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源城区源西街道城市提质工程3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2539.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31853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源城区源西街道城市提质工程3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253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源城区源西街道城市提质工程3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253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源城区源西街道城市提质工程3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253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源城区源西街道城市提质工程3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253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源城区源西街道城市提质工程3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253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源城区源西街道城市提质工程3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253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源城区源西街道城市提质工程3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2539.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报告表编号 年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源城区源西街道城市提质工程3期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河源市源城区源西街道办事处 编制日期: 2015年1月4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

2、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源城区源西街道城市提质工程3期项目建设单位河源市源城区源西街道办事处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河源市源城区万绿大道侧边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517000建设地点河源市源城区源西街道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T2道路、T3桥梁、U8

3、管网建设占地面积(平方米)18950建筑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989.5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5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5.1%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5年3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各项功能的不断演变和不断强化以及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河源市源城区源西街道办事处决定启动城市提质工程3期项目,以完善辖区内基础配套设施,改善防洪排涝现状,改善源城区的投资环境。本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均会对该地区自然和社会环境产生有利和不利、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建设项目

4、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河源市源城区源西街道办事处委托河源市环境科学研究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对项目现场及周围进行了实地踏勘、环境状况初步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并依据项目特性编制完成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2、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河源市源城区源西街道辖区内,具体为:(1)新塘村网顶、石墩下小组;(2)新塘村塘寮下小组;(3)白岭头村茶店小组;(4)新江二路南五巷。本项目周围为居民房、商铺和道路,详见附图。3、建设内容及规模根据源城区源西街道城市提质工程3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共有4条道路路面升级改造,包括道路工程、排水排污工程、交通

5、工程和照明工程,共改造里程约3250米,改造面积18950m2,总投资989.5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0万元,占总投资的5.1%,建设内容与规模如下:(1)新塘村网顶、石墩下小组排水排污及桥梁道路工程600.00米;(2)新塘村塘寮下小组道路及排水工程250.00米;(3)白岭头村茶店小组道路及排水排污工程1450.00米;(4)新江二路南五巷道路改造1000.00米,详见下表:表1 项目拟建技术标准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基本情况(m2)主要改造内容起止点经纬度1新塘村网顶、石墩下小组排水排污及桥梁道路工程6004.5修建排水明渠挡土墙、建设小型桥梁2座、连接桥梁道路硬底化起:N 234649.7

6、2E 1143917.90;止:N 234643.60E 1143935.11。2新塘村塘寮下小组道路及排水工程2506.5新建道路硬底化,新建排水排污管道起:N 234543.73E 1144019.97;止:N 234543.80E 1144028.24。3白岭头村茶店小组道路及排水排污工程14507道路硬底化、修建排水管道、增设路灯起:N 234619.56E 1144127.81;止:N 234612.24E 1144135.93。4新江二路南五巷道路改造10004.5道路硬底化,排水沟疏通改修、增设路灯起:N 234440.21E 1144027.66;止:N 234433.29E

7、1144035.40。合计:共改造里程约3250m,改造面积18950 m2。4、施工营地本项目施工人员共30人,施工现场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食宿依托附近村庄解决。5、实施进度根据源城区源西街道城市提质工程3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实施进度如下:表2 项目进度计划表工作阶段序号工作内容2014年2015年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准备阶段1项目调研、勘察、工程设计2项目立项报批、初步设计及总概算报批3施工图设计实施阶段4施工招标、土建施工、安装及调试5竣工验收、投入使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河源市源城区源西街道辖区内,项目周围为门店和民居。通过对

8、项目及周围原有污染情况调查,主要为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较大。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项目所在地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其范围在东经1141511450,北纬23402410之间,东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邻惠州市,西连韶关市、惠州市,北与江西交界。全市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河源市是京九入粤第一市,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市;京九铁路、205国道、广梅汕铁路、105国道、河惠高速公路构筑了河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粤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河源市是广东经济北上,向内梯度推进的接力站和支撑点,是南连珠三

9、角北接闽、赣、浙的重要通道,是全省优质生态环境基地和生态屏障。2、气候概况河源市位于北回归线北缘,广东省中部偏东,东江、新丰江纵贯全境,山地和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95%。这里长夏短冬,年平均气温21.2,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2.0,极端最低气温-3.8;7月-8月最热,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9.0;全年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的日数平均为16.6天。年平均降雨量1965mm,86%集中在3月9月有,其中3月-6月雨量均在340mm以上,而11月、12月均不到37mm。全年月平均降水日数均在11天以上,其中5月、6月各为20天左右,11月最少,不到5天。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均可出现降雪

10、天气,但机会极少,年平均降雪日数仅为0.2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相对湿度年变化较大,3月-9月各月相对湿度为79-84%,其余各月均在69%-75%。风向季节变化明显,4月8月多南风,1月3月及9月-12月以北风为主,各月均以静风频率为最高,8月-10月为40%44%,其余各月均为31%37%,年平均风速为1.5m/s,各月风速变化不大,在1.2m/s1.7m/s之间。全年日照时数为1790h,3月日照最少,仅108.8h,7月-10月均超过200h。全年各月均可出现雾,年雾日为4天。雷暴终年可见,入夏后逐渐增多,8月达高峰,全年雷暴日数为83天,最多年达106天。其主要气候参数如下:(

11、1)年平均气压1009.0hPa夏季平均气压1001.0hPa冬季平均气压1016.4hPa(2)年平均地面温度21.2极端最高温度39.3极端最低温度-3.8(3)年平均相对湿度77%最热月月平均湿度81%最冷月月平均湿度70%(4)年平均降水量1965mm一日最大降水量399.3mm一小时最大降水量96.2mm(5)夏季主导风向南风冬季主导风向北风年平均风速1.5m/s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22.6m/s(6)年平均大风日数2.1天年平均降雪日数0.2天年平均雷暴日数83天3、地形地貌河源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53%,丘陵占36%,谷地和平原占11%。全市山势分别向东江、新丰江倾斜

12、,罗浮山脉呈现东北-西南方向斜贯本境,九连山脉由和平、连平向西南延伸至广州白云山。紫金东南部山地属莲花山支脉。连平县的黄牛石,海拔1340米,是全市最高峰。河源山地、丘陵大部分海拔较低,坡度在30以下,宜植面积90%以上。河源有三大台地平原:灯塔盆地,位于东源县中部,连平县东南部和和平县西南部,面积1941平方公里;川南盆地位于龙川县南部、东源县东北部,面积1000平方公里;源城盆地位于源城区及紫金县西北部,面积1230平方公里。丘陵主要分布在三大盆地四周。4、水文特征东江是河源市最大河流,发源于江西,由北向南,经和平、龙川、东源、市区入惠州。新丰江是东江最大支流,发源于新丰县,汇连平水、大席

13、水、忠信水、游溪水、锡场水、客家水等二级支流,在河源城区东部注入东江,全长163km,流域面积5813km2,水能理论蕴藏量131.71万千瓦,现已开发57.6万千瓦。境内尚有柏布河、七礤河、东埔河等一级支流和山区性河流,水力资源丰富。1960年建的新丰江水库,湖区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370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39亿m3;1973年在东江干流建的枫树坝水库汇水面积5151km2,水库水面面积112 km2,总库容19.4亿m3。新丰江是东江流域暴雨中心。46月份主要是峰面雨为主,79月份多为台风雨洪水,其特点是峰高量大,易涨易退。1964年龙川站实测最高洪水位为73.73m,洪

14、峰流量为10200 m3/s。5、生态环境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肥沃,地势低平,水土资源丰富。6、生物资源(1)植物资源河源市境内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目前,植被多为疏松林,旱生性灌草丛、草丛和农业生态群落。主要植被为马尾松、湿地松、芒箕等,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甘蔗、荔枝、柑桔等。(2)动植资源主要的野生动物为野兔、狐、黄鼬、山鸡、乌鸦、喜鹊、斑鸠、麻雀、啄木鸟、猫头鹰等。(3)土壤项目所在地的主要土壤为赤红壤、紫色土、水稻土和潮湿沙泥土。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社会人口:2013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66.78万人。其中,年末常住人口303.76

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5万人,增长0.9%,城镇化人口比重40.65%。社会经济: 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快4.3和3.5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地级以上市第8位。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3.08亿元,增长6.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37.11亿元,增长15.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3%,拉动GDP增长8.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60.15亿元,增长8.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6%,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其中,现代服务员增加值113

16、.01亿元,增长11.2%,占GDP比重16.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7:48.7:38.6调整为12.2:49.6:38.2,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上升0.9个百分点。2013年,河源市人均GDP为22499元,折算为3633美元。民生、社会保障:2013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3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783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13:1缩小至2.10:1(农民收入为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48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9.44平方米,全年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22820户。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

17、工基本养老保险44.9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287.2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6.8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8.24万人。旅游:2013年接待游客1908.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国内游客1902.20万人次,增长15.6%;国际游客6.22万人次,增长7.9%。旅游总收入15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2013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44家;改造了万绿湖等一批主要景区景点,开发了赵佗故城、林寨古村等一批新景区,引进了东江DD庄园、东江源温泉度假村、康泉18国际生态旅游城等一批大型旅游产业项目,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已评定星级饭店2

18、1家,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2家。交通:2013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346公里,比上年增加95公里。教育和科技: 2013年,全市新增15个教育强镇,连平县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县。全市共有幼儿园487所,在园幼儿12.33万人,学前教育幼儿毛入园率为87.6%,净入园率为78.3%;小学585所,撤并507所,在校学生24.76万人,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9%;普通中学152所,其中初级中学115所,高级中学16所,完全中学21所。初中在校学生12.24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52%,高中在校学生7.33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9.11%,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70万人,

19、技工学校在校生1.61万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287人,在校生12398人。文化:2013年末,全市共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07个,其中文化馆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0个,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量达61.99万册;博物馆、纪念馆8个,文物藏品5.75万件。卫生: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2094个(含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其中医院、卫生院126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个,妇幼保健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028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8171张。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277人,其中执业医师2798人

20、,执业助理医师1729人,注册护士4416人。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见下表:表1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编号项 目类 别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域;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年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2水环境功能区新丰江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3声环境功能区属于2类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4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否5是否风景保护区否6是否水库库区否7是否市政污水管网收集区是(2)环

21、境质量现状根据河源市环境监测站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表明:A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污染因子浓度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年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B本项目相关水体新丰江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C本项目所在地属于2类区,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河源市源城区新江街道辖区。周围没有需要特殊保护的重要文物等环境敏感点,主要保护目标为项目周边的门店和民居。因此,要注意降低项目施工期噪音排放,

22、减轻项目建设对周围门店和居民的声环境影响,此外,要保护好当地的大环境。1、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是周围的生活环境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受明显影响,保护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年修改单)中的二类标准。2、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保护目标是使受纳水体的水质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受明显影响,保护该区域水环境质量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3、声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保护目标是确保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表2 项目营运期主要敏感点序号敏感点名称环境敏感类型与项目最近距离相对于项目位置1

23、门店、民居声环境紧邻道路两侧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标准要求,环境质量执行如下标准:A、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年修改单)二级标准;B、水环境质量:评价区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C、声环境:评价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选用原则,并征得当地环保局同意,项目污染物排放执行如下标准:A、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送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最终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4、18918-2002)一级A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中较严者。B、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 第二时段二级标准。C、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标准限值。总量控制指标 本项目建成后不产生新的国家控制污染物,因此本报告表不提出总量控制目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本项目工艺流程如下图:明沟砌筑路基、桥梁整修路面施工路灯安装 主要污染工序:本项目主要污染分析如下:一、施工期污染工序1、废水:施工期间的水污染源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

25、工工程机械废水。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和SS,施工机械废水主要为SS、石油类。按照施工人员30人计,人均生活用水量取0.1m3/d,排污系数取0.8,则施工期生活用水量约为3m3/d,排放量为2.4m3/d。由于工程量不确定,施工工程机械废水不作估算。2、废气: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汽车、装卸设备、挖掘机等施工机械运行时产生的燃油废气;汽车运输、料场及基础开挖、水泥装卸等产生的扬尘和逸散尘等。污染物质的主要成分是TSP、SO2、NO2、粉尘等。3、固废:建筑施工垃圾及建筑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于工程量不确定,故不作估算。4、噪声:各种建筑施工机械运行产生的噪声,参照类似工程施工噪声

26、值预测1米处噪声值约为8590dB(A)。表1 施工机械噪声源强序号设备距离施工机械距离(m)最大声级值dB(A)1装载机1952平地机1953压路机1904推土机1905搅拌机185按照以下公式核算声压级叠加值。式中:L总几个声压级相加后的总声压级,dB;Li某一个声压级,dB。得出L总=100dB。按点源衰减规律计算施工机械噪声的距离衰减值,其公式为:L=L020Lg(r/r0)L式中:L距离声源r米处的声级值,dB(A);Lo距离声源r0米处的声级值,dB(A);r衰减距离,m;r0距声源的初始距离,这里取1米; L为其它衰减作用减噪声级dB(A)施工期的噪声预测结果见表4。表2 施工期

27、主要设备产生的噪声预测距离机械x米处声压级dB(A)噪声限值110203050昼间(6:00-22:00)夜间(22:00-次日6:00)1008074706670555、生态:本项目位置位于源城区,属于已开发地区,因此,不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6、取、弃土:项目经过取弃土平衡后,需要弃土约495m3。场地被取土后,雨天时容易形成水土流失,晴天时造成扬尘,短期内对环境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二、项目营运期1、废气主要为小型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以及路面扬尘。废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小型机动车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和排气管的排放,主要为CO、NOx。CO是燃料在发动机内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主要取决于空燃

28、比和各种汽缸燃料分配的均匀性。NOx是汽缸内过量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在高温下形成的产物。THC产生于汽缸壁面淬效应和混合缸不完全燃烧。此外,道路上行驶的小型机动车轮胎使路面积尘扬起,从而产生二次扬尘污染,由于提质改造道路均为小巷,车辆行驶速度较慢,因此,影响轻微。2、废水主要为雨水冲刷路面形成的地面径流,含有较多的悬浮物。3、噪声营运期噪声主要来源于道路行驶的小型机动车发动机噪声,另外,车辆行驶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磨擦等也会产生噪声,由于提质改造道路均为小巷,车辆行驶速度较慢,预测交通噪声值为6570dB(A)。24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

29、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车辆运输CO、THC、NOx少量,无组织排放少量,无组织排放道路施工管网铺设粉尘、TSP少量,无组织排放少量,无组织排放沥青烟少量,无组织排放少量,无组织排放营运期行使车辆CO、THC、NOx、扬尘少量,无组织排放少量,无组织排放水污染物施工人员生活废水CODCr、SS少量少量施工工程机械废水SS、石油类少量少量雨水冲刷路面形成的地面径流SS、石油类少量少量固体废物建筑施工建筑垃圾、弃土、弃渣少量少量建筑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少量少量噪声建设期:各种建筑施工机械运行产生的噪声,其分贝值在8595之间。运营期:主要来自道路上行使车

30、辆的交通噪声,其分贝值在6570之间。主要生态影响本项目位于源城区,属于已开发区域,因此,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1、噪声影响分析通过污染源强分析,在昼间,施工机械对距离其30米范围内的民居和门店等敏感点略有影响;30米之外的范围,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值昼间不会超标。建设单位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减少施工期对敏感点的噪声影响。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河源市市区环境噪声污染管理暂行规定(河府201078号)的各项噪声控制措施和规定,将上述影响降到可接受的范围。主要的噪声控制措施包括:(1)严禁在作息时间(12:00-14:30和22:00-次日6:00)施工作业。(2)

31、尽量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在有市电供给的情况下禁止使用柴油发电机组;在必要时使用柴油发电机要采取隔声和消声处理。(3)施工部门应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和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环境敏感区,并对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操作规范。对个别影响较为严重的施工场地,需采取临时的隔声围护结构或吸隔声屏障。(4)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15日前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办理建筑施工噪声排放许可证。2、空气质量影响分析道路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方

32、面:(1)施工过程中开挖、砂石灰料装卸过程产生的粉尘及施工过程运输引起的二次扬尘。(2)以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施工工地附近排放一定量的废气。项目建设时,要注意在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防治,尽可能减少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应尽量避开居民点和其他敏感点,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减轻由于施工车辆运行导致的二次扬尘等污染。在施工过程中对可能造成扬尘的搅拌、装卸等施工现场,要有具体的防护措施,以防止较大扬尘蔓延。特别注意不能随意乱丢、乱放垃圾。主要防治措施如下:(1) 项目工程材料、土方或废弃物应及时运走,如来不及运走,应采取覆盖防尘布等,防止风蚀起尘。(2) 进出运输车辆装

33、载的物料、垃圾、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用苫布遮盖或采取密闭车斗。若用苫布遮盖,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等不露出。车辆应按批准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垃圾的运输。4、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作业开挖等产生的泥浆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冲洗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下雨时冲刷浮土、建筑泥浆、垃圾、弃土等产生的地表径流等。在道路施工时要注意施工清扫。对于土料和粉尘微粒的清扫效率很低,总效率为50%左右,未被清扫的将会流入下水道或河道,这样就容易造成下水道淤塞。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做好清理土料、粉尘工作,避免淤塞下水道和河道。施工人员生活

34、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排入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厂出水执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中较严者;搅拌场所要设置围栏防止搅拌废水横流,并收集其他含泥沙废水在项目低处设置沉砂池沉淀,废水经过沉淀后再循环使用。由于本项目工程量较小,施工期较短,因此,对水环境的影响为暂时性的且影响轻微,随施工期的结束环境影响亦随之消失。5、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产生的弃渣还有施工工人生活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将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采取以下

35、防治措施:(1)不需要的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2) 进出运输车辆装载的物料、垃圾、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用苫布遮盖或采取密闭车斗。若用苫布遮盖,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等不露出。车辆应按批准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垃圾的运输。(3)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应有序分类堆放,不得随意丢弃,及时送往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同时还有运输车辆散落的固体废物,应及时清理。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污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营运期水环境污染源主要为雨水冲刷路面形成的废水,不会对新丰江水质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加强营运期道路的管理,保持路面清洁。2、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根据项目分

36、析,项目提质改造道路均为小巷,车辆行驶速度较慢,改造后声环境变化不大。3、空气环境影响分析道路建成后,汽车尾气是环境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与交通量成比例增加,与车辆的类型以及机动车运行的工况有关。建议采取以下环保措施,降低污染。(1)加强道路管理,规定车速范围。(2)加装车辆排气净化装置,降低各类污染物的单车排放量。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车辆运输CO、THC、NOx加强管理达到相关排放要求道路施工管网铺设粉尘、TSP洒水,保持地表湿润沥青烟做好施工人员的劳保措施营运期行使车辆CO、THC、NOx

37、、扬尘加强管理水污染物施工人员生活废水CODCr、SS利用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达到相关排放要求施工工程机械废水SS、石油类施工场地内设置隔油沉渣池雨水冲刷路面形成的地面径流SS、石油类加强管理固体废物建筑施工垃圾、弃土、弃渣密闭集中堆放,及时送垃圾场处理达到相关排放要求建筑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噪声施工期使用低噪声的设备,并禁止在午间(12:00-14:30)和夜间(22:00-6:00)施工作业,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标准限值的要求;运营期限制车辆速度、禁鸣喇叭。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结论与建议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河源市源城区源西街道辖区内,共有4条道路路面升级改造

38、,包括道路工程、排水排污工程、交通工程和照明工程,共改造里程约3250米,改造面积18950m2,总投资989.5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0万元,占总投资的5.1%,建设内容与规模如下:(1)新塘村网顶、石墩下小组排水排污及桥梁道路工程600.00米;(2)新塘村塘寮下小组道路及排水工程250.00米;(3)白岭头村茶店小组道路及排水排污工程1450.00米;(4)新江二路南五巷道路改造1000.00米。一、评价结论1、本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工程在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后,不会产生区域性水土流失。2、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水、噪声、扬尘、固废等,采取评价建议的有关环保措施后,不会对周围环

39、境造成明显影响。3、工程建成后主要大气污染源为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由于提质改造道路均为小巷,车流量相对较小,道路两侧区域空气质量可满足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工程营运后,环境噪声值略有增加,且存在偶尔夜间超标现象,在采取防治措施后,可降低影响,总之,本工程车流量不大,在加强道路管理,禁鸣喇叭和减速慢行的前提下,噪声影响轻微。二、要求和建议:(一)施工期环保措施建议1、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即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切实加强“三废”排放管理工作。2、不得向新丰江及其支流弃土、弃渣,车辆和砂石冲洗废水应经沉淀池处理。3、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合理调配土石方,减少工

40、程取弃土石方工程数量,减轻工程建筑造成的水土流失程度和范围;合理安排施工期,以减少工程水土流失。4、同时做好排水系统设置,以形成本段道路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5、施工场地应避免在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施工扬尘较大的工点和道路,可采取洒水降尘措施,施工机械、车辆应勤清洗。(二)营运期环保措施建议1、加强道路管理,禁鸣喇叭,减速慢行。2、节能措施在道路运营期间,路灯用电是主要能耗的大户,因此,本项目节能的重点在于路灯。照明灯具应选用发光效率高、功率损耗低、使用寿命长的灯具(如太阳能灯、碘钨灯、高压钠灯),以节省用电。3、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

41、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综上所述,该项目选址合理,在满足以上防治措施下,可以使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从环保角度看该项目是可行的。 预审意见: 公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公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审批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注 释(0) 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附件1 立项批准文件附件2 其他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 和地形地貌等)附图2 项目平面布置图 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

42、环境造成的影响,应 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 1-2项进行专项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态影响专项评价4声影响专项评价5土壤影响专项评价6固体废弃物影响专项评价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填表单位(盖章):河源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填表人(签字): 项目经办人(签字): 建设项目项目名称源城区源西街道城市提质工程3期项目建设地点河源市源城区源西街道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共有4条道路路面升级改造,包括道路工程、排水排污工程、交通工程和照明工程,共改造里程约3250m,改造面积18950m2建设性质新 建 改 扩 建 技 术 改 造行业类别T2道路、T3桥梁、U8管网建设环境保护管理类别 编 制 报 告 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