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地区农牧民培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44456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地区农牧民培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XX地区农牧民培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XX地区农牧民培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XX地区农牧民培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XX地区农牧民培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地区农牧民培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地区农牧民培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述1.1.1 项目名称:XX职业技术学校农牧民培训楼建设项目1.1.2 建设规模: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1.1.3 建设投资:项目总投资900万元1.1.4 建设地点:新疆XX市丽园区八一路17号1.1.5 建设单位:新疆XX职业技术学校1.1.6 建设性质:新建1.1.7 建设期:1年1.1.8 项目负责人:(XX职业技术学校校长)1.2项目背景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加快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三大战略任务之一予以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我国“十一五”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1)2003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更加直

2、接、更加明确、更加有力的措施。其中包括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加强技能培训,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2004年,全国将有1亿农村劳动力被转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农民工培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实事来办”。(2)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379号文转发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等6个部门制定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规划提出了农民工培训的具体目标:2006年至2010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名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的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名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规划要

3、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督促农民工培训计划的落实,保证培训经费的及时到位,加强对政府扶持项目的评估。对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用工单位要加强监督和规范,防止借培训之名对农民工乱收费、损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全面启动20032010年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后,通过“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业远程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3)2004年3月24日,教育部以教职成20041号文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中确定目标,20062010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

4、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4)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提出: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继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

5、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十一五”期间,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使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5)2006年1月21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中提出: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各地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继续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办法,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给予适当培训费补贴。推广“培训券”等直接补贴的做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远程教育等现

6、代手段,向农民传授外出就业基本知识。重视抓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支持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劳务培训基地,发展订单式培训。输入地要把提高农民工岗位技能纳入当地职业培训计划。要研究制定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同时要求落实农民工培训责任。完善并认真落实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科技、建设、财政、扶贫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强化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责任,对不履行培训义务的用人单位,应按国家规定强制提取职工教育培训费,用于政府组织的培训。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工青妇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工职业培

7、训。建立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 (6)2006年5月1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劳社部发200618号文印发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制定的目标任务是:20062010年,对4000万农村劳动者进行非农技能培训,年均培训800万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就业率达到80以上。逐步形成就业导向、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效应,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使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者普遍得到培训,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努力使每一个培训后的农村劳动者都能顺利实现就业。(7)2006年1月23日经自治区第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新疆维

8、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组织、引导和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帮助农民异地创收。实施“技能型短缺应用人才培养计划”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农牧民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积极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逐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增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培育、发展、规范就业中介服务和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保护、劳动力市场监管和劳动执法监察,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 (8)2005年,XX地区行政公署以哈行署发200515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地区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的劳务经

9、济目标是,到2010年,全地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6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15亿元,人均劳务收入达到614元,年均增长60元;人均劳务收入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到12.7。劳务输出目标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一产务工的比例由目前的30下降到15;转移到二产的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到35;转移到三产的比例维持在50。务工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比例由目前的40提高到70,在区外务工人员比例由目前的10提高到30。劳务培训目标是:20052010年期间,力争有富余劳动力的农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项外出务工技能,为实现“一户转移一个农牧民,富裕一家”的目标奠定良好基础;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劳动力开展

10、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1.5万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 (9)2007年2月10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提出大规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增收能力。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以政府为主导,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快构建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和乡镇四级培训网络有力支撑,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互为补充,与市场就业需求有效对接,符合农村实际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要加紧研究制定全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培训政策,协调和解决培训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切实抓好实施。加快整合和优化各级教育培训资源,大力调整职业技术

11、院校、农业广播学校、技工学校的办学方向,按照市场就业需求设置专业,重点面向农民开展技能培训。结合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农民生产技能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民培训向更大规模扩展,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后备产业大军,确保完成自治区确定的“十一五”期间培训200万户农民的目标任务。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要重点围绕建筑、交通、水利、电力等建设工程领域,传统特色工艺制作,餐饮服务、制造、机械维修、旅游等行业,以及劳务输出、劳务派遣需求的职业工种等进行。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不断扩大农民技能培训规模,推动农民技能培训上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办法,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10) 党的十七

12、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特别是提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这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决策,是继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11)教育部办公厅2008年11月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

13、和再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抵御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实现就业再就业和创业,而且对促进城乡的发展与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出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实施学历教育,招收具有初中学历的,学制原则上三年(含顶岗实习一年);招收具有高中学历的,学制为一年(含顶岗实习半年)。凡经中等职业学校正式注册录取的返乡农民工,办理入学手续后即取得学籍,并纳入当地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和年度招生统计范围。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要和返乡农民工的学习特点,开设专业和课程,突出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实行学分制和学分银

14、行制度,允许学员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学员取得规定学分的,毕业时颁发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举办短期职业技能培训,要根据返乡农民工的实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办班形式,帮助他们提高就业和再就业的能力。还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要因地制宜地面向青年农民、乡镇企业职工、退役士兵、进城农民工、下岗轮岗职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加强与农业、劳动、财政等有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为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提供支持和帮助,推动这项工作广泛深入开展。(12)党的十七大特别强调要

15、培育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农牧民素质,培育新型农牧民。对农牧民进行大规模素质培训,既是加快提高农牧民就业、创业和增收能力的基础工程,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因此,要把农牧民培训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来抓,努力建立适应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者培训体系,力争在今后几年内使农牧民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面对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新要求,我区农牧民培训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牧民培训基地设施、设备落后,难以适应培

16、训需要;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培训任务艰巨;培训手段单一,培训质量有待提高;没有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农牧民培训投入不足;缺乏统筹规划,培训资源未能有效整合等。这些问题和困难,已严重影响到农牧民科技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成为发展现代农牧业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本项目的提出,对加强区域农牧民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的需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

17、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新疆是农牧业大区,2000万人口中有近60%在农村。农村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低是制约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加大新疆农牧民技能培训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 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也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3)是农牧民培训基础设施

18、建设的需要XX职业技术学校肩负着区域农牧民培训的重任,预计到2010年,全区需培训的种植业、畜牧业、种业和林果园艺业等等高技能专业人才近万人,需培训的各种熟练操作技术人员数十万人,需培训各类农业从业人员和农牧民近百万人,农牧民培训任务非常艰巨。但现有的教学基础设施,已远远不能担当此重任,落后的培训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农牧民培训任务完成的瓶颈问题。因此,加强农牧民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必要的。1.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为本项目建设创造了条件2007年9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文件明确继续开展新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

19、训“阳光工程”,努力做到为每个家庭培养一名技工。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农牧民生产和生活、增加农民收入,也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新疆社会的重要体现。(2)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XX地委、行署“南园北牧”战略规划及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国发200732号文件精神,加快XX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哈地党发200801号)等系列文件的出台,为进一步推进新疆XX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大力实施新疆XX地区“153农牧民技术员培训工程”(到2010年,完成培训及评定100名高级、500名中级、3000名初级农民技术员)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目的是通过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逐步把农牧民技术员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并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起到学一人、带一片、富一方的示范作用,切实推动农业节本、增效,帮助广大农牧民增产、增收。2008年12月25日XX地委扩大会议上,地委书记郭连山关于坚定信心,强抓机遇,全力推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讲话中指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促进那么专一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要求地区要抓好农民致富技能和转移就业培训。深入实施“一年一户一人一技”致富技能培训工程、科技示范户培训工程、“153”农民技术员培训

21、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工程,大力开展农村经营能人、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等支付带头人的培训工作。特别提出XX职业技术学校等单位要加大培训力度,特别要加大本地户籍农业人口子女的培训,重点是少数民族和贫困户的子女。今后,凡农村其中子女参加培训的,除XX市外由地区补助500元,县市补助500元。农村少数民族和贫困户子女参加培训的一律免费。并把这项惠民措施列为2009年XX地区为民办的十大实事之首。学生毕业后统一安排进入工矿企业和第三产业就业。1.4建设单位概况XX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以中职教育为基础、集成人函授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民汉合一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于2006年6月由

22、XX地区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农业学校、卫生学校、农广校资源整合而成。合校后原各中职学校资质同时保留,在内部管理上实行一套人马,多块牌子,集中办学,使学校同时具备了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自治区重点中专学校、国家“星火学校”和“阳光工程”实施定点单位、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人培训考核站、地区劳动预备役培训基地、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学校、XX国家第一职业技能鉴定站(所)等办学资质,从而实现了XX地区职教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办学合力。学校坚持“立足应用、服务地方、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目前共设置机电类、化工类、汽车类、矿物开采类、医学类、公共服务类、农学类、煤炭类等8大类近30个专业

23、,其中化工、烹调、汽驾与汽修、设施农艺、农村经济管理5个专业是自治区重点特色专业,化工、采选矿、护理专业是学校的主体专业。学生70%以上实行“订单”培养,与国投罗钾、广汇、地区各大宾馆、各大医院等40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签署培训用工协议人数达31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自治区努尔白克立、艾尔肯吐尼牙孜、黄昌元等领导在地区领导的陪同下多次来学校视察,对学校的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怀和充分肯定。目前,学校在册教职工323人,外聘教师40余人,中职在校学生2400余人。为配合亿吨级煤炭基地的建设,实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原XX地区特色产业(矿物开采)公共实训

24、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正在增建煤炭开采实训中心,添置煤炭开采专业(综采与井巷掘进爆破掘进、仿真综合机械化掘进、矿井供电系统监控等11个实训室)设备。合校以来,已借款近600万元新建了学生公寓一栋,多方筹资2200万元新建了一栋1.4万平方米的综合实训楼,引资、援资、筹资1800万元投入教学设备。1.5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4)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20032010年

25、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79号);(6)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的通知(教职成20041号);(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劳社部发200615号);(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18号); (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 (11)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2)国家

26、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编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13)XX地区“十一五”发展纲要;(14)项目单位提供的部分资料及委托编制协议书。1.6可行性研究结论职业技能教育已经成为我国跨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教育行政和学校都在积极推进职业技能教育的实施。该项目的建设,为推进职业技能教育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将使XX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条件更加配套,功能更加完善,项目综合研究结论可行。第二章 建设条件及场址选择2.1建设条件2.1.1地理位置与社会概况XX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地处东天山南麓,北以东天山山脉分水岭与巴里坤

27、接壤,东与甘肃为邻,西临善鄯、木垒,南与巴州相连,东西长约404公里,南北宽约322公里,面积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疆总面积的5.2。地理坐标东经91089623,北纬40434343。XX市城市规划区界定面积333.3平方公里,现建成区面积25.89平方公里。XX市下辖18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92个行政村,29个居委会。全市总人口约42万人,有汉、维、哈、回等31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占70.99%,少数民族人口占29.01%。非农业人口23.1万人,占总人口的57.12%。2.1.2气象条件气温极端最高温度 43.9极端最低温度 -32年平均最高气温 17.6年平均最低气温 2

28、.7最热月平均气温 27.2(7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 -12.2(1月份)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 41%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 63%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 27%风年平均风速 2.8m/s二分钟最大风速 26m/s十分钟最大风速 28m/s基本风压值 0.65KN/M2年主导风向NE E夏季主导风向NE E冬季主导风向NE ENE大气压年平均气压 93100 Pa月平均最大气压 94140Pa(1月份)月平均最小气压 91900Pa(11月份)极端最高气压 94850Pa极端最低气压 91770Pa降水年平均降水量 34.6mm年最大降水量 66.3mm年最小降水量 11.5mm月平均最大降水量 6.4

29、mm月平均最小降水量 1.0mm月最大降水量 26.4mm24小时最大降水量 18.9mm年无霜期 182天最大积雪厚度 16cm基本雪压值 0.2KN/M2最大冻土深度 127cm地震设防烈度 8度2.1.3公用设施水源、水质XX自来水厂设有两处水源地,设计能力日产8万吨水。学校自来水接入口径159cm,水质良好,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可保证项目区用水供应。电源、供电XX供电网主要电厂有第一和第二电厂,总装机容量22.3万千瓦,已与乌鲁木齐电网并网,供电可靠。输配电网电压为1千千伏、35千伏和10千伏三个级别。可保证项目建设的各类用电。电讯截止目前,XX地区电话网交换机容量达数十万门

30、,移动、数字通信网覆盖全地区各县(市)、乡、镇、团场。完全可保证项目区的邮电、通讯服务。排水XX市城市排水系统设施齐全,建有污水处理厂一座,排水流向市西南处。项目区排水管线可并入城市排水系统。供热学校供热系统并入XX市集中供热系统,由华电热力公司供应,地暖接口口径250cm、常温暖气接口口径300cm,完全满足该项目采暖需求。施工协作条件XX市属于中型工业城市,由于近几年XX石油基地的大规模建设及第二热电厂、工业园区、安居小区等项目的建设,带动了一大批建筑安装企业,并同时带动了建筑安装三材企业和市场的发展,工程监理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因此,XX的施工和协作条件、三材供应市场、监理等都已有一定的

31、基础。2.2场址选择2.2.1拟建项目地址,选在XX职业技术学校位于XX市八一路西侧和新民五路南侧。该场地具有以下有利因素:(1)场地位于XX市城区内,符合XX市城市总体规划;(2)场地周围无污染源,建筑布局符合工业培训建筑设计要求;(3)施工现场公用设施便利,与城市给排水、供暖等设施的接口方便;(4)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附近有2路、6路、8路、11路、13路、15路公交车站、交通十分便利。2.2.2 场地地质条件根据XX地区建筑勘察设计院2003年5月所作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据探孔揭露地层情况,在勘察深度8米范围内,拟建场地地层为冲洪积形成的粘性土、砂土及圆砾。按其岩土层性质可划分为第

32、一层杂填土,第二层粉土,第三层粉质粘土,第四层粉砂及圆砾,第五层粉质粘土。(1)杂填土:厚度0.000.90米,杂色,以粘性土为主,可见多量的生活垃圾,稍湿,松;(2)粉土:厚度1.603.80米,灰褐色,孔隙较发育,稍湿,可塑硬塑;(3)粉质粘土:厚度0.001.60米,黄褐色姜黄色,稍湿,可塑硬塑;(4)粉砂及圆砾:厚度1.703.00米,灰褐色姜黄色,砂中密,砾呈亚磨圆;(5)粉质粘土:最大可见厚2.9米,黄褐色,可塑,稍湿。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低于8.0米,地下水为潜水,补给来源为地表径流,水流方向由北向南。经勘查,拟建场地无岩溶、滑坡、坍塌、泥石流、断裂、坎儿井等。可不考虑地震液化问题,

33、场地稳定性良好。第一层杂填土:为近期回填,结构松散,性质较差,多分布于冻深范围;第二层粉土,分布较广,为中高压缩性土。具湿陷性,经计算可知,此层土为湿陷性黄土,S=10.23厘米,湿陷等级级;第三层粉质粘土第四层粉砂及圆砾第五层粉质粘土层均为良好天然地基持力层。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划分,XX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秒。根据抗震设计规范划分拟建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综合判定该场地为抗震有利地段,场地稳定性良好。适宜做建筑场地。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3.1项目建设总体方案3.1.1指导思

34、想XX职业技术学校农牧民培训楼的建设原则是以提高职业技术基础能力为中心,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采用了适度超前的方案。农牧民培训楼根据当地的同类建筑,结合新疆农牧业和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整体布局上结合重点专业建设规划,整合现有资源,设计足够的大教室和实习训练部。项目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符合自治区、地区职业技术培训发展规划的要求。项目建设实现优质工程、廉政工程,以节约投资、效益显著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3.1.2 建设规模新建农牧民培训楼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框架结构,地上5层。建筑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物内设置电脑网络布线、电话线、普通水暖电布线,力求结构合

35、理、功能齐全。3.1.3 建设目标(1)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对象:农村牧区新增劳动力和有转移意愿的农牧区劳动力,重点是初高中回乡青年、贫困农牧民、复员退伍军人和企业新招农民工。培训内容: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技能要求设置培训内容,当前重点开展家政服务、藏毯编织、缝纫服装、餐饮服务、驾驶修理、拉面工、特色文化、电气电焊、建筑安装等市场急需工种的培训,提高农牧民进城务工就业素质和技能,促进农牧区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2)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对象: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广大农牧民,突出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种养殖大户、妇女以及村级防疫员、信息员的培训。特别是农村牧区女性劳动力的培训面要达到4

36、0以上。培训内容: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分专业、按需求开展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设施农牧业、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水产养殖等技术的培训,以及“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培训、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主导产业实用技术培训。 (3)农牧民创业培训。培训对象:以农牧区种养业大户、农牧区经纪人、村组经济能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为主要对象。培训内容:以规模化种植养殖、制种、水果栽培及蔬菜、食用菌、花卉种植,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牧业信息化、乡村旅游等为主要创业项目,以经营管理、法律知识和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实践为主要内容。(4)生态保护与建设技能培训。培训对象:实施退耕

37、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的农牧户,生态移民,经济林、苗木种植户等。培训内容:以草地保护、草地围栏、划区轮作、草地改良、人工种草、草原鼠虫害及毒杂草防治技术,以及林木育种、林草种植、造林地抚育管护、经济林种植技术、发展后续产业技能等为主要培训内容。3.2 建筑标准3.2.1 建筑相关标准(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5)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8

3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9)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10)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国务院令第279号);(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2)建设工质量管理办法(建设部第29号令);(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B50194-93);(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96);3.2.2 建筑内容根据现代职业技术的培训特点,在空间布置上要“大开间、布局合理、结构紧凑、设施配套”的要求,拟采用以下方案:(1)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和监理均采用公开招标方

39、式进行,参照国内先进的同类建筑建设方案,广泛征求专家意见;(2)农牧民培训楼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外围护墙采用300厚陶粒混凝土砌块保温填充墙,非承重内隔墙采用150厚陶粒混凝土砌块墙,地面采用现浇,外门为铝合金门,内门为普通木门,窗材质采用中空铝合金玻璃幕墙窗。室外入口处台阶采用400100花岗岩条石,外墙贴面砖于陶粒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室内地面、楼梯地面铺810厚地板砖,过道为普通水磨石地面。内墙为涂料,卫生间为釉面砖墙面。(3)水暖电照采用国际标准,以铜芯线敷设,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必须大于0.8欧姆。采用集中供热方式,使室内温度达到1820。每层楼均设有消火栓,确保安全使用。3.2.

40、3 功能设计农牧民培训楼按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多功能大厅按现代化培训功能要求进行设计,教室按标准间进行设计。农牧民培训楼建设内容一览表表3-1项目名称数量(间)建筑面积()培训教室221540教师办公室14980学生阅览室4280书库4280教师阅览室170多媒体教室4280专业教室2155楼道600厕所10500楼梯间315合计50003.2.4结构设计主要设计参数基本雪荷载 2MPa基本风荷载 60kg /m2地基承载力 20 t/m2最大积雪厚度 16cm最大冻土深度 127cm地震烈度 7结构形式框架结构,结构层高为地上5层。为满足人防要求,农牧民培训楼设置地下室,由于层高较小(低于2.

41、2米),故不计入建筑面积。3.2.5 公用工程给水、排水、采暖、供电能力根据项目的功能、工程规模确定,留有发展余地。(1)给水设施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绿化用水和消防用水。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估算夏季日最大用水量66.70立方米。农牧民培训楼用水量估算序号名称单位数量综合用水指标(升)用水量(立方米/日)1师生人10004040.02绿化平方米 900 3 2.7合 计66.7农牧民培训楼消防用水按一次火灾1小时,5个(每层1个)消火栓(水枪流量1.6升/秒个)计算,估算一次火灾消防用水量28.8立方米。农牧民培训楼用水从校园供水管网接入,给水管道长20米。管径

42、120毫米,管材PVC。校园内设检查井1座。(2)排水设施生活排水系统排水定额是其相应的生活给水系统用水定额的8595。估算农牧民培训楼日最大排污量36立方米。农牧民培训楼污水排入校园排水管网,排水管道长20米,管径150毫米,管材为钢筋混凝土凝土管。校园内设检查井1座。(3)采暖设施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农牧民培训楼采暖面积5000平方米,热媒参数7090,学校办公的用热指标80瓦/平方米,估算热负荷0.40兆瓦。农牧民培训楼采暖用热从校园供热管网(直埋)接入,供热管道长25米(给水、回水管),管径120毫米,管材为无缝钢管。室内采有四柱式散热器采暖。(

43、4)供电设施电气工程包括弱电部分(电视、电话、网络)及消防电气、保安监控等内容。配电箱与干线水平连接用穿刺线夹连接,支线电路导线均为ZRbv-500型。凡金属设备的外壳必须接地,与人体接触部分做等电位连接,局部等电位箱与总电位箱连接。每个教室均配置开关、插座。楼梯间、过道及教室用普通开关控制。卫生间灯具和开关均用防水、防溅式。目前用电主要为农牧民培训楼教学设备和照明、校园(路灯)照明。估算用电负荷33.5千瓦,年用电量6.05万千瓦时。农牧民培训楼用电负荷、用电量估算序号名称动力负荷(千瓦)照明负荷(千瓦)用电量(千瓦时)1农牧民培训楼8.622.4547142校园照明 2.5 5800合 计

44、8.624.960514从校园380伏供电线路至培训楼架空接电,三相线路长50米,塑料铝芯线。(5)厕所每层均设厕所,厕所的位置应便于使用和不影响环境卫生。在厕所入口处宜设前室或设遮挡措施。女生应按每25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计算;男生应按每5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和1000mm长大便槽计算。应按每90人应设一个洗手盆(或600mm长盥洗槽)计算。3.2.6交通与疏散(1)门厅和走廊培训楼宜设置门厅,入口应设挡风间或双道门,其内廊的净宽度不应小于2100mm。(2)培训楼楼梯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楼梯不得采用螺形或扇形踏步。每段楼梯的

45、踏步,不得多于18级,并不应少于3级。梯段与梯段之间,不应设置遮挡视线的隔墙。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楼梯梯段的净宽度大于3000mm时宜设中间扶手。楼梯井的宽度,不应大于200mm。当超过200mm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室内楼梯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900mm。室外楼梯及水平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100mm。楼梯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栏杆。(3)安全出口教室安全出口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000mm。教学用房不宜设置门槛。(4)值班室值班室设在一楼,建筑面积为15平方米。主要用于收发、保卫等。3.3消防3.3.1消防给水(1) 本建筑消防水源由市政自来水接入,与室外学校消防蓄水

46、池相连接,保证室内、外消防用量2小时(包括补水);(2)室内消防以消火栓为主,各消火栓箱均设消防按钮,消火栓间距2.0米;(3)屋顶设消防火箱,贮水量5立方米,除保证10分钟消防用水外(4.8 立方米),其余可配合自动给水系统调节各层卫生间用水;(4)每个消火栓旁配一只手提泡沫灭火器;(5)地下室设消防水泵1台。3.3.2 火灾报警系统电源电压380/220伏,三相四线制,由两路电源、电缆埋地引入配电室,再由配电定送至各用电点,两路电源互相联锁,使其达到不能同时投入工作。线路敷设全部采用铁管(或无增塑钢性PVC电线管)暗配,照明设混凝土层中,其他管线设在垫层中。配电箱全部采用工成套产品及改造产品。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培训楼每层设置1支消火栓,同时每层放置4具手提干粉(储压式)灭火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