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小学班级管理方法之我见.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032037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随笔】小学班级管理方法之我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随笔】小学班级管理方法之我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随笔】小学班级管理方法之我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随笔】小学班级管理方法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随笔】小学班级管理方法之我见.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随笔】小学班级管理方法之我见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元,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最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小学班级管理就是教室管理,也就是管理学生的常规与秩序,出现了“威权式”、“保姆式”等不当的管理方式和重智育、轻德育等班级管理方面的问题,很显然这样的班级管理方式已经远远和当下的教育发展趋势不相适应。新形式下,要管理好班级,必须以学生为本,树立正确的人才成长观,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积极转变班级管理观念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很多教育者总是在考虑“怎么让这些孩子听话?”而不是“我们怎么鼓励、帮助孩子们,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实现自己

2、的梦想?”其实,在实施新课程的同时,教育者对班级管理的理念也应该随之转变,摒弃教师的领导权,进行平等地师生交流,纯化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小学班级管理必须要用科学的人才素质观、人才成长观、教育规律观、教育方法观作指导,树立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发展的管理思想,建构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记得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提倡以10个“开”字来投身新时期的工作:“开拓的精神,开通的思想,开明的态度,开阔的眼界,开放的路子,开朗的性格,开发的干劲,开导的方法,开诚的交谊,开心的情绪J我想,其实这10个“开”字,同样适用于指导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管理在班级管理中,要

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主人”意识。“班集体”的概念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是陌生的、抽象的,只能形象地引导他们:你们有两个家,每天从第一个家里背上书包来到第二个“家”里上学,第二个“家”的名字叫“班集体”,这激起了孩子们对“班集体”的亲切感,从而学生头脑中有了“班集体”的朦胧意识。同时,每一位学生都是班集体不可缺少的成员,学生和班集体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要让每一位学生觉得是班集体的主人,班主任只是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组织学生比赛、竞争、参观、游览,因此,班主任应充分抓住每次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相互合作、大胆探索。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机会

4、。比如,在班干的选举时,班主任可以改变往常民主评选方法,而是人人申请:你想当选什么;以你的条件符合当什么;当选后又准备怎么当好呢。班集体中设立不同类型的职位: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生活委员、路队长、小组长、“图书角”管理员、课间活动监督员、早读课上的领读员等,给他们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展露,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从而形成一个有特色的班集体。四、不失时机的赞扬与激励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希望,而不是让他们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中。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支持,盼望赢得老师的赏识和喜欢J心理

5、学研究表明,人们都希望自己能置身于优秀组织里,并且成为这个组织中的优秀分子。在班级管理中,当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时,班主任要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必要时可授予一定的荣誉称号,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因为荣誉是一个人在学习或生活中取得成功的重要的标志。获得荣誉的学生,往往有一种被认可的兴奋感和继续进取的心理状态,在奖励时,要一改过去单纯奖励成绩一贯优异或表现一向好的优等生的做法,特别注意奖励那些经过努力而有显著进步的中下等生。班主任更要时刻注意寻找班中这些同学的闪光点,对他们取得的哪怕是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因为小学生缺乏韧劲儿,有了进步若不及时鼓励,会很难坚持下来。我在小学当

6、了14年的班主任,发现无论是高年级学生还是低年级学生,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特别看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若是老师喜欢他、赏识他,他就特别爱表现自己,经常向老师畅谈对人、对事物的看法,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由此,我觉得可以将这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切入点,经常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一步步探寻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把握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时机,适时和适度地引导他们,鼓励他们,教育他们。而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教育方法,并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从而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相反,若老师鄙视、厌烦学生,学生也就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一切都无所谓,我行我素,紧紧锁住了心灵之门。这样,即使再有水平的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成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