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七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实施;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及矫正方法。,2,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情绪反应适度、自我体验愉悦、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儿童的正常水平。,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1动作发展正常。2认知活动积极。3情绪积极向上。4人际关系融洽。5性格特征良好。6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4,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是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情绪、行为方式、性格、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 对学前儿童的行为偏异、心理障碍、心理
2、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矫治 使学前儿童的智能、情感、性格习惯、行为方式与周围的现实环境平衡协调,以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5,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学习表达和调节自己情绪情感的方式(2)学习锻炼社会交往的能力(3)学习锻炼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4)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5)进行合适的性教育(6)预防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6,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途径(1)正式的途径 A.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B.专家的心理咨询 C.一般的行为指导,7,(2)非正式的途径,A.幼儿园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渗透影响B.园内各种设施、环境布局的
3、整合影响C.园长、教师、保育员的合力影响D.幼儿园、家庭与社区的共育E.媒体,8,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榜样示范行之有效的方法(2)情景演示(3)行为练习(4)讲解说理(5)讨论评议,9,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基于儿童的角度 感受、体验、表达,10,(一)感受 1、感受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动器 感受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幼儿在活动中没有感受话,那就说明教师所组织的活动是没有实践意义的。创设让幼儿自由感受的环境(情景)让幼儿在环境中充分感受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动。,11,(1)设计的活动情景要采用生活化情景选择能引起幼儿心理真实感受的情景。(2)设计的
4、活动情景要由浅到深。使幼儿的体验一步步深入,如选择幼儿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心理冲突来设计活动情景,帮助小兔搬家_帮助小兔找朋友,12,如:我爱我班情景一:教师在地面上丢了一些水果皮、纸张情景二:幼儿做完手工后,教师把教室内的环境用录像机拍下来。又如:关爱教育情景一:教师带来一只小兔子,情景二;班上有一个孩子生病在家,教师带领孩子们去他家探望,13,(二)健康教育中幼儿的充分体验,体验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其体验性强。幼儿时期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知识经验贫乏,注意力易分散,思维发展水平较低,加之幼儿身体卫生、自我保护涉及的教育内容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
5、,具有直观性,可感受性等特点,因此,健康教育不能过于理性。,14,1、活动前 有些内容,在活动中进行体验,条件不够或效果较差,那么就在活动前请家长带孩子出去或在家庭中完成体验。如:关爱孤儿 上课前教师可以做什么?_带领孩子参观孤儿院,15,2、活动中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尽量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下进行感知、体验。,16,巧妙设计能使孩子充分地感受。如:“不挤也不抢”活动中,要指导幼儿体验被人踩的的难受。有的课题贴近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容易找到,可运用情境表演,让孩子身临其境,心领神会。如:“团结的力量大”,17,3、活动延伸 发挥活动延伸的作用,应是健康教育中充分体验的重要一环。使孩
6、子们在有一定认知基础上再度体验,形成良好的态度,养成习惯。,关爱孤儿,18,(三)表达-小兔搬新家 表达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验证手段 我们在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通常的做法是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表述出来。然而,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他们的词汇量较贫乏,他们的表达往往词不达意。因此,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除了要认真倾听幼儿的表白外,还要仔细观察其表情是否与语言相符。教师通过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引导幼儿采用学会发表个人意见的恰当方式,这样就能达到熟悉、了解和引导幼儿的目的。,19,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注重情感体验 2、注重环
7、境创设(1)物质层面的环境(2)精神层面的环境,20,3、注重多途径影响,(1)移情训练(2)角色扮演(3)模拟活动,21,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1、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2、渗透在一日生活中3、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疏导4、尊重幼儿人格,不要妄下结论5、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22,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游戏1、培养积极情绪的游戏例:把不高兴藏起来玩法:准备若干破旧玩具,当“不高兴”。当幼儿情绪低落时,发给他几个“不高兴”,领他到沙坑把“不高兴”埋起来。本游戏主要是帮助幼儿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可以做如下变化:(1)填埋物变化。各种废旧的物品都可以成为填埋的对象。(2)发
8、泄式变化。除填埋外,可以让幼儿用笔或直接用手涂黑旧报纸、撕纸、打枕头、扔沙包等发泄不良情绪。(3)教师辅助变化。幼儿情绪低落时,教师轻轻搂住他问:“XX,是不是有点不高兴?来!老师帮你把不高兴挤出来。”逐渐箍紧幼儿的身体,一边用力,一边问:“不高兴挤出来点吗?”直至幼儿回答“挤出来了。”(注意教师用力适度),23,2、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的游戏例:我是雕像玩法:幼儿面对面选择自己舒适的姿势站好,然后,一起扮演成雕像。看谁坚持的时间长(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控制游戏时间)。本游戏是训练幼儿根据要求控制自我动作。可以做如下变化:(1)扮演角色变化。可以让幼儿扮演成任何不能动的物品。(2)身体姿势变化。除
9、站的姿势外,可以换成坐、行等任意姿势。(3)想象情景变化。如,可以想象成脚底被粘上了一层胶水,幼儿被“粘住了”。,24,3、发展社会交往的游戏例:蒙瞎玩法:户外场地上,一个小朋友将眼睛蒙上,另一个小朋友带着他走,并告诉他哪里有障碍物。走完一圈后,交换位置。,25,4、锻炼意志品质的游戏例:黄豆、红豆分家玩法:准备黄豆、红豆若干,碟子三个。把豆子混合起来放在一个碟子里,摆在中间。让幼儿把黄豆、红豆分开。比比看,谁分出来的豆子又准确又多。本游戏主要训练幼儿做事有耐心,能坚持完成一件单调的事。可做如下变化:(1)变化被分的物品。能用来让幼儿分的物品有:花生、瓜子、蚕豆、绿豆活动大米、玉米等。(2)变
10、化活动形式。让幼儿利用豆子的颜色,在桌子上摆一幅彩色的画。,26,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要求,1、体察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真诚的心灵慰藉是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欣赏体会:经典幼儿故事逃家小兔,尝试去了解幼儿的内心感受。2、满足学前儿童的心理安全需求。(焦虑是许多心理卫生问题的根源)列举 教师惯用的不当教育方式3、引导学前儿童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融洽人际关系。(自我为中心是学前儿童突出的心理特点),27,4、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增强学前儿童的内心体验。(提倡适时和适当的随机教育、生活教育)观摩、评议中班活动胆小先生5、兼顾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性(纠正问题行为必须有的放矢、保持耐心
11、),28,第三节 学前儿童一般行为偏异,一、学前儿童一般行为偏异问题的鉴别(一)从常模来看行为表现(二)从程度看行为表现(三)从特定环境看行为表现(四)从发展规律看行为表现,29,二、学前儿童一般行为偏异的矫治方法,(一)行为治疗(二)游戏治疗(三)家庭治疗,30,(一)行为疗法(行为矫正)1、概念 行为疗法是应用学习原理以改变或消除不良行为或症状,并教以顺应社会的良好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行为治疗是一个着眼于改变行为而不是改变人格的学习过程。,31,(1)帮助儿童学会某些技能(2)增加儿童的某些行为(3)减少儿童的某些行为(4)改变儿童的某些行为,2、儿童行为治疗的内容,32,3、常用的行为疗
12、法(1)系统脱敏法(交互抑制法)A.概念 系统脱敏法是通过系统训练,采取一定步骤,按照敏感事物,将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而逐渐训练其心理承受力,增强适应力,从而最后达到对敏感事物不产生“过敏”反应。B.运用原则 C.适用范围 此种疗法多用于矫治焦虑症、恐怖症。,33,例:某儿童,每逢周日晚上,想到第二天要上学,即精神紧张、不安。周一早晨上学时显得胆怯,想不去学校,经父母再三劝说答应去学校。可一到学校就设法逃走,不肯进教室,并诉说头痛、腹痛、恶心等身体不适。而一到周六、周日等节假日则无以上症状。请回答:1、该儿童患了什么病?2、阐述如何运用相应的行为疗法给予矫治。1、该儿童患了“学校恐惧症”
13、。2、可运用系统脱敏法进行矫治。,34,(1)在该儿童情绪好的时候进行(2)分成五个等级按步骤矫治:第一步:获取儿童的信任,带孩子在学校附近散步数次;第二步:带孩子进入学校进行娱乐活动,注意选择儿童感兴趣的活动;第三步:带孩子进入教室进行娱乐活动;第四步:到校上课,参与学习活动,但不布置任务(如作业等),教师不给予批评、惩罚;第五步:到校上课,参加学习及其他活动,布置较少的学习任务,并渐次增加,直至不再惧怕学校;(3)以上各步骤中,只要该儿童未出现不良情绪,即给予表扬、鼓励,待情绪稳定不再惧怕后,再进入下一个步骤。,35,(2)阳性强化法 A.概念 在一种行为之后,继之以强化(奖赏),可以增加
14、这种行为的发生。B.强化物的分类:a.初级奖赏:如儿童喜爱的食物b.一般奖赏:如红花、五星等c.活动奖赏:如去公园、看木偶戏等d.社会奖赏:如点头、微笑、拥抱、表扬、赞美等,36,C.运用原则:a.及时强化。它比延缓强化更为有效。b.强化的行为必须是明确的,而不是笼统的。c.逐渐脱离强化程序。D.适用范围 该法主要用于改变胆小、退缩行为和多动症。,37,(3)消退法 A.概念 所谓消退,指的是撤销促使某些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C.运用原则:消退法常与阳性强化法同时使用,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必须坚持始终,不能中途又给予强化物,否则易使治疗失效。B.适用范围 常用于治疗儿童的
15、多种问题行为,如攻击行为、暴怒发作、多动症等。,38,(4)暂时隔离法 A.定义 指的是将阳性刺激物暂时隔离,以达到纠正不良行为的目的。B.运用原则 a.在采用暂时隔离法之前,应先向儿童提出警告,如若儿童置警告予不顾,再给予实施。有时,在真正执行隔离前,只要向儿童发出口头警告,就可以制止儿童的不良行为。b.将儿童暂时隔离的环境应该是安静的,不含有其他阳性刺激物。否则,儿童可能从这些新的强化物上得到乐趣,而不将关禁闭视作为惩罚。c.对于学前儿童,暂时隔离的时间一般每次为35分钟。d.不要将儿童禁闭在黑暗的或者带有恐怖色彩的地方,否则,可能会产生其他不良后果。,39,C.适用范围 暂时隔离法可以单
16、独采用,也可以与其他行为治疗方法同时使用,治疗儿童的暴怒发作、攻击行为、执拗行为、破坏行为等。,40,(二)游戏疗法 游戏是儿童可藉以自我表现的最自然的媒介。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自然地暴露其内在的心理冲突以及用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绪情感。他们会把真实的自我完全开放,把累积的挫折感、紧张感、不安全感、困惑、恐惧、攻击的欲望,等等都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游戏治疗可在特设的游戏室或活动角进行,在游戏室或活动角放置各种玩具和材料。在玩具和材料不充足的情况下,至少应有做娃娃家游戏的家具和玩偶、沙、粘土、蜡笔、颜料、图画纸、玩具枪、电话,等等。玩具和材料的结构要简单,功能多变,易于为儿童所把握。,41,沙游戏疗法:
17、沙游戏治疗是近年来盛行于欧美的一种儿童心理疗法。这是一种非语言的治疗。沙是儿童攻击性游戏的良好媒介,儿童可以将娃娃和其他玩具埋在沙里,也可以将沙当作“雪”、“水”、“掩埋的泥土”或者“炸弹”。沙子的用途可以随着儿童的想象而发生变化。孩子在一沙盘上利用各种不同的道具,按照他们内心的体验,堆积各种图案,治疗师从中分析他们的心理。此疗法对于有攻击行为、焦虑、抑郁、社会适应障碍的儿童具有很好的疗效。,42,(三)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里,治疗对象不是临时组织的接诊者集体,而是一个家庭。家庭治疗产生于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当时曾有几个有关家庭环境对精神分裂症之影响的大型研究。事
18、实证明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疾病、心身疾病、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婚姻问题都有相当疗效。目前家庭治疗在北美、欧洲及拉丁美洲各国都颇具规模,从业人员众多,医疗业务兴旺,理论及临床研究都很活跃,围绕这一领域的专业杂志已达多种。,43,三、学前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矫正方法,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分类行为障碍情绪障碍发展障碍常见的不良习惯其他,44,(一)、儿童行为障碍,(1)注意缺陷(2)活动过多(3)情绪冲动(4)感觉统合失调,45,儿童期多动综合症,儿童期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又名“轻微脑功能失调”,或“注意缺陷障碍”,是一类以注意障碍为最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儿童行为
19、问题。多动症的表现小动作多,易冲动,注意力有明显缺陷在婴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安宁、易激怒、饮食情况差;在先学前期和学前期,则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有破坏行为、不能静坐、对动物残忍、有攻击行为和冲动行为、情绪易波动、遗尿等;学龄儿童的多动症症状最为突出,表现为学习困难、上课不能安静听讲、小动作多、不能完成作业、容易激动、好与人争吵、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等。不分场合,不听劝告,多动不宁,有破坏行为和残忍行为。,46,多动症的矫治,对于学前儿童,治疗多动症一般不宜使用药物。心理治疗:调整家庭环境,父母要改变管束过严、动辄打骂和溺爱放任两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以消除各种紧张刺激。严格作息制度,增加文
20、体活动,对治疗也有积极作用。“视、听、动”能力训练:多动儿常在绘画、语言、动作技能以及社会性等方面较一般儿童发展迟缓,因此要从改善基本的能力入手,进行训练。动作训练可通过走平衡台、拍球、荡秋千、跳绳等,提高儿童体能。注意力训练 视觉注意力训练:主要是通过让儿童凭借视觉来感知信息以达到训练注意力的目的。听觉注意力训练:主要是指通过让幼儿用听觉感知信息,从而达到训练注意力的目的。例如,让幼儿听机械手表秒针的滴答声,要求幼儿一边听,一边数,一直数到100。动作注意力训练:主要是指通过让幼儿来完成特定的动作,达到训练注意力的目的。例如,要求幼儿把20粒黄豆,一个个连续不断地扔进1米远的小水杯里。,47
21、,(二)、儿童情绪障碍,1、焦虑拒绝上幼儿园(分离焦虑)2、恐惧3、屏气发作4、暴怒发作,48,2、学前儿童的恐惧情绪,*儿童恐惧情绪的发生与发展 怯生 出生后4个月 严肃 5-7个月 苦恼 7-9个月,49,*影响儿童怯生的因素,1)父母是否在场2)环境的熟悉性3)陌生人的特点4)抚养者的多少5)与母亲的亲密程度,50,*学前儿童异常的恐惧心理,案例:刘,女,4岁3个月 不主动与别人说话。缩在角落。见陌生人很害羞,躲在一旁。绘画,画小人在底角。,51,成因分析:,非正常恐惧 社交退缩父母长期不和,家庭矛盾日益激化。矫治系统脱敏法,52,3、屏气发作(1)概念又称呼吸暂停症,该症的主要特征是,
22、婴幼儿在情绪急剧变化时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2)表现在遇到不合己意的事情时,突然出现急剧的情绪爆发,发怒,惊惧、哭闹后旋即发生呼吸暂停。(3)预防解除可引起小儿心理过度紧张的种种因素,不要溺爱孩子。,53,4、暴怒发作(1)、概念指儿童在自己的要求或与欲望得不到满足,受到挫折时,就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撕东西、扯自己的头发等等过火的行为。(2)、预防合理宣泄不良的情绪、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家长不能妥协。,54,某幼儿,女,五岁半,自幼学习钢琴。每当弹琴的效果让自己不满意时,便哭闹,打自己,甚至在地上打滚,这种表现反复出现。试分析该幼儿属于哪一方面的心理问题。应采用哪些心理疗法和教育措施
23、加以干预。,思考:,55,ANSWERS:,(1)心理问题:属于情绪障碍或暴怒发作。(2)心理疗法:A.采用脱敏疗法B.阳性强化疗法,56,(3)教育措施:A.冷处理或故意忽视。B.幼儿情绪平稳后的教育,成人(尤其是家长不以情绪化的态度对待孩子)用各种方法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C.帮助幼儿学习情绪、情感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方法。,57,(三)睡眠障碍夜惊、梦游症和梦魇 夜惊、梦游症和梦魇是幼儿常见的三种睡眠障碍。1、夜惊 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俗称“撒呓挣”,男孩夜惊多于女孩。(1)表现入睡不久(一般半小时左右),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突然哭喊出声,坐起,两眼直视,表情恐惧。若叫他,不易唤醒。
24、发作一般持续数分钟,醒后完全遗忘。,58,(2)原因儿童夜惊,多由心理因素所致;睡前精神紧张易发生夜惊;室内空气污浊、室温过高、盖被过厚、手压迫前胸、晚餐过饱等;鼻咽部疾病致呼吸不畅,肠寄生虫病使小 儿的睡眠受骚扰,也可导致夜惊。(3)预防改善不良环境;培养好的睡眠习惯;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59,2、梦游症(1)概念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儿童于熟睡中突然起床,并逐件穿好衣服,在室内或到室外做些简单的活动,如来回踱步、跑步等。游荡时,表情茫然,步态不稳,动作刻板,可能口中念念有词,但是意识并不清醒。上述发作持续时间可长可短,然后上床继续入睡,醒后完全遗忘。(2)原因a.家族遗传b.患某些传染
25、病或脑外伤后,大脑皮质内功能减退c.白天过度兴奋后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得不到缓解。比如,幼儿在白天玩得过于兴奋,于睡眠中可出现模拟白天游戏的动作。,60,(3)、处理a.一般,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梦游症可自行消失,不必进行特殊的治疗;b.家长不要渲染其发作时的表现或取笑他;c.对经常发作的要求助医生,加强安全措施,防止意外发生。,61,3、梦魇a.概念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梦魇表现为儿童做噩梦(如从树上跌落、突然失足落水等),伴有呼吸急促、心跳加剧,自觉全身不能动,以致从梦中惊醒、哭闹。醒后仍有短暂的情绪失常,紧张、害怕、出冷汗、面色苍白等。对梦境能有片断的记忆。只要不经常发作,可不做特殊治
26、疗。b.预防生活有规律,使儿童体内的生物钟正常运转;培养开朗的性格;化解心理冲突。,62,(三)品行障碍,1、攻击性行为 能引起别人对立和争斗的行为,称为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儿童受到挫折时,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抢东西、扔东西等行为,引起同伴或成人与他对立,较多的是针对自己的父母。攻击性行为往往是儿童通过观察别人的攻击性行为而习得的。家长或教师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详见本章行为矫正方法),即采用“消退法”。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则给予表扬,奖励。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不可采用体罚。因为体罚本身就是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示范,而使儿童仿效。2、破坏性行为:破坏物品和
27、班级秩序。3、说谎,63,(四)儿童发展与学习障碍,1、儿童精神发育迟缓2、儿童孤独症3、儿童语言发育障碍4、口吃,64,2、婴幼儿孤独症的心理障碍(1)具体表现a.社会交往障碍由于孤独、退缩,对亲人没有依恋之情,不能领会表情的含义,也不会表示自己的要求和情感。他们似乎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壳”里,与外界建立不起情感联系,因此,“婴儿孤独症”,又称“自闭症”。b.语言障碍婴儿孤独症患儿有语言功能但往往缄默不语。或使用一种不为交流的语言,如模仿某广告词。而且不会使用“代词”,常将“你”、“我”颠倒使用。他们常自言自语,无视他人。,65,c.行为异常孤独症患儿常以奇异、刻板的方式对待某些事物。d.
28、其他 还可能伴有感知障碍、癫痫发作等表现。(2)病因婴儿孤独症的发病年龄早,似乎从出生起就预示了其发病趋向。生物学因素主要指早期生活环境也是促成发病的诱因。a.生物学因素所致孕期和围产期对胎儿造成的脑损伤,如孕妇病毒感染、先兆流产、宫内窒息、产伤等等。b.早期的生活环境缺乏情感交流,无语言交往。,66,(3)、诊断标准 起病于30个月以前;对他人普遍缺乏反应;语言发育有严重缺陷;行为怪异;无精神分裂症的幻觉(精神分裂症患儿可出现幻听、幻视等幻觉)。(4)、矫治A.康复训练的重点放在能力的提高上:由于孤独症患儿的主要心理障碍是适应困难和语言障碍,所以,康复训练的重点应以最终进入社会为主要目标。如
29、生活自理训练、语言训练、购物训练等等。B.给患儿创造正常的生活环境:最好坚持让孩子上普通幼儿园,这样可以使孩子尽早进入社会。这样做,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共同制订康复计划。C.要有信心:国内外孤独康复训练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孤独症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训练的加强,症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三岁半的圆圆,来幼儿园3个月不与同伴交往,也不回答老师的问题,总是独处,反复玩同一种类型的玩具。,67,Mild animal are helpful for children with ASD,68,3.语言发育迟缓(1)、诱因自幼生活在单调、很少有言语往来的环境中;早期照管人持各种方言,无所适从;过分
30、溺爱,体贴入微。(2)、矫治改善幼儿的心理社会环境,增加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不理会用手势、表情来表达意思,而要求用语言来表达。成人教幼儿学说话时,发音要清晰、准确,让幼儿模仿;多通过游戏、朗诵、唱歌等加强训练。,69,4、口吃,*儿童语言的获得 儿童语言发生的准备 儿童语言的发展 儿童语言获得的途径 阿尔波特 模仿说 乔姆斯基 先天语言能力说,70,口吃为常见的语言节奏障碍。口吃的发生并非因发音器官或神经系统有缺陷,而是与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1)口吃的表现 口吃表现为正常的语言节律受阻,无法控制地重复某些字音或词句,发音延长或停顿。出于对口吃的恐惧心理和高度注意,越怕口吃越口吃,终成心理痼疾
31、。,71,2)引起口吃的诱因 精神创伤:受惊吓;进入陌生的环境,久久不能适应;家庭破裂,失去温暖 模仿:幼儿喜欢模仿,先模仿,终成口吃。疾病:幼儿患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等传染病,或脑部受创伤后,都可造成大脑皮质功能减退而发生口吃。,72,3)口吃的矫治 解除幼儿的心理紧张。家长、教师不要议论其口吃,更不能耻笑、责骂。多让幼儿练习朗诵、唱歌。不强迫幼儿当众说话。,73,*案例:小明,小班,偶发性口吃。性格孤僻,说话局促不安。成因分析:父母期望值很高 偶发事件恐惧口吃,74,对策与建议:,(1)避免幼儿受到不良语言环境的影响。(2)不要强制性改变左右手的习惯。(3)帮助幼儿建立自信。(4)消
32、除引起幼儿紧张的因素,不要过分关注幼儿的口吃和强制纠正。(5)进行必要的训练,如发音训练,朗读练习,可借助音乐以游戏方式训练。(6)进行有效的心理适应性训练,75,4、儿童常见的不良习惯,(1)吸吮手指(2)咬指甲(3)习惯性阴部摩擦(4)退缩行为,76,四、婴幼儿常见的心身疾病(一)什么是心身疾病心身性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一些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躯体疾病。是心理行为治疗或心身矫正治疗效果较满意的一类疾病。儿童心身疾病常见的有哮喘,肥胖症,复发性非器质性腹痛,呕吐、腹泻、便秘等。现代研究表明,超过50的慢性病其发生与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77,(二)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1、应激的致病作用2、儿童的个性和心理反应类型的影响3、家长的态度对患儿病情的影响(三)躯体疾病对心理的影响1、对学习技能的影响(1)直接影响(2)间接影响2、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3、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