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17218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讲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导 学 学习本章应在了解夸美纽斯的生平活动、世界观及其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夸美纽斯关于适应自然原则、“泛智”思想、直观性教学原则,以及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问题的理论和主张。 概 述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理论代表作是大教学论,该书总结了自古希腊至文艺复兴时期的有益的教育经验和思想,要求改革经院主义教育,建立新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教学理论体系,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母育学校则是夸美纽斯在学前教育方面的名著,该书在其问世后的几百年间,一直是有关人员进行幼儿教育的工作指南。 夸美纽斯的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由于

2、他生活在欧洲从封建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时代的复杂性和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对夸美纽斯的思想产生了影响,但其思想中进步的因素是占主导的,这主要是唯物主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因素,这种情况明显地表现在他的教育思想上。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有两条基本的原理,一条是“自然适应性原则”,另一条是“泛智”思想。所谓“自然适应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此外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即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尽管夸美纽斯对此原则的论述尚不深入,有将教育与自然机械类比之嫌,但在当时来讲,他以自然规律作为教学工作的依据,并注意到儿童的特点,这是进步的,在反对封建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

3、用。所谓“泛智”思想,就是要求让一切人都受教育,学习一切知识。这种种思想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提倡发展科学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广大人民要求实现教育民主平等的理想。 为了实现他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把儿童从出生到青年的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6年,相应设置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和大学。夸美纽斯的卓越贡献还在于:他要求在这些学校中实行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他所提倡并加以论述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反映了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大变革,符合近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班级授课制为教学方法和原则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舞台,夸美纽斯总结并提出了一整套极其详尽的

4、教学原则体系,其中包括了许多后代教育理论经常提到的直观性原则、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等,夸美纽斯为教学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教 材 第九章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杨阿姆司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生活在欧洲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的夸美纽斯,站在初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在反对封建经院主义教育的斗争中,以自己卓有成效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对后来欧洲各国学校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一、生平与世界观 1592年,夸美纽斯生于捷克一

5、个磨坊主的家庭,父亲为新教教派“捷克兄弟会”的成员,12岁时父母双亡,自幼受到兄弟会的照顾,同时,也接受了兄弟会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精神的熏陶。16岁时由兄弟会资助入拉丁语学校学习,毕业后入德国赫尔朋大学神学系,后转入海德堡大学听课。在大学期间,他研读了古代思想家以及人文主义思想家的著作,产生了在人民中间传播知识的民主愿望。1614年,夸美纽斯大学毕业回到祖国,主持兄弟会的文法学校,开始了改革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事业。 1618年,长期处于德国教、俗封建贵族统治下的捷克人民,举行了反对异族统治的起义,随即爆发了以新旧教之争为核心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1620年捷克大败,德国天主教会

6、和封建贵族残酷迫害新教徒,在战乱中,夸美纽斯的藏书和手稿全部丧失,又在战后的瘟疫中失去妻子和儿女。在这祖国、人民和个人遭受灾难的日子里,夸美纽斯写成了世界迷宫与心的天堂一书,揭露封建贵族的罪恶和天主教会的黑暗。1628年,夸美纽斯随着兄弟会迁居波兰的黎撒城避难,从此,他终生漂泊国外,未能重返祖国。 在侨居黎撒的十二三年间,夸美纽斯一面主持兄弟会的古典中学,一面从事教育理论研究,他研究了古代希腊、罗马的优秀教育遗产,吸取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总结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教育经验,并结合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系统地阐述了改革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各方面问题,写出了大量教育专著和教科书。其中的语学入门

7、(1631)为拉丁文教科书,选材以实用为准,由浅入深,由简及繁,以期符合儿童心理,成为新教科书的样板。大教学论(1632)是夸美纽斯的教育专著,他以严谨的结构系统地论述了关于改革经院主义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主张,首次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母育学校(1633)是近代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论著,在它问世后的两三百年间,成为父母和一切幼儿教育者的工作指南。与此同时,他还积极研究“泛智”问题,1637年英国出版他的“泛智论”写作计划。1641年应邀赴英,因英国内战而转赴瑞典,为了求得瑞典政府对捷克兄弟会的支援,他为瑞典政府编写了拉丁文教科

8、书、教学法指导书和字典。 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夸美纽斯重返黎撒,1650年被选为主教。不久,接受匈牙利的邀请赴匈,担任教育顾问。在匈牙利他创办了泛智学校,还撰写了一些著作,其中世界图解(1654)是一本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百科全书,书中配有夸美纽斯亲自绘制的一百多幅生动的插图,是一部优秀的儿童读物,1658年出版后,被译成欧亚十余种文字,流行达二百余年之久。1654年,夸美纽斯又回到黎撒,两年后因黎撒毁于波兰与瑞典之战,遂转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晚年,又写成了一些著作。1670年11月5日,这位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伟大教育家长辞人世。 夸美纽斯生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

9、过渡的历史时期,正处在新旧两个时代的会合点上,时代的矛盾使他的世界观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有着鲜明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和唯物主义因素;另一方面又无力摆脱宗教的羁绊,因而仍然笼罩着神学的灵光。 夸美纽斯接受了捷克兄弟会的传统,世界观中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精神。他反对国际生活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他对社会上贫富悬殊、贵贱不平等的情况极为愤慨。他指出:“有些人家中金银成堆,尽是吃的穿的用的,而另一些人同样是上帝的奴仆,却饥不得食,寒不得衣。”他认为这绝不是上帝的意志,而是这个丑恶的世界造成的。在这里表达了他 对劳苦人民悲惨生活的无限同情。 夸美纽斯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家的

10、影响,世界观具有明显的人道主义思想。他说:“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4页,26页)。“人心的能量是无限的,它的知觉的进程像个无底的深渊”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4页,26页)。他把人叫作“小宇宙”,认为他“包括了一切广大布在大宇宙中的因素”。由此可见他对人的智慧和价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夸美纽斯接受了英国经验哲学的鼻祖培根的哲学思想影响,世界观中还有唯物主义因素。他崇拜自然,鼓励人们了解和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他强调人具有认识外界事物的能力,断定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由上所述,可见夸美

11、纽斯的世界观中有着明显的进步因素。然而,作为虔诚的宗教信徒的夸美纽斯,宗教思想还根深蒂固。他仍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天启”与感觉同是认识的源泉,世界罪恶的根源在于道德堕落,因而,必须净化道德,使人心皈依上帝。这些思想显然都是唯心的。夸美纽斯世界观中新的和旧的,进步的和落后的东西,在他的教育思想中都有明显的反映。、二、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夸美纽斯是从宗教神学人生观出发论述教育目的的。他说,“现世的人生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9页,22页,25页),“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12、年版,第19页,22页,25页)。现世怎样去为永生作好准备呢?他认为,人应成为:(1)理性的动物,熟悉万物;(2)一切造物中的主宰,即具有能力,去管束万物和自己;(3)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即使自己和万物均皈依上帝。他认为,要用博学去培养理性的动物,用道德去培养管束万物和自己的能力,用宗教培养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他坚信:“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面追求学问、德行与虔信,我们便在相对地向我们终极的目标前进”(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9页,22页,25页)。博学、道德、虔信的种子,自然已种植于人们心中,教育目的则在于使之通过教育的历程而展露出来,即培养博学、德行和虔信的人。 夸美

13、纽斯的教育目的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与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教育目的相比却有不同。后者要人们上天国与上帝共享幸福,必须安贫禁欲,忽视现世生活,必须愚昧无知,盲目信仰上帝;而夸美纽斯认为,要想过上天国的生活,必须有广博学识,高尚道德,信仰上帝,首先过好现世生活,这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精神解放,渴望在智力、道德等方面得到发展,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人的强烈愿望。 夸美纽斯认为,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自然存在我们身上的,但它们的发展则全赖教育。他高度评价教育对形成人的作用,说:“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需由教育去形成”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35页,36页,10页,250页,253页),“只有受过一种合

14、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35页,36页,10页,250页,253页)。 夸美纽斯从上述思想出发,认为教育对教会、国家也起着重大作用,断定它是整个国家的基础。他说:“整个国家的基础是什么呢?当然是青年的发展”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35页,36页,10页,250页,253页)。又说:“教会与国家的改良在于青年得到合适的教导”(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35页,36页,10页,250页,253页)。因此,他呼吁国家的统治者要增加教育经费、舍得花钱办教育。他借路德的话说:“我们在建造城市、炮垒、纪念馆与兵工厂上用一个杜克(Ducat),我们就应当在正确地教育青年上用一

15、百个”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35页,36页,10页,250页,253页)。 夸美纽斯认为人生来就有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又把教育视为改革国家的基础,这显然是唯心的,但却表现了他对人的智慧、力量无限信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热望改革旧社会的进步愿望。三、教育体系的指导原则适应自然和“泛智”思想 教育必须适应自然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原则,它贯穿于他的教育巨著大教学论的始终。所谓教育适应自然,就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存在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他认为旧学校的根本错误是它违背了“自然”。他指出“学

16、校改良的基础应当是一切事物里面的恰切的秩序”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70页,74页,76页,88页),强调“教导的恰切的秩序应当从自然去借来”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70页,74页,76页,88页),确认“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70页,74页,76页,88页)。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列举了大量自然现象来论证自己的每一个教育主张。例如在“自然遵守合适的时机”的原则下,他借用鸟儿选择春天繁殖,园丁选择春天种植,它们或他们的活动都选择合适的时机,借以批评经院主义教育没有选择运用心理的恰当时机,指出遵循自然的秩序,人类的教育应当“从人生的青春”即

17、儿童时期开始,这是最恰当的时机。 教育适应自然,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即儿童身心的特点。夸美纽斯在论证教育应从人的青少年开始时说:“这个时期生命和心理都是新鲜的,都在蓄集精力;一切事情都是精力饱满的,都可以深深地生下根”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70页,74页,76页,88页)。他把人脑比作蜡块,能印上外界事物的形象,它在儿童时期特别“湿润柔顺”,最适于接受一切外来的影像。同时,儿童的筋肉柔软,也能接受训练,容易作出熟练的动作。 众所周知,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有着不少合理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规律的主张,但这绝不是引自“自然”,而是前人和他本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他之所以引证自

18、然,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寻求理论依据,使自己在改革旧教育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引证自然,在当时是进步的方法,今天看来也不无合理之处。形象地、具体地说明抽象概念,会使人得到启示。同时,夸美纽斯所说的“自然” 还包括儿童年龄特征,这跟完全抹煞儿童身心特点的经院主义教育是完全对立的,是进步的。当然,由于时代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夸美纽斯还没有认识到真正的自然规律,也不了解教育与自然的本质区别,因而往往把自然现象作为教育理论的依据,牵强附会,机械类比。另外,他对儿童心理的认识也是粗浅的。 “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又一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

19、点。所谓“泛智”,用夸美纽斯的话来说,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页,51页)。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夸美纽斯对几乎以圣经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教育极为不满,指出在那些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没有受到周全的教育。他认为人们所受的教育应当是周全的,要“学会一切现世与来生所必需的事项”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页,51页),即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从而“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页,51页);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夸美纽斯指责当时的学校只是为富人、贵人设立的,穷人、贱人被排斥在校门之外。他要求学校向全体人们敞开大门,不论富贵贫贱,一

20、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 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反映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认识世界和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以及广泛普及教育的民主要求,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泛智”是夸美纽斯改革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思想基础,他的一系列教育主张与活动都是跟“泛智”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四、论学校制度和课程 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反映在学校制度方面,就是他从普及教育思想出发,提出了一个前后衔接的单一的学校制度体系。他重视学校,认为“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页,51页),所有青年都应该进学校受到共同的教育。他要求每个城市和乡村都设立国语学校,让全体男女儿童不分贫富贵贱,即上自

21、王公贵族、达官显宦的子弟,下至手工业者、庄稼汉、脚夫的儿女都进学校。夸美纽斯关于普及教育的主张,反映了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的要求,体现了他的民主思想,是进步的。 夸美纽斯所设计的学校制度体系,明显地反映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他把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六年,设有与之相适应的学校。 第一阶段:06岁 婴儿期 母育学校 第二阶段:612岁 儿童期 国语学校 第三阶段:1218岁 少年期 拉丁语学校 第四阶段:1824岁 青年期 大学与旅行 夸美纽斯认为:“这些不同的学校不是要去研究不同的科目,乃是要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同样的科目,教导可以产生一切真人、真基督教徒和真学者的事项;自始至

22、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215页)。 母育学校。每个家庭应当是一所母育学校,母亲是主要的教师。母育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发展幼儿的身体健康,给予初步的知识的、道德的和宗教的教育,为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打下基础。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体育,坚信身体是精神的基础。他说,最重要的是父母应首先注意保持其子女的健康,因为除非他们生气勃勃而有力,否则就不能成功地把他们培养起来。 夸美纽斯为母育学校拟订了一个范围极为广泛的课程计划。他要求用适当的方法教给儿童物理学、光学、天文学、地理学、年代学、历史学、算术、静力学、机械学、辩证法、文法学、修辞学、诗词、音乐、

23、经济学、政治学、道德学、宗教与信仰等各种学科的基础知识。这个课程计划极其明显地表现了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 国语学校。每个村落都应设立国语学校,一切男女儿童都应进国语学校。国语学校使用祖国语言进行教学,儿童入学先学本国语言,再学拉丁语文。教学科目除传统的读、写、算外,还有各种科学知识、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内容,其范围之广与母育学校相同。总之,国语学校的课程应是终生有用的事物。夸美纽斯还提出要学习手工艺的最重要的原理,为以后从事劳动打下基础。在他看来,国语学校应为升学和就业两个方面作好准备。 拉丁语学校。在每一个城市里应设立拉丁语学校(又称高等学校)。在这种学校里,学生应当学习本国语、拉丁

24、语、希腊语、希伯来语四种语言,还要掌握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即传统的“七艺”,以及物理学(包括地质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医学、农学及其他技艺)、地理学、年代学、历史学、伦理道德和神学等。夸美纽斯把以上各门学科分配在六个年级里,每年以一种相应的学科为主,并以这种学科作为这个年级的名称,如一年级为文法班,学习四种语言和圣经史;二年级为自然哲学班,学习自然科学和自然科学史。如此等等。 大学和旅行。在每个王国或每个省都应设立一所大学。大学是最高学府,也是最后的教育阶段。进大学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只有经过选择的智者,人类中的精英,才能去从事研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237页),接受最完备的教育。

25、大学设神学、哲学、法学、医学四科。大学的课程极为广博,对于人类知识的每一部门的研究,都应有所准备。在学习方法上,夸美纽斯强调多采用辩论法。他认为大学生通过听讲和辩论才能对本专业的知识懂得更为透彻,表达得通畅流利。青年在大学学习六年,最后应以旅行结束自己的学业。 夸美纽斯基于“泛智”思想,第一次提出了统一的学校体系,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级限制,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是个重大进步,也是夸美纽斯的巨大贡献。他为各级学校拟订的课程,虽然还有宗教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有用的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这种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与中世纪以宗教神学为核心的教育内容相比,要广泛、实用得多。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

26、阶级政治成长的客观要求,是教学内容发展上的重大进步,是夸美纽斯的又一贡献。、五、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他把自己的教育专著命名为大教学论,可见教学理论在其教育思想中的地位。夸美纽斯认为,要真正做到“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使人获得“真正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3页,2页), 必须对当时经院主义学校那种教师教的学生太少,又教得十分费力的教学进行彻底改革。他深入研究,积极寻找一种“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3页,2页)的方法,提出了有关学校教学工作制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原则和方法等等一系列主

27、张,并且根据自然适应性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中不少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对后来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一)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对中世纪学校工作的缺乏计划性和个别教学极为不满,提出实行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所谓学年制,就是所有公立学校在一年之中只招一次学生,秋季始业,同时开学,同时放假。学生入学之后,必须坚持完成学业,不许中途退学。一学年分四个学季,四次节假日,三次安排在宗教节日前后,每次八天,在收葡萄的季节安排一个月的假期。学校工作应按年、按月、按日、按时安排妥切。学年终了时,通过考试同时升级。 上述的教学制度必然要求教学组织形式上的改革。夸美纽斯要求

28、用班级授课来代替个别教学。他所说的班级授课,就是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夸美纽斯认为一位教师可向全班几百个学生同时授课,他绝对不作个别教导。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十人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去管理(称“十人长”)。 夸美纽斯断定,班级授课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1)它扩大了教育对象(每位教师可教几百位学生),有利于普及教育;(2)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工作兴趣大增,工作热情高涨,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在一起,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如,每当在课堂让学生进行复述练习时,就可以帮助他人记忆,同时,在复述练习中,儿童会

29、逐步养成细心、注意和镇定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对儿童在日后处理生活实际问题时,有极大的用处。今天看来,夸美纽斯关于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许多意见还是粗糙的,其中也有不少片面性的地方,但他总结了教育实践中的宝贵经验,给予理论上的论述,从而大大加强了学校工作的计划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它反映了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符合近代学校教育,特别是普及教育发展的需要,因而被后人广泛采用,在世界教育史上夸美纽斯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二)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周全的教育必须对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他指责当时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非常残酷,使学校变成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儿童才智的屠宰场;教学既费时间又耗精力,而且极不彻底,不仅

30、教员感到烦忧,学生也觉得厌恶。夸美纽斯认为,应当追随自然规律,把教学提高到科学水平,他根据自然“秩序”,对新学校的教学提出五条原则,即延长生命的原则;精简科目,使知识能够更快地获得的原则;抓住机会,使知识准可以获得的原则;开发心智,使知识容易获得的原则;把判断力弄敏锐,使知识能够彻底地获得的原则。夸美纽斯对这些原则进行了详尽地论述,虽内容过于庞杂、烦琐,但确有大量的真知灼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规律。他的教学原则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 1直观性原则 夸美纽斯依据“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唯物主义感觉论”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08页,89页,152页),反对当时学校引经据典,咬

31、文嚼字,单纯的文字教学,要求采用直观方法。他认为:“事物是本体,文字只是衣着而已;事物是核,文字是壳、是皮”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08页,89页,152页)。因此,教学应从观察事物开始,“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当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当放到听官面前:假如有一件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种感官去接触”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08页,89页,152页)。夸美纽斯认定这是教学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是一切教学的基础。 夸美纽斯之所以特别重视直观性原则,除了认为直观是一切知识的起点外,还因为直观所提供的知

32、识更具有真实性与准确性,更容易记忆,更能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而不是盲目依赖于权威。 直观教学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在不能进行直接观察时,则利用图片或模型。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则应多采用参观、实验。他还指出,教室应布满图画,教科书要配有生动的插图。此外,他论述了直观教学的具体规则,如距离要合理,观察的顺序应是先整体后细节,等等。 关于直观教学,古人早有提及,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人文主义教育家尤为重视。夸美纽斯的重大功绩在于他第一次赋予直观教学以感觉论的理论基础,并详细阐述了它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这不仅对当时的死记硬背、文字说教的经院主义教育来说,有着巨大的革新意义,而且对教学理

33、论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当然,由于夸美纽斯世界观中宗教思想的影响及其认识论的局限,他的直观性原则也存在着缺陷。第一,他过分夸大了直观的意义,因而对文字教学的作用估计不足;第二,他还承认“神启”的作用,把上帝的启示视为人类悟性“最光亮的明灯”,这显然是不对的。 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求知的欲望是人的天然倾向,是人的自然本性。因此,在传授知识之前,父母、教师、学校和国家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比如,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揄扬学问与具有学问的人们,或是许给他们美丽的书本和衣服”(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03页),鼓励他们去用功;教师可用温和的

34、、循循善诱的语言,仁慈的感情去吸引学生,用时时表扬用功的学生的方法,去激发他们向往学习;学校则应当用光亮清洁的课室,饰以伟人照片、历史图表以及图画的墙壁,可供游戏和散步的空地,赏心悦目的花园等快意、幽美的环境,去激励孩子们爱好知识的心思。 夸美纽斯认为,教给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并向学生说明学习这些知识的益处,是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学习的基础。他说:“所教科目的本身如果合于学生的年龄,解释得清清楚楚,它们对于青年人是有吸引力的;假如解释是出于幽默的,至少是比较不甚严肃的语调,那更尤其是如此”(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04页,108页,110页,97页,123页)。 3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 夸美纽斯以

35、“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地前进”为依据(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04页,108页,110页,97页,123页),要求教学工作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教材的难易要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分量要适当。他认为:“无论什么事情,除非不仅是青年人的年岁与心理的力量所许可,而且真是他们所要求的,便都不可教给他们”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04页,108页,110页,97页,123页)。循序渐进是与系统性紧密联系的。他认为教学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和阶段逐渐发展,给予学生系统知识。他要求“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04页,108页,110页,97页,123页)

36、,要从易到难,由简及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4巩固性原则 夸美纽斯指责当时学校没给学生以巩固的知识,使之获得“彻底的教育”。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学校专教无意义的,不重要的功课;二是学生所学的知识没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犹如继续不断地向筛子上泼水,最后仍然是一无所得。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夸美纽斯强调,首先,应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科目,有价值的知识;其次,要循序渐进,真正打好基础。他说:“自然把根柢打得很深。”依据这个原则,“一切先学的功课都应该成为一切后学的功课的基础,这种基础是绝对必需彻底地打定的。因为只有彻底懂得,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看作心理的财产” (夸美纽斯:大

37、教学论,第104页,108页,110页,97页,123页)。 夸美纽斯高度评价记忆在巩固知识中的作用。他借用昆体良的话说:“知识的获得凭靠记忆。假如我们忘记了所听所谈的,教导便没有用处”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10页)。他认为,记忆靠练习,因而自幼就应练习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适当的反复与练习,不断巩固知识。 夸美纽斯依据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为改革教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实际上是前人特别是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及他本人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有不少合理的因素,因而为后人所接受,并不断充实、发

38、展和完善,成为一份珍贵的教育遗产。(三)论教学用书 改革教学应落实到教学用书的改革上。夸美纽斯建议为各级学校的各个科目编写统一的教科书和教学指导书。教材应是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充实,知识实用,叙述明晰,并有系统性;由浅入深,采用“圆周式”排列;还要有插图;形式要美观,应分章、分节、分段;边缘、行与行之间要有空隙,要印刷精良。除教科书外,还应有字典、熟语字典、小字汇及综合辞书等作为教学用书,以帮助学生自学。夸美纽斯关于教学用书的意见是十分可贵的。 重 点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1、识记:夸美纽斯的时代、国别、教育代表作。2、理解:夸美纽斯关于学年制、班级授课制和学校教育制度

39、的主张。3、简单运用:分析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体系,尤其是直观性教学原则。4、综合运用:分析评价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和“泛智”思想。 练 习 重点教学内容与相关练习例题 (一) 填空题1夸美纽斯是世纪捷克的教育家。2大教学论是的教育代表作。3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就是。417世纪世界教育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的教育家是。5母育学校是关于幼儿教育的一部名著。(二) 改错题1、 夸美纽斯是十五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2、 夸美纽斯完全了解教育与自然的本质区别。(三) 选择题1、“泛智”思想是教育理论的核心。A托马斯阿奎那 B夸美纽斯 C奥古斯丁 D柏拉图2、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为西方教育理

40、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古代 B中古 C近代 D现代3、夸美纽斯第一次赋予直观教学以的理论基础。A感觉论 B系统论 C信息论 D控制论4、夸美纽斯是十七世纪著名的教育家。A荷兰 B捷克 C俄国 D美国5、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最主要的是指教育要遵循的普遍规律。A自然人性 B自然界 C人类社会 D自然与人类社会6、夸美纽斯关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教育理念被称为思想。A“泛智” B和谐发展 C全面发展 D全民教育(四) 解释概念题1、大教学论2、母育学校(五)简答题1、试述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的基本涵义及其主要体现。2、夸美纽斯创立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述评。3、述评夸美纽斯的直观性教学原

41、则。(六)论述题1、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述评2、夸美纽斯创立的教学原则体系述评。 答 案 (一)填空题1十七 2夸美纽斯 3“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 4夸美纽斯 5夸美纽斯(二) 改错题1将“十五”改为“十七”2将“完全”改为“不”(三) 选择题1B 2C 3A 4B 5B 6A(四)解释概念题1、大教学论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该书以严谨的结构系统地论述了关于改革经院主义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主张,首次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母育学校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之一,是近代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论著,在它问世后的两三百年间,成为父母和

42、一切幼儿教育者的工作指南。(五)简答题1、“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所谓“泛智”,用夸美纽斯的话来说,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他认为人们所受的教育应当是周全的,要“学会一切现世与来生所必需的事项”。为此,夸美纽斯为各级学校拟订了一个包括自然、人文、社会、宗教等各方面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即使一切男女青年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进学校接受教育。为此,夸美纽斯制定了从学前教育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前后衔接的统一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 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反映当时

43、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认识世界和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以及反对封建等级教育,实现教育平等的民主要求。2、夸美纽斯对中世纪学校工作的缺乏计划性和个别教学极为不满,要求所有公立学校在一年之中只招一次学生,秋季始业,同时开学,同时放假。学生入学之后,必须坚持完成学业。学校工作应按年、按月、按日、按时安排妥切。学年终了时,通过考试同时升级。 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夸美纽斯要求用班级授课来代替个别教学,即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夸美纽斯认为一位教师可向全班几百个学生同时授课。夸美纽斯还要求实行“十人长”制,以辅助教师的工作。他认为班级授课制不仅可以扩大教育

44、对象,提高教师工作热情,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相互学习。优点很多,应积极推行。 夸美纽斯创立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学工作制度上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学校工作效率,符合近代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因而为后世所广泛采用。3、 夸美纽斯依据其“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唯物主义感觉论,反对当时学校单纯的文字教学,要求教学应从观察事物开始,采用直观方法。夸美纽斯认定直观应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因为它提供的知识更具有真实性与准确性,更能增强记忆,更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在直观教学方面,夸美纽斯认为,除观察事物外,还可运用图片或模型,参观或实验等方法。教室应布满图画,教科书应配有插图。 夸美纽斯第一

45、次赋予直观教学以感觉论的理论基础,确认它是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在当时具有巨大的革新意义,对教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由于夸美纽斯认识论的局限及其世界观中宗教思想的影响,他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过分夸大了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意义;同时又承认“神启”在认识中的作用,为宗教唯心主义留下了空隙。(六)论述题1、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最主要的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夸美纽斯认为,自然界有一种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他要求新学校应把自然的“秩序”作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主导原则”。 自然适应性原则还包括教

46、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即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夸美纽斯为使自己改革封建主义、经院主义教育的斗争立于不败之地,以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并注意到儿童的年龄特征,这在当时是进步的。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夸美纽斯不了解教育与自然的本质区别,因而在论述中有牵强附会,机械类比之处。对儿童心理的认识也是肤浅的,粗糙的。2、夸美纽斯认为,周全的教育必须对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他指责当时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非常残酷,使学校变成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儿童才智的屠宰场;教学既费时间又耗精力,而且极不彻底,不仅教员感到烦忧,学生也觉得厌恶。夸美纽斯认为,应当追随自然规律,把教学提高到科学水

47、平,他根据自然“秩序”,对新学校的教学提出五条原则,即延长生命的原则;精简科目,使知识能够更快地获得的原则;抓住机会,使知识准可以获得的原则;开发心智,使知识容易获得的原则;把判断力弄敏锐,使知识能够彻底地获得的原则。夸美纽斯对这些原则进行了详尽地论述,虽内容过于庞杂、烦琐,但确有大量的真知灼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规律。他的教学原则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1)直观性原则;(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3)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 夸美纽斯依据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为改革教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实际上是前人特别是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及他本人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有不少合理的因素,因而为后人所接受,并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成为一份珍贵的教育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