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矿山储量报10[1].30.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29857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矿山储量报10[1].3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矿山储量报10[1].3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矿山储量报10[1].3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矿山储量报10[1].3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矿山储量报10[1].3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矿山储量报10[1].3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矿山储量报10[1].30.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2008年储量年报采矿权人名称:新疆阿舍勒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年报编写单位:新疆地矿局第二区调大队二00八年十月报告提交单位:新疆阿舍勒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单位负责人:彭士群 单位技术负责:方伟报告编写单位:新疆地矿局第二区调大队单 位负责人:高炳文报 告编写人:贺转香、吴敬新、李学旭、周明、王彦军报告审查人:周晓飞报告提交日期:2008年10月15日目 录第1章 绪 论11.1 本次测量目的任务11.2 矿山概况21.3 矿山地质测量工作41.4 年度生产计划和完成情况8第2章 探采对比142.1 对比的目的、任务142.2 对比对象、内容和方法142.3 对比结果

2、152.4 对比结果分析172.5 开采技术条件对比23第3章 资源储量估算273.1 累计查明资源储量273.2 动用及保有资源储量303.3 资源储量估算需要说明的问题503.4 资源储量变动情况评述51第4章结论534.1 资源储量测量结果534.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55附表目录:1、测量成果表2、样品分析成果表3、单工程平均品位计算表4、样品内、外检分析结果表5、资源储量估算表附图目录:1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地形地质及矿区范围图 1:50002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采掘现状平面图 1:20003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 1:20004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13勘探线

3、资源储量估算及地质剖面图 1:20005.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9勘探线资源储量估算及地质剖面图 1:20006.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5勘探线资源储量估算及地质剖面图 1:20007、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3勘探线资源储量估算及地质剖面图 1:20008.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1勘探线资源储量估算及地质剖面图 1:20009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2勘探线资源储量估算及地质剖面图 1:200010.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4勘探线资源储量估算及地质剖面图 1:200011.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8勘探线资源储量估算及地质剖面图 1:200012.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12勘探线资源储

4、量估算及地质剖面图 1:200013.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16勘探线资源储量估算及地质剖面图 1:200014.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750米水平断面图 1:200015.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700米水平断面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16.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650米水平断面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17.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600米水平断面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18.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550米水平断面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19.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500米水平断面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20.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450米水平断面及

5、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21.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400米水平断面及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22.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号矿体正常翼纵投影图 1:200023.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号矿体倒转翼纵投影图 1:200024.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号矿体纵投影图 1:200025.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勘探线剖面及水平断面图综合图例附件目录:1、新疆地矿局第二区调大队事业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2、勘查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3、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4、矿山地质测量委托合同书5、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6、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2007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年度报告备案证明及评审意见

6、书第1章 绪 论1.1 本次测量目的任务1.1.1 本次测量的目的矿山储量动态管理的目的是适时、准确掌握矿山资源储量保有、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促进矿山资源储量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1.1.2 本次测量的任务结合矿床地质条件、矿山实际开采情况,估算当年动用资源储量及年度保有资源储量;研究提升资源储量类别和探求各类生产矿量的方案,为矿山建设生产提供技术依据。1.1.3 测量对象本次测量的对象主要是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号矿体倒转翼2008年开采的各采场。1.1.4 测量的依据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17766-1999);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3

7、、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4、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5、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 0130-2006)6、其它有关固体矿产地质编录、采集、资料综合整理规程规定;7、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63号);8、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区一号铜锌矿床勘探地质报告(新疆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9、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2007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年度报告;9、矿山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1.1.5 测量的要求利用前人地质资料及该矿开采过程中的已有工程和测量、测试成果,对新

8、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已有资料进行整理、研究,采用地质、测量等手段和方法,对矿山资源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进行测量计算,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利用情况,检测动用矿产资源储量、开采量、开采损失量及勘查增减变化量,并提出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储量的建议,为矿山依法进行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1.2 矿山概况1.2.1 采矿权设置2003年7月3日新疆阿舍勒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依据法取得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6500000312223,矿区范围由四个拐点(拐点坐标见表1-1)圈定,面积1.729平方千米。开采深度:由940米至0米标高;有效期限:自2003年7月至2031年12月表1-1 阿

9、舍勒铜锌矿矿区范围(采矿许可证)拐点坐标一览表拐点号X坐标Y坐标经度纬度15351730.0029450700.0086200848174825351730.0029452000.0086211148174935350400.0029452000.0086211248170545350400.0029450700.008620094817051.1.2 开拓方式据新疆阿舍勒铜矿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乌鲁木齐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根据一号矿床主矿体的空间赋存状态及各类别资源储量在各中段的分布情况,经把400米和600米中段作为首采地段与500米和600米中段作为首采地段进行比

10、较。后者从开采顺序更合理而且经济上投资较少。确定的开采范围为500米水平以上作为第一期开采范围,500米水平以下作为第二期开采范围。根据矿体的埋藏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对混合井加辅助斜坡道方案(简称混合井方案)与主副井加辅助斜坡道方案(简称主副井方案)进行比较,前者的投资及经营费用更低,技术上可行,故选择混合井开拓方案。1.1.3 生产能力目前矿山实际生产能力为:日处理矿石:4000吨;年处理矿石:132万吨(矿山年有效生产期为330天)。1.1.4 主要生产技术指标据矿山资料,目前矿山生产采用铜锌混合浮选工艺,2008年主要生产技术指标为:原矿品位为:Cu:2.40% ,Zn:0.96% ;选

11、矿回收率指标:Cu:87.50%,Zn :43.70%;贫化率:6.2%;损失率:7.8%。精矿全分析结果见表4-7。表1-2 精矿全分析结果元素含量(10-2)产品CuZnSFePbCoAsCdSiO2铜精矿19.272.1038.631.301.480.0080.720.0160.091锌精矿1.8445.3936.912.830.330.00360.180.250.057尾矿0.340.2436.1830.130.0520.00690.0800.001225.38元素含量 (10-2)产品Al2O3CaOMgOAu*Ag*FGaSe铜精矿0.230.0240.0121.56151/0.0

12、0590.0052锌精矿0.290.210.050.9980/0.00660.0019尾矿3.330.320.990.1911.50.0170.0010.0024注:带*号者含量单位为1061.3 矿山地质测量工作1.3.1 测量工作由于矿山为正常生产的大型矿山,在矿山开采设计、施工以及实际开采过程中均由具相应资质的测量单位对所有井下工程进行了实测。本次测量工作主要是对已有成果进行复核、检查。1.3.1.1 地表控制测量2001年9月在矿区范围内布设了闭合环型控制网,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平面控制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其10秒级导线边长均投影至矿区902米高程面上,其闭

13、合环按照闭合导线进行采用简易平差方法,N6为起算点,N6-N3为起算方位。高程控制为光电测距的三角高程,以N6点为起算高程(N6、N3号点为1997年哈巴河县阿舍勒矿区控制点成果)。2002年6月围绕工业场地、主副井、南北风井又进行了C字头的10秒级控制测量;2005年7月采用拓普康全站仪对控制网又进行了K字头的测量沿用至今。本次利用全站仪对采矿许可证确定的范围进行了实测,对主、副井、各风井井口进行了复核。原有成果可以满足地表零星工程的需要。1.3.1.2 矿井联系测量井下测绘使用的有J2经纬仪,J2电子经纬仪,还有激光J2经纬仪,S3型水准仪,拓扑康,莱卡全站仪等。主副井联系测量主要是由铜陵

14、中都公司第六项目部技术组承担,首先进行了882m平硐、450m、380m两个中段的定向工作,然后通过450mM中段的经纬仪导线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和起始点的平面坐标传递到425m中段。通过平差计算,380m中段、425m中段的两次定向最终成果均在允许范围之内。高程控制是从882平硐用钢丝将高程倒入500M主梁面,然后用钢尺将高程倒入450m槽钢面。先后两次(时间差为6个月)其高程互差H/8000。总之两次平面联系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的最终成果比较理想没有超出规范允许误差,达到预期效果。北风井的联系测量由哈密汇友公司技术组承担,南风井的联系测量由温州通业公司技术组承担。1.3.1.3 井下控制测量导

15、线贯穿井下各主要副段及主中段副井石门,其高程闭合差16CM,方向闭合差29,测量精度从各地段测量贯通结果看能够很好的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840、827、800、813、767、750、733、650、667、684、600、550、500、450、400各地段水平均布设有30秒导线级水准成果,可以满足采矿施工的要求。1.3.1.4 测量成图井下所有电子图件的碎部测量资料均由施工方提交,经矿方测量技术人员复核无误后采用南方Cass测量成图软件绘制。1.3.1.5 工作量及质量2008年,矿山共施测巷道长9263米,其中沿脉巷道长1715米,穿脉巷道长7548米。所有测量成果均由施工方实测,矿山地

16、测机构测量技术人员复核。本次工作又由我单位对部分成果进行了复核。资料可靠。质量能够满足矿山工作的要求。1.3.2 地质工作矿山地质工作主要是取样、化验等。1.3.2.1 取样工作矿山自2005年投入生产以来,在各开采中段所布置的采场中系统地采集了基本分析样,采样位置为各采场穿脉壁,采样方法采用刻槽法,样长1-2米,样品规格为103厘米。2008年,矿山主要在新开拓的400米中段各穿脉巷中进行了取样分析,共采集样品1481件。1.3.2.2 化验、岩矿鉴定工作样品加工与勘探阶段采用的方法一致。矿山只对铜和锌进行了开采利用,因此,2008年以前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了Cu、Zn的基本分析测试;2008年

17、增加了S的基本分析。分析方法采用氨一氧化铵底液法示波极谱进行测定,辅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加以检查验证。(3)、样品内、外检及质量评述内检分析:矿山每月分上半月和下半月对所分析的样品按10%15%的比例抽取,进行内检;内检由阿舍勒铜矿质检组挑选基本分析样的副样,密码编号送实验室,与原基本分析对照计算误差。2008年19月,共送内检201件,经测试, Cu共测试190件样品(11件由于分析成果小于0.1%未进行重分析),合格186件,超差4件,合格率97.89%;Zn共测试180件样品(21件由于分析成果小于0.1%未进行重分析),合格170件,超差10件,合格率94.44%。详细结果见附表4。外

18、检分析:矿山外检分析分上半年和下半年各进行一次,外检由阿舍勒铜矿质检组挑选基本分析样的副样,密码编号送新疆地矿局测试研究中心进行分析,与原基本分析对照计算误差。2008年上半年共送外检样95件;经测试, Cu共测试91件样品(4件由于分析成果小于0.1%未进行重分析),合格88件,超差3件,合格率96.70%;Zn共测试81件样品(14件由于分析成果小于0.1%未进行重分析),合格76件,超差5件,合格率93.83%。详细结果见附表4。1.4 年度生产计划和完成情况1.4.1 年度生产计划矿山于每年的十月份,对下年度的生产经营做出计划,2008年计划动用地质储量137.49万吨,铜金属量358

19、86吨,锌金属量17462吨。其中:(111b)矿石量50.26万吨;(122b)矿石量61.43吨;(333)矿石量25.8万吨。全年预计采矿损失率9.0%,贫化率8.0%。1.3.1.1 生产经营计划1、产品产量计划根据公司确定的2008年生产经营的原则,结合公司中长期生产发展规划和现场生产实际情况,全年计划出矿量136万吨,铜、锌品位分别为2.46%和1.17%,原矿含铜、锌金属分别为32673吨和15875吨;掘进量104750m3;采场充填量28.16万m3;计划选矿处理量136万吨,年产铜精矿140495吨、锌精矿17421吨,精矿含铜、锌分别为29000吨和7142吨,选矿铜、锌

20、回收率分别为86.5%和45%,力争铜回收率达到并稳定在86.5%以上。2、采矿生产现状(1)、500-400采区生产状况500m中段采用大直径深孔采矿法,采场垂直走向按隔3采1布置,采场高度为50m,采场宽度为12m,划分矿房矿柱。进入2007年8月后,采场已全部转入二步骤矿柱回采,采切工程支护量比较大,采准准备时间加长,并且采场有垮塌现象,采场大块率明显上升,出矿效率降低。目前采用汽车运输进行出矿。500-400采区目前有3台6m3铲运机出矿,出矿设备能力充足。(2)、650采区生产状况650中段矿岩均不稳固,矿体下盘为片状玄武岩,上盘围岩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凝灰岩,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凝灰

21、岩和侵入岩次英安斑岩等,而硅化、绢云母化凝灰岩在3 勘探线以南,为矿体的直接顶板围岩。该围岩具浸染状黄铁矿化,片理发育,小节理切割,稳定性较差;次英安斑岩是3勘探线以北矿体上盘的直接围岩,虽然块状构造并较坚硬,但节理也发育,表现为碎块状产出并稳定性很差。此外,733m水平有一条构造蚀变破碎带盖帽式穿过矿体,该破碎带沿矿体走向展布,宽度在530 m之间,倾角在4550左右,岩石多呈棱角状、碎裂状,同时发育一系列压性结构面,结构面纵横分布,岩体力学条件极差。这导致了上盘整体围岩呈现极不稳固状态。采场上盘矿岩接触带是采场发生大冒落的区域,需要重点支护。650采区的采场均以矿体边界线为中心,采场顶板围

22、岩和矿体内各支护10m,采用扇形长锚索支护形式。采场上盘围岩在684m水平、667m水平靠矿体上盘边界3m处沿矿体走向掘锚索安装平巷,在锚索平巷内向上盘围岩掘凿4排锚索孔,排距2.5m,每排5根,孔深16m,和700m中段一样采用锚网和钢拱架进行联合支护,最后对支护区域进行喷射混凝土支护,使之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这样,即采场顶板和上盘围岩都需要整体加固支护。650中段采场已全面进入二步骤矿柱开采阶段,由于剩余采场岩石完整性差,采场易垮塌,该段采矿拟采用分段分条回采,这样一来,使得上采区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750中段以上矿体稳固性更差,采用下向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从上至下回采。但下向进路充填

23、采矿法生产能力小,工艺复杂,效率低。813以上矿体品位低,继续采用崩落法进行采矿。从上述情况分析,上采区改变采矿方法后,生产能力小,工艺复杂,效率低进路式采区生产能力将较大幅度下降。 3、采矿工作进入2008年后,500、650采区均进入二步矿柱的回采阶段,因此在生产组织上重点调整好充填与采出矿关系,确保矿山生产衔接。采场采出矿组织原则上坚持“隔三采一”的方式,严格按照确定的采矿方法和回采顺序进行采出矿工作,采取强采、强出、强充的生产组织方式,尤其是650-700m区域的采出矿工作,应作为重点来组织;采取有效措施贫富兼采,力争多回收有限的资源,降低损失、贫化率,确保出矿品位均衡、稳定发展。全年

24、650采区在10个分层中组织生产,共动用10个采场,同时进行采出矿作业的采场23个(不含800以上生产区域),650m中段分段分条采矿法采场生产能力在2-3个采场交替生产以保证生产连续;767m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区域平均连续达到200t/d以上生产规模;800m以上崩落法采矿区域可望达到150-200t/d生产能力。上采区2008年全年计划生产矿量32万吨(不含副产),平均日出矿量1150t/d(含副产),生产组织必须具备“一充一备采”的条件。中段年平均下降速度为10.5米。上采区采出矿工作本着以650-700m采场为主,750m以上采场为辅的原则,合理组织生产。另在650-750m水平副井石

25、门段有一个矿岩相对稳固的孤立低品位矿体,因距副井只有48m,抓紧探矿,争取在这一地段能够采矿,缓解上采区矿量不足的矛盾。全年500、400采区在6个分层中组织生产,共动用12个采场,消耗8个采场,同时进行采出矿作业的采场为23个,采区2008年全年计划生产矿量88万吨(不含副产),平均日出矿量3099t/d(含副产),生产组织必须具备“一充一备采”的条件。为保证2008年度生产任务完成,上半年按4000t/d生产能力,下半年4500t/d生产能力组织生产。因650采区生产能力不足,500采区500-550中段面临二步骤开采,生产效率较低,应加大400采区出矿,补充不足。争取8月底完成400采区

26、基建并投入使用,保证下半年400采区的供矿能力。1.4.2 完成情况2008年,矿山实际动用矿石量145.91万吨;铜金属量36444吨,锌金属量15504吨;其中采场动用矿石量126.24万吨;铜金属量32109吨,锌金属量14532吨;副产动用19.67万吨;铜金属量4334吨,锌金属量972吨。上采区:813分段动用矿石量6.24万吨,铜金属量418.2吨,品位0.67%;767分段动用矿石量2.32万吨,铜金属量611.53吨,品位2.63%,锌金属量354.22吨,品位2.69%;750分段动用矿石量2.71万吨,铜金属量532.78吨,品位1.97%,锌金属量262.12吨,品位2

27、.13%; 650中段共开采动用了3个采场,动用矿石量32.10万吨,铜金属量6523吨,品位2.5%,锌金属量854吨,品位2.05%。下采区:550中段动用1个采场,动用矿石量9.50万吨,铜金属量2830.81吨,品位3.02%,锌金属量899.35吨,品位3.9%;500中段动用5个采场,动用矿石量66.95万吨,铜金属量19925.98吨,品位3.05%,锌金属量12145.94吨,品位5.18%;400中段只动用了1个采场,由于40010采场矿体厚度大,分步采,该采场又分为两个次一级采场40010#东采场和40010#西采场,先回采40010#东采场(矿体上盘部分),以后再回采40

28、010#西采场(矿体下盘部分);400中段动用矿石量6.41万吨,铜金属量1266.81吨,品位2.17%,锌金属量16.38吨,品位1.96%。采掘量及出矿量等见表13。表13 阿舍勒铜矿2008年生产完成情况表项 目单位年计划1-9月完成10-12月 计划完成全 年 完成完成比例(%)一、工业产品产量(1)铜 精 矿t145000104007.242111146118100.77其中:铜t2900020158.580012816097.10金Kg11214.3984.79919.1917.13银Kg196681004633491339568.11硫t(2)锌 精 矿t17421944829

29、271237571.03其中:锌t714244171200561778.65二、采掘总量15358691029999.3484909.7151490998.641、采矿量t1201555824887356599118447698.58掘进量m310475068942.30735807.693104750100.00掘进量m92635769.873493.139263100.00三、充填量m3281600182989.985000267989.995.17四、出矿量t13600009709214881301459051107.281、采矿出矿t12015558248874374971262386

30、105.062、副产出矿t15844514604450633196677124.13五、原矿处理量t1360000972124488130134112498.61六、主要技术指标1、原矿品位:Cu%2.472.352.492.4097.17Zn%1.171.030.750.9682.052、精矿品位:Cu%20.619.381919.2793.54Zn%4146.754145.39110.713、尾矿品位:Cu%0.350.300.370.3497.14Zn%0.260.230.250.2492.314、选矿回收率:铜%86.588.2687.0087.50101.16锌%4544.0443.

31、5043.7097.115、选矿日处理t/d425040814500419198.611.4.3 主要计划执行情况采选生产工艺得到进一步验证,采场生产衔接矛盾得到初步缓解,生产组织秩序、网络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井下采出矿生产能力逐月稳步提升到目前较稳定的4500t/d水平,各采掘区域生产能力较年计划目标均有所提高;主要工程形象:2008年8月350溜破系统投入使用。650独立采选系统2#竖井9月份施工到600马头门位置,二选厂9月份已经完成磨浮厂房的封闭工作,400采区开拓工程和二期基建工程进展顺利。选矿处理能力基本稳定,并通过选矿生产工艺系统的技术攻关,技术指标在2008年摸出一定规律的基础上

32、,铜回收率和铜精矿品位以基本稳定,总体保持着提高的水平,8月份开始铜回收率提高到平均88%;9月份在原矿锌品位较低情况下获得合格的锌精矿,回收率达到了46%,选矿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第2章 探采对比2.1 对比的目的、任务通过对开采地段的探采对比,研究勘探程度的可靠性,制订合理的生产勘探方法和网度,指导矿体下部的探矿和开采设计,为矿山制订采剥计划和技术政策提供依据。主要任务:检验勘探工作的合理性,为生产勘探和矿山下一步和开采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验证矿量、品位变化情况,为生产计划和开采设计提供依据。对矿石类型的分布规律进行对比研究,计算各种矿石类型的比例,以便于合理开采和供矿。对比矿体形态、产

33、状变化及夹石的分布规律,为探矿和开采以及损失贫化管理提供依据。对开采技术条件进行对比,准确掌握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做到安全生产,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2.2 对比对象、内容和方法2.2.1 对比对象对比对象主要为2008年开采的各采场。由于本次对有开采巷道控制的号矿体倒转翼的部分矿体采用水平断面法重新估算了资源储量。因此,对这部分矿体按不同中段进行了面积对比。其次对开采技术条件进行了对比。2.2.2 对比内容面积对比;体积对比;矿石量对比;矿石品位对比;金属量对比等。另外还有2.2.3 对比方法面积对比:绝对误差=生产勘探面积-勘探面积体积对比:绝对误差=开采体积-勘探体积矿量对比:绝对误差

34、=开采矿量-勘探矿量勘探矿量的分割计算,用矿体的平均剖面面积乘以矿块长度;开采矿量是用开采上下中段底部平台的矿体平均面积乘以平均采高。品位对比:绝对误差=开采品位-勘探品位勘探品位的计算,用勘探报告确定的各块段平均品位。开采品位用各采场2个开采平台的品位加权计算。金属量对比:绝对误差=开采矿量-勘探矿量矿体形态对比: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直接量取和计算。上述各项对比的相对误差用百分数表示,具体对比方法是:相对误差=(开采值-勘探值)/勘探值的百分数。2.3 对比结果各对比结果见表2125。2.3.1 面积对比地质勘探面积:76984m2 实际开采面积:62202m2 绝对误差=62202-7698

35、4=14782m2相对误差=1478276984100%=19.20%2.3.2 体积对比地质勘探体积:263833m3 实际开采体积:258477m3 绝对误差=258477-263833=5355m3相对误差=5355263833100%=2.03%2.3.3 矿石量对比地质勘探矿石量:1097184吨实际开采矿石量:1065742吨绝对误差=1065742-1097184=-31442吨相对误差=314421097184100%=2.87%2.3.4 品位对比地质勘探:Cu品位 3.13%,Zn品位 3.19%实际开采:Cu品位 3.24%,Zn品位 3.71%绝对误差:Cu:3.24-

36、3.13=0.11%Zn:3.71- 3.19=0.52%相对误差:Cu:0.113.13100%=3.49%Zn:0.523.19100%=16.36%2.3.5 金属量对比地质勘探金属量:Cu:30675.62吨 Zn:9622.66吨实际开采金属量:Cu:30546.7吨 Zn:13916.03吨绝对误差:Cu =30546.7-30675.62=-128.92吨Zn=13916.03-9622.66=4293.37吨相对误差:Cu =128.9230675.62100%=0.42%Zn=4293.379622.66100%=44.62%2.3.6 矿石质量、类型对比从实际开采来看,阿舍

37、勒铜矿矿石类型没有变化,与勘探报告相比,无新增类型,也没有缺失。在矿石质量方面,从各块段分矿石类型统计,铜锌硫矿石中锌的品位有增加的现象,因此,矿石质量有所提高。2.4 对比结果分析2.4.1 主要误差项目(1)面积误差:本次面积对比是用勘探报告提供的有关中段平面图和经矿山生产巷道实际揭露后各中段平面图上的面积进行的对比(表21)。由对比结果可知:各中段经生产巷道揭露后,面积均有减小的现象。主要原因为原勘探报告只有500中段有巷道工程控制,其余中段平面图均是由勘探线剖面图上切出来的,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别。500中段的误差最小,相对误差仅1.69%;而其余各中段的相对误差在17.32%以上。(2)

38、体积误差:从2008年各开采采场的实际开采体积与原勘探报告体积对比情况看,各采场的体积变化无规律可循,但总体体积是减小的(表22)。表2-1 面积对比表 单位:米2面积矿石类型代号水平合计700600550500450地质勘探面积(m2)11113559.016399.936983.276121.796571.7712124089.195049.385857.996937.966520.05131369.55258.421097.48530.51288.0221211796.122481.983009.863152.176209.81小计小计9513.8714189.7116948.61674

39、2.4319589.65生产勘探面积(m2)11113058.094256.674062.165870.014882.5612123779.294637.834503.76505.156055.231313185.76282.081251.271142.371038.072121842.691466.851850.252942.143590.11小计小计7865.8310643.4311667.3816459.6715565.97面积误差绝对误差(m2)11-500.92-2143.26-2921.11-251.78-1689.21-7906.2812-309.9-411.55-1354.29

40、-432.81-464.82-3273.3713116.2123.66153.79611.86750.051655.5721-953.43-1015.13-1159.61-210.03-2619.7-6257.9小计-1648.04-3546.28-5281.22-282.76-4023.68-15781.98相对误差(%)1114.0733.4941.834.1125.7026.68127.588.1523.126.247.1311.5013167.099.1614.01115.33260.4273.782153.0840.9038.536.6642.1937.59小计17.3224.993

41、1.161.6920.5420.50表2-2 体积对比表 单位:米3采场编号矿石类型代号开采体积勘探体积对比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6506112658.54471.2-1812.740.546502025119.7820825.14294.6820.626503033002.3422755.910246.4445.03550315956.7512805.653151.124.61500625118.2523407.051711.27.315001019257.9822563.28-3305.314.655001211498.7927752.61-16253.8258.575001421810.7527950.49-6139.7421.975001621981.218949.73031.516.0040010东13812.7614952.8-1140.047.62小计190217.1196433.78-6216.683.16续表2-2 体积对比表 单位:米3采场编号矿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