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撰写解读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00183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18.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撰写解读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撰写解读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撰写解读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撰写解读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撰写解读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撰写解读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撰写解读课件.ppt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指导,如何制作学期课程纲要,四大课程元素,四年级上学期学期课程纲要一般信息,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数学(四年级上册),青岛出版社2017年6月第3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97课时,设计者:,2,课程背景,它是设计课程四要素的依据,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课程标准 相关内容,4.学习能力,2.本册教材 编排内容,3.本册内容与 前后内容的 联系,课程背景,第一方面: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这一方面重在研究分解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数学学科课标中的内容标准是以学段式呈现。,四年级属于第二学段,这就需要在设计时把这一学段中的内容标

2、准分解成每个学期的。,第一方面: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从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来说很难像专家那样直接把学段中的内容标准分解成每个学期的,只能采用逆推的方法,也就是从我们现有的资源教材出发。利用教材内容把内容标准分解到每个学期。,教材,课程标准,走进,第一方面: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利用教材内容把内容标准分解到每个学期。,分类摘抄,当我们把学段中的内容标准分解到各个学期之后,做课程纲要时就把相应学期的课程内容标准按照数学学科的领域,也就是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进行分类进行摘抄。,第一方面: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分析学段内容标准中的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在课标中一般很少有,它

3、是指影响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等,也就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像这里面的“在具体情境中”“结合现实情境”“结合实例”等用绿色标注的就是行为条件。,第一方面: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还需要关注所找到内容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其中用红色标注的,像能、了解、认识等都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是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紫色标注)达到的程度。而蓝色标注的都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这里我们老师需要注意,这里的认识、了解、理解、能、知道和体会、经历、感受等是隐性行为动词,我们需要将它们转变成可观察的外显的行为动词。,第一方面: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结果性行为动词,第一方面: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过程性行为动词,第一方面:课程标

4、准的相关内容,过程性行为动词,第一方面: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第一方面: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借助计数器说出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感受,等同于经历,不能直接讲解给学生,必须结合具体情境,在老师引导下去经历、感悟,获得感性的认识,形成表象。,1.解释什么是估计(算);2.说出估计(算)的方法;3.合理估计(算)。,1.解释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算理;2.概括计算方法;3.正确快速计算(1道/1分)。,包含2层含义,1.结合具体情境解释中括号存在的必要性;2.说明中括号的作用。能有3个层次,1.结合具体情境,解释运算顺序的合理性,2.归纳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则;3.正确规范脱式计算。,从了解到能是递进的关系

5、,分3个层次,1.结合具体情境写出数量关系,2.归纳数量关系式,3.正确解决问题。,是过程性目标,是能计算的载体,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说出交流算法的过程,归纳计算方法。,第一方面: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说出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描述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实例,描述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主动经历、反思获得两点间线段最短的经验感悟。借助经验感悟描述什么是两点间的距离。,描述角的定义,在具体情境中辨认出平角、周角;说出周角、平角、直角的大小,描述出锐角、钝角的范围。,1.结合具体情境,说出量角器存在的必要性;2.描述出量角器的特征和使用方法;3.正确用量角器去量角或

6、画角。,举例说明生活中平面上两条线的平行关系、相交关系,画出平行、垂直的两条线,第一方面: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第二方面:本册教材中编排的内容,这里我们要先通研本册教材。,明确教材编排内容的目的是为了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分领域梳理教材中编排的内容。,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编排的内容,有8个单元的新内容和2个实践活动,这里我会按照四大领域进行分类罗列,还包含1个智慧广场和1个回顾整理都要一一罗列出来。,第二方面:本册教材中编排的内容,由课标再去审视教材,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内容是否在教材中有与之相匹配的内容。或教材中有的内容是否在课标中没有体现。,教材,课程标准,审视,课标中的

7、内容标准与教材内容分析,数与代数领域,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课标中的内容标准与教材内容分析,3.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课标中的内容标准与教材内容分析,数与代数领域,5.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6.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标中的内容标准与教材内容分析,数与代数领域,图形与几何领域,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

8、射线和直线。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4.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的角。,课标中的内容标准与教材内容分析,图形与几何领域,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5.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课标中的内容标准与教材内容分析,统计与概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2.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3.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课标中的内容标准与教材内容分析,

9、综合与实践,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课标中的内容标准与教材内容分析,智慧广场,课标中的内容标准与教材内容分析,探究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编码,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性质,课标中的内容标准与教材内容分析,发展学生 发现猜测验证总结 演绎推理能力,例:在四年级上学期,课标的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提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10、(参见例23)。,这个现实的情境,虽然有利于养成学生调查研究的习惯,但是提供的数据相对于四年级学生比较陌生,计算也有难度;针对这个标准,在教材中相关的内容是课本7页11题估一估一袋瓜子的数量,就比较贴近生活,是真实性任务。,课标中的内容标准与教材内容分析,真正实现 由教材到课标,再由课标回到教材,,教材,课程标准,走进,审视,课标中的内容标准与教材内容分析,真正实现教材与课标的无缝链接,这里我们要熟悉小学六年的12本数学教材,系统性的把握整个小学学段教材中编排的知识体系。这样做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又能为以后学习相关内容做好铺垫。,第三方面:本册教材与前后内容的联系,这个表格就是四

11、年级上册数学编排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包括本册要学习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已经学的内容和后续需要再学习的内容。我们可以从教参、教材中寻找。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前内容还是后内容都要与本册内容有直接关联。,第三方面:本册教材与前后内容的联系,比如四年级下册学到的小数数位顺序表,与本册万以上数认识都涉及计数单位、数位的认识,但是它不是整数,所以就没有罗列。这种罗列看似简单,却要通读1-6年级所有教材内容。,学习能力分析,是按数学学科内容特点分析学生当前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生活经验、认知发展、已积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等。分析的依据,可以采取调查、前测或根据教师与学生长期的相处的体验来获得。,第四方

12、面:学习能力,这是结合我校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和前测数据的分析,最终确定四个方面的学习能力:分别是语言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思想和策略方面。,在质疑能力方面,学生还比较薄弱,很难提出有价值的质疑,老师应该多鼓励引导,避免挫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思想和策略方面,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但是在自己单独解决问题时,能力还有所欠缺。,第四方面:学习能力,3,课程目标,它引领课程内容、实施、评价,四个课程元素保持整体性、一致性。,这是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最终确定的4条课程目标,是把前面所摘抄的课标中的相关的内容标准,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来罗列叙写,这里

13、还要参照教学用书等资料。标绿色的是行为条件,这些在课标中有的没有,需要老师关注学科的学习方法与策略、结合学情,确定通过什么路径进行学习;标红色的是知识与技能,而后面蓝色的是所体现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上三维合一共同形成了课程目标。直白来说就是通过什么路径(过程与方法)习得哪些特定知识技能,学到什么程度,发展学生哪方面能力。,课程目标,4,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校情、学情创造性的处理教材进行增、删、换、立、合,突出实用性。,这是四上数学课程纲要中课程内容的设计,第一节课我们会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要学会什么?用什么学?怎么学?如何证明学会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自

14、己的学习状态,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除了新授、练习、复习课外,我们还把制作单元知识树、综合实践活动、多元化评价检测(口算、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测试)、试卷讲评融入其中,以此给学生创设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学科能力,内化素养。,课程内容,5,课程实施,为了达成这学期的目标,学生主要做哪些事,教师如何引导帮助,与课程内容完全匹配。包含两部分:课程资源和学习活动。,这是四年级上学期课程资源,包括四上教材、新课堂、配套练习册、教具学具以及具有我校特色的口算课课练、学习单等。,课程资源,这是四上数学学期课程纲要

15、中学习活动的设计,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既包括学生这学期学什么,怎么学,又包含教师如何引导。,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是与我校教学特色、教学活动、教师平时的课堂、学生的认知特点等接轨的。,这里我还增加了作业的要求、考试的安排,让学生对一学期的学习更全面、更细致。这些设计都为全面培养学生做铺垫。,学习活动,6,课程评价,是证明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整体评价框架。评价框架的设计要贯穿整个学期的评价,突出学科、年级的特点,明确评什么,怎么评,评的标准,评价的主体,要与整个纲要的目标、内容、实施相匹配。,成绩结构与来源,形成性评价成绩(50分)=课前学(8分)+课前1分钟口算(2分)+课

16、堂表现评价(20分)+作业评价(15分)+实践活动表现(5分),学期总评成绩(100分)=形成性评价成绩(50分)+结果性评价成绩(50分),结果性评价主要以纸笔测试为主。结果性评价成绩(50分)=口算、计算测试(2分)+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测试(3分)+单元检测(10分)+第一次阶段检测(10分)+第二次阶段测试(25分),评价方式,课程评价,评价标准根据学情和课标而定,评价项目与学习活动基本一致,课程评价,评价框架,评价结果呈现,学期总成绩以等级呈现,共分为四个等级。等级与分值的换算如下:成绩80分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及格,低于60分为需努力。需努力的学生需要查漏补缺后进行补考。,整个框架的设计既促进学生明确往哪方面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也指导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和结果,即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课程评价,感谢各位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