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探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12675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探讨.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的探讨 东莞环境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应依法保护我国环境,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执法从严,完善监督,加强宣传,提高自觉性。关键字:环境; 环境问题; 法治环境;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Dongguan environmental thought and exploration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

2、tween man and nature is always the human face and solve problems. Toda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re has been tension and confrontation continue to damage the entire ecosystem. Thus, we must establish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bound together by a new civiliza

3、tion. To protect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ecological balance, should be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so that laws, according to the law, strict law enforcement, improve supervision, enhance publicity to raise awareness.Keywords: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issues,environmental law引 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

4、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已建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尤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环境保护,正逐渐从政府专职转变为全民的共同事业。环境执法,也叫环境行政执法,是指国家环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根据法律授权,依照法定程序,执行或适用环境法律法规,直接强制地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环境行政执法包括一般性的环境行政执法和准司法性的环境行政执法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依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的行政行为,后者则特指依法解决环境纠纷的环境

5、行政调解、环境行政仲裁、环境行政裁决和环境行政复议等行政行为。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环境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连续不断发生的污染问题和污染事件,均给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这既暴露我国当前一些企业管理上的问题,也暴露出环保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改革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保监管职能是摆在环保部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 录摘 要1引 言3一、城市环境保护的现状5二、当前东莞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51、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62、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7三、针对水污染与大气污染的思考81、水污染的措施82、大气污染的战略措施10四、保护环境的对策111、完善环境立法112、建立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与

6、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机制113、规范环境执法行为,提高环境执法效率114、加大环境处罚力度125、提高群众的环境法律意识,加强其参与环境执法的程度126、提升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能力12五、国外环境保护法律发展趋势13六、实行国内国外相结合的环境保护方法15七、环境经济法的重要作用16结 束 语18致 谢19参考文献20一、城市环境保护的现状东莞是一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快速的地区,也是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因此,城市的环境保护是不可或缺的。东莞的环境污染最主要的分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在水污染方面,虽然东莞主、干流水道水质基本上维持二、三类良好水准,但由于生活废水排放量大、工业

7、排污集中、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目前受污染的河长仍呈增长趋势,大部分江段、河涌水质污染严重,局部河段水体劣于四类,居民生活生产受到影响。区域供水排水交错,部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受到影响,跨区水污染日益突出。区域水资源丰沛优势正向水质型缺水劣势转变。在大气污染方面,近年来,虽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据统计,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共排放可吸入颗粒物(PM10)大约33.8万吨,排放量最大的城市是江门,其中PM10排放量占区域总排放量的26.3%;其次是广州、佛山、东莞和肇庆,排放量分别占总排放量的16.9%、1

8、5.2%、12.2%和1 1.9%。随着小汽车走入中国百姓家庭,汽油消耗量急剧增加,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将会增加,城市交通污染进一步加剧了大气污染程度。东莞面临着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的多重压力,此时,城市的环境保护则越显重要,环境和环境保护作为典型的公益物品,需要政府积极介入提供活动。而环境的多样性、环境保护的复杂性和环境问题的相互关联性,需要我们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环境政策手段,提出良好有效的政策对策,在更高层次上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当前东莞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环境执法工作正在逐步形成以集中式执法检查活动为推动,以日常监督执法为基础,以环境监察执法稽查为保证

9、,以公众和舆论监督为支持的现场监督执法工作体系。环境执法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消极执法或行政执法不作为等行为依然存在,对环境污染熟视无睹、不闻不问的现象也依然存在,各地之间、各级环境执法机构之间的执法工作发展仍然很不平衡,加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软、硬件还缺乏坚实的基础,各地区还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执法难的问题。保护环境能在全世界形成共识,是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确实存在严重的危机,危及到人类的生存繁衍的大问题。当代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如下:1、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有人说,地球的颜色是绿色的,她孕育着生命,预示着人类的诞生和未来。我说,她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母亲,她把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

10、给人类的子子孙孙。她的确很大,幅员辽阔,但不是无边无际;她的确很美,山青水秀,但不是青春永远;她的确很富,资源广博,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今,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尤其是水的污染更为突出。水是地球上万物的命脉所在,水滋润万物、哺育生命、创造文明。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均匀。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5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北方许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厂停产或限产,损失的年产值达1200亿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陆续出现水荒。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家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缺水量约为1000万吨/天左右。几百万人生活用水紧

11、张面对“滴水贵如油”的水资源,而人类对它的浪费和污染却是令人痛心的:据统计,全世界污水排放量已达到4000亿立方米,使5.5万亿立方米水体受到污染,占全世界径流总量的14%以上。然而,当前东莞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水域污染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呈逐步加剧之势;水环境质量不仅没有明显改善,总体上仍在进一步恶化。这种状况将进一步加剧东莞水环境供需矛盾,其结果将导致城市出现全局性的水危机,水资源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因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水污染加剧原因分析,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造成目前东莞水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业污染治理赶不上污染增长的速度,大

12、量工业废水排放仍是水环境恶化的主要根源。工业污染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侵害。污染主要是由生产中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及各种噪音造成的,可分为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废渣污染、噪音污染。从统计材料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一直保持在5570,工业废水对水污染贡献率最大,占据主导因素。不仅如此,一方面,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废物,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另一方面,工业污染也是环境污染,公害泛滥,直接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第二,城市环境基础设

13、施建设赶不上城市扩张的速度,城市的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据庞大,导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显著增加是水环境恶化的另一重要根源。与1990年相比,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整整翻了一番,年递增率12.7,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有很低,8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泊,使水域环境急剧恶化,几乎到了难以治理的阶段。第三,化肥,农药用量大,利用率低,流失严重,农业污染是水环境恶化的又一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每年化肥用量达到3600万吨,农药用量达到100万吨以上。不止如此,淡水资源匮乏,水体污染突出。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将近22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1/3处于缺水状态。我国人均水资源

14、只有200亿吨,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为世界上1亿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贫富不均,华北、西北的一些地区缺水严重。同时,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其中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并于97年汛期出现黄河断流,长达226天,720km。主要淡水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并具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可以形容为水多、水少、水脏,水不均。一条条大河视为地球的血管,河流的污染可以喻为地球得了“白血病”。虽然,东莞处于珠江三角洲地带,雨量、水分充足,但是以东莞的人口密集程度来计算,人均水资源还是较贫乏的。2、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除对天气产生不良影

15、响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发的温室效应,是对全球气候的最主要影响。地球气候变暖会给人类的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其中所引发的温室效应有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温室效应有对于现实社会具有严重的恶果: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海平面上升;(3)气

16、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可能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如纽约、东京和悉尼等。 由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温变暖,并导致一系列生态问题,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危机。然而,突发的金融危机,可能会暂时转移人们对全球面临的长期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关注。但我们不应当忘记,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等各种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仍在继续朝不利的发展方向。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

17、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三、针对水污染与大气污染的思考1、水污染的战略措施通过对水污染加剧原因的分析,对于污水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资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1) 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资金支持是污染治理重要的条件之一,没有资金,一切治理措施就无法实施。 (2) 政府的支持是后盾 。城市水系污染治理涉及面很广,不但涉及到居民,还涉及到外地人员,涉及到部队系统,涉及到少数民族,也会涉及到权利持有者的利益。因此,单靠水利部门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即使再加上环保部门,力量依然是苍白无力的。需要市政府的强力支持,市政府也

18、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没有一个强大政府的支持,许多强制性措施就难以行得通。 (3)污染治理需要法制 。法律法规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准绳,应制定保护城市水环境的地方性法律,让水系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依法行政,这样一些事情做起来会容易一些,环境污染也会有所控制些。 第二,工程保障措施 (1)必须实施彻底截污。 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生活污水是水系最严重的污染源,将生活污水完全截留是治污的根本。另外,由于雨水管经常被用作排污管,所以实施污/雨分流也是重要措施。污水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雨水则可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中,降低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污水可以通过河道排放。 (2) 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改造。 一般来说,城镇新建居

19、民区都有完备的下水道系统,都实施了污/雨分流。但是,老平房区房屋破旧,多数没有下水道系统,而且污/雨不分,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不管从污染治理的角度还是从城市建设的角度,都需要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改造。 第三, 市政管理措施 (1)加强城市卫生综合管理 。加强城镇的综合卫生管理,使街面保持干净,减少因风吹、雨水等因素将脏物带入河流。对自由市场、餐馆、外来人口聚居区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对建设工地卫生实行严格监督,对产生污染的路边小生意、洗车点或进行环境改造、或取缔。 (2)环卫部门应提高管理水平。 鉴于环卫部门职工向河道倾倒所收集的垃圾的情况客观存在,环卫部门应提高管理水平,严格要求职工遵守规

20、矩,教育职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对不守规矩、擅自污染环境的职工给与相应的处罚。 (3)合理布置垃圾处理站点、公共厕所 。应健全垃圾处理站点网络(尤其是公共场所),让人们垃圾有处可弃,减少因无垃圾站(箱)而导致的垃圾随意丢弃。应在沿河设置一些公共厕所,让在外活动的人们感到方便,减少因为没有厕所而将河沿当厕所的现象。 (4)拆除一切造成污染的违章建筑。则是对一切形成污染的沿河餐馆、水上游乐厅等场所应予以取缔。 第四, 水资源调控措施 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水资源不足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河水不流,水质就会恶化。应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如何既节约水源又保护水环境是必须研究的课题。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

21、应加强处理水的应用,处理厂与输水管道应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将处理后的洁净水引入河道,这样既节约水资源又可保护水环境。 第五, 公众参与措施 (1)让公众参与河道环境管理。 河道管理部门应建立与沿线居民的沟通渠道,定期访问居民,公布举报电话,让居民有机会参与对污染源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也可以实行“门前三包”1等措施,目的是充分发挥群众保护水环境的巨大热情,对水环境实行有效的监督和保护。 (2)搞好公众教育。 对公众加强保护水质的教育,沿河树立一些警示牌,呼吁人们注意保护水质。另外,新闻媒体继续对大众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在学校,可以开通关于环境保护的课程,实行教育从小朋友开始。在我国的

22、法制建设中,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可以说是比较健全的。有关水的法律,目前已有水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和水土保持法等法律,还有相关的法规、条例等。对现在还没有受到污染的水源,必须倍加珍惜和保护,尽最大努力、采取最有效措施防止水源被污染。2、大气污染的战略措施中国仍然有一系列经济和环境双赢的选择机会,可以以相对较小的经济代价,实现较大幅度的节能减排,缓解温室效应,其中需要加速推进的战略措施包括:第一,继续扩展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经济政策。加快形成配套的价格、财税、金融、投资等经济机制和政策措施体系。通过经济激励政策上的创新行动,调控好各方面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利益,有效地调动各行各业各类经济主

23、体的积极性,为新兴绿色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激励。第二,继续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进行调整,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强化用地审查、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等手段,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1门前三包:是指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第三,继续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加快绿色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展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以及主要行业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此同时,加大对核能、风能、太阳能和水力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的投入,加大对包括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在内的新型高能效运输工具的投入,加快培育相关的装备

24、制造业和服务业,使各种绿色产业和其他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不断得到提高,为节能减排打下良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气候变暖的原因多数科学家认为是人为活动造成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加所至。气候变暖带来的后果是旱涝加剧,公害频发,物种减少,疾病增加,海平面上长。97年7月24日北京最高气温达42.2,创百年历史记录。地球变暖喻为“地球在发烧”。四、保护环境的对策要解决目前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的问题,关键的是各级政府部门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执行环境污染防治法,加大执法力度,加快治理步伐。各级环境管理部门要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认真进行监督。各级政府都要支持环保部门依法行政。同时,要在全社会大力

25、宣传环保法律法规,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依法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的自觉性,为改善环境质量创造一个有利得社会氛围。为此,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对策:1、完善环境立法(1)中国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站在整个法律体系的高度,修改宪法、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彻底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思想,提高法律的预见性和前瞻性。(2)完善环境执法法律体系,建立环境行政程序法,使环境行政程序法典化;(3)建立环境行政纠纷调解法,增强环境执法的可操作性;完善区域性地方的环境立法,解决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2、建立有效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与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机制环境保护是一项社

26、会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领域和方面,单靠环保部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广泛动员联合各方力量一起来干。但是,这也会带来多头执法的弊端。环境保护执法主体的多元化和规范化建设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套,影响了法律效用的发挥。因此,要根据环保法律、法规和关部门分工负责制度的规定,明确相关部门所负的环保职责,重点理顺与计划、经贸、国土资源、农业、建设、林业、工商等部门的关系。环保部门切实履行好环境统一监管职责,实行“五统一”制度,即:统一环境保护法规、统一环境标准、统一环境规划、统一环境监测规范、统一环境保护信息发布;努力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加强协调配合,加强了综合执法。3、规范环境执法行为,提高环境执法效率规范化

27、的环境执法,使各步骤不交叉、不重复和相衔接的有序的科学执法,是将人为环节减少到最低限度,并最大程度地维护公共利益和保护相对人利益的高效执法。环境行政主体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必须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在环境执法实践中着重要做到四个方面:一是确保环境执法的平等性,在执法中要确保做到对任何人一视同仁:既不能有人在法律之上,也不能有人在法律之外;二是确保环境执法的公正性,在执法中要严格执行规范的环境执法程序,准确地适用环境法律,树立环境行政主体公正无私和秉公办事的形象;三是确保环境执法的合理性,将执法行为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或危险性减少到最低限度,正确行使行政权力,合理地使用自由

28、裁量权,防止、克服部门利益至上和随意扩大、滥用职权的倾向;四是确保环境执法的可接受性,应充分注意相对人的态度、意向和对行政行为的理解力,从而使行政行为更具有可接受性。环境执法的平等性、公正性、准确性和可接受性,减少了行政纠纷和行政行为的反复,也有助于环境执法的效率性和效益性的提高。4、加大环境处罚力度对于屡次违法、故意偷排、超标排放的违法企业,可以从重或者加重处罚。对连续两次被环保部门发现超标排污的企业,有关环保部门在实施处罚的同时,可以提请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做出限期治理或者停产整顿决定。限期治理期间应当限产、限排,禁止建设增加排污总量的项目。经限期治理或停产整顿仍不能达标排放的,提请有关政

29、府做出关停决定,否则,将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监管失职的责任。同时,还可以建立环境执法情况新闻通报制度。环保部门定期可以向当地主要新闻媒体通报重点检查企业情况、违法行为查处结果以及挂牌案件整改情况。对连续两次被发现违法行为的企业可以采取公开曝光。5、提高群众的环境法律意识,加强其参与环境执法的程度群众环境法律意识的高低与其参与环境执法的程度也是衡量并影响环境执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提高当前我国环境执法的质量,必须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法律意识,推动其积极参与环境执法。为此,要深入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激发广大群众的环境危机感和时代责任感,为环境执法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各

30、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健全信访制度,畅通投诉渠道,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提高本部门的群众信任度;同时,应定期向社会发布环境状况的公报,保证执法决策的公开化和执法过程的民主化,为群众参与环境执法提供良好的条件。6、提升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能力(1)应当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具体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政策业务素质和执法操作能力等等。对环保机构而言,要把好环境执法人员采用关和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教育关,建立严格的执行人员考核、淘汰、监督制度。按照统一名称、统一职能、统一装备的要求,加强环境执法队伍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对执法人员自身来说,要加强自觉学习,接受各方监督,实行执法透明,

31、集中力量查办群众反映强烈、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污染案件,增强环境执法力度和树立良好的环境执法形象。(2)应当加大对环境执法的人员投入、设备投入和技术投入,改善环境执法手段和条件,增加环境执法机构的执法资源。考虑到中国国土面积广大、环保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在注重执法人员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可适当在量上丰富执法的人力资源。在执法硬件方面,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层环保部门的预算投入,更新和完善环境执法和宣教设备,确保其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推进执法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提高执法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保证执法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科学性。五、国外环境保护法律发展趋势国外的现代环境法,是从本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环

32、境问题的不断加剧而迅速崛起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环境法在许多国家已形成一个复杂的环境法体系,并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许多国家制定和颁布了环境保护基本法,对环境保护进行全面综合的法律调整。环境保护基本法是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方面牵头的法律,它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基本环境政策、原则和制度,其作用是能够对环境保护法律关系进行全面综合的调整。卢森堡在1965年制定了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法;日本于1967年通过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72年又通过了 自然环境保全法,并与1993年颁布了全新的环境基本法;1969年,美国通过了 国家环境政策法,瑞典颁布了环境保护法;1973年,罗马尼亚和丹麦分别制定了环

33、境保护法;匈牙利于1976年制定了 人类环境保护法;1977年菲律宾颁布了 菲律宾环境法典;波兰于1980年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并在1989年和1990年两度进行修订;印度、英国、保加利亚也分别在1986年、1990年、1991年颁布了 环境保护法。目前,其它国家还在陆续制定和颁布这种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 环境立法的健全和完善,为各国环境的保护起到了促进和保证作用,使这些国家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最早将环境保护写进宪法的瑞士,现已成为花园式国家;60年代被称为公害列岛的日本,由于其健全的环境立法,现已成为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和较少污染的国家;曾经多次发生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的雾都伦敦,不仅在六

34、、七十年代以后再无烟雾致人患病死亡的报道,而且从1975年起雾日也减到每年16天以下,至80年代,雾日甚至减少到每年只有5天。鱼类在泰晤士河绝迹100多年后也奇迹般地重返故里。在国外上世纪就开始行动保护环境,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环境公害泛滥,促使各国相继制定了大量以污染控制为主的法律法规,确立了“命令和控制”行政管理模式,要求工矿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在限定的时间内达到排放限额标准,同时还要求政府机构在作出决定的过程中考虑其决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由于各国污染控制法规大都采用了严厉的“技术强制”处理方式,即强迫现有污染源“重新符合”排污限额,强迫新污染源采用“最佳实用技术”, “命令的控制”模式发

35、挥了重要作用:西方国家大多数城镇的空气比60年代干净得多;一些原来污染严重的河流、湖泊得到了恢复和保护;有害废物、有毒化学品和农药也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保护方面,政府的规划、计划、事先审批以及许可证等行政管理方法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六、实行国内国外相结合的环境保护方法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历时不长,而且由于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虽然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在自我总结和学习别人的基础上开创出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国外环保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相比,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我国环保工作所做出的成就,我们先来看一则对中国环境状况大致的总体评

36、价:“大规模,大范围的灾难性生态破坏现象已得到基本扼制,部分地方在采取措施后已使生态环境有所恢复或保持,但全国生态形势很严峻,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点上治理赶不上面上破坏,呈现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危害在加剧的态势”2。由此可见,我国的环保工作,任重道远,若不快马加鞭从决策层面迎头赶上,后果将很有可能是灾难性的。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动力主要来自国际关际的协调与发展,国家间的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的兼容性与互补性进一步扩大了环境保护的共同利益范围。但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合作的兼容性与互补性进一步扩大了环境保护的共同利益范围。但由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发展的不平衡,国际环境履约的不协调,未来

37、的国际环境关系,将长期处于合作与冲突并存的状态。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最有效、最经济,也是最可行的环境保护政策,这是国内外环境保护工作的历史经验的总结。环境保护应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是去照搬国外的模式,任何一种相对成功的环境保护运营模式都决定于一定的社会存在。国情不同,同一模式执行起来肯定大打折扣。这是需要我们清醒地加以认识的。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我们适用借鉴得当,将恰到好处。目前,各国环境保护中通行并在立法中得到体现的一些基本原则有:(1)可持续发展原则;(2)预防污染原则;(3)有效保护环境原则;(4)污染者负担原则;(5)保证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原则;(6

38、)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综合控制原则;(7)有效控制跨界污染原则;(8)公众参与原则;(9)分级负责原则;(10)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政策和规划的原则;(11)决策要建立在科学数2杨朝飞:关于全国生态保护形势及本届政府生态保护工作思路J.环境工作通讯,1998,(11)。据基础上原则。3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

39、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需要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保护的法律,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七、环境经济法的重要作用 引入一系列的经济理念进行环境治理,并不是所有的经济学领域的手段都能适用,而只是适用其中有利于环境成本内部化的一部分经济手段。目前在环境保护立法中采用的较为普遍的是环境保护费的征收、排污许可证及排污权的交易制度,而在OE

40、CD国家广泛采用的税收和抵押金制度,虽在我国环境法的条文中没有明确规定,但随着环保立法的不断完善,其最终亦将被纳入到环保体系中来。收费制度在我国体现为环境保护费的征收,它包括以下几点:排污费的征收制度,是指国家环境保护机关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我国排污费的征收体现为强制性的特点,主要拟订“三废”排放标准,超过一定标准排污则收取一定费用。对于向大气、海洋、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实行排污即收费,进一步严格收费的标准。征收的排污费作为环境保护的专向基金,纳入国家的财政预算,按区域实行分级管理。征收环境生态补偿费,是指为了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根

41、据“利用者补3夏光,周新等:中日环境政策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偿、开发者养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向从事对生态环境产生或者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定数额费用。其主要适用于排污收费没有覆盖到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各种行为,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能源的开采、森林采伐、草原的过度使用、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区的建设等。结 束 语东莞需要走一条符合当地环境和发展的路,正如我国需要走一条符合国情的绿色发展道路,一条符合人民普遍利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应当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生态文明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42、社会建设;继续按照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要求,调整现有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新兴绿色技术和产业;继续发挥好政府在环境与资源保护上的基础职能作用,过大包括税收、价格、金融以及排污交易在内的各种市场手段的应用;加强公民环境权利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制度,畅通公众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渠道,鼓励和扩大公众参与,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公众广泛参与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新机制、新模式。环境保护事业单靠环保一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一步发挥和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环保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分工协作,污染者治理,群众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环境执法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我们必须充

43、分发挥执法机构的执法职能,公众的外部监督,企业的内部监督作用,形成相互制衡的三元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给予政府、环保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合理的角色定位,以充分发挥四者之间的互动互制关系,推动环保工作顺利开展。将东莞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适合在此居住生活的城市。 致 谢这篇论文的写作得到了我的指导老师徐宛笑的帮助,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耐心的点拨与建议,使我的论文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徐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徐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向我的朋友瞿精秀、杨秋莉、黄慧艳等表达我的谢意,与他们的讨论使我获得了许多新的想法,也感谢他们

44、为我提供资料线索和对于我论文的关心。在论文成文之际,我诚挚的感激我的老师和朋友们,对于他们所给予的批评和帮助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 门前三包:是指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2】 杨朝飞:关于全国生态保护形势及本届政府生态保护工作思路J.环境工作通讯,1998,(11)。【3】 夏光,周新等:中日环境政策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4】 曲格平.中国环境保护方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172-175【5】 马彦琳、刘建平.现代城市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10:166-171【6】 唐喜泉.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研究,2001.【7】 郑登贤,尹武军.城市可持续

45、发展的生态建设.2004.【8】 曹明德.生态法新探.人民出版社.2007:6【9】 徐辉民、陈书全.中国环境资源法的产生与发展.科学出版设,2007: 183【10】 饶会林.城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1】 黄光宇、张继刚.我国城市管制研究与思考.城市规划,2000【12】 李乾贵.依法行政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3843.【13】 肖海军.环境事故认定与法律处理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14】 石莎浅.浅议环境保护中的限期治理制度及其完善J .能源与环境,2005【15】 王曦.美国环境法概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16-217.【16】 张志敏.环境违法认定与法律解释全书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