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抒情手法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03044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之抒情手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古诗鉴赏之抒情手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古诗鉴赏之抒情手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古诗鉴赏之抒情手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古诗鉴赏之抒情手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之抒情手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之抒情手法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鉴赏之抒情手法,1,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3、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2,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3,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本诗是诗人张继在国家遭受战争、自己赶考落榜,处于痛苦、彷徨、忧愁和无奈之时,借景抒情

2、之作。,借景抒情,情景交融,4,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5,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衬哀情,6,谢亭送别谢浑劳歌一曲解行舟

3、,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第二句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衬哀情,7,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8,考题实例,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的第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9,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

4、用了这种手法或如何体现这种手法。(3)指出该手法的表达效果。,10,考题实例,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的第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11,参考答案,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第一步)。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第二步),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第三步)。,12,高考真题(2011年江西卷),清明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13,高考真题(2011年江西卷),清明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前一句以乐景写哀情,后一句以哀景衬哀情。,14,课堂练习,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

6、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15,参考答案,(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16,课堂练习二,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17,参考答案,作者借景抒情,全文没有一个“怨”字,但通过对“白雪、青冢、黄河、黑山”等的客观描写,写出征人的满腔的“怨

7、恨”。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18,课后练习作业手册P286,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jin ji)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mio)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zho)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19,参考答案,诗歌的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20,托物言志,21,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 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

8、缨。,托物言志,诗中三四两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认清赞颂和高度自信。,22,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1、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23,2、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3、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

9、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24,菊(郑谷)画菊(郑思肖)王孙莫把比蓬蒿,花开不并百花丛,九日枝枝近鬓毛。独立疏篱趣未穷。露湿秋香满池岸,宁可枝头抱香死,由来不羡瓦松高。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菊、画菊都是通过对“菊”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气节。,画菊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25,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寞寂开无主。

10、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托物言志,26,2011年高考山东卷,咏山泉 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27,参考答案,(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28,借古讽今或怀古伤今,29,借古讽今,台 城

11、 刘禹锡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30,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即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下阕着重写人,

12、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怀古伤今,31,2011年高考全国卷,春日秦国怀古 周仆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仆(?878):字太仆,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32,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

13、,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33,用典抒情,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本词运用了五个典故孙仲谋、寄奴、佛狸祠、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廉颇。辛弃疾在京口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用典抒情,怀古抒情,35,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36,课后作业,高考题型P47第六篇P49第十六篇,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