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开远市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奖代补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42280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开远市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奖代补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云南省开远市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奖代补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云南省开远市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奖代补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云南省开远市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奖代补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云南省开远市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奖代补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开远市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奖代补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开远市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奖代补资金项目实施方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项目摘要11.1项目提要11.2实施方案编制依据21.3实施方案参照的标准和规范3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及主要障碍因素42.1项目县基本情况42.2项目乡(镇)基本情况62.3项目区基本情况72.4原改造项目建设内容、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说明13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33.1指导思想133.2基本原则14第四章:建设内容144.1建设任务及目标144.2建设内容15第五章:技术方案165.1水池设计165.2机耕路断面设计175.3生物农艺措施设计17第六章: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206.1主要工程量206.2投资概算216.3资金筹措34第七章:保障措施及实施计划

2、357.1保障措施357.2项目建设组织管理方式387.3项目实施进度39第八章:效益分析398.1经济效益分析398.2生态效益分析408.3社会效益40第一章:项目摘要1.1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云南省开远市2011年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奖代补资金项目。(2)项目主管单位:省中低改办;(3)项目实施单位:开远市中低改办;(4)项目性质:完善;(5)项目建设地点:中和营镇中和营村、响水村;(6)建设内容与规模:投资15万元修建配套50m3、100m3地边积水池各3个;投资60万元修建配套3公里机耕路;投资25万元建设1000亩地膜、喷滴灌节水栽培、间套种技术等农艺措施推广示范基地。(7)建设目

3、标:通过这次中低产田改造,使配套设施得以完善,并把项目区农田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整合项目区其它支农项目和资金,配套完善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集成配套高效农业栽培技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项目区农业生产走上高产、高效之路。(8)建设期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9)项目投资情况:项目总投资195.1541万元。其中修建3个100立方蓄水池投资12.4505万元,3个50立方蓄水池投资9.7569万元,3公里长6米宽机耕路投资89.1202万元,1000亩滴灌节水栽培示范基地投资80万元,建设管理费用1.913276万元,工程建设监理费用1.913276万元。(10)效益分析:

4、通过项目的实施,土壤状况得到改善,提高了有机质含量,改善了生态环境,涵养了水源,减少水土流失,耕地质量、利用等级提高,提升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同时,大力推广高效农业栽培技术,项目区可亩产值7540元(包括间套种植总产值),1000亩粮食总产值754万元,新增收入583万元。项目的实施,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对我市中低产田改造是一次积极的探索,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1.2实施方案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

5、法;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云财农2011118号)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建设参考标准;1.2.2相关规划、计划依据开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远市中和营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开远市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2009-2020)。1.3实施方案参照的标准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 103-95);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

6、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1996;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及主要障碍因素2.1项目县基本情况2.1.1地里位置开远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中部,地处北纬23302358,东经1030410343之间,东接文山州砚山、邱北两县,南靠蒙自、个旧,西连建水县,北邻弥勒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市,滇东南地区的交通要塞和中心城市

7、。市境东西横宽66千米,南北纵距52千米。距省会昆明市217千米,距州政府蒙自县48千米。全市总面积1950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178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1.5%;坝区面积16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8.5%。2.1.2社会经济情况全市辖3乡2镇2处(羊街乡、大庄回族乡、碑格乡、中和营镇、小龙潭镇、乐白道办事处、灵泉办事处),21个社区居委会、52个村民委员会,442个自然村,566个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32.27万人,农业人口17.18万人,非农业人口15.09万人。城镇化率达69%。少数民族有彝、苗、回、壮4个,少数民族人口14.3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4.6%。全年粮豆总产95891

8、.41吨,甘蔗53920吨,蔬菜109980.4吨,水果9216吨。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163323万元,其中种植业和畜牧业收入分别达到51155万元、25415万元,分别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1.3%和15.5%,农民人均纯收入5336元。开远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兴旺,遍布全市乡镇和各大工矿企业的集贸市场,成为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物流网络。2.1.3气候条件开远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低纬度、高海拔地理位置和季风活动的影响气候特点表现为:夏长无冬,秋春相连,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干湿季分明,常年多干旱。立体气候典型。开远坝区年平均气温19.8,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2.

9、4。年日照2200小时,全年大于或等于10积温天数长达326天,积温达6729.8,无霜期341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2,最冷1月,平均气温12.8,年温差11.4,小于国内同纬度甚至高纬度地区。而日温差较大,尤其是干季(11月至次年4月)平均日温差高达13.1,其中冬季达13.3。开远坝处于东南暖湿气流和西南暖湿气流的背风坡,属于全省3个少雨区之一。年平均降雨量805毫米,水面蒸发力达1466毫米,年干燥度1.8,常年多干旱现象发生。干季由11月至次年4月,晴天多,光照足,蒸发大,湿度小,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18%,干燥度高达4以上,所以冬、春干旱较突出。雨季510月,从5月下旬开始,

10、降雨量显著增多,至10月下旬雨量逐渐减少,雨季结束。雨季降水占全年总量的82%,其中68月降水占全年总量的53.4%,干燥度1左右,属半湿润状态。东高西低的地形变化而形成的立体气候,为农作物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为冬季农业开发和林、牧、渔业生产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2.2项目乡(镇)基本情况2.2.1地里位置中和营镇位于红河州及开远市东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337、北纬2344,地处两州(红河、文山)四县市(开远、弥勒、砚山、邱北)交界处,东与文山州砚山县平远街接壤,南与本市的碑格乡毗邻,西与本市的东百道办事处相连,北与弥勒县的江边乡、文山州丘北县新甸乡交界,国道323线及泸(西)中(和营)

11、公路、平(远)-锁(龙寺)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红河州的东大门。2.2.2社会经济情况中和营镇国土总面积605.04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136个自然村、184个村民小组。2010年中和营镇总人口34675人,其中农业人口33981人,占总人口的98%。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壮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3281人,主要以汉、彝、苗、壮等民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6.3%。全镇有耕地面积69243.1亩,农民人均占地2.2亩。2010年全镇实现农业生产总产值达22371.7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615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08元,财政总收入860.3万元,各项指标均成两位数增

12、长。2.2.3气候条件项目区属南亚热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6,最低气温-4.7,年最高气温30.3。项目区境内降雨的季节性较为突出,干湿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1272毫米,雨季510月,从5月下旬开始,降雨量显著增多,至10月下旬雨季结束,雨季降水占全年总量的82%,68月为雨季盛期,降水占全年总量的53.4%,年均日照总时数1933.5小时,年积温138.8。历年相对湿度74%,全年无霜期长达318天。通过对项目区光照、气温及降水等资源的调查,项目区热量丰富,日照时数长、积温高,湿度大,终年太阳射角大、光质好、利用光质潜力大,雨量充沛,光、热、水、土资源丰富,适宜多种粮食和经济

13、作物的生长。2.3项目区基本情况2.3.1项目区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开远市东部、中和营镇的南部、东部和北部,海拔高度在14281500米之间,总体地貌类型为丘陵,区内浅丘起伏,地形趋势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地形坡度在210之间,平均坡度6,地形地势总体坡度均匀,地块整体上完整连片。2.3.2项目区耕地资源及其土壤类型项目区土壤主要为红壤亚类砂岩红壤,红壤是境内种植粮油作物的主要土壤。大部分为砂泥土,土壤疏松,通气性、透水性良好,粒状至块状机构,平均地力中等,ph值在56范围内。耕作层厚度多大于30厘米,土壤富含有机质,养分含量较丰富,熟化程度较高。适宜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种植生长,粮食作物主要以

14、水稻、烤烟、小麦、玉米为主。2.3.3项目区水资源及现有水利设施状况项目区内灌溉骨干设施有:主要供水水源为中和营大龙潭、西龙潭、后洞龙潭三个龙潭及中和营河,根据2008年1月、3月、5月、7月、10月实测数据,得中和营灌区各月的来水量如表下表所示: 单位:m3/s月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大龙潭0.820.600.550.600.831.391.791.861.931.661.350.80西龙潭0.300.250.250.240.300.440.650.810.700.550.350.30后洞龙潭0.200.200.20.210.210.300.320.350.370.300.200.1

15、9中和营河2.081.581.481.562.093.384.514.944.864.093.152.04项目区内灌溉面积主要依靠大龙潭和西龙潭水源进行灌溉。水质符合标准,水源地势高,可自流灌溉,水量可满足灌溉要求。中和营镇黑果山片区提灌工程水源来自中和营河,中和营河流域属大气降水补给型河流,年径流情势与降水的年际、年内及面上分布关系密切。西龙潭年多年平均产水量1332.05万m3/年,大龙潭年产水量3676.31万m3/年, 后洞龙潭多年平均产水量921.11万m3/年,中和营河年产水量9429.26万m3/年(数字源于开远市水资源调查评价与水利化区化报告)水资源丰富。中和营项目点现状供水水

16、源为西龙潭多年平均产水量1332.05万m3/年,大龙潭多年平均产水量3676.31万m3/年,中和营河多年平均产水量9429.26万m3/年,供需水量平衡分析如下表:中和营项目点供需水量分析表名称水源可供水量(万m3)需水量(万m3)余水量(万m3)中和营灌区西龙潭、大龙潭、中和营河14437.6767.4213670.2由上表分析可见,中和营项目点余缺水量为13670.20万m3,因此,中和营项目点水量完全能满足灌区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需求。项目区内有新建3000m水池两个,1500 m水池一个,2000 m水池四个,新建泵站两座。中和营大河两岸地势平缓,原有部分沟渠,但数量不足,规格低,不

17、配套,利用率低;断面不整齐且宽窄不一,排布凌乱,多为串灌串排,灌排能力低。中和营河为南盘江支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发源于中和营镇舒城桥头龙潭,由东向西流经中和营坝子,折转向北流向响水村汇入南盘江,其间在飞鱼泽建有水电站。中和营河最大流量40m3/s,最小流量0.4m3/s,流经项目区西侧段平均流量约为7 m3/s。中和营河水质较好,能够满足农业灌溉的要求。经过多年建设,项目区大部分已解决了田间灌溉问题,但是,由于前期建设指导思想、资金限制、后期管理水平、项目区所处地形地貌及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项目区内水利工程分布不平衡,抵御干旱的能力不强。工程设施不完善,布置不合理,造成供水不足,灌溉保证

18、率较低,水的利用率低。水源保证率不足,从而导致灌溉保证率低。2.3.4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交通状况以及气候状况项目区涉及响水村和中和营村2个村委会,2010年末2个村总人口11501人,劳动力7223人。耕地总面积19222亩,人均耕地1.67亩。响水村地处中和营镇东边,距镇政府所在地2.8千米,到乡(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县57千米。辖2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179户,有乡村人口4924人,其中农业人口4924人,劳动力355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432人。全村国土面积39.0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230亩,人均耕地1.87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684.3万元,农民人

19、均纯收入3696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烤烟、畜牧业为主。中和营村是中和营镇政府所在地,距开远市区60千米。辖2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604户,有乡村人口6577人,其中农业人口6577人,劳动力366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110人。全村国土面积35.5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992亩,人均耕地1.52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637.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4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项目区为传统的农业种植区,耕种历史长,土壤肥沃,但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加上设施配置不足,对各种资源的利用不充分,使得粮食总产量不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项目区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林、木、渔

20、等副业薄弱。粮食品种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烤烟等。区内基本无工业项目,农民主要以土地为生,部分从事第三产业。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名称总人口劳动力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人人亩亩元响水村委会4924355692301.873696中和营村委会6577366799921.523441合计11501722319222项目区北部边界为平锁高速公路,东部有平锁高速公路连接线,南部323国道经中和营镇至开远市,对外交通十分便捷。项目区内部村寨间道路通达度较好,部分道路已为硬化路面,但田间已有道路布局凌乱,且均为土路,路况较差,等级低,运输、通行能力不能满足土地整治后的生产、耕作要求;另

21、外,区内局部地区耕作区生产道路较少,未形成网络,局部通达度低。区内气候属南亚热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6,最高温度30.3、最低温度-4.7,全年无霜期318天,年均降水量700多毫米,雨季集中在510月,雨热同期而无酷暑,年日照1933.5小时,日照时数长、短波辐射、光热资源丰富,利用光质潜力大,为农作物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2.3.5项目区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由于中低产田地区绝大部份的耕地坡度较量大,水资源贫乏,区域性、季节性干旱缺水问题严重,许多耕地干旱有蔓延和加重的趋势,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沟渠等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不够, 抗御自然灾

22、害能力弱,给农户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2、土壤贫瘠,耕地质量差,耕地产出率低由于中低产田绝大部份经济发展缓慢,农户农业生产投入不足,水土流失严重及多年来“重耕轻养”导致耕地土壤普遍贫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结构不良,宜耕性差,跑肥、跑水、跑土现象严重,加之多年来化肥施用量大,农家肥施用量低,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耕地产出率低,降低了农产品竞争力,直接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低产田土壤质量较差、耕作层浅薄贫瘠、坡度大、砾石多、冷浸内涝、质地粘重、干旱缺水、灌溉保证率低、有的甚至没有排灌基础设施、水土流失等障碍因素突出,农业基础脆弱,抗御自然

23、灾害能力差,处于“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导致丰富的热区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利用。3、劳动者素质不高,农业科技普及率低中低产田大多是山区和半山区,这些地区也是少数民族的重要聚焦区,社会经济发展与中心坝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劳动者科技素质远远落后于中心坝区。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使许多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无法推广应用,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2.4原改造项目建设内容、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说明 项目区在建项目为开远市东山片区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和营项目区规划设计灌溉面积8.03万亩。项目区内规划新建管网工程123.9km,新建机耕路19.5km,项目区内工程概算投资为2860.6

24、4万元。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963.9851公顷,项目预计新增耕地30.4569公顷,新增耕地率3.16%,项目工程由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村庄整治工程组成。预算总投资3712.92万元。两个项目均进入收尾阶段,项目资金根据实际进度按时发放到各施工单位。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生态建市、农业稳市”的发展思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小工程、大规模、高效益中低产田改造为主要内容,以创新项目管理机制为

25、手段,以农民为主体,投入为保障,坚持治水与改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开源节流,兴利除害,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中低产田地改造为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3.2基本原则1、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点,突出建设重点,相对集中建设的原则。3、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农艺、生物、化学措施相结合,建成土地平整、田块成方、排灌方便、环境优美、适应机械化操作和规模化经营的标准化农田。4、坚持合理安排、高标准规划、大配

26、套建设的原则。5、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按照“政府大投入、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的要求,充分整合国家、省级各部门资金,同时吸纳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改造。6、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 把各部门项目实施的要求与全市的实际相结合,统一规划、统一资金、统一验收、分部门实施、各施其责,形成合力、整体推进。7、项目建设不与城镇、城市、公路、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规划用地冲突,大于25度坡度面积不纳入规划范畴。第四章:建设内容4.1建设任务及目标通过对项目区的建设项目进行补充、配套及建设标准的提高,将达到以下目标和任务:1、项目区通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壮大农村经济,改善和解决农

27、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2、引导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生活饮水达到安全要求。农村风貌得到明显改善。3、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配套程度,全面实现机械化操作,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4、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5、通过生物农艺措施培肥地力,促使田地耕作层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明显改善,有机质含量达到2以上,逐步达到高稳产农田标准。 6、推广地膜覆盖、膜下微喷(滴)灌、间套种等高效栽培技术,烤烟单产达160公斤以上,产值3000元以上;间套种农作物亩产值达4000元以上,项目区亩总产值达7000元以上。开展技术培训20期1000人(次)。4.2

28、建设内容4.2.1项目建设工程内容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以实现和达到“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目标,进一步改善项目区生产条件。项目建设工程内容主要有:1、修建2条机耕路总长度3km,机耕路路缘采用C15埋石砼,路中先采用土方回填后采用泥结石铺设路面;2、修建3个50m蓄水池和3个100m蓄水池,M7.5浆砌石砌筑池壁,C15埋石砼垫层,C20钢筋混凝土底板浇筑,M10池壁抹面砂浆;3、对项目区内1000亩中低产田地进行改造治理,推广烤烟间套种植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其主要工程内容为:培肥地力。每亩增施农家肥1000公斤,共计1000吨,农户承担40%;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每亩需地膜3公斤;滴灌设施,土

29、方开挖350m,主干管长1367m,支管650m,毛管长32596m,滴头29649个,四通230个,堵头265个,过滤设备1套,闸阀井8个。施肥罐1个;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开展技术培训经费3万元。4.2.2主要措施技术措施分为工程措施和生物农艺措施。工程措施主要是通过土地平整、灌溉水源与田间渠网、田间道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能排能灌、保水保土保肥;生物农艺措施主要包括秸杆还田和秸杆覆盖、绿肥种植、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以肥调水、地膜覆盖、喷滴灌技术、间套种技术等。通过硬件、软件措施配套,实现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五章:技术方案5.1水池设计水池布设在项目区

30、田间道路旁,其作用为田间用水调节,采用浆砌石结构,容积分别为50立方米和100立方米。50m3蓄水池共有3个,水池设计为长方形,设计池深为2.1m,池底宽度为4m,长度为6m,外坡比1:0.2,水池边墙采用M7.5浆砌石支砌;水池底板厚0.45m,底铺0.2m厚M7.5浆砌块石垫层,上铺0.15m厚C20钢筋砼。水池顶周围设安全防护砖砌体,防护砌体高1.5米。详见水池结构设计图。100m3蓄水池共有3个,水池设计为长方形,设计池深为2.6m,池底宽度为6m,长度为7m,外坡比1:0.2,水池边墙采用M7.5浆砌石支砌;水池底板厚0.6m,底铺0.4m厚M7.5浆砌块石垫层,上铺0.2m厚C20

31、钢筋砼。水池顶周围设安全防护砖砌体,防护砌体高1.5米。5.2机耕路断面设计项目区内机耕路共计两条总长3km,中田间道路面高出地面0.5米,田间道路面宽6米,路面为0.2米厚泥结石路面,0.15米回填土方。路缘石采用C15埋石砼砌筑。为方便往来车辆会车,在田间道上线路较直、视线较好的地段设置会车台。会车台宽均为2米,长8米,采用风化料石路基,砂砾石路面,风化料石路基厚0.3米,砂砾石路面厚0.2米。田间道工程量采用横断面延米计算法,先根据已确定的道路横断面计算每米工程量,再依据道路长度计算总工程量。5.3生物农艺措施设计5.3.1生物措施1、秸杆还田秸杆还田技术通过机械粉碎、化学和微生物催腐,

32、稻麦高留茬还田等技术,初步建立经济高效秸杆还田新模式,增加土壤覆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水分含量,营造土壤水库,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其C/ N 较高,秸秆还田可改变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改善土壤的肥力,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秸秆还田方式主要分为直接还田方式、过腹还田方式、堆沤还田方式。直接还田用机械直接讲桔杆还田,每亩增施氮肥4-5公斤;过腹还田是将秸秆收割后通过氮化、粉碎后做成饲料供牛羊喂食后,再将牛羊粪便腐熟后还田;堆沤还田是将秸秆堆于田地中再加入尿素、速腐剂、适量的水后用泥封垛,便于桔杆腐熟。2

33、、加大绿肥种植。绿肥种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种植绿肥既能增加饲料供应,又能有效培肥土壤,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大力推广种植或间套种植大豆、豌豆、光叶紫花苕、毛叶苕等经济效益较高的绿肥作物,做到既培肥地力,又增加农民收入。5.3.2 农艺措施1、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一是大搞机械灭茬和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造土壤理化性状。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生产上的作用,利用春秋两季大搞机械灭茬直接还田和乱稻草还田,搞好秸秆粉碎还田。二是大搞农家肥积造,增加有机肥施用量。通过秸秆过腹积造有机肥,大搞高温造肥,坑沤肥,堆沤肥,增加农家肥的积造数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2%的土壤,每亩施用农家肥100

34、0公斤,掺合粘土10吨/亩。2、烤烟间套种膜下滴灌间套种技术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提高复种指数、最大程度发挥土地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在项目区保证烤烟规格化种植和烤烟基本苗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间套种模式,包括小米辣、番茄、山药(浅根品种)、马铃薯、瓜或豆类等。同时配套集成膜下滴灌技术,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技术规程为:烟叶长势较差的田块,在烤烟墒面两边点播为好;烟叶长势好的和海拔高的地方,因套种时间提早,应隔沟套种。墒面两边打塘点播,塘距2530厘米,每塘种植5株,沟内套种,采用双行三角形种植,塘距3035厘米,每塘株数23株。要求每亩密度30004000塘,

35、亩用种量34千克。采用墒面塘播的,播种时可不施种肥,采用沟播的,播种时可亩施复合肥810千克或普钙1520千克作种肥。铺设好滴灌设施,将滴管铺设于每条墒面中间,保持滴管不易移动为宜。滴管铺设完后用玉丙、草锈等烤烟专用除草剂150毫升左右兑水两桶(32公斤左右)均可喷洒墒面,而后再覆膜,盖膜后覆土于烤烟塘内,以保持地膜不易被风吹开为准,套种其他作物的墒面以同样方式进行。3、以肥调水水肥协调,以肥调水,以水促肥是改造中低产田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关键。重点推广抓好以下技术:一是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增施磷肥,补施钾肥,配施硼、钼、锌有机复合肥,起到以肥调水,抗旱保墒的作用;二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保证

36、氮、磷、钾养分的比例趋于合理;三是推广应用科学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4、扩大农业机械耕作面积,提高耕层厚度。由于土壤耕层浅,土壤浅薄,不仅会造成作物根系发育不良,而且会大大降低土壤的蓄水量,从而造成土壤失墒,直接影响产量。借助国家对农户加大农机补贴力度的有力时机,全面做好农业机械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的入户工作,对项目区耕地进行深翻,增加耕层厚度。5、增加科技投入,全面提高中低产区农民科技素质农民科技素质不高,农业新技术应用不到位是中低产田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面提高中低产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将科学技术转移成现实的生产力。一是积极开展好科技培训活动。通过办培训班、印发科技材

37、料、广播电视讲座等形式传播科技知识。二是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针对不同类型和自然条件有利的中低产田,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和粮食产量。三是大力推广推广抗旱优良品种。针对项目区的土壤、气候、资源等的实际情况,计划引进推广一批抗旱优质高产新品种,充分利用水资源,达到经济、节水、高产、优质的目的。第六章: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6.1主要工程量6.1.1水池工程3座50立方水池土方开挖总方量322.56m,石方开挖138m,土方回填96m,M7.5浆砌石193.5m,C15埋石砼51.99m,C20砼底板34.65m,M10抹面砂浆150m,钢筋制安2.15t。3座100立方水池土方开挖总方量346.8

38、m,石方开挖86.7m,土方回填76.8m,M7.5浆砌石285.36m,C20砼81.03m,M10抹面砂浆195m,钢筋制安3.81t。6.1.2机耕路工程机耕路总长度3km,机耕路路缘C15埋石砼工程量为900m,泥结石路面铺设工程量为3600m,回填土方2700m,土方开挖900m,石方开挖270m。6.1.3生物农艺措施示范区1000亩田地采用地膜铺盖、滴灌技术及间套技术进行改良其主要工程量如下:1、培肥地力。每亩增施农家肥1000公斤,共计1000吨,农户承担40%;2、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每亩需地膜3公斤;3、滴灌设施,土方开挖350m,主干管长1367m,支管650m,毛管长32

39、596m,滴头29649个,四通230个,堵头265个,过滤设备1套,闸阀井8个。施肥罐1个;4、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开展技术培训经费3万元。6.2投资概算该工程概算总投资195.154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191.3276万元,独立费用3.8265万元。6.2.1主要编制依据(1)执行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定额;(2)参照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水规计2005116号文下发的云南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试行)。(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文件发改价格【2007】67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

40、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4)云南省水利厅文件云水建管【2007】48号“云南省水利厅关于执行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费收费管理规定问题的批复”。(5)编制采用的价格为2010年9月物价水平。6.2.2基础单价(1)人工费工 长:4.91元/工时高级工:4.56元/工时中级工:3.87元/工时初级工:2.11元/工时(2)电风水预算价 电价:0.79元/kW.h风价:0.12元/m3水价:0.50元/m3(3)主要材料预算价格采用2010年6月市场价为原价,运至工地分仓库的价格。祥见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4)砂石料预算价格以外购价加达工地运输费计算。预算价为:块石:55

41、元/m3 毛条石:110元/m3 砂料:63元/m3碎石:57元/m3(5)次要材料预算按云南省水利水电建设经济定额站文件,不足部分采用市场现行价。(6)施工机械台时费按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布的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6.2.3费率标准(1)其他直接费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建筑工程直接费率取2.0%。(2)现场经费建筑工程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土方工程费率取4%,石方工程费率取6%,模板和混凝土工程费率取6%。(3)间接费建筑工程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土方工程费率取4%,石方工程费率取6%,模板工程费率取6%,混凝土工程费率取4%。(4)企业利润以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之和为计算基础,费率

42、取7%。(5)税金以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之和为计算基础,费率取3.25%。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企业利润计算基础不含砂石料价格调差。6.2.4编制方法(1)工程投资按概算编制。(2)建筑工程单价主要采用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3)建安工程中,所有工程均按工程量乘以工程单价计算,工程单价中已包含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4)独立费用: 参照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执行。总 概 算 表附表一单位:万元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费独立费用合计123456总投资191.32763.8265195.1541一第一部分

43、建筑工程191.3276191.3276二第二部分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三第三部分 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四第四部分 临时工程五第五部分 独立费用3.82653.8265一至五部分 合计191.32763.8265195.1541六预备费1基本预备费 2价差预备费 静态总投资191.32763.8265195.1541建筑工程概算表 附表二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单价号1234567第一部份 建筑工程1913276水池工程(100m3)3个124505 1土方开挖m3346.80 14.34 4973 2石方开挖m386.70 89.00 7716 3土方回填m376.80

44、 12.19 936 4M7.5浆砌块石m3285.36 188.49 53788 5C20钢筋砼m381.03 352.66 28576 6钢筋制安t3.81 6816.46 25998 7M10水泥砂浆抹面m2195.00 9.43 1839 8模板m225.20 26.93 679 水池工程(50m3)3个97569 1土方开挖m3322.56 14.34 4626 2石方开挖m3138.00 89.00 12282 3土方回填m396.00 12.19 1170 4M7.5浆砌块石m3193.50 188.49 36473 5C20砼底板m334.65 352.66 12220 6C15埋石砼m351.99 276.25 14362 7钢筋制安t2.15 6816.46 14683 8M10水泥砂浆抹面m2150.00 9.43 1415 9模板m212.60 26.93 339 主干路(3km)宽6m891202 1土方开挖m3900.00 14.34 12909 2石方开挖m3270.00 89.00 24030 3土方回填(压实)m32700.00 12.19 32900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