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水保方案报告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5991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4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水保方案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水保方案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水保方案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水保方案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水保方案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水保方案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水保方案报告书.doc(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水保方案报告书 前 言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在某县某乡境内,位于某县境内第二高峰佛耳山西麓,距某县城关110km,项目地东面与某县仙都镇边界接镶,距某县城关约100km,项目地海拨在4001000m之间,坡度多在150450,面积69.09hm2。建设期为20062020年,分三期实施。项目一期(20062010年)投资额为7279万元,占总投资额的56.9%;二期、三期(20112020年)投资额为552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43.1%。项目总投资:12799万元(本水土保持方案为一期20062010年,茶园总占地面积4.80hm2,投资额为72

2、79万元)。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的都市人在品尝那缕缕茶香的同时,更加向往那自然的、纯生态的精神享受,到大自然中去、到山野和田园中去休闲、游乐,已成为不少现代人的生活喜好。但该茶叶基地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将大面积扰动地表,产生大量弃土、弃石、废渣,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极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势必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因此,水土保持防护工程必须成为项目区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中造成的水土流失。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

3、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位于某县境内第二高峰佛耳山西麓,根据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属于某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列入项目立项前置审批主要内容之一,水土保持方案是开发建设项目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水土保持防护措施以及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有利于遏制对水土资源的破坏和保护,维护生态环境稳定,确保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对主体工程区的建设、道路区等应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并

4、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为此,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6月15日委托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编制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接受委托后,组织有关人员踏勘现场,收集资料,对工程慨况进行分析,并按照水土保持行业技术规范标准,于2006年7月底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送审稿)编制完成,提交建设单位送某县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审查。2006年8月4日通过评审,并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见。编制单位针对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送审稿)做了认真的修改,形成了某省某

5、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稿),并由建设单位提交给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审批。本文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某县水土保持办公室和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人员的热枕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第一章 总 则1.1编制目的和意义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项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明确项目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明确项目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防治措施及方案实施进度,编制切实可行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案,为项目初步设计编写水土保持篇章提供技术依据,有利于遏制水土资源破坏,保护、

6、恢复和从建生态环境,确保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水土流失防治纳入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中,便于水土保持工程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为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对本项目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提供依据。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实施条例(1993年8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6)某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5年1月)1.2.2部

7、委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第5号令颁布,水利部2005年第24号令修改)(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200年第12号令)(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水保1994513号”文)(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颁布,水利部2005年第24号令修改)1.2.3规范性文件(1)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及矿产资源开发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水保2004165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文)某省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的计算办法(试行)(闽水保

8、监199723号文)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水利部保监200115号)某省财政厅、某省物价局转发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发布2002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财综20038号)(闽财综200351号)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闽政1999文205号)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的批复(某省物价委员会、财政厅闽价1996费字393号) 1.2.4技术规范及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

9、16453.6-1996)(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施验规范(GB/T15773-1995)(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3-1995)(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1996)(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9)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3-1995)(10)水土保持工程慨(估)算定额(2003年6月)(11)水土保持工程慨(估)算编制规定(2003年6月)(12)某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慨(估)算编制办法(闽水2005计财73号)(13)某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闽水电1997

10、计201号)(1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闽水电1997计324号)1.2.5技术文件与资料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总体规划(2006年5月)1.2.6任务来源关于委托编制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委托书。1.3设计深度本项目主体工程尚在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规定,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一致。因此,本方案设计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1.4设计水平年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指水土保持工程建成,初具规模并开始发挥作用的时间,一般为工程竣工后的第一年。本项目建设计划从

11、2006年开始,至2010完工,建设时间为5年,因此,本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定为2011年。第二章 项目及项目区慨况2.1项目慨况 项目名称: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单位: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地点:某县某乡寨片林场项目规模:用地面积4.80hm2建设内容:茶园、办公楼、茶叶加工房项目投资:7279万元生产经营权年限:32年2.2自然地理2.2.1地理位置某县位于某省的东南部,北纬24502526,东经1173611817,地处闽南厦、漳、泉金三角结合部,居山近海,隶属历史名城泉州市。它东接南安市,南毗翔安区,北邻永春县,西南与长泰县接壤,西北与漳平县交界。项目

12、地在某县某乡境内,位于某县境内第二高峰佛耳山西麓,距某县城关110km,项目地东面与某县仙都镇边界接镶,距某县城关约100km,在湖头盆地西缘的五阆山至龙门跌死虎岭西缘的天然分界线以西,因此在地理气候条件上属于“内某”。项目地海拨较高,在4001000m之间,坡度多在150450,面积4.80hm2,周边群山林立,峰峦叠翠,多山多丘陵,自然地理与生态条件良好。2.2.2水文气候项目地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年降水量1800mm,年平均气温1718C,无霜期260天。这里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季节性变化明显,具有相对低温、高湿、多雾的气候特征

13、,为植物的生长和优质品质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更难得的是,基地所在地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是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的优质产区。2.2.3土壤茶树是典型的喜酸性土壤植物,适宜在pH值4.06.5的土壤上生长。项目地植被丰富,土质以酸性红壤和砖红壤为主,土壤PH值在4.05.5之间,土层较为深厚,土质松软,保水性较好,有机质含量较高,矿物质营养元素丰富,锰、锌、钼含量较高。有的土壤在深80100cm的土层里含有一定数量呈半风化状态的碎石块,这种土壤不仅十分适宜铁观音的生长,而且为铁观音的色、香、味起了重要作用。2.2.4动植物资源项目地山清水秀,生物资源丰富,在人工栽植

14、的用材林中,树种主要以杉木、马尾松、建柏为主;在天然分布的常绿阔叶林中,以壳斗科、木兰科、樟科、杜英科、山茶科、金缕梅科等树种为主。如:壳斗科的米槠、青冈、丝栗栲、钩栲,杜英科的猴欢喜、山杜英,山茶科的木荷,大戟科的山乌桕等,其他还有少叶黄杞、笔罗子、椤木石楠、黄栀子、树参、映山红、小叶赤楠等,树木种类较多,形成了一定结构的复层林分。同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野生动物资源,如:野猪、野兔、豪猪、山獐、穿山甲、山鸡、棘胸蛙、溪鱼、溪虾、毛蟹、蚌、螺等。2.3社会经济项目地主要属某县某乡管辖,共涉及五个自然村。某乡位于某省某县南部,面积258km2,总人口3.5万人,旅外乡亲8万余人,其中台胞5万余人

15、。某乡是某县乌龙茶铁观音的主产区,全乡现有茶园面积3.8万亩,年产量5千余t,茶叶是全乡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以茶为生或涉茶的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2002年,某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4350万元,乡财政收入6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3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00.68%、102.97%和17.3%;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30965万元,完成企业税收140万元,比2000年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乡粮食播种面积75600亩,粮食总产20338吨;抓好某万亩铁观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茶叶产量达2602吨。某县是著名的“中国乌龙茶(茗茶)之乡”和“中国藤铁工艺之乡”,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16、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93位,2003年进入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居第99位)。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133.5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02.87亿元,全社会用电量10.06亿度;三次产业比为9.6:53.3:37.1,连续八年进入某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前列,年财政总收入8.0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9亿元,进入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十强(居第9位)。据统计,2004年底某县总人口计106.67万人,其中男54.87万人,女51.8万人。有汉、畲等多个民族,分布在全县24个乡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74元;城乡居

17、民储蓄存款余额44.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1亿元。农村居民、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0.25m2和26.57m2。有5个乡镇、118个村(居)实现宽裕型小康,8个村(居)达到宽裕型文明村标准。2.4项目高标准生态茶园规划与建设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应以生物学和生态学为理论指导,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益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和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茶树及配置在生态茶园中的其他经济林木,大多为多年

18、生木本植物,其经济年龄均可达数十年。因此,在本项目茶园建立时,必须认真做好规划设计,严格以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学规律为依据,根据茶树生育规律及所需的适宜环境条件的特点,做到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经济实用。建设新茶园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因地制宜,全面规划,注意生态平衡,做到林、茶、绿肥、牧有机结合。在建园中坚持5个高标准:等高梯层、缓路横沟,深翻下肥,选种良种,合理密植。2.4.1茶园园地的选择及地块的划分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某县茶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把坡度在25以下,土地集中连片,生态条件好,水源丰富,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酸性土选为茶园园地。把坡度在25以上的坡地做为生态林。面积较大的

19、茶园园地,为了管理方便,可划分成几个片区,每个片区又可分成几个地块,根据地形条件确定地块的面积和形状,一般每个地块以5至10亩为宜。在一个地块内种植同一品种,便于田间管理与茶叶采摘。2.4.2茶园道路建设道路网是关系到茶行安排、沟渠设置和整个茶园园相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开垦之前,就应规划好道路,力求合理与适宜。本项目应根据需要和地形条件设置干道、支道、步道(或称园道) 以及便于机械操作的地头道等多级道路网。在400亩以下的工区,只设支道和步道。(1)干道 作为公司的交通要道,贯穿公司内各作业单位(办公楼、加工厂、生活区等),并与318国道相衔接。路面宽68m,能供两部汽车来往行驶,纵坡小于6(即

20、坡比不超过10),转弯处曲率半径不小于15m。小丘陵地的干道应设在山脊。16以上的坡地茶园,干道应开“S”形。梯级茶园的道路,可采取隔若干梯级空一行茶树为道路。(2)支道 是机具下地作业和园内小型机具行驶的主要道路,每隔300400m设一条,路面宽34m,纵坡小于8(即坡比不超过14),转弯处曲率半径不小于10m。有干道的,应尽量与之垂直相接,与茶行平行。(3)步道 作为下地作业与运送肥料、鲜叶等物之用,与干、支道相接,与茶行或梯田长度紧密配合,通常支道每隔5080m设一条,路面宽1.52.Om,纵坡小于15(即坡比不超过27),能通行手扶拖拉机及板车即可。设在茶园四周的步道称包边路,它还可与

21、园外隔离,起防止水土流失与园外树根等侵害的作用。(4)地头道 供大型作业机调头用,设在茶行两端,路面宽度视机具而定,一般宽8lOm,若干、支道可供利用的,则适当加宽即可。设置道路网要有利于茶园的布置,便于运输、耕作,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在坡度较小、岗顶起伏不大的地带,干道、支道应设在水分岭上,否则,宜设于坡脚处,为降低与减缓坡度,可设成“S”形。2.4.3茶园水利网的建设 就茶园而言的“水利网”,应包括保水、供水和排水三个方面。结合规划道路网,把沟、渠、塘、池、库及机埠等水利设施统一安排,要沟渠相通,渠塘相连,长藤结瓜,成龙配套。雨多时水有去向,雨少时能及时供水。各项设施完成后,达到小雨、中雨水

22、不出园,大雨、暴雨泥不出沟,需水时又能引提灌溉。各项设施与园地耕锄结合。各项设施需有利于茶园机械管理,须适合某些工序自动化的要求。茶园水利网包括如下项目:(1)渠道 主要作用是引水进园,蓄水防冲及排除渍水等。分干渠与支渠。为扩大茶园受益面积,坡地茶园应尽可能地把干渠抬高或设在山脊。按地形地势可设明渠、暗渠或拱渠,两山之间用渡槽或倒虹吸管连通。渠道应沿茶园干道或支道设置,若按等高线开设的渠道,应有0.20.5的比例。(2)主沟 是茶园内连接渠道和支沟的纵沟,其主要作用,在雨量大时,能汇集支沟余水注入塘、池、库内,需水时能引水分送支沟。平地茶园,还要起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坡地茶园的主沟,沟内应有些

23、缓冲与拦水工程。(3)支沟 与茶行平行设置,缓坡地茶园视具体情况开设,梯级茶园则在梯内坎脚下设置。支沟宜开成“竹节”沟。(4)隔离沟 在茶园与林地、荒地及其他耕地交界处设隔离沟,以免树根、杂料等侵入园内,并防大雨时园外洪水直接冲入茶园。(5)沉沙凼 园内沟道交接处须设置主支沟道力求沟沟相接,以利流水畅通。水库、塘、池:根据茶园面积大小,要有一定的水量贮藏。在茶园范围内开设蓄水塘、蓄水池贮水待用,每3040亩茶园,应设一个沤粪池或积肥坑,作为常年积肥用。贮水、输水及提水设备要紧密衔接。水利网设置,不能妨碍茶园耕作管理机具行驶。同时要考虑喷灌、根灌溉工程设施的要求。2.4.4茶园垦辟(1)地面清理

24、 在开垦之前,先要进行地面清理,对园地内的柴草、树木、乱石、坟堆等分别酌情处理。柴草应先刈割并挖除柴根和繁茂的多年生草根;尽量保留园地道路、沟、渠旁的原有树木,万不得已才砍伐;乱石可以填于低处,但应深埋于土层1m之下。(2)梯层构筑 先把已测好的各等高点划成等高基线,划线时看山势,大弯随势,小弯取直。梯壁基座宽度要求宽些为好,一般需5070 cm,要求挖至实土,并向内倾斜。构筑材料因地制宜,用石头或草皮砖均可,用草皮砖,应将草皮挖成长40cm、宽25 cm、厚12 cm的砖形。叠时,草皮向下,叠成“品”字形,块与块之间要紧密衔接,并将心土填入边侧基部,叠后踏实、削平。叠成外高内低,形成梯埂,以

25、利水土保持。心土夯筑时,要求牢固,一般梯壁倾斜度70左右为宜。(3)深垦 梯壁构筑后,进行全面深垦50 cm左右,打碎土块,清除杂草、树根、石块等。并整成外高内低的梯田。(4)表土回沟条垦法 在划好的茶行上挖种植沟,先将表土(约1020 cm)挖去放在两种植行中间,再将种植沟的心土挖去20 cm左右,放在另一茶行边,再把底土心土挖松25cm左右,施入基肥,每亩5000kg左右,将基肥与心土混拌,再将表土翻入种植沟,拣去石块、树根,以备植茶,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用草皮土砌梯壁是很大浪费,因此在开垦种植时应提倡表土回沟条垦法是保持水土、增加肥源,促进茶树生长增产的良好效果。2.4.5有机茶园环境空气

26、、土壤、灌溉水质量标准有机茶园土壤要求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质地砂壤,通透性能良好,不积水,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有效土层大于80cm,有机质含量大于1.5%,土壤pH值为4.56.5。有机茶的行业标准规定了有机茶产地的环境条件,有机茶园的环境空气、土壤、灌溉水质量标准如表2.5.2.1、表2.5.2.2和表2.5.2.3。有机茶园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表2.5.2.1项目日平均小时平均总悬浮颗粒物(/m3)( 标准状态)二氧化硫(/m3)( 标准状态)二氧化氮(/m3)( 标准状态)氟化物(F)( 标准状态)0.120.050.087(g/m3)1.8(g/dm2.d)/0.150.1

27、220(g/m3)/注: 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小时平均指任何小时的平均浓度有机茶园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表2.5.2.2项 目浓 度 限 值PH镉(/)汞(/)砷(/)铅(/)铬(/)铜(/)4.06.50.200.1540509050有机茶园灌溉水质标准 表2.5.2.3项目浓度限值PH总汞(/L)总镉(/ L)总砷(/ L)总铅(/ L)铬(六价)(/ L)氰化物(/L)氯化物(/L)氟化物(/L)石油类(/L)5.57.50.0010.0050.050.10.10.52502.052.5 种植方式、茶园种植行道树和绿肥2.5.1种植方式开沟施基肥:茶行行距1.31.5m,开定植沟深

28、、宽4050cm,每亩施经无害化处理过的堆肥或厩肥23t和过磷酸钙100kg;或经堆腐的饼肥300500kg和过磷酸钙100kg;或者茶园生物有机肥100200kg,覆土拌匀,然后再加土至离地表45cm。苗木标准:茶苗质量标准应统一按GB11767-1989标准执行,种苗必须选用无病虫危害、苗高20cm以上、主茎粗1.83.0mm、生长健壮、根系正常的一年生无性系茶苗。定植: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双株方式定植,大行距1.31.5m,小行距3040cm,株距25cm左右,亩植35004000株。定植时间在1011月份或2月下旬至3月中旬。不论春栽或秋栽,都应尽可能地选择阴天或雨后进行。尽量做到带土移

29、栽,及时定植,踩紧踏实,浇足定植水,铺草覆盖,提高定植成活率。2.5.2茶园种植行道树和绿肥在茶园行道及周边合理种植合欢、凤凰木、任豆树、楝树、泡桐等,每亩种植1012株;在茶园梯壁间作圆叶决明、平托花生、红根草、爬地兰、黄花菜、知风草等;在树冠覆盖度较小的幼龄茶园行间套种印度豇豆、黄豆、花生、油菜花、紫花扁豆、羽扁豆等。绿肥是高标准生态茶园的重要肥源,在茶园梯壁、树冠覆盖度较小的幼龄茶园或台刈茶园内间作、套种禾本科、豆科植物,如圆叶决明、黄花菜、知风草、爬地兰、紫花扁豆、羽扁豆等。及时刈青,或直接埋青或沤制堆肥或直接作土壤覆盖物。茶园合理间作绿肥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增加有

30、机肥源,提高茶园土壤肥力。2.6茶园高效节水根灌、喷灌工程建设本项目通过引水,或利用茶园积雨面积建立砖混锲入式蓄水系统,提高山地茶园水资源利用率,不仅可提高乌龙茶产量,还可以显著改善夏秋茶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建立茶园喷灌设施3.00hm2,采用自然落差喷灌,它具有简便易行,成本低等特点,在茶园中布设输水管道,可以采用移动式或固定式喷灌,或者是固定与移动结合并用。如以固定式为例,采用ZH 摇臂式喷头,一般每亩铺接10 个喷头左右较适宜。固定与移动结合一般每亩铺接3 个出水口,喷灌时通过连接移动式喷头进行喷灌。对不便建立落差式蓄水池的平地茶园多采用高压潜水泵进行喷灌,小型高压潜水泵主要由高压水电泵

31、、电缆线和若干条输水管组成,其长度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衔接,喷水处安有喷头。如以额定功率为4 千瓦左右水电泵为例,使用三相电源,潜水泵每小时喷水量12.5 t,扬程50m,适宜各类茶园灌溉。同时一期建设引进根区导灌技术,建立高效节水根灌茶园2.00hm2。“根区导灌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地下灌溉技术。“特殊的导灌器”直接把茶树所需的水、肥、药施入茶树根部。促进茶树根系发育, 提高茶树抗病害能力,减少夏秋季节高温干旱对茶叶产量、品质所带来的影响,与喷灌技术比较,提高山地茶园水资源利用率。见表:2.7.1根区导灌技术与地表灌溉技术优势比较 表:2.7.1根区导灌技术地表灌溉技术设施埋入地下,灌溉水直接进入

32、根系土层设施铺设地表、灌溉水从地表入渗无地表蒸发灌溉水蒸发量高达30%50%地表干燥,杂草不易生长,有利于机械作业地表潮湿,杂草易生长、不利于机械作业,田间管理费用高, 土壤透气性好,有利于植物生长土壤透气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植物根系向深层生长,不易发生冻害植物根系在浅层生长,易发生冻害适用起伏地形,不需平地造田受起伏地形限制,需平地造田,工程施工量大可避免人为和野生动物破坏易造成人为和野生动物破坏抗堵性能优良易发生堵塞(负压倒吸堵塞,盐份聚集堵塞)适用各种地壤类型、土层结构灌溉效果易受土壤类型、土层结构的限制地表不发生盐份聚集地表产生盐份聚集、形成盐壳不利于植物生长使用寿命长:15年以上使用

33、寿命一般35年运行管理:系统运行稳定,管理、维修费用低,节省管理费用50%70%。运行管理:系统易遭破坏,维修费用大2.7茶园水土流失监测数据某县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茶业是某县的支柱产业,全县现有茶园0.40万hm2,年产茶叶4万t,年创产值50亿元。全县土地面积3057.28km2,其中山地面积2269 km2,耕地面积224km2。地貌属于山区丘陵地,中低山较多,茶园大部分分布在海拔5001000m之间。茶园水土流失面积达0.14万hm2,占全县茶园面积三分之一。2005年据泉州市水土保持监测站和我站在虎邱镇、金谷镇、剑斗镇三个监测点的布点工作,每个点分别

34、对1年生、3年生、5年生茶园的田埂和梯壁设置标桩54处,总监测处理数为486个,和在我站的5个20m5m的径流小区监测到土壤侵蚀累计数为236.4cm,平均0.51cm,即相当于每年每亩茶园约有8.5t。表层土壤受到侵蚀分项分析如下:1、茶园的田埂比梯壁的土壤侵蚀严重。梯壁243个有效监测处理,标桩显示土壤侵蚀深度累计数79.78cm,平均0.33cm;田埂共225个有效监测处理,土壤侵蚀深度累计数156.6cm,平均0.7cm。田埂的平均土壤侵蚀深度是梯壁的2.12倍。(详见表:2.8.1)2005年下半年茶园田埂和梯壁土壤侵蚀监测情况统计表 表:2.8.1: 监测监测 数据地点茶园田埂茶园

35、梯壁侵蚀刻度(cm)标桩数(处)平均数(cm/处)侵蚀刻度(cm)标桩数(处)平均数(cm/处)虎邱镇美亭村81.6671.220.45810.01剑斗镇后山茶场39.5770.5157.48810.71金谷镇东洋村35.5810.4421.85810.27总合计156.62250.7079.782430.33表:2.8.22、三年生以下茶树的茶园土壤侵蚀比五年生茶树的茶园严重。一年生茶树的茶园共156个有效监测处理,土壤侵蚀深度累计数93.48cm,平均0.60cm;三年生茶树的茶园共162个有效监测处理,土壤侵蚀深度累计数94.25cm,平均0.58cm;五年生茶树的茶园共150个有效监测

36、处理,土壤侵蚀深度累计数48.65cm,平均0.32cm。三年生以下茶树的茶园土壤侵蚀显著高于五年生茶树的茶园。(详见表:2.8.3)不同树龄茶园的土壤侵蚀监测情况统计表表:2.8.3监测 监测数据地点一年生茶树三年生茶树五年生茶树侵蚀刻度(cm)标桩数(处)平均数(cm/处)侵蚀刻度(cm)标桩数(处)平均数(cm/处)侵蚀刻度(cm)标桩数(处)平均数(cm/处)虎邱镇美亭村41.05520.7928.0540.5213.0420.31剑斗镇后山茶场35.73500.7148.55540.9012.7540.24金谷镇东洋村16.7540.3117.7540.3322.95540.43总合

37、计93.481560.6094.251620.5848.651500.323、泥沙径流量分析。从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3种不同坡度共12个径流小区(每个径流小区面积均为66.7m2)泥沙径流量监测比较,裸露坡面小区的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其泥沙径流量是梯田小区的30倍以上;梯田小区中,清耕作业的泥沙径流量是梯壁和梯埂种草留草作业的2.6倍,梯壁套种香根草带的水土保持效果比套种百喜草带好;因坡向及土质不同的原故,本次观测中泥沙径流量,260坡度的径流小区与100和140坡度的径流小区没有明显差异。(详见表:2.8.4)2005年径流小区泥沙径流量监测结果表:2.8.4监测 数据监测地点对照小区(裸露坡地

38、)梯田小区(清耕作业)梯田小区(梯壁种植百喜草带)梯田小区(梯壁种植香根草带)100坡度径流小区2332.6130.456.337.5140坡度径流小区2676.5147.663.444.9260坡度径流小区2651.3114.752.041.3总平均2553.5130.957.241.24、降雨量分析。2005年下半年监测区所在地某县城、官桥镇、虎邱镇、金谷镇和湖头镇(剑斗镇没有雨量监测点,暂用湖头雨量站数字代)分别是697mm、 786mm、913mm、703mm和599mm,平均降雨量为739.6mm,是平均全年降雨量1323.4mm的55.9%。从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径流小区监测情况分析

39、,2005年,该试验站全年降雨量是1745mm,会导致裸露坡地产生泥沙径流的降雨量高达1086mm,占全年降雨量的62.2%;其次清耕作业的梯田小区,占37.7%;梯壁种植香根草带的梯田小区最抗雨水侵蚀,只有28.4的降雨量会造成泥沙径流。(详见表:2.8.5)2005年某县水土保持试验站产生径流的降雨量监测情况表:2.8.5监测数据 监测地点对照小区(裸露坡地)(mm)梯田小区(清耕作业)(mm)梯田小区(梯壁种植百喜草带)(mm)梯田小区(梯壁种植香根草带)(mm)100坡度径流小区1086634585442140坡度径流小区1086721665523260坡度径流小区1086634585

40、523总平均10866636124965、某县新建茶园水土流失情况:2005年底,市、县水土保持部门抽查某县2002年以来山地新建茶园的水土保持状况,抽查面积为153.60hm2,普遍存在着机械开挖建园、超坡度开垦、 一开到“顶”、“四面光”清耕作业及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等问题,茶园表土基本裸露,表层土壤易受雨水溅蚀冲刷,水土流失都相当严重区域生态环境堪忧。2.8项目区现状 该项目座落于某县某乡寨片林场,开发前为山地,部分为原有的林地,部分为杂草、杂树,部分为茶园。林草覆盖率为65%。一条简易道路可通往。(见土地利用形状图)2.9施工工艺及废弃物特点本项目开发建设的特点是工期长,工程量涉及面

41、广,项目繁多。其工序主要有:拍买取得场地平整(茶园开挖)主体工程建设(种茶)设施施工等。道路区、加工厂房区、办公楼区主要采用挖掘机挖装。茶园区主要是采用人工挖掘。在以上工程建设中,将开挖大量土方,即道路建设,加工厂房、办公楼土地平整,茶园平整。开挖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破坏地表植被,破坏地表原有的稳定性,造成大面积表土裸露和堆放;由于该区土壤为红壤性红壤,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因此,从固体排弃物的特点来分析,极易造成水土流失。2.10水土流失现状据2000年定量遥感普查,某县水土流失面积(500t/km2 a)683.75km2,占陆地总面积22.99%;微度流失2289.99km2,占77.1

42、0%。在各类土壤流失中,轻度流失408.49km2,占流失总面积59.74%;中度流失134.24km2,占流失总面积19.63%;强度流失60.92km2,占流失总面积8.91%;极强度流失面积53.66km2,占流失总面积7.85%;剧烈流失面积26.44km2,占流失总面积3.87%。全县土壤流失总量共计311.18t/km2 a,属中度流失区。某县水土流失遍及全县各乡镇,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25%以上的有西坪、白濑、湖上,官桥、剑斗、丰田、感德7个乡镇,区域平均模数10001500t/km2 a之间,流失地侵蚀模数28005500t/km2 a之间,属中、强度流失区;2025%的有蓝田

43、、大坪、金谷、长坑、湖头、半林林场、芦田、虎邱、某9个乡镇(场),区域侵蚀模数8501200t/km2 a之间,流失地侵蚀模数30004300t/km2 a;1520%的有龙门,桃舟、参内、尚卿、龙涓,区域侵蚀模数7001000t/ km2a之间,流失地侵蚀模数25005500t/km2 a之间,属中度流失到中强度流失区。1015%的有城厢镇、区域侵蚀模数600t/km2 a左右,流失地侵蚀模数3400t/km2 a左右,属中度流失区;10%有凤城镇。流失速率大于全县水平22.99%的乡镇有西坪、大坪、蓝田、湖上、官桥、剑斗、白濑、金谷、湖头、长坑、某、感德12个乡镇,是全县水土流失严重的乡镇

44、。从流失地侵蚀模数来看,流失强度最大的乡镇是官桥、龙门2个乡镇,侵蚀模数超过5000t/km2 a,属强度流失区,其原因在于这两个乡镇大量开采花岗岩某红,植被受破坏,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某县崩岗造成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以各种花岗岩发育为主的红壤、黄红壤坡地中,粉砂岩次之,崩岗位置以海拔80600m,坡度20040的山脚坡地。山脚水田、山脚公路、采石(矿)场等最为常见。据调查,海拔150250m的有1050处,占总数的28.77%,崩岗活动情况分析情况表明,处于活跃的崩岗面积广,水土流失量大,流失地侵蚀模数高达2万t以上,危害严重。根据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闽政1999205

45、号文,项目区所在某乡属于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区域土壤侵蚀模数8501200t/km2 a之间,流失地侵蚀模数30004300t/km2 a,属水土流失中强度区。结合实地现象查勘,项目区平均容许土壤侵蚀模数984.36t/km2 a。第三章 水土流失预测3.1预测基础某省某特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在道路建设,加工厂房、办公楼土地平整,茶园平整场地建设时,大量的土石方挖取和填方。将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造成的裸露地表和弃土弃渣堆放造成的松散土壤,在降雨侵蚀和径流冲刷下,在不采取任何防止措施,均会产生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周边的林树、茶园、道路、水利设施及河道行洪、自然生态潜在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