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第三章消费理论} 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48343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5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 第三章消费理论} 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微观经济学 第三章消费理论} 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微观经济学 第三章消费理论} 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微观经济学 第三章消费理论} 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微观经济学 第三章消费理论} 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 第三章消费理论}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 第三章消费理论} 课件.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三 章消 费 理 论The Theory of Consumption,本章之理论核心:消费者均衡本章必须掌握的内容:基数效用、序数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率;消费者均衡公式;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边际替代率;有效经济区间;,经济学用“效用”来解释消费者行为的动力,也用它衡量消费者偏好的程度。1.1 效用的定义效用,是商品或劳务所具有的、满足消费者欲望的效能;它反映商品或劳务与消费者的快乐与痛苦之间的关系,即人们自消费当中所获得的满足感。,1.效用论概述(The Theory of Utility),理解“效用”需把握的要点 效用是人们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 到的满足程度

2、,是一种主观心理感觉。偏好决定效用,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对 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效用同时还是人们需要的一切商品所 共有的一种客观属性。“效用”所涉之伦理学意义。,1.2 两种效用理论1.2.1 基数效用论(cardinal utility)效用论源于功利主义思潮,一问世便 以“基数效用”为标志,自1700s末至 1930s,长期主导着关于效用的思维。基数效用论者于注重“效用”的客观属 性,认为“效用”大小可用基数来表示,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基数效用思想的依据:按照功利主义 原则,消费者视其主观感受,可清楚 地获知每单位商品效用的大小,因此,作为一种心理上的主观存在,可直接 地以基数加

3、以衡量。基数效用理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 方法,并将其贯穿于整个的效用分析 之中;遵循的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2.2 序数效用论(ordinal utility)意大利学者帕雷托(Pareto)提出序数效 用理论,英国学者希克斯(Hicks)进一 步发展了此一思想。1930s以来,序数 效用思想被学者们普遍认可和采纳。现代微观理论中,通常使用的是序数 效用的概念,仅在某些问题的分析上 仍使用基数来度量效用。,序数效用理论注重于“效用”的主观属 性,认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 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依照 心理偏好程度的高低与顺序,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序数效用论采

4、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遵循“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分析。,2.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2.1.1 总效用(Total Utility,TU)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亦即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获得的、累积的效用总量。,2.基数效用理论,总效用是所消费商品数量的递增函数,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新增一个单位的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新增效用量,亦即,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满足程度。数学上,边际效用是总效用量的变动率,即效用函数的微分。,2.1.2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MU),边际效用是商品消费量的递减函数,

5、边际效用的特征 MU的大小与消费欲望的强弱成正比。MU的大小与消费量的多少成反比。MU是特定时间段内的效用。MU实际上永远是正值(花钱买罪受?)。MU是决定商品需求价格的主观标准。需求价格不取决于TU,而取决于MU。,2.1.3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例:消费量 MU TU 0-1 30 30 2 20 50 3 10 60 4 0 60 5-10 50,面包的消费量从 1 个增 至2个 满足程度从30个效用单 位增至50个 即新增了20个效用单位,TU=f(Q),增函数,减函数,2.1.4 TU与MU的关系的示意图 TU:效用总量。MU:总效用TU 的变动率 Q,MU。,注意:零边际效用的

6、意义:想要的都已拥有(足够了),是否再增添一个已无所谓。“负边际效用”:拥有的某物品已够多 了,你倒愿意少要、不要甚至“倒贴”。边际分析,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分析方 法之一;理解“边际”的关键在于理解“增量”及其所代表的“变化”的含义及 其表述方式。,2.2 边际效用递减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2.2.1 含义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在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获得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示意图,此图既反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反映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之间的

7、关系,2.2.2 边际效用之所以递减的原因“递减”源于物品的使用规律:按轻重 缓急的顺序被用于其重要性相继减少 的各用途上。理性人视物品用途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将物品首置于最重要之处,物品所能 产生的MU也就最大,随着各用途重要 性的递减,物品的MU也会逐渐下降。,“递减”源于心理活动规律:人的欲望 无限,但其某一具体的欲望又有限。随着同种消费的数量逐渐增加,人们 对相应物品的占有欲会逐渐减少,导 致对该种需要的迫切程度逐渐降低。当物品量超过一定限度后甚至引发人 们的排斥感,而产生负效用。,2.3 基数效用论之“消费者均衡”2.3.1 用货币的MUm测量商品的MU 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货币如同

8、商品,也具有效用。边际效用递减律对货币也 适用。随着货币量的不断增加,单位货币 的边际效用递减。,为什么说“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购买商品,即是用货币的效用去交换 商品的效用。具体分析中,通常假设货币的边际效 用为常数。理由:单位商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货 币收入总量的很小部分,当购买量发 生微小变化时,所支出货币的MUm的 变化也非常小,故可略去不计。,若:MU为商品的边际效用 MUm为货币的边际效用(设为常数)P为商品的价格则,消费者所得到消费品的效用正好等于其所失去的货币的效用,即,MU=MUmP,,或,从效用角度理解的“公平交易”,知识点:价值悖论(也称价值之谜)价值悖论,

9、指有些东西效用很大,但价格很低(如水);有些东西效用不大,但价格却很高(如钻石)。解释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区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水带来的总效用巨大,但自然界水的量也很多,因此最后一单位水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就微不足道了。相对于水而言,钻石的总效用并不大,但由于钻石数量很少,所以它的边际效用就大了。人们愿为边际效用高的钻石支付高价格,为边际效用低的水支付低价格。“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正在于“稀”的物品边际效用高。,2.3.2 边际效用均等原理 Law of Equal Marginal Utility定义:消费者同时选购若干种商品时,若其对每一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货币付出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其购买行为所实

10、现的总效用最大,即,证明:假定资源稀缺(若不稀缺,全部实现 MU=0);若用 MUA,MUB,MUC 代表消费品A,B,C,的边际效用;PA,PB,PC,代表消费品A,B,C的价格,则当: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最大。,2.3.3 消费者均衡 Consumer equilibrium又称“最佳购买”、“最佳购买组合”、“效用最大化组合”和“最佳消费束”等。“消费者均衡”,即一种受支付能力约束的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均等的结果。,消费者均衡的假设前提 消费者的偏好既定;消费者的收入既定;商品的价格既定。消费者均衡所需的条件 收入全部用完;每一元钱都花在了最合适的地方;每一元钱用在不同商品上的边际 效

11、用相等。,2.4 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导出(1)2.4.1 条件 需求定理 消费行为目标:效用最大化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建立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础上 的消费者均衡,2.4.2 原理 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 边际效用,因此,有:D MU P 一种商品的消费者均衡条件:,D MU P,货币的边际效用=2,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2.5.1.定义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物品或劳务中所增加的个人福利之总和。表现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额。或: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总效用的差额。,2.5.消费者剩余 Consumer Surplus,消费者剩余有正、负之分。,之所以存在

12、“消费者剩余”的解释 受边际效用递减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增加,新增单位的商品给他带来的效用逐次下降,他愿意为之支付的价格就会越来越低,“剩余”便越来越多。,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交易价格一般反映了他对所拥有的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的“估价”。由边际效用递减律可知,他先前购买的每单位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高于他从最后一单位商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超出部分就是消费者剩余。,2.5.2.消费者剩余的图形分析据边际效用递减律,随着购买量的增加,人们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逐渐减少,因而从每单位商品中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也在减少。将所购商品的所有剩余加总即得总的消费者剩余。,假定某商品价格为P*。消费者愿

13、意为所消费第一个单位该商品支付V1,但实际为其支付的却只有P*,即他在第一单位的消费中获得的“剩余”为(V1 P*);若按V2 评价第二单位,但实际支付P*,故消费第二单位商品所获的“剩余”为(V2 P*)。,对上页图形作如下抽象:,依上述方式类推,消费者在消费最后一单位商品中得到的剩余为(Vn P*)。把消费 n 单位商品所获的剩余加总,即得到总的消费者剩余:(V1 P*)+(V2 P*)+(Vn P*)=(V1+V2+Vn)nP=V(n)n P,总的消费者剩余 CS=V(n)nP其中,V(n)为n单位商品“愿意价格”的和,也是该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获得的总效用,约为图中 OV1 MQn 的

14、面积;nP为消费 n 单位商品所花的货币额,约等于图中OP*MQn的面积。,消费者剩余在图形上表现为个人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曲线以上那部分面积,从“消费者剩余=V(n)n P”中可知,当 n 很大时,阶梯状的需求函数近似于连续的需求函数 D(P)=q,且消费者剩余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消费者剩余在图形上表现为个人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曲线以上那部分面积,2.5.3 消费者剩余的“正”与“负”,“CS”不是从市场得到的实际收入,而是一种心理感受和主观评价,2.5.4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令反需求函数为 Pd=f(Q),且当价格为P0时的厂商供给量为Q0,则消费者剩余为,为实际花费的货币总效用,为所获得的

15、商品的总效用,或:CS=(愿意支付的价格 实际支付的价格)需求量,注意:消费者剩余是一种心理现象。消费者剩余是经济学家抽象出来的概念。人们在日常购买中很少会想到它的存在。通常在大量购买时的优惠价面前,消费者才会明显感觉自己得到了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所获之剩余来自于物品的 交换,而非来自于供方的损失思考:若消费者剩余是建立在供方损失的基础上,达成交易的可能性有多大?事实上供方在物品的交换中也能获得剩余-生产者剩余。交易的双方均可从交换中获得利益,也即所谓的剩余。,3.序数效用论之消费者最优选择序数效用论之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取决于三个因素:-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无差异曲线,3.1 预算约束-消费者支

16、付能力 Consumers Capacity of Payment基本思想:消费行为受支付能力约束。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实际支出即:IPAQA+PBQB+PCQC+若 IPQ,消费者还有能力提高TU;若 IPQ,部分消费欲望不能实现。,3.1.1 消费选择与消费决策 行为目的:效用最大化 可选方案:可购商品种类与数量 约束条件:由收入和价格决定的预算 约束。消费决策:依自身购买能力,在可选商品中,购买那种自认为最佳的品种与数量的组合,以获得效用的最大化。,注意:消费选择是受约束的选择:只要某人面对的是有限的预算,则不论其偏好如何,其所选择的商品组合的价值不能超出其支付能力。,3.1.2 预算约束的

17、表述 预算约束的代数表述形式假设:只有两种商品 X 和 Y 可选,其价格分别为Px 和 Py,某人可支配的货币收入总额为M,则 Px X+Py Y M,预算线及其数学表达亦称消费可能性曲线(Consumption-Possibility Line)。假设消费者花光所有收入,故其消费选择通常落在预算线上。预算线:消费者花费其全部货币收入后所能购买的所有商品组合的集。,预算线(Budget line)的方程式:,负斜率:消费者欲满足预算约束,则 X与Y 的消费量势必呈此消彼长态势。,Px X+Py Y=M,预算约束的 几何表述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所有商品组合称为预算集,亦称选择集

18、合。,Px X+Py Y=M,图中各点均为商品 X 和 Y 的一种组合。预算线即为购买能力的边界线,它明确划分出消费者可实现与不可能实现的选择领域。,3.1.3 预算线的变动 收入变动与预算线收入 选择集合扩大,预算线外移。收入 选择集合萎缩,预算线内移。,价格变化与预算线的移动假设:收入不变。此时,预算线的斜率只与两种可选商品的相对价格高低相关。相对价格变化,引起消费者的预算集或选择集合发生相应的变化。,X商品价格提高 对预算线的影响,(b)Y商品价格提高 对预算线的影响,同理可知商品价格下降时的预算线变动情况,消费者购买行为欲解决的问题在既定条件约束下,选择何种消费结构才能使其自商品或劳务

19、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效用)最大化?亦即,在预算线上选择哪一点(即哪种商品组合)才能使所得到的满足最大化?,3.2 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该理论由埃奇沃斯(Edgeworth)首创,由帕累托(Pareto)扩大应用。到上世纪 30 年代由艾伦(Allen)和希克斯(Hicks)发展成完整的理论。,3.2.1 无差异曲线的定义无差异曲线,又称“等效用曲线”或“效用等高线”。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认为的、在一定偏好条件下,满足程度相同(即无差异)各种商品组合的轨迹。它是消费者主观偏好的几何表现。,3.2.2 无差异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假设消费者只能在商品X和商品Y 之间进行选择

20、,则其满足度便是这两种商品消费量的函数:,u=f(X,Y),对于既定的满足度 u0,有,(1),=f(X,Y),(2),等式(2)将被(X,Y)的无数种组合所满足,3.2.3 无差异曲线(IC)的特点 负斜率:意即X 和 Y 反向变化。密集性:在同一 平面可有无数条 IC。即不论两种 商品怎样组合,必落在某一IC上。,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消费 者满足度越高。该特性反映了偏好的“无餍足”性。凸向原点,即当某产品组合点沿任一 曲线向右移动时,其斜率的绝对值下 降,使曲线变得愈加平坦。该特性反 映的是边际效用递减率。,在同一平面上,IC 不相交、不相切。若两线交于 C 点,则点A和点C的满

21、足度相等,因为同 在IC2上,同理点B 与点 C 的满足度 相等,并推出点 A 和点 B 相等。但 A 所含商品 Y 的数量大于 B,故 A 的满足度大于 B。,C,A,B,IC2,IC1,Y,X,0,完全替代品 两种商品之间 的替代比例固 定不变。,3.2.4 无差异曲线的特例,在完全替代品条件下,其MRS为常数,无差异曲线为一斜率不变的直线。,例如:在某消费者看来,一杯牛奶和一杯咖啡之间是无差异的,两者总是可以按 1:1 的比例相互替代。,例如,一副眼镜架必须和两片眼镜片配合,才能构成一副可供使用的眼镜。,MRS为0(平行于横轴)或为(垂直于横轴);,注意:在无差异曲线理论模块中不存在负效

22、用的无差异曲线。这也意味着没有负边际效用,虽然边际效用递减的法则依然存在。理由:理性消费行为不会发生在第一象限以外的地方。,3.3 边际替代率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3.3.1 边际替代率的含义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满足程度(亦即效用水平不变)时,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即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即:,MRS是一个点概念,其在曲线IC上各点取值可以不同。若消费单位无穷小,则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可表述为:,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如B点)的边际替代率,正是该点上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计算结果取绝对值),3.3.2 边际替代规

23、律-“递减”消费两种商品,维 持效用水平不变。随X消费量,欲获 更多Y 的愿望将,意即所需放弃的 Y 消费量也将。,MRS 递减,意味着IC的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该曲线必定凸向圆点。,QX,QY,O,IC,U=f(QX,QY)=U0,是边际效用递减律在无差异分析中的具体表现,因为,由 A 到 C 总效用不变,故有:,即,边际替代率就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也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故可依效用函数测算商品的边际替代率。,3.4 既定条件下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最优商品组合点的特征: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于E点。对于I2,E点斜率就是MRSXY。E点即是既定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满足点。,因此,最优

24、选择的条件还可表述为:,注意:这恰是“边际效用均等”的原理的表达形式。,依前所学,最优选择的条件可扩展为:,变换后得:,即,消费者的最优选择:,该公式也称为消费者均衡公式。,或,运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先定义一个辅助函数,其中,为拉格朗日乘数。,根据拉格朗日定理,最优选择必定满足三个一阶条件:,只要给定效用函数,就可解出X、Y和。,例:若 PX=1元,Py=2元,如何在给定 IC 曲线上找到最佳商品组合点?先看图中 A、B 两点,它们所代表的满足程度相同,但所包含的具体商品数量不同。从点A到点B,消费者增加了1单位的X,减少了3单位的 Y,此时消费者愿意接受的边际替代率是3。但考虑到价格因素,消费

25、者在B点获得与A点相同的满足程度却少花5元(321)。显然B点不是最佳点,因为该点上消费者愿意采纳的交换比例(即MRS)仍大于市场向他提供的交换比例(Px/Py=)。同理,从B到C,消费者增加1单位X减少了2.5 单位Y,但对同样的满足度,消费者在C点比在B点少花4元钱,故C点比B更受欢迎。依此类推,在给定的曲线上,就能逐渐趋近一个临界点。过了该临界点,再在X和Y两种商品中进行交换,消费者就没有什么利益了。而在此临界点上,消费者的主观交换率正好等于市场的客观交换率。图中,该临界点正处于 单位 X交换 1 单位 Y之处。,4.市场需求曲线的推导4.1 价格-消费曲线(PCC),价格改变,预算线

26、斜率改变;切点处 的MRS也相应改变。PX,均衡点靠近 原点;PX,均衡点离开 原点;,A,B,C,QY,QX,O,若上述变化连续,则连接A、B、C 等各点,即成为“价格-消费曲 线”(PCC)。“价格-消费”曲 线反映价格变动下消费者均衡的变动。,4.2 个人需求曲线的导出将由商品空间得出的 PCC,即价格-消费曲线,投影到Marshall 坐标上,即成D曲线。,假设市场上只有消费者A、B、C,则市场需求曲线由三个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横向叠加而成。,4.3 市场需求曲线的形成,5.1 收入-消费曲线(ICC)收入,均衡点 离开原点;收入,均衡点 靠近原点;若变化连续,即 成 ICC;,收入-

27、消费曲线反映收入变动下消费者均衡的变动,5.恩格尔曲线与恩格尔系数,5.2 恩格尔曲线 将ICC曲线投影到 Marshall坐标中去 后就得到恩格尔曲 线(Engel Curve,EC)。,QX=f(I),5.3 用恩格尔曲线区分商品类别 恩格尔曲线斜率为正:正常品,即需 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若收入弹性 ei 1,为奢侈品。若收入增加需求量反而减少,即需求 的收入弹性为负,则为“劣等品”。,ei=1:其他条件不变下,对某类商品的需求不会受收入变动的影响,则该类商品为“收入中性品”。,用恩格尔曲线区分必需品、奢侈品和劣等品,5.4 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5.4.1 恩格尔定律 因食品的需求收入

28、弹性非常低,故收 入,食品支出占收入的比重。食品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可反映一个国 家(或家庭)的富裕程度。食物支出占收入的比重随富裕程度的 上升而下降。,5.4.2 恩格尔系数,国际上普遍认为:若恩格尔系数 50%,则相应的国家或家庭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大部分收入用于糊口,能用于医疗、保健、教育、改善住房、休闲、旅游等的开支必捉襟见肘,致生活质量低下。,6.消费者均衡的变动-价格效应6.1 替代效应商品价格变动商品之间相对价格的变动 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特点: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表现:均衡点仍在原无差异曲线上移动。,条件:消费者偏好及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其他因素不变.,6.2 收入效应商品价格变化实际

29、收入水平的改变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特点:它引起效用水平的变化;表现:均衡点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条件:消费者偏好及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其他因素不变.,6.3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某商品价格 或 时,上述两效应同时发生,二者之和即为总效应,亦即“价格效应”,它使购买量与价格反向变化。,譬如若某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会多购别的商品以替代该种商品,从而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量;同时也因在该商品面前实际购买力下降而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这便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同时作用,其效应总和即为价格效应。,6.3.1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补偿预算线:价格变动引发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时

30、,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增减来维持消费者原实际收入水平(即原效用水平)的一种分析工具。,正常物品: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均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6.3.2 一般低档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呈同向变动;但替代效应大 于收入效应;总效用的结果 仍使需求量与 价格反向变动。,6.3.3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物品:替代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反 向变动,收入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同向 变动;收入效应大于 替代效应;总效应与价格 成同向变动。,6.3.4 一般低档品与吉芬商品的区别,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与不同商品的价格变化规律,正常品:总效应

31、(+)=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劣等品: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吉芬品: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价格下降时,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赞者选择现实经济生活中,消费者的选择行为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例如:消费者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商品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消费者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微、宏观市场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人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意即某一经济行为主体的决策结果可能不止一个)。不确定性是由于人们缺乏信息,或(并且)缺乏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产生的。,风险(Risks)若经济行为人知道自己某种决

32、策可能的结果,并且还知道这些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则称此不确定情况为“风险”。简单地说,所谓“风险”即某一特定情况(比如盈、亏、或不盈不亏等)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消费者的选择建立在效用基础上 在确定性条件下,任一商品对消费者的效用取决于所消费的商品量,消费者可根据确定的效用情况作出选择。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者则会估计可能获得的效用,结合自己的喜好决定是否承担一定的风险。,7.1 风险的测度7.1.1 概率(Probability)概率:某一事件的某一结果(X)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记为Pr(X),取值范围在0 1之间,表示结果X发生的不确定性。P(X)=0为结果X一定不发生的确定情况,P

33、(X)=1则为结果X一定发生的确定情况。,7.1.2 期望值(Expected Value)期望值,是对不确定事件所有可能结果的加权平均,而权数则是每一种结果发生的概率。期望值,测度的是事件结果的总体趋势,即人们所期望的结果的平均值。,期望值的计算若某事件X有n个结果,n种结果的取值分别为X1,X2,Xn;取各个值的概率分别为Pr1,Pr2,Prn,则该事件X的期望值 E(X)为:E(X)=Pr1 X1+Pr2 X2+Prn Xn 其中,Pr1+Pr2+Prn=1,7.1.3 方差与标准差方差(Variation):某一不确定性事件的每一可能结果的实际值与期望值之差的平方的加权平均数,用2表示

34、。标准差(Standard Variation):方差的平方根,用表示。用它们衡量风险:差值越大,风险越大。,衡量一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7.2 预期效用与期望值效用7.2.1 预期效用(expected utility)预期效用,是某一选择行为的各种可能结果所提供的效用的加权平均,其权数为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换言之,预期效用是某一行为的各种可能结果所提供的效用的期望值。,预期效用函数的一般表达式,E U p、(1 p),W1、W2=p U(W1)+(1 p)U(W2),预期效用函数,把对不确定条件下消费者面临风险的行为的分

35、析转化为对消费者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的分析。,简言之,预期效用就是消费者在不确定情况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7.2.2 期望值的效用(Utility of Expected Value)假设某行为的期望值为 p(W1)+(1 p)(W2)则该行为的期望值的效用为 U p W1+(1 p)W2,简言之,期望值的效用,即消费者在不确定情况下所拥有的财富的加权平均数的效用,就是把期望值代入效用函数求的的效用。,注意:预期效用和期望值效用形式上的区别:预期效用:E U P;W1,W2 特征:先效用,后期望。期望值的效用:U E(P;W1,W2)特征:先期望,后效用。,例:OE为某

36、人的效用曲线,反映其边际效用的递减趋势。假定该人现收入15千元,正考虑一项有风险的工作,该工作可能使其收入翻至30千元,也可能降至10千元,两种结的概率均为0.5。图中与10千元对应的效用水平为10,与30千元对应的效用则为18。显然,抉择须在与现状-15千元的稳定收入-比较后方能作出。,比较过程:计算其得到的期望效用(即“预期效用”),E U P、(1 P),W1、W2=P U(W1)+(1 P)U(W2)=0.5 U(10000)+0.5 U(30000)=0.5 10+0.5 18=14,新工作的期望效用值为14,现工作的效用值是13.5。若此人为风险偏好者,他将选择新工作以获得更高的效

37、用;若此人为风险回避者,他将选择留在现有岗位上-无风险,且保证了15000远的稳定收入和13.5的效用值。,7.3 消费者面临风险的行为-不同的风险偏好7.3.1 风险偏好的分类按个人承担风险意愿,分为三类:风险规避者(risk-averse individual)风险中性者(risk-neutral individual)风险喜好者(risk-loving individual),风险规避(risk-averse)者若消费者对无风险的确定性收入的偏好强于对有风险条件下的期望收入的偏好,或者说,他更愿意选择确定性收入,则称其为“风险规避者”,或“厌恶风险者”。,风险喜好(risk-loving

38、)者若消费者对无风险的确定性收入的偏好小于对有风险条件下的期望收入的偏好,或者说,他更愿意选择虽有风险但有可能实现更高的收入,则称其为“风险喜好者”。,风险中立(risk-neutral)者若消费者对无风险的确定性收入的偏好等于对有风险条件下的期望收入的偏好,或者说,他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持有一笔确定的货币财富量的效用等于在有风险条件下一笔财富的期望效用,则称其为“风险中立者”。,7.3.2 风险态度的判别 掌握三个概念(以彩票为例)彩票的期望值为 p W1+(1 p)W2 彩票的期望值的效用为 U p W1+(1 p)W2 彩票的期望效用为 p U(W1)+(1 p)U(W2),对某人而言,若

39、彩票的期望值的效用 彩票的期望效用则为风险回避者;彩票的期望值的效用 彩票的期望效用则为风险喜好者;彩票的期望值的效用=彩票的期望效用则为风险中立者。,效用函数 U=U(W)的特征,风险回避者的效用函数 U(W),风险喜好者的效用函数 U(W),风险中立者的效用函数 U(W),二阶导数判别法若已知效用函数,且效用函数可微,则对应于风险回避者,有 U 0,U 0,U 0;对应于风险中立者,有U 0,U=0;,7.4 风险与避险消费者通常都会选择回避风险。经济社会中,回避风险的主要手段即购买保险。保险:回避与化解风险的手段,即风险回避者以放弃一小部分收入为代价,换取一种稳妥且可靠的状态(或更大的回

40、报)。,可见,影响幸福的有效方法至少有两种:欲望不变而提高效用 调整心态,控制欲望(清心寡欲),消费者理论(效用理论)的人生意义问题:您如何看待“幸福”?“幸福”是一个与“满足感”、“序数效用”等联系紧密的词汇;主观感受到的满足程度高,“效用”就大,“幸福”程度就高。,例如:萨缪尔森提出 幸福=,消费者理论(效用理论)的人生意义不同人对生活有不同的偏好和效用-这决定于他(她)的人生目标。令狐冲、杨过偏好田园归隐、与心爱的 人厮守一生,郭靖、萧峰偏好铁肩担道义、明知不可 为而为之,左冷禅、岳不群偏好称雄武林、独霸天下,韦小宝偏好朋友义气、艳福齐天;做不同的事,当不同的人,总是各有好处。当个领袖

41、有无上的权力,但要随时提防政敌的阴谋诡计,一定 意义上没有路边的乞丐安全(绝对不需要保镖)。这 是人们对同一件事产生不同偏好和效用的原因(另外 一个原因是,不同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性格各异、经 历千差万别)。因此,只要不损人利己,人们就应尊 重、欣赏他人的偏好和选择。社会进步的意义正在于 它能给所有社会成员以更多的选择;,理性的人应该知道自己对所做的每件事的偏好、效用,也就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生活 的目标,说明你的偏好是无所谓,得过且过,但“得 过且过“这也是一种偏好)。如何把你人生的资源(金钱,更重要的是时间、精力)在各种选择之间作出合理的分配呢?记住:(1)优先 选择边际效

42、用大的;(2)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每一元 钱或每一分钟用于每件事所产生的效用要相等-达到 均衡。如果在某件事上消耗的资源太少,边际效用很高,请 不要吝啬;如果在某件事上消耗的资源太多,边际效 用太低,甚至边际效用为负,此即为“过度”。因此做 每件事都要适度,才能使你一辈子获得的总效用最大。,因此理想的生活是:挣足够的钱、但别多得晚上做噩 梦;谋取权力、但别过于勾心斗角;享受生活、但别 招致太多嫉妒;有些清闲、但别彻底失业 这与儒家所谓“中庸之道”不谋而合;也因此,社会上过中庸生活的人(中产阶级)越多,社会越稳定,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鏖,半士半姻民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还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半半歌 李密庵,半雅半俗半深半浅半诗半歌半工半对半是装腔作势半是倾吐心声颇得中庸真谛 樊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