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论文完整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96942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论文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论文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论文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论文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论文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论文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论文完整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论文题目 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学生所在校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 号 学 生 指 导 教 师 起 止 日 期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得到了增长,但经济增长国民的社会福利并未得得同步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扩大化的挑战,社会所表现出的收入分配不公,家庭保障不全的影响下,政府公信力和提高社会保障的呼声日渐强烈。本文主要是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模式中的合理部分,提出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保障制度的一些问题和建议。目的就是使自己更能够从中了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状况,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呼欲建立有一个更加完善更贴近民意的,能将经济发展与国民福利

2、保持同步发展的,一个能造福全体国民,最终建立公平、正义、共享型的这样的一个具有我国独特的社会保障制度。关键词:社会保障体制 现状 特点 存在的问题 对策目 录摘要I1.引言12.国内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状况12.1国外社会保障福利制度 12.2发达国家社会福利的确定22.3发达国家高税收后的福利22.4发展中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2.5西方各国最低生活保障的特点 3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优点和缺陷 33.1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33.1.1国家和企业包揽过多、负担过重43.1.2社会保障范围狭窄43.1.3企业独保,缺乏社会互济43.1.4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不善,监督不力 43.1.5

3、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混乱 53.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53.2.1创新了社会保险制度模式53.2.2社会保障权利面临重重困难53.2.3财政增加与社会福利的反差64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64.1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64.2减轻税负 提高全民福利74.3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74.4加强和提高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84.5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95.总结9参考文献101 引言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与社会稳定系统,担负着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公平与效率的使命。然而,由于理论支撑、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制度及经济发展模式、水平

4、等因素的差异性和一国发展需要,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会存在差别。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但是,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与国外发达国家有着不一样的困难。不过,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中,去借鉴合理部分,从而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对于能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国内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状况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和工业化发展的结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理论支撑、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

5、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水平等因素的差异性,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会存在差别,这些差别有其合理性也有其不合理性。不过,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中去借鉴和吸取合理部分,从而来完善和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2.1 国外社会保障福利制度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社会保障的项目就更齐全、覆盖面就更广、保障标准也更高,这也是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水平的根本原因。譬如说美国社会保障立法虽然较晚,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超常规发展,其立法种类、保障范围与水平均达到美国经济发展和资本增值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社会保障制度对美国社会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维护了社会经济持续稳定

6、发展和促进社会生产率稳定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美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如通过强制性保险和补助性救济及工作性培训使劳动力得到保护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变化,又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二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如降低贫穷人口的比重,在一定时期内补偿失业者,照顾弱势群体,通过收入累进税和社会福利开支调节经济周期,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以促进资源配置等。此外,与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相比,其特点是低税率,税收占GDP的27%。低保障水平,一个重要原因是退休金的工资替代率低,从而为企业年金的发展留下很大的空间,促进了基金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成为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典范。 2.2 发达国家社会

7、福利的确定又如英国、瑞典以及丹麦和法国等国家,他们的社会保障体制被称为社会民主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更趋向于更高级别的社会福利。在英国并没有一个专门的体系来专门管理最低生活保障,而是包括在英国一个庞大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中。所以英国的贫困线每年由国会规定,在理论上它是按照需要水平加以确定,他包括三个因素:一是体现“正常需要”的基本待遇;二是体现“特殊需要”因素;三是体现“正常需要”的住房补足。因为英国的贫困标准每年都在变,所以说英国的贫困标准是相对贫困标准而不是绝对贫困标准。标准的每年变化,使得在贫困上下线标准的那部分人群可以享受到社会福利给他们带来的物质上的保障。2.3 发达国家高税收后的福利虽然西

8、方发达国家他们的税收已占GDP的51%,但无论是高税还是低税,他们的财政支出和税收的主要用途都是用于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健和一般公共服务,这些是花钱最多的一部分,而这些功能一般要占到税收总额的70%-80%。尤其是社会保障这方面,在这几个国家的财政支出中都占到42%以上的比例。而教育、医疗支出,合计起来也都占到总支出的25%以上。所以说,发达国家名义税率虽高,但实际税率却很低,因此这些国家的公民纳税后所享受到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险水平都很高,而且也相当于交的税得到了返还,也这意味着他们的民众的社会福利保障就非常高了。但随着经济的不景气,失业人群的成倍增长,西方的低税收高福利造就的赤字模式目前

9、看来已经走入了困境。明天的钱今天来化的享受主义思想也是给我们一个实实在在的教训和警钟。在国情和国力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的情况之下,我们国家就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他们的所谓的经验了。2.4 发展中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近十几年来,一些欠发达国家也开始注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一些国家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例如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的印度,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是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丧失劳动力的农民可以直接获得政府发放的津贴;无房的农民可以获得政府的建房补助。年收入在3.2万卢比以下的农户,可以获得1万卢比的补助和最高4万卢比的贷款用于住房建设。印度政府还对贫困人口实行低价粮食等等措施来保障低收入人群

10、。这些措施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低收入人群基本的生活需求。其次是所有国民都享受免费医疗制度。印度建立了包括公共医疗系统、私人医疗部门的庞大的健康保健网络,提高了人均预期寿命,降低了婴儿死亡率。再则是对贫困子女的教育由中央和邦政府给予补贴,贫困生还可以得到免费午餐。虽然印度的社会中还存在着巨大的问题,但是以印度现在的财力,能够建设如此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基本保持多年来的和谐与稳定,是令我们非常佩服的。2.5 西方各国最低生活保障的特点从总体上来说西方各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呈现出以下特点: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虽然保障方式各有不同,但是保障水平普遍较高,对缓和社会矛盾,

11、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财政问题,特别是法国由于财政问题,导致社会保障问题突出,甚至引发社会动乱,这都是与建立社会保障初衷相反的。这对于完善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优点和缺陷西方和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背景和理论基础之上的,也是和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从总体上看美国及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其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多年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3.1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始建于

12、50年代初期,包括养老、工伤、医疗、生育等保障制度。1986年又在国有企业建立了待业保险制度。截至 1996年底,全国已有 8000多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2000多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收缴养老保险基金1100多亿元,支出1000亿元,结余 100多亿元,历年累计结余500多亿元。医疗保险制度除试点城市外,全国还有 1800万职工参加了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各级劳动保险机构为300多万失业职工提供了失业救济,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帮助200多万下岗人员和失业者实现了再就业。全国已有206个城市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 100多万贫困居民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这些社会保障制

13、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生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及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多种就业形式的出现,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摆在了我们的眼前,失业下岗待业人数的增加,生老病死及物价的逐年提高,使得民众越发认识到社会保障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原有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便日益暴露出来。 3.1.1国家和企业包揽过多、负担过重 计划经济下的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基本上由国家和企业包揽,养老基金和待业基金绝大多数由企业负担,个人负担很少。各地向企业统筹的“两金”比例,为职工工资总额的20左右,有的地区达到30以上,而向个人筹集的比例为工人工资的1到

14、3,这样不仅不利于国家集中更多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事业,而且也不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不利于企业走市场,同时由于只享受社会保障权利而不尽义务,使人们容易滋生依赖思想和惰性,造成资源浪费和消费结构不合理。 3.1.2社会保障范围狭窄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长期处于“真空状态”。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人口众多,农业人口比重相当高,占总人口的80以上,但是农业人口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则少得可怜。据统计,1990年全国社会保障支出1103亿元,其中城市社会保障支出977亿元,占支出总数的88.6,农村支出126亿元,城市人均413元,农村人均14元(这其中包括农村特困户救济和优

15、抚军烈属等),相差近30倍。造成农民没有社会保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也有政策方面的原因,其中政策方面的原因不能不说是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这几年来的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事业有较大的发展,但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还相差甚远。 3.1.3 企业独保,缺乏社会互济 由于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因此保障也基本上是各企业各自安排,各自为战,缺乏社会互济。对职工的生、老、病、死,由企业统包下来自保,造成企业社会保障负担过重,难以用大量资金投入生产,改进技术,更新产品。更新产业结沟,因此而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使其难以生存发展。

16、更有甚者,由于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交了钱,事情还得企业自己办”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失业保险,有些地方企业交了失业保险金。但是每辞退一名职工还要交一笔钱,企业承担着双重负担,导致缺乏积极性和应有的效率。 3.1.4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不善,监督不力 非专款专用,而是挪作他用。例如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管理费占30,转业训练和生产自救费占5060,直接用于失业救济的只占10左右。这就大大削弱了社会保障基金应有的实际效益。甚至还有不少挤占、挪用、贪污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障的顺利推行。据财政部1996年对10个省的保险基金的检查统计,有的地方保障基金用于基本建设项目一投资房地产,投资、参股投资

17、、放贷、借款、挤占基金、滥支管理费等违纪金额达6233亿元。 3.1.5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混乱 我国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既存在集权过多,统权过死的现象,又存在政出多门,权力分散的弊端,不仅缺乏纵向横向的监督机制,而且缺乏完整的内部调控机制。一方面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政事十分,政府包管一切;另一方面则生老病残都由单位管理,形成所谓“单位保险”。管理体制的混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3.2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3.2.1 创新了社会保险制度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GDP翻了两番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

18、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社会统筹部分按社会平均工资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依据个人账户累计额计发。基本医疗保险也实行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个人缴费的全部和单位缴费的30%划入个人账户,主要用于个人支付门诊费用;单位缴费的其余部分形成社会统筹基金,主要解决住院医疗等大病费用。从2005年起,全国95%以上城市街道建立了劳工保障工作机构,为企业退休人员和低保对象提供社会化管理服务。这项工作的开展,减轻了企业的社会事务负担,也为社会保障对象更好的融入社会创造了条件。全国所有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都已经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而将2000多万城市贫困人口被纳入保障范围。3.2.2 社会保障权

19、利面临重重困难尽管我们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上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一的中国,国民的社会保障与西方国家的距理仍然相差甚远,国民社会保障权利的实现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首先,社会保障的权利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紧密联系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和农业都发展得比较快,但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也甚大。自90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已向社会释放出包括困难下岗失业人员等在内的城市低保对象约有2200万人。据统计到2005年底,全国贫困人口仍然有7500万。对于农村来说,截至到200

20、5年底,我国有2610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668元,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还有4977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924元,属于相对贫困,而且,以上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标准明显偏低。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每年还要出现数百万的失地农民,目前总量已经达到4000万5000万人。此外,1亿多进城农民工的基本社会保障问题也迫切需要寻求解决之道,这是由于许多失地农民缺乏必要的非农产业谋生技能,加之征地补偿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现象,因此他们的生产生活也面临非常大的困难。再加上整体自然资源和人均资源的匮乏之间的矛盾的产生,以及我国将很快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就更加剧了社会保障的难度,也使

21、得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时时处在两难的选择之中。3.2.3 财政增加,社会福利未跟上 由于整个社会的保障体制不完整和不完善,以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劳动力成本和物价的飞速上升。特别是受去年下半年以来的通胀影响,民众实际收入减少。在前不久国家财政部公布了前18月收入统计,统计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专家由此测算,今年财政收入将突破10万亿,财政收入将再创新高。政府收入迅速增加,个人收入在通胀压力下频现“缩水”,“国富民穷”现象凸显。与此相应的是,2009年福布斯“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榜单,称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虽然人民日报此前也因此澄清事

22、实,并称该数据不科学。“税负痛苦指数”包含了纳税人对纳税负担的实际感受。国民是根据生活实际状况来判断幸福与痛苦之间的差距。如果政府能够提供优质的、让纳税人满意的公共服务,能提高相应的社保福利保障,这当然非常受国民欢迎,但实际上,中国实际税率虽然低于名义税率,但纳税人能够感受到的社会保障太过于欠缺了,由此“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因此甚嚣尘上。 4、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4.1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在已经过去的全国“二会”期间,社会保障成了代表、委员们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并且都把关注的视线延伸到了最低保障无法覆盖的下岗职工、残疾人员、农民工等体制外的贫困人群身上。市场经济体制在带来不断增长的经

23、济财富的同时造成了新的贫困群体,城镇的下岗、失业人员,停产或半停产企业的职工。据社会统计专家朱庆方测算,城镇贫困人口约有3000万人,贫困面为8左右。其他专家的测算至少也有15001800万人。再加上我国农村的8000万贫困人口,贫困群体的总规模约在1亿人口左右。其次是残疾人群体。根据全国残联提供的数据,在90年代末,我国的残疾人大约有5164万人。再次是老年群体。到上个世纪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0。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20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96。由于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老年人不再是收入最高、家庭和社会地位最高的一群,加上工业化和都市化

24、进程中的种种原因,老年人常常被他人和自己认作是一种累赘,导致老年期被社会舆论视为纯粹的衰退期。其中,独居的高龄老人、无自理能力的老人更是成为明显的弱势群体。此外,我国还有一些正在形成中的弱势群体,例如单亲家庭,其中多数是由妇女与孩子组成的;犯罪及处于犯罪边缘的青少年;戒毒者群体;劳改犯的子女;居无定所、无固定职业的城市流动人口等等。这些群体如果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社会保障覆盖的话,那么社会稳定将会受到严峻考验。只有加快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通过制度化的保障机制逐渐缩小差距、缓解矛盾与冲突,进而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4.2 减轻税负 提高全民福利面对高增长的财政收入,应该适当增加国民福利更

25、为重要。现行的个税是以欧美国家为参考的,但遗憾的是,我国的个税没有引入欧美国家的福利返还制度,即包括养老、失业、医疗等各种福利远没有到位。据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显示,该指数自2010年6月的2.9%一路攀升至2011年6月的6.4%,高通胀已持续一年之久,为近30年所少见。其中6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7%,民众在一般生活消费上负担可想而知。不仅如此,国内中小企业受输入性通胀压力、银根紧缩的影响,资金出现短缺相当普遍,员工工资提升普遍无力。这无疑加剧了民众的收入压力。而且我们国家现在在许多领域的税制又是重复征税,那么如果国家在增加税收的前提下,去有效的平衡贫富差距,根据

26、税务情况还富于民,那么税负就不存在只征不付或少付了。在国内如香港、澳门、东莞等地也以不同的方式回馈公民,包括派现金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减轻民众的负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说,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应转而适度投入于提高民众的福利事业中,既然政府用税收来缩小和平衡贫富差距,那就不能只停留在帐面上的具体数据,还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3 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也不断增加民社会保障支出,在就业保障制度建设、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社会救助制度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给都给予了积极支持。从20032008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2712亿元增长到6804亿

27、元,年均增速为16.7%。2009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606.68亿元,比2008年增长11.8%,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到9130.62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0%,住房保障支出达到2376.88亿元,比2009年增长31.8%,医疗卫生支出4804.18亿元,比2009年增长20.3%,教育支出12550.02亿元,比2009年增长20.2%。而从2011年9月财政部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累计74286.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9。而对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就达到了89874.16亿元,其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已占到了2/3。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增幅

28、更是分别达到58.3%和68%,远远超过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速。从以上数据对比看,政府在这些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确实在不断的增长,也确实对国民的生活、医疗、住房等带来了相当的益处和实惠。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数据上,我们更应该看到和去相比较我国的物价水平与社会保障福利之间的增长幅度,与政府所投入的社会福利水平确实是杯水车薪的。公共财政支出的提高远比不上物价上涨来得快,所以加大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障的财政资金的有效投入,和逐步普惠民众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4.4 加强和提高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立法层次低,缺乏较高的法律权威和必要的法律责任制度。社会保障法是我国

29、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部门法,应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但是,自1979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和通过了300多部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却没有一部是专门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基本法律;在国务院已经制定的条例中,也极少有属于专门规范社会保障制度的法规。有关社会保障的规定,主要是由相关部委来制定。这种状况与社会保障法所应处的地位是不相符的。另外,我国现存的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缺乏有效性。完整的法律规范应由假定、处理和制裁构成,无法律责任、无制裁措施的法律规范,则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规范和强制功能。在我国已经制定出来的社会保障法律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缺乏法律责任的现象,无法确

30、保社会保障措施的有效实施。要抓紧制度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条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保障法规体系。同时严格执法监察,加强社会保障宣传,提高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提高用人单位依法参保缴费的自觉性,提高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意识,为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4.5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和规范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系。要使农村社会保障得以健康发展,必须在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上下功夫。在宏观管理上要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范,消除“多龙制水”、条块分割的状态,由政府组建社会保障委员会领导管理,负责编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划、收支标准、实施办法,指导地方组织实施具体保障项目,监督

31、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管理、经营和发放等。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完善,而长期处于“真空状态”。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人口众多,农业人口比重相当高,占总人口的80%以上,但是农业人口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则少得可怜。据统计,1990年全国社会保障支出1130亿元,其中城市社会保障支出977亿元,占支出总数的88.6%,农村支出126亿元,城市人均413元,农村人均14元,这其中也包括了农村特困户救济和优抚军烈属等,相差近30倍。造成农民没有社会保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也有政策方面的原因,其中政策方面的原因不能不说是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

32、前的一个主要原因。以农村养老保险为例,1995年至1998年间是农村养老保险搞得最火热的几年,农民参保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到了2000年参保人数急剧下降,这其中除了农保资金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各级政府对农村社保工作不够重视等因素外,主要是因为1999年国务院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目前尚不具备普遍推广农村养老保险的文件,导致农村社保工作大幅度下滑。究其原因还在于对农村和农民利益的忽视和轻视。但是,是不是农民没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呢?答案是否定的。获得社会保障的保护,是宪法赋予农民的一项权利。况且没有我国农民的安居乐业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也无法顺利进行。因此,能起社会“稳定器”、“

33、安全网”作用的社会保障体制在我国广大农村的建立势在必行。5. 总结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经济社会制度,直接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宏观调控的加强,牵动着整个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它能够改善居民对改革的心理预期,增加即期消费。同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借鉴所有国家有益的经验,但是,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供中国采用,就如目前欧洲经济体出现了大面积的债务危机,以及近期美国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正呈蔓延之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多为表达民众对现行经济体系的

34、愤怒,这也与美国经济深陷困境、复苏乏力有关,也更是这些国家的政府所倡导的低税收高福利政策所导致的高负债率的体现,也是此次债务危机和抗议活动的原因之一。因此,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惟一的选择,吸取2008年和2011年的经融危机教训,这对于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刘翠霄.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法学研究.2001年(6)2石宏伟.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4(2)3卢传坚,谢秀丽.我国医疗改革的现状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74罗寒光.关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35、的几点思考.经济法硕士研究生.2008年5高西庆.中国社会保障机制的问题与前景.专题演讲.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20086卢纯结.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对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的思考.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6)7刑红梅.谢土法.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理论纵横.2008(12)8王雷,靳刘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综合评价的研究现状及框架新探.20099劳动部课题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10史振磊.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分析.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009(5)11贾 康.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网.201012财政部.公共财政支出2/3用于保障改善民生.人民日报.2011.9.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