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选择题精选及答案112章.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30109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选择题精选及答案112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最新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选择题精选及答案112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最新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选择题精选及答案112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最新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选择题精选及答案112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最新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选择题精选及答案112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选择题精选及答案112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选择题精选及答案112章.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最新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选择题精选及答案(人大)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题1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这表现在人们可以A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经济规律B改造经济规律为自己谋利益C利用经济规律来为社会谋福利D废除不利于自己的经济规律2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A生产资料 B劳动产品 C物质生产D社会生产力3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不同,它是A长久不变的B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C受人的主观意志控制的D可以加以改造的4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构成A社会生产方式B生产的社会形式C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D社会的经济基础6创

2、造先进生产力的主体是A人民群众 B科学技术 C劳动资料D生产资料7生产关系体系是指A国家、企业和个人相互关系的总和B厂长、技术人员和工人相互关系的总和C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总和D生产、流通、交换和对外贸易关系的总和8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在A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上B管理水平的改善与提高上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与改进上D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上9一般而言,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A 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B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C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关系不大D未必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0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环节是A生产 B分配C交换D消费11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

3、基本的关系是A 协作关系B政治关系 C生产关系D,人际关系1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 人们的相互关系B市场的商品交换 C资源的有效配置D生产资料所有制13产生经济规律的主要经济条件是指A由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力水平B由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分配关系 C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D在一定经济时期人们的劳动交换方式1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A 生产力和经济基础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5基本经济规律是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16生产物质资料劳动

4、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工具、劳动资料B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C劳动者的劳动、生产资料、劳动对象D劳动者的劳动、生产资料、劳动工具17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建立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是指A直接生产过程中经济关系的总和B生产与交换过程中经济关系的总和C生产与分配过程中经济关系的总和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18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A人们能够认识和改造经济规律B人们能够认识和创造经济规律C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D人们能够认识和消灭经济规律1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可概括为A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用B生产

5、关系对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反作用C生产关系永远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二者不会发生矛盾D生产关系总是与生产力处于对抗性矛盾之中,不会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0社会生产方式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21经济规律与自然界规律的区别之一在于A自然界规律具有客观性,经济规律不具有客观性B自然界规律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不能被人们认识和利用C自然界规律大多数是经常变动的,经济规律大多数是长久不变的D自然界规律大多数是长期不变的,经济规律大多数不是长久不变的22城市和

6、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是在A原始社会产生的B奴隶社会产生的C封建社会产生的D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23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C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24生产资料是指A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之和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C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之和D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之和25生产资料包括A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C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D机器设备和生产工具二、多向选择题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ABDE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C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工具和劳动资料相互结合的过程D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

7、和劳动对象相互结合的过程E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以获取物质资料的活动2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必须具备的最简单的要素有BCEA劳动方式 B劳动者的劳动 C劳动资料D文化教育 E劳动对象3发展先进的生产力ABCDEA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条件B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C同发展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D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E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4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必须具有的最基本要素是ADEA劳动者的劳动B科学技术C经营管理D劳动资料E劳动对象5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几个简单要素是ACDA劳动者的劳动B劳动市场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E劳动方式6政治

8、经济学是BDE A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B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C研究上层建筑的科学 D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E为其他各种经济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7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在 AD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研究B生产和消费的相互作用中研究C生产和流通的相互作用中研究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研究E生产和分配的相互作用中研究第二章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BA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B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C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经济成熟度没有影响D市场经济下商品经济规律不再发挥作用2商品的两个因素是指BA价值与交换价值

9、B使用价值与价值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3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指BA个别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C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4衡量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CA私人劳动为尺度的B具体劳动为尺度的C简单劳动为尺度的D复杂劳动为尺度的5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点是BA 非劳动产品B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C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产品D生产者用于馈赠的劳动产品6私人劳动在数量上不能够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意味着商品生产者DA能够获得比较高的利润 B所生产的商品能全部卖出去C能顺利地实现商品的价值D可能面临亏损的局面7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

10、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CA都具有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C都凝结着人类一般劳动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8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CA剩余价值理论B商品经济理论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D阶级斗争理论9试辨别下述论断哪个是正确的BA凡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价值B 凡是具有价值的东西都必须具有使用价值C凡是具有价格的东西都必然具有价值D凡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反映该商品价值的变化10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DA这两者之间是不能比较的B这种区别不会导致价值量的区别C简单劳动可以还原为多倍的复杂劳动D复杂劳动可以还原为多倍的简单劳动11当投入劳动量不变,但遭受自然灾害时,会造成

11、AA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下降,单位产品的价值上升C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下降,单位产品的价值下降D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位产品的价值下降E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下降,单位产品的价值不变1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告诉我们DA 只要有人类劳动就会创造价值B只要有生产劳动都会创造价值C只有在产品经济中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才形成价值D只有在商品经济中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13在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上,属于正确论断的是AA 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B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C一个部门某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上升D一个部门某个企业劳动生产率下降,单位商品的价值

12、量下降1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AA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C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D一切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5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同样劳动时间内BA简单劳动会创造更多的价值B复杂劳动会创造更多的价值C两者创造的价值相同D两者创造的价值不可比16当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单位时间里B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上升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下降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D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17商品价格的变化AA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B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13、,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C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无关D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无关18就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来说BA凡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价值B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必须具有使用价值C使用价值与价值完全对立D使用价值与价值互不相干19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BA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略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

14、1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C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C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按相反方向变动D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按相同方向变动22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CA 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B生产商品耗费的物质资料量决定的C生产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商品的用途决定的23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AA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B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C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D与商品价格总额相等,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24价值形式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AA偶然价值形式、扩大

15、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B偶然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C扩大价值形式、偶然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偶然价值形式25当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BA单位时间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会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也会增加B单位时间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会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会减少C单位时间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会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也会减少D单位时间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不变,但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会增加26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经常是通过CA价格高于价值得到贯彻的B价格低于价值得到贯彻的C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得到贯彻的D价格与价值始终一致得到贯彻的27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BA市场购买

16、力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C商品价格总额D商品的供求状况28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AA对货币流通可能产生影响B对商品价格可能产生影响C可能引起货币的贬值 D可能引发通货膨胀29要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DA商品生产B商品分配 C商品消费D商品交换30总和的价值形式是指AA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B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C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D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31市场经济是指A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辅助性作用的商品经济C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都起基础性作用

17、的商品经济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商品经济二、多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在经济上需要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有ABA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B少数人手中积累起组织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C大量的能够满足生产需要的剩余价值的积累D能够促进生产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的进步E促使雇用更多劳动者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2商品的价格ACA会因价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B是永远和价值保持一致的C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D和货币币值的变化无关E与价值的变化无关3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是因为BCDA商品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完全是一样的B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细胞C商品包含的矛盾

18、隐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萌芽D创造商品的劳动价值理论是资本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E任何一种商品都包含有剩余价值4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ACE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矛盾E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5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CDA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B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各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量C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E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始终背离6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ABDA是因为它也是商品,本身具有价

19、值B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C必须是现实的货币D使价值转化为价格 E使被衡量的商品具有了价值第三章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一、单项选择题1劳动力这一商品最重要的特征是C劳动力这一商品存在于活人的身体中动力的价值决定上有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C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D劳动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普遍成为商品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C通过生产消费资料的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的通过所有资本家共同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C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D在各个资本家追求绝对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3资本主义再生产是A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劳动力

20、再生产的统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D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B简单再生产和扩人再生产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5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经济范畴是AA剩余价值率B利息率C利润率D平均利润率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过程是指CA活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B活劳动转移旧价值的过程C超过一定点儿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D从一定点开始转移旧价值的过程7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DA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结果B物价上涨的结果C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D必要劳动时间不变而延长工作日的结果8劳动力成为商品是DA

21、一切社会经济制度共有的B简单商品经济的前提C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的决定性条件D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9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C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靠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10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特点是,随着其使用价值的消费DA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全部丧失B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只会创造新的等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D会创造新价值,并且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1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D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C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

22、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2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D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13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BA前者不转移价值,后者转移价值B前者不发生价值增殖,后者发生价值增殖C前者转移价值慢,后者转移价值快D前者价值增殖少,后者价值增殖多14在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DA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B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出

23、新的价值C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D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15从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剩余价值是DA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不在生产领域中产生B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C既不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不在生产领域中产生D不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16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CA一经决定永远不变B在各国、各地区不会有差别C要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D和工人付出的劳动量直接相等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

24、转移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18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CA前者不能转移价值,后者能转移价值B前者能转移价值,后者能转移部分价值C前者能转移价值,后者能使价值增殖D前者能转移价值,后者既能转移价值又能增殖19价值增殖过程不同于价值形成过程的地方在于,在价值增殖过程中DA具体劳动不转移生产资料价值,只创造新价值B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C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相当于劳动力价值D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20绝对剩余价值是AA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取得的B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取得的C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前提的

25、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2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B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22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CAcv Bcvm Cvm Dcm23某资本主义工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则该厂资本家每月获剩余价值AA5万元 B10万元 C30万元 D60万元2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是CA工人全部劳动的产物B工人必要劳动的产物C工人无酬劳动的产物D工人有酬劳动的产物25资本家阶级在不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来提高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生产

26、方法,属于B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D特殊剩余价值生产26正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CA利润率B平均利润率 C剩余价值率D年剩余价值率2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AA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的结果B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结果C资本积累和资本循环D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28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C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平均利润29资本的原始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AA生产方式确立之前B简单再生产的过程中C生产方式确立之后D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30剩余价值量等于DA利润率与可变资本总量的乘积B剩余价值率与不变资本的乘积C剩余价值率与预付

27、总资本的乘积D剩余价值率与可变资本总量的乘积31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剥削关系是因为在它的形式上看不到()D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B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C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 D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32从本质上说资本是DA生产中的机器 B流通中的货币C运转中的资金D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剥削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在于BDEA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B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C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D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E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2要全面地

28、理解资本的本质和属性,必须掌握以下几点BCDEA资本就是生产资料 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资本不是物,而是生产关系 D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E资本不是静止物,而应理解为运动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CDA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B劳动者必须是小商品生产者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D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E劳动力具有价值4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ABDEA、它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D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交通E、在流通中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ACEA

29、二者有共同的本质,都是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B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一般基础C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一般基础D绝对剩余价值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则不是E相对剩余价值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绝对剩余价值则不是6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ACDA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B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C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D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E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7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的区别在于BCDEA它是延长工作日和加强劳动强度的结果B它是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C它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D它是社会劳动生产

30、率普遍提高的结果E它是再生产工人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下降的结果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本质上都是BDA为了缩短必要劳动时间B为了延长剩余劳动时问C为了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长度D为了增加剩余价值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9资本主义企业的超额剩余价值通常是ACEA个别企业暂时获得的B个别企业长期拥有的C在个别企业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时产生的D在先进技术普遍采用时产生的E在先进技术普遍采用后消失的1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包括ACDE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生产出原有生产资料的价值B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D生产出剩余价值E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11考察资本主义工资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应考虑的因素包括ABCD

31、EA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资额B劳动力价值的物质内容C工人得到的货币工资所能购买的实物和服务的数量D劳动力的供求关系E捐税的轻重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两个方面的统一,它们是AEA劳动过程B转移劳动力价值过程C创造生产资料价值过程D价值形成过程 E价值增殖过程13资本主义个别企业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通常是ACEA暂时的B长期的C在个别企业采取先进技术时产生的D在先进技术普遍采用后形成的E在先进技术被所有企业普遍采用后而消失第四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作用和趋势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的价值构成是由一定数量的A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所构成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价值所构成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价值所构成D机器

32、设备和辅助材料的价值所构成2资本集中是指DA通过资本积累逐渐形成较大资本B把剩余价值全部当作资本使用C剩余价值资本化D众多的中小资本合并成少数大资本3个别资本增大的途径是AA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B资本周转和资本集中C资本积累和资本循环D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4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是CA靠辛勤劳动积攒起来的B通过贱买贵卖赚取来的C由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构成的D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共同创造的5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AA是由工人创造的B是由资本家创造的C并不仅仅是由工人创造的D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的6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一般前提是BA可

33、变资本的增加B单个资本的增大C资本周转的加快D平均利润率的提高7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CA粗放型的扩大再生产 B靠增加生产要素实现的扩大再生产C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扩大再生产D没有积累的扩大再生产8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内容看B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B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9资本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的关系是AA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B价值构成决定技术构成C两者是完全对立的D两者是互不相干的10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之一就是C A资本积聚不受资本额的限制,资本集中则不是 B资本积聚

34、不受社会能否提供追加生产资料的限制,资本集中则不是 C资本积聚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则不会D资本积聚比资本集中能更快地扩大资本规模1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C A 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12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生产规模的方式称为CA资本积聚B资本原始积累 C资本集中D资本垄断13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D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B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14资本积聚是指A

35、A个别资本家剩余价值资本化扩大资本规模B个别资本靠吞并其他资本来扩大资本规模C个别资本靠剥夺小生产者来扩大资本规模D个别资本靠组织股份公司来扩大资本规模15资本积累的源泉是CA物质资料生产B扩大再生产C剩余价值D可变资本二、多项选择题1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重要特点有ABDA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B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归根到底都是工人创造的C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属于工人自己的私事,与资本家毫无关系D工人的个人消费从属于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E资本家的原始资本是靠自己的劳动积累起来的2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来划分包括DEA外延扩大再生产B内涵扩大

36、再生产C生产资料再生产D简单再生产 E扩大再生产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CDEA单个资本的增大 B科学技术的进步C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D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E平均利润率的下降4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包括ABDE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C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D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E预付资本量的大小5资本积聚BCA是通过把现有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实现的B是通过个别资本的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C不仅能增大个别资本量,而且能增大社会资本总量D只能增大个别资本量,而不能增大社会资本总量E它比资本集中能更快地扩大个别资本6资本集中是BCDA资本家把本企业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B把原来

37、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C通过竞争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实现的D通过信用、特别是组织股份公司实现的E增加社会资本总额的主要手段7分析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可以看出BCEA资本家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是靠自己的劳动积累起来的B资本家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是直接由剩余价值转化来的C资本家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进一步扩大剥削的手段D劳动力的买卖,不论从形式到内容完全是平等的E劳动力平等买卖的形式掩盖了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换取更大量的工人的活劳动8资本主义制度下相对过剩人口是CE A人口自然繁殖过多造成的B生产资料不足造成的 C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结果D消费资料不足造

38、成的E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9通过资本有机构成的分析可以说明ABDE A其他条件相同,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各个部门利润率不同 B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门通过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C同一部门内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企业也会形成平均利润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积累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E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条件10相对剩余价值是BCDE A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B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C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E劳动力价值下降的结果11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方式看可分为DEA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B

39、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C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D内含的扩大再生产E外延的扩大再生产12资本积累的动因是CDA资本家的节欲 B满足社会的需要C对剩余价值的追求 D竞争的压力E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13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比例不变的条件下,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有BCDEA资本家消费水平B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D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E资本量的大小14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一定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的生产部门BCE A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重就越小B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重就越大C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多D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少E利润率就越高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一、单项选择

40、题1社会资本就是AA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B许多个别资本的总和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D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的总和2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A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B揭示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相互依存的运动规律C再生产过程中第一部类的主导、制约作用问题D揭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内在矛盾3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D A提高剩余价值率B提高平均利润率C提高积累率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4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A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B揭示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相互依存的运动规律 C再生产过程中第

41、一部类的主导、制约作用问题D揭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内在矛盾5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B国民生产总值的实现问题C国民收人的实现问题 D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6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CA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周期问题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D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流通资本D社会总产值8在生产资料中既属于固定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B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C辅助材料D原料、燃料9生产资料生产必须优先增长的原因在于扩大再生产过程中CA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B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C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42、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10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被称为CA有形损耗 B实物补偿 C精神损耗 D价值补偿1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DA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B资本主义各个国家之间的矛盾C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2资本主义企业中所生产的机器设备属于这个企业的CA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 C商品资本 D生产资本13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A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B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14年剩余价值率表示DA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C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D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15产业资本循环运动过程中的决定性阶段是CA购买阶段 B销售阶段 C生产阶段 D流通阶段16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