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交通设计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42031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交通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立体交通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立体交通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立体交通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立体交通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体交通设计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交通设计开题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东湖梨园立体交通设计 专 业: 交通工程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开 题 日 期: 一、立题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参考文献等)1、课题研究的目地及意义东湖梨园是武汉东湖风景区听涛区的入口,也是二环线水东段和武汉大道徐东大街段重要的交叉口,北到二七大桥到汉口、南接东湖路到洪山街道口、东连武汉大道和内环线。而位于东湖梨园的梨园广场未来将建“武汉大道大东湖梨园广场地下文化街区综合体”, 梨园广场下将建占地36万平方米的地下文化街区综合体,项目包括大东湖展示中心(游客中心)、配套建设1000个车位的大型地下停车场及文化休闲娱乐、特色

2、美食等功能园区等。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东湖风景区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对东湖风景区,乃至武汉市今后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规划中的武汉地铁八号线下穿梨园广场地下商区,八号线跨越汉口与武昌两个地区,南北方向分别贯穿武昌武昌区与洪山区以及汉口江岸区和东西湖区。未来的梨园广场区域将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区,也将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流通过区域。所以对东湖梨园进行立体交通设计显得十分重要,合理的进行立体交通设计将对东湖梨园风景区以及梨园交叉口车流和人流产生积极深远影响。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立体交通设计主要包括水、陆、空等不同空间层面的各种交通方式的设计。本文所提到的立体交通设计主要涉及

3、梨园广场空间内的各种交通方式设计,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公交枢纽站、慢行交通设计,重点是完成梨园广场区域慢行交通的设计。针对梨园广场区域的规划,本论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梨园广场商业区立体交通设计。 我国大型商业区交通设计现状表明,对商业区进行合理的交通设计对整个区域的交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既可方便城市居民交通,又能与整个城市的交通相融合,并且与其他的交通方式很好的协调起来。而解决商业区的交通问题的发展趋势就是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和慢行交通相结合的交通方式。目前, 中国国内城市的地铁建设十分迅速。1)从微观角度看, 其发展趋势为: 地下街的发展将日益完善,它将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为包括多功能的、有交通、

4、商业及其他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未来在大城市的中心区, 将建设四通八达不受气候影响的地下步行道系统, 它很好地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 缩短了地铁与公共汽车的换乘距离,同时把地铁车站与大型公共活动中心从地下道连接起来。未来地下空间的发展是高效地利用空间, 将能源、物流、运输以及排污集中在地下进行处理, 为城市的地上空间预留了一片新鲜的天地。我国地下城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 完整高效的地下城将成为现实。2)从宏观角度看, 其发展趋势为: a. 政策更加明晰。地铁交通在城市公交系统中作用越来越大, 有条件的城市将把地铁交通作为优先领域, 超前规划, 适时建设。国家政策导

5、向使地铁交通建设有较好的发展前景。b. 技术更加先进。技术的进步, 一方面提高了地铁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地铁建设成本。c. 经营模式市场化。地铁经营方式有完全的国有垄断经营模式和市场化经营模式。把市场机制运用在地铁交通运营中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d. 管理更加法制化。地铁交通管理的法制化起初并不完善。现在, 很多地铁交通实行法制化管理以保障地铁持续、稳定和高效的运行。地铁交通的全面法制化管理是地铁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e. 建设运营安全化。地铁交通规模宏大, 技术复杂, 其建设和运营阶段安全因素影响极大。一旦发生事故, 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f

6、. 设备国产化和标准化。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国策的指引下, 推进国产化和标准化建设。我们要不断加强组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标准化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是实施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g. 公共交通网络化。以地铁为骨干, 与公共电汽车等组成公共交通网。地铁与公共电汽车的首末站衔接, 并设有供小汽车换乘地铁的停车场。这样, 公共电汽车和小汽车就如同地铁的支线一样, 通达地铁的未及之处, 为地铁集结和分配客流。慢行交通通常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系统,其行进或行驶速度一般3l5公里小时之间。我国城市人口集中,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在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占有很大比例,而目前

7、我国对于城市交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机动车为主的快速交通系统上,对于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还比较少。2010年,武汉市居民出行需求总量为1567万入次,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分别为35%和18%,出行量分别为548.5万入次和282.1万入次。武汉免费自行车作为慢行交通的一部分值得继续建设和推广。二、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的目标 本文所涉及的立体交通设计目标是优化东湖梨园区域空间范围内的通行效率,为未来的商业区和景区各种交通流的畅通设计多层次立体的的交通方式,首先是设计梨园广场区域的地下地铁和商业区的衔接,通过地下空间的开发,将地面车行交通方式转变成地下步行系统;其次是路面公交枢纽站的设计,综

8、合考虑地下商业区和地铁与地面公交车的衔接和换乘,以及公交专用道的设计;最后是针对梨园区域重点的慢行系统设计,慢行交通是绿色交通系统中的基本交通方式,同时也是其他交通方式的重要辅助形式和最佳补充方式,如城市轨道交通、公交等方式不能解决的末端交通问题,都可以通过慢行交通予以弥补。2、研究内容(1)城市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包括了地铁、轻轨、空中轨道列车、有轨电车和磁悬浮列车等。本文所提到的主要是武汉地铁八号线梨园站,车站时提供乘客出入的场所,乘客在此购票、上车或下车。一期的武汉地铁八号线梨园站属于终点站,所以在梨园站所有乘客必须下车,后期线路要延长时可作为中间站或折返站来使用。在本设计中地铁站重点研究

9、的内容是车站与上层的地下商业区以及地面的立体化式空间衔接。(2)公交枢纽站 公共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师整体、概念化地确定枢纽空间布置方式,是对公交车辆落客、等待、发车及乘客换乘、进出等各个功能空间的大致布置,是枢纽后续细部交通设计的基础。对于立体式枢纽,其空间布局设计科分为竖向和平面布局两阶段,其中公交停靠方式有四种:站台式、岛外式停靠、岛内式停靠和尽端式停靠。同时也要考虑公交与商业区和地铁的换乘衔接。(3)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系统是指由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等组成的系统。与机动车相比,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流特性相当接近,在进行交通流组织和管理时,宜将慢行交通流作统一考虑。慢行交通是本设计的重点,主

10、要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设计,包括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通道位置、间距和路段过街横道渠化设计方法。三、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通过学习的城市轨道交通,公交枢纽设计,商业区交通设计和慢行交通设计等相关知识。将各交通设计的一些原理和方法运用于本设计中,本设计进行的立体交通设计是可行的。首先,关于地铁站、地下商业区、梨园广场三处的衔接设计,由于本设计的重点不在于此,这里只依据城市轨道交通站台设计做简单的CAD二维示意;其次,梨园广场公交站点的设计,可依据公交枢纽设计用CAD示图详细表示;最后是广场区域慢行交通的设计,这是本设计的重点和难点,须综合学习交通设计中慢行交通相关知识用CAD二维图体现具体。

11、指导老师及其课题组在立体交通设计的相关研究方面具有很多的经验,本设计的研究方法思路经过深思熟虑,切实可行,能够确保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四、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2012.02.27-2012.03.27:调研、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2012.03.28-2012.04.08:东湖梨园立体交通设计的研究。2012.04.09-2012.04.30:优化设计方法及设计。 2012.05.01-2012.05.10:应用案例分析比较。2012.05.11-2012.05.17:英文资料的翻译。2012.05.18-2012.05.23:撰写论文。2012.05.23-2012.05

12、.31:论文修改、整理、打印。2012.06.01-2012.06.05:毕业答辩。主要参考文献1 王炜.交通工程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2 杨晓光.交通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3 杨海鹰. 城市步行环境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2 . 4 陈雷. 城市步行系统空间形态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 2006 . 5 卓宇. 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空间的立体化建构D湖南大学, 2010 .6 张强. 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 2010 . 7 王婉婷. 哈尔滨市区公交候车亭的人性化设计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8 闫平,宋瑞.城市公共交通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9 王引. 城市公共交通环境无障碍设计D. 天津大学, 2011, (01) .10 王安旭. 我国城市公交车站发展方向研究D. 吉林艺术学院, 2010, (04) . 11 Chen Y Z,Li N,He D R. A study on some urban bus transport networksJ .Physica A, 2007,12 各学术期刊网13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规范三、进度安排四、指导教师意见签 名: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