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bqt030004 钢筋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通用文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2477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tbqt030004 钢筋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通用文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stbqt030004 钢筋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通用文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stbqt030004 钢筋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通用文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stbqt030004 钢筋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通用文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stbqt030004 钢筋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通用文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tbqt030004 钢筋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通用文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tbqt030004 钢筋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通用文件.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标准化技术文件地下车站与地下区间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通用文件STB-QT-030004(试行)主编单位: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批准单位: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施行日期:2010年10月1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标准化技术文件使用说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标准化技术文件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管理规定的系列文件,供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内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及参与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的有关单位参考和使用。该系列文件共分“指导文件”、“招标通用技术文件”和“通用图及标准图”三大类。各类文

2、件使用说明如下:1)指导文件:制定网络建设中该专业的技术原则、标准,在使用中应严格遵守;2)招标通用技术文件:供各专业招标技术文件编制时参照使用。根据各工程具体情况,应作相应的编排并补充特殊条款;3)通用图及标准图:在相关的设计原则和标准的指导下,供使用单位需参照的通用性标准化图纸。在设计中,通用图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参照使用,标准图可直接引用。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标准化技术文件的解释权属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前言为改善和加强上海新建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的质量,体现地铁工程“百年大计”对钢筋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要求,特制定上海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地下区间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通用文件。上海轨

3、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地下区间的初步设计文件中应设立专门的耐久性设计章节,其编制应以此为原则;施工图设计中应依据本“耐久性设计通用文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耐久性设计。由上海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地下区间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通用文件(STB-QT-030001)的工程实践经验,并依据国家颁布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结合专家的建议,特对原版本进行修订。本通用文件(STB-QT-030004)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原版本同时废除。本通用文件主办单位、主编单位:主办单位: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主编单位: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

4、院主编单位: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目录1.概述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适用范围21.4实施要则22.基本规定32.1设计原则32.2环境作用等级32.3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42.4表面裂缝计算宽度限值52.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62.6胶凝材料用量63.耐久性设计技术要求83.1耐久性设计的总体要求83.2材料要求83.3构造要求103.4混凝土耐久性的附加措施113.5杂散电流预防附加措施124.施工要求134.1地下车站的施工要求134.2盾构隧道的施工要求145.混凝土耐久性检验155.1混凝土碱含量检验155.2混凝土密实度、抗碳化、抗裂性检验155.3混凝土结

5、构裂缝和渗水状况的监测171. 概述1.1 编制目的为改善和加强上海新建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的质量,满足轨道交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100年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特编制本设计通用文件。1.2 编制依据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CCES-2004-2005版)3.上海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导意见(STB-QT-010002)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7.用于

6、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微粉(GB/T18046-2008)9.粒化高炉矿渣微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DG/TJ08-501-2008)10.建筑用砂(GB/T14684-2001)11.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12.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13.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1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15.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16.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93)17.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

7、-92)18.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1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1.3 适用范围本通用文件适用于上海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地下区间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在无冻融、氯化物和化学侵蚀等一般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设计和施工。轨道交通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其他特殊环境作用下以及非普通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和施工另见相关规范。1.4 实施要则1.耐久性施工除应符合本设计通用文件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定。2.当采用本设计通用文件未涉及的混凝土施工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时,应通过试验论证。3.

8、有关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相关的术语、名词参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2. 基本规定2.1 设计原则1.在满足结构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耐久性设计应根据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明确环境对结构耐久性的劣化影响机理,并采取相应的根本措施和附加措施。2.在充分考虑施工实际条件的基础上,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和抗裂性能是提高结构耐久性的根本措施,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防治和接缝处理是耐久性设计工作的重点,应采取综合措施,满足结构100年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3.设计应采取合理的结构构造,便于施工、检查和维护,减少环境因素对结构的不利影响。4.地下工程钢筋混凝土

9、结构宜选用高性能自防水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可掺加粉煤灰和矿粉、降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抗裂性能、抗化学侵蚀性能。5.设计应对钢筋混凝土的原材料、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提出要求。6.在通常情况下,上海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环境类别为I类(一般环境)。对于局部区段可能出现的腐蚀环境、承压水和微承压水地质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除了对混凝土本身提出严格的耐久性要求外,设计还应提出可靠的附加耐久性措施,并对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检测做出规划,明确跟踪检测内容。7.设计宜增加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要求;如结构的抗裂设计中,其横向弯曲裂缝宽度可按照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选用。该规定的裂缝为荷

10、载引起的横向裂缝,不包括混凝土收缩和温度等非荷载引起的裂缝。2.2 环境作用等级根据一般环境(环境类别为I类)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作用程度,可分为A、B、C三个等级。 上海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一般环境的作用等级划分表 表2.2.1环境作用等级环境条件结构构件示例I-A室内干燥环境常年干燥、低湿度环境中的室内构件;所有表面均永久处于静水下的构件永久的静水浸没环境I-B非干湿交替的室内潮湿环境中、高湿度环境中的室内构件;不接触或偶尔接触雨水的室外构件;长期与水或湿润土体接触的构件非干湿交替的露天环境长期湿润环境I-C干湿交替环境与冷凝水、露水或与蒸汽频繁接触的室内构件;地下室顶板构件;表面频繁淋雨

11、或频繁与水接触的室外构件;处于水位变动区的构件注: 1. 该耐久性设计有关环境条件以及环境作用等级划分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的规定参照制定。2. 环境条件指混凝土表面的局部环境;3. 干燥、低湿度环境指年平均湿度低于60%,中、高湿度环境指年平均湿度大于60%; 4. 干湿交替指混凝土表面经常交替接触到大气和水的环境条件。2.3 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根据地下工程各结构构件的环境条件和环境作用等级,确定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如下表所示。 一般环境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等级 表2.3.1结构部位环境条件环境作用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地下车站地下连续墙单墙迎土/水面长期

12、湿润环境I-BC35背土/水面干湿交替I-B叠合墙迎土/水面长期湿润环境I-BC35背土/水面长期湿润环境I-B顶板、底板迎土/水面长期湿润环境I-BC35背土/水面干湿交替I-B中板上侧室内干燥环境I-AC30下侧室内干燥环境I-A内衬墙外侧长期湿润环境I-BC35内侧干湿交替I-B顶板梁、底板梁迎土/水面长期湿润环境I-BC35背土/水面干湿交替I-B中板梁上侧室内干燥环境I-AC30下侧室内干燥环境I-A站台板上侧室内干燥环境I-AC30下侧室内干燥环境I-A柱室内干燥环境I-AC30盾构隧道管片外弧长期湿润环境I-BC40内弧干湿交替I-C联络通道外侧长期湿润环境I-BC35内侧干湿交

13、替I-B注: 1. 对于同一部位构件,若同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环境中,则混凝土性能应按最恶劣环境考虑,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对应环境条件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要求。2. 当结构构件内、外两侧处于不同的环境作用等级情况下,其混凝土标号按高要求取用。3. 配筋混凝土墙、板构件的一侧表面接触室内干燥空气、另一侧表面接触水或湿润土体时,接触空气一侧的环境作用等级宜按干湿交替环境确定。若混凝土密实性好、构件厚度较大或临水表面已作可靠防护层,临水侧的水分供给可以被有效隔断,接触干燥空气的一侧可不按I-C考虑。4. 车站附属结构及明挖区间结构参照车站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要求进行。2.4 表面裂缝计算宽度限值现浇钢

14、筋混凝土结构不得出现贯穿裂缝,其在荷载作用下横向裂缝宽度控制宜按照表2.4.1的规定执行。 一般环境地下工程钢筋混凝土构件横向裂缝宽度限值 表2.4.1环境作用等级构件裂缝允许宽度(mm)I-A0.3I-B0.3I-C0.22.5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根据地下工程各结构构件的环境作用等级及通常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各结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如表2.5.1所示。 一般环境地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 表2.5.1结构类别位置环境等级通常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设计保护层厚度(mm)目前设计采用保护层厚度(mm)地下车站单层墙迎土/水面I-BC357070背土/水面I-B3050叠合墙迎土/水面

15、I-BC357070背土/水面I-B3050顶、底板迎土/水面I-BC353040背土/水面I-B3035中板上侧I-AC352030下侧I-A2030内衬墙外侧I-BC353030内侧I-B3030顶、底板梁迎土/水面I-BC353545背土/水面I-B3540中板梁上侧I-AC352040下侧I-A2040柱I-AC402035站台板上排I-AC302020下排I-A2020盾构隧道管片外弧I-BC552550内弧I-C3050联络通道外排I-BC353040内排I-B3035备注:1混凝土耐久性设计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构件外表面到最外排钢筋(包括主筋、分布筋、箍筋)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2

16、如现设计采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按耐久性设计所需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则按目前设计值取用;3. 当结构构件内、外两侧处于不同的环境作用等级情况下,内、外两侧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分别取用。4. 本表中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已包括施工误差值;5. 车站附属结构参照车站结构混凝土要求进行。2.6 胶凝材料用量单位体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应满足表2.6.1的要求水泥用量是否要规定?。 单位体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 表2.6.1结构部位通常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最大胶凝材料用量kg/m3车站结构地下连续墙C350.50400480顶、中、底板C350.45350420顶、

17、中、底板梁C350.45350420内衬C350.45350420柱C400.43360440站台板C300.45350420盾构隧道管片C550.35380450联络通道C350.45350420车站排风井C350.45350420备注:(1) 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应以满足结构设计对混凝土的各项指标为前提;(2) 最小和最大胶凝材料用量以强度等级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基准,若使用更高标号的水泥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3) 混凝土中除水泥外,应掺入一定比例的优质粒化高炉矿渣微粉、粉煤灰等掺和材料组成复合型胶凝材料,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并同时考虑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要求。混凝土中掺合材料最大用量需

18、要根据工程使用要求和条件确定;(4) 双圆管片混凝土最小强度等级为C50宜在表2.5-01;(5) 车站附属结构参照车站结构混凝土要求进行。3. 耐久性设计技术要求3.1 耐久性设计的总体要求1.选择合理的结构型式和有利于结构抗裂、防渗和耐久性的构造要求,并充分考虑到运营期间荷载变化和结构变形的影响。2.选用质量稳定并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抗裂、防渗性能的水泥、矿粉、粉煤灰等混凝土基本原材料。3.适当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用水量,在混凝土中掺加矿粉、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4.新施工的混凝土结构要及时得到保湿养护,并保证有足够的养护时间。5.应针对地下车站侧墙、顶板等易出现开裂、渗水现象的部位,

19、从结构设计、材料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等方面采取抗裂、防渗措施。针对易出现渗水的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处,应采取可靠的防水防渗措施。6.所有结构预埋件、连接件应有防止锈蚀、确保其耐久性的可靠措施。7.管片接缝防水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老化性能。3.2 材料要求3.2.1 混凝土及其配合比要求1.适当减少胶凝材料中水泥的用量,混凝土胶凝材料必须掺用优质粉煤灰和矿粉等矿物掺和料或矿物复合掺和料,掺量一般控制在30%50%,掺合比在不同季节宜作调整。2.车站内部结构(内衬墙、梁、柱、板)应采用聚羧酸类减水剂;管片混凝土必须采用聚羧酸类减水剂,并不得使用膨胀剂。3.混凝土原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集

20、料、外加剂、拌和水等)中引入的氯离子总量,应不超过胶凝材料重的0.1%;4.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配制;5.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混凝土配制,在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必要的流动性),强度等级要求等基本要求外,应以混凝土密实性、抗渗透性能、抗裂性能和抗碳化性能为主要控制指标。3.2.2 胶凝材料为达到混凝土高性能、高耐久性的要求,混凝土配制时应选用优质的水泥,性能优良的矿粉、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材料,或者选用有上述二者复配形成的复合型胶凝材料;限制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最低和最高用量,胶凝材料的技术性能要求如下:1)水泥(1)宜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

21、中管片宜用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必须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要求;(2)碱含量小于0.60%。C3A含量不宜超过8%;(3)水泥比表面积350m2/kg(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80m方孔筛筛余10.0%;(4)在确定最终水泥品种之前,应做水泥与所使用的掺和材料、外加剂等之间进行复配试验,以选用匹配的、性能优良的水泥。2)粉煤灰粉煤灰原材料必须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标准中规范的II级灰以上标准。3)矿粉原材料必须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2

22、005版)和上海市地方标准粒化高炉矿渣微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DG/TJ08-501-2008)、标准中规范的S95级以上要求。3.2.3 细骨料不得使用碱活性细骨料,要求使用中砂,品质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2001),细度模数2.92.5符合区颗粒级配。粒径0.06mm累计筛量不小于65%,粒径0.015mm累计筛量不小于95%,砂中含泥量1.5%,泥块含量0.5%。不得使用海砂、山砂及风化严重和多孔砂。3.2.4 粗骨料不得使用碱活性粗骨料,要求使用碎石,品质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要求级配良好,最大粒径不得大于38mm,建议粒径525mm

23、。碎石中氯离子含量0.02%,含泥量0.7%,泥块含量0.3%,吸水率1%,针片状含量8%。3.2.5 混凝土拌和用水混凝土拌和用水,应使用不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硬化或促使钢筋锈蚀(Cl-含量250mg/L)的饮用水,其品质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要求。3.2.6 外加剂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及相关规范规定。外加剂的使用时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混凝土中采用的化学外加剂的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2%(折固量)。可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合理选择高效减水剂,并且与水泥、掺合料等胶凝材料的匹配性能良好。车站混凝土砂

24、浆减水率应大于15%,管片用混凝土砂浆减水率应大于25%是否改为18%?。3.3 构造要求1.所有结构接缝处应采取抗裂防渗的加强措施,防止渗漏。2.耐久性设计采用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已计入了施工允许偏差,除地下连续墙外,保护层厚度施工允许偏差+5+10mm,其中柱梁取10mm,板墙取5mm,若不符合要求,应做补救措施。为确保保护层精度,垫块和垫块布置必须有专门设计。3.不能使用冷加工钢筋和直径6mm的钢筋作为受力钢筋。4.对预制构件(如钢筋混凝土管片等)的保护层厚度可减少5mm。5.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有部分长度暴露在外的吊环或紧固件、连接件等金属部件应采取附加防护措施使之在使用阶段与空气隔离。6

25、.对地下车站结构各层楼板与侧墙接界处(设置接驳器处),为确保混凝土施工密实性,要求竖向钢筋净距不小于50mm(有接驳器区段的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d不大于25mm)。7.施工缝、伸缩缝、诱导缝与各种连接缝的位置应尽量避开可能遭受的最不利局部环境作用下的部位,并应有专项的抗裂防水设计。8.地下车站叠合墙的内衬施工应预先对钢支撑采取构造措施并有专项设计,并逐步做到标准化设计。3.4 混凝土耐久性的附加措施根据使用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使用部位的实际耐久性状况,当采取耐久性设计根本措施不能满足设计基准期的使用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附加措施。1.局部区段的混凝土结构,若出现受氯离子(外部)和CO2(内部)等侵

26、蚀影响较大的情况,应采取涂覆有一定防腐蚀性的防水涂层或设置防水卷材,增强其防腐蚀、抗渗透性能。针对地下车站排风井结构内侧混凝土,因其经常处于较高浓度CO2,温度较高且常出现冷凝水的情况,宜采取加涂抗碳化涂层措施。抗碳化的防水涂层宜为硅烷或硅氧烷类材料。2.对结构裂缝渗水应按结构补强、止水和耐久性等要求,进行亲水环氧注浆等补强、止渗处理;聚氨酯一般用于非结构裂缝堵漏处理;当结构裂缝渗水量较大时,宜先采用聚氨酯浆液作止水处理,然后再用亲水环氧做补强处理。3.位于承压水层和微承压水地层的地下车站底板宜施作附加防水措施,可采用膨润土毯或能与混凝土充分结合的水泥基类防水层,还可在混凝土中添加优质抗裂、防

27、渗材料等措施。4.当单墙结构侧墙喷射防水混凝土作为内侧防水加强层时,混凝土中宜掺加合成纤维;对于工作井吊装孔等填孔混凝土也应添加合成纤维。当结构顶板开设直径大于5m的圆孔或面积大于24m2的方孔应添加钢锭铣削型钢纤维,以增强混凝土抗裂性能。5.所有盾构隧道地下区间的进出洞环、变形缝环、联络通道相连环必须进行整环嵌封施工,其余管片可不进行嵌缝作业,但均需设嵌缝槽,用以堵漏或特殊情况的嵌缝。道床位置的管片嵌缝槽为防污泥、砂石落入,应按设计要求用聚合物水泥或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封填。6.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内衬应设置塑料防水板与土工布组成的复合防水层。不设夹层防水层的区间联络通道,拱顶与侧墙宜采用预拌自密

28、实混凝土,以加强混凝土的减缩、抗裂性能。3.5 杂散电流预防附加措施1.在道床内设立杂散电流主排流网,排流网截面积应满足杂散电流防护设计要求;2.隧道内的结构钢筋应连接成一个整体,建议杂散电流辅助收集网;3.针对变电所杂散电流回流点附近(极化电压的正向偏移峰值点),应加强防范措施:1)排流网的钢筋总截面面积应大于钢筋钝化电流密度所要求的面积,并同时提高排流网本身的抗电化学腐蚀能力;2)回流点附近1m范围内的局部混凝土结构增强外部防水绝缘,必要时可以局部掺入阻锈剂提高结构钢筋抗电化学腐蚀能力;4.全线排流网及辅助收集网应全线连通,具体按杂散电流防护专业要求进行实施。4. 施工要求4.1 地下车站

29、的施工要求1.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必须经有资质的单位试配,出具检验报告,汇总至施工组织设计,经上报批准后方可应用。2.车站施工单位在内衬墙施工前,应及时对围护结构进行堵漏,堵漏的效果应满足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的相关要求,并经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内衬墙施工。3.模板立模必须牢靠,要求模板平整、接缝严密,防止跑模漏浆。4.根据季节、气候不同的条件,选择有利于抗裂防渗的时间段进行混凝土浇捣施工。5.对结构工程在渗漏易发部位(如诱导缝、接驳器设置处)必须加强振捣施工以改善混凝土的密实度,同时注意避免跑模、漏浆。6.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夏季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高于25;冬季混

30、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12,并需要加强保温保湿措施;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外表温差不得大于20。7.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应采用专门加工的、采用定型生产的钢筋定位垫块或定位夹,提高钢筋施工安装的定位精度。限制使用工地现场制造的垫块,施工图中应标注定位垫块和架设筋的位置与要求。此外,还必须按以下要求执行:(1)应采用水泥基垫块,强度不低于C50,尺寸误差1mm,垫块间距50d(钢筋直径)且不大于1000mm,并呈梅花形设置。(2)监理人员要把保护层厚度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重复检查,浇筑混凝土前和浇筑过程中都应检查。(3)施工验收时的实测保护层厚度应有95%以上的保证率。8.必须加强混凝土的早

31、期养护和全过程养护,特别要做好内衬侧墙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养护工作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予以保证。有抗裂、防渗要求的双掺混凝土结构的潮湿养护不得少于14天。当气温低于0时,要及时覆盖新浇筑混凝土,采取保温加热措施,使混凝土不受冻害。混凝土结构未达到设计规定强度及养护时间时,严禁提前拆模。9.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出现渗漏后,宜在冬季进行堵漏施工。10.车站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开裂程度、渗漏水情况及修复情况应反映在工程技术档案中,并应列入工程验收内容。4.2 盾构隧道的施工要求1.盾构隧道管片生产中,要防止外弧面微细裂缝的产生,保证管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2.管片混凝土必须使用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和

32、脱模早期强度的高效外加剂,严格控制管片脱模起吊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45%。3.在管片冬季生产中,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20;管片生产车间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穿堂风;管片蒸养制度必须按沪地铁200625号文的规定要求,混凝土内部和外表温差不得大于20。4.管片在场地堆放时,夏季要喷水养护,冬季要防止管片混凝土受冻害的影响。5.管片的连接件和密封垫等的防腐措施应满足国家标准和企业耐久性设计的规定。管片的连接件防腐涂层材料现阶段应采用有耐碱处理的锌基铬酸盐类,且应符合防迷流导电系数要求,“手孔”应作封闭、隔绝空气处理。6.弹性密封垫材料应使用耐久性好的三元乙丙橡胶。其材料与成品都必须有严格的检测制度与检

33、测方法。7.管片的运输、保存应采取措施防止管片破损,破损管片的修补应严格按照设计规定执行。8.钢管片必须有防腐蚀的专项设计。9.盾构隧道掘进施工时,必须使用缓凝厚浆进行同步注浆。此外,应注重管片拼装质量、隧道和盾构的相邻姿态以及二次注浆的材料与工艺。5.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5.1 混凝土碱含量检验在确定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前,必须进行混凝土碱含量检验。混凝土总碱含量应不大于3.0kg/m3,按照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93)检验。在确定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前,也必须进行水泥碱含量和骨料碱活性测试。水泥碱含量按照GB/T175检验。骨料碱活性测试按照JGJ52-2006或CECS48:

34、93进行。5.2 混凝土密实度、抗碳化、抗裂性检验5.2.1 混凝土耐久性检测范围1.确定配合比前,必须进行原材料的氯离子含量、碱含量等检测;此外,还需进行混凝土碱含量、氯离子含量、混凝土快速碳化深度、混凝土抗裂性、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检测。施工中视需要还应增加混凝土电通量等指标的检测频率。2.采用钢筋保护层测定仪对工程主要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测试,取样数量、范围和测试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要求;3.应按照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杂散电流监测,同时应加强对变电所回流点附近的结构外表面和排流网的钢

35、筋极化电压的正向偏移的监测。5.2.2 混凝土耐久性检测指标与频度 混凝土耐久性检测指标与频度建议由建科院修改检测项目和频率的要求 表5.2.1结构部位混凝土密实度抗碳化性能抗裂性能电通量C(库仑)氯离子扩散系数10-12m2/s快速碳化深度(cm)抗裂等级指标值次自然扩散法指标值RCM法指标值次指标值次指标值次车站结构地下连续墙2000各2-各1梁、板2000各21.841-各1内衬墙2000各21.84-各1柱2000各1-各1盾构隧道管片10001/区间1.2311.01/区间2联络通道1000各1-各1车站排风井20001-2.0各11备注:(1)混凝土电通量指混凝土标准养护56天时的

36、电通量值,试验方法参照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作为工程质量控制指标。混凝土待测试件可在龄期28d前就送至检验单位,若28d龄期检测合格,则视为检验通过。(2)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自然扩散法)指混凝土标准养护56天放入标准溶液中浸泡90天时的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验方法参照NT BUILD443方法,作为配合比设计、质量验收和寿命预测评估的控制指标。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RCM方法)采用龄期为56d的试件,按照GB50082-2009进行。两种方法选一即可。(3)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指混凝土标准养护28天后,按标准条件快速碳化至56天的碳化深度,试验方法参照普通

37、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作为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指标检验标准。(4)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参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20042005版)附录A混凝土抗裂性测试方法及评价中规定的混凝土抗裂性试验方法。(5)若管片混凝土达不到氯离子扩散系数指标,则需在管片背面涂覆外防水涂层。5.2.3 混凝土耐久性检测送样要求混凝土耐久性检测送样要求 表5.2.2检测项目样品名称试件尺寸(mm)试件数量(块)电通量混凝土试块1001001006氯离子扩散系数(RCM法)混凝土试块1501501506氯离子扩散系数(自然扩散法)混凝土试块10010010

38、06抗碳化性能混凝土试块1001001009抗裂性能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及可以配制70L混凝土的原材料(分开包装)备注: (1)电通量、氯离子扩散系数和抗碳化性能的测试样品至少在规定龄期前一个星期送到,抗裂性能的测试样品需在混凝土浇筑前送到。 (2)抗裂性能样品为混凝土原材料,包括水泥、矿粉、粉煤灰、砂、石、外加剂,按照配合比称取70L,各种原材料分开安装,不要预混,送样时需附经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确认后的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5.3 混凝土结构裂缝和渗水状况的监测5.3.1 裂缝的常规检测除了按规定作混凝土抗裂性试验外,首先是现场肉眼观察混凝土表面裂缝,再用光学放大镜测量其宽度,并用图纸描

39、述。必要时采用取芯样检测裂缝的深度。5.3.2 建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全过程监测制度对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在竣工前应有“裂缝分布图”外,在运营过程中对结构应定期进行监测,观察裂缝发展。同时,应建立结构的裂缝档案。5.3.3 对车站与地下区间结构的渗漏水在竣工前应有“渗漏水平面展开图”,据此进行渗漏水治理。治理措施与效果也应显示在图上,并应以此为基础,建立渗漏水及其治理档案。修订说明此次对耐久性设计通用文件(STB-QT-030001)的修订结合了原文件推行以来的工程实践经验,依据国家颁布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进行,并结合了专家的建议。主要修订内容如下:1、部分规范

40、进行了更新。2、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对环境作用等级、混凝土最小强度等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等基本规定作了部分补充和调整。如补充了中板、中板梁、站台板的相关指标要求,调整了车站梁、区间隧道联络通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由C40改为C35。3、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DGJ08-109-2004)中相关规定,将I-A环境等级作用下的裂缝宽度由0.4mm改为0.3mm。4、对文字说明局部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删减,如在2.1设计原则中补充了第(2)点、对3.2.1混凝土及其配合比要求中第(1)、(2)点、3.2.6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和管片混凝土减水率、3.4混凝土耐久性的附加措施中第(2)、(3)、(4)、(5)、(6)点及4.2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要求中第(9)点进行了修改;删除了“过江段隧道管片外弧面应增设防水、防腐蚀层”的要求。5、对表5.2.1“混凝土耐久性检测指标与频度建议由建科院修改检测项目和频率的要求”及备注进行了补充与修改。补充了5.2.3节“混凝土耐久性检测送样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