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2972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论文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学论文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学论文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学论文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学论文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 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同时代的刘勰、钟嵘以其文心雕龙、诗品标榜史册,成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因这同代之缘,自唐代

2、已有人把二者并提。纵观刘勰钟嵘的比较研究,差异说也好,对立说也好,大多是深入文本内部,从内容层面对二者的文学观、审美标准等展开分析。但当我们跳出文本,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二者的文学主张,便会发现他们在诸多问题上同具慧眼。至于文心雕龙、诗品给予阅读者的不同感受,应主要归因于文体、个性、生活背景等因素造成的言说风格的差异。一、文心雕龙的风格论1、风格与文体体性篇把作品风格归纳为典雅、运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种基本类型。“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故宜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文之司南,因此道也。”认为八种风格虽然不同,但自有法则贯通其间,为文之道,应当仿效体制风格

3、,端正创作方向,然后根据个性特点锻炼艺术才能。这就明确提出了文体风格对作品风格的制约作用。定势篇进一步阐述了各体文章的风格要求,指出作家仿效学习的文体不同,风格亦会不同。“模经为式者”,自然趋向典雅;“效骚命篇者”,当然趋向艳逸。只有学养深博的大家才能综合各种风格。融会贯通。随时而用。2、风格与个性中国的文论是在品人的才性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性篇即阐述了作品风格与作者个性相统一的观点。强调了文学创作是人思想情感的外现,作品语言与人的思想感情是内外相符的。将文坛之所以出现如流云之变幻无穷、似波涛之翻滚不定般千姿百态的作品,是作者不同的“才”、“学”、“气”、“习”所致。他认为文章辞理的庸俊、事

4、义的浅深与作者的才能、学力相统一。“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美少功。”(事类篇)作品风格的刚柔与作者气质的刚柔也是一致的,正所谓“才力居中。肇自血气”。作品风格的雅正淫靡。也很少与作者习尚的雅俗相反,即“习有雅郑”,“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这里“习”是习染的意思,刘勰认为人的兴趣性格习染而来,所以打好基础很重要,“夫才有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彩定,难可翻移。”总之,“才”、“学”、“气”、“习”陶染着不同的个性,与之相应的作品风格自然呈现出多样的情采。3、风格与时代时序开篇即提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的观点。他将历代文学特点与当时社会政

5、治联系起来。如评西周上升时期的诗歌是“姬文之德盛,周南勤而不怨;大王之化淳,邠风乐而不淫”;西周末则是“幽厉昏而板荡怒,平王微而黍离哀”。“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认为文学还会受到社会风尚的熏染。如战国时期,“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观其艳说,则笼罩雅颂,故知炜烨之奇意,出乎纵横之诡俗也。”此外最高统治者推行怎样的政策也直接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时序)这就把文章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递嬗紧密联系起来,政治的开明昏聩,社会的思潮风尚,君主的提倡扼制等均影响着作品的风格。这与法国哲学家丹纳所谓文明的性质

6、面貌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有同曲之妙。二、刘勰钟嵘诗论之比较刘勰钟嵘二人的文学观到底是对立还是基本一致?因文心雕龙是文体总论,而诗品只是诗论,所以我们把着眼点落在他们对“诗”这一基本范畴的几个核心命题的阐释上。1、何谓诗文心雕龙明诗篇先宗经解,“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在对诗的源流进行描述时则直陈为“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诗品序开篇即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歌泳”,接着又论述了诗的作用,“照烛三才,辉丽万有,灵祗待之以致飨,幽微借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践易安,幽居靡闷,莫

7、尚于诗矣。”二者的表述虽有所不同,但对于诗是感物生情而作认识一致,所差的是刘勰把温柔敦厚的诗教作用按他的宗经主张放在了前面,而钟嵘最终也没有跳出“兴观群怨”的诗教圈。2、如何赋诗刘勰虽然还沿用毛诗序说“诗有六义”,但只把诠赋比兴列为专篇。释“赋”为“铺也,铺采搞文,体物写志也”;释“比兴”为“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钟嵘诗品序中则直言“故诗有三义焉,一目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比较而言,虽然刘勰未能提出“三义”之名,钟嵘对“三义”的阐释更显诗性,但二者都把“赋比兴”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却是不争

8、的事实。3、何谓好诗刘勰风骨篇云,“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呜风也。”钟嵘则谓,“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志也。”这里钟嵘更突出了诗的审美“滋味”,但对于好诗应是“风骨”“丹采”并存,二者见解一致。如此看来,刘、钟二人对于“诗”的理解并无本质区别,他们都认为诗乃感物动情之作,因此诗可持人性情,感动天地,赋、比、兴是赋诗的基本方法,一首好诗应该内容与形式俱佳。那么到底是什么使阅读者产生二者文学观对立的认识呢?既然文心雕龙是部文学批评著作,又最能体现那一时代的批评观,我们不妨以其风格论来反观一下刘勰钟嵘的文本。三、刘勰钟嵘

9、言说风格的差异文心雕龙与诗品均可说是文论史上开先河的上品之作,但二者在体武编排、语辞运用等方面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心雕龙典雅,诗品新奇。依据文心雕龙的风格论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发现差异产生的根源。1、不同的文体需要不同的言说风格文心雕龙是部系统的文章总论,所以刘勰抛弃近代之文论“各照隅隙。鲜观衢路”的错误做法,“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述先哲之诰,以益后生之虑”。他需要从宏观视阈俯瞰文章,阐明文道,对各种文体“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写作之法“剖情析采”,展开论述。与其说刘勰是在做一部文论,不如说他是要做一部“文经”。所以它要严谨,要“圆照”,文风自然倾向典雅。钟

10、嵘的诗品是部单纯的诗论,并且所录“止乎五言”。他是有感于陆机、李充等数家“皆就谈文体,而不显优劣”,“诸英志录。并义在文。曾无品第”,欲 “辩章清浊,掎摭利病”。既然要给每位诗人定个排行榜,那就必须细品每首诗的“滋味”。而“品”是离不开感性体悟的,所以他的文风趋向新奇也就不足为怪了。2、不同的个性形成不同的言说风格刘勰虽出身士族,但父亲早亡,家道衰落。创作文心雕龙时,刘勰已在寺院修学十余年,成为“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他制文”的名士。可知其才气很高。深得“经”理。是个文质彬彬、进退有度、辩证中庸的学者。钟嵘同样出身士族,但家族境况好于刘勰。当刘勰入依定林寺时,钟嵘则进国子监接受教

11、育。在学期间。钟嵘因明周易得到国子监祭酒王俭的赏识。作为国子监学生,还有幸结识了江淹、谢眺、王融等文人名士,聆听到不少宏谈阔论。对当时诗坛风气深有感触。天性的 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

12、文。聪慧加上见识的新锐,势必造就一个意气风发、特立独行、率真直言的钟嵘。刘勰钟嵘“才”、“学”、“气”、“习”上的这种差异,反映到创作中就是刘勰趋向典雅。钟嵘充满新奇。3、不同的风格迎合了时代风尚自魏晋以来,文人以“建德立言”为人生追求。齐梁时期社会更加动荡,政权频繁交替,但竟陵王萧子良招徕礼遇文士,梁开国之君萧衍即为“竟陵八友”之一。刘勰钟嵘都怀抱做国之栋梁的宏愿,“是以君子藏器。待时以动。搞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文心雕龙作于刘勰入仕之前,当时统治集团中很多人信奉佛教。刘勰的师傅僧佑与皇室名士关系密切,所以他作文心雕龙以证明自己的才学,并借此博得了重

13、臣沈约的赏识,得到举荐“起家奉朝请”。因为是有用的晋阶之作,自然是既要有真知灼见,又要行文典雅。合乎时俗。钟嵘的诗品作于512年左右,是他梁代仕履的晚期。与刘勰相反,钟嵘是在其政治抱负难图的境遇下,反过来“立文”以求“不朽”。没有了看别人颜色的顾虑,加上钟嵘本来就是一个有着浓厚门阀等级观念、推崇九品论人的人,所以其诗论自然会畅快淋漓,见地独到。正如生活中同样的意思不同人会说出不同味道一样,刘勰钟嵘这对才气横溢的学士,把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感悟通过不同的言说方式表达出来,形成了语言风格截然不同的两部巨著。人们对于文心雕龙诗品产生歧义解读的根源可能正是由于这言说风格的差异。其他参考文献Baker,

14、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

15、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

16、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