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纯种湖羊养殖、标准化羊舍及配套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纯种湖羊养殖、标准化羊舍及配套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可行性研究报告纯种湖羊养殖、标准化羊舍及配套饲草料地建设项目2013/4/20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1.2设计依据1.3项目建设背景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三章 项目区建设条件分析3.1自然概况3.2社会经济概况3.3畜牧业概况3.4建设单位基本情况3.5新疆肉羊产业发展现状3.6新疆肉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3.7新疆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4.1市场分析4.2市场风险分析4.3产品营销策略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5.1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5.2生产技术方案5.3项目实施进度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6.1环境影响6.2环境
2、保护与治理措施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7.1组织机构成职能划分7.2项目经营管理措施7.3技术培训7.4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第八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8.1投资概算8.2资金来源及筹措第九章 效益分析9.1项目效益分析9.2项目总体评价第十章 财务评价10.1编制说明10.2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10.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10.4财务效益分析10.5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一章 招标方案11.1招投标依据11.2招标范围11.3招标组成形式11.4招标方式第十二章 结论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县公司1.1.2建设地点:县乡草场1.1.3建设内容:引进纯种湖羊基础母羊2000只;建设标
3、准化羊舍、配套饲草料地2000亩。1.1.4项目总投资:888.4万元1.1.5资金筹措:企业自筹1.1.6项目建设期限:2012年2013年1.1.7项目建设单位:县公司1.1.8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1.1.9项目主管单位:县畜牧兽医局1.2设计依据(1)自治区畜牧厅关于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牧畜字201022号);(2)自治区畜牧厅、自治区财政厅关于下发的通知(牧畜字201112号);(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业“十一五”计划;(4)新疆肉羊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5)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6)新疆、塔城地区及县相关资料;1.3项目建设背景我区草
4、原由于长期超载过牧,草原生态恶化趋势日益加剧,保护草原生态安全,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010年,国务院128次党务会议决定在全国八个省区率先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通过实行草原禁牧补助 、草畜平衡奖励、牧民生产性补贴等方式,逐步核减草原牲畜放牧量,实现草地生态良性发展。按照国家确定我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落实计划,在推进草地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未来5年里,我区将有1.5亿亩草原实现禁牧,5.4亿亩草原实现草畜平衡管理,预计全区草原牧区将核减1000多万标准单单位。在目前,按照自治区确定的“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和“两个可持续”的目标,牧区首要的任务是核减转移放牧牲
5、畜,恢复草地生态平衡,今后很难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近年来,随着我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我区养羊业基础条件和设施得到大幅改善,全区羊的系列成活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出栏率、商品率也保持在80%以上较高水平,发挥了生产潜力,有效保证了产出增加。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调整,以及旅游业的兴起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区内羊肉供给不足问题日益显现,价格持续上涨且高位运行。目前,区内羊肉价格已较1995年上涨260%,且近三年年上涨幅度都在20%以上,根本原因是羊肉产量难以满足市场消费增长需求。而依托现有生产基础和养殖模式,通过提高繁殖成活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增加羊肉产出的空间有限,难以保证
6、羊肉产出快速增涨。目前,我区养羊还未摆脱传统的单胎繁育粗放管理的模式,受养殖比较效益影响,草原牧区主要以天然放牧为主,城郊及农区规模户以季节性育肥为主,农区自繁自育户为降低饲养成本,有相当部分牲畜需在牧区夏季草场代牧。今后,随着草畜平衡管理制度的落实,我区养羊将逐步向舍饲圈养方式转变,而实行舍饲圈养势必造成养殖成本增加、养羊收益减少甚至不赢利。如不能科学合理的建立推行高产、高效肉羊养殖模式,很难调动农牧民养羊积极性,增强农牧民养殖意愿,进而实现牧区牲畜转移和农区养羊业快速恢复。县公司面对当前羊肉市场供给短缺,牧区养羊受资源限制稳定发展难度大的实际问题,通过派人到全国各地考察,并咨询相关养殖业专
7、家,实施了多胎肉羊养殖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初具规模,但由于资金不足,标准化程度建设不够,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没办法引进和应用,养殖规模也受到限制,并制约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次自治区畜牧厅制定下发的2010年新疆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扶持项目实施方案,为该场标准化改建、养殖规模增加和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应用提供了机遇,经向县和塔城地区畜牧兽医局申请同意,特委托编制了县公司多胎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是一个多胎肉羊纯种繁育和推广的项目,在投资上侧重于纯种繁育场建设,项目以纯种繁育为核心,以养殖场为载体,建立“养殖场+养殖户”的推广体系。项目建成后将对促进畜牧养殖化发展,加快周边多胎肉羊
8、养殖步伐,平抑市场羊肉价格发挥重要作用。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1.1项目建设政策扶持有保障2008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新党发20089号)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调整畜牧业结构,推动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大力开展肉羊经济杂交;十七大,国务院3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把新疆建成畜产品、粮食等生产基地。开展优质肉羊杂交改良是当前和今后我区畜牧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障肉食供给,提高养羊业效益,促进农牧民持续快速增收的有效途径。为此,自治区专门制定了新疆肉羊发展规划(2010-2
9、015年),到2015年,全区肉羊规模化养殖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到50%以上,羊胴体重达到22公斤。全区羊肉产量达到100万吨,年均增长保持在10%以上。为次自治区畜牧厅下发的关于开展畜食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牧畜字201022号)和2010年新疆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扶持项目实施方案以及自治区畜牧厅畜牧处制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胎肉羊杂交生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3年),更是为肉羊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项目建设符合自治区肉羊发展规划,政策扶持有保障。2.1.2项目建设单位人员、资金、技术力量雄厚县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注册资金30万元,目前在地区有饲草料地750亩,
10、水、电、路基本配套完善。对承担本项目技术人员、资金、技术力量都十分雄厚,项目建设实施有保证。2.1.3项目区土地和饲草等自然资源丰富县地处新疆北部,土地辽阔,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180公里,与独山子、奎屯市、乌苏市为邻,有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具备大力发展养羊业的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全县耕地近150万亩,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油料,农业已初步形成高产高效的格局,农副产品及作物秸秆充裕,农业基础扎实,光热资源丰富,人工草地也已初规模,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推进肉羊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计划委员会新疆开发规
11、划思路中指出:畜牧业要坚持草原畜牧业、农区畜生执迷不悟和城郊畜牧业并举,重点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方针,在牧区要实现害居半定居,形成一大批家庭牧场,在农区形成一大批养殖大户,培育和发展一批现代化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养殖业大户。通过基地建设,繁育推广优良畜种、草种,建设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加快我区肉羊基地建设向产业化、优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实现农牧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养羊业是新疆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1996年畜牧业工作会议后,我区肉羊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绵羊存栏量占全区牲畜总存栏的81%,羊肉产量在肉类总产的比重达到40%以上。对丰富城乡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做出了
12、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受区内羊肉市场消费需求增加和羊产业发展受草地资源承载能力限制的双重压力影响,新疆羊肉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分析深层次原因主要是:肉羊产业体系发展不完善,农区自繁自育体系不健全;肉羊良种化程度低,养殖方式较为落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一体化经营水平低;产品优势不明显,市场开拓不足。要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现我区肉羊产业的健康发展,实施本项目十分必要。2.2.2项目建设是完善新疆肉羊生产体系,顺应现代畜牧业发展形势的需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份就积极构建新型肉羊生产体系,积极推进工厂化养羊和农区圈养舍养羊,大规模引进国外专用肉羊品种开展经济杂
13、交,发展肥羔和羔羊肉生产,肉羊产业得到飞速发展。1980年羊肉生产量最大的省区依次是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和甘肃,是我国的五大牧区,其羊肉产量占全国羊肉总产量的49%,而到2000年以后逐步下降到了40%以下,与此同时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四省羊肉产量却逐步由1980年占全国的20%上升到30%以上。90年代后,与我们处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内蒙、青海等省份迎头赶上,产业整体水平已明显优于我区;更为不利的是,近年来,新疆羊肉在国内的价格优势地位逐步丧失,近两年甘肃、青海羊肉开始大批量流向新疆,抢占疆内市场,给我区肉羊产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进一步要求我们必须完善肉羊产业体系,加快发展,迎头赶上
14、。总体上看,我区肉羊产业化推进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我区也具备支持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条件,只要我们主动顺应肉羊产业化发展这一趋势,把握机遇,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将新疆肉羊产业发展推向新阶段。2.2.3项目建设是当地广大牧民脱贫致富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县农村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在全疆名列前茅。但是牧民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差距也在拉大。县委、县政府为切实解决全县牧民的相对贫困问题,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牧民定居,以企业带动牧户种草养畜,并探索示范以湖羊为母本,以萨福克、陶塞特、特克赛尔、杜泊羊、多浪羊、阿勒泰羊、巴什拜羊等为父本的多种杂交生产模式,杂交生产效果明显,同等饲养条件下,平均
15、每只多胎母羊年产两胎,年产羔4只以上,杂交羔羊3月龄增重与本地单胎羔羊相当,饲养1只多胎母羊年可获净收入在1500元以上,养殖收入是单胎绵羊品种的300%以上,通过示范,使广大农牧民看到了多胎肉羊的养殖效果,参与多胎肉羊养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本项目的实施将为广大牧民提高养殖效益、改进饲养管理方式、增加牧民收入探索一条新路,也是使广大牧民早日脱贫致富、共同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第三章 项目区建设条件分析3.1自然概况3.1.1地理位置县位于东径84。57,86。09,北纬43。29,45。56,之间,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北麓中段,县城东距乌鲁木齐185公里,距石河子市3
16、5公里,西距克拉玛依市126公里,距奎屯市65公里。县总面积13110平方公里,南北狭长,约240公里,东西宽为101公里。县域地形由南向北倾斜,分为天山山体、绿洲平原和北部荒漠平地三大部分。总的地貌轮廓是:南高北低,南部雪山群峰,北部沙漠潮海,两者之间为荒漠平原。总地势起向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全县由南向北分为六个地貌单元,即天山前山丘陵区、洪积冲积扇区、冲积平原及干三角洲区、沙土覆盖平原区、玛纳斯河平原区。县境内拥有耕地面积279.7万亩(包括农八师和其他单位165.2万亩),县属实耕地面积114.5万亩。山区云杉林面积25.3万亩,沙漠灌木林120.8万亩,天然草场830.3万亩。3.1.2
17、行政区划县县辖9镇、3乡、5个国营农牧场和两个行政管理区,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3个团场,2个场矿。境内总人口约46万人,其中县辖人口20.3万人,有汉、哈、回、维等24个民族,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共有248个村民委员会,8个居民委员会和21个农牧业生产队。3.1.3气候条件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是我国同纬度区域光热资源最丰富和无霜期最长的地区之一,年平均温度6.9,年平均降水量185.5毫米,无霜期在160190天之间,年日照总时数2829小时。全县形成三个明显的农业气候区,即:前山山区气候带,冲积扇平原气候带、洪冲积平原气候带,适应多种农作物的生产。3
18、.1.4交通县区域优势明显,交通发达,地处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经济技术开发带的黄金地段,北疆铁路、乌奎高速公路、312国道、天山公路、呼克公路分别横贯境内,同三条南北干线组成“田”字形交通网格。距县城400500公里的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巴克图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和首府乌鲁木齐把沙湾涵盖进了对外开放的活跃经济区域,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160公里。3.2社会经济概况县属农牧结合县,全县共辖9镇、3乡、3个牧场。2011年未全县总人口(含兵团)47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达14.49万人,由哈、汉、维、蒙、回等22个民族构成。2011年,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92.8亿元,增长15.5%;三次产
19、业结构调整为33.2:35.4:31.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46亿元,同比增长34.5%;城镇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451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195元,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3.3畜牧业概况2011年全县牲畜最高饲养量111.32万头(只),累计饲养量141.8万头(只),牲畜存栏61.04万头(只),其中牛7.82万头,猪8.54万头,羊43.79万只,母畜比例85%;牲畜出栏77.78万头(只),出栏率71%、商品率87%,全年仔畜繁殖成活达57.78万头(只),成活率达到99.8以上,家禽存栏达125万只,出栏357万只;肉、奶、蛋、毛总产量可达4.78万吨、7.53万吨、
20、1万吨,0.22万吨。畜牧业产值达9.02亿元,同比增长3.9%,占大农业产值的25.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可达到1540元,同比增加304元,现代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3.4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县公司,法人:。项目区位于县乡地区,距离县城30里,距离周边村队5公里距,距离沙博公路10公里,养殖场周边为草场、农田,远离居民区,该养殖基地以养殖多胎湖羊为主,该项目区水、电、路基本配套完善,山泉公司承担本项目技术人员、资金、技术力量都十分雄厚,项目建设实施有保证。3.5新疆肉羊产业发展现状3.5.1羊肉产量迅速增加,人均占有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以来,我区绵山羊的存栏量、
21、羊肉产量和人均占有量迅速增长。2008年全区羊存栏3801万只,出栏3740万只,羊肉产量67.4万吨,人均占有量32.2公斤。除羊存栏量较2003年减少300万只外,出栏量、肉产量及人均占有量均较2003年大幅增加,分别增长28.2%,48%和44%。3.5.2肉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提高。目前,全区已有肉牛、肉羊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112家,经营领域涵盖了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全区共建设规模羊养殖育肥小区700多个,养殖总量达到200多万只。全区规模肉品加工企业已达57家,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和覆盖面明显增加。区内优质羊肉出口、出疆大幅度增加,2008年出疆活羊达到12万只
22、,羊肉1万多吨,出口羊肉达到3400吨。3.5.3肉羊品种不断优化,个体生产性能明显提高。近年来,为发展肉羊养殖,我区先后引进了萨福克、陶赛特我国美利努肉用细毛羊等专用肉羊品种,积极开展了阿勒泰羊、巴什拜羊、和田羊本品种选育推广工作。2008年我区肉羊地方品种优良化率达到了69%,同时,广泛开展了肉羊二、三元经济杂交,使肉羊的个体生产性能明显提高。目前,我区有42个牛羊肉产品已通过无公害食品产地认证,有10个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3.5.4生产水平有所提高,改良投入逐年增加。2002年以来,各地 充分利用地方优良品种,有针对性地选择引进适宜的区外新品种,采用现代繁殖技术,在主要产区分区域改良
23、推广不同的高明产高效肉用羊品种。同时,加大改良投入,狠抓“良种、良料、良法”三良工程,大力推进以优换劣、以良换土,鼓励农牧民发展良种良畜,积极推动品种改良工作。2002年以来,每年自治区财政安排用于重点种羊场建设的专项资金达300多万元,并于2007年起,每年集中采购2000多只优质种公羊,重点安排在边远草原牧区和南疆三地州,加大贫困地区绵羊、山羊品种改良力度。3.5.5资源整合明显加快,肉羊产业化发展已具雏形。近年来,我区根据遗传资源丰富和拥有高科技畜牧、兽医、草原技术力量等因素,有效整合资源和技术优势,建立完善肉羊产业发展体系。充分利用地方优良品种、发展调控、快繁及肥羔生产等现代肉羊实用新
24、技术,在主要产区分区域改良推广不同的高产高效肉用羊品种。同时,加大改良投入,充分利用自治区品种改良示范县建设示范带动作用,狠抓“良种”、“良料”、“良法”三良工程,大力推以优换劣,以良换土,鼓励农牧民发展良种良畜,积极推动品种改良工作,至今已完成86个品种改良示范县建设。2002年以来,自治区财政每年专门安排1000万元品种改良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种畜禽场重点扶持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每年安排500万元,2010年达到900万元,在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种畜禽场每年采购补贴优质种公羊,重点安排在肉羊产业带和南疆三地州,加大肉羊品种改良力度。3.6新疆肉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3.6.1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
25、后,改良用种明显不足。在肉羊改良工作方面,从品种方面来说,使用的品种主要以地方优良肉用品种为主,引进国外良种为辅,地方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主要由民间自发完成,没有长远育种规划,选育方向不明确,工作不连续,品质提高进程缓慢。从数量上来说,目前我区包括地方品种在内的主要内用种羊繁育场年供种量不足1万只,根本无法满足全疆的肉羊改良需求。从改良效率来说,小畜人工授精在基层,尤其是农区比例很低,改良进展不明显。3.6.2草原牧区肉羊产业受资源承载能力和生产条件限制,发展空间逐步缩小。近十年来,我区草原牧区牲畜存栏大幅增长,据统计,牲畜存栏总量由1996年的1900多万头(只),发展到2008年的2400多
26、万头(只),增长了26.3%与此同时,草原超载过牧现象日趋严重,全疆草原超载率达70%,而与之相配套的人工草料地建设相对滞后,年新建不足30万亩,远不能置换出退牧草原。牧区为确保草畜平衡,缓解草畜矛盾,发展空间逐步缩小。3.6.3肉羊整体生产水平较低,肉品质量不高。我区肉羊良种率较低,羊胴体重只有19公斤,与世界高水平绵羊29公斤胴体重相比,差距显著。此外,我区羊肉市场供应有相当一部分出自于老、弱、残和淘汰羊,高档羊肉的比重较低、高档羊肉生产能力低,是目前我区肉羊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由于防疫机构不健全,手段落后,检验设备不完善,我区肉羊饲养业中疫病防治水平较低,一些重大疫病未能有效控制,严
27、重影响肉羊生产,并成为羊肉出口的主要障碍。3.6.4新疆肉羊产业体系发展不完善,一体化生产程度底。在产业链的顺序中,如原种扩繁、改良制种、繁殖群、育肥群、屠宰、加工与销售等经营环节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各个生产单位间集贸市场调节畜源,缺乏有效的监控,产业链极易打断,妨碍形成强有力的一体化生产。我区肉品加工率远低于国内40%的水平。同时,屠宰较分散,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60%以上的肉羊由个体户屠宰经营。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分级标准,多数正规的屠宰加工企业没有通过国际通行的质量认证,以致生产的羊肉产品与国际通行的质量卫生要求相距甚远。3.6.5部分地方肉羊发展规划和目标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
28、随意性。近年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投入了大量的品种改良经费,但部分地方重视力度不够,羊肉主要产区的个别县、市未制定出科学、合理、完善的肉羊改良长期规划,使改良工作存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些地方的品种改良工作辐射面正在逐年萎缩,甚至出现倒退现象。3.6.6饲养管理方式落后,应有的经济效益远未能充分发挥。我区绵羊养殖多为传统方式饲养,以“低投入、低产出”模式为主,规模化、标准化饲养管理方式难以推广实施,普遍为1年1产,1产1羔,而良种肉羊本身及其杂交后代与本土地种羊相比,对饲养环境和养殖设施条件要求相对较高,除经济自然条件较好的农区和郊区外,我区畜牧业生产尚未摆脱
29、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缺乏和良法不配套,致使改良后代不能很好地发挥杂交优势,造成养殖经济效益不理想。3.7新疆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明显。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和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要冲,从东北到西南分别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拥有28个对外开放口岸,新疆周边的国家及地区是羊肉的主要进口国和地区,随着我区羊肉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市场营销网络的不断健全,对开拓东南亚、中东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市场地区位优势明显。二是牛羊肉出口潜力大。我区的周边国家及地区是羊肉的主要进口国和地区,目前区内羊肉价格平均50元/公斤左右,牛肉43元/公斤,而中亚国家同期
30、牛羊肉价格折合人民币4050元/公斤,牛羊肉出口具有一定市场空间。随着我区牛羊肉品质量的提高和市场营销网络的不断健全,对东南亚、中东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出口潜力巨大。三是生产成本及价格优势。我区草地资源丰富,同时有大量的农副产品资源可供发展肉羊养殖,养殖成本较低,在对外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四是肉品质量优势突出。新疆是传统的草原牧区,生产的肉牛肉羊远离工业污染,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今后只要加快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重点推行健康养殖和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牛羊肉品质量将得到有效保障,市场占有率将明显提高。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4.1市场分析4.1.1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31、我国由于没有自己的专门化肉用型羊品种,所以一直依赖引进国外肉羊品种,但是往往是重引进、轻繁育,重购买、轻利用,其后果是引进数量多,品种杂,没有发挥引种的应有作用。新疆现有4000多万只绵羊,品种改良的任务极大,肉用型种羊的需要量也极大。据初步估算,如果近几年改良新疆现有绵羊的30%以用于羊肉生产,那么至少需要4.55.0万只肉用型种公羊。即使按照目前全疆所有肉用型种羊场的培育规模,也需要20多年时间才能达到这一目标。由此可见,我区肉用型种羊的缺口绝不是两三年能够解决的,其市场空间极大。需要数量如此巨大的种羊仅仅依靠引种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从引种入手,发挥胚胎工程生物技术优势,加
32、快自繁培育,实现肉用型种羊本地化生产。从国内羊肉市场看,我国羊肉的生产成本较低,一般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羊肉出口价格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0%,因而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新疆发展肉羊产业具有五大优势,即资源优势、地缘优势、民俗优势、价格优势和政策优势。新疆土地广阔,饲草丰富,具有得天独厚发展肉羊生产的条件。新疆与中亚五国接壤,实施东进西出战略,向西销售羊肉具有极为使得的条件。新疆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地区,而中亚和中东都是信秦伊斯兰教的国家,新疆羊肉是真正意义上的清真产品,因此更容易被穆斯林人民接受。新疆羊肉的生产成本较低,其价格仅为世界平均价格的50%60%,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33、在这种的背景下,新疆发展羊肉主体产品不仅是形势所迫,而且也是自身发展的必须。新疆畜牧业的出路在于发展外向型产业,而肉羊业正是新疆畜牧业的突破口。就新疆而言,发展肉羊业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条件,自然资源丰富,技术力量雄厚,市场空间巨大。可以说,现在是发展肉羊产业最为有利的时机。4.1.2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由于该公司已有从事多胎肉用羊繁育、饲养和销售经验,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产品的质量较好,市场声誉一起受到卖方的好评;且项目建设地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十分有利于产品运输。这就使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强。4.2市场风险分析4.2.1市场风险新疆作为伊斯兰教风俗流行的地区,羊肉是
34、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有着较强的市场消费刚性需求。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下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大的波动,影响肉用羊的市场销路。同时本项目的最终产品高品质羊肉,由两者之间行与本地传统品种羊肉差异化经营的战略,也可能对项目市场占有率带来一定影响。4.2.2自然灾害风险降雨量、无霜期、气温、风力、供灌溉用水能力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产饲草料产量下降,甚至直接危害羊本身。4.2.3疫情风险特别是重大动物传染病。第一,造成羊的直接死亡;第二,扑杀造成消毒等增加经济费用;第三,造成商品羊及羊肉产品不准销售。4.3产品营销策略4.3.1立足成熟客户一是扶持示范户饲养,或采用寄养联合体的方式,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
35、二是与规模圈套的饲养场建立长期固定的供销关系。4.3.2立足北疆地区北疆地区经济较发达,羊肉的消费量大,对于高品质羊肉产品的接收程度较高、用量大,一般当地的羊肉价格往往高于内地。加之北疆的一些地区已具备较高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对肉用羊饲养管理没有大的困难。4.3.3实行差异化销售策略良种肉用羊饲养效益和羊肉品质都高于本地原有品种羊,在本项目实施以后的前期,将实行差异化销售策略。既良种肉用种羊销售价将比其他传统品种的种羊价格略高,这样既可以快速获得的效益,收回投资,也可以迅速占领高端羊肉市场。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本项目是一个多胎肉羊纯繁和推广利用的推广项目,在投资上侧重于纯繁场建设,项目以纯种繁
36、育为核心,以公司为载体,建立“公司+养殖户”的品种繁育推广体系。帮助有条件的养羊户逐步形成专业饲养户。同时建立服务体系,实行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养殖户,种、养、加、销一体化,为广大农牧民和饲养户提供产业化饲养肉羊的发展平台,以此带动该区域肉羊产业化的发展。5.1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引进纯种湖羊基础母羊2000只,种质从符合条件的种羊扩繁场引进;建设标准化羊舍;配套饲草料地2000亩。5.2生产技术方案建立多胎羊纯种繁育场,通过自然交配、人工授精等技术繁育纯种多胎湖羊,提供给周边的养殖场(户),同时采用纯种繁育和风土驯化,提高多胎羊的适应性。利用引进的湖羊、本地良种羊、国外专用肉羊等品种,通过育成杂
37、交,开展各种形式杂交组合实验,选择最佳组合,培育新疆多胎肉用羊新品种(品系)。多胎羊纯种繁育场负责向养殖场(户)提供多胎羊适龄生产母羊,保证养殖场(户)生产母畜及时更新。养殖场(户)可选用的具体杂交模式:杂交模式一:采用二元杂交,以萨福克、陶塞特等国外专用肉羊作父本,以湖羊作母本,进行杂交,杂交所产羔羊全部作商品羊处理。杂交模式二:采用二元杂交,以巴什拜羊、阿勒泰羊、多浪羊等地方绵羊作父本,以湖羊作母本,进行杂交,杂交所产羔羊全部作商品羊处理。杂交模式三:采用三元杂交,以湖羊作父本,以巴什拜羊、阿勒泰羊、多浪羊等地方绵羊作母本,进行杂交,杂交一代公羔全部育肥出栏。所产优质杂种母羔再与萨福克、陶
38、塞特等国外专用肉种公羊进行杂交,杂交后代全部作为商品羊处理。5.3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实施期为一年,具体实施进度如下:2013年5月6月:完成实施方案和施工图纸的设计及审批;2013年6月10月:完成全部基础设施建设和种质引进;2013年11月12月:申请项目验收。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6.1环境影响本项目以扩繁、推广养殖良种肉用羊为目标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项目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生态建设是关键”和“退牧还草”、恢复草原生态的战略要求。本项目在扩繁、推广养殖良种肉用羊的同时,产生的副产品主要为羊粪,是广大农民渴望的优质农家肥,有助于改良土壤的结构、培肥地力和降低土壤的化学污染。由于项目实施地点远离
39、居民区和城镇,微弱的粪便气味也不会造成不利于居民生活和生产的有害影响。因此本项目是一个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任何不利影响的绿色项目。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为了确保项目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不对环境产生破坏,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环保政策建设,并严格遵循无公害、环保的相关规程,保证在全过程中不对环境产生破坏现象。同时对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处理。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实行纯繁、推广养殖分工协作的组织管理模式,肉羊良种扩繁由县公司负责。推广养殖由公司抽派责任心强、经验丰富、有专业知识的技术领导负责具体工作。实行公司化管理。设置项目策划、饲养管理等机构。有系统地进行分工,明确每一职
40、务的职责范围(即岗位责任制)。聘请育种专家参与本项目的养殖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负责到现场进行实际指导工作,具体实施“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给药、统一回收”的五统一。并定期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派驻专人负责养殖场的管理培训和技术服务。7.2项目经营管理措施公司统一编制生产计划。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包括加强防疫体系建设,加大疫情检测和防治病毒,加快流通领域的进程。本项目以“公司+养殖户”模式繁育肉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生产标准进行生产。公司按照现代化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用工制度、财务制度及分配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7.3技术培训公司派专人
41、对养殖户进行养殖培训并实行考核,不断提高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养殖技术。对于责任心差,不按时参加定期培训养殖户坚决淘汰。培训方法采用选派技术骨干和专家在实地进行现场讲课和示范,使被培训人员掌握养殖技术及防疫手段。7.4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制定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并在各个生产环节中采取劳动安全的防范措施。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做好防火安全。根据要求设置灭火栓和消防水枪或配置灭火器。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设置卫生设施和消毒间,养殖人员进出生产区进行严格消毒,并穿戴工作衣物。第八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8.1投资概算本项目总投资为888.4万元。其中:引进多胎母羊2000只,每只2000元,计4
42、00万元;建设标准化羊舍2500平方米等。8.2资金来源及筹措建设单位自筹资金888.4万元;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明细见下表:县公司多胎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表序号项 目单位数量(只)单价(元)总价(万元)一项目总投资888.41引进多胎母羊只200020004002引进种公羊只405000203标准化圈舍平方米25008002004办公、宿舍、餐厅等平方米180120021.65贮料棚平方米28060016.86青贮窖立方米2000350707配套饲草料地亩2000800160二资金筹措1企业自筹888.42第九章 效益分析9.1项目效益分析9.1.1经济效益经测算本项目全
43、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为28.88%,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税后为32.37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2.45年,本项目属于现代畜牧业发展项目,肉羊良种扩繁、养殖均可享受国家相关免税政策,项目主要经济指标突出,效益可观。9.1.2生态效益本项目是以纯种繁育推广为目标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项目,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生态建设要求。本项目在扩繁良种肉用羊的同时,产生的副产品羊粪,是广大农民渴望的优质农家肥,有助于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和降低土壤的化学污染。由于项目实施地点远离居民区和城镇,微弱的粪便气味也不会造成不利于居民生活和生产的有害影响。9.1.3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带动项目区150余户农牧民从事肉羊养殖
44、,使户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同时,提供了就业岗位,并将促进区域畜牧业加快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项目建设对于改善畜种结构、促进本区域畜牧业生产效益提高,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具有示范使用。9.2项目总体评价本项目属畜牧业资源深层次开发的项目,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项目的建设,不仅给项目建设单位带来显著地经济效益,还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当地养殖业发展,增加当地农牧民的收入,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项目各项经济指标高于行业基准指标,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在财务上是可行的。第十章 财务评价10.1编制说明项目的经济评价主要依据为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45、(第三版),结合国家已经出台的在税收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优惠政策进行,各类产品销售价和消耗品价格均按照市场价格计算。10.2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10.2.1销售收入本项目自实施的第二年开始有种羊产出,到第三年可达到满负荷生产年份。达产年收入估算:当年可繁育纯种种羊公母各500只,其中销售种公羊500只,每只市场价2000元,计100万元;销售纯种母羊500只,每只市场价1200元,计60万元。当年收入合计160万元。10.2.2销售税金及附加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有关规定,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视为农民自产自销农产品 ,免征增值税。故在此没有做税收扣除。10.3总成本
46、及经营成本估算根据生产要素估算法要求,本项目总成本费用分类及范围如下: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人员及非生产人员工资福利+折旧+待摊费用+修理费+管理费+长期借款利息+固定经营费变动成本=原料及辅料+燃料及动力+包装材料+市场人员工资+制造费+车间费+运输费+其他费用经测算,本项目达产年份总成本为370万元,其中固定成本32万元,可变成本318万元。10.4财务效益分析10.4.1盈利能力分析:本项目达产以后年销售收入达到160万元,年度成本费用总额为130万元,经测算得到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为28.88%,均超过项目设定的基准收益率10%;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税后为32.37万元。10.4.2投资回收期:经测算,项目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为2.45年(不含建设期)。10.5财务评价结论从以上财务效益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2.45年,财务内部收益率28.88%,累计实现净现值30.37万元。主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