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插花.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18983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插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家庭插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家庭插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家庭插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家庭插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插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插花.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家庭插花保鲜技术保鲜物质1.糖类包括蔗糖、果糖、葡萄糖等,浓度在0.5%2%,一般木本花卉或硬质花材的浓度可稍高些,草本或软质花材浓度可低些:当做催花用时浓度可高些,做延迟花期保鲜时浓度应低一些。另外,月季对糖比较敏感,浓度不宜过高,应和其它保鲜物质混合使用。2.盐类食盐(NaCL)、味精(主要成分为谷氧酸钠)、明矾等。食盐和味精的浓度一般在0.1%1%左右,耐盐碱花卉浓度可高些,反之则低一些。明矾的浓度一般在0.01%0.05%左右。以上几种物质的作用是供给花材营养,调节花枝体内离子平衡。3.食醋用量为水量的1/101/2。以食用白醋为佳、黄醋中一般杂质较多,使用时应过滤。4.药品一般在一升

2、水中加入阿斯匹林3片、维生素2片,再加入0.001%青霉素。5.洗洁精洗洁精具有活化水质、灭菌、溶解果胶的作用,能在叶面上形成簿膜,保持叶片的湿润度,阻止气孔全部开放,减少水分的蒸腾。使用浓度一般为2%59%。插前处理1.水浸处理如果在瓶插前,花枝有萎蔫现象时,可将花枝基部一段剪去,立即放入冷水中浸没,但花头要露出水面,经12小时,花材就能恢复原态。2.水中剪切将花材放入水中,在水中用剪刀将所需截留部位斜剪成马耳状。如果是木本花材,可将花材用刀具纵切几刀,以扩大花枝与水的接触面积。3.末端击碎一些木本花卉花材,如丁香、玉兰、紫薇、牡丹等,可将花枝的基部3cm处轻轻击裂,以扩大吸水面积,延长插花

3、寿命。4.热处理法(1)灼伤法将木质花卉或茎内富含乳液、多汁的花卉花材的基部用微火(蜡烛火焰即可)烧焦,杀灭细菌,再进行瓶插。(2)浸烫法将草本花卉如八仙花、大丽花、唐菖蒲、大波斯菊等花卉的基部先用纸包住,再浸入70-80热水中,23分钟后取出插入瓶中,这样可以起到杀菌、排除导管中的气泡、防止汁液外渗、延长花期的作用。此外。还可将花枝基部涂盐、浸醋、浸酒,也能起到保鲜作用。插花的色彩搭配插花作品在构思和选用花材的同时,应考虑色彩的搭配,这同样是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花色的搭配,涉及许多色彩学方面的知识。 色相的种类有原色红、黄、蓝:间色橙、绿、紫;复色橙绿、紫绿、橙紫;互补色红与绿、黄与紫、

4、蓝与橙。每一色相有不同的明度(明暗、深浅)和纯度(饱和度)。明度和纯度愈高,则颜色愈明亮、鲜艳;反之则愈灰暗。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冷色系白、紫、蓝色产生冷凉之意;暖色系红、橙、黄色产生温暖、热烈之意;温和色系绿、灰、金、银、黑等色,起缓冲调和作用。花色的搭配实质上是处理不同花色之间的协调与对比,多样与统一的关系问题。每件作品中,花色相配不宜过多,多色相配时应有主次。一般花色搭配不宜用对比强烈的颜色,可在它们之间穿插一些复色的花材及绿叶,起缓冲作用。通常以色彩相宜为佳,具体可根据插花的使用目的,环境的要求以及花材、容器的条件酌情组合,并应切合作品的主题。花色的组合有单色组合、类似色组合和

5、对比色组合。作品中采用类似色组合容易显得协调,采用强烈对比的互补色能产生夺目的视觉效果。作品“金碧辉煌”(图10),作者选用金色为主色调,用金色的玫瑰为主花材,插在金色的底板上,并用白色的霞草作配花,增添了朦胧和华贵的气氛,其色彩搭配和谐,同时给予观众光辉夺目的视觉效果。该作品以色彩取胜,构思新颖,命题贴切。作品“森林之花”(图11),为干花、人造花插花。用黑色火炬形陶瓷盆作容器,以紫色的木制月季花为主花材,配以棕色的干花尤加利,用白色的干花作衬花,并将白色的干枝倒插其中。该作品以白、紫冷色搭配,成为造型优美、色彩调和、清新的佳作。作品“花之韵”(图12)为西方式插花,用白色的百合花为主花材,

6、玫红色石斛兰作线条花,配以白色小菊花和淡紫色洋桔梗,用蓬莱松作衬叶,淡蓝色玻璃瓶作器皿,以不对称构图,组成色彩和谐、明快、艳丽并孕育着春天蓬勃生机和神韵的作品。艺术插花的色彩设计摘要:艺术插花既要有优美的造型,又要有明艳色彩,两者均是构成优美形象的主要因素。然而,在一般的审美中往往会偏重于色彩,或者说,色彩的美最易彼人们所接受。马克思任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曾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关键词:艺术插花色彩设计 艺术插花既要有优美的造型,又要有明艳色彩,两者均是构成优美形象的主要因素。然而,在一般的审美中往往会偏重于色彩,或者说,色彩的美最易彼人们所接受。马克思任政治经济学批判中

7、曾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色彩的基本要素 色彩是一种物理现象。在日光的照射下,各种物体把不能吸收的日光反射出来。由于各种物体吸收光的程度不同,形成了各种不问的色彩。尤其是奇花异卉,更是浓郁鲜艳、五彩缤纷。太阳光一般可分成红、橙、黄、绿、青、紫六种色相。 在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的作用下,我们肉眼可以分辨出物体所呈现的色彩。例如见到白色物体说明色光全部被反射见到黑色的物体,说明色光全部被吸收若是对每种色光都有部分吸收与反射,就是灰色的物体。当我们来到花园里的时候,红花、绿叶十分美丽。红花的固有色是红色是因为大阳光中的橙、黄、绿、青、紫等五种色光基本被红花所吸收而把红光反射

8、出来的结果。绿叶亦是如此,反射出绿光,是吸收了其它五种色光的结果。 花的红与叶的绿,以及白和黑都足相对而言的,是色彩总的倾向,自然界中绝对的纯色是没有的。若对红花作一观察,不难发现,花除了反射红色光外、对其它色光也有不同程度的反射,只是红色光的成分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已。又如绿叶,由于生长的环境和位置的不同,所反射出来的绿的色度、色性和纯度也会有许多微妙的变化,有冷暖、明暗和纯度的差别,就是一片叶子的正面与背面,所表现出的绿色深浅差异也很大。光的反射就一般而言质地粗糙、颜色深的物体吸收得多,反射得少。反之,质地光滑、颜色淡的物体对色光吸收得少,反射得多。由此可见,色彩一方面借光而呈现,另一方面,又

9、依附于物体而存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不可。无论物体的质地如何,都能表现具体的色彩,而离开了具体的物体,就没有具体的色彩可言了。光与物所形成的种种色彩,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明度。 色相,是各种具体色彩的名称,或者说是色彩的相貌。例如,太阳光中的红、橙、黄、绿、青、紫等每个名称都表示一种颜色的色相。色相主要是用来区分各种不同的颜色,增强对色彩的辨别能力。客观世界色彩丰富,变化万千,肉眼所能识别的十分有限。因此,在观察色相时要善于比较,培养识别能力,便于在插花时正确认识和利用色彩。 纯度,指的是颜色纯净程度和饱和程度。在可见光中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纯度越高颜色越鲜

10、明。当纯净的颜色掺入黑、白、灰等其它色彩时,其颜色的纯度就产生变化,掺入得越多,纯度降得越低。物体色彩的纯度与饱和度有关,与物体表面结构也有关。物体表面结构粗糙,光线的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物体的表面结构光滑,色彩的纯度就比较高。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包含两种意思:其一是同一色相受光后由于物体受光的强弱不一,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其二是指颜色的本身明度,如红、橙、黄、绿、青、紫六种标准色互相比较的深浅度。同一绿色,受光的强弱、角度和亮部不同,会产生明绿、绿、暗绿等不同的明度。不同的颜色中黄色的明度较高,仅次于白色;紫色的明度较低接近丁黑色。插花时,不问明度的色彩相配能使画面富

11、有变化,增强层次感。不问明度的同一色彩配合在一起,也能使插花的整体感增强。 色彩的视觉效果 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受,主要来源于色的原色和色的混合形式。 色彩的三原色是其中任何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的而其它色可以由这三色按一定比例配合出来。自然界的景物在光线照射下显示出千变万化的色彩,都是由这三种原色光组合而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将色光混合会变亮,谓之加色法混合。在绘画中称红、黄、蓝三种颜色为三原色,若将三色混合会变深称作减色法混合。花卉虽然没有那么标准的三原色,但可以接近某一种颜色而论。 除原色之外还有中间色和复色在创造缤纷的世界。所谓中间色,是两种原色份量相等或不等相混合的色彩

12、。复色就是两个中间色相混合或者三原色相混合所得的色彩。补色,则为三原色相对应的色光。黄对着蓝,黄为蓝的补色;品红对着绿,品红为绿的补色,青对着红,青为红的补色。补色也叫互补色,就是两个相对的色互补。因此,黄与蓝、品红与绿、青与红都互为补色。并列在一起,色彩的对比非常鲜明。 两种原色并列在一起,能给人一种鲜艳明快的感觉;两种中间色并列在一起,色彩比教灰暗。原色与中间色并列在一起效果较佳,是类似色。色彩的变化是逐渐过渡,显得柔和、谐调;若是互补色,容易取得鲜明对比的效果。 互补的两色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色彩呈现跳跃、鲜明的效果。因此,补色关系运用得好,将使插花色彩明亮,生气勃勃,生动地托出主

13、体。相反补色关系如不注意色彩的谐调和花体色块大小的安排,也会产生生硬、火气的弊病。 色彩具有冷暖的视觉效应。在人的生理反映上,色彩的深浅有收缩与扩张的感觉。如红、黄有热烈、兴奋的感觉,所以我们把红和黄以及倾向红、黄的颜色称为暖色调;蓝色看上去安静、寒冷,故而把蓝色和倾向于蓝色的称为冷色调。红与蓝处于冷暖色的两个极端。绿与紫居中,是中性色,偏红的均为暖色。偏蓝的均为冷色。金、银、黑、白、灰五色在色彩感觉上也属于中性色,可以与任何颜色调和,起到缓冲、协调作用。这对挑选花器的色彩很有帮助。 艺术插花的配色 1花卉色彩的形成和作用 在自然界中,大部分植物叶子的细胞里,都含有绿色的色素。我们知道当日光通

14、过三棱镜后会分成六种可见颜色的光谱。如果让六色光再通过叶绿素溶液而透射到白色的银幕上,此时从银幕上的光谱里可以发现:在红色光靠近橙色光及蓝色光的部分,有一条很宽的黑色带,而绿色部分仍是绿色。这说明叶绿素吸收光线是有选样的。 绿色能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这是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进化的结果。同时,植物为了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和受到本身质体、色素的抑制,形成了各种不同颜色的枝叶花果。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体中,所含叶绿素的比例不同,其颜色的深浅就有差异。有一些植物体内。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能使植物呈红色或橙色,它们主要存在于花瓣或果实中。有些植物的叶子在秋季落时前变黄,就是因为失去了叶绿素,只剩下

15、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结果。 植物体内还存在着一种花青素,较多地存在于花瓣、果实之中。鲜花盛开所呈现出的一些红色和蓝色等,往往是花青索起的作用。花青素的颜色随着植物细胞液的酸碱性不同而有变化。细胞液为酸性时,花呈红色;细胞液为碱性时,花呈蓝或紫色。用八仙花作酸碱度变化试验,效果十分明显。 花冠居花萼的内方,色彩非常鲜艳为植物中最为显著的部位,也是最富有变化的部位。花冠颜色主要是细胞中花青素和杂色体起的作用花的红色、蓝色、紫色来源于花青素;花的黄色、橙黄色来源于杂色体;不具色素的部分为白色。由于花中存在着多种色素。各种花的色素组合情况各有所异,色素存在的多少也有变化,所以花朵开放时会出现天光十色、斑

16、谰多彩的景象。 花卉随着四季更替和生理活动的需要,进行着新陈代谢,色彩也随之变化。花从蓓蕾初绽到枯萎凋零,叶片从新芽叶翠到枯黄落地,颜色都是在不断的变化。般说来,初放的花色浓郁鲜艳,随后颜色逐渐变淡,最后失去原有美丽的色泽。初放的叶呈嫩绿色并带有鹅黄色逐渐呈现出墨绿色到生长末期转黄。果实也是如此,从子房膨大到果实成熟,色彩有一个变化过程。花卉的这种生理特征,为我们插花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限制了花材的采摘时间。 2插花器皿的色彩 插花器皿的种类很多,各种花器都有自身的色彩特点,再加上人为的着色变化色彩更是繁杂多变。插花器皿质地有粗细之分、软硬之别、对光的吸收与反射程度有很大的区别,颜色差异也很

17、大。凡是质地细洁、光滑的物质,如金属、玻璃、瓷器,对光的反射较强;质地粗糙的物质,如粗陶、木器等,对光的反射较弱。由此可见器皿质地对插花色彩影响很大。 用陶、瓷制成的花器是我们插花常用的器皿,其本身也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有许多奇特的色调,如青瓷、唐三彩、祭红、三阳开泰等等。 花器色彩的丰富多变,对插花来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如花器色彩选择不妥,也会造成整个作品的失败。例如,用粉彩花卉画、人物图案作画面的花瓶,就其本身色彩配置来说,也许是十分精美的,但与花卉相配,会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所以,我们在花器色彩的选择上,耍立足于简洁、统每件花器只要求存在、二种颜色或是几个简单色块组合的花器,不能

18、使用或少使用那些描金附凤的花器。 随着现代工艺材料的发现,插花器皿有了很大的发展。如玻璃、塑料制品,色彩鲜艳夺白,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但要注意与花卉的合理配置,不然易造成庸俗之态。用本色的自然材料制成的花器,如竹编、草编、藤编和木器等,古朴雅致,色彩简洁、大方,十分迎合人们的审美需要。若在这些花器上加以着色,也能让人感到精巧华美。 3插花色彩的设计和配置 插花的用色,不仅是对自然的写实,而且是对自然景色的夸张,可以随着插花造型的需要进行变化。插花使用的色彩首先耍服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趣或鲜艳华美或清淡素雅。其次插花色彩要经得起看远看时进入视觉的是插花的总体色调。总体色调不突出画面效果就弱,作品容

19、易出现杂乱感,而且缺乏特色。近看插花时,要求色彩所表现出的内容个性突出,主次分明。 插花色彩的配置,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二是花卉与容器之间的色彩关系,三是插花与环境、季节之间的色彩关系。这三方面的关系若能正确掌握插花配色就能得心应手了。 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可以用多种颜色来搭配,也可以用单种颜色,要求配合在一起的颜色能够协调。如用腊梅花与象牙红两种花材合插,一个满枝金黄,另一个鲜红如血,色彩协调,辉映成趣,更重要的还在于以红花为主,黄花为捕远远望去红花如火如荼,黄花星光,点点通过花枝向外辐射。 插花中青枝绿叶起着很重要的辅佐作用。枝叶有各种形态,又有各

20、种色彩,如运用得体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如选用展着绿叶的水杉枝,勾勒出插花造型的轮廓,再插入几支粉红色的菖兰或深红色的月季。可想而知,鲜花在绿枝的映衬下更显娇艳。再如将几支珊瑚树枝和几朵白色的马蹄莲花合插在一起颜色并不华丽,却显得素雅大方。 花卉间的合理配置,还应注意色彩的重量感和体量感。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明度高者显得轻,明度低者显得重。正确运用色彩的重量感,可使色彩关系平衡和稳定。例如在插花的上部用轻色,下部用重色,或者是体积小的花体用重色,体积大的花体用轻色。 色彩的体重感与明度和色相有关。明度越高,膨胀感越强;明度越低,收缩感越强。暖色具有膨胀感,冷色则

21、有收缩感。在插花色彩设计中可以利用色彩的这一性质,在造型过大的留部分适当采用收缩色,过小的部分适当采用膨胀色。 花卉与容器的色彩要求协调,但并不要求一致,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配合:一是采用对比色组合另一是调和色组介。对比配色有明度对比,即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也称黑白对比。如在黑色的花器之中,插入白色的马蹄莲花,一暗一明造成对比,就能起到色彩鲜明的效果。 花卉与器皿有色相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叫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有强弱之分,主要有对比色相和互补色相的对比。对比色相对比的色感比较鲜艳、强烈具有饱满、华丽、欢乐、活跃的感情特点,容易使人兴奋、激动。互补色相对比是相应的色彩对比,也是最强的色相对比,如红花与青

22、绿色花器黄花与青紫色花器等。中国传统配色中有“红间绿,花簇簇”,“红配绿,看小足”的说法。 冷暖对比也是花卉与器皿配色的主要方法。采用冷暖对比的色彩,效果会显得生动起米。如用湖蓝色水盆,插粉红色的荷花,这样冷色的盆与暖色的花形成了冷暖对比,更进一步烘托出花的妩媚。在一般情况下,插花器皿的颜色是深色的,花可插浅色的;器皿色彩是淡色的,花可插深色的,以便形成对比。 运用调和色来处理花与器皿的关系,能使人产生轻松、舒适感。方法是采用色相相同而深浅不同的颜色处理花与器的色彩关系,也可采用同类色和近似色处理。同类色如橘红与大红、绿与青绿色等。近似色有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等。近似色的色距范围较大

23、,有一定的对比性容易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和形成色彩的节奏与韵律。 插花还可以利用中性色进行调和,如黑、白、金、银、灰等中性色的花器,对花卉有调和作用。也可用金银丝装饰在花中,使花卉与器皿的对比色中有个性色为媒介而调和。插花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如过年过节或喜庆日子作为装饰品美化环境,把屋内外装饰点缀成一片节日的气氛,寄托美好的理想,振奋人们的精神。插花的色彩要根据环境的包彩来配置。如在白底蓝纹的花瓶里插入粉红色的二乔玉兰花,摆设在传统形式的红木家具上,古色古香民族气氛浓郁。在环境色较深的情况下,插花色彩以选择淡雅为宜:环境色简洁明亮的插花色彩可以用得浓郁鲜艳一些。 插花色彩还要根据季节变化来运用。

24、春天里百花盛开,众芳争艳,到处是万紫干红的景色。此时插花时选择色彩鲜艳的材料,给人以轻松活泼、生机盎然的感受。夏天,插花的色彩要求清逸素淡、明净轻快。适当地选用一些冷色调的花,给人以清凉之感。到了秋天,满目红朴朴的果实,遍野金灿灿的稻谷。此时插花可选用红、黄等明艳的花作主景,与黄金季节相吻合,给人留下兴旺的遐想。冬天的来临,伴随着寒风与冰霜。这时插花应该以暖色调为主,插上色彩浓郁的花卉,给人以迎风破雪的勃勃生机。 色彩的感情效果 色彩能够影响人的情绪。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不同的民族和传统习惯,不同的文化修养、性别、年龄等,会对色彩产生不同的联想效果。 色彩本身是没有任何感性内容的,

25、只有当人的思想意识与其联系起来的时候,才会出现色彩的感受与联想。有许多国家和民族对某些颜色有忌讳。如巴西人以棕黄色为的凶丧之色理解是人死好比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所以忌讳。比利时人最忌蓝色如遇不吉利的事都穿蓝色的服装。埃塞俄比亚人穿谈黄色的服装是对死者表示深切哀悼。欧洲许多国家都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十耳其人布置客厅、礼堂、房间时,喜用素色,禁用花色。在我国,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也是多种多样大致是这样的: 红色:具有艳丽、热烈、富贵、兴奋之情。人们习惯用红花束表示喜庆、吉祥。 橙色:是丰收之色,表示明朗、甜美、成熟和丰收。 黄色:有一种富丽堂皇的富贵气象征光辉、高贵和尊严。我国帝皇殿宇装饰的琉璃瓦是黄色

26、的以示至高无上。在丧仪上、黄色的花使用十分普遍。 绿色:富有生机,富有春天气息,又具有健康、安详、宁静的象征意义 蓝色:有安静、深远和清新的感觉往住和碧蓝的大海联系在一起,使人心胸豁达。但从消极方面来看,也有阴郁、贫寒和冷淡之感。 紫色:有华丽高贵的感觉。淡紫色还能使人觉得柔和、娴静。 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具有一种朴素、高雅的本质。但是白色显得单调,在我国民族习惯中还有悲哀的含意。 黑色:具有坚实、含蓄、庄严、肃穆的感觉同时黑色又易与黑暗联系在一起。 色彩的象征和联想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反应,受到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在插花时只能作为色彩运用的参考,而应按

27、题材内容和观赏对象进行色彩设计。如何做好插花中的色彩搭配花色搭配非常重要,也较难处理。因为花色最引人注目,最具感染力。所以插花作品中,花色搭配的好坏,常常成为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作者艺术造谐高低的体现。花色搭配涉及到许多有关色彩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如能了解与掌握,便能很好地领会花色搭配的要点。(1)首先应当懂得色彩的性质和特点。A色相的种类。原色。指能混合成其他色彩的颜色。有红、黄、蓝三原色。间色。用三原色中的任意两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如橙色由红色与黄色混合而成;绿色由黄色和蓝色混合而成;紫色由红色和蓝色混合而成。复色。指由两间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具有缓冲调和作用。如橙绿色由橙色与绿色混合而成;

28、紫绿色由紫色与绿色混合而成;橙紫色由橙色与紫色混合而成。补色。一原色同另外两原色的间色之间为互补色,每对互补色都为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色。如经和绿、黄和紫、蓝和橙。每一色相都有不同的明度(明暗、深浅变化)和不同的纯度(饱和度)。一般原色的明度和纯度最高,间色次之,复色最低。明度、纯度愈高,则颜色愈明亮、鲜艳,反之则愈灰暗。B色彩的感觉。不同色彩给人以不同的反映和感受,如色彩的冷暖、远近和轻重等,这是人们长期生活实践的结果。人闪对色彩的感觉分为三类:冷色系。白、紫、蓝色容易使人联想到水、冰和雪,从而产生冷凉之意。暖色系。红、橙、黄色容易使人联想到太阳与火、从而产生温暖、热烈之意。温和色系。介

29、于冷暖色系之间的颜色,如绿、灰、金、银、黑等色,它们常起缓冲调和作用。(2)花色搭配的要点。花色搭配实质上是处理不同花色之间的协调与对比、多样与统一的关系问题,因此首先应当遵照上述两条法则的要求进行搭配。在这个问题上,应特别强调必须引起注意的是:A每件作品中,花色相配不宜过多,否则容易产生眼花缭乱之弊,一般以13种花色相配为宜。B多色相配应有主次。如果礼仪用花要求喜庆气氛浓烈,选用多色花材搭配时,一定要有主次之分,确定一主色调,切忌各色平均使用。 C除特殊需要外,一般花色搭配不宜用对比强烈的颜色相配。如红、黄、蓝三腺色,各自的明度、纯度都很最高,相配在一起,虽很鲜艳、明亮、但容易刺眼,应当在它

30、们之间穿插一些复色的花材或绿叶,以起缓冲作用。D、不同花色相邻之间应互有穿与呼应,以免显得孤立和生硬。花色搭配最重要的一点是以色彩相和为佳,和则生动、神气。具体搭配应根据插花的使用目的、环境的要求以及花材容器条件酌情组合。(3)常见的花色组合。A单色组合。选用一种花色构图,可用同一明度的单色相配,也可用不同明度(浓、淡)的单色相配。如现代西方婚礼用花喜用白色新娘捧花和白色婚纱,极富纯洁高雅之趣。B类似色组合。类似色组合。类似色组合,就是色环上相邻色彩的组合(即色环上任何90夹角内三角组合)。由于它们在色相、相度、纯度上都比较接近,互有过渡和联系,因此组合一起容易协调,显得柔和典雅,适宜在书房、卧室、病房等安静环境内摆放。C对比色组合。也就是色环上两对应之色彩的组合,即互补色之组合。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都是具强烈刺激性的互补色,它们相配容易产生明快、活泼、热烈的效果。此种对比色组合,西方古典插花中最为常用,礼仪插花也常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