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关注用心呵护.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17281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爱关注用心呵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爱关注用心呵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爱关注用心呵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用爱关注用心呵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爱关注用心呵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爱关注用心呵护.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用爱关注 用心呵护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留守儿童”就是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目前中国有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打工,由于户籍制度、经济因素等诸多限制,多数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缺少父母引导、关爱和教育。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有近2000万人,且呈增长的趋势。这些“留守儿童”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弱视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

2、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些成了“留守儿童”的孩子正处在受教育的年龄,由于远离父母,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由于父母大多打工繁忙且往返车费较高,几乎近半数的打工人员半年或一年,甚至多年才回家一次。平时每月寄一点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生活习惯等知之甚少,无力管教,导致留守儿童教育上出现问题的事例也不少。 有学者曾对8所农村初中837名“隔代监护”学生通过班主任进行了解后发现,这些学生表现出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1)厌学。这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不完成作业,并经常扰乱课堂秩序。(2)性格内向比率偏高。班主任反映这些学生平时胆小,遇事不敢做主,

3、从众心理强。(3)暴躁。这些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不遵守纪律,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闹纠纷,一触即发,动不动就打人骂人甚至跟社会上的一些人打架斗殴。(4)懒惰。班主任反映这些孩子做事拖拉,依赖性强,不勤奋,生活自理能力差。(5)冷漠。这些孩子不关心集体, 不关心他人,只关心自己,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同情心。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胜则国胜,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话有着很

4、深的道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一、“留守儿童”教育的困惑 社会现实森森然告诫我们:我们的孩子正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渐渐迷失方向,他们本该清纯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灵正因为我们的漠视而越来越严重扭曲。 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留在家里,他们或随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或寄养于叔伯和亲戚家里,或由老师代管,有小部分孩子甚至处于无人管教的“流浪”状态。一般来说,由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照看情形居多,有学者把这种监护方式命名为“隔代监护”。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代教育研究中心在甘肃、江苏和河北三省五县农村中小学的调查资料显示, 农村中小学学生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中由祖辈监护的占据74.72%,由其他亲戚

5、监护的占据1.10%,寄养他人处的有偿转让0.24%。由此看来,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着实令人担犹。1、家庭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首先,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家庭劳动力的不足,使得留守家庭成员不得不承担更加繁重的农业劳动,因此他们很难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和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交友, 监护人通常只求物质生活上对孩子的满足,而很少注意对孩子们的监管、约束和引导。 其次,大多数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等临时监护人受教育程度较低,他们监督、辅导孩子们的学习都觉得很难,更别说对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进行必要的教育、监护和引导。对孩子们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发生的偏差难以加以及时的疏导,所以也难免会出现很多所谓的“问

6、题小孩”。 再次,可以说, 大多数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等临时监护人的思想还搀杂一些落后的封建的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它们极大地挤占了社会主义社会道德教育应有的空间,长时间浸淫于他们腐朽思想中,儿童们的道德观念难免会背离社会和时代的要求。2.学校道思想德教育的忽略 学校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德和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可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加之中国的现实情况,大多数学校仍是“应试教育”,学校近乎疯狂地追求学生的成绩, 追求升学率,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品格教育和修养教育问之甚少。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在灌注知识的时候, 却往往淡化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7、,老师忙碌着“授业”,也常常把最重要的“传道”冷落一旁,这样的教育如何能不产生问题。 3社会大环境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培养的冲击 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质欲望, 金钱成了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及时享乐成了一些人的座右铭,孩子们睁眼便会看到大人们对金钱、权利、感官欲望等赤裸裸的追逐;大众传媒有着价值导向的作用,它们所宣扬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儿童的价值观道德观,加之现在的大众传媒媚俗思想严重,影视文学作品中充斥着不少暴力、颓废和其它低级不健康的内容。孩子们的自控力较差,在临时监护人无暇监督和管束的情况下极易陷入其中而深受其害;再次,学习是一件需耗费较长时间和较多费用的事情,现在的大学费用

8、又高,毕业后的工作更是让许多家长担心的事,于是,质朴的老百姓精耕细作般计算和权衡孩子的学业,加之对比其他许多早早辍学打工挣钱的孩子,许多父母总是急功近利地认为读书无意义,从而让孩子早早结束学业,这样一来,就断了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理应受到高度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最好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尽量留一人与孩子一起生活,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

9、取代的。同时还要注意家庭教育方式,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以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习惯。另外,要注意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在很多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往往在成绩和行为习惯表现两方面都比较差。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怀与教育不可缺失。当今农村经济达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很多夫妇同时外出打工,这其实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方法。有一个家长曾这样振振有词的说:我们打工还不是为了孩子?是啊,你挣钱了,孩子不成器了!那你又挣钱为谁?如果有必要一定外出务工,务必要留一位家长在家做好孩子的监护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家!

10、关注孩子的成长,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做到孩子有纰漏时纠正,孩子孤寂时抚慰,孩子进步时鼓励!让他们更以积极和健全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和学习! 其次,在学校教育方面,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视群体,应当引起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留守儿童更应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也要给予他们心灵关怀。学校应配备心理老师,以便对留守儿童及时疏导教育。多向管理,形成教育网络,真正形成临时监护人、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体系。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联系与沟通,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研究。学校教育是孩子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教师作为专门的教育人才,能根据孩子们身理和心理

11、的特点,有效的采取各种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全面的高效的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能顺利的走出心理的误区。首先为他们设置家庭背景档案,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孩子们情绪的波动变化,做好孩子的“亲情家长”,深入到孩子心灵的深处,能够知道孩子心里所思所想,体会到他们的内心感受。其次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淡忘亲情的欠缺,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学校必须加大对农村留守孩子的德育教育力度,针对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一、把德育融入现实生活,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设计一些潜在课程

12、,形成课内、课外、校外一体化的“课堂生活”,使学生在真正的社会课堂中,学习社会规范,吸收文化成果,体验社会角色,让儿童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创造生活的快乐,在创造中产生新价值、新观念,在创造中发现真、善、美,发现生命的意义。二、加强挫折教育,磨炼适应能力有人把挫折教育称作“淬砺教育”,是取制造好的刀剑必须要经历的。 再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应该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好出路。乡镇企业就在本地,既利用了当地资源优势,又吸纳了剩余劳动力。使这些劳动力既可以照顾到自己孩子,又能够创收,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乡镇企业应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特优新产品;结合农业结构调

13、整,重点发展农副加工、储藏、保鲜和运销业,打破农村生产原料在城市加工的格局。此外,乡镇企业还应结合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商业、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小城镇管理机构也应加强和改善对乡镇企业的社会服务,在乡镇企业集中的地区,建立多种形式的科技和信息服务中心,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和进行技术、产品开发。 最后,要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强社会支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待遇,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收费标准,改善民工子弟就学条件。有条件的可利用已有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家庭中,时刻感受到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如果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儿童,就可以减少他们心理的疾病,让他们坦然的面对这个世界,以良好的素质走向以后的人生。当地政府和居委会可以设置一些亲情家庭,亲情活动,“亲情对对碰”等等,有目的的让孩子感受到没有父母的关爱,还有更多的叔叔阿姨的爱护,还有很多陌生人的帮助。以一种爱心的传递来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更多温情的慰藉。给以更多人文的关怀。此外,户籍和孩子的学籍问题也是一个困惑多年的老问题了,如何更人性化的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留守儿童最大的关爱了。 关注留守儿童,做好留守教育,给留守孩子点一盏通往成材的灯,为他们撑起一片温馨的天空,在当今之时,何等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