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乌衣巷.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31018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远的乌衣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永远的乌衣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永远的乌衣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永远的乌衣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永远的乌衣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远的乌衣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远的乌衣巷.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永远的乌衣巷乌衣巷者,“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十里秦淮河畔一条普通街巷也。千百年来,何以具有永恒魅力?也许是因为古城金陵积淀的文化底蕴太丰富。“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秦淮河、夫子庙、朱雀桥、乌衣巷每一座小桥、每一条街巷,都似乎蕴藏着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当你步入这些景致中,去“神游故国”,去体味时间的流逝,去感受空间的变迁时,你会顿感诗韵钟声响穷寻常巷陌之间,千古缭绕。乌衣巷与燕子、王谢家族并提,在诗词中联袂生辉。十里秦淮乃六朝商贾云集之地。羁旅行役者无论迁客骚人、僧侣高士、缙绅商贾,莫不慕名到此一游,饱览王谢故居。感慨之余常吟诗作赋以助其兴。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

2、花,乌衣巷内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诗在金陵怀古题中独占鳌头,把已逝的繁华(王谢家族)和而今的荒凉(野草、夕阳、街巷)以显隐的方式形成对比,引出对历史兴亡之感叹。在永恒之地朱雀桥、乌衣巷里,有新生的野草,有后起的百姓。暗中对比的是昔日曾有而今已无的王谢家族;有“阅尽人间春色”而今尚存的燕子;更有昔日、今日、未来永存的夕阳。诗人用新生的野草、百姓,新旧共存的燕子和永恒的夕阳、街巷、小桥三组意象进行对比,哀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之沧桑,沉思自然、历史和天道。继刘诗后,众多文人士子吟咏乌衣巷:北宋周美成西河。金陵“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

3、里”。辛派词人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元人萨都刺满江红。金陵怀古“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识”。卢挚的小令蟾宫曲。金陵怀古“问江左风流故家,但夕阳衰草寒鸦”。皆能点化刘诗为己用,使一条普通街巷平添了文化色彩。王谢两大家族乃“江左风流故家”,在东晋王朝独领一代风骚。乌衣巷更增其历史文化魅力。 王谢家族乃中国古代豪族代表的象征。王导、谢安,乃东晋力挽狂澜于既倒之风云人物。王家,历晋、宋、齐、梁、陈五朝,十几代人,三百年来,钟鸣鼎食。王导、王敦、王羲之、王献之等名士,占尽了风流。谢家也世代簪缨,华盖相接。谢安、谢石、谢琰、谢玄、谢灵运、谢眺等名流,皆政坛风云人物

4、。 王导,东晋之缔结者。这位“风流宰相”以过江士人为主体,合南北士人共同辅佐晋元帝司马睿。被元帝称为“吾之萧何”。在皇帝登基大典上,司马睿要王导一同“升御床共坐”,同受百官朝拜。王导推辞再三,司马才独自上了龙座。“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晋书。王敦传)。世说新语。言语载:”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新亭在南京西南,依山临江,风景佳丽,然江山已非昔日。同坐醉眼相视,皆潸然泪下。唯王导呵骂众人作”楚囚相对“,激励诸君振奋精神,为克复神州而努力。这就是”新

5、亭对泣“的典故。上引陈亮词句及另一位辛派词人刘克庄有”多少新亭挥泪客,不梦中原块土“(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均借历史讽刺南宋统治者之苟安。 王导影响了一代政治和士风,孕育了另一位“风流宰相”谢安。提起谢安,人们便自然想到“肥水之战”、“风声鹤唳”、“东山再起”、“草木皆兵”等一系列历史故事。谢安不仅是几代钟鸣鼎食、风流倜傥的谢家之秀,更是江左士风之子,是东晋一代理想之化身。其不凡之功令大诗人李白倾倒:“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举止行为皆士人仿效之范本、时代之楷模。谢安一位同乡因缺少归资

6、,仅有五万把蒲葵扇又因时令不合卖不出。安便挑来一把,每天执手中作摆饰。京师士庶见之争相效仿。蒲葵扇价格猛涨。五万把很快销完。晋书本传记载:“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学之”。南渡士人怀念故土,常学作洛阳一带书生咏诗声调。安讲话带有祖籍河南腔,加之有鼻炎,语音浑浊,也好作咏。孰料时人皆纷纷捏着鼻子作谢安腔。史书称“洛下书生咏”。更令士人敬重的是他超迈的气度:一次与孙绰等名流乘船出游,遇海上浪涌风狂。众人大惊,唯安从容闲适,吟咏自若。此临危不惧之雅量、胆识,在肥水之战中更有上乘表现。四十岁前,安栖身东山,高卧白云,自谓伯夷。朝廷累次征召,他坚辞不就。民间流

7、传:“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即谢安不出山,则百姓无望。四十岁后,安出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此谓“东山再起”。 肥水之战乃谢安再起后之辉煌。公元383 年,北方符坚百万雄兵以泰山压卵之势“投鞭断江”而来。安身当主帅,命弟谢石为大都督,子、侄谢琰、谢玄为前部先锋,以八万之师敌百万之众。待侄儿辈破敌捷报传来,安正与人下棋。看完驿报,“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已破贼“。如此喜怒不形于色之境界,大有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之风度。是真名士自风流!谢安之风流是最彻底的。而秦兵百万赢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流传后世。符坚”投鞭断流“之骄横也成了千古嘲讽!辛派词人张孝祥水调歌头。

8、闻采石矶战胜下片:”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赞美周瑜和谢玄,实则也是赞美周瑜和谢安。二人均江左名士,均以八万之师敌百万之众,均创造了以少胜多之战例(赤壁、肥水之战)。东坡崇拜周瑜”羽扇冠巾,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之气度;李白敬仰谢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之超迈。周、谢二郎,真乃江东千古之风流人物也!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东晋是一个需要英雄也出了英雄的时代。早在谢玄北伐收复徐、兖六州,“气吞万里如虎”之前,就有“金戈铁马”的刘琨、祖逖。“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李清照绝句)。易安居士所怀念的正是最

9、早奋起抗击胡人乱华的英雄刘琨。想当年,刘郎与祖逖同被共寝,“闻鸡起舞”。祖生乃东晋第一位北伐英雄。司马睿命之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自费筹集兵马武器,慷慨渡江北上。“(逖)仍以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晋书。祖逖传)。刘、祖虽如诸葛亮北伐一样壮志未酬,然”闻鸡起舞“、”中流击楫“之壮语,鼓舞后世豪杰。世间一股英雄气在纵横驰骋:”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张孝祥同上):”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陈亮同上):”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刘克庄同上)?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然王、谢后人又留给我们一笔丰厚文化遗产:“王

10、家书法谢家诗”。乌衣巷增色匪浅!王导几兄弟皆书法家,传至侄辈,终于出了个“书圣”王羲之。羲之于篆、隶、行、草、楷诸体兼善。人们常以“万字皆别”、“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誉之。其兰亭集序乃“天下行书第一”。有其父,必有其子。“书圣”的几个儿子均善书法:王凝之善草书,王献之最有成就,写尽了八大缸水。其字气势磅礴,英俊萧洒。后人称“高致逸气”(刘熙载语),“风流高迈”(张彦远语)。父子齐名,并称“二王”。 谢家爱诗、吟诗、写诗。谢安侄女、书法家王凝之的妻谢道蕴,人称“咏絮才女”。面对纷纷大雪,安以“白雪纷纷何所似?”考侄辈诗才。谢道蕴对曰:“未若柳絮因风起”。风吹柳絮上云霄,恰如雪花漫天舞。絮白似雪,

11、雪轻若絮。形象逼真,一时传为佳话。谢玄之孙谢灵运,开创了中国山水诗一派。其诗文号称“江左第一”。其堂侄谢朓发展了山水诗。梁简文帝萧纲称他“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全梁文。简文帝与湘东书)。这大、小二谢的山水诗孕育了后世的山水文学。“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余霞散成綺,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乃传诵千古之名句。难怪梁武帝萧衍曰:“三日不读谢家诗,便觉口臭”(梁书。何逊传)。 “英雄一去复返,唯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六朝古都在历史上演绎过多少威武雄壮的活剧。王、谢家族的几代风流使一条普通街巷富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后世文人牵挂、歌咏。没有诸多诗词歌赋,风景名胜古迹又怎能升华为诗?乌衣巷又怎能具有永恒的魅力?美学老人宗白华说:“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痛苦的时代,也是一个美的成就极高的时代。在时代的苦痛与美的成就之间,便是魏晋名士的人格悲剧”(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名士之风流已逝,然中国历史上“有过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幸运;冷落他们,是中国文化的悲哀;理解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希望”(余秋雨遥远的绝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