,变化结果:数量、分布、等级升降、等级结构、等级布局,华北平原耕地景观,荷兰北部耕地景观,1.2 结合土地整治成果报备的需要 二次调查为“一张图”提供了最新底图:基本农田上“一张图”;土地利用规划上“一张图”;分等定

11、级上“一张图”。土地管理中,土地整治中更多的问题会暴露出来,必须提前做好实证研究,将问题引导到正确的解决道路上去。,0.36米分辨率,1.0米分辨率,1.3 切实实现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农用地分等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专家们保护耕地理念:1.分等支撑了增产千亿斤规划 2.11为院士参加了分等论证。扩量、提质和增效;边际耕地的合理利用;原来国土部也知道研究质量问题;回去就组织林地分等。,4.北京去年首个破坏耕地罪立案,急需耕地保护警察5.道路建设中要增加桥涵比6.国务院47号文明确应用分等技术方法7.修路中遇到古树会绕道,遇到集中优质连片的耕地更应该绕道(农耕文明、土地景观),而不是大割小,小转了。

12、,1.4 积极探索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技术途径,专家观点1:部耕地司抓耕地质量监测监管,为落实共同责任机制找到了抓手。通过监测探索性编制占用耕地和损失产能去向分析的报告,谁占了多少地,消耗掉了多少产能,一清二白。可以促进国务院制定有针对性的耕地质量保护措施,而不是简单的给国土部、国土系统压担子。,专家观点2:汪洋:还祖宗帐,留子孙粮。土地整治应该建立耕、园、林、草大整治模式。基于耕、园、林、草优化配置的土地整治新模式,按照资源合理利用的规律,实施园地转耕地、林地转园地、牧草地转林地、荒草地转牧草地的农用地资源梯度开发利用模式。,明确耕地质量内涵,科学保护耕地专家观点:耕地质量内涵以数量为前提,以

13、产能为核心,以健康为保证以用养为基础,以效率为导向,以监管为手段专家观点:耕地保护新战略守红线,提等级,优布局,严占补,控变化 以全国1等地作为标准亩,经核算确定全国标准耕地总量为6.9亿亩。广东省的平均等别5.4等最为标准亩,全国标准亩耕地总量为10.3亿亩。,三、主要技术任务,公益专项:构建监测网络,研究布控方法确定共性和特性监测因素创新耕地等级监测指标及诊断技术创新监测信息快速识别和整合技术研制耕地等级监测基地建设标准和装备研发耕地等级监测信息管理系统,1.建立省级基本农田监测中心(站、节点)2.系统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建设先导基地监测基础数据库4.完成先导基地监测样区的布设工作

14、5.重点开展新增耕地的调查、建库和监测评价工作6.重点开展占、毁、调、退的调查、建库和监测评价工作,技术研究在工作内容上的体现:,7.重点开展土地整理和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调查、建库和监测评价工作 8.重点开展风、涝、旱等灾害导致的耕地等级降低情况的调查评价 9.分年度开展监测样区土地条件的调查工作 10.开展监测样区土壤采集、作物测产和景观剖面照片的拍摄工作 11.典型样带和典型村耕地实际利用状况的调查,四、技术路线,1.总体技术框架先行方法研究,再进行试点研究,最后向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和全国展开。本底+变化,二者变化原因、规律不一样。,本底,变化,监测样区与非监测样区的关系问题耕地等别及其产能的渐变与突变的问题传统监测方法与新技术手段有效结合的问题,2.主要技术特点,参考文献:基于农用地分等与农业统计的产能核算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7,21(4):32-37,3.基本农田监测技术路线,基本农田数量、分布的变化以及因此引起的质量等级和生产能力变化。,4.耕地监测技术路线围绕耕地增加、减少和建设的情况进行。,(一)加强队伍建设。在各省耕保处的指导下由各省整理中心要培养技术骨干。(二)落实工作经费。要争取工作经费,而不是技术工作的配套经费。没有工作经费,争取些课题坚持搞下去。,五、保障措施,谢谢,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