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配餐与设计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41213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配餐与设计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营养配餐与设计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营养配餐与设计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营养配餐与设计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营养配餐与设计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养配餐与设计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配餐与设计教学大纲.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营养配餐与设计教学大纲(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适用)编写单位:生物技术系食品教研组编 写 人:彭宏审 核 人:吴杨审 批 人:黄晓梅批准日期:2013年2月15日目 录课程说明 第一部分 教学基本要求第二部分 教学时数分配表第三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第四部分 课程考核方案说明 本大纲是根据三年制高职食品生物技术(营养保健方向)专业教学计划而制订的。营养配餐与设计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限定选修课。本课程不仅与生物化学有关,而且与食品科学、农业科学、食品生产和食品营养密切相关。本课程应在学习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动、植物学、人体生理学食品营养学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和食品的营养价值

2、,掌握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熟悉不同人群对食品的营养要求及合理膳食的构成,掌握正常人群营养配餐与设计、慢性疾病人群营养配餐与设计。从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与营养需求着手,制定了不同人群的配餐原则,提出了不同人群食物的选择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对目标人群进行营养指导、营养菜点设计、营养食谱设计和营养食谱分析。针对常见慢性病人群营养配餐与设计,从常见慢性病知识与营养需求着手,制定了常见慢性病人群的配餐原则,提出了常见慢性病人群食物的选择范围、营养食谱设计和营养食谱分析。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形式进行教学,共计 30学时。 执行本大纲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如下: 1、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堂讲授注意少而精,强调理

3、论的应用性,并做到学以致用。2、本课程涉及学科较多,难度较大,理论讲授时应注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有效方法,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3、采用多媒体教学注意课件与教学内容的适合性,并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协调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生动教育法,加强教学互动,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做到教书育人。5、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加强过程考核,注重教学信息反馈和教研,保证教学效果。第一部分 营养配餐与设计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营养配餐与设计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限定选修课。本课程不仅与生物化学有关,而且与食品科学、农业科学、食品生产密切相关。本

4、课程应在学习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围绕公共营养师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融合了国家职业标准公共营养师认证要求,选择相关知识,以期达到知识与技能、国家标准与职业证书相统一。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全面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不同人群的营养要求基础上,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并且学会对食品营养价值的综合评定,学生具备公共营养师资格认证考试条件和能力。本课程以“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的学习为基础。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教师的要求该课程涉及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是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教师除应熟练掌握营养配餐知识外,还应掌握

5、与其相关的学科知识,特别是该课程是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营养配餐及膳食指导实践经验。2.学生的基础本课程是面向食品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职业核心课程。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生物化学等理论知识,学生对食品营养配餐所需的基础有初步掌握。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较孤立,缺乏对膳食调查、营养配餐、社区营养指导与干预的综合运用能力。3.对学生的预测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明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膳食的指导,了解如果何为自己和家人设定营养目标,了解当前公共营养师的社会需求,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学生可能的困难是缺乏将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能力,对营养评价

6、、膳食调查、营养教育等工作的实施缺乏实操组织能力。4.教学条件课程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精心准备了教学课件,校内实训中心营养配餐实训室便于学生上机使用配餐软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应在学习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动、植物学、人体生理学食品营养学的基础上开设。各种营养素的组成、结构和理化性质均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讲授。四、选用教材及参考教材营养配餐与设计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10年8月1日第一版,王其梅 等编著五、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完成如下要求:1、构筑健康的基石,营养配餐与营养食谱的概念。2、正常人群营养配餐与设计3、常见慢性疾病人群

7、营养配餐与设计第二部分 教学时数分配表食品营养学教学时数分配表章 节内 容授课学时模块一绪论单元一构筑健康的基石4单元二营养配餐与营养食谱模块二正常人群营养配餐与设计单元一知识储备2单元二 青壮年人群的营养1单元三中年人群营养1单元四 学龄及青少年人群营养2单元五老年人群营养2单元六婴幼儿的营养2单元七学龄前儿童营养2模块三常见慢性疾病人群营养配餐与设计单元一知识储备2单元二 心脑血管疾病人群营养2单元三泌尿系统疾病人群营养2单元四 消化系统疾病人群营养2单元五 肝、胆疾病人群营养2单元六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人群营养2单元七 单纯性肥胖人群营养2合计30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模块一 绪论单元一 构筑

8、健康的基石单元二 营养配餐与营养食谱单元三 学法指导模块二 正常人群营养配餐与设计单元一 知识储备一、营养学中人群的划分二、膳食结构的类型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四、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五、食物成分表单元二 青壮年人群的营养一、青壮年人群生理特点二、青壮年人群营养需要三、青壮年人群营养配餐原则及营养素摄入量的确定四、配餐食物品种和数量的确定五、青壮年人群营养食谱的制定与调整六、案例:大学生营养指导及营养食谱设计单元三 中年人群营养一、中年人群生理特点二、中年人群营养需要三、中年人群营养配餐原则及营养素摄入量的确定四、中年人群营养食物的选择五、补钙、降脂食物推介六、案例:健康中年人营养指

9、导及营养食谱设计七、推荐保健食物单元四 学龄及青少年人群营养一、学龄及青少年人群生理特点二、学龄及青少年人群营养需要三、学龄及青少年人群营养配餐原则及营养素摄人量的确定四、学龄及青少年人群营养食物的选择五、健脑食物推介六、案例:初中生营养午餐食谱的设计单元五 老年人群营养一、老年人群生理特点二、老年人群营养需要三、老年人群营养配餐原则及营养素摄入量的确定四、老年人群营养食物的选择五、常见食物胆固醇含量单元六 婴幼儿的营养一、婴儿的营养二、幼儿的营养三、幼儿营养食谱的设计单元七 学龄前儿童营养一、学龄前儿童生理特点二、学龄前儿童营养需要三、学龄前儿童食谱模块三 常见慢性疾病人群营养配餐与设计单元

10、一 知识储备一、疾病的分类二、医院膳食的种类单元二 心脑血管疾病人群营养项目一 高血压人群营养一、知识储备高血压疾病常识二、与高血压有关的营养膳食因素三、高血压人群营养原则及营养素摄人量的确定四、营养菜点的设计五、案例:高血压人群营养食谱设计项目二 高脂血人群营养一、知识储备高脂血疾病常识二、与高脂血症有关的营养膳食因素三、高脂血人群营养原则及营养素摄入量的确定四、营养菜点的设计五、案例:高脂血症人群营养食谱设计项目三 冠心病人群营养一、知识储备冠心病疾病常识二、与冠心病有关的营养膳食因素三、冠心病人群营养原则及营养素摄入量的确定(非急性发作期)四、营养菜点的设计五、案例:冠心病人群营养食谱设

11、计单元三 泌尿系统疾病人群营养项目一 慢性肾小球肾炎人群营养-一、知识储备慢性肾小球肾炎常识二、慢性肾小球肾炎人群营养原则三、慢性肾小球肾炎人群膳食的选择项目二 肾结石人群营养一、知识储备肾结石疾病常识二、肾结石疾病人群营养原则三、肾结石疾病人群膳食的选择单元四 消化系统疾病人群营养项目一 慢性胃炎人群营养一、知识储备慢性胃炎常识二、慢性胃炎人群营养原则三、慢性胃炎人群膳食的选择项目二 消化性溃疡人群营养一、知识储备消化性溃疡常识二、消化性溃疡人群营养原则三、消化性溃疡人群膳食的选择单元五 肝、胆疾病人群营养项目一 慢性肝炎人群营养一、知识储备慢性肝炎常识二、慢性肝炎人群营养原则三、慢性肝炎人

12、群膳食的选择项目二 胆石症人群营养一、知识储备胆石症常识二、胆石症人群营养原则三、胆石症人群膳食的选择单元六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人群营养项目一 糖尿病人群营养一、知识储备糖尿病常识二、糖尿病人群营养原则及营养素摄入量的确定三、营养菜点的设计四、案例:糖尿病人群营养食谱设计(食物交换份法)项目二 痛风人群营养一、知识储备痛风病常识二、痛风人群营养原则三、痛风人群膳食的选择(食物嘌呤含量)单元七 单纯性肥胖人群营养一、知识储备肥胖病常识二、单纯性肥胖的营养原则三、单纯性肥胖的膳食选择四、烹调方法的选择第四部分 课程考核方案一、理论教学考核方法考核内容考核标准与评分考核方法权重课堂出勤1.全勤(10分

13、)2.缺勤时数占总学时10%以下(7分)3.缺勤时数占总学时的10%20%(4分)4.缺勤时数占总学时的20%以上(0分) 教学日志记录情况10回答问题1.主动且正确(10分)2.主动但不正确或被动且正确(8分)3.被动且不正确(6分)4.不会(2)课堂提问记录10作业1.书写认真、全面、客观(2分)2.语言简洁、准确(2分)3.无抄袭他人现象(2分)4.课程论文新颖、规范(4分)作业的批阅10期中测试见标准答案笔试10期末考试见标准答案笔试或实际操作60参考文献: 1、刘志皋主编食品营养学高校轻工专业试用教材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1年4月第一版2、王银瑞 胡军 解柱华 编食品营养学陕西科

14、学技术出版社 1992年9月第一版3、北京中医学院养生康复文献编委会饮食保健学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4、平康编著小吃大补 海南出版社1994年11月第一版5、杨昌林主编家庭饮食营养300问 金盾出版社1993年12月第一版6、马凤楼 陈荣华主编营养与健康丛书 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2013年2月15日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

15、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 终身教育 B. 普通教育 C. 职业教育 D. 义务教育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 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 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4.(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5.(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A. 观察法

16、B. 访谈法 C. 实验法 D. 行动研究法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A. 视角 B. 视敏度 C. 视野 D. 明适应7.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A. 常模参照测验 B. 标准参照测验 C. 目标参照测验 D. 团体参照测验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A. 杜威 B. 卢梭 C.

17、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10.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措施 D. 教育内容11. 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理论联系实际 B.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C. 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 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13.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 自我期待感 B. 自我归因感 C. 自我预期感 D. 自我效能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18、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 教育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15.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16. 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17.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18.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和,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19.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20. 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21.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

19、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与的综合表现。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2. 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23. 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24.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5. 教学26. 学校课程27. 有意注意28. 社会抑制29. 学习策略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0. 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31. 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32. 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33.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34. 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六、论述题(11分

20、)35.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七、教育写作题(16分)36.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 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2.B解析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D解析 (1)从课

21、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4.D解析 略5.A解析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被观察者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6.B解析 视敏度在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

22、视角的大小表示。7.A解析 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以被试在该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体。8.A解析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C解析 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10. A解析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11. D解析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12. A解析 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很可能就属于场依存

23、型。13. D解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二、填空题14. 民主化 15. 康德 16. 能动的 17. 不同刺激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18. 监督调节19. 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 20. 认知内驱力 21. 态度情感三、辨析题22.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23.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4、。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影响。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24.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再次,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四、名词解释25.

25、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6. 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 (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27. 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

26、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8. 社会抑制:即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又称为社会干扰。29.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五、简答题30. 答案要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

27、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31. 答案要点(1)把各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2)强调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3)注重学习原理、规则和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性;(4)对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予以鼓励。32. 答案要点(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是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3)知觉的情境方面。在社会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4)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定势在对人的

28、知觉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33. 答案要点韦纳等人认为,对于构成人的行为的原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分。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的(如能力)和易变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的;机会和运气,这是不稳定的。34. 答案要点(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对教师

29、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六、论述题35. 答案要点(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

30、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31、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七、教育写作题36. 参考例文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我认为

32、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基本知识的传授;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

33、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

34、能更全面。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

35、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 符合什么规律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

36、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

37、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案例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

38、,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案例6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 为什么 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育学练习一.选择题:“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

39、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 ( B)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 D)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C )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D )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C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C )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

40、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A )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 A )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 A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A )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

41、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C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A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B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C )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C )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D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

42、中庸 ( A )“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A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 A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 A )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A )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B )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 B教育学C教育论 D德育论 ( C )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 A )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 C )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 D )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 A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